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你知道這兩句流傳千古的名言的出處嗎?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探尋一下這兩句話出自哪里吧。
1.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朗讀并背誦全文。 (重點)2.品析文中的名句,把握主旨,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達的高潔志趣。(難點)3.學習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培養(yǎng)自己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素養(yǎng))
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這種文體一般形式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與格言頗相似。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讀來鏗鏘有力,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銘:銘是一種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
劉禹錫(772—842年),唐代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境內(nèi))。和柳宗元交誼甚厚,世稱“劉柳”,晚年與白居易唱和,世稱“劉白”。白居易稱他為“詩豪”。有《劉夢得文集》傳世。 其代表作有《烏衣巷》《秋詞》《浪淘沙》《竹枝》《楊柳枝》《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西塞山懷古》等。
劉禹錫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后的中唐時期,他關(guān)心社會現(xiàn)實,憂慮國計民生。因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的權(quán)貴,被貶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當時規(guī)定,他應住衙門里的三間屋子??墒呛椭葜h見他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半年時間他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間陋室。在此背景下,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了《陋室銘》一文。
1.朗讀課文,朗讀時讀準字音,注意節(jié)奏和斷句。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大聲朗讀課文,畫出押韻的韻腳。
本文的體裁是銘,銘這種文體一般是用韻的。
名、靈、馨、青、丁、經(jīng)、形、亭。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3.再讀課文,借助課下注釋疏通文意。
能散布很遠的香氣,這里指德行美好。
博學的人。鴻,大。儒,舊指讀書人。
平民,指沒有功名的人。
可以調(diào) 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 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調(diào)弄,這里指彈(琴)。
賓語前置的標志,無義。
指佛經(jīng)(佛經(jīng)用泥金書寫)。
譯: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就成為靈驗的(水)了。這是簡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苔痕長到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nèi)染上了青色。說說笑笑的是博學的人,來來往往的沒有平民。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閱覽(珍貴的)佛經(jīng)。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它好比)諸葛亮隱居南陽住的草廬,揚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1.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并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么寫起?為什么這樣寫?
以虛襯實,以山水作類比,引出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因為主人的“德馨”而“馨”,從而點明文章的主旨“德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2.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寫“陋室”不“陋”的?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用了怎樣的修辭方法?“上”和“入”用在這里有何好處?這句話寫出了環(huán)境怎樣的特點?
運用了對偶、擬人的修辭手法,“上”“入”二字生動傳神,化靜為動,使景物有生氣,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寫出了環(huán)境恬靜、清幽的特點。
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知其人。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出了什么?
運用互文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陋室主人縱情暢懷、談笑風生的情狀,表現(xiàn)了其交往之雅。
5.劉禹錫為什么說“可以調(diào)素琴”,又說“無絲竹之亂耳”?這兩者矛盾嗎?請說說你的看法。
調(diào)素琴應是指作者平日彈琴自娛,再加上閱讀金經(jīng),過著恬靜而高雅的生活;而“無絲竹之亂耳”指的是交際場上的歌樂。表現(xiàn)了主人不慕富貴,不追求功名利祿的情致。
6.文章最后為什么要提“南陽諸葛廬”和“西蜀子云亭”呢?
“諸葛廬”“子云亭”和“陋室”形成了類比,他們的主人都是受人敬仰的古代名人,引古賢之名室作類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賢人自比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7.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話做結(jié),有什么作用?表明作者怎樣的心跡?
畫龍點睛,總結(jié)全文,與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應,有力地表現(xiàn)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為陋的品質(zhì),表明了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心跡。
8.作者通過什么寫法來表明自己的志趣的?
——陋室(陋室的環(huán)境及主人日常生活)
——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將個人之“志”寄托在某個具體之“物”上。于是,這個“物”便成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寫作時常常以物為喻,往往寫得比較含蓄。
談笑有鴻儒( )惟吾德馨( )無案牘之勞形( )
古義:大 今義:鴻雁
古義:德行美好 今義:芳香
古義:形體、軀體 今義:形狀
無絲竹之亂耳( )何陋之有( )
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可不譯。
有仙則名( )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
名詞作動詞,出名,有名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擾亂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
倒裝句:何陋之有( )
賓語前置,應為“有何陋”
《陋室銘》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陋室”簡陋,卻因其主人的“德馨”而不陋。從劉禹錫身上我們能學到很多東西:他身居陋室而“德馨”;他不甘平庸,與“鴻儒”交往;他以古代先賢自況……如果我們也身居“陋室”,那么,不妨學學劉禹錫吧。
?駢散結(jié)合,錯落有致。
本文以駢句為主,句式整齊,節(jié)奏分明,音韻和諧,給人一種視覺上的整齊之美,而“何陋之有”是散句,全文在句式上駢散結(jié)合,節(jié)奏明快,語言錯落有致,讀起來抑揚頓挫,和諧悅耳,在聽覺上給人音樂的美感。同時,文章又重在五言,間以四言、六言,句式參差。
?托物言志,層層鋪墊。
文章展現(xiàn)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沒有直接抒發(fā)和闡述,而是借助于自己生活居住的陋室來反映和展現(xiàn)。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yún)s那般富有、充實,最后作者又將陋室比作“諸葛廬”“子云亭”,將自己和古代先賢相比,層層蓄勢,處處展現(xiàn)屋子因為“我”之志趣的高潔而不陋。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性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xiàn)象抒發(fā)作者的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講究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跟現(xiàn)代雜文頗為相似。
“愛蓮說”的意思是“論說喜歡蓮花的道理”。
周敦頤(1017—1073年), 字茂叔,謚號元公,號“濂溪”,世稱“濂溪先生”,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北宋哲學家,是學術(shù)界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他與李寬、韓愈、張拭、黃干、李士真、朱熹并稱為“石鼓七賢”。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本文選自《周敦頤集》卷三(中華書局2009年版)。周敦頤是北宋理學濂學創(chuàng)始人、二程(程顥和程頤)的老師。他博學力行,品德高尚,為官清廉,不媚權(quán)貴,明斷獄案,得到人民的贊賞。
這篇文章是周敦頤做南康(今江西廬山市)郡守時寫的。他曾于府治東側(cè)開辟一塊40余丈寬的蓮池,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當微風吹過,田田荷葉輕搖,朵朵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鼻。先生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愛蓮花之潔白,感宦海之渾濁,于是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說》。
鮮有聞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2.再讀課文,借助課下注釋疏通文意。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 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愛 蓮 說 周敦頤
譯: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兒,值得喜愛的很多。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來,社會上的人(都)非常喜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 而不 染,濯 清漣而不 妖,中通 外直, 不蔓不枝,香遠 益 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漣,水波。
指蓮的柄中間貫通沒有阻隔。
指蓮的柄外部挺直而不彎曲。
名詞作動詞,生藤蔓,生枝莖。
靠近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
譯:我只喜愛蓮花(從)污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沾染,它經(jīng)過清水洗滌但(并)不(顯得)過分艷麗,(它的柄)內(nèi)空外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香氣傳得越遠就越清芬,潔凈地挺立在那里,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去玩弄(它)啊。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隱居避世。這里是說菊花不與別的花爭奇斗艷。
譯: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富貴的花;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很少有傳聞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應當很多了。
1.作者為什么惟獨喜歡蓮花?作者分別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蓮和菊花、牡丹有什么不同?這三種花相比,各有什么象征意義?
菊是隱逸者,菊花不在春天與百花爭艷,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獨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而離群索居、隱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菊花,花之隱逸者。牡丹,花之富貴者。蓮花,花之君子者。
蓮是君子,高潔典雅。它不染塵俗,就像胸懷磊落、行為正直、德聲遠播的君子。
牡丹是富貴者,貪圖享樂。它雍容華貴,絢麗多姿,就像達官顯貴和攀附富貴的庸碌之輩。
3.作者寫對蓮花的喜愛,為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菊花秋天開放,不在春天與百花爭艷,是花中的隱士,具有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從正面襯托蓮的形象。
牡丹雍容華貴,歷來是富貴的象征。人們對它的喜愛充分反映了貪慕富貴、追逐名利的世風。因此它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形象。
4.作者稱“蓮”是花中的君子,蓮的特點與君子的哪些特點相似?
5.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這是一個反問句。一方面照應上文“予獨愛蓮”,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作者對人生世事的感嘆,慨嘆當時與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潔的人少。通過作者對“菊”“牡丹”“蓮”三種花的態(tài)度,表明作者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6.作者借蓮的形象來言君子之志,這是一種什么表現(xiàn)手法?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志向?
運用了托物言志向的寫法。作者借蓮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朗讀這兩篇短文,說說它們在語言風格上有什么不同。
兩篇文章都是駢散結(jié)合?!堵毅憽芬择壘錇橹鳎涫秸R,節(jié)奏分明,音韻和諧;《愛蓮說》以散句為主,句式長短相間,錯落有致,富于變化。
亭亭凈植( )
古義:豎立。 今義:栽種。
香遠益清(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陶后鮮有聞(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
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 )
名詞作動詞,生枝蔓,生枝莖。
省略句: 予獨愛蓮之出( )淤泥而不染( )判斷句: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
“出”后省略介詞“于”
“……者也”表示判斷。
作者借贊美蓮的優(yōu)美的形象和高貴的品質(zhì),表達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也婉轉(zhuǎn)地批判了當時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
許多人喜愛牡丹,追名逐利,周敦頤則只喜愛蓮,獨守心中的那片凈土。追名逐利似乎是人之天性,安貧樂道則不易做到,因為做一個精神上的富有者是多么艱難!讓我們在商品經(jīng)濟的大潮中,用蓮的高潔品質(zhì)來洗滌我們的心靈吧。
?托物言志,立意高遠。
本文借贊美蓮的可愛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節(jié),既是作者的自況,也是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tài)的批評,表現(xiàn)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文中分別賦予菊、牡丹和蓮以特定的象征意義,對當時社會上人們不同的處世態(tài)度作了精辟的概括,突出地表明了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道德信念。
?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
文章用了四個疊套式的襯托,用“菊”“牡丹”分別正襯和反襯“蓮”,用陶淵明、世人襯托自己,用“隱逸者”“富貴者”襯托“君子”,用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以此表明作者志向的與眾不同,主題得到層層深化。“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的比喻,勾勒出優(yōu)劣不同、高下有別的三種形象。作者通過這些手法抒寫了自己的抱負、向往和追求。
菊—隱逸者—逃避現(xiàn)實—正襯
牡丹—富貴者—庸俗逐利—反襯
(1)可以調(diào)素琴(  ) (2)無絲竹之亂耳(   )(3)香遠益清(  )(4)亭亭凈植(   )(5)陶后鮮有聞(   )(6)宜乎眾矣(  )
弦、管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1.解釋下面各句中畫線的詞語。
A.水陸草木之花 B.蓮,花之君子者也C.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D.無案牘之勞形
【解析】D項中的“之”沒有實在意義,用于取消句子獨立性。其他三項中的“之”都是結(jié)構(gòu)助詞,譯為“的”。
2.下列句子中的“之”與其他三項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只可在遠處觀賞卻不可隨意玩弄啊。
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A.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B.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C.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D.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解析】B項的正確停頓為: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下列句子中,朗讀停頓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何陋之有? 【乙】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5.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1)解釋下列畫線詞在文中的意思。①談笑有鴻儒 鴻:    ②無案牘之勞形  勞:    ③可愛者甚蕃  蕃: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這是簡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至于)對牡丹的喜愛,人應當很多了。
(4)甲、乙兩文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向或情操?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之處?
《陋室銘》: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達樂觀的高潔品格?!稅凵徴f》: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高潔堅貞的君子之風。 相同的寫法:托物言志。
菊是隱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貴的象征,蓮是君子的象征。作者以菊花正襯,突出了蓮的脫俗高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襯,強調(diào)了蓮的潔身自好,不貪圖富貴享受。
(3)乙文運用了襯托的手法來寫蓮,請以畫線句子為例(結(jié)合三種花的象征義)做簡要分析。
(5)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你喜愛哪一種?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愛蓮花,因為它出污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愛 ,因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堅貞頑強、斗志昂然的勇士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 ——《詩經(jīng)·陳風》灼若芙蕖出淥波。 ——曹植《洛神賦》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屈原《離騷》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古詩十九首》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王昌齡《采蓮曲》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钌屉[《贈荷花》
芙?、僮院慑X②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搖之態(tài),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③矣。迨④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后先相繼……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于主人矣;及復蒂下生蓬,蓬中結(jié)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并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釋:①芙蕖:荷花。②荷錢:指初生的荷葉。③逸致:情趣。④迨:及,等到。
1.解釋下列句中加線的詞。
(1)芙蕖自荷錢出水之日 自:(2)及其莖葉既生 生:(3)乃復蒂下生蓬 復:(4)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皆:
2.用“/”給文中畫線句標出朗讀節(jié)奏。(標兩處)
迨 至 菡 萏 成 花 嬌 姿 欲 滴 后 先 相 繼
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4.人們愛蓮,因為它有很多價值。在觀賞價值、實用價值、精神價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種價值?請談談你的看法。
就又一天天地高起來,一天比一天美麗。
示例:我更看中它的精神價值。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高潔正直,是君子的象征,所以我欣賞它。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相關(guān)課件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7 短文兩篇陋室銘課文課件ppt: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7 短文兩篇陋室銘課文課件ppt,共2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一章,第二章,古今異義,第三章,第四章,找出文中的對偶句,劉禹錫識詞名句欣賞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陋室銘完美版課件ppt: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陋室銘完美版課件ppt,共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自由誦讀,人儒雅,虛實結(jié)合,事高雅,托物言志,鞏固練習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陋室銘教學演示課件ppt: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陋室銘教學演示課件ppt,共2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作品背景,朗讀背誦全文,學習目標,德馨苔痕鴻儒案牘西蜀,讀準下列字音,看誰讀得好,看誰解釋得好,看誰翻譯的好,看誰分得準,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更多陋室銘ppt下載 更多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陋室銘示范課ppt課件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陋室銘示范課ppt課件

語文陋室銘說課ppt課件

語文陋室銘說課ppt課件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7 短文兩篇陋室銘課文配套ppt課件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7 短文兩篇陋室銘課文配套ppt課件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7 短文兩篇陋室銘備課ppt課件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7 短文兩篇陋室銘備課ppt課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陋室銘

版本: 人教部編版

年級: 七年級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