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末檢測卷(一)
(70分 45分鐘)
一、填空題(每空2分,共20分;將答案直接填寫在橫線上,不必寫出解題過程)
1.某篇文章中有“教室外狂風暴雨,雷聲大作”的敘述,此中“雷聲大作”從物理學的角度看是在描述聲音的 響度 (選填“響度”“音調(diào)”或“音色”)這一特征。
2.成語“揚湯止沸”和“釜底抽薪”均可以讓沸騰停止,但是只有 釜底抽薪 可以讓湯水的沸騰徹底停止(從題干的兩個成語中選填)。
3.為了相對準確地獲取某一個物體的長度需要用同一把刻度尺多次去測量,此中的“多次測量”的目的是 求平均值減小誤差 。
4.“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為了打贏抗疫戰(zhàn)爭,16省對口支援醫(yī)療隊奔赴湖北的最前線,在醫(yī)療器械極其緊張的情況下,醫(yī)務人員利用B超對輕癥新型冠狀肺炎患者進行診斷,那么B超是利用 超聲波 (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獲得信息。
5.“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是唐代張志和描寫湖州境內(nèi)西苕溪美景的詞句。如圖所示是一只白鷺平行于水面飛行的畫面。白鷺的倒影是由于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6.汽鍋雞是云南的名菜之一,其做法如下:將盛有雞塊和佐料的汽鍋(如圖)放在盛有清水的湯鍋之上,再放到火上蒸,該過程主要是水蒸氣通過汽鍋中間的氣嘴將雞蒸熟,湯汁是水蒸氣 液化 (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形成的。
7.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蠟燭變短,像會出現(xiàn)在光屏的 上 方。
8.科學家研制出一種新型陶瓷材料,可用作火箭等高速飛行器的表面覆蓋層,可見其具有很好的 隔熱 (選填“導熱”或“隔熱”)性。
9.如圖所示,一束光線從空氣中斜射入某透明物質(zhì)中,入射光線與分界面的夾角為30°,若折射光線與反射光線之間夾角為80°,則折射角的大小是 40° 。
10.為測定黃河水的含沙量(即每立方米中含沙的質(zhì)量),某校課外活動小組取了10 dm3的黃河水,稱其質(zhì)量是10.18 kg。已知沙子的密度ρ沙=2.5×103 kg/m3,則黃河水的含沙量是 30 kg/m3。
二、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4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請把符合題意的選項序號填入下列表格內(nèi),答案未填入表格內(nèi)的不能得分)
11.下列數(shù)據(jù)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A.一個乒乓球的質(zhì)量約為40 g
B.課桌高為80 cm
C.演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所需的時間為180 s
D.茶杯的高度為10 mm
12.關(guān)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 m/s
B.地震、火山爆發(fā)時只有超聲波產(chǎn)生
C.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能聽到它發(fā)出的聲音
D.用超聲波排除人體內(nèi)的結(jié)石是利用了聲可以傳遞能量
13.在炎熱的夏天,小馬同學在家使用電風扇吹風,感到?jīng)鏊?是因為
A.電風扇吹出的風,能夠降低氣溫
B.電風扇吹出的風為冷風
C.電風扇吹出的風,能吸收人體的能量
D.電風扇吹出的風,能加快人體汗液的蒸發(fā)
14.已知甲、乙兩物體的密度之比為2∶3,質(zhì)量之比為5∶7,則甲、乙兩物體的體積之比為
A.10∶21B.15∶14
C.14∶15D.35∶6
15.關(guān)于光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樹蔭下的“小光斑”是太陽的像
B.當物體表面發(fā)生漫反射時,光線射向四面八方,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漁民叉魚時,將魚叉對準看到的“魚”的上方叉可以叉到魚
D.投影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實像
16.如圖所示,A、B兩個高度相等、底面積不同的薄壁圓柱形容器中,分別盛有質(zhì)量相等的甲、乙兩種液體。若在兩個容器中分別再倒入原液體至倒?jié)M,則
A.倒入的m甲一定小于m乙
B.倒入的m甲可能等于m乙
C.倒入的m甲可能大于m乙
D.倒入的體積V甲一定等于V乙
17.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時,某實驗小組所描繪的圖像如圖所示。圖像中A、B、C三點分別與蠟燭在光具座上移動過程中的三個位置相對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蠟燭處于AB間某一位置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B.蠟燭處于BC間某一位置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C.將蠟燭從C移動到B的過程中,所成像逐漸增大
D.將蠟燭從B移動到A的過程中,所成像逐漸減小
三、實驗題(第18小題9分,第19小題8分,共17分)
18.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可以用來研究光從水中斜射到與空氣的分界面時所發(fā)生的光現(xiàn)象。
(1)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圍內(nèi)由小變大,會發(fā)現(xiàn)折射角γ 變大(2分) (填寫變化規(guī)律),且折射角總是 大于(1分)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相應的入射角;
(2)當入射角i增大到某一值時,折射角γ會達到最大值,該最大值是 90°(2分) ;
(3)若繼續(xù)增大入射角i,將會發(fā)現(xiàn)不再有 折射(2分) 光線,而只存在 反射(2分) 光線。
19.小明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沸騰的特點。
(1)請指出圖1中的操作錯誤: (1)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2分) ;
(2)如圖2是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畫出的水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由圖可知,水沸騰時的特點是水繼續(xù)吸熱,溫度 不變(2分) ;
(3)為說明水在沸騰過程中是否需要吸熱,應 停止加熱(2分) ,觀察水是否繼續(xù)沸騰;
(4)小明再次實驗時為節(jié)省加熱時間,減少了水的質(zhì)量,請在圖2中畫出大致能體現(xiàn)這項措施的圖線。
如圖所示(2分)
四、計算與推導題(第20小題4分,第21小題7分,第22小題8分,共19分)
20.宇宙中溫度的下限為-273.15 ℃,這個溫度叫絕對零度??茖W家提出了以絕對零度為起點的溫度,叫熱力學溫度,用T表示,它的每一度與攝氏溫度中的每一度大小是一樣的。國際單位制中采用的就是熱力學溫度,這種溫度的單位名稱叫開爾文,簡稱開,符號是K。求:
(1)熱力學溫度T與攝氏溫度t之間的換算關(guān)系;
(2)健康人的體溫是37 ℃,用熱力學溫度表示是多少?
解:(1)由題意可知,當t=-273.15 ℃時,T=0 K,則熱力學溫度T與攝氏溫度t之間的換算關(guān)系為T=273.15+t(2分)
(2)當t=37 ℃時,T=(273.15+37) K=310.15 K(2分)
21.如圖所示,COC'為凸透鏡的主光軸,F和F'為凸透鏡的焦點,AB表示一個物體,位于凸透鏡的2倍焦距處,畫出A點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像點A'的位置,并證明AB的像與物大小相等。
證明:過A點分別作平行于主光軸、過光心、過焦點的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交于點A',即為A點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像點A'的位置,如圖所示。(2分)
過A'作垂直于主光軸的線段,交主光軸于點B',A'B'即為物體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的像。(2分)
因為AF∥DF',又因為AD∥EA',所以四邊形ADA'E為平行四邊形(1分)
因為AO=A'O,∠ABO=∠A'B'O,∠AOB=∠A'OB',所以△ABO≌△A'B'O,則A'B'=AB(2分)
22.如圖所示,一只燒杯盛滿水時,稱得其總質(zhì)量為400 g;放入一金屬球溢出一部分水后,稱得其總質(zhì)量為900 g;取出金屬球后,稱得燒杯和剩余水的質(zhì)量為200 g(ρ水=1.0×103 kg/m3)。求此金屬球的密度。
解:溢出水的質(zhì)量
m溢=m總-m剩=400 g-200 g=200 g(2分)
金屬球的體積
V=V溢=m溢ρ水=200g1g/cm3=200 cm3(2分)
金屬球的質(zhì)量
m=m1-m剩=900 g-200 g=700 g(2分)
金屬球的密度
ρ=mV=700g200cm3=3.5 g/cm3(2分)
八年級上冊·物理(HY)
題 號
一
二
三
四
總 分
得 分
題 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 案
B
D
D
B
A
A
C
這是一份2020-2021學年本冊綜合復習練習題,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題,選擇題,作圖與實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粵滬版八年級上冊本冊綜合同步訓練題,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題,選擇題,實驗題,計算與推導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本冊綜合綜合訓練題,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題,選擇題,實驗題,計算與推導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