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O-16 H-1 C-12 Cl-35.5 Mg-24 Al-27 Fe-56
第I卷 (選擇題,共 60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01.下列分別是利用不同能源發(fā)電的實例圖形,其中不屬于新能源開發(fā)利用的是( )
02.下列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與如上相符的是( )
A.金屬鈉和水反應 B.生石灰變成熟石灰的反應
C.Al和Fe2O3的鋁熱反應 D.CaCO3受熱分解
03.已知H—H鍵的鍵能為436 kJ·mol-1,H—N鍵的鍵能為391 kJ·mol-1,根據熱化學方程式:N2+3H22NH3 ΔH=-92.4 kJ·mol-1可得N N鍵的鍵能是( )
A.431 kJ·mol-1 B.945.6 kJ·mol-1
C.649 kJ·mol-1 D.869 kJ·mol-1
04.熱化學方程式C(s)+H2O(g)═CO(g)+H2(g)△H=+131.3kJ?mol-1表示的意義( )
A.碳與水反應吸收131.3kJ的熱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應吸收131.3kJ的熱量
C.1mol固態(tài)焦炭與1mol水蒸氣反應產生一氧化碳氣體和氫氣,吸收131.3kJ的熱量
D.固態(tài)碳和氣態(tài)水各1mol反應,放出131.3kJ的熱量
0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定溫度下,反應MgCl2(l) == Mg(l)+Cl2(g)的 ΔH>0 ΔS>0
B.凡是放熱反應都是自發(fā)的,凡是吸熱反應都是非自發(fā)的
C.常溫下,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即常溫下水的分解反應是自發(fā)反應
D.H2O(g)變成液態(tài)水,ΔS>0
06.能源可劃分為一級能源和二級能源。自然界中以現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稱為一級能源;需要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間接制取的能源稱為二級能源。氫氣是一種高效而沒有污染的二級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大量存在的水來制?。?H2O(l)===2H2(g)+O2(g) ΔH=+517.6 kJ·mol-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電能是二級能源 B.水力是二級能源
C.天然氣是二級能源 D.焦爐氣是一級能源
07.下列生產、生活等實際應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
A.氯水中有下列平衡Cl2+H2O HCl+ HClO,當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顏色變淺
B.合成氨工業(yè)中使用鐵觸媒做催化劑
C.合成NH3反應,為提高NH3的產率,理論上應采取低溫度的措施
D.對2HI(g)H2(g)+I2(g),保持容器體積不變,通入氫氣可使體系顏色變淺
08.下列熱化學方程式中的ΔH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燒熱的是( )
A.H2(g)+Cl2(g)===2HCl(g) ΔH=-184.6 kJ·mol-1
B.CH4(g)+2O2(g)===2H2O(g)+CO2(g) ΔH=-802 kJ·mol-1
C.CO(g)+ O2(g)===CO2(g) ΔH=-283 kJ·mol-1
D.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09.已知鹽酸或硫酸和燒堿的稀溶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H+(aq)+OH-(aq)===H2O(l) ΔH=-Q1 kJ·mol-1。又知,HF(aq)+KOH(aq)===KF(aq)+H2O(l) ΔH=-Q2 kJ·mol-1。則Q1與Q2關系正確的是( )
A.Q1=Q2 B.Q2> Q1 C.Q20,則石墨比金剛石穩(wěn)定
C.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4 kJ·mol-1,則20.0g NaOH固體與稀鹽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熱量
D.已知2C(s)+2O2(g) =2CO2(g) ΔH1;2C(s)+O2(g) =2CO(g) ΔH2,則ΔH1>ΔH2
11.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與反應后相比較,肯定不變的是( )
①元素的種類 ②原子的種類 ③分子數目 ④原子數目
⑤反應前物質的質量總和與反應后物質的質量總和
⑥如果在水溶液中反應,則反應前與反應后陽離子所帶的正電荷總數
⑦反應前反應物的總能量與反應后生成物的總能量
A.①②③④⑦ B.①②④⑤ C.①②⑤⑥⑦ D.②③⑤⑥⑦
12.運用中和熱的測定方法,即保溫、隔熱條件下,向盛有20 mL 2.08 mol·L-1的NaOH溶液的試管中分五次加入1—5 mL未知濃度的H2SO4溶液(邊加邊振蕩,每次加入1 mL)后,測得溶液的溫度分別是1.4 ℃、2.5 ℃、4.2 ℃、5.2 ℃、5.18 ℃,則該硫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
A.20.8 mol·L-1 B.5.2 mol·L-1 C.6.9 mol·L-1 D.4.16 mol·L-1
13.已知反應:
①101 kPa時,2C(s)+O2(g)===2CO(g) ΔH=-221 kJ·mol-1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碳的燃燒熱大于110.5 kJ·mol-1
B.①表示2molC(S)燃燒生成2molCO(g)需要吸收221KJ的熱量
C.稀硫酸與稀NaOH溶液反應的中和熱為-57.3 kJ·mol-1
D.稀醋酸與稀NaOH溶液反應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熱量
14.下列反應既是氧化還原反應,又是吸熱反應的是( )
A.鋁片與稀H2SO4反應 B.Ba(OH)2·8H2O與NH4Cl的反應
C.灼熱的炭與CO2反應 D.甲烷在O2中的燃燒反應
15.下列有關熱化學方程式及其敘述正確的是( )
A.氫氣的燃燒熱為285.5 kJ/mol,則水電解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2H2O(l)=2H2(g)+O2(g) △H=+285.5kJ/mol
B.1mol甲烷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l)時放出890 kJ熱量,它的熱化學方程式為:1/2CH4(g)+O2(g)=1/2CO2(g)+H2O(l) △H=-445kJ/mol
C.已知2C(s)+O2(g)=2CO(g) △H= -221 kJ/mol,則C(碳)的燃燒熱為110.5 kJ/mol
D.醋酸與NaOH溶液反應:H+(aq)+OH-(aq)=H2O(l) △H=-57.3 kJ/mol
16.對于A2+3B2 ===2AB3反應來說,以下反應速率表示反應最快的是( )
A.v(AB3)=0.5 mol·L-1·min-1 B.v(A2)=0.4mol·L-1·min-1
C. v(B2)=0.6 mol·L-1·min-1 D.無法判斷
17.利用反應:2NO(g)+2CO(g) 2CO2(g)+N2(g)△H=-746.8kJ?mol-1,可凈化汽車尾氣,如果要同時提高該反應的速率和NO的轉化率,采取的措施是( ?。?br />
A.降低溫度 B.及時將CO2和N2從反應體系中移走
C.升高溫度同時充入N2 D.增大壓強同時加催化劑
18.已知反應:
PCl5(g) PCl3(g)+Cl2(g) ①
2HI(g) H2(g)+I2(g) ②
2NO2(g) N2O4(g) ③
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化學平衡時,反應物的轉化率均是a%,若保持各反應的溫度和容器的體積都不改變,分別再加入一定量的各自的反應物,則轉化率( )
A.均不變 B.均增大
C.①增大,②不變,③減小 D.①減小,②不變,③增大
19.下列是4位同學在學習“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一章后,聯(lián)系工業(yè)生產實際所發(fā)表的觀點,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
A.化學反應速率理論是研究怎樣在一定時間內快出產品的
B.化學平衡理論是研究怎樣使用有限原料多出產品的
C.化學反應速率理論是研究怎樣提高原料轉化率的
D.化學平衡理論是研究怎樣使原料盡可能多地轉化為產品的
20.汽車尾氣中NO產生的反應為:N2(g)+O2(g)2NO(g)。一定條件下,等物質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閉容器中反應,如圖曲線a表示該反應在溫度T下N2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b表示該反應在某一起始反應條件改變時N2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溫度T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
B.溫度T下,隨著反應的進行,混合氣體的密度減小
C.曲線b對應的條件改變可能是加入催化劑
D.若曲線b對應的條件改變時溫度,可判斷該反應的ΔH>0
21.羰基硫(COS)可作為一種糧食熏蒸劑,能防止某些昆蟲、線蟲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閉容器中,將CO和H2S混合加熱并達到下列平衡: CO(g)+H2S(g) COS(g)+H2(g) K=0.1 反應前CO物質的量為10mol,平衡后CO物質的量為8mo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升高溫度,H2S濃度增加,表明該反應是吸熱反應
B.通入CO后,正反應速率逐漸增大
C.反應前H2S物質的量為7mol
CO的平衡轉化率為80%
22.已知反應3A(g)+B(g) 2C(g)+2D(g) ΔH<0,圖4中,a、b曲線分別表示在不同條件下,A與B反應時,D的體積分數隨時間t的變化情況。若想使曲線b(實線)變?yōu)榍€a(虛線),可采用的措施是( )
①增大A的濃度?、谏邷囟取、墼龃驞濃度 ④加入催化劑?、莺銣叵拢s小反應容器體積?、藜尤胂∮袣怏w,保持容器內壓強不變
A.①②③ B.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23.某溫度下,體積一定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可逆反應:X(g)+Y(g) Z(g)+W(s) ΔH>0,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應速率增大
B.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應的ΔH增大
C.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
D.當容器中氣體壓強不變時,反應達到平衡
24.下圖是溫度和壓強對反應X+Y2Z影響的示意圖。圖中橫坐標表示溫度,縱坐標表示平衡混合氣體中Z的體積分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上述可逆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B.X、Y、Z均為氣態(tài)
C.X和Y中最多只有一種為氣態(tài),Z為氣態(tài)
D.上述反應的逆反應的ΔH>0
25.如圖所示,三個燒瓶中分別充滿NO2氣體并分別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質的燒杯(燒杯內有水)中:在(1)中加入無水CaCl2,在(3)中加入NH4Cl晶體,(2)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質,發(fā)現(1)中紅棕色變深,(3)中紅棕色變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NH4Cl溶于水時放出熱量 B.燒瓶(1)中氣體的壓強不變
C.CaCl2溶于水時放出熱量 D.燒瓶(3)中氣體的壓強增大
26.在一體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發(fā)生反應mX(g)nY(g),ΔH=Q?kJ/mol。反應達到平衡時,Y的物質的量濃度與溫度、容器體積的關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m>n B.溫度不變,壓強增大,Y的質量分數減少
C.Q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