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KW隨溫度、濃度的改變而改變
B. Ksp小的難溶電解質(zhì)其溶解度一定小
C. 若某吸熱反應能自發(fā)進行,則該反應為熵增反應
D. 改變條件,使平衡移動,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一定改變
【答案】C
【解析】
【詳解】A. 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系,與濃度無關系,故A錯誤;
B. Ksp只與難溶電解質(zhì)的性質(zhì)和溫度有關,而與溶液中的離子濃度無關,故B錯誤;
C. 吸熱反應可以自發(fā)進行,△H>0,若滿足△H-T△S<0,必須是熵增的反應,故C正確;
D. 化學平衡常數(shù)只受溫度的影響,其它條件改變,平衡移動,而平衡常數(shù)不變,故D錯誤,
故選C。
2.下列實驗操作或?qū)嶒炇聦嵉臄⑹稣_的是
A. 用濕潤的pH試紙測定稀鹽酸的pH
B. 配制FeSO4溶液時,需加入少量鐵粉和稀硫酸
C. 用堿式滴定管量取 20.00 mL 0.1 mol·L-1 KMnO4溶液
D. 用帶有玻璃塞的試劑瓶儲存Na2CO3溶液
【答案】B
【解析】
A、用濕潤的pH試紙測定稀鹽酸的pH,對鹽酸進行稀釋,所測pH值偏大,故A錯誤;B、防止Fe2+被氧化,加入鐵粉,為了抑制Fe2+的水解,加入稀硫酸,故B正確;C、量取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應用酸式滴定管,故C錯誤;D、碳酸鈉的水溶液顯堿性,因此盛放碳酸鈉溶液,應用帶橡膠塞的試劑瓶,故D錯誤。
點睛:本題的易錯點是選項C,酸式滴定管盛放酸性溶液或具有強氧化性的溶液,堿式滴定管盛放堿性溶液,因此量取高錳酸鉀溶液,用酸式滴定管。
3.室溫下,對于0.l0mol·L-1的氨水,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其溶液的pH=13
B. 用HNO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不顯中性
C. 加水稀釋后,溶液中c(NH4+)·c(OH-)變大
D. 與AlCl3溶液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l3++3OH-==A1(OH)3
【答案】B
【解析】
A.一水合氨是弱電解質(zhì),在氨水中部分電離,所以0.10mol?L-1氨水的pH小于13,故A錯誤;B.用HNO3溶液完全中和后,生成硝酸銨,硝酸銨是強酸弱堿鹽,其溶液呈酸性,故B正確;C.加水稀釋促進一水合氨電離,但銨根離子、氫氧根離子濃度都減小,所以c(NH4+)?c(OH-)減小,故C錯誤;D.一水合氨是弱電解質(zhì),離子方程式中要寫化學式,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l3++3NH3·H2O═Al(OH)3↓+3NH4+,故D錯誤;故選B。
4.下列有關電化學的敘述正確的是
A. 鍍鋅的鐵皮的鍍層破損后,鐵更容易腐蝕
B. 把銅片插入三氯化鐵溶液中,在銅片表面出現(xiàn)一層鐵
C. 把鋅粒放人盛有鹽酸的試管中,加入幾滴氯化銅溶液,產(chǎn)生氣泡的速率增大
D. 如圖對海水中的鐵閘門進行電化學防護的方法是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
【答案】C
【解析】
【詳解】A. 鍍鋅的鐵皮中,鍍層破損后,Zn為負極,被腐蝕的是Zn,F(xiàn)e被保護,鐵不易被腐蝕,故A錯誤;
B. 把銅片插入三氯化鐵溶液中,銅和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氯化亞鐵,銅的金屬活動性不及鐵,銅不能置換出鐵,故B錯誤;
C. 把鋅粒放人盛有鹽酸的試管中,加入幾滴氯化銅溶液,鋅置換出銅,所以形成了銅、鋅、稀鹽酸原電池,原電池反應可以加速反應的速率,故C正確;
D. 從圖示可知,由于有外加電源,所以此為外加電源的陰極保護法,故D錯誤,
故選C。
【點睛】金屬腐蝕的防護主要方法有:①改變金屬的內(nèi)部結(jié)構;②在金屬表面覆蓋保護層;③電化學保護法,因為金屬單質(zhì)不能得電子,只要把被保護的金屬做電化學裝置發(fā)生還原反應的一極--陰極,就能使引起金屬電化腐蝕的原電池反應消除。
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稀醋酸中加人少量醋酸鈉能促進醋酸的電離
B. SO2、NH3的水溶液均導電,但SO2、NH3均為非電解質(zhì)
C. 0.1 mo1/ L氨水加水稀釋后,溶液中所有離子的濃度都減小
D. 分別中和等體積、濃度均為0.1 mo1/ L的鹽酸和次氯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質(zhì)的量相同,所得溶液的pH也相同
【答案】B
【解析】
【詳解】A. 稀醋酸溶液中存在平衡:CH3COOH?CH3COO-+H+,加入醋酸鈉,溶液中CH3COO-離子濃度增大,抑制醋酸的電離,故A錯誤;
B. NH3是化合物,溶于水,氨氣和水反應生成一水和氨,NH3?H2O?NH4++OH-導電,但這些離子不是氨氣電離,氨氣是非電解質(zhì),SO2溶于水生成亞硫酸,亞硫酸電離出陰、陽離子而使其溶液導電,電離出陰陽離子的物質(zhì)是亞硫酸,而不是SO2,所以SO2是非電解質(zhì),故B正確;
C. 加水稀釋氨水,促進一水合氨電離,但氫氧根離子濃度增加的量遠遠小于溶液體積增加的量,所以氫氧根離子和銨根離子濃度減小,溶液中的c(H+)增大,溶液的pH減小,故C錯誤;
D. 次氯酸是弱酸,不能完全電離,pH和體積均相同的鹽酸和次氯酸,次氯酸的濃度大,體積相同的鹽酸和次氯酸,次氯酸的物質(zhì)的量大,所以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較多,故D錯誤,
故選B。
6.如圖X、Y分別是直流電源的兩極,通電后發(fā)現(xiàn)a極板質(zhì)量增加,b極板處有無色無味氣體放出,符合這一情況的是
a電極
b電極
X電極
電解質(zhì)溶液
A
Fe
石墨
正極
稀硫酸
B
Zn
Cu
負極
CuSO4溶液
C
石墨
Pt
負極
AgNO3溶液
D
Pt
Cu
正極
CuCl2溶液
【答案】C
【解析】
【詳解】X、Y分別是直流電源的兩極,通電后發(fā)現(xiàn)a極板質(zhì)量增加,b極板處有無色、無味氣體放出,說明a為陰極、b為陽極,溶液中的陽離子氧化性大于氫離子,陽極上生成氧氣說明氫氧根離子放電,X為負極;
A.根據(jù)已知條件分析可知,X電極是負極,故A錯誤;
B. 以Cu為電極時電解硫酸銅溶液,a電極上生成銅、b電極上Cu-2e-=Cu2+,電解質(zhì)量減小,無氣體生成,故B錯誤;
C.以惰性電極材料為電極時電解硝酸銀溶液,a電極上生成銀單質(zhì),b電極上生成氧氣,故C正確;
D. 根據(jù)已知條件分析可知,X電極是負極,故D錯誤,
故選C。
【點睛】電解池中,電源正極連接陽極,陽極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電源負極連接陰極,陰極得到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以及根據(jù)陽離子和陰離子的放電順序規(guī)律來判斷電解池的反應變化是解決本題的關鍵。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0.1molAgCl和0.1 molAgI混合后加入1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
B. 常溫下,向飽和CaCO3溶液中加人Na2CO3粉末,CaCO3的溶解度不變
C. 25 ℃時,Ksp[ Mg(OH)2 ]=5.61 × 10-12、Ksp(MgF2)=7.12 ×10-11,該溫度下飽和 Mg(OH)2溶液與飽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 大
D. 常溫下Ksp(Ag2SO4)=1. 4× 10-5,向10mL 0.1mol/L的Na2SO4溶液中加入10 mL0.1 mol/L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D
【解析】
【詳解】A. AgCl和AgI的Ksp不同,AgCl和AgI均存在溶解平衡,混合溶液中陽離子都為銀離子,則c(Cl-)≠c(I-),故A錯誤;
B. 常溫時,向CaCO3的飽和溶液中加入Na2CO3固體,因為CaCO3存在溶解平衡,加入Na2CO3后,加大了CO32-的濃度,使CaCO3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動,從而降低了CaCO3溶解度,故B錯誤;
C. 因氫氧化鎂溶度積小,由Mg(OH)2的Ksp計算則其Mg2+濃度小,故C錯誤;
D.混合后,c(SO42-)=0.05mol/L,c(Ag+)=0.05mol/L,根據(jù)Ksp(Ag2SO4)=1. 4× 10-5,混合溶液的 c2 (Ag+)×c(SO42-)=0.0025×0.05=1.25×10-4>1. 4× 10-5,即有白色沉淀生成,故D正確,
故選D。
8.已知1 L Al(NO3)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0.7mol/L,用石墨作電極電解該混合溶液,當通電一段時回后,兩極均有氣體生成(電解前后溶液的體積變化忽略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電解后溶液的pH增大 B. 電解過程中在陰極附近有沉淀生成
C. 原混合溶液中c(Al3+)=0.7mol/L D. 電解后溶液中仍有Cu2+
【答案】B
【解析】
【詳解】A. 陽極是陰離子放電(放電電能力:OH->NO3-?),根據(jù)題給信息,陽極一定是OH-放電,生成氧氣,陽極電極反應式為:4H2O-4e-=4H++O2↑,溶液酸性增強,pH值減小,故A錯誤;
B.陰極電極反應式為:Cu2++2e-=Cu,2H2O+2e-=2OH-+H2↑,所以陰極附近會有氫氧化鋁沉淀生成。故B正確;
C. 已知1 L Al(NO3)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0.7mol/L,則c(Al3+)一定小于mol/L,故C錯誤;
D. 陰極離子放電能力:Cu2+>H+>Al3+,所以Cu2+先放電生成Cu,然后是H+放電,陰極生成氫氣,所以電解后溶液中不含有Cu2+,故D錯誤,
故選B。
9.常溫時,有關稀氨水、銨鹽溶液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已知0 .10 mo1/ L氨水的電離度為1.32%,該溶液的pH=12
B. 向含有NaOH和NH3·H2O的溶液中加人稀鹽酸,溶液呈中性時c(Na+)=c(Cl-)
C. 向10 mL0.1 mo1/L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濃度的氨水,在滴加過程中, 將增大
D. 濃度均為0.1 mol/L的下列溶液①NH4HSO4②NH4Al(SO4)2③NH4Cl④(NH4)2SO4中c(NH4+)的大小關系為①>②>④>③
【答案】C
【解析】
【詳解】A. 已知0.10 mo1/L氨水的電離度為1.32%,根據(jù)電離方程式:NH3?H2O?NH4++OH-,c(OH-)=0.10 mo1/L×1.32%=1.32×10-3mol/L,則溶液中的c(H+)==7.58×10-12mol/L,則溶液的PH=-lg c(H+)=-[lg7.58+lg10-12]=(12- lg7.58)c(Na+),故B錯誤;
C. 向10mL濃度為0.1mo1·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濃度的氨水,在滴加過程中水的電離程度先增大,隨著氨水濃度的增加水的電離被抑制,水的電離程度減小,當向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濃度的氨水,開始時溶液為CH3COOH和CH3COONH4的混合物,由CH3COONH4的水解常數(shù)Kh= ,隨著氨水的加入,c(OH-)逐漸增大,Kh不變,則逐漸增大,故C正確;
D. ①NH4HSO4②NH4Al(SO4)2③NH4Cl④(NH4)2SO4溶液中銨根離子濃度④最大,①溶液中氫離子抑制銨根離子水解,③中氯離子對銨根離子水解無影響,②中Al3+也發(fā)生水解,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銨根離子水解,所以銨根離子濃度為:④>①>③>②,故D錯誤,
故選C。
10.下面有關電化學的圖示,完全正確的是
【答案】D
【解析】
【詳解】A.該原電池中,Cu作正極,Zn作負極,故A錯誤;
B. 電解池中,電源正極連接陽極,陽極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電源負極連接陰極,陰極得到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所以粗銅應該做陽極,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故B錯誤;
C.有圖片可知,電源正極連接Fe作陽極,F(xiàn)e失去電子電極方程式:Fe-2e-=Fe2+,電源負極連接Zn,Zn陰極,F(xiàn)e2++2e-=Fe,即在陰極上鍍Fe,故C錯誤;
D.電解池中,電流從電源正極流出,即碳棒為陽極,電極方程式:2Cl—2e-=Cl2↑,陰極附近生成Cl2使淀粉碘化鉀溶液變藍,鐵棒為陰極,電極方程式:2H2O+2e-=2OH-+H2↑,使含有酚酞的溶液變紅,故D正確,
故選D。
11.常溫下,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因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l.0 mol.L-l的KNO3溶液:H+、Fe2+、Cl-、SO42-
B. 甲基橙呈紅色的溶液:NH4+、Ba2+、AlO2-、Cl-
C. pH =12的溶液:K+、Na+、CH3COO-、Br-
D. 與鋁反應產(chǎn)生大量氫氣的溶液:NH4+、K+、SO42-、CO32-
【答案】A
【解析】
【詳解】A. KNO3在溶液中電離成K+和NO3-,其中NO3-與H+同時存在時,具有強氧化性,能夠?qū)e2+氧化成Fe3+,所以NO3-、H+、Fe2+由于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共存,故A符合題意;
B. 甲基橙呈紅色時,溶液呈酸性,即含有H+,H+和AlO2-發(fā)生復分解反應而不能共存,故B不符合題意;
C. pH =12的溶液顯堿性,即含有大量OH-,K+、Na+、CH3COO-、Br-離子之間不發(fā)生反應,也不與OH-反應,在溶液中能夠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題意;
D. 與鋁反應產(chǎn)生大量氫氣的溶液,可能為強堿溶液或非氧化性酸溶液,當堿性條件下時發(fā)生復分解反應,則NH4+與OH-不能大量共存,當酸性條件下時,即含有大量H+時發(fā)生復分解反應,CO32--和H+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睛】判斷離子共存需要注意:1、由于發(fā)生復分解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2、由于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3、由于形成絡合離子,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和 SCN-發(fā)生絡合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
12.如圖所示是一種酸性燃料電池酒精檢測儀,具有自動吹氣流量偵測與控制的功能,非常適合進行現(xiàn)場酒精檢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O2所在的鉑電極處發(fā)生氧化反應
B. H+透過質(zhì)子交換膜流向呼氣所在的鉑電極
C. 電路中流過2mol電子時,消耗標準狀況下11.2LO2
D. 該電池的負極反應式為:CH3CH2OH+3H2O-12e-=2CO2+12H+
【答案】C
【解析】
A、乙醇燃料電池中,正極上是氧氣得電子的還原反應,O2所在的鉑電極處發(fā)生還原反應,故A錯誤;B.該電池的負極上乙醇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由裝置圖可知酒精在負極被氧氣氧化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醋酸,CH3CH2OH-4e-+H2O=4H++CH3COOH,所以H+透過質(zhì)子交換膜流向氧氣所在的鉑電極,故B錯誤;C.根據(jù)CH3CH2OH-4e-+H2O=4H++CH3COOH,O2 + 4e-- + 4H+ == 2H2O,電路中流過2mol電子時,消耗氧氣0.5mol,標準狀況下體積為11.2L,故C正確;D、該電池的負極上乙醇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由裝置圖可知酒精在負極被氧氣氧化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醋酸,CH3CH2OH-4e-+H2O=4H++CH3COOH,故D錯誤;故選C。
點睛:本題以乙醇為燃料考查了燃料電池,注意正負極上電極反應式的書寫要結(jié)合電解質(zhì)溶液的酸堿性,即使燃料和氧化劑相同,如果電解質(zhì)溶液不同,電極反應式也不同。本題的易錯點為D,要注意圖像信息的提取。
1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pH=5的H2S溶液中,c(H+)=c(HS-) =1×10-5 mol/L
B. 純銀器表面在空氣中因發(fā)生電化學腐蝕而漸漸變暗
C. 在新制氯水中加入氯化鈉固體,水的電離平衡不移動
D. pH=2的CH3COOH和pH=12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c(Na+ )c(OH-),根據(jù)電荷守恒可知c(Na+)9
B. 稀釋后的溶液耗酸量相等
C. 曲線y表示NaOH溶液的變化
D. N、P、M點對應的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依次增大
【答案】D
【解析】
【詳解】A. pH=11的Na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稀釋100倍后,pH都減小,NaOH是強堿,稀釋后其pH變化越明顯,y減小的程度小于x,則說明x是NaOH溶液,y是CH3COONa溶液,pH=11的強堿NaOH溶液稀釋100倍后,pH=9,所以a=9,故A錯誤;
B. NaOH是強堿在溶液中完全電離,CH3COONa是強堿弱酸鹽通過醋酸根離子水解而顯堿性,其中電離程度大于水解成都,所以pH值相等的Na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中n(NaOH)>n(CH3COONa),所以完全中和Na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時,消耗同濃度稀酸的體積V(CH3COONa)<V(NaOH),故B錯誤;
C. pH=11的Na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稀釋100倍后,pH都減小,NaOH是強堿,稀釋后其pH變化越明顯,所以x曲線表示NaOH溶液,故C錯誤;
D.N點時,NaOH溶液被稀釋10倍,P點時,NaOH溶液被稀釋100倍,從N點→P點NaOH溶液的稀釋過程,促進水的電離,即水的電離程度P>N,M點是CH3COONa溶液被稀釋10倍時,CH3COO-發(fā)生水解,促進水的電離,而NaOH顯強堿性,抑制溶液中水的電離,所以M點水的電離程度大于N點,則水的電離程度M>P>N,故D正確,
故選D。
17.有關下列四個常用電化學裝置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圖Ⅰ 堿性鋅錳電池
圖Ⅱ 鉛蓄電池
圖Ⅲ 電解精煉銅
圖Ⅳ 銀鋅紐扣電池
A. 圖Ⅰ所示電池中,鋅為負極,MnO2的作用是催化劑
B. 圖II所示電池二氧化鉛為正極,放電過程中硫酸濃度不變
C. 圖III所示裝置工作過程中,電解質(zhì)溶液中Cu2+濃度始終不變
D. 圖IV所示電池工作過程中,Ag2O是氧化劑
【答案】D
【解析】
【詳解】A. 干電池反應中二氧化錳得到電子被還原,為原電池的正極,不是催化劑,故A錯誤;
B. 鉛蓄電池放電時電池反應為:Pb+PbO2+2H2SO4=2PbSO4+2H2O,其中Pb失去電子作負極,PbO2得到電子作正極,放電過程消耗硫酸,所以硫酸的濃度減小,故B錯誤;
C. 粗銅中不僅含有銅還含有其它金屬,電解時,粗銅中有銅和其它金屬失電子,純銅上只有銅離子得電子,所以陰極上析出的銅大于陽極上減少的銅,所以溶液中銅離子濃度降低,故C錯誤;
D. 銀鋅紐扣原電池中,正極上氧化銀得電子生成銀,所以Ag2O作氧化劑發(fā)生還原反應,故D正確,
故選D。
18.下表中實驗操作、現(xiàn)象與結(jié)論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結(jié)論
A
以酚酞為指示劑,用鹽酸標準液滴定氫氧化鈉溶液
溶液由紅色變?yōu)闇\紅色便立刻讀數(shù)
測得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偏大
B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12固體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紅色變淺
證明純堿溶液呈堿性是由CO32-水解引起的
C
室溫下分別測定NaClO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
前者大
酸性:HClO>CH3COOH
D
NaHCO3溶液中滴入酚酞
溶液變紅
弱酸的酸式鹽溶液均呈堿性
【答案】B
【解析】
A、溶液由紅色變?yōu)闇\紅色立即讀數(shù),消耗的鹽酸的體積可能偏小,測的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偏小,故A錯誤;B、碳酸鈉溶液中存在CO32-+H2OHCO3-+OH-,溶液顯堿性,滴入酚酞溶液顯紅色,加入少量BaCl2溶液,發(fā)生Ba2++CO32-=BaCO3↓,使平衡向逆反應方向進行,c(OH-)減小,紅色變淺,能夠說明結(jié)論,故B正確;C、根據(jù)鹽類水解的規(guī)律,酸根越弱,水解程度越大,NaClO溶液的pH最大,說明CH3COOH酸性強于HClO,故C錯誤;D、不是所有的弱酸的酸式鹽溶液均呈堿性,如NaHSO3溶液中HSO3-的電離大于其水解,溶液顯酸性,故D錯誤。
19.常溫下.有濃度均為0.1 mol.L-l的下列4種溶液:①NaCN溶液 ②NaOH溶液 ③CH3COONa溶液 ④NaHCO3溶液
HCN
H2CO3
CH3COOH
Ka=4.9×10-10
Ka1=4×10-7
Ka2=5.6×10-11
Ka=1.7×10-5
(1)這4種溶液pH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__(填序號)。
(2)④的水解平衡常數(shù)Kh= _________。
(3)若向等體積的③和④中滴加鹽酸至呈中性,則消耗鹽酸的體積③_____ ④(填“>”、“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