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裝置A為蒸餾實驗裝置,儀器①為冷凝管,其作用是冷凝,操作d為蒸餾,使用裝置A的操作是d。故答案為:冷凝;操作d。(2)使用裝置B的操作是分液操作,為使其中液體順利滴下,除打開下端活塞外,還應進行的具體操作是打開分液漏斗旋塞,從下口放氣。故答案為:操作b;打開分液漏斗旋塞,從下口放氣。(3)使用裝置C的操作是過濾;洗滌的具體操作是:往漏斗中加水至沒過沉淀,待水自然流干,重復以上操作2-3次。故答案為:操作a;往漏斗中加水至沒過沉淀,待水自然流干,重復以上操作2-3次。(4)使用裝置D的操作是蒸發(fā)結晶,操作c是蒸發(fā)結晶。故答案為:操作c。【點睛】混合物分離的物理方法:1.蒸發(fā);2.過濾;3.蒸餾;4.分液。蒸發(fā)的使用范圍是從溶液中獲得可溶性的固體;過濾的使用范圍是固體與液體分離;蒸餾是互溶的液體沸點不同進行分離;分液是互不相容的液體分離。19.(1)欲將0.10 mol.L-1的NaOH溶液和0.60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成0.20 mol.L-1的NaOH溶液(忽略混合時溶液體積變化),則兩種溶液的體積比為___________。(2)某溫度下,40g質量分數(shù)為10%硝酸鈉溶液與60g質量分數(shù)為7.5%的硝酸鈉溶液混合,得到密度為1.20 g.cm-3的混合溶液,則該混合溶液中NaNO3的物質的量濃度為______。(3)現(xiàn)有硫酸鈉和碳酸鈉混合溶液10.0 mL,加入足量氯化鋇溶液,充分反應后,經過濾、洗滌和干燥,得到白色沉淀1.451 g。將沉淀與過量鹽酸反應,得到112 mL二氧化碳氣體(在標準狀況下)。則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鈉和碳酸鈉的物質的量濃度分別是_____、____。【答案】    (1). 4:1    (2). 1.2mol/L    (3). 0.2 mol/L    (4). 0.5 mol/L【解析】【分析】由題意可知,1.45g沉淀為BaCO3和BaSO4沉淀,但碳酸鋇能與酸反應,由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及碳原子守恒可知Na2CO3的物質的量,利用1.45g沉淀質量減去碳酸鋇的質量即為硫酸鋇的質量,由硫酸根離子守恒可知Na2SO4的物質的量,最后利用c=n/v。【詳解】(1)設所需0.10mol/L的NaOH溶液及0.60mol/L的NaOH溶液的體積分別是V1和V2,根據(jù)混合前后溶質的物質的量不變列式得:0.10mol/L×V1+0.60mol/L×V2=0.20mol/L×(V1+V2),解得:(2)混合后溶液硝酸鈉總質量為:40g×10%+60g×7.5%=8.5g,混合后溶液中硝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8.5g/(40g+60g)×100%=8.5%;混合溶液的密度為1.20g/cm3,硝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為8.5%,則混合后硝酸鈉的物質的量濃度c=1000×1.2×8.5%85mol/L=1.2mol/L。答:混合溶液中NaNO3的物質的量濃度是1.2mol/L.(3)CO2氣體(標況)的物質的量為0.112L/22.4L/mol=5×10?3mol,由碳原子守恒可知,n(Na2CO3)=n(BaCO3)=n(CO2)=5×10?3mol,硫酸鋇的質量為1.45g?5×10?3mol×197g?mol?1=0.465g,硫酸鋇的物質的量為0.465g/233g/mol=2×10?3mol,由硫酸根離子守恒可知,n(Na2SO4)=n(BaSO4)=2×10?3mol,則c(Na2CO3)=5×10?3mol/0.01L=0.5 mol?L?1c(Na2SO4)=2×10?3mol/0.01L=0.2mol?L?1,答:原混合溶液中Na2CO3物質的量濃度0.5 mol?L?1, Na2SO4物質的量濃度0.2mol?L?1.【點睛】做有關計算題時,要抓守恒的思想,包括原子守恒、電荷守恒、電子守恒。用守恒的方法會事半功倍。20.“探險隊員”——鹽酸,不小心走進了化學迷宮,不知怎樣走出來,因為迷宮有許多“吃人的野獸”(即能與鹽酸反應的物質或者是水溶液),鹽酸必須避開它們,否則就無法通過.(1)請你幫助它走出迷宮(請用圖中物質前的序號連接起來表示所走的路線).______.(2)在能“吃掉”鹽酸的化學反應中,屬于酸和堿中和反應的有________個,其中能“吃掉”鹽酸的鹽是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不能與鹽酸反應的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寫物質序號,下同),屬于單質的是______________。(4)如果將鹽酸換成氧氣,它能沿著鹽酸走出的路線“走出”這個迷宮嗎?為什么?______________。【答案】    (1). ③→⑥→⑩→⑦→??    (2). 2    (3). Na2CO3    (4). Na2CO3+2HCl===2NaCl+H2O+CO2    (5). ③、⑩    (6). ⑦、?    (7). 不能,因為CO、Cu、Ag都會與氧氣反應【解析】【詳解】(1)不能與鹽酸反應的物質分別為:③CO2;⑥NaCl;⑩CO;⑦Cu;?H2SO4;?Ag,故鹽酸走出迷宮的路線為:③→⑥→⑩→⑦→?→?;綜上所述,本題答案是:③→⑥→⑩→⑦→??。(2)①→?中屬于堿的有④和⑧,所以中和反應只有2個;能與鹽酸反應的鹽只有②Na2CO3,發(fā)生的反應為:Na2CO3+2HCl===2NaCl+H2O+CO2↑;綜上所述,本題答案是:2, Na2CO3Na2CO3+2HCl===2NaCl+H2O+CO2↑。   (3)據(jù)第(1)問知,不與鹽酸反應的氧化物為:③CO2和⑩CO;單質為:⑦Cu和?Ag;綜上所述,本題答案是:③、⑩;   ⑦、?。(4)若將鹽酸換成氧氣,它會與上述路線中的⑩CO,⑦Cu,?Ag發(fā)生化學反應,所以O2按上述路線走不出迷宮綜上所述本題答案是不能,因為CO、Cu、Ag都會與氧氣反應21.將飽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時,液體變?yōu)榧t褐色,得到的是Fe(OH)3膠體。用此分散系進行實驗:(1)將其裝入U形管內,用石墨做電極,接通直流電源,通電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陰極附近顏色___,這表明_____(根據(jù)微粒電性作答),這種現(xiàn)象稱為______。(2)將制得的膠體放入半透膜制成的袋內,如圖所示,放置2min后,取少量半透膜外的液體于試管中,置于暗處,用一束強光從側面照射,觀察(填寫“有”或“無”)____丁達爾現(xiàn)象,這個實驗可以用來區(qū)別____;再向燒杯中加入用稀硝酸化的硝酸銀溶液,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____。【答案】    (1). 逐漸變深    (2). Fe(OH)3膠粒帶正電荷    (3). 電泳    (4). 無    (5). 溶液和膠體    (6). 有白色沉淀生成【解析】【分析】(1)膠體不能透過半透膜,而溶液是可以;(2)氫氧化鐵膠體的膠粒帶正電荷,向陰極移動.【詳解】(1) )氫氧化鐵膠體的膠粒帶正電荷,所以向陰極移動,即陰極附近溶液顏色加深,是電泳現(xiàn)象,故答案為:逐漸變深;Fe(OH)3膠體粒子帶正電,電泳;(2)膠體不能透過半透膜,而溶液是可以的。所以半透膜外的液體是不能產生丁達爾效應的。由于溶液中含有氯離子,能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白色氯化銀沉淀,故答案為:無;溶液和膠體;有白色沉淀;【點睛】膠體分散質粒子直徑大于溶液中分散質粒子,半透膜允許離子和小分子通過,膠體和濁夜中分散質不能通過,故可以利用滲析法除去膠體中的雜質離子或小分子。  

英語朗讀寶
相關資料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月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