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聞灼燒織物產(chǎn)生的氣味,可以區(qū)分某織物是羊毛織品還是合成纖維織品
B. 電解H2O 生成H2和O2,可以說明H2O是由H2和O2組成的
C. 觀察加入食鹽振蕩后生成泡沫的多少,可以區(qū)分某水樣是軟水還是硬水
D. 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可以證明氧氣是否集滿
2. (2019山西)化學實驗是我們應用化學知識、拓展化學思維和培養(yǎng)化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認真分析以下實驗,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或目的的是( )
3. (2019瀘州)下列裝置有誤或不能完成對應實驗的是( )
A. 甲用于過濾粗鹽水中的泥沙雜質(zhì)
B. 乙用于食鹽水的蒸發(fā)結晶
C. 丙用于實驗室即關即停制取H2
D. 丁用于除去H2中的HCl雜質(zhì)
4. (2019綿陽)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目的的是( )
5. (2019成都改編)下列實驗中,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
A. 探究水對鐵生銹有無影響 B. 探究質(zhì)量守恒定律
C. 探究鋁、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 D. 探究甲烷的組成
6. (2019蘭州改編)下列實驗設計不合理的是( )
A. 驗證質(zhì)量守恒定律 B. 探究不同溶質(zhì)在同種溶劑中的溶解性
C. 探究鐵生銹的條件 D. 探究CO2的密度大于空氣
7. (2019泰安)控制變量是實驗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8. (2019樂山改編)如圖所示的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 實驗一:空氣與人體中呼出CO2含量
B. 實驗二:驗證空氣中氧氣含量
C. 實驗三:驗證O2是否收集滿
D. 實驗四:比較合金與純金屬的硬度
9. (2019河北改編)如圖所示實驗中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
A. 甲:下方燃著的小木條先熄滅,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B. 乙:抽掉玻璃板后,兩瓶內(nèi)氣體顏色發(fā)生變化,說明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C. 丙:點燃蠟燭剛熄滅時產(chǎn)生的白煙,蠟燭復燃,說明白煙是石蠟的固體小顆粒
D. ?。悍蹱畹奶妓徕}反應的更快,說明接觸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10. (2019天津改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將裝有某氣體的試管管口靠近酒精燈火焰產(chǎn)生尖銳的爆鳴聲,說明該氣體不純
B. 取少量淡化海水得到的冷凝水于試管中,滴入幾滴硝酸銀溶液,振蕩,觀察現(xiàn)象可檢驗蒸餾法淡化海水的效果
C. 向盛有氫氧化鈉固體的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用手觸摸試管外壁,可探究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
D. 向盛有粉塵的金屬罐中快速鼓入空氣,點火發(fā)生爆炸,該粉塵可能是面粉
11. (2019廣東)下列實驗操作、現(xiàn)象或變化、結論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12. (2019北京改編)如圖所示,在一只燒杯中進行實驗。補全實驗方案。
1. A 【解析】灼燒織物,產(chǎn)生燒焦羽毛氣味是羊毛織品,有特殊氣味的是合成纖維織品,A正確;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B錯誤;區(qū)分某水樣是軟水還是硬水,應加入肥皂水振蕩,產(chǎn)生泡沫多浮渣少的為軟水,產(chǎn)生泡沫少浮渣多的為硬水,加入食鹽振蕩不能區(qū)分,C錯誤;驗證氧氣是否集滿,應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瓶口,若木條復燃,則氧氣已收集滿,D錯誤。
2. A 【解析】在簡易凈水器中,活性炭應置于蓬松棉和小卵石之間,利于水的凈化,A不能達到目的;生石灰和水反應放熱使得右側U型管內(nèi)右側紅墨水液面上升,B可達到目的;因該裝置是敞口燒杯,碳酸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到空氣中,導致天平不平衡,能用來驗證質(zhì)量變化,C可以達到目的;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試管口略向下傾斜且有一小團棉花,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D可以達到目的。
3. C 【解析】丙裝置中鋅粉無法放置在多孔隔板上,且漏斗末端未伸到液面下,會使生成的氫氣從長頸漏斗逸出,無法使實驗即關即停且收集到H2。
4. C 【解析】讀取量筒內(nèi)液體體積時,視線應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A不能達到目的; 將20 g NaCl加入100 g水中只能得到質(zhì)量分數(shù)為eq \f(20 g,100 g+20 g)×100%≈16.7%的溶液,B不能達到目的;通過比較銅片上的白磷和紅磷的燃燒現(xiàn)象可探究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通過比較銅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白磷燃燒現(xiàn)象可探究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接觸,C能達到目的;用酚酞試液可以檢驗未知液是否顯堿性,但不能確定未知液是否為堿溶液,D不能達到目的。
5. A 【解析】探究水對鐵生銹有無影響的實驗中的變量為水,可以通過第一個試管中的鐵釘生銹,第二個試管中的鐵釘不生銹的現(xiàn)象得出水對鐵生銹有影響,A正確;氯化鈉與稀硫酸不能發(fā)生化學反應,故不能探究質(zhì)量守恒定律,B錯誤;銅和鋁都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只能證明銅和鋁都比銀的活動性強,但無法比較銅和鋁的活動性強弱,C錯誤;干冷的燒杯內(nèi)壁有小液滴生成只能證明甲烷燃燒生成水,從而證明甲烷中含氫元素,但無法證明甲烷中碳元素的存在,D錯誤。
6. C 【解析】C實驗中只能證明鐵生銹與氧氣有關,沒有設置證明與水有關的對比實驗,設計不合理,故選C。
7. A 【解析】運用控制變量法探究不同金屬活動性強弱時,金屬種類是唯一變量,此實驗中金屬種類、酸溶液的種類都不相同,不能探究金屬的活動性強弱,A不能達到實驗目的;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不變色,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色,說明二氧化碳與水發(fā)生了反應,生成的碳酸使藍色石蕊試紙變色,B能達到實驗目的;溶質(zhì)相同,溶劑不同,可以探究不同溶劑中物質(zhì)溶解性的大小,C能達到實驗目的;紅墨水的體積相同,冷水、熱水的體積相同,水的溫度不同,可以探究溫度對分子運動快慢的影響,D能達到實驗目的。
8. B 【解析】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比較空氣與人體呼出的氣體中CO2含量,A正確;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氣體,集氣瓶內(nèi)壓強不會發(fā)生明顯變化,不能用于驗證空氣中氧氣的含量,B錯誤;氧氣驗滿時應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瓶口,木條復燃,能達到實驗目的,C正確;將不同金屬材質(zhì)的金屬片相互刻畫,能留下劃痕的金屬片硬度較小,反之硬度較大,實驗四能比較純金屬與合金的硬度大小,D正確。
9. D 【解析】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先向下擴散,因此可觀察到下方的木條先熄滅,A正確;由于分子在不斷運動,抽掉玻璃板后,紅棕色的二氧化氮分子運動到上方集氣瓶,使兩個集氣瓶中氣體的顏色發(fā)生變化,B正確;蠟燭燃燒剛熄滅時產(chǎn)生的一縷白煙是蠟燭冷凝而成的固體小顆粒,C正確;要探究接觸面積對反應速率的影響需要使用同樣濃度的鹽酸,D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10. C
11. A 【解析】肥皂水可區(qū)分硬水和軟水,加入肥皂水后振蕩,產(chǎn)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軟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A正確;任何化學反應都遵循質(zhì)量守恒定律,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后質(zhì)量減少的原因是鎂在燃燒時產(chǎn)生大量的白煙(氧化鎂)逸散到空氣中,導致剩余固體質(zhì)量減小,但仍遵循質(zhì)量守恒定律,B錯誤;氫氧化鈉變質(zhì)生成碳酸鈉,碳酸鈉溶液也呈堿性,兩者皆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色,因此,酚酞溶液無法檢驗氫氧化鈉是否變質(zhì),C錯誤;能使黑色氧化銅粉末變紅的無色氣體具有還原性,該氣體可能是氫氣或一氧化碳,D錯誤。
12. A.鹽酸能否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B.稀鹽酸(或稀硫酸等合理即可) C.超過16 g的氯化鉀(合理即可) D.50 g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5%的氯化鈉溶液
【解析】A.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反應沒有明顯現(xiàn)象,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變紅,再滴入鹽酸,紅色褪去,說明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了反應。B.碳酸鈉與酸反應有氣泡產(chǎn)生,與氫氧化鈣、氫氧化鋇溶液反應有白色沉淀生成,與可溶性鈣鹽或鋇鹽溶液反應有白色沉淀生成,依此可檢驗氯化鈉中混有碳酸鈉。C.根據(jù)20 ℃時氯化鉀的溶解度是34 g,在100 g水中已經(jīng)加入了18 g氯化鉀,要驗證氯化鉀不能無限溶解,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再加入超過16 g的氯化鉀,肯定有未溶解的固體,說明氯化鉀不能無限溶解。D.加入了2.5 g氯化鈉、47.5 g的水,攪拌至全部溶解,此時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eq \f(2.5 g,2.5 g+47.5 g)×100%=5%,說明實驗目的是配制50 g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5%的氯化鈉溶液。
A. 探究鐵、鎂金屬活動性強弱
B. 探究二氧化碳與水是否發(fā)生反應
C. 探究不同溶劑中物質(zhì)溶解性大小
D. 探究溫度對分子運動快慢的影響
選項
實驗操作
現(xiàn)象或變化
結論
A
取少量井水,加入適量肥皂水,振蕩
產(chǎn)生大量浮渣
井水為硬水
B
稱量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前后質(zhì)量
質(zhì)量減少
不遵循質(zhì)量守恒定律
C
向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滴加幾滴
酚酞溶液
溶液變紅色
NaOH溶液沒有變質(zhì)
D
將無色氣體通入裝有CuO粉末的玻
璃管一段時間后,加熱
黑色固體變紅
無色氣體一定為H2
序號
目的
步驟
A
探究__________________
①加入NaOH溶液;②滴加酚酞溶液;
③加入適量鹽酸
B
檢驗NaCl中混有Na2CO3
①加入少量樣品;②加入適量水至全
部溶解;③加入________
C
驗證KCl不能無限溶解
20 ℃時①加入100 g水;②加入18 g KCl;③加入__________________(已知:20 ℃時,KCl的
溶解度為34 g)
D
配制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加入2.5 g NaCl;②加入47.5 g水;
③攪拌至全部溶解
這是一份中考化學一輪復習:實驗方案的設計和評價(提高) 鞏固練習(含解析),共9頁。
這是一份化學專題十二: 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中考真題),文件包含化學專題十二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中考真題解析版docx、化學專題十二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中考真題原卷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學一輪基礎知識專題練習 專題二十 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無答案),共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對實驗結果分析正確的是,下列實驗方案設計正確的是,化學是實驗科學,下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下列實驗不能達到相應目的的是,下列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下列實驗的現(xiàn)象和結論均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