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學會分析物體受到的有哪些力,會根據物體運動狀態(tài)分析受力,如平衡力成對存在。
2.能完成科學探究:牛頓第一定律。
3.能完成實驗探究:二力平衡條件。
教學重點
畫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的受力示意圖;關于牛頓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探究。
教學難點
利用平衡力成對存在不漏畫力;實驗方案和數據記錄表的設計,物理科學方法,如控制變量法的應用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對照復習目標,本章你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強?
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復習《第七章 力與運動》的相關知識。(板書課題)
二、自學互研
(一)牛頓第一定律:慣性
司機在駕駛汽車時必須要系上安全帶,系上安全帶可以( C )
A.減小汽車的慣性,防止發(fā)生事故 B.減小司機的慣性,防止發(fā)生事故
C.減小因汽車突然減速造成的傷害 D.減小因汽車突然加速造成的傷害
方法指導:
根據二力合成規(guī)律可以計算出同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確定合力的方向,已知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及其中一個力,能求另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
方法指導:
物體受力平衡時,其所受合力為零,這兩者是等效的。分析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受力大小時,先確定清楚每個力的受力物體,再去分析哪兩個力平衡。
規(guī)律小結:
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區(qū)別:①作用對象不同: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②力的性質不同:平衡力不一定是同性質的力,相互作用力一定是同一性質的力;③力的存在情況不同:平衡力其中一個消失后,另一個力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力同時存在,同時消失。
對學群學:
知識板塊一:要求展示汽車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
知識板塊二:要求展示彈簧測力計的受力示意圖。
知識板塊三:要求展示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別。
對照復習目標思考:
1.今天我學到了什么知識?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還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二)力的合成
如圖所示,各用4 N的水平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彈簧測力計的兩端(彈簧測力計自重不計),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
A.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4 N,彈簧測力計受的合力為4 N
B.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0 N,彈簧測力計受的合力為0 N
C.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8 N,彈簧測力計受的合力為0 N
D.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4 N,彈簧測力計受的合力為0 N
(三)平衡力
如圖所示,小劉同學站在電子秤上測體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A.小劉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電子秤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電子秤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電子秤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小劉受到的重力和電子秤對小劉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D.小劉受到的重力和小劉對電子秤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三、板書設計
第七章 力與運動
1.牛頓第一定律:慣性
2.力的合成
3.平衡力
四、教后反思
這是一份滬科版物理八下 期末總復習 第一課時 力與運動(教案),共9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知識梳理,高頻考點歸納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滬科版八年級全冊第二節(jié) 力的合成教學設計,共3頁。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滬科版八年級全冊第二節(jié) 力的合成教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學習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