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2021屆高考物理二輪復習專題強化雙擊訓練(含答案解析)
2021屆高考物理二輪復習專題強化雙擊訓練 專題一 直線運動 B卷
展開
這是一份2021屆高考物理二輪復習專題強化雙擊訓練 專題一 直線運動 B卷,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直線運動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1屆高考物理二輪復習專題強化雙擊訓練 專題一 直線運動 B卷1.利用傳感器與計算機結合,可以自動得出物體運動的圖像。某同學在一次實驗中得到運動小車的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由此圖像可知( )A.18 s時的加速度大于13 s時的加速度 B.小車做曲線運動C.13 s末小車距離出發(fā)點最遠 D.小車前10 s內(nèi)的平均速度比后10 s內(nèi)的大2.如圖所示,小球從豎直磚墻某位置靜止釋放,用頻閃照相機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圖中1、2、3、4、5、…所示小球運動過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連續(xù)兩次曝光的時間間隔均為T,每塊磚的厚度為d。根據(jù)圖中的信息,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位置“1”是小球釋放的初始位置 B.小球做勻加速直線運動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為 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為3.入冬以來,全國多地多次發(fā)生霧霾天氣,能見度不足20 m。在這樣的惡劣天氣中,甲、乙兩汽車在一條平直的單行道上,乙在前、甲在后同向行駛。某時刻兩車司機同時聽到前方有事故發(fā)生的警笛提示,同時開始剎車。兩輛車剎車時的圖像如圖,則( )A.若兩車發(fā)生碰撞,開始剎車時兩輛車的間距一定等于112.5 mB.若兩車發(fā)生碰撞,開始剎車時兩輛車的間距一定小于90 mC.若兩車發(fā)生碰撞,則一定是在剎車后20 s之內(nèi)的某時刻發(fā)生相撞D.若兩車發(fā)生碰撞,則一定是在剎車后20 s以后的某時刻發(fā)生相撞4.我國“蛟龍?zhí)?/span>”載人潛水器進行下潛試驗,從水面開始豎直下潛,最后返回水面,其圖像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4 min和6~10 min兩時間段平均速度大小相等B.全過程中的最大加速度為C.3~4 min和6~8 min加速度方向相反D.本次下潛的最大深度為6 m5.一輛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突遇險情,緊急剎車,剎車過程的位移為x,整個剎車過程的時間為2 s,剎車過程的關系如圖所示,則此過程中( )A.汽車剎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B.汽車剎車的加速度大小為C.汽車剎車的位移為12 m D.汽車剎車的位移為36 m6.如圖甲所示為雜技中的“頂竿”表演。水平地面上演員B用肩部頂住一根長直竹竿,另一演員A爬至竹竿頂端完成各種動作。某次頂竿表演結束后,演員A自竿頂由靜止開始下滑,滑到竿底時速度正好為零,然后曲腿跳到地面上,演員質(zhì)量均為50 kg,長竹竿質(zhì)量為5 kg,A下滑的過程中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竹竿的總長度約為3 mB.0~6 s內(nèi),演員B對地面的壓力大小始終為1050 NC.0~6 s內(nèi),竹竿對演員B的壓力的沖量大小為D.演員A落地時向下曲腿,是為了縮短作用時間以減小地面的沖擊力7.霧霾對人們的正常生活有一定的影響.在某個霧霾天氣中,能見度很低,甲、乙兩汽車在一條平直的單行道上,甲在前、乙在后同向行駛.某時刻兩車司機同時聽到前方有事故發(fā)生的警笛提示,同時開始剎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兩輛車剎車時的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車的加速度小于乙車的加速度B.時兩車的速度均為8 m/sC.若兩車發(fā)生碰撞,則開始剎車時兩輛車的間距一定等于48 mD.若兩車發(fā)生碰撞,則可能是在剎車24 s以后的某時刻8.甲、乙兩車在同一水平路面上做直線運動,某時刻乙車在前、甲車在后,兩車相距6 m,從此刻開始計時,乙車做初速度大小為12 m/s、加速度大小為的勻減速直線運動,甲車運動的圖像如圖所示(0~6 s是開口向下的拋物線一部分,6~12 s是直線,兩部分平滑相連),則在0~12 s內(nèi)關于兩車位置關系的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時甲車在乙車前面 B.時兩車間的距離最大C.0~12 s內(nèi)兩車有兩次相遇 D.0~12 s內(nèi)兩車有三次相遇9.如圖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著四個完全相同的木塊,一顆子彈以水平速度v射入。若子彈在木塊中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當穿透第四個木塊(即D位置)時速度恰好為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子彈從O運動到D全過程的平均速度小于B點的瞬時速度B.子彈通過每一部分時,其速度變化量C.子彈到達各點的速率D.子彈穿過每個木塊經(jīng)歷的時間10.2019年7月12日至7月28日,世界游泳錦標賽在韓國光州舉行,中國隊共收獲16枚金牌、11枚銀牌和3枚銅牌,位列金牌榜榜首.甲、乙兩名運動員在長為25 m的泳池里訓練,甲的速率為,乙的位移一時間圖象如圖所示.若不計轉向的時間,兩人的運動均可視為質(zhì)點的直線運動,則( )A.乙的速率為B.若兩人同時從泳池的兩端出發(fā),經(jīng)過1 min共相遇了3次C.若兩人同時從泳池的同一端出發(fā),經(jīng)過6 min共相遇了16次D.兩人一定不會在泳池的兩端相遇11.有四個運動的物體,物體運動的圖象如圖①所示;物體從同一地點沿同一方向運動的圖象如圖②所示.根據(jù)①、②圖象可知以下判斷中正確的是( )A.物體A和B均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且A的加速度比B的大B.在0~3 s時間內(nèi),物體B的速度為C.時,物體C追上物體DD.時,物體C與物體D之間有最大間距12.隨著智能手機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一些人在駕車時也常常低頭看手機,然而開車時看手機是一種危險駕駛行為,極易引發(fā)交通事故.如圖甲所示,一輛出租車在平直公路上以的速度勻速行駛,此時車的正前方處有一輛電動車,正以的速度勻速行駛,而出租車司機此時開始低頭看手機,3.5 s后才發(fā)現(xiàn)危險,司機經(jīng)0.5 s反應時間后,立即采取緊急制動措施.若從司機發(fā)現(xiàn)危險開始計時,出租車的速度—時間圖象如圖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若出租車前面沒有任何物體,從司機開始低頭看手機到出租車停止運動的這段時間內(nèi),出租車前進的距離是多少?(2)通過計算判斷電動車是否被撞.若不會被撞,求二車之間的最小距離;若會相撞,求從出租車剎車開始,經(jīng)過多長時間二車相撞.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由圖像中圖線的斜率大小表示小車的加速度大小可知,18 s時小車的加速度大于13 s時小車的加速度,選項A正確;圖像只表示直線運動,選項B錯誤;小車在0~20 s內(nèi)速度方向不變,20 s時小車距出發(fā)點最遠,選項C錯誤;由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物體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知前10 s內(nèi)的位移小于后10 s內(nèi)的位移,由知小車前10 s內(nèi)的平均速度比后10 s內(nèi)的小,選項D錯誤。2.答案:A解析:由題圖可以知道每兩個相鄰位置之間的距離差是一樣的,由可知,,B、C正確;小球在位置3的瞬時速度的大小為2、4之間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所以,D正確;由于,故,A錯誤。3.答案:C解析:由題圖可知,甲車的加速度,乙車的加速度,兩車速度相等經(jīng)歷的時間為20 s,此時兩車的速度,甲車的位移,乙車的位移,可知要不相撞,則兩車的距離至少,若兩車發(fā)生碰撞,則兩車的距離小于100 m,故A、B錯誤。因為速度相等后,若不相撞,兩者的距離又逐漸增大,可知若兩車發(fā)生碰撞,兩輛車一定是在剎車后的20 s之內(nèi)的某時刻發(fā)生相撞的,故C正確,D錯誤。4.答案:A解析:根據(jù)圖像與橫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則0~4 min內(nèi)的位移大小為:;6~10 min內(nèi)位移大小為,可知,0~4 min和6~10 min兩時間段位移大小相等,所用時間相等,則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故A正確;圖線的傾斜程度表示加速度的大小,0~1 min和3~4 min加速度最大,大小為,故B錯誤;圖像的斜率的正負反映加速度的方向,可知3~4 min和6~8 min加速度方向相同,故C錯誤;由題圖可知時“蛟龍?zhí)?/span>”下潛到最深處,最大深度為:,故D錯誤。5.答案:B解析:由位移公式可得,可知該汽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因汽車的剎車時間為2 s,且時,又,可知汽車2 s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12 m/s,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可知汽車的初速度為24 m/s,所以汽車剎車的加速度大小為,故A錯誤,B正確;汽車剎車的位移為,故C、D錯誤.6.答案:C解析:竹竿的長度等于圖線與t軸所圍的面積,由題圖乙可知,竹竿的總長度,故選項A錯誤。0~6 s內(nèi)演員A先加速向下,再減速向下,先失重再超重,故演員B對地面的壓力一定是變化的,顯然選項B錯誤。由題圖乙可知,0~4 s內(nèi)A向下加速,加速度為,則由牛頓第二定律得,解得,4~6 s內(nèi)A向下減速,加速度大小為,則由牛頓第二定律得,代入數(shù)值解得,設向下為正方向,則0~6 s內(nèi)竹竿對演員B的壓力的沖量大小為,其中,代入解得,故C正確。演員A落地時向下曲腿,是為了延長作用時間以減小地面的沖擊力,故選項D錯誤。7.答案:AB解析:由圖可知甲車的加速度大小,乙車的加速度大小,則甲車的加速度小于乙車的加速度,故選項A正確.時兩車的速度均為,故選項B正確.0~24 s內(nèi),甲車的位移,乙車的位移,兩車位移之差,若兩車在時刻相撞,則開始剎車時兩輛車的間距等于48 m,若兩車在時刻之前相撞,則開始剎車時兩輛車的間距小于48 m,故選項C錯誤.若兩車速度相等時沒有相撞,則速度相等后,甲車的速度比乙車的大,兩車不可能相撞,故選項D錯誤.8.答案:AD解析:甲車在時的速度,則0~6 s內(nèi)甲車的位移,又,解得,則在時甲車的位移,此時乙車的位移。因開始時乙車在甲車前方6 m處,則此時甲車在乙車前面2 m處,即兩車間距從開始的6 m先減小到零,再增大到2 m,選項A正確,B錯誤;由上述分析可知,在0~4 s內(nèi)甲車超過了乙車,相遇了一次;時,甲車的速度為,乙車的速度,由于以后的運動中甲車做勻減速運動,在6 s末速度減到4 m/s,此過程中的位移為12 m,而乙車做勻減速運動,在6 s末速度減到6 m/s,4~6 s內(nèi)的位移為,即時乙車追上甲車,兩車第二次相遇;以后甲車勻速運動,而乙車12 s末會停止運動,在6~12 s內(nèi),甲車位移,乙車位移,時,乙車超過甲車,由,可知時甲車在乙車之前,則在6~12 s內(nèi),兩車在某時刻相遇,選項D正確,C錯誤。9.答案:AC解析: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可知,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一定小于中間位置時的速度,故A正確;由于子彈的速度越來越小,故穿過每一個木塊的時間不相等,故速度的差值不相等,故B錯誤;將子彈的運動反向視為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則由可知,通過的速度之比為:,子彈到達各點的速率,故C正確;將子彈的運動反向視為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則由可知,反向通過各木塊用時之比為;子彈穿過每個木塊經(jīng)歷的時間,故D錯誤。10.答案:ABC解析:由圖象可得乙的速率為,選項A正確.已知甲的速率為,若兩人同時從泳池兩端出發(fā),甲、乙的速率之和為,第一次相遇的過程中相對運動一個泳池長,歷時,此后兩人每相對運動兩個泳池長才相遇一次,每次歷時,所以在內(nèi),第一次相遇后剩余的時間為,由知,還會再相遇2次,故1 min內(nèi)一共會相遇3次,選項B正確.與此類似,若兩人同時從同一端出發(fā),則每次相遇歷時,由知,6分鐘內(nèi)共相遇16次,選項C正確.當兩人從泳池兩端出發(fā)且第一次在泳池端點相遇時,速率大的甲比乙多游一個泳池長,則,解得歷時,當兩人從泳池同一端出發(fā)且第一次在泳池端點相遇時,甲比乙多游兩個泳池長,歷時應為,選項D錯誤.11.答案:ABD解析:由圖①可以看出,物體A和B的圖象都是傾斜的直線,斜率都不變,則速度都不變,說明兩物體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又A圖線的斜率大于B圖線的斜率,則A的速度比B的大,選項A正確.由圖①還可以看出,在0~3 s時間內(nèi),物體B運動的位移為,則速度,選項B正確.由圖②可以看出,時,D圖線與坐標軸所圍“面積”大于C圖線與坐標軸所圍“面積”,說明D的位移大于C的位移,因兩物體從同一地點沿同一方向開始運動,所以物體C還沒有追上物體D,選項C錯誤.由圖②還可以看出,前3 s內(nèi),D的速度較大,間距離增大,3 s后C的速度較大,兩者距離減小,則時,物體C與物體D之間有最大間距,選項D正確.12.答案:(1)根據(jù)題意可知,出租車先勻速行駛,然后在反應時間內(nèi)繼續(xù)勻速行駛,再勻減速行駛停止,總位移為.(2)由圖乙可知,出租車做勻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設兩車速度相等時,出租車的剎車時間為,則有解得出租車的位移為代入數(shù)據(jù)可解得電動車的位移為因為,故兩車會相撞.設兩車經(jīng)過時間相撞,則有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另一解不符合題意,舍去).
相關試卷
這是一份2021屆新高考物理二輪復習專題強化雙擊訓練 專題一 直線運動 B卷,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直線運動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屆新高考物理二輪復習專題強化雙擊訓練 專題一 直線運動 A卷,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直線運動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屆新高考物理二輪復習專題強化雙擊訓練 專題十八 近代物理 B卷,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近代物理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