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知識目標:
(1)概述DNA分子的復制。
(2)探討DNA復制的生物學意義。
二、重點難點
重點:2,4,6
DNA分子復制的過程
難點:探究DNA分子復制方式的探究;DNA分子復制的過程
1、聯(lián)系生活實例+溫故知新,引入課題
說到復制,那么請問同學們,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接觸過哪些關于復制的實例呢?(復印卷子、電腦上的復制粘貼、抄作業(yè)行為……)
那么,DNA作為遺傳物質也需要能夠自我復制,DNA又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其實,早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是,他們就根據(jù)這樣的結構推測了DNA是如何復制的,那我們先來回顧一下DNA的結構是怎樣的:(提問學生回答)
(1)DNA分子是由兩條反向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長鏈盤旋成雙螺旋結構。
(2)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在內側。
(3)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結起來,形成堿基對,且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2、對DNA分子復制的推測
就是根據(jù)這樣的結構,沃森和克里克猜測DNA應該是一種半保留的復制方式,結合示意圖簡單介紹半保留復制方式。
但是,這種復制方式與我們平時見到的復制方式——全保留復制不同,結合示意圖簡單介紹全保留的復制方式。
3、層層設疑,引導學生演繹推理
那么DNA究竟是哪種復制方式呢?我們不妨今天也來用一用假說演繹法,假說現(xiàn)在有了,關鍵是如何演繹推理。我們的演繹推理一定要和實際相結合,因為我們接下來還需要用實驗來驗證。所以有必要為大家介紹一些實驗的相關背景。
實驗材料選擇大腸桿菌。一方面是由于大腸桿菌繁殖迅速,20分鐘繁殖一代,意味著DNA也復制了一次,另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細胞破碎很輕易的從大腸桿菌細胞中分離出DNA分子。所以,我們可以每20分鐘提取一次DNA,這樣就可以分別研究每一代的DNA分子。
那么我們如何區(qū)分不同的DNA分子呢?根據(jù)剛才的兩種假說,我們會接觸到三種不同的DNA分子:①兩條鏈都是新合成的子鏈;②兩條鏈都是原來的母鏈;③一條鏈為子鏈,一條鏈為母鏈的雜合DNA。那么,我們能不能用什么方法來分別標記一下子鏈和母鏈呢?(學生回答:同位素標記法)
那么,如何標記呢?無論哪種復制方式都是需要合成新的子鏈的,那就必然需要從外界攝取原料,如果我們?yōu)槠涮峁┑脑暇秃心撤N同位素,那么將來要合成的新鏈就會含有我們要標記的同位素,這樣,子鏈和母鏈就含有了不同的同位素。
那么,標記完成之后我們又該如何鑒別不同的DNA分子呢?(同學們回答:檢測放射性)同學們想一想,放射性在這里能用嗎?我們從大腸桿菌細胞中提取出來的DNA都是混在一起的,我們如果檢測放射性的話,能區(qū)分這一堆DNA中有多少不同的DNA分子嗎?不能,那我們又該利用同位素的什么特點呢,能否將不同的DNA分子真正分開呢?以N元素為例,14N和15N都是沒有放射性的,那他們有什么不同呢?(同學們回答:質量不同)那么被14N和15N分別標記的DNA質量也就不同,我們該如何將不同質量的DNA分子分開呢?(同學們回答:離心)對!只不過我們這里用到的不是一般的差速離心,而是密度梯度離心。通過離心,就將不同的DNA分子分開了。
提問學生回答:14N/14N-DNA和15N/15N-DNA離心后分別應該位于離心管的什么位置?(輕帶和重帶)那么,14N/15N-DNA呢?(中帶)。
有了這些相關背景知識,下面就是我們演繹推理的時間了:
①將大腸桿菌放在含15N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若干代,得到親代DNA分子。②將大腸桿菌轉移到14N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一代,請同學們預測子一代DNA的組成以及離心結果。③在14N的培養(yǎng)基中將大腸桿菌再培養(yǎng)一代,請同學們預測子二代DNA的組成以及離心結果。
學生活動:兩人一組一邊討論一邊按照兩種假設預測子一代和子二代的DNA分子的組成及離心結果。請兩位同學分別在黑板上演示他們的結果,并請另外兩位同學做出點評。教師引導提出DNA比例及條帶寬度問題。
學生演繹推理之后與教材53頁當年梅塞爾森和斯特爾所做的實驗結果相比對,得出DNA半保留復制的結論。
4、DNA復制過程的探究
觀看DNA復制過程的動畫,教師結合動畫對DNA復制過程進行解說。
回顧動畫內容,嘗試讓學生總結DNA復制過程的三大步驟:①解旋;②合成子鏈;③重新螺旋。
針對該過程進行深入探討:
探究一:如何提高DNA復制的速度?先閱讀資料:子宮瘤細胞的DNA分子長36mm,DNA復制的速度是0.9μm/分鐘,理論上DNA復制需要多長時間?4萬分鐘(約27.7天)實際只需約40分鐘!理論和現(xiàn)實相差如此之大該如何解釋?結合兩幅圖分別提出DNA復制過程中“邊解旋邊復制”和“多起點雙向復制”兩個特點。
探究二:如何保證DNA復制的準確性?根據(jù)DNA分子的結構特點,嘗試讓學生給出答案:DNA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保證復制的準確進行。
DNA復制條件的探究:人們一直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能否在體外人工合成DNA。1956年,美國的科恩伯格首次嘗試著做這件事,他首先在試管中加入了4種脫氧核苷酸作為合成DNA的原料,然后又加入了一些復制相關的酶(DNA聚合酶),于是開始期待結果,可惜并沒有得到想要的DNA分子。那么同學們想一想,結合DNA分子的復制過程,你覺得可恩伯格的試管中還缺什么東西呢?(學生回答:能量和模板)總結DNA復制的條件:①模板:DNA的兩條鏈;②原料:4種脫氧核苷酸;③酶:如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④能量:ATP提供能量。
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DNA的化學組成,DNA的立體結構和DNA的特性。組成DNA的堿基共有A、T、G、C四種,構成DNA的基本單位也有4種。每個DNA分子由二條多脫氧核苷酸長鏈反向平行盤旋成雙螺旋結構,兩條鏈上的堿基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即A—T、G—C,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DNA分子具有穩(wěn)定性、多樣性和特異性。多樣性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堿基對的排列順序千變萬化,4種脫氧核苷酸排列的特定順序,包括特定的遺傳信息。每個DNA分子能夠貯存大量的遺傳信息。
第3節(jié) DNA的復制
一、復制方式的推測:
半保留復制
全保留復制
二、半保留復制的實驗證據(jù)
三、復制的過程
過程:
條件:
特點:
四、意義:
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3節(jié) DNA的復制教案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3節(jié) DNA的復制教案及反思,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3節(jié) DNA的復制教案,共3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問題探討,同位素標記,密度梯度離心技術,同位素標記法,作出假設,演繹推理,親代DNA,子一代DNA,子二代DNA,密度梯度離心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