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1:“1918年夏天,蘇維埃已被戰(zhàn)火包圍,紅旗只在1/4的國土上飄揚,即使在蘇維埃政權管轄區(qū),反革命破壞活動也十分猖獗,8月30日,同一天烏里茨基和列寧先后遭到襲擊,列寧身受重傷……” 材料2:“國內戰(zhàn)爭致使俄國的經濟情況極為糟糕,糧食、燃料和原料產地均被敵人奪走,生活必需品嚴重匱乏,以至城市人口每兩天才領到1/8磅面包……”
思考1: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面臨怎樣的形勢?
外國干涉軍和國內武裝叛亂的聯合進攻;
糧食嚴重缺乏,經濟極端困難;
1918年,蘇俄實施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余糧收集制”
○ “余糧收集制”在戰(zhàn)爭時期有什么作用?
“余糧收集制”是戰(zhàn)爭時期的非常措施,它的實施為蘇維埃政權贏得軍事上的勝利提供了物質保障。
○ 結合俄國的現實,說說為什么“余糧收集制”不能繼續(xù)實行了?
這一政策用強制性經濟統制手段來管理經濟,損害了廣大農民的利益,引起了人民群眾尤其是農民的不滿。它破壞了生產力的發(fā)展,造成生產下降,社會不穩(wěn)定。
國內戰(zhàn)爭結束,首要任務是恢復經濟。農民對戰(zhàn)時實行的“余糧收集制”強烈不滿。
農業(yè)領域:以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工業(yè)領域:允許本國私人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中小企業(yè)和國家暫時無力興辦的企業(yè)流通領域:恢復商品貿易
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蘇維埃政權得到鞏固。是蘇維埃俄國對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次有益探索。
1924年列寧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鋼鐵般的人”
斯大林:意為“鋼鐵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魯吉亞一個鞋匠家庭。20歲時候,就成為了一位職業(yè)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見到列寧,從此成為了列寧的支持者。列寧逝世后,斯大林開始領導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材料一:到1928年,蘇聯工業(yè)產值還不到德國的一半,是美國的八分之一,全國只有不到三萬輛拖拉機,99%的耕種要靠畜力和人力來完成。
材料二:斯大林說:“沒有重工業(yè),那我們就不會有一切現代化國防武器,那時我們的地位就會和目前中國所處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國沒有自己的重工業(yè),沒有自己的軍事工業(yè),現在只要誰高興,誰就可以蹂躪它?!?
由此開創(chuàng)了一種全新的計劃經濟體制 ——斯大林體制
結合材料背景,思考斯大林提出了什么政策?
實施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即采取五年計劃的做法
1928---1937年,第一個與第二個五年計劃
發(fā)展重工業(yè),如鋼鐵、電力、機器制造等
蘇聯由落后的農業(yè)國變成強大的工業(yè)國;1940年,其工業(yè)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國防力量大大增強,為以后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物質基礎
農業(yè)生產和輕工業(yè)生產發(fā)展緩慢
目標:從農業(yè)國變?yōu)楣I(yè)國,由輸入機器和設備的國家變成生產機器和設備的國家。
特點:重視重工業(yè),忽視農業(yè)和輕工業(yè)的發(fā)展;采用計劃經濟,高度集中,統一管理,片面追求高速度,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控制國家經濟發(fā)展。
從“一五”計劃的目標、重點等方面,概括蘇聯工業(yè)化的一些特點。
隨著工業(yè)化的開展、城市人口的增長,蘇聯對糧食的需求越來越大,而糧食收購數量嚴重不足。農業(yè)在生產技術、生產方式等方面則比較落后,貧富分化也不斷發(fā)生。
資料1:目前集體農莊運動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新現象,就是農民已經不象以前那樣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鄉(xiāng),甚至整個專區(qū)地加入。 ——斯大林《大轉變的一年》 (1929年11月)
○ 資料1表明蘇聯中央在農業(yè)集體化決策上有什么變化?
變化:蘇聯改變農業(yè)政策,加快集體化進程(全盤集體化)
○ 為什么會出現課文圖2-15和資料2中的現象,你認為這會產生什么后果?
由于有強迫農民加入集體農莊的行為,引起農民的不滿與抵制;嚴重挫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最終影響農業(yè)長久發(fā)展。
1928年和1932年蘇聯的農產品產量
資料2:據統計,在蘇聯農村中,從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減少了32%,馬減少了13%,豬減少了33%,羊減少了26%。
點評農業(yè)集體化積極——農業(yè)直接納入國家全面管理之下,為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提供了重要保證。 消極——由于有強迫農民加入集體農莊,嚴重挫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最終影響農業(yè)長久發(fā)展。
農業(yè)集體化1、方針的提出:1927年12月,聯共(布)“十五大”確立農業(yè)集體化的方針。2、具體過程:1929年——1932年1937年
社會主義工業(yè)化1、方針的提出:1925年12月,蘇聯提出“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方針,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2、三個五年計劃
宣布完成全盤集體化 62%農戶加入集體農莊
參加集體農莊的農戶超過90%
“斯大林體制”的主要特點:高度集中,實行單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經濟。
①本質:前者利用市場、商品和貨幣關系來發(fā)展生產力;后者實行排斥市場的指令性計劃經濟。②地位:前者使蘇俄(蘇聯)找到一條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途徑;后者雖然使蘇聯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弊端日益暴露出來。從長遠看,它嚴重阻礙了蘇聯的進一步發(fā)展。
新經濟政策與斯大林體制的比較
①都屬于蘇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步驟。②都是蘇聯歷史上重要的經濟政策或體制。③根本目的都是要把蘇聯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國家。
“沙俄”、“蘇俄”與“蘇聯”
“沙俄”:1547到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統治下的俄國“蘇俄”:1917年到1922年底蘇聯成立前的蘇維埃俄國“蘇聯”: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到1991年解體,如今已經成為歷史名詞。
這是一份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人類共同生活的世界第1課 大洲和大洋海洋對人類的影響完整版課件ppt,共2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海海峽,太平洋,臺灣海峽,黃海東海南海,瓊州海峽,四大洋,四大洋的位置,中國的海域,海洋對人類的影響,提供淡水資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課標)2.早期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授課課件ppt,共2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工人收糧隊,俄國需要新的政策,時間內容,年3月,新經濟政策,谷物產量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歷史與社會人教版 (新課標)九年級上冊3.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圖片ppt課件,共3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漫畫《荒唐的伴侶》,德國進攻蘇聯,戰(zhàn)前蘇德關系,《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蘇德戰(zhàn)爭的爆發(fā),蘇德戰(zhàn)爭示意圖,缺乏有能力的指揮員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