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能正確運用牛頓運動定律處理滑塊—木板模型.
2.會對傳送帶上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正確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
【教學內(nèi)容】
一、傳送帶類問題
【例1】如圖為火車站使用的傳送帶示意圖,繃緊的傳送帶水平部分長度L=4 m,并以v0=1 m/s的速度勻速向右運動.現(xiàn)將一個可視為質(zhì)點的旅行包無初速度地輕放在傳送帶的左端,已知旅行包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 g取10 m/s2.
(1)求旅行包經(jīng)過多長時間到達傳送帶的右端.
(2)若要旅行包從左端運動到右端所用時間最短,傳送帶速度的大小應滿足什么條件?
【例2】(多選)如圖甲所示的水平傳送帶AB逆時針勻速轉(zhuǎn)動,一物塊沿曲面從一定高度處由靜止開始下滑,以某一初速度從傳送帶左端滑上,在傳送帶上由速度傳感器記錄下物塊速度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圖中取向左為正方向,以物塊剛滑上傳送帶時為計時起點)。已知傳送帶的速度保持不變,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關(guān)于物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及物塊在傳送帶上運動第一次回到傳送帶左端的時間t,下列計算結(jié)果正確的是( )
A.μ=0.4 B.μ=0.2
C.t=4.5 s D.t=3 s
【例3】如圖所示,傾角為37°,長為l=16 m的傳送帶,轉(zhuǎn)動速度為v=10 m/s,動摩擦因數(shù)μ=0.5,在傳送帶頂端A處無初速度地釋放一個質(zhì)量為m=0.5 kg的物體.已知sin 37°=0.6,cs 37°=0.8,g=10 m/s2.
求:
(1)傳送帶順時針轉(zhuǎn)動時,物體從頂端A滑到底端B的時間;
(2)傳送帶逆時針轉(zhuǎn)動時,物體從頂端A滑到底端B的時間.
【例4】(單選)如圖所示,足夠長的傳送帶與水平面夾角為θ,以速度v0逆時針勻速轉(zhuǎn)動,在傳送帶的上端輕輕放置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木塊,小木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tan θ,則圖中能客觀地反映小木塊的速度隨時間變化關(guān)系的是( )
一、滑塊—木板模型
【例5】如圖所示,厚度不計的薄板A長l=5 m,質(zhì)量M=5 kg,放在水平地面上.在A上距右端x=3 m處放一物體B(大小不計),其質(zhì)量m=2 kg,已知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μ1=0.1,A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2,原來系統(tǒng)靜止.現(xiàn)在板的右端施加一大小恒定的水平力F=26 N,持續(xù)作用在A上,將A從B下抽出.g=10 m/s2,求:
(1)A從B下抽出前A、B的加速度各是多大;
(2)B運動多長時間離開A.
【例6】(單選)如圖所示,物體A疊放在物體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質(zhì)量分別為mA=6 kg,mB=2 kg,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開始時F=10 N,此后逐漸增加,在增大到45 N的過程中,則 ( )
A.當拉力Fμ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要順利地卸干凈全部沙子,應滿足tanθ>μ2
B.要順利地卸干凈全部沙子,應滿足sinθ>μ2
C.只卸去部分沙子,車上還留有一部分沙子,應滿足μ2>tanθ>μ1
D.只卸去部分沙子,車上還留有一部分沙子,應滿足μ2>μ1>tanθ
10.(多選)如圖,一物塊沿斜面由H高處由靜止滑下,斜面與水平傳送帶相連處為光滑圓弧,物體滑離傳送帶后做平拋運動,當傳送帶靜止時,物體恰落在水平地面上的A點,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H
A.當傳送帶逆時針轉(zhuǎn)動時,物體落點一定在A點的左側(cè)
B.當傳送帶逆時針轉(zhuǎn)動時,物體落點一定落在A點
C.當傳送帶順時針轉(zhuǎn)動時,物體落點可能落在A點
D.當傳送帶順時針轉(zhuǎn)動時,物體落點一定在A點的右側(cè)
11. (單選)如圖所示,傾角為30°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放置質(zhì)量為M的木板A,跨過輕質(zhì)光滑定滑輪的細線一端與木板相連且細線與斜面平行,另一端連接質(zhì)量為m的物塊B,質(zhì)量也為m的物塊C位于木板頂端.靜止釋放后,C下滑,而A、B仍保持靜止.已知M=1.5m,重力加速度為g,則C沿木板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為( )
A. B.
C.g D.
12.一水平傳送帶以2.0 m/s的速度順時針傳動,水平部分長為2.0 m。其右端與一傾角為θ=37°的光滑斜面平滑相連,斜面長為0.4 m,一個可視為質(zhì)點的物塊無初速度地放在傳送帶最左端,已知物塊與傳送帶間動摩擦因數(shù)μ=0.2, 試問:
(1)物塊能否到達斜面頂端?若能則說明理由,若不能則求出物塊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離。
(2)物塊從出發(fā)到4.5 s末通過的路程。(sin 37°=0.6,g取10 m/s2)
13.一長木板在水平面上運動,t=0時刻,木板速度v0=5m/s,此時將一相對于地面靜止的物塊輕放到木板上,經(jīng)過t1=0.5s達到相同速度。已知物塊與木板的質(zhì)量相等,物塊與木板間及木板與地面間均有摩擦,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0.20,物塊與木板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且物塊始終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求:
(1)當物塊和木板剛好達到共同速度時,木板的速度;
(2)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3)當物塊和木板都停止時,物塊相對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14.如圖所示,傳送帶的水平部分ab=2 m,斜面部分bc=4 m,bc與水平面的夾角α=37°.一個小煤塊A與傳送帶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5,傳送帶沿圖示的方向運動,速率v=2 m/s.若把小煤塊A輕放到a處,它將被傳送帶送到c點,且小煤塊A不會脫離傳送帶.求小煤塊A從a點被傳送到c點所用的時間,以及小煤塊A從a到c過程中在傳送帶上留下的印跡長度.(g=10 m/s2)
15.如圖所示,木板靜止于水平地面上,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視為質(zhì)點的木塊。已知木塊的質(zhì)量m=1 kg,木板的質(zhì)量M=4 kg,長L=2.5 m,上表面光滑,下表面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F(xiàn)用水平恒力F=20 N拉木板,g取10 m/s2。
(1)求木板加速度的大?。?br>(2)要使木塊能滑離木板,求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短時間;
(3)如果其他條件不變,假設木板的上表面也粗糙,其上表面與木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0.3,欲使木板能從木塊的下方抽出,對木板施加的拉力應滿足什么條件?
(4)若木板的長度、木塊質(zhì)量、木板的上表面與木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都不變,只將水平恒力增加為30 N,則木塊滑離木板需要多長時間?
16.如圖所示,一水平的淺色長傳送帶上放置一煤塊(可視為質(zhì)點),煤塊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初始時,傳送帶與煤塊都是靜止的。現(xiàn)讓傳送帶以恒定的加速度a0開始運動,當其速度達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勻速運動。經(jīng)過一段時間,煤塊在傳送帶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跡后,煤塊相對于傳送帶不再滑動。求此黑色痕跡的長度。
A
B
a
17.一小圓盤靜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邊與桌的AB邊重合,如圖。已知盤與
桌布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盤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F(xiàn)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將桌布抽離桌面,加速度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邊。若圓盤最后未從桌面掉下,則加速度a滿足的條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
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精品學案第3章專題強化6傳送帶模型和“滑塊—木板”模型(含解析),共14頁。
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第3章牛頓運動定律微專題4動力學中的“木板_滑塊”和“傳送帶”模型學案,共15頁。
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輪總復習第3章專題提分課2傳送帶模型和滑塊—滑板模型課時學案,共7頁。學案主要包含了自主解答,技法總結(jié)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