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試題
1. 化學與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關系密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蒸餾法、離子交換法、電滲析法等
B. NH4Cl和ZnCl2溶液可用作焊接鋼鐵時的除銹劑
C. 用犧牲鎂塊的方法防止地下鋼鐵管道的腐蝕
D. 電解熔融氧化鎂可以得到鎂,電解熔融氯化鎂不能得到鎂
【答案】D
【解析】海水淡化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常用的有蒸餾法、離子交換法、電滲析法等,A正確;NH4Cl和ZnCl2都是強酸弱堿鹽,水解顯酸性,可用作焊接鋼鐵時的除銹劑,B正確;鐵、鎂構成原電池時,鎂失電子做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保護了金屬鐵不被腐蝕,C正確;電解熔融氯化鎂生成鎂和氯氣,D錯誤;正確選項D。
2. 下列關于常見有機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淀粉水解與纖維素水解得到的最終產物不相同
B. 蛋白質、纖維素、蔗糖、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 乙酸和油脂都能與NaOH溶液反應
D. 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不能用飽和Na2CO3溶液鑒別
【答案】C
【解析】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纖維素水解生成葡萄糖,A錯誤;蔗糖、油脂相對分子質量較小,屬于小分子化合物,B錯誤;乙酸與NaOH發(fā)生中和反應,油脂都能與NaOH溶液發(fā)生水解反應,C正確;乙醇與Na2CO3溶液互溶,乙酸與Na2CO3溶液反應冒氣泡,乙酸乙酯和Na2CO3溶液互不相溶,分層,現象不同,可以鑒別,D錯誤;正確選項C。
點睛:天然高分子包括淀粉、纖維素、蛋白質、天然橡膠。
3. 下列離子方程式中屬于鹽類水解反應的是
①NH3+H2ONH4++OH- ②HCO3-+H2OH2CO3+OH-
③HCO3-+H2OH3O++CO32- ④Fe3++3HCO3-Fe(OH)3↓+3CO2↑
⑤NH4++2H2ONH3?H2O+H3O+
A. 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②③⑤
【答案】A
【解析】①屬于一水合氨的電離;②屬于HCO3-的水解;③HCO3-的電離;④Fe3+水解顯酸性,HCO3-水解顯堿性,二者混合相互促進水解;⑤NH4+水解顯酸性;屬于鹽類水解反應的是②④⑤,A正確;正確選項A。
4. 有如下4種碳架的烴,則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 b和c只能發(fā)生取代反應 B. a能發(fā)生加成反應
C. b和c是同系物 D. a和d是同分異構體
【答案】A
【解析】從b和c屬于烷烴,不僅能夠發(fā)生取代反應,還能燃燒發(fā)生氧化反應,A錯誤;A中含有碳碳雙鍵,可以發(fā)生加成反應,B正確;b和c屬于烷烴,二者在組成上相差一個CH2原子團,所以b和c是同系物,C正確;a和d 的分子式為均為C4H8,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互為同分異構體,D正確;正確選項A。
點睛:烷烴典型的化學性質為取代反應,烷烴雖然不能與高錳酸鉀溶液(酸性)發(fā)生氧化反應,但是能夠發(fā)生燃燒氧化,這一點易被忽視。
5. 下列反應常溫時能自發(fā)進行,既能用焓判據又能用熵判據解釋的是
A. HCl+NH3=NH4Cl B. 2Na2O2+2H20=4NaOH+O2↑
C. 2KClO3=2KCl+302↑ D. Ba(OH)2?8H20+2NH4Cl=BaCl2+2NH3↑+10H2O
【答案】B
【解析】HCl+NH3=NH4Cl ,物質由氣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混亂度減小,熵值減小,反應常溫下自發(fā)進行,主要用焓判據,A錯誤;2Na2O2+2H20=4NaOH+O2↑,有氣體生成,混亂度增大,熵值增大,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反應常溫下能自發(fā)進行,既能用焓判據又能用熵判據解釋,B正確;2KClO3=2KCl+302↑反應為吸熱反應,生成氣體,混亂度增大,熵值增大,反應常溫下能自發(fā)進行,主要是熵判據,C錯誤;Ba(OH)2?8H20+2NH4Cl=BaCl2+2NH3↑+10H2O,是吸熱反應,生成氣體,混亂度增大,熵值增大,反應常溫下能自發(fā)進行,主要是熵判據,D錯誤;正確選項B。
6. 25℃時,測得某Na2S和NH4Cl溶液的pH分別為10和5,則兩溶液中水電離產生的c(H+)之比是
A. 1:5 B. 1:2 C. 1:10 D. 10:1
【答案】D
點睛:常溫下,酸、堿溶液抑制水電離,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濃度小于10-7mol/L;能夠水解的鹽溶液促進水電離,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濃度大于10-7mol/L。
7. 有①Na2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③NaOH溶液各25mL,物質的量濃度均為0.1mol/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3種溶液pH的大小順序是③>②>①
B. 若將3種溶液稀釋相同倍數,pH?變化最大的是②
C. 若分別加入25mL0.1mol/L鹽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 3種溶液中,由水產生的c(H+)大小順序是①>③>②
【答案】C
【解析】③NaOH完全電離使溶液顯堿性,而①Na2CO3、②CH3COONa是鹽水解使溶液顯堿性,鹽水解的程度是很微弱的,而且規(guī)律是越弱越水解;由于酸性CH3COOH>H2CO3,所以等濃度2種溶液的堿性Na2CO3>CH3COONa,故3種溶液pH的大小順序是③>①>②;A錯誤;若將3種溶液稀釋相同倍數,由于堿完全電離,稀釋使OH-的濃度減??;而強堿弱酸鹽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稀釋使鹽水解的程度增大,因此溶液的堿性變化相對較小。因此pH變化最大的是③;B錯誤;若分別加入25mL0.lmol/L鹽酸后,①Na2CO3恰好發(fā)生反應:Na2CO3+?HCl=NaCl+?NaHCO3,得到的溶液含有強堿弱酸鹽,仍然是堿性;②CH3COONa恰好發(fā)生反應CH3COONa+HCl=CH3COOH+NaCl,CH3COOH電離使溶液顯酸性;③恰好發(fā)生反應:NaOH+HCl=?H2O?+NaCl,溶液為中性;因此pH最大的是①;C正確;堿抑制水電離,能夠水解的鹽促進水電離,而且越弱水解能力越強,對水的促進作用越大,所以3種溶液中由水產生的c(H+)大小順序是①>②>③,D錯誤;正確選項C。
點睛:pH相等的①Na2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③NaOH溶液中,三種物質濃度大小關系為②>①>③。
8. 常溫下,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常數Ka(CH3COOH)=Kb(NH3?H2O)=1.75×10-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用0.1mol/L的鹽酸滴定0.1mol/L的氨水時,可用酚酞作指示劑
B. 0.2mol/L的醋酸與0.1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中:c(CH3COO-)+c(OH-)=c(CH3COOH)?+c(H+)
C. pH=3的醋酸與pH=11的氨水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1×10-7mol/L
D. pH=3的鹽酸與pH=11的氨水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中c(NH3?H2O)>c(NH4+)>c(Cl-)
【答案】D
【解析】A. 用0.1mol·L-1的鹽酸滴定0.1mol·L-1的氨水時,恰好完全反應時生成的氯化銨水解溶液顯酸性,應該選用在酸性條件下變色的指示劑,故A錯誤;B. 0.2 mol·L-1的醋酸與0.1 mol·L-1的氫氧化鈉溶液等體積混合,反應后溶液中含有等物質的量的醋酸和醋酸鈉,根據電荷守恒,c(CH2COO-)+c(OH-)=c(Na+)+c(H+),因為醋酸鈉水解,c(CH3COOH)>c(Na+),因此c(CH2COO-)+c(OH-)<c(CH3COOH)+c(H+),故B錯誤;C. pH=3的醋酸與pH=11的氨水等體積混合,反應后溶液顯中性,但醋酸銨水解,促進水的電離,所得溶液中有水電離出的c(H+)>1×10-7 mol·L-1,故C錯誤;D. pH=3的鹽酸與pH=11的氨水等體積混合,反應后溶液中氨水過量,氨水的電離程度大于氯化銨的水解程度,溶液顯堿性,所得溶液中c(NH3·H2O)> c(NH4+)> c(Cl-),故D正確;故選D。
9. 現有室溫下四種溶液,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編號
①
②
③
④
pH
10
10
4
4
溶液
氨水
氫氧化鈉溶液
醋酸溶液
鹽酸
A. 相同體積③、④溶液分別與NaOH完全反應,消耗NaOH物質的量:?③>④
B. VaL④溶液與VbL②溶液混合(近似認為混合溶液體積=Va+Vb),若混合后溶液pH=5,則Va:Vb=9:11
C. ①、④兩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中c(NH4+)>c(Cl-)>c(OH-)>c(H+)
D. 分別加水稀釋10倍,四種溶液的pH: ①>②>④>③
【答案】B
【解析】pH相等的醋酸和鹽酸,醋酸的濃度大于鹽酸,所以等體積等pH的鹽酸和醋酸,醋酸的物質的量大于鹽酸,消耗NaOH物質的量:?③>④,A正確;混合后溶液pH=5,鹽酸過量,則(Va×10-4-Vb×10-4)/( Va+ Vb)=10-5,計算出結果得出Va:Vb=11:9,B錯誤;①、④兩溶液等體積混合,溶液中氨水過量,溶質為氯化銨和一水合氨,溶液顯堿性,氨水的電離大于銨根離子的水解,則c(NH4+)>c(Cl-)>c(OH-)>c(H+),C正確;強酸、強堿稀釋10倍,則稀釋10倍時,②的pH=9,④的pH=5,而弱酸、弱堿稀釋10倍,pH變化小于1,則①的9b>c C. a>c>b D. c>a>b
【答案】D
【解析】(NH4)2Fe(S04)2溶液中Fe2+水解呈酸性,抑制NH4+水解;(NH4)2CO3溶液中CO32-水解呈堿性,促進NH4+水解;(NH4)2SO4溶液中NH4+正常水解,由于三種物質中起始c(NH4+)相同,水解后剩余c(NH4+)最大為c,最小的為b,液中c(NH4+)?大小順序 c>a>b,D正確;正確選項D。
11. 有機物在不同條件下至少可能發(fā)生6種不同類型的反應: ①取代反應 ②加成反應 ③消去反應 ④氧化反應 ⑤酯化反應 ⑥加聚反應,其中由于其分子結構中含有-OH,而導致發(fā)生的反應有
A. ②④⑥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該分子結構中含有-OH,應該具有醇的性質,和羧酸發(fā)生酯化反應(或取代反應),在氧氣、銅加熱條件下發(fā)生催化氧化,在濃硫酸作用下加熱發(fā)生消去反應;①③④⑤符合要求,B正確;正確選項B。
12. 體積相同的甲、乙兩個容器中,分別充有等物質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溫度下發(fā)生反應:2SO2+O22SO3并達到平衡。若在這一過程中,甲容器保持體積不變,乙容器保持壓強不變,則關于甲、乙兩容器說法正確的是
A. 達平衡時間甲比乙短
B. 乙容器中再充入等物質的量的SO2和O2,重新達平衡時轉化率減小
C. 達平衡時,甲中SO2?的濃度比乙中SO2的濃度大
D. 達平衡時,甲的轉化率比乙低
【答案】D
【解析】該反應為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乙相對于甲來說,要保持壓強不變,就得縮小體積,混合氣體濃度增大,反應速率加快,達平衡時間乙比甲縮短,A錯誤;乙容器中氣體體積縮小的過程,相當于給氣體加壓的過程,平衡右移,二氧化硫的轉化率增大,達平衡時,甲的轉化率比乙低,D正確;乙相對于甲來說,相當于加壓的過程,體積縮小,乙中SO2的濃度大于甲中SO2?的濃度,C錯誤;乙容器保持壓強不變,乙容器中再充入等物質的量的SO2和O2,與原平衡等效,平衡不移動,各物質轉化率不變,B錯誤;正確選項D。
點睛:對于B選項,如果是在恒溫恒容的情況下,再充入等物質的量的SO2和O2,重新達平衡時,相當于給氣體加壓的過程,平衡右移,反應物的轉化率均增大。
13. 反應mA(s)+nB(g)pC(g) △H>O,在一定溫度下,平衡時B的體積分數(B%)與壓強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中一定不正確的是
① m+n>p ②x點表示的正反應速率小于逆反應速率 ③nc(OH-) (6). 3.2×10-8 (7). > (8). 6×10-8
【解析】(1)Na2A為強堿弱酸鹽,水解顯堿性,水解的離子方程式:A2-+H2OHA-+OH-;正確答案:堿性;A2-+H2OHA-+OH-。
(2)NaHA溶液pH=2,HA-電離顯酸性,c(H+)=0.01mol/L;H2A分兩步電離,0.1mol/L的H2A第一步完全電離出c(H+)=0.1 mol/L,第二步理論上HA-H++A2-電離出c(H+)=0.01
mol/L,可是H2A第一步電離產生的H+,抑制了HA-的電離,0.1mol/L的H2A溶液中(H+)
c(HA-)>c(H+)>c(A2-)>c(OH-);正確答案:c(Na+)>c(HA-)>c(H+)>c(A2-)>c(OH-)。
(4)純水中的c(H+)= c(OH-)=4.0×10-7mol/L,KW=1.6×10-15;根據溫度不變KW不變規(guī)律,可求出c(H+)= KW/ c(OH-)=1.6×10-15/5.0×10-6=3.2×10-8;CH3COONa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升溫平衡右移,堿性增強,而NaOH為強堿溶液,不存在電離平衡;所以CH3COONa溶液的pH大于NaOH溶液的pH;正確答案:3.2×10-8 ; > 。
(5)處理后的廢水中殘留的c(Fe3+)=4.0×10-13mol/L,Ksp[Fe(OH)3]= c(Fe3+)×c3(OH-)=4.0×10-38,帶入數據進行計算得c3(OH-)=10-25,則殘留的Cr3+的濃度為:Ksp[Cr(OH)3]=c(Cr3+)×c3(OH-)=6.0×10-31,帶入數據進行計算得c(Cr3+)=6×10-6 mol/L;正確答案:6×10-6。
點睛:NaHA溶液不能發(fā)生水解,只能電離顯酸性,而Na2A溶液水解顯堿性,因為H2A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H2A=H++HA-,HA-H++A2-;如果不注意這一點,很容易把H2A看成二元弱酸。
20. 氨氣是重要化工原料,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工業(yè)合成氨的反應為: N2(g)+H2(g)=2NH3(g) △H。
(4)由題給信息可知,分別將2molN2和6molH2充入一個固定容積為1L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所以c(N2)起始濃度為2 mol/L,曲線乙符合要求;正確答案:乙。2molN2和6molH2充入一個固定容積為1L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達到平衡后,氫氣的濃度為3 mol/L,現起始充入4molN2和12molH2,假設平衡不移動,達到平衡后,氫氣的濃度為6mol/L,但由于容器的體積不變,同比例增大反應物的量,相當于加壓過程,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氫氣的轉化率增大,氫氣平衡濃度:3c(H+)>c(OH-)
【答案】 (1). 偏小 (2). 當最后一滴NaOH溶液滴下,錐形瓶內溶液顏色由無色變?yōu)殄X紅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 (3). B (4). 0.1936 (5). C
【解析】(1)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氣泡且取液結束前氣泡消失,相當于量取的鹽酸的體積變小,消耗標準NaOH溶液體積變小,測定結果偏??;正確答案:偏小。
(2)酚酞遇鹽酸不變色,但是遇到堿溶液,變?yōu)榧t色;所以當最后一滴NaOH溶液滴下,錐形瓶內溶液顏色由無色變?yōu)闇\紅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到達滴定終點;正確答案:當最后一滴NaOH溶液滴下,錐形瓶內溶液顏色由無色變?yōu)闇\紅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
..................
(4)后2次平均消耗NaOH溶液體積為19.36 mL,帶入公式進行計算:c(HCl)=c(NaOH)×V(NaOH)/V(HCl)=0.2×19.36×10-3/20×10-3=0.1936 mol/L;正確答案:0.1936。
(5)0.100mol/L的鹽酸和醋酸,pH=1和pH>1,從圖中曲線變化可知I表示的是滴定醋酸
的曲線,B錯誤;當V(NaOH)=20mL時,酸堿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氯化鈉和醋酸鈉,氯化鈉不水解顯中性,醋酸鈉水解顯堿性,所以c(Cl-)>c(CH3COO-),A錯誤;當V(NaOH)=20mL時,正好生成醋酸鈉溶液,顯堿性,若顯中性,醋酸就得適當過量,也就是滴定醋酸消耗V(NaOH)小于20mL, C正確;V(NaOH)=10mL時,所得溶液為醋酸鈉和醋酸(1:1)的混合液,溶液顯酸性,醋酸電離能力大于醋酸根離子水解能力,所以c(CH3COO-)> c(Na+),D錯誤;正確選項D。
.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