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節(jié) 牛頓運動定律的綜合應用
知識點一| 超重和失重
1.實重和視重
(1)實重:物體實際所受的重力,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在地球上的同一位置是不變的。
(2)視重
①當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或放在水平臺秤上時,彈簧測力計或臺秤的示數(shù)稱為視重。
②視重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所受物體的拉力或臺秤所受物體的壓力。
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較
超重現(xiàn)象
失重現(xiàn)象
完全失重
概念
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大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xiàn)象
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xiàn)象
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現(xiàn)象
產生條件
物體的加速度方向向上
物體的加速度方向向下
物體的加速度方向向下,大小a=g
原理方程
F-mg=ma
F=m(g+a)
mg-F=ma
F=m(g-a)
mg-F=mg
F=0
運動狀態(tài)
加速上升或減速下降
加速下降或減速上升
無阻力的拋體運動;繞地球勻速圓周運動
(1)失重說明物體的重力減小了。 (×)
(2)物體超重時,加速度向上,速度也一定向上。 (×)
(3)物體失重時,也可能向上運動。 (√)
(4)用彈簧測力計稱量浸沒在水中的物體時,示數(shù)小于實際重力G,這也是失重現(xiàn)象。 (×)
考法1 超重、失重現(xiàn)象的分析
1.平伸手掌托起物體,由靜止開始豎直向上運動,直至將物體拋出。對此現(xiàn)象分析正確的是( )
A.手托物體向上運動的過程中,物體始終處于超重狀態(tài)
B.手托物體向上運動的過程中,物體始終處于失重狀態(tài)
C.在物體離開手的瞬間,物體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在物體離開手的瞬間,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 [手托物體上拋的開始階段,要使物體加速,則物體處于超重狀態(tài),之后手將要離開物體,手和物體一起繼續(xù)向上運動,但要減速,這時物體處于失重狀態(tài)。物體離開手的瞬間只受重力作用,物體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手和物體分離前速度相等,而手的減速一定要比物體快,才能離開物體,即分離瞬間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2.(2019·鄭州模擬)某跳水運動員在3 m長的踏板上起跳,我們通過錄像觀察到踏板和運動員要經歷如圖所示的狀態(tài),其中A為無人時踏板靜止點,B為人站在踏板上靜止時的平衡點,C為人在起跳過程中人和踏板運動的最低點,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人在C點具有最大速度
B.人和踏板由C到B的過程中,人向上做勻加速運動
C.人和踏板由C到A的過程中,人處于超重狀態(tài)
D.人和踏板由C到A的過程中,先超重后失重
D [由題圖可知,C點是最低點,人在C點的速度為零,故A項錯誤;C到B的過程中,重力不變,彈力一直減小,合力減小,所以加速度減小,不是勻加速運動,故B項錯誤;人和踏板由C到B的過程中,彈力大于重力,加速度向上,人處于超重狀態(tài),從B到A的過程中,重力大于彈力,加速度向下,處于失重狀態(tài),故C項錯誤,D項正確。]
[考法指導] 判斷超重和失重現(xiàn)象的技巧
(1)從受力的角度判斷:當物體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時,物體處于超重狀態(tài);當拉力(或支持力)小于重力時,物體處于失重狀態(tài);當拉力(或支持力)等于零時,物體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
(2)從加速度的角度判斷:當物體具有豎直向上的加速度(或加速度分量)時,物體處于超重狀態(tài);當物體具有豎直向下的加速度(或加速度分量)時,物體處于失重狀態(tài);當豎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時,物體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
考法2 超重、失重的計算
3.如圖所示,A為電磁鐵,C為膠木秤盤,A和C(包括支架)的總質量為m總;B為鐵塊,質量為m,整個裝置用輕繩懸掛于點O。當電磁鐵通電時,鐵塊被吸引上升的過程中,輕繩上拉力F的大小為( )
A.F=m總g
B.m總gμmg。下列關于運動中的速度—時間圖象正確的是( )
A B C D
C [開始時小球所受支持力方向向上,隨著時間的增加,小球速度增大,F(xiàn)增大,則支持力減小,摩擦力減小,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知這一階段小球的加速度增大。當豎直向上的力F的大小等于小球重力的大小時,小球的加速度最大。再往后豎直向上的力F的大小大于重力的大小,直桿對小球的彈力向下,F(xiàn)增大,則彈力增大,摩擦力增大,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小球的加速度減小,當加速度減小到零時,小球做勻速直線運動,故C正確。]
考法2 動力學中的a-t圖象
2.廣州塔,昵稱小蠻腰,總高度達600米,游客乘坐觀光電梯大約一分鐘就可以到達觀光平臺。若電梯簡化成只受重力與繩索拉力,已知電梯在t=0時由靜止開始上升,a-t圖象如圖所示。則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t=4.5 s時,電梯處于失重狀態(tài)
B.5~55 s時間內,繩索拉力最小
C.t=59.5 s時,電梯處于超重狀態(tài)
D.t=60 s時,電梯速度恰好為零
D [利用a-t圖象可判斷:t=4.5 s時,電梯有向上的加速度,電梯處于超重狀態(tài),則選項A錯誤;0~5 s時間內,電梯處于超重狀態(tài),拉力大于重力,5~55 s時間內,a=0,電梯處于勻速上升過程,拉力等于重力,55~60 s時間內,電梯處于失重狀態(tài),拉力小于重力,綜上所述,選項B、C錯誤;因a-t圖線與t軸所圍的“面積”代表速度改變量,而圖中橫軸上方的“面積”與橫軸下方的“面積”相等,則電梯的速度在t=60 s時為零,選項D正確。]
考法3 動力學中F-t圖象
3.(多選)物體最初靜止在傾角θ=30°的足夠長斜面上,如圖甲所示受到平行斜面向下的力F的作用,力F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開始運動2 s后物體以2 m/s的速度勻速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g取10 m/s2)( )
甲 乙
A.物體的質量m=1 kg
B.物體的質量m=2 kg
C.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D.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AD [由開始運動2 s后物體以2 m/s的速度勻速運動,可知0~2 s內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a=1 m/s2;在0~2 s內對物體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得,F(xiàn)1+mgsin 30°-μmgcos 30°=ma,2 s后由平衡條件可得,F(xiàn)2+mgsin 30°-μmgcos 30°=0,聯(lián)立解得m=1 kg,μ=,選項A、D正確。]
考法4 動力學中的F-x圖象
4.(2018·全國卷Ⅰ)如圖所示,輕彈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塊P,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F(xiàn)用一豎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以x表示P離開靜止位置的位移,在彈簧恢復原長前,下列表示F和x之間關系的圖象可能正確的是( )
A B C D
A [假設物塊靜止時彈簧的壓縮量為x0,則由力的平衡條件可知kx0=mg,在彈簧恢復原長前,當物塊向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k(x0-x)-mg=ma,由以上兩式解得F=kx+ma,顯然F和x為一次函數(shù)關系,且在F軸上有截距,則A正確,B、C、D錯誤。]
[考法指導] 分析圖象問題時常見的誤區(qū)
(1)沒有看清縱、橫坐標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單位。
(2)不清楚圖線的點、斜率、面積等的物理意義。
(3)忽視對物體的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的分析。
(多選)(2019·黃岡檢測)如圖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可視為質點的兩滑塊A、B在水平外力的作用下緊靠在一起壓縮彈簧,彈簧左端固定在墻壁上,此時彈簧的壓縮量為x0,以兩滑塊此時的位置為坐標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一維坐標系,現(xiàn)將外力突然反向并使B向右做勻加速運動,下列關于外力F、兩滑塊間彈力FN與滑塊B的位移x變化的關系圖象可能正確的是( )
A B C D
BD [設A、B向右勻加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對整體有F+k(x0-x)=(mA+mB)a,可得F=kx+(mA+mB)a-kx0,若(mA+mB)a=kx0,得F=kx,則F與x成正比,F(xiàn)-x圖象可能是過原點的直線,對A有k(x0-x)-FN=mAa,得FN=-kx+kx0-mAa,可知FN-x圖象是向下傾斜的直線,當FN=0時A、B開始分離,此后B做勻加速運動,F(xiàn)不變,則A、B開始分離時有x=x0-tan θ,則下圖中能客觀地反映小木塊的速度隨時間變化關系的是( )
A B C D
C [剛開始,木塊的速度小于傳送帶的速度,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木塊做勻加速運動;當木塊的速度與傳送帶的速度相同時,由于μ>tan θ,故此時摩擦力突變?yōu)殪o摩擦力,且方向向上,此后木塊勻速下滑,C正確,A、B、D錯誤。]
[考法指導]
類型
圖示
滑塊可能的運動情況
水平傳送帶
(1)v0>v時,可能一直減速,也可能先減速再勻速
(2)v0v時,返回速度大小為v;v0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