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課時】練習課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實物或幾何形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夠將立體實物或形體與平面視圖建立起聯(lián)系。
2.初步了解空間中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多個物體或幾何圖形間的位置關系。
3.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
二、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三、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空間中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多個物體或幾何圖形間的位置關系,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
四、教學準備
小正方體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復習回顧。
動畫演示同學們?nèi)游飯@玩,每人都給孔雀拍了照片,依次判斷每張照片是誰拍的。
1.感知不同位置看到物體不同
(1)為什么他們都觀察的是同一只孔雀,所拍的照片卻不一樣呢?
(2)小結: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從一個角度來觀察,我們只能看到物體的一部分。
2.綜合分析判斷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狀
提問:那么你們能判斷站在不同位置,他們看到的孔雀是什么樣子嗎?
請你試一試,根據(jù)它們的位置來判斷這幾張照片分別是誰拍的。
指導練習,鞏固提高。
1.復習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
給大象“拍照”
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給大象拍照的場景及4張不同的照片。請學生判斷這些照片分別是誰拍的?在書上70頁第1題上連一連。 最后核對結果。
2. 觀察多個物體
在觀察中,有時我們會遇到多個物體,看下面這些圖分別是從哪個方向上看到的?
(1)想一想:讓學生獨立思考
(2)議一議:同桌互相交流。
(3)說一說:注意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語言完整表達。
提問:為什么4張圖片中球一會兒在圓柱的前面、一會兒在圓柱的左邊,一會兒又在圓柱的右邊呢?
小結: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不同位置觀察空間中的物體不僅是形狀不同,而且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也不同。
3. 綜合分析完善表象。
(1)連一連
看這幾個同學在搭積木,有這樣的3個正方體,猜猜看這三個同學所看到的會是什么樣子?請你試著連一連。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擺一擺
提問:小明用小正方體搭了一個圖形,這是從正面、側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狀。
請你猜一猜他是怎樣搭的?用你手中的學具擺一擺。
正面
側面
上面
提問: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搭的?
反饋與檢測
1.動畫演示:觀察茶杯,判斷分別是從什么方向看到的。
2.觀察汽車,連一連。
提問:你們能判斷站在一個物體的不同位置,看到的是什么嗎?
3位同學站在不同位置看同一輛車。看,他們站在車的什么位置?
你能把他們看到的用連線的方式來表示嗎?
3. 找朋友。
請小組每一個成員將自己的數(shù)學書合在一起,擺放在桌上,再請每一個同學從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紹看到書的形狀。老師同時出示圖片請學生判斷。
4. 出示圖片:
下面右邊的三幅照片分別是在哪個位置拍的?把相應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提問:這些照片是從天安門廣場的不同位置進行拍攝的,看照片中的畫面各有各的特點。請你判斷一下右邊的三幅照片分別是在哪個位置拍的,把相應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小結:其實正因為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物體從不同位置可以看到不同的形狀,所以我們眼睛里的這個世界才是這樣的多姿多彩。希望大家課后能夠處處留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和感受,做一個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這是一份小學北師大版整理與復習第三課時教案設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三課時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數(shù)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開會啦教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七課時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數(shù)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回收廢品第三課時教學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三課時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