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圖畫、讀對韻歌,對照認識12個生字;正確美觀地書寫7個生字。
2.通過朗讀,認識“鳥語花香、朝霞、夕陽”等詞語,借助圖片或聯系實際理解“嚴寒、酷暑、朝霞、夕陽”。
3.正確、流利地朗讀對韻歌,背誦對韻歌。
4.想象對韻歌中描繪的畫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學重點
字音教學的重點為“圓、嚴、寒”;書寫指導的重點為“夕、語”;詞語理解重點為“嚴寒、酷暑”。
教學難點
想象對韻歌中描繪的畫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學準備
教師 多媒體課件。
學生 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背誦一年級上冊的《對韻歌》,導入新課《古對今》。
2.指導書寫“古”字。
對比前面學習的“居”字,引導學生發(fā)現“古”單獨作為一個字時,上下結構,橫要長,豎寫在豎中線上。
3.教師范寫,學生書空。學生描紅,描1個寫兩個。
4.給“古”組詞。
二、初讀課文
要求: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1.出示柳綠花紅的水墨畫,配上音樂。
春天來了。春天里有和風,也有( );有鳥語,還有( )。春天里沒有嚴寒,也沒有( )。這樣對對子,可真有趣??!不知不覺我們就描繪了一幅美妙的畫面呢!
2.讀詞語:和風細雨 鶯歌燕舞 鳥語花香
3.除了這些新詞語,對子歌中還有許多詞語,請自由讀,然后在小組內分享你的識字方法。
4.字串形式認讀:“暑、朝、晨”。
(1)“暑”:出示人在太陽下熱得大汗淋漓的圖片,讓學生猜測這是哪個字。學生可能會說“熱”然后引導用本節(jié)課你認識的一個字來說,就是“暑”。
總結:你看我們的古人多么有智慧,僅僅依靠“日”字在漢字中的不同位置,就可以簡單了解漢字的意思。
(2)“朝”:出示甲骨文字形“” ,以字源的形式向學生解釋,“朝”是太陽從草叢中升起,而殘月還未消失。一般指現在的5:00-6:00。
(3)“晨”:通過看農民下地干活的圖片,感受晨,古時候沒有時鐘,人們抬眼看太陽升起來了就知道要下地干活了。一般指現在的6:00-8:00。
讓學生區(qū)分清楚朝比晨的時間要早。
5.兒歌識字:十口古,絲田細,禾日香,木子李,言吾語。
認識了生字、詞語,那接下來讓我們趕緊去課文里看看古人還留給我們什么樣的智慧吧!
三、再讀課文
邊讀邊思考課文的三個小節(jié)有什么相同點。(找對子的相同點對學生來說是難點,需要多加引導。)
1.師生合作讀第一小節(jié)。
2.出示“圓對方”。
什么是圓的?球是圓的,吃飯的碗是圓的。
什么是方的?課桌是方的,鉛筆盒是方的。
我們知道了“圓對方”說的是物體的形狀。請畫出對子前后的詞語,說說你的發(fā)現。
小結:前后詞語表示同一事物的特點也是對子的特點??茨隳懿荒軐ι侠蠋熛旅娴倪@些對子:
長對( ),遠對( ),春風對( ),秋霜對( )。
3.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把每小節(jié)的最后一個字圈出來,然后拼讀拼讀,看看你發(fā)現了什么。
(1)黑板呈現圈出的字,找學生拼讀。都有共同的韻母“ang”。
(2)這又是對子的一個特點——押韻,那你能讀出這種韻律節(jié)奏嗎?同桌互讀,教師范讀,合作讀。
4.出示課文填空,男女互讀,小組讀,師生對讀,齊讀。
四、小結
我們都通過對對子,感受了四季之美、自然之美。課下希望同學們找其他的對子歌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檢查生字。
2.出示詞語:和風細雨 鳥語花香
3.檢查背誦《對韻歌》。
二、指導書寫
1.將本課要寫的生字按照漢字結構分成三類。(獨體字、上下結構、左右結構)
2.寫好獨體字:“夕”。
(1)觀察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提示:撇和橫撇的撇基本平行,注意傾斜角度,整個字要斜中取正。
(2)描紅、臨寫。
3.寫好上下結構的字:“李、香”。
(1)觀察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提示:“李”的“木”豎要短,“子”的彎鉤要與“木”的豎正對,重心才平穩(wěn)。“香”的“禾”豎要短,“日”也要與“禾”的豎正對,重心才平穩(wěn)。
(2)描紅、臨寫。
4.寫好左右結構的字:“涼、細、語”。
(1)回顧以前寫過的左右結構的漢字,發(fā)現這三個字的基本要點。(左窄右寬)
(2)怎樣讓左右兩邊看起來和諧呢?引導學生發(fā)現偏旁有高有低,還有左右高低一致。
(3)描紅、臨寫。
5.交流點評,你喜歡誰的字?為什么?
從主筆突出、偏旁高低錯落、撇捺舒展三個方面評價。
三、分享搜集的對子歌
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四、拓展閱讀
笠翁對韻(節(jié)選)
巫峽浪傳,云雨荒唐神女廟;
岱宗遙望,兒孫羅列丈人峰。
(1)自由讀,同桌互讀。
(2)老師講《神女峰的故事》。小結:對子歌中還有很多故事,也希望同學們在閱讀對子歌時,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板
書
設
計
教
學
反
思
成功之處:在識字環(huán)節(jié),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在詞、字串、甲骨文、圖片、兒歌中識字,形式新穎,激發(fā)了學生識字的熱情。
不足之處:讀的形式雖然多種多樣,但缺乏朗讀指導和評價。
教學建議:在拓展《笠翁對韻》時,所節(jié)選的內容理解起來有難度,可以選取其中較簡單的句子進行拓展。
這是一份小學語文人教部編版一年級下冊6 古對今教學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語引入課文,初讀課文,識字學詞,讀韻文,感知對子,指導寫字,布置作業(yè)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一年級下冊6 古對今教學設計,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談話激趣,引入新課,識字解詞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一年級下冊6 古對今教案,共11頁。教案主要包含了關注起點,舊知引入 ,學習字詞,初識漢字之美,學習韻文,感受韻律之美,拓展練習,感受對子之妙,建構規(guī)律,歸類寫字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