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級語文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共8頁,滿分120分,時間150分鐘,學生直接在試題上答卷;
2.答卷前將裝訂線內的項目填寫清楚。
一、積累和運用(24分)
某公眾號發(fā)起“制作陜西的專屬名片”活動,請你完善下列四張名片的內容。
【名片一:朱鹮】
名片一選擇了秦嶺四寶之一的朱鹮。請你解決名片中的語言文字問題。
朱鹮是一種非典型遷xǐ鳥類,以魚類、兩棲爬行類和昆蟲為食,被稱為“東方紅寶石”,然而這種珍禽曾一度瀕危。在中國科學家的努力下,朱鹮數(shù)量從1981年的7只躍升至如今的近萬只,成功緩解全球朱鹮瀕危程度。2025年1月初,一群朱鹮在咸陽市細柳營濕地現(xiàn)身,時而在渭河上鳧水,時而在天空中盤xuán,引來許多市民圍觀。
1. 請選出加點字的正確讀音。(只填序號)
(1)兩棲(A.qī B.xī)( ) (2)鳧水(A.wù B.fú)( )
2. 請根據語境,寫出下面詞語中拼音所對應的漢字。
(1)遷xǐ______________ (2)盤xuán______________
【名片二:文脈】
3. 陜西是古絲路的起點,更是中華詩文的起點和沃土。請你結合所學,補全第二張名片。
不管何時,人們想起洽川上迷蒙的蒹葭白露,那道縹緲的波光人影便會在水邊蕩漾。(1)“______________,道阻且長”(《蒹葭》),一路輾轉追尋,卻仍是求而不得。盛世和詩歌在唐朝相遇,誕生了輝煌的唐詩。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贈別不作悲酸語,(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豁達盡顯氣象。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巧妙化用“臨淵羨魚”的古語,來表達自己希望被提攜的心愿。唐朝轉衰,遠離長安的柳宗元繼續(xù)支持古文運動,強調文學應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小石潭記》正是對這一主張的踐行。(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間哪有直刺心神,浸透骨骼的寒冷,冷的還是那片報國的心。延安的“紅旗”引導了一批革命作家,《回延安》中的“千聲萬聲呼喚你,(5)______________”,生動熱烈地表達了詩人對延安人民的深厚感情。
【名片三:祖庭】
名片三以佛教祖庭為主題,但配套的文案尚未完成,請你修改完善。
①佛教在中國傳播的過程中,形成了有獨特教義和修行方法的八個主要宗派,其中六個流派的祖庭都在陜西。②大唐不夜城游人匆匆,卻鮮有人知曉位于此地的大慈恩寺正是佛教唯識宗的祖庭。③歷史上,大慈恩寺雖然躲過了滅佛運動的______________(A.危難 B.劫難),但卻逐漸沒落,在新時代又獲得了新生。④大慈恩寺前,玄奘法師的塑像______________(A.屹立 B.佇立)在南廣場上,眼前的不夜城徹夜輝煌,身后的千年古剎香火綿長。
4. 第①句有語病,請將修改意見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請?zhí)崛〉冖诰渲挟嬀€部分的主語,并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請為第③④句選擇最恰當?shù)脑~語,將序號依次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片四:石經】
7. 西安碑林碑石叢立如林,其中刊刻儒家十二經《開成石經》更是國寶級文物。
名片四附帶了“春秋三傳”的簡介資料。請你結合《經典常談》的內容,簡要論述“春秋三傳”的不同之處。
二、閱讀(46分)
(一)(9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①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有五個層次的需要: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每級需要滿足之后就會上升到高一層的需要上,當今青少年的生存需要很容易滿足。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漸漸地有了自己的想法,會產生更多的需要。他們渴望安全感,渴望愛與被愛,渴望得到成人的認可與尊重,這些高層次的需要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難以得到滿足,在網絡世界中反而容易獲得。
②網絡世界本質上不是真實的世界,沒有現(xiàn)實社會中的規(guī)范、約束和壓力。進入這樣的世界,給自己弄一套假行頭、假名字、假形象,那些在現(xiàn)實社會中受到法律、道德規(guī)范約束的各種行為,甚至是深藏在潛意識層面的各種欲望、需求和動機就能得到釋放與滿足。青少年可以輕易獲取他們所追尋的支持和認同,感受到了現(xiàn)實社會中無法體驗到的感覺。
③網絡成癮和家庭環(huán)境也有很大關系。網癮青少年的父母和家人大多對青少年的情感冷漠、要求和期望過高、情緒理解不足、懲罰嚴厲、頻繁拒絕否認等等。這些現(xiàn)象使青少年感到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具有潛在的敵意和不安全感,對家庭的歸屬感逐漸降低,而他們對此無能為力,網絡世界成了他們逃避現(xiàn)實的好去處。
(選自《青少年網絡成癮原因研究綜述》,有刪改)
【材料二】我國未成年網民規(guī)模不斷擴大,2022年未成年網民規(guī)模已突破1.93億。2018-2022年,未成年人互聯(lián)網普及率從93.7%增長到97.2%,基本達到飽和狀態(tài)。過去5年小學階段的未成年人互聯(lián)網普及率從89.5%提升至95.1%。城鄉(xiāng)未成年人互聯(lián)網普及率差距持續(xù)減小,從2018年的5.4個百分點下降至2022年的1.0個百分點。未成年人使用互聯(lián)網的廣度和深度明顯提升,九成未成年人擁有屬于自己的上網設備并主要使用手機上網,還有超過兩成的未成年網民正在使用智能手表、智能臺燈、詞典筆、智能屏等新型智能設備。但隨之而來的“網絡成癮”問題也更加嚴峻。
(選自《第5次全國未成年人互聯(lián)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有刪改)
【材料三】①成癮這一概念起源于臨床醫(yī)學領域,是指個體由于反復使用藥物而引起的“周期性中毒的狀態(tài)”。隨著研究不斷推進,人們發(fā)現(xiàn)某一個體或群體存在著“過度沉迷于某事或活動”的情況,這些行為與酗酒、煙癮不同,成癮者并未攝入過量的藥物,但這些行為仍然會讓人產生依賴感。基于以上發(fā)現(xiàn),行為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提出了“行為成癮”的觀點,常見行為成癮包括賭博成癮、飲食成癮、網絡成癮、財富成癮等等。
②網絡成癮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它包含了大量的行為問題和沖動控制問題。我國學者陳赟文將網絡成癮劃分為以下四類:一是網絡不良信息成癮,是指成癮者沉迷于網上的不良信息、圖片、視頻等;二是資料收集成癮,無目的地從網上搜索、瀏覽、保存無用的、不相關的或不急需的資料;三是網絡社交成癮,是指成癮者與網友使用網絡聊天軟件、網絡評論區(qū)及其他聊天框等進行社交;四是網絡游戲成癮,多是指無法自控地反復、長時間沉迷游戲、游戲情節(jié)或游戲操作等,而這也漸漸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尤其涉及許多青少年群體。
(選自《青少年網絡成癮與其家庭教養(yǎng)方式之間的關系》,有刪改)
8. 請結合【材料一】,簡要概括造成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原因有哪些。
9. 如果將以上三則材料整理為一篇說明文,這三則材料的先后順序應該是怎樣的?請說明理由。
10. 對以上材料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網絡成癮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能僅僅歸咎于青少年或某一方的過失。
B. 根據【材料二】的數(shù)據可以得知,我國未成年人用網低齡化趨勢明顯。
C. 始終給予孩子情感支持和包容,能和孩子平等溝通的家庭,孩子相對不容易網絡成癮。
D. “網絡成癮”的概念是從臨床醫(yī)學衍生出來的,是行為成癮的一類,和藥物成癮類似。
(二)(2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槐樹底下搭戲臺
①有多少個村莊,就有多少座戲臺。
②戲臺,是一個村最重要的場所,顯赫地坐在視覺的高處,與四周簡陋的房屋形成鮮明對比。農村人對戲臺真是太熱愛了,他們把唱戲看作是村莊的臉面,村莊的榮光。一年能開上兩臺戲,莊稼漢外出走動,那得提起胸脯仰起臉。
③戲臺,攏著幾千年中國人的夢想?!把莩捌媛勁d廢輸贏可鑒,唱古今人物是非曲直當資。”大幕打開,活生生的歷史開合在人間的戲臺上。那一刻,戲臺連著莊稼人過日子的心心念念,丟下焦苦,放下農事,美美地望上一眼,望過去,也就望見了虛虛幻幻的來日方長。
④戲臺,北宋叫“舞亭”“樂樓”,中國現(xiàn)存的12座元代戲臺都在山西,山西古戲臺號稱中國古建、北方戲曲“活的歷史”。山西歷史上有過6次大移民,移民不憚萬里跋涉、離鄉(xiāng)背井,面對與出生地迥異的方言、風俗習慣,在精神上急需一種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凹亦l(xiāng)戲”作為當時非常重要的一種文化娛樂活動,自然也被帶到了遷徙地。外鄉(xiāng)人生根落地,“音隨地改”,隨著時間流逝,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韻味的雜交戲劇??粗l(xiāng)戲,聽著鄉(xiāng)音,鄉(xiāng)村的戲臺于平淡平常之中系著撕心裂膽,揪腸掛肚的鄉(xiāng)情。
⑤要說什么地方最能體現(xiàn)鄉(xiāng)村的味道,肯定是戲臺。
⑥一年中最值得記住的喜慶是從秋收后的鑼鼓聲開始的。秋罷,糧食豐收了,一臺戲水到渠成。只要唱戲了,生活就進入了最飽滿最恣意的時刻。很多人你平常想不起來,在你就要將他忘掉的時候,一轉身卻和他在戲臺下碰面了。舞臺是一扇窗戶,如果你是演員,你可以由此而向外觀望。舞臺是四維空間,如果你是觀眾,它是你觀望過往和現(xiàn)實的途徑。臺上鑼鼓家伙一響,臺下黑乎乎清一色核桃皮般的臉上,會漾開一片十八歲的春光。
⑦走到天涯海角的家鄉(xiāng)人,到了社戲的節(jié)點上,再忙也要找一個借口,回鄉(xiāng)看戲去?!盎剜l(xiāng)看戲”,啥時候念著了,心會吊在腔子里咣咣響。
⑧“六七步九州四海,三五人萬馬千軍?!彼膫€龍?zhí)?,一個主將,舞臺上轉一個圈,就一下從長安北上出了雁門關。戲劇臉譜來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概括。曬得漆黑、嚇得煞白、臊得通紅、病得焦黃的人臉,被勾勒、放大、夸張,成了戲劇的臉譜。關羽的丹鳳眼臥蠶眉、張飛的豹頭環(huán)眼、趙匡胤的面如重棗、媒婆嘴角那一顆超級大痦子等,夸張著人們的趣味。
⑨在鄉(xiāng)村,深秋一場戲結束后,冬天才真正開始。村莊成了麻雀的世界,它們把饑餓和焦躁嚷嚷得滿世界都知道。冬天里的鄉(xiāng)村就像黑白電影,而人們在黑白世界里,想著明年春來的第一場戲。
⑩記得有一年麥黃時節(jié),我姑姑家的女兒愛苗進山里來看我。我和她胳膊上掛了絲巾當水袖,兩個人在炕上對唱《斷橋》,奶奶坐在對面炕上咧開嘴笑。細碎的陽光緊貼在她的頭發(fā)上閃著光輝,她的眼睛隨著我們的表演漸漸濕潤。鄉(xiāng)下飄著糧食成熟的味道,我總是在鄉(xiāng)下才會認清自己。在鄉(xiāng)下,戲臺上生動的時光加深了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親人的眷戀。
?“姐兒哪門前一棵槐,槐樹底下搭戲臺,前晌唱的梁山伯,后晌又唱祝英臺——”
?莊稼人從大地深處直起身子,在看見戲臺的剎那,所有人的心變得澄明如鏡。生存之外,精神在循跡攀升。一臺戲結束后,莊稼人便找到了白天與夜晚交替的節(jié)奏和韻律,找到紓解、釋放安穩(wěn),然后進入周而復始的勞動之境。
(節(jié)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11. 有人認為文章的①~④段刪去后,結構依然完整,文意依然順暢,你認為可以刪去嗎?為什么?
12. 文章語言生動,用詞貼切,耐人尋味。請賞析下面句中加點詞語表達效果。
(1)戲臺,攏著幾千年中國人的夢想。
(2)“回鄉(xiāng)看戲”,啥時候念著了,心會吊在腔子里咣咣響。
13. 戲臺為什么“最能體現(xiàn)鄉(xiāng)村的味道”?請簡要概括。
14. 通讀全文,談談你對文末“生存之外,精神在循跡攀升”這句話的理解。
(三)(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br>(節(jié)選自《桃花源記》,有刪改)
【乙】嵩高山北有大穴空,莫測其深,百姓歲時每游其上。晉初,嘗有一人誤墜穴中,同輩冀其倘不死,試投食于穴;墜者得之為糧,乃緣穴而行??墒S日,忽曠然見明。又有草屋一區(qū)①,中有二人,對坐圍棋,局下有一杯白飲。墜者告以饑渴,棋者曰:“可飲此?!眽嬚唢嬛瑲饬κ?。棋者曰:“汝欲停此不?”墜者曰:“不愿停?!逼逭咴唬骸叭陱奈餍袛?shù)十步,有一井,其中多怪異,慎勿畏,但投身入井,當?shù)贸?。”墜者如其言。井多蛟龍,然見墜者,輒避其路。墜者緣井而行,可半年許,乃出蜀中。因歸洛下,問張華②。華曰:“此仙館③,所飲者玉漿也?!?br>(節(jié)選自《殷蕓小說》④,有刪改)
【注】①一區(qū):一間。②張華:西晉文學家。③仙館:仙人修道之所。④《殷蕓小說》:我國第一部以“小說”為書名的短篇小說集,所記錄的多是野史奇聞。
15.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具答之( ) (2)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
(3)乃緣穴而行( ) (4)可半年許( )
16. 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 乃不知有漢 乃出蜀中B. 不足為外人道也 為坻,為嶼,為嵁
C. 屋舍儼然 佁然不動D. 墜者緣井而行 乃記之而去
17. 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2)井多蛟龍,然見墜者,輒避其路。
18. 【甲】【乙】兩文都虛構了主人公探訪洞穴的奇遇。但有同學認為,【甲】文的立意高于【乙】文,也有同學認為這兩個文段的立意相似。你怎么看?請說說理由。
(四)(4分)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19. 這首詩是如何體現(xiàn)男子對“伊人”不懈追求的?
20. 你認為詩中“伊人”指是什么?請說說你的理解。
三、作文(50分)
21.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寫作任務。
時間的流逝可能會把某些情感埋進心里,但不管過去多久,它還是那么濃厚真摯。就像魯迅不管看到怎樣的戲、吃到怎樣的豆,想起的永遠是那晚的戲和豆。再次回到延安的賀敬之,想起的肯定有十幾年前在延安的自己,心中的紅色一如當年鮮艷。
請你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講述過去的那些人和事帶給你的美好、遺憾或其他情感。
要求: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③不得透露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關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試卷類型:A(部編版)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調研試題(卷)
八年級語文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共8頁,滿分120分,時間150分鐘,學生直接在試題上答卷;
2.答卷前將裝訂線內的項目填寫清楚。
一、積累和運用(24分)
某公眾號發(fā)起“制作陜西的專屬名片”活動,請你完善下列四張名片的內容。
【名片一:朱鹮】
【1~2題答案】
【答案】1. ①. A ②. B
2. ①. 徙 ②. 旋
【名片二:文脈】
【3題答案】
【答案】 ①. 溯洄從之 ②. 海內存知己 ③. 天涯若比鄰 ④. 坐觀垂釣者 ⑤. 徒有羨魚情 ⑥. 凄神寒骨 ⑦. 悄愴幽邃 ⑧. 母親延安就在這里
【名片三:祖庭】
【4~6題答案】
【答案】4. [示例]把“八個”放在“有獨特教義”之前。
5. 大慈恩寺 6. B A
【名片四:石經】
【7題答案】
【答案】[示例]“春秋三傳”中,公羊、谷梁兩家全以解經為主,相較于《左傳》更為咬文嚼字?!蹲髠鳌穮⒖既杭?,詳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別的“君子”解經評史的言論,自成一家言。缺點在于迷信卜筮,多敘鬼神,預言禍福。(言之有理即可)
二、閱讀(46分)
(一)(9分)
【8~10題答案】
【答案】8. ①高層次的需要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獲得滿足。②網絡世界的虛擬性和自由能滿足青少年的需要。③對家庭環(huán)境的歸屬感降低/家庭教養(yǎng)方式存在問題。
9. [材料二][材料三][材料一]。這樣的順序是按照邏輯順序排列的。[材料二]簡要介紹了我國青少年的網絡使用情況,通過具體的數(shù)據來引出“網絡成癮”的話題。[材料三]介紹了“網絡成癮”的定義和分類,[材料一]進一步討論“網絡成癮”的原因。 10. D
(二)(21分)
【11~14題答案】
【答案】11. 示例:①~④段總領全文,點明戲臺的普遍性與重要性,奠定情感基調;通過“村莊的臉面”“幾千年的夢想”等表述,揭示戲臺承載的文化內涵,為后文村民對戲臺的熱愛、回鄉(xiāng)看戲等情節(jié)提供邏輯支撐,刪去后主題表達不完整。
12. (1)示例:“攏著”在文中有聚攏、歸攏之意。形象地寫出戲臺可以使國人的夢想跨越時空,聯(lián)結在一起(或形象寫出了戲臺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2)示例:“吊”“咣咣響”生動描摹出了游子們內心激動雀躍到無法自已的情態(tài),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游子對于回鄉(xiāng)看戲的渴望和熱切。
13. 示例:戲臺是鄉(xiāng)村文化象征,承載村民精神寄托,維系鄉(xiāng)愁情感,與農事季節(jié)緊密相連。(意近即可)
14. 示例:①戲臺可以讓勞累的莊稼人舒解勞作的辛勞,排解生活的苦悶煩惱;②通過戲臺,人們可以參古鑒今,望見美好的未來;③戲臺承載著濃厚的鄉(xiāng)情;④在看戲聽戲的過程中人們找到了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⑤舞臺上生動的時光也可以加深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親人的眷戀。
(三)(12分)
【15~18題答案】
【答案】15. ①. 詳細 ②. 邀請 ③. 沿著,順著 ④. 大約 16. C
17. (1)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向他們詳細地說出,他們都感嘆惋惜。
(2)井里有很多蛟龍,然而看到掉進洞穴的人,就都給他讓路。
18. 示例一:我認為甲文段的立意高于乙文段。因為甲文段描繪了一個安寧和樂、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理想社會,表達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有著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乙文段僅僅虛構了一個洞天仙境,這個仙境并非人類社會的理想樣貌,對現(xiàn)實社會變革的指導意義不大。
示例二:我認為這兩個文段的立意相似。因為甲、乙文段都虛構了一個生活富足的理想世界,是與當時民不聊生、餓殍遍野的現(xiàn)實世界相對立的;作者描繪這樣令人向往的理想世界,正表現(xiàn)了當時人民對動亂社會的不滿和對安定生活的渴望。
(四)(4分)
【19~20題答案】
【答案】19. 示例:通過重章疊句反復描寫男子逆流、順流追尋“伊人”的行為,用“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層層遞進地表現(xiàn)道路的艱難險阻,但男子始終不放棄,體現(xiàn)其不懈追求。
20. 示例:①“伊人”指愛人,本詩表達追求所愛而不及的惆悵與苦悶。 ②“伊人”指高潔品質,本詩表達對美好高潔品質的追求。 ③“伊人”指春秋時代一位隱居水邊的賢人,本詩表達了君主求賢招隱之意。 ④“伊人”涵蓋了世間各種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理想。(答出任意一點,言之有理即可)
三、作文(50分)
【21題答案】
【答案】例文:
記憶的河流永不干涸
時間像一條永不停息的河流,帶走了一個個昨天,卻帶不走那些銘刻在心底的記憶。那些曾經的人和事,如同河底的鵝卵石,被歲月的流水沖刷得越發(fā)圓潤光亮。每當夜深人靜,我總會想起那些被時間珍藏的片段,它們或溫暖如春陽,或遺憾如秋雨,但都構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磨滅的印記。
記得小學四年級時,王老師每天都會在放學后留下我補習數(shù)學。夕陽透過教室的玻璃窗,在她花白的頭發(fā)上鍍上一層金邊。她總是耐心地一遍遍講解,直到我終于理解為止。如今想來,那些數(shù)字和公式早已模糊,但她溫暖的笑容和那句“慢慢來,總會懂的”卻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里。就像魯迅忘不了那夜的戲和豆,我也永遠忘不了王老師教我解題時窗外的晚霞。
去年搬家時,我在書柜深處發(fā)現(xiàn)了兒時好友小雨送我的貝殼風鈴。輕輕一碰,清脆的聲響立刻喚醒了沉睡的記憶。我們曾在海邊度過整個暑假,撿貝殼、堆沙堡,約定長大后要一起周游世界。后來她隨父母移民國外,我們漸漸失去了聯(lián)系。每當聽到風鈴聲,我總會想起她明亮的眼睛和我們未完成的約定。這份遺憾讓我明白,有些離別來不及好好說再見,但真摯的情誼永遠不會因距離而褪色。
外婆的針線盒是我最珍貴的“傳家寶”。那個褪色的鐵盒里裝著各色絲線和幾枚頂針,見證了她為我縫補衣物的無數(shù)個夜晚?,F(xiàn)在每當我打開針線盒,仿佛還能聞到外婆身上淡淡的雪花膏香氣,看到她戴著老花鏡專注穿針的樣子。雖然外婆已經離開多年,但這個普通的針線盒卻讓她的愛永遠鮮活。正如賀敬之重回延安時心中的紅色依舊鮮艷,外婆留給我的記憶也永遠溫暖如初。
記憶就像一條永不干涸的河流,那些沉淀在河床上的情感珍珠,經過時間的打磨反而更加璀璨奪目。它們或許不再完整,卻因歲月的洗禮而顯得格外珍貴。在這個快速變遷的世界里,讓我們珍惜那些觸動心靈的記憶片段,因為它們是我們靈魂的坐標,指引著我們不忘來時的路,也照亮著前行的方向。
這是一份陜西省咸陽市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基礎知識綜合,名句名篇默寫,名著閱讀,現(xiàn)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詩歌鑒賞,作文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陜西省咸陽市永壽縣常寧鎮(zhèn)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檢測語文試題,共9頁。
這是一份陜西省咸陽市秦都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語文試題,共11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