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活動,了解望遠鏡和顯微鏡的基本結構。
2.過程與方法
學習從物理現(xiàn)象中歸納科學規(guī)律的方法,通過兩個透鏡的組合,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guī)律解釋具體問題,獲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索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樂于觀察試實驗。
了解望遠鏡和顯微鏡的發(fā)展歷程,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于社會發(fā)展和人類生活水平的影響。
學習重點:
顯微鏡、望遠鏡的原理
學習難點:
如何讓學生通過兩個透鏡組合得出顯微鏡、望遠鏡的成像情況以及原理。顯微鏡、望遠鏡的結構是如何滿足組合出的兩個透鏡成像原理的??辞逦矬w與視角的關系。
導學過程
一、鞏固舊知,激趣導入:
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 ____ 。它的___________相當于底片;晶狀體和 _______ 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 _ ,形成物體____像(填像的性質), 但人感覺是 立的。
二、導入:
用顯微鏡可以看見很微小的物體,用望遠鏡可以看見很遠的物體,它們有什么奧秘呢?是怎么樣實現(xiàn)的?
三、自主學習
知識點1:顯微鏡
1、顯微鏡的結構
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于一個凸透鏡,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 .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 。
2、顯微鏡的原理
顯微鏡的物鏡成 像,道理就像 的鏡頭成像一樣。顯微鏡的目鏡成 像,目鏡的作用就像一個普通的 。
經過 次放大,我們就可以看肉眼看不見的小物體了。如果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10倍,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40倍,則該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是 倍。
知識二:望遠鏡
一、望遠鏡的結構
望遠鏡也有兩組凸透鏡, 的凸透鏡叫目鏡. 的凸透鏡叫物鏡。
二、望遠鏡的原理
1.望遠鏡的物鏡成 像,道理就像 的鏡頭成像一樣。望遠鏡的目鏡成 像,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 。
2.望遠鏡所成的像比原來的物體 ,因為像離我們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鏡的放大作用, 就變得很大。
3.視角:物體的邊緣跟眼睛所夾的角。視角越大,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所成的像越 ,看物體越清楚。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近大遠小”。物體對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與 有關,還與 有關。小明站在平面鏡前,當他逐漸靠近鏡子時,由于像相對于他的眼睛所成的視角逐漸 ,所以產生一種“像在變大”的錯覺,其實平面鏡所成的像的大小 ,因為平面鏡成所的像與物體大小 。
4.哈勃空間望遠鏡,把天文望遠鏡安置在大氣層外,可以免受大氣層的干擾,(因為太陽光穿過不均勻的大氣時會發(fā)生 ,)得到更清晰的天體照片。
課堂達標:
三、抽測達標,拓展延伸。
1、顯微鏡的反光鏡用的是( )
A.凹透鏡 B.平面鏡 C.凸透鏡 D.凹面鏡
2、關于顯微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物鏡有發(fā)散作用,目鏡有會聚作用
B.物鏡有會聚作用,目鏡有發(fā)散作用
C.物鏡得到放大的像,目鏡再次得到放大的像
D.物鏡得不到像,目鏡得到物體放大的像
3、關于望遠鏡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所有的望遠鏡都是由兩個凸透鏡組成的
B.望遠鏡都是由一個凸透鏡和一個凹透鏡構成的
C.除了凸透鏡外,天文望遠鏡也常用凹面鏡做物鏡
D.只有用透鏡才能做望遠鏡
4、下列關于顯微鏡和望遠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通過望遠鏡看到的是物體被兩次放大之后的實像
B.使用顯微鏡觀察物體,看到的是物體被兩次放大之后的虛像
C.所有望遠鏡的物鏡都相當于凸透鏡
D.以上說法都不對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5節(jié) 顯微鏡和望遠鏡導學案,共11頁。學案主要包含了顯微鏡,望遠鏡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第5節(jié) 顯微鏡和望遠鏡優(yōu)秀學案,共4頁。學案主要包含了顯微鏡,望遠鏡,探索宇宙,作業(yè)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物理八年級上冊第5節(jié) 顯微鏡和望遠鏡學案設計,共5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課,自主預習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