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走進分子世界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通過活動了解人類在認識物質結構過程中采用的科學方法。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內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單元,對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會用圖形、文字、語言描述分子模型。知道顯微鏡在拓展人們的視覺范圍、探測微觀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實驗探究及生活中的現(xiàn)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運動,并能定性解釋一些物理現(xiàn)象。【過程與方法】了解科學家是如何探索微觀世界奧秘的,初步體會探究微觀物質結構的模型方法。了解納米科學技術的初步內容,知道納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質及潛在的重要應用前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學習和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產(chǎn)生進一步探究物質微觀結構的欲望,養(yǎng)成學以致用的良好習慣。進一步體會生活、物理、社會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提出一種模型猜想,收集證據(jù)證實提出的猜想。【教學難點】   建立分子結構模型。           課前準備粉筆、放大鏡、水、高錳酸鉀、酒精、玻璃管、鉛塊、鉤碼、燒杯、實物投影儀、各種不同物質的分子結構模型圖片、模擬分子間作用力的課件等。教學過程教學階段與時間分配              點評一、導入  2分鐘師:請同學們將書翻到23頁,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將進入第七章的學習,首先看下導語,向物質世界的兩極進軍。我們知道這個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質構成的,教室里的課桌、講臺、黑板、門窗,我們用的課本、文具等等無一不是這樣,那么物質世界的兩極是指什么呢?師:大到什么程度?師:小到什么程度呢?師:這節(jié)課我們首先來探究微觀的世界。       生:極大和極小 生:浩瀚的宇宙生:微小的粒子      對語言不夠準確的回答,請其他同學糾正,或教師引導。        二、通過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提出猜想、收集證據(jù)驗證猜想的探究方法建立物質微觀結構模型 15分鐘    現(xiàn)象1: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一直線,再用放大鏡對筆跡仔細觀察,你看到什么現(xiàn)象?師:我手里有一杯純凈的水,用放大鏡看水面。師:根據(jù)這兩個現(xiàn)象請同學們猜想一下物質可能是由什么構成的?師:這些微小的顆粒是如何構成我們所看到的連續(xù)體的呢?猜想一下 師:究竟哪種猜想正確,或者還有其他可能,那么為了驗證猜想,我們應該怎樣做?現(xiàn)象2:下面請同學們看一個實驗,將高錳酸鉀顆粒放入水中,將會看到什么現(xiàn)象?實驗要求:燒杯就放在桌子上既不要拿起,也不要晃動。高錳酸鉀顆粒倒入水中的瞬間,立即開始觀察,請注意變化的過程。 師:我們來交流在這個實驗中所看到的現(xiàn)象。師:水怎么變成紫色的呢?能不能具體描述一下水變成紫色的過程。  師:再過段時間,燒杯中的水會怎樣?師:這個現(xiàn)象支持了上述哪個猜想? 師:結合現(xiàn)象解釋一下構成水的微粒之間是有間隙的,構成高錳酸鉀的顆粒進入水的空隙,使水慢慢變成紫色。師:有沒有反對意見? 師:看來通過這個現(xiàn)象我們還無法弄清物質的微觀結構,爭論在于液體究竟是連成一片的,還是之間有空隙? 現(xiàn)象3 :下面我們繼續(xù)看一個實驗:向一端封閉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在液面最高處做一標記。然后封閉管口,并將玻璃管反復翻轉,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觀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你們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師:該現(xiàn)象支持了哪個猜想?師:具體解釋一下(請學生回答)      師:以上是我們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對物質微觀結構提出的猜想,科學家在研究物質結構時,按照這樣的研究方法提煉出了關于物質微觀結構的三種模型,你認為哪種模型能夠完善的解釋上述活動中看到的現(xiàn)象呢?模型1  物質是由微小的顆粒組成的,各個顆粒緊靠在一起,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連續(xù)體;模型 2  物質是由微小的顆粒組成的,顆粒之間有空隙;模型 3  固體是由微小顆粒組成的,液體是連成一片的,固體微粒可以擠進液體中。 師:為什么不選模型1、模型3呢?(請學生回答)      生:粉筆顆??吭谝黄鹦纬蛇B續(xù)體。生:水面連續(xù)光滑。 生:物質可能是由小顆粒組成的。生甲:顆粒是緊密的靠在一起的。生乙:顆粒之間是有空隙的。 生:做實驗進行驗證。   觀看演示實驗    生:水慢慢變成紫色。 生:高錳酸鉀顆粒沉入杯底,把一部分水染成紫紅色,然后這紫紅色慢慢向四周擴散開來。生:整杯水都紫色。生:微粒之間是有空隙的。 生:我們看到高錳酸鉀顆粒進入了水的內部,也可以這樣解釋,固體是由微小顆粒組成的,而液體是連成一片的,固體微粒擠進了液體中。         生:酒精與水混合后的體積變小了。生:顆粒之間是有空隙的。生:構成水的顆粒和構成酒精的顆粒之間是有空隙的,兩種顆粒在混合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空隙,所以混合后總體積變小。如果液體是連成一片的話,混合后這兩種液體的總體積不會改變。    生:模型2          生:各個顆粒之間有空隙,并不是緊靠在一起的,所以模型1不成立,而酒精和水的混合實驗說明液體不是連成一片的,不僅是固體,液體之間也有空隙,所以模型3也不成立。選2。     如有其他說法,給予肯定和引導。             請其他同學認真聽并及時糾正        請學生舉手發(fā)言。    請其他同學認真聽并及時糾正。   請大家思考           請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和評價。             三、介紹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4分鐘師:這樣我們就從宏觀現(xiàn)象入手,通過一次次的猜想和論證建立了物質的微觀模型:物質是由微小的顆粒組成的,顆粒之間有空隙。這些微粒究竟可以分到怎樣的程度?打個比方,用噴水壺把水分成一滴一滴的,一滴水能否再分?能分到什么程度不能再分?分到什么時就不再是水了?師: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物質是可分的,許許多多的現(xiàn)象都能用物質的微粒模型來解釋。上述三例只是其中的一些。他們還發(fā)現(xiàn)當物質分到一定程度后,化學性質會發(fā)生變化。比如水,分到一定程度就不再保持水的性質了??茖W家們把能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顆粒稱為分子。      四、利用顯微鏡收集到更多證據(jù)支持物質微觀結構模型,觀看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分子結構圖 5分鐘師:以上我們從宏觀現(xiàn)象出發(fā)建立了物質微觀結構模型,而實際上我們憑肉眼能看到物質的內部嗎?師:假如能看到,這個模型將更有說服力。 師:來看一些圖片,這是通過光學顯微鏡看到的植物細胞,細胞之間是有空隙的,細胞還不是最小的顆粒,要看到分子怎么辦?師:這是用電子顯微鏡觀測到的金屬微觀結構圖。師:放大鏡、各種顯微鏡的發(fā)明和利用在科學家收集證據(jù)、認識物質微觀世界性質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拓展了人們的視力范圍,收集了更多證據(jù),支持了科學家提出的模型。展示苯分子、蛋白質分子圖片。  生:不能生:利用放大設備    生:利用放大倍率更高的電子顯微鏡          對圖片進行講解        五、知道分子的直徑,對分子大小有感性認識并建立分子模型 3分鐘 師:由此可見,分子很小,分子直徑的數(shù)量級:10-10m,水分子的直徑約為4×10-10m ,這是一個什么概念, 想象一下,如果讓2500萬個人手拉手站成一行,那么這個長度將繞地球赤道一圈,而如果讓2500萬個水分子一個挨一個排成一行,那么這個長度就只有1厘米。氫氣分子的直徑是2.3×10-10m ,1標準大氣壓下,1cm3(比劃一下,一個食指端的大小)的任何氣體約有2.7×1019個分子,讓這些氣體分子從容器中跑出,如果1秒鐘跑出1億個,你們猜需要多長時間? 約需9000年才能跑完師:既然引入分子概念,我們從物質微觀結構模型就可以得到分子模型請學生總結一下。              生:物質是由大量分子構成的,分子間有空隙。              總結得很好六、收集分子永不停息運動的實驗證據(jù) 8分鐘師:請同學們觀察面前的燒杯,看到整杯水都變成了紫紅色,現(xiàn)在我們知道這是分子之間有空隙造成的,除此之外這個實驗還能說明什么呢?師:結合實驗現(xiàn)象解釋一下  師:從日常生活中你們還能找到哪些證據(jù)來證明呢?師:樟腦丸為什么會變?。?/span>  師:繼續(xù)舉例。師:氣味分子怎么會跑進我們的鼻子里的?說明什么? 師:從以上這些例子得到什么結論?    生:分子是運動的生:如果分子不運動,高錳酸鉀顆粒在水中就不會擴散,水就不會整杯變成紫色。生:(事例1)放在衣柜里的樟腦丸過一段時間變小了,并且聞到了樟腦丸的味道。生:樟腦丸里面的分子由于運動跑到了空氣中。生:(事例2)放學回家聞到廚房傳來的飯菜香味。生:氣味分子由于運動從廚房跑到我們鼻子里。生:無論是氣體、液體還是固體中的分子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中。     對語言不準確的表述及時糾正。      學生不能回答時教師引導 七、收集分子間存在作用力的證據(jù)。 5分鐘師:分子會運動,而分子間又有間隙,那物體有沒有規(guī)則的形狀呢?是不是物體今天是一個形狀,明天又是個形狀呢?師:分析圓柱體的鉛塊為什么還能保持形狀?    我們再看一個演示實驗:把二個表面光滑的鉛塊相互緊壓在一起師:你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師:說明了什么?師:如果我繼續(xù)用勁往里壓,能不能把鉛塊壓短?師:這說明什么?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現(xiàn)象說明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生:兩塊鉛塊緊擠在一起。 生:分子之間存在吸引力。生:不能 生:分子間存在斥力。生:液體很難被壓縮。生:鐵棒很難被拉長。生:-----------         給予肯定的評價。 對不正確的例子及時糾正。八、小結。 3分鐘師:面對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微觀世界,我們是利用: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提出一種模型作為猜想,再搜集證據(jù)進行驗證。師:利用這種探究方法我們了解到物質的微觀構成是怎樣的? 師:利用分子的模型我們可以來解釋有關固體、液體、氣體的性質。下面請學生讀一讀課本第28頁的圖片和文字。師:我們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師:學習和了解物質的結構,對我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有什么作用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中的“生活 物理 社會”師:請同學們歸納一下文中介紹的內容。師:請同學們課后繼續(xù)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納米材料的知識。    生:1、物質由大量分子構成;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3、分子間存在相互的斥力和引力。學生閱讀。  生:固體分子靠得很緊,它們有規(guī)律地排在一起,每個分子只能圍繞某一點振動。因此,固體有一定地體積和形狀。液體中分子間距離較固體大,它們有規(guī)律的排在一起,每個分子除圍繞某一點振動外還能在一定的范圍內運動。因此,液體占有一定的體積,但形狀不確定。氣體中,分子離得比較遠,分子間距離為液體中分子間距離的10倍以上,每個分子能自由地沿各個方向運動,因而氣體沒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學生閱讀   生:1、納米材料;    2、現(xiàn)已開發(fā)研制出的納米產(chǎn)品。   師生共同完成。            對回答過程中出現(xiàn)的語言不正確及時糾正補充。   可以請幾個同學一起完成。九、布置作業(yè)。課本27   

相關教案

初中人教版7.1 力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7.1 力教學設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布置活動,交流、匯報,布置任務,匯報、交流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物理八年級下冊7.1 力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物理八年級下冊7.1 力教學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新課,課堂小結,隨堂練習,課外延伸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蘇科版八年級下冊走進分子世界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蘇科版八年級下冊走進分子世界教學設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走進分子世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教案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物理蘇科版八年級下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走進分子世界

版本: 蘇科版

年級: 八年級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