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共6頁,滿分為100分,考試用時9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試科目填寫在規(guī)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
3.第Ⅱ卷必須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相應的位置;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和其他筆。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C—12 O—16
第Ⅰ卷 選擇題(共48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包括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
1.下列關于有機物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碳原子性質(zhì)較活潑,除了C之間可以成鍵外,與其他元素也可形成化學鍵
B. 碳原子間能形成單鍵,也能形成雙鍵或叁鍵,進而形成碳鏈或碳環(huán)
C. 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機溶劑中的物質(zhì)不一定是有機物
D. 有機物所發(fā)生的反應,一般比較復雜,速度緩慢,并且還常伴有副反應發(fā)生
【答案】A
【解析】
【詳解】A.碳原子除了彼此間可以成鍵外,還可以與其他元素的原子成鍵,形成烴的衍生物,但碳的非金屬性較弱,碳原子不活潑,故A錯誤;
B.碳原子能與其他原子形成四個共價鍵(可以是雙鍵,可以是單鍵,可以是叁鍵),進而形成碳鏈或碳環(huán),故B正確;
C.易溶于酒精、汽油、苯等有機溶劑的物質(zhì)不一定是有機化合物,如溴單質(zhì)在這些溶劑中的溶解度也比在水中的大,故C正確;
D.有機反應往往比較復雜,常常伴隨有副反應發(fā)生,故D正確;
故答案為A。
2.下列有關烷烴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①在烷烴分子中,所有的化學鍵都是單鍵
②烷烴中除甲烷外,很多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褪去
③分子通式為CnH2n +2的烴不一定是烷烴
④所有的烷烴在光照條件下都能與氯氣發(fā)生取代反應
⑤光照條件下,乙烷通入溴水中,可使溴水褪色
A. ①③⑤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①在烷烴分子中,無論是C—C鍵還是C—H鍵,所有的化學鍵都是單鍵,正確;②在烷烴中都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褪去,錯誤;③分子通式為CnH2n+2的烴達到結合氫原子的最大數(shù)目,所以一定是烷烴,正確;④烷烴的特征反應是取代反應,所以所有的烷烴在光照條件下都能與氯氣發(fā)生取代反應,正確;⑤光照條件下,乙烷通入溴水中,也不使溴水褪色,錯誤。
考點:考查有關烷烴的敘述正誤判斷的知識。
3.以下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
A. 乙烯的結構簡式:CH2CH2 B. 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C. 的電子式: D. 甲醛的結構式: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A.乙烯的結構簡式中雙鍵不可以省略,所以乙烯的結構簡式為CH2=CH2 ,A錯誤;B.乙醇的分子式為C2H6O,B錯誤;C.CH2F2的電子式中,F(xiàn)原子未達到8電子結構,應該是,C錯誤;D.甲醛的結構式為,D正確,答案選。
考點:考查結構式、結構簡式、分子式、電子式等判斷
4.下列各組物質(zhì)中互為同系物的是( )
A. 乙二醇與丙三醇 B. 乙醇與2-丙醇
C. 與 D. 與
【答案】B
【解析】
【詳解】A.乙二醇含有2個羥基,丙三醇含有3個羥基,二者含有的羥基數(shù)目不同,一定不屬于同系物,故A錯誤;
B.乙醇與2-丙醇的結構相似,都是飽和烴基的一元醇,分子組成相差一個CH2基團,屬于同系物,故B正確;
C.?與前者為苯酚,后者為苯甲醇,結構不同,一定不屬于同系物,故C錯誤;
D.具有酚的性質(zhì),而具有醇的性質(zhì),結構明顯不相似,一定不屬于同系物,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點睛】注意同分異構體和同素異形體的區(qū)別。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zhì)互稱為同系物;互為同系物的物質(zhì)滿足以下特點:結構相似、化學性質(zhì)相似、分子式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物理性質(zhì)不同,研究對象是有機物;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結構不同的化合物互為同分異構體;同素異形體是同種元素形成的不同單質(zhì)。
5.烷烴是1mol烯烴R和1mol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后的產(chǎn)物,則R可能的結構簡式有( )
A. 4種 B. 5種 C. 6種 D. 7種
【答案】C
【解析】
【詳解】根據(jù)烯烴與H2加成反應的原理,推知該烷烴分子中相鄰碳原子上均帶氫原子的碳原子間是對應烯烴存在碳碳雙鍵的位置,因此相應烯烴分子中存在碳碳雙鍵的位置有6種,如圖所示: (標號處為碳碳雙鍵的位置),故答案為C。
【點睛】加成反應指有機物分子中的不飽和鍵斷裂,斷鍵原子與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相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先判斷該烴結構是否對稱,如果對稱,只考慮該分子一邊的結構和對稱線兩邊相鄰碳原子即可;如果不對稱,要全部考慮,然后各去掉相鄰碳原子上的一個氫原子形成雙鍵。
6.下列關于物質(zhì)的制備、鑒別與除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通入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使乙烯轉化為乙烷
B. 只用溴水就能將苯、己烯、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鉀溶液區(qū)分開
C. 氯氣與甲烷按照比例 2:1 在光照條件下反應制備純凈的二氯甲烷
D. 苯與溴水混合后加入 FeBr3,發(fā)生放熱反應,制備密度大于水的溴苯
【答案】B
【解析】
【詳解】A.乙烯與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乙烷中可引入新雜質(zhì)氫氣,不能除雜,應選溴水、洗氣,故A錯誤;
B.苯、己烯、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鉀分別與溴水混合的現(xiàn)象為:分層后有機色層在上層、溴水褪色、分層后有機色層在下層、溶液變藍,現(xiàn)象不同,可鑒別,故B正確;
C.甲烷與氯氣的取代反應為鏈鎖反應,光照下不能制備純凈的二氯甲烷,故C錯誤;
D.苯與溴水不反應,苯與液溴、混合后加入?FeBr3,發(fā)生放熱反應,且溴苯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7.乙炔在不同條件下可以轉化成許多化合物,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正四面體烷的一氯代物及二氯代物均只有1種
B. 乙炔生成乙烯基乙炔是加成反應
C. 等質(zhì)量的苯與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燒時的耗氧量不同
D. 與環(huán)辛四稀互為同分異構體,1mol的兩種混合物都能最多和4mol H2加成
【答案】C
【解析】
【詳解】A.正四面體烷中每個C上只有1個H,且只有一種相鄰位置,則正四面體烷的二氯代物只有1種,四個氫完全等效,一氯代物也只有一種,故A正確;
B.乙炔生成乙烯基乙炔,發(fā)生碳碳三鍵的加成反應,故B正確;
C.苯與乙烯基乙炔的最簡式均為CH,所以等質(zhì)量的苯與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燒時的耗氧量相同,故C錯誤;
D.與環(huán)辛四稀的分子式均為C8H8,互為同分異構體,1mol或環(huán)辛四稀均能和4molH2發(fā)生加成反應,則1mol兩種混合物最多和4mol H2加成,故D正確;
故答案為B。
8.在一定條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關物質(zhì)的沸點、熔點如下:
對二甲苯
鄰二甲苯
間二甲苯
苯
沸點/℃
138
144
139
80
熔點/℃
13
-25
-47
6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該反應屬于取代反應
B. 甲苯的沸點高于144℃
C. 用蒸餾的方法可將苯從反應所得產(chǎn)物中首先分離出來
D. 從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卻結晶的方法可將對二甲苯分離出來
【答案】B
【解析】
【詳解】A.甲苯變成二甲苯是苯環(huán)上的氫原子被甲基取代所得,屬于取代反應,A正確;
B.甲苯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比二甲苯小,沸點比二甲苯低,B錯誤;
C.苯的沸點與二甲苯的沸點相差較大,可以用蒸餾的方法分離,C正確;
D.因為對二甲苯的熔點較高,將溫度冷卻至-25℃~13℃,對二甲苯形成固體,從而將對二甲苯分離出來,D正確;
故合理選項是B。
9.乙醇分子中的各種化學鍵如圖所示,關于乙醇在各種反應中斷裂鍵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和金屬鈉反應時鍵①斷裂,發(fā)生置換反應
B. 在銅催化下與O2共熱反應時斷裂①和③,發(fā)生氧化反應
C. 與濃硫酸共熱170°C下,主要斷裂①和②,發(fā)生取代反應
D. 在空氣中完全燃燒時斷裂①②③④⑤,發(fā)生氧化反應
【答案】C
【解析】
【詳解】A.乙醇和金屬鈉反應乙醇鈉和氫氣,鍵①斷裂,發(fā)生置換反應,選項A正確;
B.在銅或銀催化共熱下與O2反應生成乙醛,則斷裂①和③,發(fā)生氧化反應,選項B正確;
C.在濃硫酸共熱170°C下反應生成乙烯,斷裂鍵②和⑤,發(fā)生消去反應,選項C不正確;
D.在空氣中完全燃燒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則斷裂①②③④⑤,發(fā)生氧化反應,選項D正確。
答案選C。
10.關于甲醛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甲醛中C原子采取sp2雜化,所有原子共平面
B. 甲醛的溶液可以用來蔬菜保鮮或保存動物標本
C. 1mol甲醛發(fā)生銀鏡反應最多生成4molAg
D. 甲醛可以用來制造酚醛樹脂
【答案】B
【解析】
【詳解】A.甲醛(HCHO)分子內(nèi)碳原子形成3個σ鍵,無孤對電子,雜化方式為sp2雜化,甲醛為立體構型平面三角形,分子中所有原子處于同一平面上,故A正確;
B.甲醛的溶液有毒性、致癌,不能用來保鮮蔬菜,可利用甲醛作防腐劑保存動物標本,故B錯誤;
C.甲醛相當于有兩個醛基,1mol甲醛發(fā)生銀鏡反應最多生成4molAg,故C正確;
D.甲醛和苯酚在催化劑作用下發(fā)生縮聚反應制酚醛樹脂,故D正確;
故答案B。
11.實驗室回收廢水中苯酚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 操作Ⅰ中苯作萃取劑,多次萃取后檢驗是否萃取干凈可選擇三氯化鐵溶液
B. 苯酚鈉是離子化合物,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小
C. 通過操作Ⅱ苯可循環(huán)使用, 三步操作均需要分液漏斗,
D. 操作中苯酚碰到皮膚,需用NaOH溶液清洗后,再用大量水不斷沖洗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用苯萃取廢水中的苯酚,進行分液得到苯酚的苯溶液,再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苯酚與氫氧化鈉反應得到苯酚鈉,苯與苯酚鈉溶液不互溶,再進行分液操作,得到苯與苯酚鈉溶液,苯可以循環(huán)利用,苯酚鈉溶液中加入鹽酸得到苯酚,經(jīng)過分液操作進行分離得到苯酚。
【詳解】用苯萃取廢水中的苯酚,進行分液得到苯酚的苯溶液,再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苯酚與氫氧化鈉反應得到苯酚鈉,苯與苯酚鈉溶液不互溶,再進行分液操作,得到苯與苯酚鈉溶液,苯可以循環(huán)利用,苯酚鈉溶液中加入鹽酸得到苯酚和NaCl溶液,同樣經(jīng)過分液操作進行分離得到苯酚;
A.操作I是用苯萃取廢水中的苯酚,進行分液得到苯酚的苯溶液,苯為萃取劑,檢驗萃取后的廢水中苯酚是否存在可滴加FeCl3溶液,不顯紫色,即說明萃取干凈,故A正確;
B.苯酚鈉屬于鈉鹽,易溶于水,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小,故B正確;
C.操作Ⅱ得到苯與苯酚鈉溶液,苯可以循環(huán)利用;操作Ⅰ、Ⅱ、Ⅲ均為分液操作,用到分液漏斗,故C正確;
D.氫氧化鈉有強腐蝕性,應用酒精溶液清洗,故D錯誤;
故答案為D。
12.由溴乙烷制取乙二醇過程中,依次發(fā)生的反應類型及所需條件可能為( )
A. 取代反應(溴氣,光照)、加成反應(水,催化劑)、水解反應(NaOH水溶液,加熱)
B. 消去反應(NaOH醇溶液,加熱)、加成反應(溴水)、水解反應(NaOH水溶液,加熱)
C. 水解反應(NaOH水溶液,加熱)、消去反應(NaOH醇溶液,加熱)、加成反應(溴水)
D. 消去反應(NaOH水溶液,加熱)、加成反應(溴水)、取代反應(NaOH醇溶液,加熱)
【答案】B
【解析】
【詳解】由溴乙烷制取乙二醇需要經(jīng)過:①溴乙烷的消去生成乙烯,其反應條件是NaOH醇溶液、加熱;③乙烯與溴水的加成生成1,2-二溴乙烷,其反應條件是溴水;③1,2-二溴乙烷再水解即可生成乙二醇,其反應條件是NaOH水溶液、加熱;選項B正確,故答案為B。
13.下列方法或操作正確且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序號
實驗目的
方法或操作
①
比較水和乙醇中羥基氫的活潑性強弱
相同條件下,用金屬鈉分別與水和乙醇反應
②
欲證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雙鍵
滴入酸性KMnO4溶液,看紫紅色是否退去
③
檢驗醛基
在試管中加入5mL 10%的CuSO4溶液,滴入2%的NaOH溶液4~6滴,振蕩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熱至沸騰
④
檢驗溴乙烷中的溴元素
將少量溴乙烷與NaOH溶液混合共熱,充分反應并冷卻后,向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詳解】①鈉與水反應劇烈,與乙醇反應較平穩(wěn),則水中羥基氫活潑,故①正確;
②碳碳雙鍵、-CHO均能被高錳酸鉀氧化,則滴入KMnO4酸性溶液,看紫紅色是否褪去,不能檢驗碳碳雙鍵,應先加銀氨溶液,再加高錳酸鉀檢驗,故②錯誤;
③新制的Cu(OH)2時應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確保NaOH過量,因檢驗-CHO應在堿性溶液中進行,故③錯誤;
④溴乙烷與NaOH溶液混合共熱,發(fā)生水解反應生成溴離子,檢驗溴離子先加硝酸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生成淺黃色沉淀可證明,故④正確;
①④正確,故答案為C。
14.分子式為C10H20O2有機物A,能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有機物C和D,且C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成D,則A的可能結構有( )
A. 2種 B. 3種 C. 4種 D. 5種
【答案】C
【解析】
A能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有機物C和D,根據(jù)A的分子式可推測A是酯類,水解生成酸和醇。又因為C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成D,所以C是醇,D是羧酸,且二者含有相同的碳原子,即均含有5個碳原子。因為只有這種醇R-CH2OH才能最終被氧化生成羧酸,所以C的結構是C4H9-CH2OH,因為丁基有四種,所以該醇就有四種,答案選C。
15.中藥狼把草的成分之一M具有清炎殺菌作用,M的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M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180
B. 1molM最多能與4molH2發(fā)生反應
C. M與足量的NaOH溶液發(fā)生反應時,所得有機產(chǎn)物的化學式為C9H5O5Na3
D. 1molM與足量NaHCO3反應能生成2molCO2
【答案】B
【解析】
【詳解】A.M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12×9+1×6+16×4=178,故A錯誤;
B.有機物M中含有一個碳碳雙鍵和苯環(huán),則1molM最多能與4molH2發(fā)生反應,故B正確;
C.酚-OH、-COOC及水解生成的酚-OH均與NaOH反應,則M與足量的NaOH溶液發(fā)生反應時,所得有機產(chǎn)物的化學式為C9H4O5Na4,故C錯誤;
D.酚的酸性比碳酸弱,則M不能與NaHCO3反應,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6.CPAE是蜂膠的主要活性成分,可由咖啡酸按如下方法合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咖啡酸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處在同一個平面上
B. 1mol CPAE與足量的溴水反應,最多消耗3molBr2
C. 1mol苯乙醇O2中完全燃燒,需消耗10molO2
D. 1molCPAE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最多消耗3molNaOH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苯環(huán)上所有碳原子處于同一平面上,乙烯中兩個碳原子處于同一平面上,咖啡酸中含有苯環(huán)碳碳雙鍵,所以所有碳原子可能處于同一平面上,故A正確;B.碳碳雙鍵可以和Br2發(fā)生加成反應,1molCPAE與足量的溴水反應,最多消耗3molBr2,故B錯誤;C.苯乙醇的分子式為C8H10O,1 mol苯乙醇在O2中完全燃燒,需消耗1mol×(8+10/4-1/2)=10molO2,故C正確;D.酚-OH、-COOC-與NaOH溶液反應,則1 mol CPAE與足量的NaOH溶液反應,最多消耗3molNaOH,故D正確;故選B。
考點:考查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zhì)。
第Ⅱ卷 選擇題(共52分)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52分)
17.根據(jù)要求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現(xiàn)有下列有機物:
a.C(CH3)4 b.CH3CH2CH2CH3 c.CH3CH2COOH d.HCOOC2H5
①互為同分異構體的是________(填寫有關序號,下同);
②互為同系物的是________;
③核磁共振氫譜只有一個峰(一種氫原子)的是________,按系統(tǒng)命名法該有機物的名稱為________。
(2)下列五種物質(zhì)中:①水、②乙醇、③醋酸、④苯酚、⑤碳酸。按羥基氫原子的活性由強到弱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③⑤④①② B.③④②①⑤ C.④①②⑤③ D.③②④①⑤
(3)乳酸的結構簡式為:,1mol乳酸最多可消耗NaOH的物質(zhì)的量______,乳酸可以發(fā)生的反應有(填下列有關字母序號)_______。
a.酯化反應 b.加成反應 c.氧化反應 d.消去反應
【答案】 (1). c與d (2). a與b (3). a (4). 2,2-二甲基丙烷 (5). A (6). 1mol (7). acd
【解析】
【分析】
(1)①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的化合物互稱同分異構體;
②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n個-CH2原子團的有機物互稱同系物;
③分子中含有幾種氫原子,其吸收峰就有幾組峰;根據(jù)系統(tǒng)命名法命名;
(2)物質(zhì)的酸性越強,越容易電離出氫離子,則羥基氫原子的活性越強,據(jù)此分析;
(3)該分子中含有醇羥基、羧基,具有醇、羧酸的性質(zhì),據(jù)此分析解答。
【詳解】(1)①c與d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所以互稱同分異構體,故答案為c與d;
②a與b的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1個-CH2原子團,互稱同系物,故答案為a和b;??
③只有一類氫原子的是a,所以吸收峰只有一個的是a,其名稱是2,2-二甲基丙烷;
(2)物質(zhì)的酸性越強,越容易電離出氫離子,則羥基氫原子的活性越強,酸性:醋酸>碳酸>苯酚,水與乙醇顯中性,電離出氫離子的能力水強于乙醇,所以羥基氫原子的活性從大到小順序是③⑤④①②;故答案為A。
(3)①只有羧基能和NaOH反應,且一個乳酸分子中只含一個羧基,所以1mol乳酸最多可消耗NaOH的物質(zhì)的量 1mol;
②該分子中含有醇羥基、羧基,具有醇、羧酸的性質(zhì),能發(fā)生酯化反應、氧化反應、消去反應,但不能發(fā)生加成反應,故選acd。
18.A、B、C、D、E五種有機物,它們的分子分別由—CH3、—OH、—COOH、—CHO、—C6H5( 代表苯基)中的兩種組成,這些化合物的性質(zhì)如下所述:
①A能夠發(fā)生銀鏡反應,且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44;
②B溶液加入氯化鐵溶液中,溶液顯紫色;
③C和E在有濃硫酸存在并加熱的條件下,能發(fā)生酯化反應,C和E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
之比為8:15;
④B和E都能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而A、C、D則不能;
⑤D屬于烴類,且D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還能發(fā)生硝化反應。
請回答下列問題:
(1)B、D的結構簡式是:B_____D______
(2)寫出A發(fā)生銀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3)C和E發(fā)生酯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
【答案】 (1). (2). (3). CH3CHO +2Ag(NH3)2OH→ CH3COONH4+H2O +2Ag↓+3NH3 (4). CH3COOH+CH3OHCH3COOCH3+H2O
【解析】
【分析】
A、B、C、D、E五種有機物,它們的分子分別由-CH3、-OH、-COOH、-CHO、-C6H5(?代表苯基)中的兩種組成;
①A能夠發(fā)生銀鏡反應,說明含有醛基,且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44,為乙醛,結構簡式為CH3CHO;
②B溶液加入氯化鐵溶液中,溶液顯紫色,說明含有酚羥基,其結構簡式為;
③C和E在有濃硫酸存在并加熱的條件下,能發(fā)生酯化反應,則一種物質(zhì)是醇、一種物質(zhì)是羧酸,C和E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之比為8:15;
④B和E都能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而A、C、D則不能,C為酸、E為醇,C為CH3COOH、E為CH3OH,二者反應生成乙酸甲酯;
⑤D屬于烴類,且D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還能發(fā)生硝化反應,說明D中含有苯環(huán)且苯環(huán)上含有甲基,則D為,再結合題目分析解答。
【詳解】A、B、C、D、E五種有機物,它們的分子分別由-CH3、-OH、-COOH、-CHO、-C6H5(?代表苯基)中的兩種組成;
①A能夠發(fā)生銀鏡反應,說明含有醛基,且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44,為乙醛,結構簡式為CH3CHO;
②B溶液加入氯化鐵溶液中,溶液顯紫色,說明含有酚羥基,其結構簡式為;
③C和E在有濃硫酸存在并加熱的條件下,能發(fā)生酯化反應,則一種物質(zhì)是醇、一種物質(zhì)是羧酸,C和E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之比為8:15;
④B和E都能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而A、C、D則不能,C酸、E為醇,C為CH3COOH、E為CH3OH,二者反應生成乙酸甲酯;
⑤D屬于烴類,且D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還能發(fā)生硝化反應,說明D中含有苯環(huán)且苯環(huán)上含有甲基,則D為;
(1)B、D的結構簡式分別是:、;
(2)A為乙醛,乙醛和銀氨溶液加熱生成乙酸銨、Ag、氨氣和水,反應方程式為:CH3CHO +2Ag(NH3)2OHCH3COONH4+H2O +2Ag↓+3NH3;
(3)為CH3COOH、E為CH3OH,二者反應生成乙酸甲酯,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3COOH+CH3OHCH3COOCH3+H2O。
19.已知有機物A、B、C、D、E、F、G有如下轉化關系,其中C是最簡單的烯烴,G的分子式為C9H10O2,試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G的名稱為_____。
(2)指出下列反應的反應類型:A轉化為B:____;C轉化為D:___。
(3)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G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
(4)符合下列條件的G的同分異構體數(shù)目為____種。
①苯環(huán)上有3個取代基,且有兩個取代基相同;
②能夠與新制的銀氨溶液反應產(chǎn)生光亮的銀鏡。
【答案】 (1). 乙酸苯甲酯 (2). 水解反應或取代反應 (3). 加成反應 (4). NaOH+CH3COONa+ (5). 6
【解析】
【分析】
C的產(chǎn)量可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發(fā)展水平,則C為CH2=CH2,乙烯與水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D為CH3CH2OH,D發(fā)生催化氧化生成E為CH3CHO,E與銀氨溶液發(fā)生氧化反應、酸化生成F為CH3COOH,甲苯與氯氣在光照條件發(fā)生甲基上的取代反應生成A,A發(fā)生水解反應生成B,B與F反應生成G(C9H10O2),由G的分子式可知,B為一元醇,故A為,B為,G為,以此解答該題。
【詳解】(1)G為,名稱為乙酸苯甲酯
(2)A轉化為B是鹵代烴的水解反應,也屬于取代反應,C轉化為D是乙烯與是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乙醇
(3)G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符合下列條件的的同分異構體:能夠與新制的銀氨溶液反應產(chǎn)生光亮的銀鏡,含有-CHO,苯環(huán)上有3個取代基,且有兩個取代基相同,還含有2個-CH3,另外取代基為-OOCH,2個-CH3相鄰,-OOCH有2種位置,2個-CH3處于間位,-OOCH有3種位置,2個-CH3處于對位,-OOCH有1種位置,故符合條件的同分異構體有2+3+1=6種。
【點睛】根據(jù)反應條件推斷反應類型的常見方法有:(1)在NaOH的水溶液中發(fā)生水解反應,可能是酯的水解反應或鹵代烴的水解反應。(2)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加熱,發(fā)生鹵代烴的消去反應。(3)在濃H2SO4存在的條件下加熱,可能發(fā)生醇的消去反應、酯化反應、成醚反應或硝化反應等。(4)能與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反應,可能為烯烴、炔烴的加成反應。(5)能與H2在Ni作用下發(fā)生反應,則為烯烴、炔烴、芳香烴、醛的加成反應或還原反應。(6)在O2、Cu(或Ag)、加熱(或CuO、加熱)條件下,發(fā)生醇的氧化反應。(7)與O2或新制的Cu(OH)2懸濁液或銀氨溶液反應,則該物質(zhì)發(fā)生的是—CHO的氧化反應。(如果連續(xù)兩次出現(xiàn)O2,則為醇→醛→羧酸的過程)。(8)在稀H2SO4加熱條件下發(fā)生酯、低聚糖、多糖等的水解反應。(9)在光照、X2(表示鹵素單質(zhì))條件下發(fā)生烷基上的取代反應;在Fe粉、X2條件下發(fā)生苯環(huán)上的取代。
20.實驗室制備1,2-二溴乙烷,可用足量的乙醇先制備乙烯,再用乙烯和少量的溴制備1,2-二溴乙烷,裝置如下圖所示:
有關數(shù)據(jù)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狀態(tài)
無色液體
無色液體
無色液體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點/℃
78.5
132
34.6
熔點/℃
-130
9
-116
回答下列問題:
(1)在此制備實驗中,要盡可能迅速地把反應溫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____;(填正確選項前的字母)
a.引發(fā)反應 b.加快反應速度 c.防止乙醇揮發(fā) d.減少副產(chǎn)物乙醚生成
(2)在裝置A中除了濃硫酸和乙醇外,還應加入___,其目的是_____,裝置A中生成副產(chǎn)物乙醚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______。
(3)實驗室制取乙烯,常因溫度過高而使乙醇和濃H2SO4反應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為了驗證二氧化硫的存在并除去二氧化硫?qū)罄m(xù)反應的干擾,某同學在A和D之間加入了B、C兩個裝置,其中B和C中可分別盛放_____
a.酸性KMnO4和水 b.品紅和NaOH溶液
c.酸性KMnO4和NaOH溶液 d.品紅和酸性KMnO4
(4)將1,2-二溴乙烷粗產(chǎn)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蕩后靜置,產(chǎn)物應在____層(填“上”、“下”);若產(chǎn)物中有少量副產(chǎn)物乙醚。可用_____的方法除去。
【答案】 (1). d (2). 碎瓷片(或沸石) (3). 防爆沸 (4).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5). b (6). 下 (7). 蒸餾
【解析】
【分析】
(1)乙醇和濃硫酸在140℃時發(fā)生分子間脫水;
(2)給液體加熱要防止液體瀑沸;乙醇發(fā)生分子之間脫水生成乙醚;裝置A中生成副產(chǎn)物乙醚的化學反應方程式C2H5OH+C2H5OHC2H5OC2H5+H2O;
(3)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酸性氧化物及還原性分析;
(4)根據(jù)1,2-二溴乙烷和水的密度相對大小解答;利用1,2-二溴乙烷與乙醚的沸點不同進行解答。
【詳解】(1)乙醇和濃硫酸在140℃的條件下,發(fā)生分子內(nèi)脫水,生成乙醚,故答案為d;
(2)給液體加熱加碎瓷片,可以防止液體暴沸;
(3)檢驗SO2氣體常用品紅溶液,除去SO2氣體可選擇酸性KMnO4溶液或NaOH溶液,因乙烯也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只能選擇NaOH溶液,選項b正確,故答案為b;
(4)1,2-二溴乙烷和水不互溶,1,2-二溴乙烷密度比水大,產(chǎn)物應在下層;1,2-二溴乙烷與乙醚的沸點不同,兩者均為有機物,互溶,用蒸餾的方法將它們分離。
21.聚合物F的合成路線圖如下:
已知:
請據(jù)此回答:
(1)A中含氧官能團名稱是_____,D的系統(tǒng)命名為_____。
(2)檢驗B中含氧官能團所用的試劑是____;E→F的反應類型是_____。
(3)C生成D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E合成F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4)G物質(zhì)與互為同系物,且G物質(zhì)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比大14的,則符合下列條件的G的同分異構體有____種。
①分子中含有苯環(huán),且苯環(huán)上有兩個取代基 ②遇氯化鐵溶液變紫色 ③能與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
【答案】 (1). 醛基 (2). 1,2-丙二醇 (3). NaHCO3溶液(或Na2CO3) (4). 加聚反應 (5). CH3CHBrCH2Br+2NaOHCH3CH(OH)CH2OH+2NaBr (6). (7). 9
【解析】
【分析】
根據(jù)題中各物質(zhì)轉化關系,結合題中信息,苯乙醛與甲醛發(fā)生羥醛縮合并失水生成A,A的結構簡式為;A與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反應,醛基變?yōu)轸然?,則B的結構簡式為;據(jù)F的結構簡式可知,C3H6為丙烯,C為CH3CHBrCH2Br,其水解生成D,D為CH3CH(OH)CH2OH;B與D在濃硫酸作用下發(fā)生酯化反應應,生成的E為,E發(fā)生加聚反應生成F,據(jù)此分析解答。
【詳解】根據(jù)題中各物質(zhì)轉化關系,結合題中信息,苯乙醛與甲醛發(fā)生羥醛縮合并失水生成A,A的結構簡式為;A與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反應,醛基變?yōu)轸然瑒tB的結構簡式為;據(jù)F的結構簡式可知,C3H6為丙烯,C為CH3CHBrCH2Br,其水解生成D,D為CH3CH(OH)CH2OH;B與D在濃硫酸作用下發(fā)生酯化反應應,生成的E為,E發(fā)生加聚反應生成F;
(1)A為,其所含氧官能團為醛基;D為CH3CH(OH)CH2OH,其名稱為1,2-丙二醇;
(2)B為,B中含有的官能團為羧基和碳碳雙鍵,其中含氧官能團羧基可用碳酸氫鈉溶液檢驗;E為,E通過加聚反應生成F;
(3)C為1,2-二溴丙烷,其水解生成D,D為1,2-二羥基丙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3CHBrCH2Br+2NaOH→CH3CH(OH)CH2OH+2NaBr;E發(fā)生加聚反應生成F的化學方程式為;
(4)G物質(zhì)與?互為同系物,且G物質(zhì)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比大14,則G比多1個CH2原子團;且滿足:①分子中含有苯環(huán),且苯環(huán)上有兩個取代基;②遇氯化鐵溶液變紫色,則有機物分子中含有酚羥基;③能與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說明其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
根據(jù)分析可知,滿足體積的有機物分子中含有苯環(huán),苯環(huán)上兩個取代基分別為-OH、-C3H5,-C3H5可能為①-CH=CHCH3、②-CH2CH=CH2、③-C(CH3)=CH2,酚羥基與①②③分別側重鄰、間、對3種結構,所以滿足條件的有機物總共有:3×3=9種。
【點睛】根據(jù)反應條件推斷反應類型:(1)在NaOH的水溶液中發(fā)生水解反應,可能是酯的水解反應或鹵代烴的水解反應。(2)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加熱,發(fā)生鹵代烴的消去反應。(3)在濃H2SO4存在的條件下加熱,可能發(fā)生醇的消去反應、酯化反應、成醚反應或硝化反應等。(4)能與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反應,可能為烯烴、炔烴的加成反應。(5)能與H2在Ni作用下發(fā)生反應,則為烯烴、炔烴、芳香烴、醛的加成反應或還原反應。(6)在O2、Cu(或Ag)、加熱(或CuO、加熱)條件下,發(fā)生醇的氧化反應。(7)與O2或新制的Cu(OH)2懸濁液或銀氨溶液反應,則該物質(zhì)發(fā)生的是—CHO的氧化反應。(如果連續(xù)兩次出現(xiàn)O2,則為醇→醛→羧酸的過程)。(8)在稀H2SO4加熱條件下發(fā)生酯、低聚糖、多糖等的水解反應。(9)在光照、X2(表示鹵素單質(zhì))條件下發(fā)生烷基上的取代反應;在Fe粉、X2條件下發(fā)生苯環(huán)上的取代。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