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總分:100分 考試時長:60分鐘)
一、 單選題(本題共計15小題,共計45分)
1.下列變化過程中,一定放出能量的是( )
A. 化合物的分解 B. 可燃物的燃燒
C. 液體的氣化 D. 固體的溶解
【答案】B
【解析】
【分析】A.化合物的分解一般為吸熱反應;
B.燃燒都放熱;
C氣化吸熱;
D.物質溶解水中可能放熱也可能吸熱。
【詳解】A.化合物的分解一般為吸熱反應,故A錯誤;
B.可燃物的燃燒都是放熱反應,故B正確;
C.物質從液態(tài)變到氣態(tài)吸熱,故C錯誤;
D.物質溶解在水中可能放熱也可能吸熱,如銨鹽溶于水吸熱,故D錯誤。
故選B。
2.下列裝置中,能構成原電池的是( )

A. 只有(甲) B. 只有(乙)
C. 只有(丙) D. 除(乙)均可以
【答案】C
【解析】甲裝置不能構成閉合回路,所以不能形成原電池,錯誤;乙裝置中電極材料相同,所以不能形成原電池,錯誤;丙裝置中Fe失電子作負極,氫離子得電子在正極上反應,符合原電池的構成條件,所以能形成原電池,正確;丁裝置中酒精為非電解質,該裝置不能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反應,所以不能形成原電池,錯誤;只有丙裝置構成原電池,故選C。
3.有如下三種微粒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 ② ③
A. ①②是同種元素的微粒,且①是陰離子,②是原子
B. ①②是同種元素微粒,且①是原子,②是陽離子
C. ②③是同種元素的原子
D. ①②屬于同種元素的原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A. ①是原子,②是陽離子;
B. ①②是同種元素的微粒,且①是原子,②是陽離子
C. ②是鋁離子,③是氖元素的原子
D. ①②屬于同種元素的原子和離子
【詳解】A. ①是原子,②是陽離子,故A錯誤;
B. ①②是同種元素的微粒,且①是原子,②是陽離子,故B正確;
C. ②是鋁離子,③是氖元素原子,故C錯誤;
D. ①②屬于同種元素的原子和離子,故D錯誤;
故選B。
4.下列關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說法錯誤的是(?。?br /> A. Na、Mg、Al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shù)隨著核電荷數(shù)的增加而增加
B. 第2周期元素從Li到F,元素原子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
C. 同一周期從左到右,隨著元素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其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增強
D. I2、Br2、Cl2、F2與H2化合越來越容易
【答案】A
【解析】A.Na、Mg、Al三種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shù)都是3,均位于第三周期。故A說法錯誤。B.同周期,從左到右,原子半徑依次減小,元素原子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故B說法正確。C.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屬性增強,因此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增強。故C說法正確D. I、Br、Cl、F的非金屬性依次增強,其單質與氫氣的反應越來越容易。故D說法正確。A。
5.a、b、c、d、e五種金屬,將a與b用導線接起來浸入電解質溶液中,a金屬溶解;將a、d分別投入等濃度的鹽酸中,d比a反應強烈;將銅浸入b的鹽溶液里,無明顯變化,把銅浸入c的鹽溶液里,有c析出;將a與e用導線連接浸入電解質溶液中,電子沿導線流向a。則活動性順序為( )
A. a>c>e>d>b B. d>a>b>c>e
C. d>b>a>c>e D. e>d>a>b>c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電池中被腐蝕的金屬是活動性強的金屬;金屬和相同的酸反應時,活動性強的金屬反應劇烈;金屬的置換反應中,較活潑金屬能置換出較不活潑的金屬,原電池中電子從負極經外電路流向正極,以此解答該題。
【詳解】將a與b用導線接起來,浸入電解質溶液中,a金屬溶解,a為負極,則活動性a>b,將a、d分別投入等濃度的鹽酸中,d比a反應強烈,可知活動性d>a;將銅浸入b的鹽溶液里,無明顯變化,把銅浸入c的鹽溶液里,有c析出,可知活動性b>Cu>c;將a與e用導線連接浸入電解質溶液中,電子沿導線流向a,則金屬活動性e>a,則活動性順序由強到弱為e>d>a>b>c。
故選D。
6.下列說法錯誤的是(如圖)( )

A. 鋅是負極,電子從鋅片經導線流向銅片
B. 氫離子在銅片表面被還原
C. 如果將硫酸換成橙汁,導線中不會有電子流動
D. 裝置中存在“化學能→電能→光能”的轉換
【答案】C
【解析】A.鋅比銅活潑,且與硫酸反應,因此鋅作負極,電子從鋅經導線流向銅,故A正確;
B.根據原電池的工作原理,陽離子向正極移動,發(fā)生2H+2e-H2↑,化合價降低被還原,故B正確;
C.橙汁中含有電解質,能構成原電池,有電子的流動,故C錯誤;
D.此裝置為原電池裝置,化學能轉化成電能,燈泡發(fā)光,電能轉化成光能,故D正確。
故選C。
7.在2L的密閉容器中: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s A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2mol/(L·s),則10s時,容器中B的物質的量是( )
A. 3.4 mol B. 3.2 mol C. 2.8 mol D. 1.2 mol
【答案】C
【解析】在2L的密閉容器中: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s A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12mol/(L·s),則10s時,消耗A的物質的量為n(A) =0.12mol/(L·s),所以消耗B的物質的量n(B)= n(A) =1.2mol ,容器中B的物質的量是4mol-1.2mol=2.8mol。所以本題選B. 
8.下列過程中的能量變化與下圖一致的是( )

A. 鎂條溶于鹽酸 B. 氨氣液化
C. 碳酸鈣分解 D. NaOH固體溶于水
【答案】A
【解析】根據圖像可知反應物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總能量,反應是放熱反應。
A.鎂條溶于鹽酸是放熱反應,故A正確;
B.氨氣液化放熱,但不是化學變化,不屬于放熱反應,故B錯誤;
C.碳酸鈣分解是吸熱反應,故C錯誤;
D.NaOH固體溶于水放熱,但不是化學變化,不屬于放熱反應,故D錯誤。
故選A。
9.下列有關能量轉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煤燃燒是熱能轉化為化學能的過程
B. 動物體內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熱能轉變成化學能的過程
C.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CO2轉化為葡萄糖是太陽能轉變成熱能的過程
D. 化石燃料屬于一次能源,電能屬于二次能源
【答案】D
【解析】試題分析:A.煤燃燒放出熱量,是化學能轉化為熱能的過程,A錯誤;B.動物體內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化學能轉變成熱能的過程,B錯誤;C.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CO2轉化為葡萄糖是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的過程,C正確;D.一次能源是直接來自自然界而未經加工轉換的能源,化石燃料屬于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是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間接轉換而來的能源,電能屬于二次能源,D正確,答案選D。
10.在四種不同情況下,可逆反應A(g)+2B(g)?C(g)+D(g)的反應速率如下,其中反應進行得最快的是( )
A. v(A)=0.15 mol/(L·min) B. v(B)=0.6 mol/(L·min)
C. v(C)=0.4 mol/(L·min) D. v(D)=0.02 mol/(L·s)
【答案】D
【解析】根據反應速率之比是相應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可知如果都用物質B表示反應速率,則分別是[mol/(L·min)]0.3、0.6、0.8、2.4,所以選項D中反應速率最快,答案選D。
11.設C(s)+CO2(g) 2CO(g) ΔH>0,反應速率為v1;N2(g)+3H2(g) 2NH3(g) ΔH

英語朗讀寶
相關資料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