一、閱讀《三峽》,回答問題。
三 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
⑴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闕:
⑵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屬: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
⑴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
⑵自非亭午夜分 自: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币痪?。

4.文章結(jié)尾處引用漁歌有什么作用?
5.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三峽兩岸山勢的特點。

二、《三峽》
閱讀下面兩則文段,回答問題。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峰,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節(jié)選自酈道元(三峽》)
[乙]二十六日,發(fā)大溪口,入瞿塘峽。兩壁對聳,上入霄漢,其平如削成。仰視天,如匹練然。水已落,峽中平如油盎①”。過圣姥泉,蓋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則泉出,屢呼則屢出。晚至瞿塘關(guān),唐故夔州,與白帝城相連。關(guān)西門正對滟滪堆③。堆,碎石積成,出水數(shù)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漲時,水又高于堆數(shù)十丈。”
(節(jié)選自陸游《入蜀記》)
[注]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縫。③滟滪堆:在瞿塘峽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沿溯阻絕 沿: (2)不以疾也 疾:
(3)發(fā)大溪口 發(fā): (4)仰視天,如匹練然 如: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人大呼于旁則泉出,屢呼則屢出。
3.[乙]文段寫出了江水相對于滟滪堆在不同季節(jié)水位的高低變化:作者到瞿塘關(guān)時, ;等到夏秋水漲時, 。
4. [甲][乙]兩個文段都描寫了三峽的山,畫曲的線句子分別突出了山怎樣的特點?請簡要分析。

三、閱讀《三峽》,回答問題。
三 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略無闕處 闕: (2)至于夏水襄陵 襄:
(3)沿溯阻絕 溯: (4)雖乘奔御風 奔: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3.下列對本文內(nèi)容和寫法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本文展現(xiàn)了三峽獨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的贊嘆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回環(huán)曲折的特點。
C.第三段從俯視、仰視的角度描繪出三峽春冬之時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語言凝練生動,句式駢散結(jié)合,音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
4.寫景要抓住景物的特點,請說出“鏈接材料”與選文第四段分別表現(xiàn)了景物的什么特點。
【鏈接材料】
滟滪①大如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觸……
(節(jié)選自《樂府詩集》)
注:①滟(yàn)(yù):瞿塘峽口的一個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時如牛馬般高大。②瞿(qú)塘:瞿塘峽,長江三峽之一。③噗(fú):古代男子束發(fā)用的頭巾。
四、閱讀《答謝中書書》,回答問題。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含義。
(1)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共: (2)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交:
(3)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俱: (4)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競: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2)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3.分析“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在文中的作用。
4.作者在文中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閱讀下列兩個文段完成問題。
【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乙】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⑥。山谷所資,于斯已辦③。仁智所樂,豈徒語哉!
——吳均《與顧章書》
【注】①還覓薜蘿:意思是正準備隱居。薜蘿,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辭》: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帶女蘿。后以此代指隱士的服飾。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內(nèi)。③限日:遮擋陽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實:又名竹米,狀如小麥。隱士所食之物。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四時俱備______________ (2)曉霧將歇_____________
(3)蟬吟鶴唳_____________ (4)素重幽居_____________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2)山谷所資,于斯已辦。
3.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文是北朝文學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
B.乙文作者選擇石門山為歸隱之所的真正原因是:環(huán)境幽深,景色怡人,食源豐富。
C.甲文以“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寥寥八字描寫山之高、水之凈,從仰視和俯視兩個角度勾勒出白云、高山、流水三種大自然的美景。
D.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多角度描寫的方法,從視覺和聽覺表現(xiàn)色彩、形態(tài)、聲音等,生動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鮮明特征,充分表現(xiàn)了山川自然的美好。
4.甲文點明中心的是哪一個字?甲乙兩文的作者在寫景的同時,都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六、閱讀《記承天寺夜游》,回答問題。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月色入戶( ) (2)但少閑人( )
(3)念無與為樂者( ) (4)相與步于中庭( )
2.翻譯句子。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結(jié)合寫作背景和你對蘇軾的認識,談?wù)剬Α伴e人”的理解。

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zhèn)愓咭?。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
(節(jié)選自蘇軾《超然臺記》)
【注釋】①哺糟啜醨(chuò lí):吃酒糟,喝薄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念無與為樂者 念: (2)相與步于中庭 相與:
(3)蓋竹柏影也 蓋: (4)皆可以飽 飽: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茍有可觀,皆有可樂。

3.請自選一個角度,對下面的句子進行賞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4.乙文中說“凡物皆有可觀”“吾安往而不樂”。甲文中哪些內(nèi)容可以印證這兩句話?

八、閱讀《答謝中書書》和《記承天寺夜游》,回答問題。
【甲】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乙】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夕日欲頹 頹: (2)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與:
(3)相與步于中庭 相與: (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 :
2.翻譯句子。
(1)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甲文寫景動靜相襯,其中通過生命活動的描寫,為景增添動感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寫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兩文都寫了自然景物,但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這兩篇短文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九、閱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問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1. 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七里之郭 郭: (2)委而去之 去:
(3)兵革非不堅利也 兵: (4)池非不深也 池:
2.把下列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3.依據(jù)全文對“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钡睦斫馇‘?shù)囊豁検牵? )
【甲】只要有規(guī)定的邊疆界線,有險要的山河,有強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樂業(yè),鞏固國防,威懾天下。
【乙】使人們定居下來保證他們不遷徙,靠劃定邊界是不行的;鞏固國防靠山河的險峻是不行的;威懾天下靠武力強大是不行的。
4.《孟子》說服力極強,結(jié)合全文分析其語言特色。
十、閱讀《富貴不能淫》,回答問題。
富貴不能淫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候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妻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成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br>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豈不誠大丈夫哉/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B.不得志/尋向所志
C.此之謂大丈夫/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D.威武不能屈/猥自枉屈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一怒而諸候懼,安居而天下熄。
(2)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結(jié)合選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標準。
十一、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甲)富貴不能淫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選自《孟子譯注》)
(乙)從容就義
天祥將出獄,即為絕筆自贊①,系之衣帶間。其詞曰:“孔曰成仁,孟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②無愧!”過市,意氣揚揚自若,觀者如堵③。臨刑,從容謂吏曰:“吾事畢矣。”問市人孰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則死矣。見聞?wù)邿o不流涕。
(選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贊:自我總結(jié)。②庶幾:差不多。③觀者如堵:圍觀人的多得像一道墻。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
A.獨行其道 B.其真無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詞曰:“孔曰成仁,孟云取義。”
2.下列加點詞解釋的有誤一項是 ( )
A.貧賤不能移(移動) B.見聞?wù)邿o不流涕(眼淚)
C.此之謂大丈夫(稱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3. 以甲、乙兩文為據(jù),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甲文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行文流暢,富有氣勢。
B.文天祥臨刑之際自作絕筆,系之衣帶間,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認為大丈夫應(yīng)該具有堅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見聞?wù)邿o不流涕”一句,描繪“觀者”的反應(yīng),是為了表現(xiàn)他們的痛惜之情。
4.請將“問市人孰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譯文:
5. 孟子關(guān)于“大丈夫”的著名論斷,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體現(xiàn)的?

十二、閱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回答問題。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發(fā): (2)管夷吾舉于士 士:
(3)行拂亂其所為 拂: (4)衡于慮,而后作 衡: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3.在第一段中作者認為成就人才必須經(jīng)歷哪些磨煉?
4.本文在論述磨難對人的影響后,為什么還要提到國家的治理呢?
十三、閱讀下面語段,回答下列各題。
(甲)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節(jié)選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乙)呂師在陳,楚大夫皆懼,曰:“闔閭善用其民,敗我于柏舉①。今聞其嗣又甚焉,將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②恤③不相睦,無患吳矣。昔闔閭食不二味,居不重席,舟車不飾。在國,天有災(zāi)癘,親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軍,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嘗者卒乘與焉。勤恤其民,而與之勞逸,是以民不罷勞,死知不曠④,所以敗我也。今聞夫差⑤,珍異是聚,觀樂是務(wù)。視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敗也已。安能敗我?”
(節(jié)選自《春秋左傳》,原文有改動)
(注)①柏舉:地名。②二三子:你們。③恤:憂慮。④曠:拋棄。⑤夫差;吳王闔閭的兒子。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行拂亂其所為 拂: (2)衡于慮 衡:
(3)今聞其嗣又甚焉 嗣: (4)所以敗我也 所以:
2.請將選文中面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2)闔閭善用其民,敗我于柏舉。
3.選出斷句正確的一項( )
A.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嘗者/卒乘與焉
B.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嘗者卒/乘與焉
C.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嘗者/卒乘與焉
D.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嘗者/卒乘與焉
4.根據(jù)選文內(nèi)容回答下列問題。
(1)請結(jié)合所學知識,舉出一個因“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而導(dǎo)致國家衰亡的例子。
(2)乙文中夫差“自敗”的原因是什么?請用原文回答。

參考答案:
一、1.⑴闕:通“缺”,中斷。 ⑵屬:連接。
2.⑴自:在 ⑵自:若;如果。
3.到了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順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斷。(在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不能通航。)
4.結(jié)構(gòu)上:漁歌起到了總結(jié)全文的作用。內(nèi)容上:再次點明三峽之長,猿聲之哀,進一步渲染了三峽秋季蕭瑟悲涼的氣氛。
5.連綿不斷,遮天蔽日。(山高嶺連)。
二、1.(1)順流而下 (2)迅速,快 (3)出發(fā) (4) 好像……的樣子
2.(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陽;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聲喊叫,就會有泉水流出,(人們)多次喊叫(泉水)就會多次流出。
3.江水低于滟滪堆(數(shù)十丈) 江水高于滟滪堆(數(shù)十丈)
4.甲文畫線句子突出了山綿延的特點,從文中所描寫的兩岸群山連綿數(shù)百里、沒有缺口可以看出。乙文畫線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點,從文中所描寫的兩岸懸崖峭壁聳人云霄可以看出。
【參考譯文】乙:
二十六號,我從大溪口出發(fā),進了瞿塘峽。江水兩旁山崖對立,高的仿佛到達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過。我仰頭望蒼天,卻發(fā)現(xiàn)原本寬廣的蒼穹在山崖的夾縫里就像是一匹白練一般。再向前走,水位已經(jīng)落下去了,看起來猶如油盎。經(jīng)過圣姥泉,發(fā)現(xiàn)大石上有一個豁口,只要有人在旁邊大喊,就會有泉水從中流出,不停的喊就不停的流,真是奇怪啊。傍晚,到了瞿塘關(guān),這里在唐朝時也叫夔州,與白帝城是相連的。關(guān)口的西門正對著石頭堆,是碎石累積的結(jié)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當?shù)厝苏f:“到夏秋季水面暴漲之時,水位又會高于石頭堆數(shù)十丈了?!?br>三、1.(1)同“缺”,空隙、缺口(2)沖上、漫上(3)逆流而上(4)這里指飛奔的馬
2.(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陽;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
3.B【解析】該句側(cè)面突出三峽江流之急的特點。
4.鏈接材料表現(xiàn)瞿塘峽的兇險;選文第④段表現(xiàn)三峽秋景的肅殺,凄異
四、1.(1)共同(2)交相(3都)(4)爭相,爭著
2.(1)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著。(2)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3.①結(jié)構(gòu)上:總領(lǐng)全文,奠定全文的寫景抒情基調(diào)。②內(nèi)容上:這里相共談?wù)撸傅氖悄切┯懈哐徘槿さ娜?。與友人品賞山水,談詩論文是古人一大雅事。作者將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4.作者借對山川之美的描寫,抒發(fā)了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五、1.(1)四時:四季 (2) 歇:消散。(3)唳:叫 (4)素:向來
2.(1)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
(2)山谷中(隱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這里已經(jīng)俱備。
3.A【解析】甲文是是南朝梁文學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
4.美;都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美麗的大自然和避世退隱的高潔情趣。
六、1.答案:(1)門;(2)只是;(3)考慮,想到;(4)共同,一起
2.答案:①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積滿清水一樣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②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
3.答案:被貶后無所事事的自嘲;觀賞月色的閑情雅致;曠達樂觀的胸襟。
七、1.(1)念:考慮,想到 (2)相與:共同,一起 (3)蓋:大概是 (4)飽:吃飽(使……飽,讓……飽)
【解析】本題考查詞語解釋。三個課內(nèi),一個課外。課內(nèi)的平時練習比較多,容易填寫。課外的要結(jié)合該詞所在語境,“果蔬草木,皆可以飽”可知應(yīng)為“吃飽”。
2.(1)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1)如果有可以觀賞(觀看)的地方,都可以獲得快樂?!窘馕觥勘绢}考查句子翻譯。句子翻譯按照“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將關(guān)鍵詞語翻譯準確,大意流暢。采用“留、刪、調(diào)、補、替”等方法,準確翻譯。(1)要留意“但”“者耳”的翻譯。(1)要注意“茍”“皆”的翻譯。
3.
示例一:景物特點鮮明,“積水空明”等句傳神地寫出了月色的澄澈透明,表達作者對月色的喜愛(表現(xiàn)出作者心境的寧靜、喜悅)。
示例二:運用側(cè)面描寫的手法,用竹柏的影子側(cè)面寫出月光的澄澈明亮,表達作者對月色的喜愛(表現(xiàn)出作者心境的寧靜、喜悅)。
示例三: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月光比作院中積水,將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動形象地寫出月色的澄澈明凈,表達作者對月色的喜愛(表現(xiàn)出作者心境的寧靜、喜悅)。
示例四:“交橫”(“空明”),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月光的皎潔明澈,表達作者對月色的喜愛(表現(xiàn)出作者心境的寧靜、喜悅)?!窘馕觥勘绢}考查句子賞析。句子賞析可以從修辭、描寫、詞語等角度進行分析。從“如”可以看出使用了比喻,寫水其實是寫月光,運用了側(cè)面描寫的手法,然后分析寫出了什么,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境。
4.①在蘇軾的眼中,月色(竹柏影)是可觀(美好)的(如引用“月色入戶”或“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也可給)。②蘇軾受到貶謫,(在承天寺中)與友人一起漫步閑庭(欣賞月下美景),愁緒得到排遣(感受到快樂)(如引用“欣然起行”“相與步于中庭”等句,不作解說,只給一半分)?!窘馕觥勘绢}考查內(nèi)容理解與概括。題干要求概括甲文印證“凡物皆有可觀”“吾安往而不樂”的內(nèi)容,要注意把握住“可觀”和“樂”兩點,從甲文中尋找答案??捎^為“月色”,“樂”為通過觀賞月色,獲得快樂。
【乙文翻譯】任何事物都有可觀賞的地方。如有可觀賞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樂,不必一定要是怪異、新奇、雄偉、瑰麗的景觀。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饑。以此類推,我到哪兒會不快樂呢?
八、1.(1)墜落 (2)參與。這里有欣賞、領(lǐng)悟的意思。(3)共同,一起 (4)只是
2.(1)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2)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積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織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3.猿鳥亂鳴 沉鱗競躍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4.《答謝中書書》表達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悅之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記承天寺夜游》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fù)雜的,有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等。
九、1.(1)外城(2)離開(3)兵器(4)護城河
2.(1)城墻并不是不高,護城河并不是不深。(2)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他。
3.乙【解析】題中乙句子的理解符合文章的文意,甲句子句意過于極端且不能體現(xiàn)“得到多助”意思。
4.運用對比和排比.增強語勢,有說服力;整散結(jié)合,句式靈活,表達自由奔放,語勢更加強烈。
十、1.A【解析】A選項中“誠”都是“的確”、“真的”意思。故選A。B選項中“不得志”中的“志”意為“志向,抱負”,名詞;“尋向所志”中的“志”意為“做標志”,名詞作動詞用。C選項中第一個“謂”意為“叫做”;第二個“謂”意為“認為”。D選項中第一個“屈”意為“使屈服”;第二個“屈”意為“委屈”。
2.(1)(他們)一旦發(fā)怒,諸侯就都害怕;(他們)安安靜靜地待著,天下就平安無事。
(2)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走天下(最)光明的道路。
【解析】本題考查句子翻譯。結(jié)合語境,兩句都是對句,注意對句的翻譯,句子結(jié)構(gòu)相同。翻譯時要采用“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將關(guān)鍵詞語,翻譯準確,句意流暢。所考句子來自課本,難度不大。
3.①講仁德,守禮法,做事合乎道義;②無論得志與否,都不放棄做人的原則;③富貴不迷亂,貧賤不動搖,威逼不屈服?!窘馕觥勘绢}考查內(nèi)容理解?!按笳煞颉笔侨恼撜f的重點?!熬犹煜轮畯V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是講仁德、守禮法、做事合乎道義;“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是無論得志與否,都不放棄做人的原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迷亂,貧賤不動搖,威逼不屈服。三個標準,考生要將三個標準與文中具體內(nèi)容相對應(yīng),才會理解得透徹。
十一、1.B【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文言虛詞意思的辨析能力。 A、C、D三項中的“其”均為第三人稱代詞,譯為“他(她, 它)的”或“他(她,它)們的”;B項,“其”是副詞。表示反詰。譯為“豈,難道”。
2.A【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重點文言詞語意思的把握:A項,“移”在這里是“動搖”的意思。
3.D【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文意的理解和把握:D項,“是為了表現(xiàn)他們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誤,應(yīng)是:為了表現(xiàn)文天祥從容就義的氣節(jié)。
4.問集市上(圍觀)的人何處是南,何處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5.文天祥被俘后面對死亡,面對威逼利誘,一身浩然正氣,從容就義,正是孟子“大丈夫”論斷中“威武不能屈”的體現(xiàn)。
【參考譯文】
【甲】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禮)上,走在天下最開闊的大路(義)上;得志的時候,和老百姓一道走;不得志的時候,自己走自己的路。富貴不能使他驕狂,貧賤不能改變他的心志,威武不能使他屈服,這樣才叫作大丈夫。
【乙】文天祥將被押出監(jiān)獄前,就寫下遺書自我總結(jié),桂在衣帶間。那文詞寫著:“孔子說殺身成仁,孟子說舍生取義,(因為)已經(jīng)盡了人臣的責任,所以達成了仁德。讀古代圣賢的書,所學的(不是成仁取義的事又)是什么事呢?從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沒有愧疚了!”(他被)押過集市時,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樣。圍觀的人多得像一道墻。即將受刑時,他不慌不忙地向執(zhí)刑的官吏說:“我的事都已經(jīng)做完了?!眴柤猩希▏^)的人何處是南,何處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來傳令)讓行刑停止,到達時(文天祥)已經(jīng)死了??吹健⒙牭降娜?, 沒有不傷心流淚的。
十二、1.(1)興起,指被任用(2)獄官(3)違背(4)同“橫”,梗塞,不順
2.(1)通過這些來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2)一個國家在國內(nèi)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勢力、地位相當?shù)膰液屯饣?,這個國家往往就容易滅亡。
3.思想(苦其心志);生活(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為(行拂亂其所為)
4.本文論述的中心論點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對“人”“國”都適用;造就人才,主要論證了“生于憂患”,而治理國家,主要論證了“死于安樂”。
十三、1.(1)違背 (2)同“橫”阻塞 (3)繼承人 (4)……的原因
2.(1)這樣,就知道憂愁禍患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2)闔閭善于使用百姓,在柏舉把我們打敗了。
3.C【解析】本題考查句子停頓。作答時,一定要在正確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前后詞語之間的語義聯(lián)系來劃分停頓。有了一定的積累以后可以根據(jù)語感直接作答。這個句子的意思是:熟了的食物要等到士兵都有了,自己才吃。不管有什么食物,都要分給士卒共享。故停頓應(yīng)為: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嘗者/卒乘與焉。故選C。
4.(1)示例一:唐玄宗因安逸驕縱,“安史之亂”后使唐由盛轉(zhuǎn)衰。示例二:夫差因安逸驕縱使國家滅亡。示例三:商封王因安逸淫逸導(dǎo)致國家滅亡。
(2)珍異是聚,觀樂是務(wù)。視民如仇,而用之日新。
參考譯文:
【乙】吳軍駐扎在陳國,楚國大夫們驚懼,說:“闔廬善于驅(qū)使他的人民作戰(zhàn),在柏舉打敗了我們,現(xiàn)在聽說他的繼承人(夫差)更厲害,怎么辦?“子西說:“你們只憂慮自己內(nèi)部不和就是了,不用擔心吳國。當年闔廬吃飯時不吃兩道菜,坐席不用兩層,房子不建在高壇上,器具不用紅漆和雕刻,宮室中不造亭臺樓閣,車船不用裝飾,衣服用具,用實用而不糜費的。在國內(nèi),天降災(zāi)疫,親自巡視,安撫孤貧。在軍隊中,熟了的食物要等到士兵都有了,自己才吃。不管有什么食物,都要分給士卒共享。他勤懇體恤,與民同甘共苦,所以百姓不疲累,死了也知道不是白白送命,這是我們失敗的原因。現(xiàn)在聽說夫差珍愛賞玩的東西,一定要隨著帶走,積聚珍寶一心玩樂,把百姓看得象仇人一樣,沒完沒了地驅(qū)使。這樣是自己先讓自己處于敗地,怎么能戰(zhàn)敗我們呢?

相關(guān)試卷

10 議論文閱讀-2021-2022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檢測(部編版):

這是一份10 議論文閱讀-2021-2022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檢測(部編版),

12 文言文閱讀-2021-2022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檢測(部編版):

這是一份12 文言文閱讀-2021-2022學年九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檢測(部編版),

02 字形-2021-2022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檢測(部編版):

這是一份02 字形-2021-2022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檢測(部編版),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下列詞語書寫正確的一項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01 字音-2021-2022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檢測(部編版)

01 字音-2021-2022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檢測(部編版)

03 詞語運用-2021-2022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檢測(部編版)

03 詞語運用-2021-2022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檢測(部編版)

04 病句辨析-2021-2022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檢測(部編版)

04 病句辨析-2021-2022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檢測(部編版)

07 句子排序與連貫-2021-2022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檢測(部編版)

07 句子排序與連貫-2021-2022學年八年級語文上冊知識梳理與檢測(部編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