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
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 35.5 Fe:56 Cu:64
第I卷(客觀題 54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
1.化學與科學、技術(shù)、社會、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常溫下可用鐵或鋁制容器盛裝濃硫酸
B. 小蘇打是制作饅頭和面包等糕點的膨松劑,還是治療胃酸過多的一種藥劑
C. 實驗室可用石英坩堝熔融燒堿
D. 氧化鋁是一種比較好的耐火材料,可用來制造耐火坩堝
【答案】C
【解析】
【詳解】A. 常溫下鐵或鋁在濃硫酸中鈍化,因此常溫下可用鐵或鋁制容器盛裝濃硫酸,A正確;
B. 小蘇打是碳酸氫鈉,能與酸反應(yīng)產(chǎn)生二氧化碳,受熱分解也產(chǎn)生二氧化碳,因此小蘇打是制作饅頭和面包等糕點的膨松劑,還是治療胃酸過多的一種藥劑,B正確;
C. 二氧化硅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yīng)生成硅酸鈉和水,因此實驗室不能用石英坩堝熔融燒堿,可以用鐵坩堝,C錯誤;
D. 氧化鋁的熔點高,是一種比較好的耐火材料,可用來制造耐火坩堝,D正確;
答案選C。
2.下列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是( )
A. 蒸餾操作時,應(yīng)使溫度計水銀球靠近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
B. 蒸發(fā)操作時,不能使蒸發(fā)皿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熱
C. 容量瓶用蒸餾水洗凈后,可不經(jīng)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
D. 分液操作時,分液漏斗中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也從下口放出
【答案】D
【解析】
【詳解】A.蒸餾時,測定餾分的溫度,則應(yīng)使溫度計水銀球靠近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故A正確;
B.蒸發(fā)時不能使蒸發(fā)皿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熱,出現(xiàn)大量晶體剩余少量液體時停止加熱,利用余熱蒸干,故B正確;
C.容量瓶用蒸餾水洗凈后,可不經(jīng)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故C正確;
D.分液時,避免液體混合,則分液漏斗中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故D錯誤;
故答案選D。
3.設(sh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標準狀況下,22.4 L H2O含有的原子數(shù)為3 NA
B. 常溫常壓下,1.06 g Na2CO3含有的Na+數(shù)目為0.02 NA
C. 5.6g鐵粉放入足量稀硫酸中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0.3NA
D. 0.5 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個數(shù)為NA
【答案】B
【解析】
【詳解】A、標準狀況下水不是氣體,不能使用22.4L/mol計算水分子含有的原子數(shù)目,故A錯誤;
B、Na2CO3的摩爾質(zhì)量為106 g /mol,1.06 g Na2CO3的物質(zhì)的量為0.01mol,含有的Na+數(shù)為0.02NA,故B正確;
C、5.6g鐵粉的物質(zhì)的量為0.1mol,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反應(yīng)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0.2NA,故C錯誤;
D、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5 mol·L–1的MgCl2溶液的體積未知,則無法計算含有的Cl-個數(shù),故D錯誤;
答案選B。
4.下列各組離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Ca2+、Mg2+、Cl-、NO3- B. Al3+、K+、SO42-、OH-
C. Fe2+、H+、SO42-、NO3- D. Na+、H+、HCO3-、SO42-
【答案】A
【解析】
【分析】離子間如果發(fā)生化學反應(yīng),則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結(jié)合離子的性質(zhì)、發(fā)生的反應(yīng)分析判斷。
【詳解】A. Ca2+、Mg2+、Cl-、NO3-在溶液中相互之間不反應(yīng),可以大量共存,A符合;
B. Al3+、OH-反應(yīng)生成氫氧化鋁沉淀或偏鋁酸根離子,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
C. Fe2+、H+、NO3-在溶液中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yīng),生成鐵離子、NO和水,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
D. H+、HCO3-反應(yīng)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
答案選A。
5.下列離子方程式中書寫正確的是( )
A. 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 + Cl2 = Fe3+ + 2Cl-
B. Ba(OH)2溶液與硫酸的反應(yīng):OH- + H+ = H2O
C. 碳酸氫鈉溶液與NaOH溶液反應(yīng):HCO3-+OH- = CO32-+H2O
D. 將鐵粉與水蒸氣共熱:2Fe+3H2O(g)Fe2O3+3H2
【答案】C
【解析】
【詳解】A. 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生成氯化鐵:2Fe2++Cl2=2Fe3++2Cl-,A錯誤;
B. Ba(OH)2溶液與硫酸反應(yīng)生成硫酸鋇和水:Ba2++2OH-+SO42-+2H+=BaSO4↓+2H2O,B錯誤;
C. 碳酸氫鈉溶液與NaOH溶液反應(yīng)生成碳酸鈉和水:HCO3-+OH-=CO32-+H2O,C正確;
D. 將鐵粉與水蒸氣共熱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D錯誤;
答案選C。
6.歸納與推理在化學學習與研究中經(jīng)常被采用,以下推理正確的是( )
A. 因為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以SO2具有漂白性
B. 因為CO2的水溶液可以導電,所以CO2是電解質(zhì)
C. 因為NO2可以與水反應(yīng)生成硝酸,所以NO2是酸性氧化物
D. 因為Na可以與水反應(yīng)放出H2,所以K也可以與水反應(yīng)放出H2
【答案】D
【解析】
【詳解】A、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利用的是SO2的還原性,故A錯誤;
B、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導電是因為二氧化碳和水反應(yīng)生成了碳酸,碳酸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不是二氧化碳自身電離,CO2是非電解質(zhì),故B錯誤;
C、NO2可以與水反應(yīng)生成硝酸,但同時還有NO生成,所以NO2不是酸性氧化物,故C錯誤;
D、金屬鉀和金屬鈉是同主族元素,性質(zhì)具有相似性,因此K、Na均可以與水反應(yīng)放出H2,故D正確;
故答案選D。
7.氯氣是一種重要的工業(yè)原料,工業(yè)上利用反應(yīng)3Cl2+2NH3═N2+6HCl檢查氯氣管道是否漏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該反應(yīng)中NH3被還原 B. 該反應(yīng)利用了Cl2的強氧化性
C. 若管道漏氣遇氨就會產(chǎn)生白煙 D. 生成1mol N2有6mol電子轉(zhuǎn)移
【答案】A
【解析】
【詳解】A、反應(yīng)中氮元素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被氧化,氨氣是還原劑,故A錯誤;
B、在反應(yīng)3Cl2+2NH3=N2+6HCl中,Cl元素的化合價由0價降低為-1價,氯氣表現(xiàn)出氧化性,故B正確;
C、如果管道漏氣,發(fā)生反應(yīng)3Cl2+2NH3=N2+6HCl,反應(yīng)生成HCl,HCl與NH3反應(yīng)生成NH4Cl,現(xiàn)象為有白煙生成,故C正確;
D、在反應(yīng)3Cl2+2NH3=N2+6HCl中,N元素的化合價由-3價升高到0價,則生成1molN2有6mol電子轉(zhuǎn)移,故D正確。
答案選A。
8.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關(guān)“水”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雙氧水被稱為綠色氧化劑,是因為其還原產(chǎn)物為O2,對環(huán)境沒有污染
B. 王水是濃鹽酸和濃硝酸按體積比1︰3配成的混合物,可以溶解Au、Pt
C. 人們利用臭氧的強氧化性可將其用作自來水的消毒劑
D. 酸雨是指pH﹤7的雨水
【答案】C
【解析】
【詳解】A、雙氧水被稱為“綠色氧化劑”,是因為其還原產(chǎn)物為H2O,對環(huán)境沒有污染,故A錯誤;
B、王水是濃鹽酸和濃硝酸按體積比3:1配成的混合物,故B錯誤;
C、人們利用臭氧的強氧化性可將其用作自來水的消毒劑,故C正確;
D、酸雨是指常溫下,pH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