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學協(xié)作體2018-2019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lián)考(解析版) 試卷
展開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學協(xié)作體2018-2019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lián)考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C-12,N-14,O-16,Na-23,Cl-35.5
第Ⅰ卷 (選擇題,共48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
1.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明礬電離出的Al3+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凈水劑
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 電熱水器用鎂棒防止內膽腐蝕,原理是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
D. 碳酸鈉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答案】A
【解析】
【詳解】A.明礬能凈水是因為Al3+水解生成Al(OH)3膠體,Al(OH)3膠體具有吸附性,能夠吸附水中的懸浮物雜質,可用作凈水劑,故A錯誤;
B.漂白粉在使用過程中可以生成次氯酸,利用其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故B正確;
C.電熱水器用鎂棒防止內膽腐蝕,是用鎂作負極保護正極的鐵,原理是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故C正確;
D.碳酸鈉水解使溶液顯堿性,對油脂的水解有促進作用,可用于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故D正確。
故選A。
2.反應C(s)+H2O(g)CO(g)+H2(g),在一可變容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下列條件的改變對其反應速率幾乎無影響的是
①增加C的量 ②將容器的體積縮小一半 ③保持體積不變,充入N2使體系壓強增大 ④保持壓強不變,充入N2使容器體積變大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①碳是固體,增加C的量,反應速率不變;②將容器的體積縮小一半,壓強增大,反應速率增大;③保持體積不變,充入He使體系壓強增大,但反應物的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④保持壓強不變,充入He使容器體積變大,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小,答案選C。
【考點定位】考查外界條件對反應速率影響
【名師點晴】關于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對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壓強改變?氣體物質濃度改變?化學反應速率改變,即壓強改變的實質是通過改變濃度引起的。(2)有氣體參加的反應體系中充入“惰性氣體”(不參與反應)時,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①恒容:充入“惰性氣體”→總壓增大→物質濃度不變(活化分子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②恒壓:充入“惰性氣體”→體積增大→物質濃度減小(活化分子濃度減?。磻俾蕼p慢。
3.鹽MN溶于水存在如圖過程,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該過程可表示MN的水解過程
B. 相同條件下結合H+的能力N->OH-
C. 該過程使溶液中的c(OH-)>c(H+)
D. 溶液中存在c(HN)=c(OH-)-c(H+)
【答案】B
【解析】
【詳解】A.根據圖片知,MN溶于水完全電離,所以為強電解質,其中N-離子能結合水電離出的氫離子,促進水電離平衡正向進行,為弱離子的水解,該過程可表示MN的水解過程,故A正確;
B.該圖片說明酸根離子能發(fā)生水解反應,但不能證明N-結合H+的能力一定比OH-強,故B錯誤;
C.根據圖片知,酸根離子和氫離子反應生成HN,導致溶液中c(OH-)>c(H+),故C正確;
D.根據電荷守恒得c(M+)+c(H+)=c(N-)+c(OH-),根據物料守恒得c(M+)=c(HN)+c(N-),所以得c(HN)=c(OH-)-c(H+),故D正確。
故選B。
4.反應Ⅰ:CaSO4(s)+ CO(g) CaO(s)+SO2(g)+CO2(g) ΔH=+218.4 kJ·mol-1反應Ⅱ:CaSO4(s)+4CO(g) CaS(s)+4CO2(g) ΔH=-175.6 kJ·mol-1假設某溫度下,反應Ⅰ的速率(v1)大于反應Ⅱ的速率(v2),則下列反應過程能量變化示意圖正確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詳解】由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Ⅰ為吸熱反應,反應Ⅱ為放熱反應,則反應Ⅰ中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Ⅱ中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則A、D錯誤;又因為反應Ⅰ的速率(v1)大于反應Ⅱ的速率(v2),則反應Ⅰ的活化能低于反應Ⅱ的活化能,則B錯誤。
故選C。
5.下列關于電解質溶液的判斷正確的是
A. 100℃時,NaCl溶液的pH7的堿性溶液中
D. 向氨水中加入鹽酸至中性,溶液中一定增大
【答案】C
【解析】
【詳解】A.100℃時,水的電離程度增大,溶液中氫離子的濃度增大,所以該溫度下氯化鈉溶液的pH7的堿性溶液中,如醋酸鈉溶液中醋酸根離子水解成醋酸和氫氧根離子,即醋酸鈉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故C正確;
D.氨水中加入鹽酸,若恰好完全反應,溶液呈酸性,要使溶液呈中性,則氨水過量,所以溶質為氯化銨和一水合氨,但為一水合氨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溫度不變,是一定值,故D錯誤。
故選C。
6.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2L 0.5 mol·L?1亞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數(shù)為2NA
B. 25℃時,pH=13的1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數(shù)目為0.1NA
C. 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xiàn)e3+的數(shù)目為0.1NA
D. 密閉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應后分子總數(shù)為2NA
【答案】B
【解析】
【詳解】A.2L0.5mol·L?1亞硫酸的物質的量為2L×0.5mol·L?1=1mol,亞硫酸為弱酸,不能完全電離,故溶液中的氫離子的個數(shù)小于2NA個,故A錯誤;
B.25℃時,pH=13的1LBa(OH)2溶液中氫氧根的濃度是0.1mol/L,則溶液中含有OH-的數(shù)目為0.1NA,故B正確;
C.100 mL1mol·L?1FeCl3溶液的物質的量為0.1L×1mol·L?1=0.1mol,由于Fe3+發(fā)生水解,故溶液中所含F(xiàn)e3+的數(shù)目小于0.1NA,故C錯誤;
D.2molSO2和1molO2在密閉容器中加熱(V2O5催化)充分反應后,反應是可逆反應,容器內分子總數(shù)大于2NA,故D錯誤。
故選B。
7.一定溫度下,將1molA(g)和1molB(g)充入2L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A(g)+B(g) xC(g)+D(s)△Hc(H+)>c (Na+)>c(N3-)
C. 水電離出的c(H+):A點小于B點
D. 在D點,c(Na+)=2c(HN3)+2 c(N3-)
【答案】C
【解析】
【詳解】A.滴加的V(HN3)=12.5 mL時,恰好反應生成NaN3,N3-部分水解,溶液呈堿性,而C點溶液的pH=7,所以C點V(HN3)>12.5mL,故A錯誤;
B.B點呈堿性,則c(OH-)>c(H+),由于pH=8,混合液中的氫離子、氫氧根離子濃度較小,則正確的離子濃度大小為:c(Na+)>c(N3-)>c(OH-)>c(H+),故B錯誤;
C.A點為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濃度越大,水的電離程度越小,B點為氫氧化鈉和NaN3的混合液,N3-水解促進了水的電離,則水電離出的c(H+):A點小于B點,故C正確;
D.D點溶液中,c(NaN3)=c(HN3),根據物料守恒,2c(Na+)=c(HN3)+c(N3),故D錯誤。
故選C。
【點睛】明確圖像曲線對應溶質組成為解答關鍵,注意掌握溶液酸堿性與溶液pH的關系,能夠根據電荷守恒、物料守恒及鹽的水解原理判斷離子濃度大小。
11.關于鍵長、鍵能和鍵角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鍵角是描述分子立體結構的重要參數(shù) B. 鍵長的大小與成鍵原子的半徑有關
C. 多原子分子的鍵角一定,表明共價鍵具有方向性 D. 鍵能越大,鍵長就越長,共價化合物也就越穩(wěn)定
【答案】D
【解析】
【詳解】A.鍵角是分子中兩個共價鍵之間的夾角,是描述分子立體結構的重要參數(shù),故A正確;
B.影響鍵長的因素有:參與成鍵的原子半徑、成鍵原子的周圍環(huán)境,與成鍵原子的半徑和成鍵數(shù)目有關,故B正確;
C.多原子分子的鍵角一定,表明共價鍵具有方向性,故C正確;
D.鍵能越大,鍵長越短,共價化合物越穩(wěn)定,故D錯誤。
故選D
12.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同一原子中,1s、2s、3s電子的能量逐漸減小
B. 3p2表示3p能級有兩個軌道
C. 處于最低能量狀態(tài)的原子叫做基態(tài)原子
D. 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級的軌道數(shù)依次增多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A、能層越大,能量越高,即1s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