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頓第一定律是通過分析事實,再進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它_________用實驗來直接驗證這一定律,但從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論都經(jīng)受住了實踐的檢驗,因此,牛頓第一定律是力學(xué)基本定律之一。
3.對定律的理解:
(1)“一切”說明該定律對于所有物體都適用,不是特殊現(xiàn)象。
(2)“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條件。“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有兩層含義:一是該物體確定沒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這是一種理想化的情況(實際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體是不存在的);二是該物體所受合力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時的作用效果。
(3)“或”指兩種狀態(tài)必居其一,不能同時存在,也就是說物體在不受力的作用時,原來靜止的物體仍保持_________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仍保持________________狀態(tài)。
(4)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涵:物體在不受力的情況下依舊可以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tài),說明力不是_______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使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__________的原因。或者說: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要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必須對物體施加力的作用。
(5)牛頓第一定律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而是在實驗的基礎(chǔ)上通過分析、概括、推理總結(jié)出來的。
(6)牛頓第一定律是關(guān)于力與運動關(guān)系的規(guī)律,它反映了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合力為零)時的運動規(guī)律,在不受任何力時,物體要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
二、慣性
1.定義:物體保持__________________不變的特性叫慣性。
2.性質(zhì):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一種屬性。__________物體任何時候、任何狀態(tài)下都有慣性。慣性不是力,不能說慣性力的作用,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___________有關(guān),與物體的速度、物體是否受力等因素無關(guān)。
3.對慣性的理解。
(1)一切物體都有慣性,一切物體是指無論是氣體、液體、還是固體;無論是靜止還是運動;無論受力還是不受力都具有慣性。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2)慣性指物體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即靜止的物體總要保持靜止狀態(tài),運動的物體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3)慣性是物體的屬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慣性時,只能說“物體具有慣性”,或“由于慣性”,而不能說“受到慣性作用”或“慣性力”等。慣性只有__________,慣性的大小僅取決于物體的__________,質(zhì)量大,慣性也大。
4.防止慣性的現(xiàn)象:汽車安裝安全氣襄,汽車安裝安全帶
利用慣性的現(xiàn)象:跳遠助跑可提高成績,拍打衣服可除塵
5.解釋現(xiàn)象:
例:汽車突然剎車時,乘客為何向汽車行駛的方向傾倒?
答:汽車剎車前,乘客與汽車一起處于運動狀態(tài),當剎車時,乘客的腳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隨汽車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繼續(xù)向汽車行駛的方向運動,所以…….
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不可能 靜止 勻速直線運動 維持 改變 原來運動狀態(tài) 一切 質(zhì)量 大小 質(zhì)量
一、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1)2000年以前,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伽利略通過理想實驗說明:運動的物體如果不受其他物體的作用,其運動狀態(tài)是不變的,而且將永遠運動下去。
(2)在做“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時,每一次都要使小車從斜面的相同高度開始下滑,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小車滑到斜面底端時速度相同。在粗糙的表面上,小車因為受到的阻力大,所以運動的距離短;表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小,所以運動的距離長,越接近勻速直線運動;若表面光滑到?jīng)]有阻力時,小車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永遠地運動下去。
解讀:在做“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時,一共做了三次實驗,讓小車分別滑過毛巾、棉布和木板的平面,以便歸納出物體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改變越慢,也就是小車滑行距離越遠的結(jié)論。實驗時必須保證其他實驗條件相同,而只改變?nèi)位斜砻娴拇植诔潭?,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變量法),是為了使小車滑到斜面底端時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車在木板上滑動的距離的長短來體現(xiàn)(轉(zhuǎn)化法)。
【例題1】(2018遼寧大連甘井子區(qū)二十三中學(xué)物理復(fù)習(xí)題精選)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別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木板、玻璃,讓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滑下,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體表面上運動的距離如圖所示。
(1)實驗時小車每次都從斜面同一高度滾下,是為了讓小車在這些物體表面開始運動的________相同。
(2)由圖示可知,小車在玻璃上運動的距離最__________,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速度減小得越慢。
(3)根據(jù)這個實驗進行推理:若水平物體表面絕對光滑(即小車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車將一直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速度 (2)長 小 (3)勻速直線運動
試題解析:(1)本實驗是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時小車每次都從斜面頂端滾下,是為了讓小車在這些物體表面開始運動的速度相同,便于比較研究。
(2)由圖可知,小車在玻璃板上滑行的距離是最長的,我們知道在玻璃板上小車所受阻力最小,速度減小得最慢。
(3)根據(jù)這個實驗可以推理:若水平物體表面絕對光滑(即小車不受任何阻力作用),小車將會以原來的速度一直運動下去,即做勻速直線運動。
易錯點撥:解決此類問題時,必須牢牢把握實驗?zāi)康模貏e是得出結(jié)論時,必須是對實驗?zāi)康幕卮稹?br>二、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的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chǔ)上,通過科學(xué)推理概括出來的,該定律不能用實驗直接證明。
解讀:牛頓第一定律揭示出:沒有力的作用,物體仍可以運動(勻速直線運動),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牛頓第一定律不是實驗定律,而是在大量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chǔ)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概括出來的,但推理過程是正確的。當物體不受力時,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都會保持原來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
【例題2】關(guān)于牛頓第一定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牛頓第一定律是可以通過實驗直接證明的
B.驗證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做不出來,因此不能肯定這個定律是否正確
C.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chǔ)上通過分析推理而獲得的
D.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叫做牛頓第一定律
參考答案:C
試題解析:牛頓第一定律成立的條件是不受任何力的作用,這是一種理想情況,無法用實驗證明,故A選項錯誤;該定律雖然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但得出的一切推論都經(jīng)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是人們公認的力學(xué)基本定律之一,故B選項錯誤;牛頓第一定律是物體在不受任何力作用時遵循的規(guī)律,而不是任何條件下都能成立的,故D選項錯誤。正確選項為C。
三、慣性
(1)定義: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做慣性。
(2)性質(zhì):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一切物體指無論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無論物體質(zhì)量大或小,無論靜止還是運動,無論受不受力都具有慣性。
(3)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與物體的形狀、是否受力、受力的大小、是否運動、運動的速度等因素無關(guān)。
解讀:慣性是物體本身所具有的性質(zhì),是物體固有的屬性,這種性質(zhì)不隨外界條件及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而改變,即一切物體都有慣性,不論物體處于什么狀態(tài),靜止的還是運動的,受力還是不受力都具有慣性。慣性不是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發(fā)生力的作用時,必定有兩個物體存在聯(lián)系,而某物體的慣性與其他的物體沒有任何的關(guān)系,是物體本身具有的一種性質(zhì),不能說物體受到慣性的作用。
【例題3】關(guān)于物體的慣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足球在靜止時沒有慣性,運動時才具有慣性
B.跳高運動員起跳前要助跑,是為了獲得慣性
C.賽車在高速行駛時不容易停下來,是由于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D.百米賽跑運動員到達終點不能立即停下來,是因為運動員具有慣性
參考答案:D
四、慣性的利用與防止
(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見到許許多多與慣性有關(guān)的現(xiàn)象。如斧子的手柄松了,用手柄的下端撞擊石頭或樹墩,斧頭由于慣性向下運動;坐在汽車中的乘客,在汽車突然啟動時會向后倒,汽車突然停下時會向前傾等。
(2)在這些與慣性有關(guān)的現(xiàn)象中,有的對我們有害,我們應(yīng)想辦法防止它對我們造成的危害,有的對我們有利,我們可以加以利用。防止慣性的現(xiàn)象:汽車安裝安全帶和安全氣囊,防止汽車突然停車時,人由于慣性向前運動而造成對人的傷害。利用慣性的現(xiàn)象:跳遠助跑可提高成績、拍打衣服可除塵。
【例題4】(2018河南省鄭州市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題)城市高架橋發(fā)生堵車現(xiàn)象,大多是因為兩部同向行駛的汽車發(fā)生“追尾”造成的。如圖所示,汽車B剎車后由于__________撞到汽車A;“追尾”碰撞的一瞬間,B汽車對A汽車的撞擊力__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汽車對B汽車的力,此時對汽車A中的司機起保護作用的是__________(選填“安全氣囊”或“汽車頭枕”)。
參考答案:慣性 等于 汽車頭枕
試題解析:一切物體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汽車B剎車后由于慣性仍撞到汽車A;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追尾”碰撞的一瞬間,B汽車對A汽車的撞擊力等于A汽車對B汽車的力;在車輛發(fā)生追尾時,人體由于慣性會向后倒,此時車輛加速或減速的壓力都集中在人體脆弱的頸部和頭部,而頭枕則對此起緩沖作用,保護人體頭部。
1.歷史上首先正確認識力和運動的關(guān)系,推翻“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物理學(xué)家是
A.阿基米德 B.牛頓
C.伽力略 D.以上三個都不是
2.(2018湖南省長沙市中考物理一模試題)小明在體育課上練習(xí)墊排球,當排球豎直上升到最高處時,若所有外力都消失,則排球?qū)?br>A.一直上升 B.掉落下來
C.先上升后下降 D.保持靜止
3.(2018四川省自貢市下學(xué)期八年級期末考試)一天,下著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車時發(fā)現(xiàn),車廂的雙層玻璃窗內(nèi)積水了,列車進站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水面的形狀是圖中的
A. B.
C. D.
4.下列交通提示用語中,與慣性無關(guān)的是
A.保持車距
B.靠右行駛
C.車輛轉(zhuǎn)彎,請拉好扶手
D.雨天路滑,請減速慢行
5.坐在車內(nèi)的乘客發(fā)覺,原來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小球突然向車頭方向運動,這說明
A.車速越來越大 B.車速越來越小
C.車速不變 D.與車速的變化無關(guān)
6.下列現(xiàn)象中,能利用慣性來解釋的是
A.搬運笨重貨物時,在地面鋪幾根圓木就容易移動了
B.用手將乒乓球按入水中,放開手后,乒乓球迅速上浮
C.汽車行駛時要保持車距,防止剎車時造成的追尾事故
D.重物從高處下落時,越落越快
7.投出的籃球能夠繼續(xù)在空中飛行,這是因為
A.籃球受到運動員的推力作用
B.籃球具有慣性
C.籃球受到慣性的作用
D.籃球的慣性大于空氣阻力
8.(2018四川省內(nèi)江市八年級下學(xué)期期末考試)如圖所示,把卡片放在杯口上面,再把光滑的扣子放在卡片上。用手指使勁彈一下卡片,卡片飛了出去,則扣子
A.落入杯中 B.和卡片一起飛出去
C.飛出去,落在卡片前面 D.向后飛出去
9.(2018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qū)八年級下學(xué)期期末考試)小明正在觀看足球比賽,他運用所學(xué)物理知識對比賽中的一些現(xiàn)象進行分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空中飛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將立即停止運動
B.足球在空中飛行時受到重力和向前的推力
C.足球在空中飛行過程中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D.踢出去的足球能繼續(xù)向前飛行是由于受到慣性
10.(2018江蘇省無錫市僑誼集團九年級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如圖所示,在豎直平面內(nèi)用輕質(zhì)細線懸掛一個小球,將小球拉至A點,使細線處于拉直狀態(tài),然后,讓小球以初速度v0從A點開始運動,不計摩擦和空氣阻力,當小球剛擺到與A點等高的B點時,細線恰好斷開,那么,小球?qū)?br>A.沿軌跡BC自由下落
B.沿軌跡BD繼續(xù)運動
C.沿軌跡BE做勻速直線運動
D.沿軌跡BF繼續(xù)上擺
11.如圖所示是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實驗裝置,下列有關(guān)此探究活動的設(shè)計和結(jié)論的各種表述,不正確的是
A.每次實驗時,應(yīng)使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B.運動的物體若不受阻力,將一直運動下去
C.水平面越粗糙,小車在水平面上前進的距離越近
D.由于慣性,小車到達粗糙的水平面后繼續(xù)向前運動,摩擦力逐漸減小到零
12.(2018吉林省初中畢業(yè)生學(xué)業(yè)考試物理模擬七)世界杯亞洲區(qū)男足預(yù)選賽,于大寶用頭將球頂出后,足球繼續(xù)向前運動是由于足球具有__________。忽略空氣阻力,足球在空氣中只受_________的作用(選填“重力”或“壓力”)。
13.(2018吉林省長春市八年級下期中試卷)停在站點的公共汽車突然起動時,乘客會向_________(選填“前”或“后”)傾倒。航天飛行器中處于失重狀態(tài)的宇航員_________(選填“沒有”或“有”)慣性。
14.(2018河南省實驗中學(xué)八年級物理下學(xué)期第一次月考)如圖所示為河南省實驗中學(xué)英才中學(xué)八年級籃球賽,某同學(xué)投出去的籃球還會繼續(xù)向前運動是因為___________。請你寫出這一物理知識在生活或生產(chǎn)中的應(yīng)用__________________。
15.如圖所示,四個棋子疊在一起靜止在水平桌面上,一名同學(xué)用力迅速擊打最下面的那個棋子,該棋子由靜止開始沿水平方向飛出,這表明:________________。上面的棋子由于________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同時,這些棋子因為受到_________的作用,又落到桌子上。
16.如圖所示是從某交通宣傳欄中拍到的照片。請你指出其中違背科學(xué)規(guī)律之處,并作出正確解釋。
17.學(xué)習(xí)了有關(guān)物理知識后,小明同學(xué)設(shè)計了一個免費周游世界的方案,他把方案畫成了圖。他的方案能實現(xiàn)嗎?為什么?
18.(2018遼寧大連甘井子區(qū)二十三中學(xué)八年級上復(fù)習(xí)題精選)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別鋪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木板、玻璃,讓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滑下,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體表面上運動的距離如圖所示。
(1)實驗時小車每次都從斜面同一高度滾下,是為了讓小車在這些物體表面開始運動的________相同。
(2)由圖示可知,小車在玻璃上運動的距離最__________,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速度減小得越慢。
(3)根據(jù)這個實驗進行推理:若水平物體表面絕對光滑(即小車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車將一直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圖所示是某同學(xué)探究阻力對運動影響的實驗方案,試根據(jù)探究方案回答下列問題:
(1)讓小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為了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_______相同;
(2)小車在三個水平面上運動時,水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車運動的距離越_________。由此推斷,當小車不受摩擦力作用時,將保持________________運動狀態(tài)不變;
(3)由這個實驗可以推理得出的物理學(xué)基本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8湖南省長沙市中考物理一模試題)下列關(guān)于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有受力物體不一定有施力物體
B.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速度大小
C.勻速直線行駛的汽車沒有受力
D.力是物體產(chǎn)生運動的原因
21.(2018廣西南寧市下學(xué)期八年級期末考試)在2018年體育中考50米跑項目中,考生們沖過終點后不能馬上停下來,是因為他們
A.受到阻力 B.受到重力
C.受到壓力 D.具有慣性
22.下列現(xiàn)象中不屬于慣性現(xiàn)象的是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塵,灰塵脫落
B.錘頭松了,將錘柄在地上撞幾下,錘頭套緊
C.騎自行車時,為了減速捏剎車閘
D.運動員用助跑跳遠,會跳得更遠
23.日常生活中,慣性現(xiàn)象既有利也有弊。以下屬于防止慣性造成傷害的是
A.“抖”落衣服上的灰塵
B.汽車限速行駛
C.跳遠運動員跳遠時助跑
D.洗衣機的脫水過程
24.(2018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下學(xué)期八年級期末考試)如圖所示,當鐵錘松動時,握住錘柄迅速向下撞擊堅硬的桌面,錘頭會緊緊地套在木柄上。用力越大,錘頭被套得越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撞擊后,錘柄由于慣性仍要保持靜止,所以錘頭被套緊
B.撞擊后,錘頭由于慣性仍要保持運動,所以錘頭被套緊
C.用力越大,錘頭向下運動越快,錘頭的慣性越大
D.錘柄的質(zhì)量越大,實驗效果越明顯
25.(2018青海省西寧市八年級下學(xué)期期末考試)在學(xué)習(xí)牛頓第一定律,我們做了如圖所示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每次實驗時,小車可以從斜面上的任何位置開始下滑
B.實驗中運動的小車會停下來,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C.實驗表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運動的距離越遠
D.根據(jù)甲、乙、丙的實驗現(xiàn)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頓第一定律
26.如圖中,不計桌面和空氣阻力,被細繩拴著的小球在水平面繞O點做圓周運動,在Q點時細繩斷開,小球的運動軌跡變?yōu)镼P虛線。則
A.小球做圓周運動時不受力的作用
B.小球做圓周運動時沒有慣性
C.小球在Q點的速度與P點的速度相同
D.細繩斷開后,小球做勻速直線運動是因為受到慣性的作用
27.如圖所示,彈簧左端固定于豎直墻面,在推力的作用下,物塊A沿水平面向左移動至B處靜止。推力撤消后,如果忽略一切阻力,物塊A的運動是
A.一直加速 B.一直勻速
C.先加速后勻速 D.先加速后減速
28.(2018廣西來賓市八年級下期末)關(guān)于慣性,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靜止時不容易推動,說明物體靜止時比運動時慣性大
B.物體在速度大時不容易停下來,說明物體在速度大時比速度小時慣性大
C.物體受力越大,運動狀態(tài)改變越快,說明物體受力大時比受力小時的慣性大
D.一切物體無論處于什么狀態(tài)都有慣性
29.一氫氣球吊著一個重物以1米/秒的速度勻速豎直上升,在上升的過程中,吊物體的繩子突然斷了,則在繩子斷開后,物體
A.立即勻速下落
B.立即下落,且速度越來越大
C.由于慣性,物體以1米/秒的速度勻速上升
D.先上升一段距離再下落,下落時速度越來越大
30.下列關(guān)于生活中力學(xué)現(xiàn)象解釋,說法正確的是
A.拍打衣服,衣服上的灰塵會脫落,是因為灰塵受到了力的作用
B.轉(zhuǎn)動雨傘,傘上的雨水會被甩出,是因為雨水受到慣性力的作用
C.短跑運動員在跑步時穿運動短褲和背心主要是為了減小阻力
D.高速行駛的火車不容易停下來,是因為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31.(2018四川省樂山市下學(xué)期八年級期末考試)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要求小型客車的駕駛員和前排乘客必須使用安全帶,萬一發(fā)生碰撞時,使用安全帶能
A.對人體的運動起到緩沖作用
B.減小汽車的慣性
C.減小乘客的慣性
D.增大乘客的慣性
32.(2018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八年級下學(xué)期期末考試)下列有關(guān)運動和力的關(guān)系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的運動必須有力來維持
B.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C.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
D.力是保持物體靜止的原因
33.如圖所示,木塊豎立在小車上,隨小車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不考慮空氣阻力,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若木塊與小車的接觸面粗糙,小車突然加速時木塊將向右傾倒
B.若木塊與小車的接觸面粗糙,木塊隨小車勻速直線運動時,木塊受向右的摩擦力
C.若木塊與小車的接觸面光滑,小車突然減速時木塊將向右傾倒
D.若木塊與小車的接觸面光滑,小車加速時木塊仍保持向右勻速運動
34.(2018吉林省初中畢業(yè)生學(xué)業(yè)考試物理模擬一)小強走路時被石頭絆了一下,身體向前傾倒。對此情景合理的解釋是:小強原來相對于地面是運動的,當他的________(選填“腳”或“上身”)運動狀態(tài)突然改變時,他的_______(選填“腳”或“上身”)由于慣性仍然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
35.(2018遼寧大連甘井子區(qū)二十三中學(xué)八年級上物理復(fù)習(xí)題精選)如圖,汽車向右行駛過程中,小球突然向右擺動,說明汽車正在做_________(選填“加速”、“勻速”或“減速”)運動。此時小球共受到________個力的作用(忽略空氣阻力)。
36.(2018河南省安陽縣第二中學(xué)八年級下學(xué)期期末模擬)如圖甲是一種新型拖把——“真好拖”,包括拖把與脫水裝置,圖乙是其結(jié)構(gòu)圖,在使用時只需將拖把浸濕,然后放在脫水槽中,用腳踩動跳板,脫水槽會轉(zhuǎn)動,拖把上的水就會從小孔被甩到容器內(nèi)。如果腳踩踏板時,脫水槽帶動拖把轉(zhuǎn)動,拖把上的水由于___________被甩入容器內(nèi),拖把的運動狀態(tài)___________(選填“沒有”或“發(fā)生”)改變。
37.小剛同學(xué)放學(xué)回家的路上,腳被路邊的石塊絆了一下,向前傾倒,如圖所示,請你用慣性的知識解釋這一現(xiàn)象。
38.許多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與傷害,是與物體具有慣性有關(guān)的。為了減少此類事故的發(fā)生,在公路交通管理中有許多要求和措施。就你所知,填寫出任意一條。
39.(2018吉林省長春市八年級下期中)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他進行了如下操作:
a.如圖甲,將毛巾鋪在水平木板上,讓小車從斜面項端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通過的距離;
b.如圖乙,取下毛巾,將棉布鋪在斜面和木板上,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通過的距離;
c.如圖丙,取下棉布,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通過的距離。請針對以上操作回答下列問題:
(1)以上操作中錯誤的一次是_________。使小車從斜面的頂端由靜止滑下,是為了使小車在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_________。
(2)糾正錯誤后,多次實驗進行分析,并進一步推測:在水平面上滑動的小車,如果受到的阻力為零,它將做______________運動。
40.(2018甘肅省蘭州市聯(lián)片八年級下學(xué)期期末考試)在“探究運動和力的關(guān)系”的實驗中,讓小車每次從斜面頂端處由靜止滑下,改變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測量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結(jié)果記錄在下表中。
(1)第三次實驗中,小車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時的停止位置如圖所示,讀出小車在木板上滑行的距離并填在表中相應(yīng)空格處。
(2)分析表中內(nèi)容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_,小車前進的距離就越________。
(3)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推理可得:若接觸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軌道足夠長,小車將一直做____________運動??梢?,力不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_____________的原因。
41.(2017·麗水)人類對力與運動關(guān)系的認識經(jīng)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時代科學(xué)家的主要觀點,這三種觀點形成的先后順序是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
42.(2018·杭州)大游輪向東勻速直線行駛,小金面朝游輪前進方向,在游輪上的A位置豎直向上起跳,落下時的位置在(不計空氣阻力)
A.A位置的東側(cè) B.A位置的西側(cè)
C.A位置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43.(2017·龍東)下列生活現(xiàn)象中,屬于利用慣性的是
A.賽車在轉(zhuǎn)彎時滑出賽道
B.高速路上汽車要限速行駛
C.人踩到西瓜皮上易滑倒
D.跳遠運動員跳遠時要助跑
44.(2017·蘇州)公交駕駛員進行駕駛技能比賽時,可通過“一杯水”來考驗駕駛員的行車技術(shù)。將一杯水靜置在公交車的置物臺上(如圖),司機突然剎車時,杯中水有可能發(fā)生的情況是
A.仍保持水平 B.將向前溢出
C.將向后溢出 D.會溢出,但不能確定溢出方向
45.(2018·揚州)下列人或物體運動到最高點,若外力全部撤銷,能保持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A.水中的乒乓球由靜止釋放上升到到最高點
B.滾擺豎直上升到最高點
C.斜拋出去的皮球落地后又彈到最高點
D.蕩秋千的人達到最高點
46.(2018·河南)如圖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車上由A、B兩個物體,兩物體與小車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勻速運動。B在A的正前方,B的質(zhì)量小于A的質(zhì)量。假設(shè)小車的上表面足夠長,不計空氣阻力,小車遇到障礙物突然停止后,A、B兩物體___________(選填“會”或“不會”)相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2017·江西)端午假日,小華隨父母體驗了一次快樂的鄉(xiāng)村游。見到如圖1所示的一個老式風扇車,頗感興趣,搖手搖桿產(chǎn)生的風,為什么能將從漏斗中漏下的谷粒與空殼分開呢?小華到家便進行了以下探究:
圖1
【自制器材】
(1)利用廢舊塑料板制成條形漏斗,廢舊塑料杯切去杯底并在杯壁裁出缺口;仿照老式風扇車,組裝成如圖2甲所示的裝置;
圖2
(2)選用質(zhì)量__________的砂礫模擬谷粒和空殼;
(3)裁剪快餐盒蓋用于收集砂礫。
【進行實驗】
(1)把快餐盒蓋放在水平桌面上,將上述裝置側(cè)壁缺口朝下放在盒蓋上方;
(2)取一小風扇正對進風口,再開啟風扇并將砂礫倒入漏斗;
(3)待砂礫漏完,關(guān)閉風扇;
(4)觀察盒蓋上的砂礫,比較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證據(jù)】實驗結(jié)果如圖2乙所示,并記錄在下表中。
【分析論證】
(1)由實驗結(jié)果可知,在相同的風速的作用下,質(zhì)量較大的砂礫不容易被風吹遠,其運動狀態(tài)_________發(fā)生改變(選填“容易”或“不容易”),即慣性較_________(選填“大”或“小”);
(2)由此也可以說明慣性的大小與物體的_________有關(guān)。
【交流評估】為了使實驗結(jié)論更科學(xué),可以更換不同的物體或改變風速大小重復(fù)上述實驗。
【拓展應(yīng)用】
(1)如果使用風扇車來分離谷粒和空殼,則在圖1中_____口可收集到飽滿的谷粒(選填“A”或“B”);
(2)如圖2丙所示,在無風的情況下,農(nóng)場工人用鐵鍬將混合谷物斜向上拋灑出去,飽滿的谷粒將落在離工人更_________處(選填“近”或“遠”),從而將谷粒與空殼分離。
1.C【解析】歷史上首先正確認識力和運動的關(guān)系,推翻“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物理學(xué)家是伽利略;阿基米德主要是在浮力方面,歸納總結(jié)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發(fā)現(xiàn)了杠桿平衡條件;牛頓是在伽利略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科學(xué)推理,總結(jié)出了牛頓第一定律。故C正確為答案。
2.D【解析】當排球豎直上升到最高處時其速度為零即處于靜止,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可知若所有外力都消失,則排球?qū)⒈3朱o止。
5.B【解析】當車減速時,小球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速度,所以車速會小于小球的速度,小球會向車頭方向運動,故選B。
6.C【解析】搬運笨重貨箱時,可在地上鋪幾根圓木就容易移動是將滑動摩擦變?yōu)闈L動摩擦,可以減小摩擦,故A不合題意;乒乓球按入水中,松手后,發(fā)現(xiàn)乒乓球豎直上浮,這是因為浸在水中的乒乓球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且浮力大于重力,故B不合題意;汽車行駛時要保持車距就是為了防止汽車急剎車時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向前的運動狀態(tài),不能立即停下來而造成的追尾事故,故C符合題意;重物從高處下落時,物體在重力的作用下,運動的速度越來越大,這是因為力改變了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故D不合題意;故選C。
7.B【解析】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所以投出的籃球能夠繼續(xù)在空中飛行,是因為籃球具有慣性。選B。
8.A【解析】受到敲擊的卡片飛出去,卡片被拋以后,扣子由于慣性會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且扣子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作用,所以會掉入杯中。故選A。
9.C【解析】A.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知,空中飛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B.足球在空中飛行時受到重力作用,但球與腳分離后,不再受到向前的推力,故B錯誤;C.足球在空中飛行過程中,速度會減小,方向也會改變,所以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故C正確;D.踢出去的足球能繼續(xù)向前飛行是因為具有慣性,不能說受到慣性,故D錯誤。故選C。
10.B【解析】小球以初速度v0從A點開始運動,不計摩擦和空氣阻力,當小球剛擺到與A點等高的B點時,小球速度恰好為v0,此時若細線恰好斷開,小球由于慣性沿原來方向繼續(xù)運動,而由于只受重力作用而下落,所以將沿BD方向運動。故選B。
12.慣性 重力
【解析】慣性是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于大寶用頭將球頂出后,足球繼續(xù)向前運動是由于足球具有慣性;忽略空氣阻力,足球在空氣中只受重力的作用,而運動員不再對球有力的作用。
13.后 有
【解析】當汽車突然起動時,乘客的下半身隨著汽車一起運動,而乘客的上半身由于具有慣性仍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所以乘客會向相反的方向傾倒,即向后傾倒;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在航天飛行器中處于失重狀態(tài)的宇航員,其身體仍具有慣性。
14.慣性 投擲鉛球
【解析】慣性是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籃球離開手后,雖然不再受到手的推力,但由于它是運動的,所以由于慣性仍要向前運動。生活中應(yīng)用慣性的實例有:投擲鉛球利用了慣性等。
15.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慣性 重力
【解析】受到打擊的棋子飛出去,棋子的運動速度和方向都發(fā)生了變化,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最下面的棋子被擊出后,上面的棋子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由于下方的棋子飛出,上面的棋子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桌子上。
16.汽車突然啟動人應(yīng)往后倒。汽車突然啟動,人坐在車上,上身由于慣性要繼續(xù)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車向前運動,行人相對汽車向后倒。
【解析】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做慣性。人和汽車處于靜止狀態(tài),當汽車突然啟動時,人的下身隨車向前運動,人身體的上部由于慣性仍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據(jù)此分析判斷。
17.他的方案不能實現(xiàn);這是因為氣球升空前與地面保持相對靜止,升空后由于慣性仍然與地面保持相對靜止。所以小明設(shè)計的方案無法實現(xiàn)。
【解析】由圖可知,小明設(shè)想氣球升空時不動,而通過地球的轉(zhuǎn)動而周游世界,根據(jù)慣性知識可知氣球能否固定不動,進而進行判斷。
18.(1)速度 (2)長 小 (3)勻速直線運動
【解析】(1)本實驗是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時小車每次都從斜面頂端滾下,是為了讓小車在這些物體表面開始運動的速度相同,便于比較研究。
(2)由圖可知,小車在玻璃板上滑行的距離是最長的,我們知道在玻璃板上小車所受阻力最小,速度減小得最慢。
(3)根據(jù)這個實驗可以推理:若水平物體表面絕對光滑(即小車不受任何阻力作用),小車將會以原來的速度一直運動下去,即做勻速直線運動。
20.B【解析】A.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有受力物體就一定有施力物體,A錯誤;B.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速度大小,B正確;C.勻速直線行駛的汽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牽引力和阻力,故C錯誤;D.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不是物體產(chǎn)生運動的原因,故D錯誤。
21.D【解析】因為短道速滑比賽時,到達終點時仍具有較大的速度,由于慣性,他還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繼續(xù)運動,因此不會馬上停下來。故選D。
22.C【解析】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塵,灰塵脫落,是利用了灰塵的慣性,A不合題意;錘頭松了,將錘柄在地上撞幾下,錘頭套緊,是利用了錘頭的慣性,B不合題意;騎自行車時,為了減速捏剎車閘,是利用摩擦力來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C符合題意;運動員助跑跳起后,離開地面,由于慣性人會繼續(xù)向前運動,可以跳得更遠,是慣性的應(yīng)用,D不合題意,故選C。
23.B【解析】A.拍打衣服前,衣服和灰塵一起靜止,當拍打時,衣服運動,灰塵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所以灰塵從衣服上掉下來,是利用慣性,與題意不符;B.汽車限速行駛,防止由于剎車時,車由于慣性繼續(xù)向前運動而造成一些傷害,因該慣性是有害的,故限速行駛是防止慣性,符合題意;C.跳遠運動員跳遠時助跑,即原來運動員處于運動狀態(tài),當起跳后,由于慣性仍保持運動狀態(tài),故這樣可以讓跳遠運動員跳的更遠,故此時的慣性是有利的;D.洗衣機的脫水過程,是利用慣性讓水運動出衣服的,故不符合題意;故選B。
24.B【解析】AB、將錘子倒著舉起來向下撞擊時,原來錘頭和錘柄都處于運動狀態(tài),當錘柄碰到堅硬的地面后運動停止,而錘頭由于慣性會仍然保持運動狀態(tài),故此時錘頭能緊緊的套在錘柄上。故A錯誤、B正確;C.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所以用力大,錘頭向下運動快,但錘頭的慣性不變大,故C錯誤;D.這里利用的是錘頭的慣性,所以是錘頭質(zhì)量越大,效果越明顯,故D錯誤。故選B。
26.C【解析】A.被細繩拴著的小球在水平面繞O點做圓周運動,小球的運動狀態(tài)不斷改變,所以小球受細繩拉力的作用,故A錯誤。B.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是一切物體固有的屬性,與物體是否運動和怎樣運動無關(guān),小球做圓周運動時有慣性,故B錯誤。C.不計桌面和空氣阻力,細繩斷開時,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在豎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由于小球具有慣性,將按照原來的速度在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小球在Q點的速度與P點的速度相同,故C正確為答案。D.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不是一種力,不能說受到慣性的作用,故D錯誤。故選C。
27.C【解析】由圖示可知,當推物體A到B點時,彈簧被壓縮,具有彈性勢能,當撤去推力時,物塊A只受到彈簧的彈力,所以物體A的速度會越來越大,當彈簧恢復(fù)原狀時,物塊A水平方向不再受到力的作用,此時物塊A將會勻速運動,故應(yīng)選C。
28.D【解析】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基本屬性,其大小只與質(zhì)量有關(guān),質(zhì)量越大、慣性越大;慣性的大小和物體是否運動、是否受力以及運動的快慢是沒有任何關(guān)系的。所以慣性的大小與A、B、C三個選項中提出的因素均無關(guān),故此三選項都是錯誤的,只有D正確。故選D。
29.D【解析】重物原本隨氣球豎直向上勻速上升,繩子斷了,重物雖不受向上的拉力,但由于重物具有慣性,仍會繼續(xù)向上運動;重物在上升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小,最終會下落,其原因是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即受到了豎直向下的重力和空氣阻力作用;故選D。
30.C【解析】A.用手拍打衣服時,衣服運動,而灰塵由于慣性仍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所以就從衣服上脫離出來,不是因為受到了力的作用,故A錯誤。B.轉(zhuǎn)動雨傘時,傘和雨水一起運動,當傘停止轉(zhuǎn)動,傘上的雨水因為具有慣性仍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會被甩出。慣性是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不是力,不能說受到慣性力的作用,故B錯誤。C.短跑運動員在跑步時穿運動短褲和背心,是為了減小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從而減小空氣阻力,故C正確為答案。D.慣性大小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質(zhì)量越大,慣性越大?;疖嚥蝗菀淄O聛恚皇且驗樗俣却?,故D錯誤。故選C。
33.D【解析】慣性是物體固有的屬性,是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圖中的木塊與小車一起向右勻速直線運動,若木塊與小車的接觸面粗糙,小車突然加速時,木塊將向左傾倒;一起勻速運動時,因兩者沒有相對運動,也沒有相對運動趨勢,故木塊不受摩擦力的作用,若木塊與小車的接觸面光滑,小車突然減速時,木塊將仍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故答案選D。
34.腳 上身
【解析】小強原來相對于地面是運動的,當他的腳被石頭絆住運動狀態(tài)突然改變時,他的上身由于慣性仍然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向前傾倒。
35.減速 兩
【解析】汽車向右行駛,勻速運動時,小球與小車相對靜止,小球應(yīng)在豎直方向,當汽車減速運動時,車的運動速度變慢,但小球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故小球要向右運動。小球受豎直向下的重力、沿繩斜向左上方的拉力,這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
36.慣性 發(fā)生
【解析】拖把浸水之后,拖把放在脫水槽內(nèi)轉(zhuǎn)動,水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水脫離拖把,被甩入容器內(nèi)。脫水槽帶動拖把轉(zhuǎn)動時,拖把由靜止變?yōu)檫\動,并且轉(zhuǎn)動方向不停的改變,所以拖把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
37.小剛同學(xué)正常行走時,整個身體是向前運動的,當腳被路邊的石頭絆了一下后,腳停止向前運動,而小剛的上半身由于具有慣性,繼續(xù)向前運動,所以會向前傾倒。
【解析】走路時,人原來就處于運動狀態(tài),當腳絆上石頭后,人的下半身運動停止,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慣性,仍向前運動,于是人會向前跌倒。
38.對機動車輛行駛的速度有所限制;駕乘人員要系上安全帶;保持一定車距;禁止超載。
【解析】當行駛的汽車突然停車時,人由于慣性向前運動,造成對人的傷害,所以行車時前排駕乘人員要系安全帶;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運動的車輛由于慣性仍要向前運動,容易造成車禍,保持車距,可以減少車輛的碰撞。質(zhì)量是慣性大小的決定因素,減小車的質(zhì)量可以使車盡快停下來,減少車禍。
40.(1)31.20 (2)小 遠 (3)勻速直線 運動狀態(tài)
【解析】(1)圖中刻度尺每一大格代表1 cm,其最小分度值為1 mm,小車在水平面上的初始位置0.00 cm,停下時的位置對應(yīng)31.20 cm,可得到小車移動的距離為31.20 cm;
(2)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影響摩擦力的大小,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根據(jù)數(shù)據(jù)可看出,當摩擦力減小后,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
(3)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推理可知,若接觸面完全光滑,即沒有摩擦阻力,小車將保持原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可見摩擦阻力使小車由運動變?yōu)殪o止,力的作用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41.C【解析】人類對力與運動關(guān)系的認識經(jīng)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2 000多年前,古希臘哲學(xué)家亞里士多德說:“運動是靠力來維持的”。3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學(xué)家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實驗證明運動可以不靠外力維持。牛頓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出了牛頓第一定律。所以這三種觀點形成的先后順序是②③①。故選C。
42.C【解析】游輪勻速直線運動時,人游輪上豎直向上跳起時,由于慣性仍然保持與游輪相同的運動速度和運動方向,所以會落回原處。故選C。
43.D【解析】賽車在轉(zhuǎn)彎時滑出賽道,是因為賽車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向前的運動狀態(tài),是慣性帶來的危害,故A不符合題意;限速行駛是為了防止遇到緊急情況時,由于慣性無法及時讓車停下來,是慣性帶來的危害,故B不合題意;正在行走的人,處于運動狀態(tài),當他踩在西瓜皮上時,由于摩擦力太小,所以腳不能立刻停下,由于具有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就向滑倒,是慣性帶來的危害,故C不合題意;跳遠運動員助跑是為了起跳前使自己處于運動狀態(tài),起跳后,人由于慣性會跳的更遠,屬于利用慣性,故D符合題意;故選D。
44.B【解析】水與汽車一起向前運動,當司機緊急剎車時,由于慣性,水還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從而向前運動且溢出,故選B。
46.不會 當小車突然停止時,兩物體由于慣性,繼續(xù)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在不受摩擦阻力的情況下,兩物體不會相撞
【解析】小車停止前,A、B物塊和小車一起作勻速直線運動,并且兩物塊和小車具有共同的速度,當小車突然停止時,由于物塊在光滑接觸面上,因此兩物塊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來大小不變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因此兩個物體間的距離不變,一定不會相碰。
47.【自制器材】(2)不同 【進行實驗】(4)砂礫水平運動的距離 【分析論證】(1)不容易 大 (2)質(zhì)量 【拓展應(yīng)用】(1)B (2)遠
【解析】【自制器材】由于谷粒和空殼的質(zhì)量不同,故應(yīng)選用質(zhì)量不同的砂礫模擬谷粒和空殼。
【進行實驗】質(zhì)量不同的砂礫,水平移動的距離不同,實驗中就是通過比較砂礫水平移動的距離的。
【分析論證】(1)由題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在相同的風速的作用下,質(zhì)量較大的砂礫不容易被風吹遠,其運動狀態(tài)不容易發(fā)生改變,即慣性較大;(2)所以物體的慣性大小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質(zhì)量越大,其慣性越大,運動狀態(tài)難發(fā)生改變。
【拓展應(yīng)用】(1)質(zhì)量越大,慣性越大,運動狀態(tài)難發(fā)生改變,故在B口可收集到飽滿的谷粒;(2)在無風的情況下,農(nóng)場工人用鐵鍬將混合谷物斜向上拋灑出去,飽滿的谷粒質(zhì)量大,慣性大,更易保持運動狀態(tài),運動的更遠。
接觸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較大

小車運動的距離s/cm
18.30
26.83
砂礫質(zhì)量

較大

砂礫水平運動的距離

較近

相關(guān)試卷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一、杠桿當堂達標檢測題:

這是一份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一、杠桿當堂達標檢測題,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杠桿,杠桿平衡條件,杠桿的分類及應(yīng)用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2.2 滑輪課后作業(yè)題: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2.2 滑輪課后作業(yè)題,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1.2 功率課時作業(y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1.2 功率課時作業(yè),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義,功率的定義式,區(qū)別功與功率,功率的推導(dǎo)式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0.1 浮力綜合訓(xùn)練題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0.1 浮力綜合訓(xùn)練題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9.1 壓強課后測評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9.1 壓強課后測評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7.3 重力課時訓(xùn)練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7.3 重力課時訓(xùn)練

八年級下冊7.2 彈力同步練習(xí)題

八年級下冊7.2 彈力同步練習(xí)題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xí)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8.1 牛頓第一定律

版本: 人教版

年級: 八年級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xué)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xí)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xí)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