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中國的貨幣價值理論發(fā)端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一時期,中國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貨幣理論——單旗的“子母相權論”,這一理論涉及貨幣價值與商品價值的比較和不同金屬貨幣之間價值關系的探討。墨家的“刀糴相為價論”明確將貨幣價值與商品價值視為反比關系。而《管子》的“輕重理論”正是以貨幣價值理論為中心,從“物多則賤,寡則貴”的“數(shù)量價值論”出發(fā),引申出樸素的貨幣數(shù)量論。在這一時期,無論是“子母” “輕重”等專有概念,還是“先王制幣”貨幣起源論和貨幣金屬主義與貨幣名目主義本質(zhì)論,抑或是“以守財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的管理通貨傳統(tǒng),均為后來貨幣價值理論的發(fā)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漢唐大一統(tǒng)王朝圍繞統(tǒng)一造幣權、中唐圍繞兩稅法與“錢荒”的貨幣爭論,確立了貨幣國定論和貨幣數(shù)量論的古代正統(tǒng)地位,促進了兩大價值理論的交融發(fā)展。漢代思想家賈誼、賈山、晁錯等認為貨幣“饑不可食,寒不可衣” “亡用器”,之所以具有價值,乃“上用之故”,奠定了貨幣國定論的基調(diào)。陸贄提出了“物賤由乎錢少,少則重……物貴由乎錢多,多則輕”的典型貨幣數(shù)量論。劉秩從貨幣需求角度出發(fā),將貨幣價值與人口數(shù)量聯(lián)系起來,進一步豐富了貨幣數(shù)量論。白居易等明確將貨幣流通數(shù)量及其價值與國家財政收支聯(lián)系在一起。這一時期,貨幣金屬主義也得到顯著發(fā)展,形成了南齊孔覬隱含貨幣生產(chǎn)費用價值的“不惜銅愛工論”。
北宋“交子”的誕生,南宋“會子”、金朝“交鈔”等紙幣的流通,及在錢鈔并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紙幣貶值情況,使得紙幣價值開始成為貨幣討論的中心問題,進而在過去歷朝貨幣價值理論的基礎上推動了各種紙幣價值理論的產(chǎn)生。貨幣數(shù)量論被應用于紙幣,產(chǎn)生了宋孝宗“少則重,多則輕”理論,并以此為出發(fā)點,形成了依靠錢幣、商品、有價證券和稅收等收兌流通中的紙幣以調(diào)控紙幣價值的“稱提理論”。貨幣數(shù)量論在應用中得到拓展,不僅在貨幣需求方面被辛棄疾與紙幣流通區(qū)域的大小聯(lián)系起來,而且在貨幣供給方面由沈括提出了“貨幣流通速度”思想。貨幣流通和循環(huán)理論分析得到顯著發(fā)展,形成了貨幣的價值來源于流通的“職能價值論”,以及作為貨幣循環(huán)中心的政府財政收支失衡影響貨幣價值的“貨幣財政論”。辛棄疾等人提出的“稅收驅(qū)動貨幣”思想,強調(diào)政府接受向其輸納構成不兌現(xiàn)紙幣流通的前提條件,發(fā)展了傳統(tǒng)的貨幣國定論。從貨幣金屬主義本質(zhì)觀出發(fā),衍生出了暗含紙幣價值代表金屬貨幣價值的紙幣“子母論”和“虛實論”。
元朝、明代前期和清朝短期間斷實行的不兌換紙幣制度,推動了貨幣名目主義和金屬主義的系統(tǒng)性發(fā)展和理論交鋒。從貨幣名目主義出發(fā),馬亨、劉基提出了紙幣是“國家法律的產(chǎn)物”的貨幣國定論思想,陳子龍、錢澄之重申了該理論的要義,王鎏基于對“有權勢”的國家有別于“無權勢”的私人之主權貨幣國家本質(zhì)的分析,構建了完整的貨幣國定論體系。從貨幣金屬主義出發(fā),丘浚提出了“資以人力”而“功所成”的樸素勞動價值論,否定“所費之直不過三五錢”的紙幣流通論;包世臣、魏源、許楣兄弟和王茂蔭等批判貨幣國定論,論述了政治權力無法限制物價的有限性和財政發(fā)行必然導致通脹的危險性,并發(fā)展了主張紙幣可兌換的“貨幣虛實論”。
(摘自李黎力《中國古代紙幣價值理論流變及其重要貢獻》,有刪減)
材料二:
宋代到清代的貨幣以金屬貨幣為主,表明社會以自然經(jīng)濟為主,并不需要大量的貨幣作為交易支撐,但因主要金屬幣材銅的產(chǎn)量不高,導致歷代王朝的鑄幣量長期偏少,不能滿足商品經(jīng)濟水平不高條件下的貨幣需求。如唐代中后期,每年的銅幣鑄造額僅十萬貫左右。北宋遠超唐代,每年銅幣鑄造額達三百萬貫左右,但因大量銅錢外流或被銷鑄,仍然出現(xiàn)錢荒的現(xiàn)象。從唐宋到明代,不得不分別采用了錢帛兼行、鑄造鐵錢、實行省陌、發(fā)行紙幣等方式,對錢荒進行緩解。即使是元明兩代用國家權力強制推行不兌換紙幣,都無法取代以銅錢為主體的金屬貨幣的地位。明清時期商品經(jīng)濟進一步活躍,從明代后期開始,隨著美洲白銀的流入,金屬貨幣已基本可以滿足社會商品流通的需求。從這一歷史過程可以看到,交子出現(xiàn)后,紙幣在金融體系中始終沒有占據(jù)主導地位,紙幣發(fā)行理論與紙幣發(fā)行制度歷經(jīng)千年沒有出現(xiàn)重大突破。
從宋代到清代屢次發(fā)行紙幣,但都未認識到紙幣的根本價值是建立在國家信用基礎之上,超發(fā)紙幣實質(zhì)是不斷透支國家信用。甚至民國時期法幣的發(fā)行,仍然因濫印紙幣引起嚴重通貨膨脹,使國家信用崩潰。歷經(jīng)千年,國家信用都未在紙幣發(fā)行領域真正建立和鞏固起來。直到新中國成立后,人民幣的發(fā)行完全建立在國家信用基礎之上,紙幣的穩(wěn)定以國家控制貨幣流通量和社會商品總價值相適應作為堅實保證,才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一問題。即使在計劃經(jīng)濟時期,票證一度成為紙幣的補充,也未影響人民幣的穩(wěn)定。
(摘自謝元魯《從歷史看紙幣與國家信用的關系—讀》,有刪減)
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管子的“輕重理論”引申出樸素的貨幣數(shù)量論,劉秩進一步豐富了貨幣數(shù)量論,宋孝宗時拓展了貨幣數(shù)量論的應用。
B.漢代賈誼等奠定了貨幣國定論的基調(diào),辛棄疾等發(fā)展了傳統(tǒng)的貨幣國定論,王鎏構建了完整的貨幣國定論體系。
C.紙幣“子母論”和“虛實論”暗含著紙幣價值代表金屬貨幣價值,它們是宋金時期貨幣討論的中心問題轉(zhuǎn)變后逐漸產(chǎn)生的。
D.貨幣名目主義認為紙幣是國家法律的產(chǎn)物;貨幣金屬主義則認為國家政治權力對物價不能完全掌控,主張紙幣可兌換。
2.根據(jù)材料二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唐、宋時期出現(xiàn)錢荒的原因并不相同,前者是鑄幣材料少,后者卻是銅錢大量外流和損壞。
B.古代紙幣在金融體系中始終不能處于主導地位,是因為當時商品流通中金屬貨幣就已滿足需要。
C.紙幣發(fā)行理論與紙幣發(fā)行制度在金融體系中未出現(xiàn)重大突破,是由于當時的社會以自然經(jīng)濟為主。
D.新中國成立之前,屢次發(fā)行紙幣失敗的原因是歷代王朝沒有認識到紙幣背后的核心問題。
3.下列對兩則材料論述和說明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兩則材料都從歷史視角對中國古代紙幣的價值理論進行闡述。
B.兩則材料都引用了史實和數(shù)據(jù)來支撐其觀點,增強了可信度。
C.材料二將古代紙幣和人民幣的發(fā)行進行對比,以闡明國家信用的重要。
D.材料二中寫民國法幣濫印的危害,驗證了材料一中包世臣等人的觀點。
4.材料一梳理了中國古代貨幣價值理論的發(fā)展脈絡,請簡要概括。
5.復興中學將圍繞“中國古代紙幣”的話題舉行模擬經(jīng)濟論壇,某班選定的議題為“中國古代紙幣價值理論對當代貨幣體系的啟示”,請結合材料寫出簡要的發(fā)言提綱。
【答案】1.A 2.D 3.B
4.①春秋戰(zhàn)國時期,誕生了最早的貨幣理論,奠定了貨幣價值理論的基礎;
②漢唐時期,貨幣國定論和貨幣數(shù)量論成為正統(tǒng),并交融發(fā)展;
③宋金時期,出現(xiàn)了紙幣,并產(chǎn)生了紙幣價值理論;
④元明清時期,實行不兌換紙幣制度,貨幣價值理論在交鋒中得到系統(tǒng)性發(fā)展。
5.①借鑒中國古代紙幣價值理論,不斷完善當代貨幣體系;
②不斷加強貨幣價值理論的研究、創(chuàng)新,為當代貨幣體系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提供理論支持;
③貨幣的發(fā)行要完全建立在國家信用之上,任何情況下都不得透支國家信用;
④國家控制貨幣流通量和社會商品總價值保持相當,保持貨幣的穩(wěn)定。
【解析】
【導語】這篇閱讀文章通過兩則材料,系統(tǒng)梳理了中國古代貨幣價值理論的發(fā)展脈絡及其歷史背景。材料一詳細介紹了從春秋戰(zhàn)國到清朝的貨幣理論演變,展現(xiàn)了貨幣國定論、數(shù)量論、金屬主義與名目主義的交鋒與發(fā)展。材料二則從宋代到清代的紙幣發(fā)行實踐出發(fā),探討了紙幣與國家信用的關系,指出古代紙幣未能主導金融體系的原因在于國家信用的缺失。
【1題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拓展了貨幣數(shù)量論的應用”錯誤,張冠李戴,原文是“貨幣數(shù)量論在應用中得到拓展”,可見,得到拓展的是“貨幣數(shù)量論”,而非“貨幣數(shù)量論的應用”。
故選A。
【2題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A.“后者卻是銅錢大量……損壞”錯誤,張冠李戴,原文為“但因大量銅錢……或被銷鑄”,此處將“銷鑄”改為了“損壞”。
B.“金屬貨幣就已滿足需要”錯誤,由“歷代王朝的鑄幣量長期偏少,不能滿足商品經(jīng)濟水平不高條件下的貨幣需求”可知,鑄幣量不能貨幣需求。
C.“是由于當時的社會以自然經(jīng)濟為主”錯誤,由“從宋代到清代屢次發(fā)行紙幣,但都未認識到紙幣的根本價值是建立在國家信用基礎之上,超發(fā)紙幣實質(zhì)是不斷透支國家信用。甚至民國時期法幣的發(fā)行,仍然因濫印紙幣引起嚴重通貨膨脹,使國家信用崩潰”可知,紙幣發(fā)行理論與紙幣發(fā)行制度在金融體系中未出現(xiàn)重大突破,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封建政府的短視和財政需求隨意濫發(fā)紙幣等,不能簡單歸因于自然經(jīng)濟為主。
故選D。
【3題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B.“兩則材料都引用了……數(shù)據(jù)來支撐其觀點”錯誤,材料二有數(shù)據(jù)如唐代銅幣鑄造額等,材料一主要是引用史實和理論觀點等,材料一沒有明顯的數(shù)據(jù)支撐。
故選B。
【4題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①由“中國的貨幣價值理論發(fā)端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均為后來貨幣價值理論的發(fā)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可得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誕生了最早的貨幣理論,奠定了貨幣價值理論的基礎;
②由“漢唐大一統(tǒng)王朝圍繞統(tǒng)一造幣權、中唐圍繞兩稅法與‘錢荒’的貨幣爭論,確立了貨幣國定論和貨幣數(shù)量論的古代正統(tǒng)地位,促進了兩大價值理論的交融發(fā)展”可得出:漢唐時期,貨幣國定論和貨幣數(shù)量論成為正統(tǒng),并交融發(fā)展;
③由“北宋‘交子’的誕生,南宋‘會子’、金朝‘交鈔’等紙幣的流通……進而在過去歷朝貨幣價值理論的基礎上推動了各種紙幣價值理論的產(chǎn)生”可得出:宋金時期,出現(xiàn)了紙幣,并產(chǎn)生了紙幣價值理論;
④由“元朝、明代前期和清朝短期間斷實行的不兌換紙幣制度,推動了貨幣名目主義和金屬主義的系統(tǒng)性發(fā)展和理論交鋒”可得出:元明清時期,實行不兌換紙幣制度,貨幣價值理論在交鋒中得到系統(tǒng)性發(fā)展。
【5題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①由材料一“貨幣數(shù)量論被應用于紙幣,產(chǎn)生了宋孝宗‘少則重,多則輕’理論,并以此為出發(fā)點,形成了依靠錢幣、商品、有價證券和稅收等收兌流通中的紙幣以調(diào)控紙幣價值的‘稱提理論’”“政府接受向其輸納構成不兌現(xiàn)紙幣流通的前提條件,發(fā)展了傳統(tǒng)的貨幣國定論。從貨幣金屬主義本質(zhì)觀出發(fā),衍生出了暗含紙幣價值代表金屬貨幣價值的紙幣‘子母論’和‘虛實論’”“馬亨、劉基提出了紙幣是‘國家法律的產(chǎn)物’的貨幣國定論思想”“發(fā)展了主張紙幣可兌換的‘貨幣虛實論’”可得出:借鑒中國古代紙幣價值理論,不斷完善當代貨幣體系;
②由材料一“中國的貨幣價值理論發(fā)端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均為后來貨幣價值理論的發(fā)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漢唐大一統(tǒng)王朝圍繞統(tǒng)一造幣權、中唐圍繞兩稅法與‘錢荒’的貨幣爭論,確立了貨幣國定論和貨幣數(shù)量論的古代正統(tǒng)地位,促進了兩大價值理論的交融發(fā)展”“北宋‘交子’的誕生,南宋‘會子’、金朝‘交鈔’等紙幣的流通……進而在過去歷朝貨幣價值理論的基礎上推動了各種紙幣價值理論的產(chǎn)生”“元朝、明代前期和清朝短期間斷實行的不兌換紙幣制度,推動了貨幣名目主義和金屬主義的系統(tǒng)性發(fā)展和理論交鋒”可得出:不斷加強貨幣價值理論的研究、創(chuàng)新,為當代貨幣體系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提供理論支持;
③由“從宋代到清代屢次發(fā)行紙幣,但都未認識到紙幣根本價值是建立在國家信用基礎之上,超發(fā)紙幣實質(zhì)是不斷透支國家信用。甚至民國時期法幣的發(fā)行,仍然因濫印紙幣引起嚴重通貨膨脹,使國家信用崩潰”可得出:貨幣的發(fā)行要完全建立在國家信用之上,任何情況下都不得透支國家信用;
④由“直到新中國成立后,人民幣的發(fā)行完全建立在國家信用基礎之上,紙幣的穩(wěn)定以國家控制貨幣流通量和社會商品總價值相適應作為堅實保證,才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一問題”可得出:國家控制貨幣流通量和社會商品總價值保持相當,保持貨幣的穩(wěn)定。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 (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節(jié)選)
余華
我決定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是上高中的時候。夏季里的一天,接近傍晚的下午,大海正在退潮,顯得平靜安詳。我把背心脫下來,找一個空地放下,拖鞋壓在上面是避免背心被海風吹走。我爬下石階,走過漲潮時就會淹沒的水泥防護道,在人聲喧嘩里走進海水,很多人在那里游泳,我在他們中間游過去。
我向著大海的遠方游去,身旁游泳的人開始少起來。我一直向前游,身旁沒有人了,后面的聲音也輕了,海水仍然是黃色的。我繼續(xù)向前游,后面的聲音逐漸輕微,我游到后面沒有聲音,海水還是黃色的。我向著大海深處繼續(xù)游去,感覺自己是在游向大海的心臟。
我往回看了看,堤岸遙遠了,那里游泳的人群也遙遠了。我停止游泳,雙腳不停踩著海水,猶豫起來,堤岸和人群的遙遠讓我有點心虛,我心想是不是應該往回游。
這時候我注意到海水不再是黃色,海水變綠了。這是巨大的鼓勵,我又信心滿滿,我要繼續(xù)游,我暫時不管堤岸和人群越來越遙遠,我覺得馬上就會游到海水變藍。
接下去我進入了海流。我有一陣子驚慌失措,使勁向前游去,我想游出海流。我奮力劃水蹬腿,感覺自己一直在原處打轉(zhuǎn),我意識到游不出去,海流很急,我知道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那一刻我很害怕,覺得可能回不去了。
我心慌害怕,無力抵抗海流,順著海流漂去。我被海水打濕的眼睛時不時看看越來越遠的堤岸,堤岸是我僅剩的勇氣,是我的救命稻草,后來看不見堤岸,僅剩的勇氣沒有了,救命稻草也沒有了。
我開始仰泳,嚴格說不是仰泳,只是讓身體躺在海面,手和腿的擺動只是讓身體在海浪里保持平衡,不讓身體沉入海里。這不是保持體力,是心里害怕之后身體失去了力氣。海流越來越急,我的身體漂去的速度越來越快。我不知道海流會把我?guī)翁帲恢篮A鲿盐規(guī)絹碓竭h的地方,一個讓我此生無法回家的地方??謶忠煌鶡o前,讓我覺得此生很快就要結束,結束在茫茫海水里。
我在恐懼里快速深入的時候,一根真正的救命稻草及時出現(xiàn)。我想起來之前在海里游泳時有人說過,不止一個人說過,遇上海流不要想著游出去,誰都游不出去,隨著海流漂過去就行,海流最后會把你們帶到一個岸邊,因為這里不是太平洋,這里是杭州灣,是海灣。
我心里一下子安定下來,恐懼離我而去,力氣回到我身上。我看了看四周,只有海水,繼續(xù)用仰泳的姿態(tài)躺在海水上,這是為了保持體力。我有心情看天空了,身體隨海流漂去時,眼睛欣賞起天空的變化。
落日正在下來,晚霞映紅天空。落日下到海面上,離我既遠又近。落日掉入海中,晚霞暗淡下來。月亮出現(xiàn)了,一輪圓月;星星出現(xiàn)了,點點滴滴;月亮越來越亮,星星越來越多。一片片白云在天空里緩慢移動,它們向著同一個方向移動,它們不會碰撞。移動的白云讓天空看上去不再空虛。
我看著夜晚的白云,覺得夜晚的白云比白天的還要白。一片片白云都有自己的形狀,像是世界地圖上的一個個國家,有的大到氣勢恢宏,有的小到纖巧玲瓏,沒有白云遮擋的深邃星空像是地圖上海洋的顏色。月亮在白云之間快速移動如同在飛翔,突然間我看到月亮四周出現(xiàn)了光暈。月亮從一片厚厚的白云里出來,進入一層薄紗似的白云,這時候光暈出現(xiàn)了。兩個閃閃發(fā)亮的圓圈,與月亮一樣圓,里面一個,外面一個,光暈是金色的。
我不知道多少次看過月亮,有時候躺在草地上,有時候躺在藤榻里,有時候身體站著抬起頭,可是沒有見過月亮的光暈。我在海流里漂浮時看到了,看到兩個金色閃亮的光暈,我叫出聲來:月亮的光芒是金色的,不是銀色的。
我的身體在黑夜里漂去的速度應該是河流里拖船的速度。很長時間過去后,我感到天空里有些異樣,似乎亮光有些變化,我改成蛙泳的姿態(tài),看到遠處有星星點點的光亮,我知道那是什么,激動地叫出聲來:燈光,是燈光。我體會到從未有過的激動,海流把我?guī)蛘_的地方。
就這樣,我一會兒以仰泳的姿態(tài)躺在波浪上休息,一會兒翻身用蛙泳的姿態(tài)去看看遠處的燈光。看到燈光越來越多,越來越亮,我的激動變成了感動,海流正在送我回家。我忍不住淚流而出,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看不見燈光,燈光可是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手從海水里抽出來,去擦眼淚,我想用眼睛去經(jīng)歷這燈光越來越近的時刻??墒鞘稚嫌窒逃譂暮KM入我的眼睛,眼睛出現(xiàn)灼熱的疼痛,我不能再用手去擦,我閉上眼睛,讓身體感受海流的速度。我看不見燈光,我知道離燈光越來越近。
我開始笑了,先是微笑,接著笑出了聲音,我的笑聲在海浪聲里微不足道,可是我的幸福是超過海浪的洶涌澎湃。
我上岸的地方是平湖乍浦,離我們海鹽武原十公里左右。我在月光下赤腳向著海鹽方向走去,走得精神抖擻,雖然饑腸轆轆,筋疲力盡,依然勁頭十足。
我終于走回到下海的地方,堤岸在月光和星光下空空蕩蕩,我的背心和拖鞋還在那里。我穿上背心和拖鞋,走下堤岸,不同的是我不再赤腳,我聽到拖鞋叭噠叭噠的響聲,熟悉又親切的響聲。
月亮進入一片厚厚白云的時候,我回到家中,父母和哥哥在夢鄉(xiāng)里已有一段時間。因為我沒有回家,門沒有上鎖。我摸黑進去,摸到給我留下飯菜的桌子旁坐下。我在黑暗里吃完飯,在黑暗里上床躺下。
(選自余華《山谷微風》)
6.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在海中游泳時,海水由黃色變?yōu)榫G色,這給“我”巨大的鼓勵,使“我”決定繼續(xù)向前游。
B.“堤岸”曾是“我”最初救命稻草,但當?shù)贪断г凇拔摇毖壑袝r,“我”終于找到了真正的救命稻草——燈光。
C.本文和《荷塘月色》結尾都寫“我”月夜回家,本文中“我”感到幸運而興奮,后者的“我”則重歸淡淡的哀愁中。
D.本文寫“我”從下海游泳到被海流帶走,再到上岸回家,時而緊張,時而舒緩,敘述張弛有度。
7.下列關于本文與《老人與?!返恼f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本文敘述“我”的游泳經(jīng)歷,《老人與海》寫 “他”在大海中的搏斗,視角不同但故事都真實可感。
B.本文運用了大量簡單直白的語句敘事,自然流暢;《老人與?!氛Z言凝練而又精當,充滿了內(nèi)在張力。
C.本文中“我”面對海流堅韌不拔,精神強大,和《老人與海》中的圣地亞哥都是典型的“硬漢”形象。
D.本文與《老人與海》雖然風格迥異,但是都深刻地揭示了人類在面對困境時的復雜情感和精神力量。
8.文中多次描寫天空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9.這次游泳,真實再現(xiàn)了“我”的成長過程。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我”成長的具體表現(xiàn)。
【答案】6.B 7.C
8.①天空景象的變化,暗示了時間的推移,記錄了“我”的漂流過程,推動了故事發(fā)展;
②“我”在恐懼中看到美麗的天空景象,從害怕到欣賞,從恐懼到安定再到激動,情感表達更加細膩。
9.①面對未知,勇氣增長?!拔摇辈豢紤]周圍的環(huán)境,決定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展現(xiàn)出挑戰(zhàn)自我、探索未知的勇氣。
②應對困境,心理承受能力增強。“我”在海流中學會了自我調(diào)節(jié),克服恐懼心理,變得更加冷靜理智。
③處理問題,能力提高。在海流中絕望時,“我”不再盲目行動,學會借鑒他人應對海流的方法。
【解析】
【導語】余華的《一直游到海水變藍》通過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敘述,展現(xiàn)了主人公在游泳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和成長歷程。文章以海水顏色的變化為線索,象征主人公從迷茫到堅定的心路歷程。通過天空景象的描寫,既烘托了氣氛,也反映了主人公內(nèi)心的起伏。整體上,文章不僅是一次游泳經(jīng)歷的記錄,更是一次心靈的探索和成長。
【6題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找到了真正的救命稻草——燈光”錯誤,從文中看,真正的救命稻草應是自己想到的別人遇上海流時的應對經(jīng)驗。
故選B。
【7題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都是典型的‘硬漢’形象”錯,“我”在面對危險時表現(xiàn)出一定的堅韌和抗爭精神,具備部分“硬漢”特征,但由于恐懼情緒的明顯表露以及抗爭主動性相對較弱等因素,與《老人與?!分械湫偷摹坝矟h形象”圣地亞哥存在差異,因此不能簡單地將“我”歸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硬漢形象”。
故選C。
【8題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中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的能力。
①文中描寫了天空從“落日正在下來,晚霞映紅天空。落日下到海面上,離我既遠又近。落日掉入海中,晚霞暗淡下來。月亮出現(xiàn)了,一輪圓月;星星出現(xiàn)了,點點滴滴;月亮越來越亮,星星越來越多。一片片白云在天空里緩慢移動”到“月亮從一片厚厚的白云里出來,進入一層薄紗似的白云,這時候光暈出現(xiàn)了”再到“我感到天空里有些異樣,似乎亮光有些變化”等天空景象的變化。這些描寫暗示了時間的推移,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在海流中的漂流也在進行。從傍晚落日到夜晚月亮、星星出現(xiàn),再到后來看到天空亮光變化,看到遠處燈光,天空景象的變化記錄了“我”的漂流過程,讓讀者清晰地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和“我”的經(jīng)歷過程,從而推動了故事的發(fā)展,使情節(jié)更加連貫和完整。
②“我”最初在海流中是驚慌失措、恐懼害怕的,“我心慌害怕,無力抵抗海流,順著海流漂去。我被海水打濕的眼睛時不時看看越來越遠的堤岸,堤岸是我僅剩的勇氣,是我的救命稻草,后來看不見堤岸,僅剩的勇氣沒有了,救命稻草也沒有了”。而當“我”想起別人說的遇上海流的應對方法,心里安定下來后,開始有心情欣賞天空的變化,“我有心情看天空了,身體隨海流漂去時,眼睛欣賞起天空的變化” ,看到了美麗的晚霞、月亮、星星、白云以及月亮的光暈等。從最初的恐懼到后來能夠欣賞天空的美麗,情感從害怕逐漸轉(zhuǎn)變?yōu)樾蕾p,再到后來看到遠處燈光時的激動和感動,通過對天空景象的描寫,使“我”的情感表達更加細膩,讓讀者能夠更深刻地感受到“我”內(nèi)心的變化和情感的起伏。
【9題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的能力。
①面對未知,勇氣增長:“我決定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我在他們中間游過去。我向著大海的遠方游去,身旁游泳的人開始少起來。我一直向前游” ,“我”在沒有過多考慮周圍環(huán)境和可能遇到的危險的情況下,決定向著大海深處游去,想要一直游到海水變藍。這種行為展現(xiàn)了“我 挑戰(zhàn)自我、探索未知的勇氣,不再局限于在熟悉的、安全的區(qū)域游泳,而是敢于向著未知的大海深處前進,體現(xiàn)了“我”在面對未知時勇氣的增長。
②應對困境,心理承受能力增強:當“我”進入海流后,一開始驚慌失措,“我有一陣子驚慌失措,使勁向前游去,我想游出海流。我奮力劃水蹬腿,……那一刻我很害怕,覺得可能回不去了” 。但后來“我”想起別人說的遇上海流的應對方法,“我想起來之前在海里游泳時有人說過,不止一個人說過,遇上海流不要想著游出去,誰都游不出去,隨著海流漂過去就行,海流最后會把你們帶到一個岸邊,因為這里不是太平洋,這里是杭州灣,是海灣”,“我心里一下子安定下來,恐懼離我而去,力氣回到我身上”。從最初的驚慌害怕到后來能夠冷靜地接受現(xiàn)實,按照正確的方法應對海流,“我”學會了自我調(diào)節(jié),克服了恐懼心理,變得更加冷靜理智,這表明“我”在面對困境時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增強,能夠更好地應對困難和挑戰(zhàn)。
③處理問題,能力提高:在海流中感到絕望時,“我”沒有一直盲目地掙扎,而是想起了他人應對海流的經(jīng)驗,改變了自己的行為方式?!拔摇辈辉倜つ啃袆?,而是選擇隨著海流漂去,保存體力,同時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等待機會。“我一會兒以仰泳的姿態(tài)躺在波浪上休息,一會兒翻身用蛙泳的姿態(tài)去看看遠處的燈光”。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表明“我”學會了借鑒他人的經(jīng)驗,不再僅憑自己的本能和沖動行事,而是能夠冷靜思考,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處理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秦昭王謂左右曰:“今日韓、魏,孰與始強?”對曰: “弗如也?!蓖踉唬? “今之如耳、魏齊,孰與孟嘗、芒卯之賢?”對曰: “弗如也。”王曰: “以孟嘗、芒卯之賢,帥強韓、魏之兵以伐秦,猶無奈寡人何也!今以無能如耳、魏齊,帥弱韓、魏以攻秦,其無奈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甚然?!?br>中期推琴對曰:“王之料天下過矣。昔者六晉之時,智氏最強,滅破范、中行,帥韓、魏以圍趙襄子于晉陽。決晉水以灌晉陽,城不沉者三板耳。智伯出行水,韓康子御,魏桓子驂乘。智伯曰:‘始,吾不知水之可亡人之國也,乃今知之。汾水利以灌安邑①,絳水利以灌平陽②。’魏桓子肘韓康子,康子履魏桓子,躡其踵。肘足接于車上,而智氏分矣。身死國亡,為天下笑。今秦之強,不能過智伯;韓、魏雖弱,尚賢在晉陽之下也。此乃方其用肘足時也,愿王之勿易也。 ”
(選自《戰(zhàn)國策》)
【注】①安邑:魏桓子的封邑。②平陽:韓康子的都城。
材料二:
或曰:昭王之問也有失,左右、中期之對也有過。凡明主之治國也,任其勢。勢不可害,則雖強天下無奈何也,而況孟嘗、芒卯、韓、魏,能奈我何?其勢可害也,則不肖如如耳、魏齊及韓、魏,猶能害之。然則害與不侵,在自恃而已矣,奚問乎?自恃,其不可侵,則強與弱奚其擇焉?失在不自恃,而問其奈何也,其不侵也幸矣。申子曰:“失之數(shù)而求之信,則疑矣?!逼湔淹踔^也。智伯無度,從韓康、魏宣而圖以水灌滅其國,此智伯之所以國亡而身死、頭為飲杯之故也。今昭王乃問孰與始強,其畏有水人之患乎?
雖有左右,非韓、魏之二子也,安有肘足之事?而中期曰“勿易”,此虛言也。且中期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調(diào)弄不明中期之任也此中期所以事昭王者也。中期善承其任,未慊①昭王也,而為所不知,豈不妄哉?
(選自《韓非子·難三》)
【注】①慊:不滿足。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弦A不調(diào)B弄C不明D中期之E任也F此中期所G以事H昭王者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明,清楚,顯明,與《岳陽樓記》 “至若春和景明”的“明”意思不同。
B.亡,使……滅亡,使動用法,與《種樹郭橐駝傳》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的“蕃”用法相同。
C.乃,卻,副詞,表示事出意外,與《諫逐客書》“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的“乃”意義和用法不同。
D.“所官”,掌管的,與《五石之瓠》“則所用之異也”的“所用”都是所字結構。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秦昭王與臣下對話,就韓國和魏國今昔國勢的強弱及臣子的才能進行對比,然后想當然地認為韓、魏無法對自己構成威脅。
B.古代智氏在強大之時輕視韓、魏,最終導致身死國亡。中期為了改變秦昭王的念頭,提及這件事來類比當時秦國的局勢。
C.韓非認為英明的君主治理國家離不開自己的權勢,只要君主權勢穩(wěn)固,就不必畏懼強大的敵人;否則,弱小的對手也能殺害君主。
D.韓非引用申子的話,批評昭王“只依靠相信別人的話而不運用法術來解決問題”的做法,又以智伯的慘痛結局警示統(tǒng)治者要謹言慎行。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以孟嘗、芒卯之賢,帥強韓、魏之兵以伐秦,猶無奈寡人何也!
(2)失在不自恃,而問其奈何也,其不侵也幸矣。
14.材料一中中期為什么建議秦昭王不要輕敵?材料二中韓非為什么認為中期的回答有過錯?請分別簡要概括。
【答案】10.BDF 11.C 12.C
13.(1)(當初)憑著孟嘗君和芒卯的才干,率領著強大的韓、魏的軍隊來討伐秦國,還不能把我怎么樣!
(2)(昭王的)失誤在于不信賴自己,卻還問敵人能把我怎么樣,他不被侵害實在是很僥幸的了。
14.①秦國實力不夠強大,韓、魏不是想像中的弱小,秦國臣子可能叛變,秦昭王不應錯誤估計天下形勢而輕視敵人。
②中期以肘足之事類比不當,不符合當時秦國形勢;中期談論的是自己職責之外不懂的事情,非?;闹?。
【解析】
【導語】這篇文言文通過秦昭王與臣下的對話,展現(xiàn)了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權力博弈與戰(zhàn)略思考。材料一中,秦昭王自信滿滿,認為韓、魏無法威脅秦國,而中期則以智氏的歷史教訓提醒昭王不可輕敵,強調(diào)了審時度勢的重要性。材料二中,韓非則從法家思想出發(fā),批評昭王過度依賴他人判斷,忽視自身權勢的穩(wěn)固,指出君主應“自恃”而非“問其奈何”。
【10題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琴弦沒調(diào)節(jié)好,曲調(diào)沒彈清楚,是中期的責任,因為這是中期用來侍奉昭王的工作。
“弦不調(diào)”為主謂句,語意完整,故B處斷;
“弄不明”中,省略了主語 “中期”,“弄” 是謂語,“不明” 是補語,補充說明 “弄” 的結果,中間不能斷開,故D處斷;
“中期之任也”為判斷句式,完整表述應該是“此中期之任也”,“中期之任”共同做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故F處斷。
故選BDF。
【11題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以及詞類活用的能力。
A.正確。清楚、顯明/明媚。句意:也就很清楚了!/至于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
B.正確。使動用法,使……滅亡/使動用法,使……繁衍。句意:開始我還不知道用河水可以使人家的國家消滅。/又靠什么來使我們的生命得以繁衍,使我們的本性得以安定呢?
C.“意義和用法不同”錯誤。同為“副詞,卻”。句意:現(xiàn)在昭王卻問起目前的韓國、魏國和當初的韓國、魏國哪個強大。/如今卻拋棄百姓來資助敵國。
D.正確。掌管的/使用的方法。句意:況且中期掌管的。/那么就是使用它的方法不同?。?br>故選C。
【12題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弱小的對手也能殺害君主”錯誤,從原文看,此處是說即便看似弱小的對手也能給君王造成威脅,使君王受到傷害,而非“也能殺害君主”。
故選C。
【13題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憑借;“帥”,率領;“無奈……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樣。
(2)“自恃”,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恃自”,信賴自己;“幸”,僥幸;“其不侵也”,被動句,他不被侵害。
【14題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歸納要點的能力。
①由“今秦之強,不能過智伯;韓、魏雖弱,尚賢在晉陽之下也”可知,秦國實力不夠強大,韓、魏不是想像中的弱小。由“魏桓子肘韓康子,康子履魏桓子,躡其踵。肘足接于車上,而智氏分矣”可知,秦國臣子可能叛變。 由“王之料天下過矣”可知,秦昭王不應錯誤估計天下形勢而輕視敵人。
②由“雖有左右,非韓、魏之二子也,安有肘足之事?而中期曰‘勿易’,此虛言也”可知,說中期以肘足之事類比不當,不符合當時秦國形勢。由“且中期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調(diào),弄不明,中期之任也,此中期所以事昭王者也。中期善承其任,未慊昭王也,而為所不知,豈不妄哉?”可知,中期談論的是自己職責之外不懂的事情,非?;闹嚒?br>參考譯文:
材料一:
秦昭王對左右的臣子說:“今天的韓國和魏國與當初相比較,哪個時期更強大呢?”大臣們說:“不如當初強大。”秦昭王又問:“現(xiàn)在的韓國大臣如耳和魏國大臣魏齊與當初的孟嘗君和芒卯相比較,哪個更有才能呢?”大臣們回答說: “都不如孟嘗君和芒卯?!鼻卣淹跽f:“(當初)憑著孟嘗君和芒卯的才干,率領著強大的韓、魏的軍隊來討伐秦國,還不能把我怎么樣!如今,憑無能的如耳和魏齊,率領著業(yè)已弱小了的韓、魏軍隊進攻秦國,他能把我怎么樣,也就很清楚了!”大臣們都說:“的確是這樣?!?
大臣中期推開弦琴回答說:“大王估計天下的形勢,錯了。從前晉國的韓氏、趙氏、魏氏、范氏、智氏和中行氏這六個卿相,智氏最強大,它消滅了范氏和中 行氏之后,又率領韓氏和魏氏的軍隊在晉陽圍住趙襄子。然后掘開晉水的河口淹沒了晉陽城,城墻只有六尺沒有沉入水中。智伯出來巡視水勢,韓康子駕著馬車, 魏桓子陪侍旁邊。智伯說:‘開始我還不知道用河水可以使人家的國家消滅,今天才知道了這個辦法。用汾水淹沒安邑很方便,用絳水淹沒平陽也很省事。’這時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下韓康子,韓康子也用腳踩了一下魏桓子,又踢了他的腳跟。正是肘腳在車上相碰的時候,智伯的土地已(開始)被分割了。最后智伯身死國亡,被天下人嘲笑。現(xiàn)在秦國的強大超不過智伯,韓、魏即使軟弱,也比趙襄子被圍在晉陽城時強得多。我們現(xiàn)在可是正處在‘肘腳相碰’的時期,希望大王千萬不可輕敵?!?
材料二:
有人說:昭王的發(fā)問有失誤,侍從、中期的回答有過錯。凡是英明的君主治理國家,依靠自己的權勢。自己的權勢如果不可侵犯,那么即使是強大的各國聯(lián)盟也對我無可奈何,更何況是孟嘗君、芒卯、韓國、魏國,能把我怎么樣呢?自己的權勢如果可以被侵害,那么即使無能得像如耳、魏齊以及現(xiàn)在的韓國、魏國,也能侵害我。既然這樣,那么是受到侵害還是不受到侵害,在于信賴自己罷了,還要問什么呢?信賴自己,昭王就不可能被侵害,那么對于敵人的強大和弱小他還要去挑選什么呢?(昭王的)失誤在于不信賴自己,卻還問敵人能把我怎么樣,他不被侵害實在是很僥幸的了。申子說:“不運用法術來解決問題而只是靠相信別人的話來找答案,那就疑惑了?!边@大概就是說的秦昭王吧。智伯說話沒有個分寸,讓韓康子、魏宣子跟著自己卻還在謀劃用河水去灌滅他們的封邑,這就是智伯國滅身死、頭骨成為杯子的緣故啊?,F(xiàn)在昭王卻問起目前的韓國、魏國和當初的韓國、魏國哪個強大,難道是害怕有智伯那種想用河水去灌滅韓、魏而反使自己國滅身死的禍患嗎?
(昭王說話時)雖然有侍從在身邊,但他們并不是韓康子和魏宣子,哪會有用肘、腳相碰而暗中勾結的事呢?而中期卻說“不要輕視他們”,這是不切實際的話啊。況且中期掌管的,是琴瑟。琴弦沒調(diào)節(jié)好,曲調(diào)沒彈清楚,是中期的責任,因為這是中期用來侍奉昭王的工作。中期勝任自己的職務,并沒有使昭王感到不滿,現(xiàn)在卻談論起他不懂的事情,哪能不荒謬呢?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夜過舒堯文戲作①
蘇軾
先生堂前霜月苦,弟子讀書喧兩廡。
推門入室書縱橫,蠟紙燈籠晃云母。
先生骨清少眠臥,長夜默坐數(shù)更鼓。
耐寒石硯欲生冰,得火銅瓶如過雨。
郎君②欲出先自贊,坐客斂衽誰敢侮。
明朝阮籍過阿戎③,應作羲之羨懷祖④。
【注】①蘇軾曾任徐州知州,當時好友舒堯文任徐州州學教授,此詩即為詩人夜間拜訪好友時有感而作。②郎君:指舒堯文的兒子。③阿戎:指王渾之子王戎,其清談水平深得阮籍賞識。阮籍曾對好友王渾說:“與你交談,不如和阿戎交談?!雹軕炎妫褐竿跏觥M豸酥畬鹤诱f:“我不比懷祖差,可是地位待遇相差懸殊,那么這是因為你們不如王坦之(王述之子)的緣故!”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先生堂前月光如霜,弟子的讀書聲震響堂下兩旁的廊屋,這兩句視聽結合,場景感極強。
B.詩人推門進入室內(nèi),在云母片裝飾的蠟紙燈籠晃動的光亮下,看到書到處都是,感受到濃濃書香。
C.先生有仙人一樣超凡脫俗的氣質(zhì),且長夜讀書不休息,詩人以此贊美了其讀書的勤奮專注。
D.詩人以冰冷的石硯和取暖用的銅瓶等意象寫出讀書環(huán)境的艱苦,襯托了先生對授業(yè)的堅守。
16.古詩中的“戲作”看似詩人戲謔隨意而為,實則富有生活情趣。請結合本詩的后四句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15.C
16.①先生在兒子出場前先夸贊一番,客人都敬重其子,不敢有輕侮之意,詩人以此烘托出先生聲譽威望之高,富有生活情趣。
②詩人以阮籍自比,戲言自己再見到先生之子,必定像王羲之那樣感嘆自己孩子不如對方之子,以此烘托出先生教子有方,生活氣息濃郁。
【解析】
【導語】蘇軾的《夜過舒堯文戲作》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夜訪好友的場景,展現(xiàn)了先生與弟子們勤學的氛圍。詩中運用視聽結合的手法,如“霜月苦”“讀書喧兩廡”,增強了場景的真實感,表達了對友人及其兒子的贊賞。
【15題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C.“且長夜讀書不休息,詩人以此贊美了其讀書的勤奮專注”錯誤?!跋壬乔迳倜吲P,長夜默坐數(shù)更鼓”中,“先生骨清少眠臥”說的是先生骨相清奇,睡眠少;“長夜默坐數(shù)更鼓”這里的“默坐”并非是讀書不休息,而是在靜靜地數(shù)著更鼓,表現(xiàn)的是先生夜晚未眠的沉思狀態(tài),而不是讀書的勤奮專注。
故選C。
【16題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之煉句的能力。
①“郎君欲出先自贊,坐客斂衽誰敢侮” ,因為家里來了客人,好友就想讓自己的兒子出來見客,在先生兒子出場之前,先生先對兒子夸贊一番,而聽到先生的夸贊后,坐客都整理衣襟(斂衽),正襟危坐,表示敬重,不以長輩自居,不敢有輕侮之意。這一細節(jié)描寫,生動地展現(xiàn)了先生在眾人中的威望,也表現(xiàn)出在這樣的聚會場合中,先生對兒子的肯定以及眾人對先生的尊重,充滿了生活的趣味。
②“明朝阮籍過阿戎,應作羲之羨懷祖”,詩人以阮籍自比,把自己再次見到先生之子比作阮籍見到王戎(阿戎);又以王羲之羨慕王述(懷祖)之子王坦之,來戲言自己見到先生之子后,也會像王羲之那樣感嘆自己的孩子不如先生之子。這一用典,既表現(xiàn)了詩人對先生之子的贊賞,又巧妙地烘托出先生教子有方,更能體現(xiàn)出二人之間的友誼,這種戲謔的表達使詩歌充滿了生活氣息和詼諧幽默的情趣。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五代史伶官傳序》中,歐陽修將莊宗“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和“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對比,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經(jīng)驗教訓。
(2)孔子衡量君子是有一定標準的,比如他說君子的飲食和起居應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軒”的意義之一是“窗”,唐代詩人往往透過窗戶或站靠在窗前,以觀景或抒情,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君子)食無求飽 居無求安 (3)戎馬關山北 憑軒涕泗流(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開軒臨潁陽,臥視飛鳥沒/當軒對樽酒,四面芙蓉開)
三、語言文字運用 (本題共5 小題,18分)
閱讀語段,完成各題。
從貴州紅果到云南昆明的7454次公義性“慢火車”,全程370多公里,全線???2個車站。它是進城務工人員方便實慧的“通勤車”,是沿線村民趕集的“順風車”。年觀將近,這趟車又稱為“探親車”“返鄉(xiāng)車”。
8時35分,火車緩緩啟動。鄧景盛坐在駕駛座上,雙手緊緊握住操縱桿,全神貫注地注視著前方線路,沒有半點馬虎。從參加工作開始,鄧景盛就在這趟列車上。他曾多次放棄駕駛動車和高鐵的機會,一心撲在開好“慢火車”上。用精湛的列車駕駛技術,服務著沿線的人民群眾。①這趟“慢火車”不僅是拉動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紐帶,還是沿線群眾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②人們依靠火車走村串寨、逢場趕集、上學讀書和運送農(nóng)副產(chǎn)品。③路上每隔大約10公里左右就有一個車站,④加之山區(qū)鐵路坡大彎急,⑤既要保證列車行駛安全,還要平穩(wěn)和舒適,⑥這些對火車司機來說是極大的考驗。
“這趟車雖然慢,(甲)?!蹦侠ヨF路跨度大且氣候條件多樣,一趟車可能會遇到暴雨如注,也可能經(jīng)歷陰雨綿綿。下雨天如何保證列車平穩(wěn)?冰凍天又如何保證列車安全正點?鄧景盛雖然長期工作在這條線路上,但是仍然不敢懈怠。列車停在哪里好上車、如何做到無感起車、變坡點如何保證列車最大限度平穩(wěn)……鄧景盛不斷和自己較勁。(乙),使他掌握了“啟動零感知”“區(qū)間零沖動”以及“??苛阏`差”的高超技藝。
18時18分,列車迎著一縷縷陽光駛達昆明站,它沒有風馳電掣的速度,卻如雨露般滋潤著一個又一個小村莊,帶給沿線老百姓無數(shù)歡樂與感動。
18.文中第一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并加以改正。
19.文中第二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
20.請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1.仿照下面例句,結合文本內(nèi)容,以“慢”為開頭寫一句話。
例句:快是高鐵飛馳的呼嘯,是速度與激情的比拼,是對人類極限的不斷超越。
22.鄧景盛被推選為“鐵路系統(tǒng)勞?!保堃罁?jù)文本內(nèi)容為他寫一段頒獎詞。要求:句式整齊,語言流暢,富有文采,不超過80個字。
【答案】18.①義—益 ②慧—惠 ③觀—關
19.第①處:這趟“慢火車”不僅是沿線群眾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還是拉動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紐帶。
第③處:路上每隔大約10公里就有一個車站(路上每隔10公里左右就有一個車站)
20.甲:但操縱一定要細致入微(但駕駛難度大/但駕駛時一定慎之又慎)
乙:這種嚴謹?shù)膽B(tài)度
21.慢是火車走停的“哐當”,是溫度與歡樂的交融,是對社會底線的牢固堅守。
22.他精益求精,多少回和自己較勁,練就高超本領;他態(tài)度嚴謹,多少年沒有半點馬虎,服務沿線百姓;他忠于職守,多少次放棄更好機會,一心撲在開好“慢火車”上。
【解析】
【18題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并正確書寫現(xiàn)代常用規(guī)范漢字的能力。
①“公義性”的“義”應寫作“益”;公益性:符合公眾(即最大多數(shù)人)的共同利益。
②“實慧”的“慧”應寫作“惠”;實惠:實際的利益。
③“年觀”的“觀”應寫作“關”。年關:指農(nóng)歷年底。舊時欠租、負債的人必須在這時清償債務,過年像過關一樣,所以稱為年關。
【19題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該語段語病有二:
一是①語序不當,句中“不僅”后內(nèi)容和“還是”后內(nèi)容語序不當,本句為遞進關系,應調(diào)換“拉動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紐帶”“沿線群眾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兩部分位置。
二是③成分贅余,句中“大約……左右”語義重復,應去掉其中之一。
【20題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甲處,根據(jù)前文“這趟車雖然慢”以及后文對駕駛“慢火車”難度的描述,此處應填入與駕駛難度相關的內(nèi)容,突出駕駛這趟“慢火車”需要格外小心謹慎。故填“但操縱一定要細致入微(但駕駛難度大/但駕駛時一定慎之又慎)”。
乙處,根據(jù)前文“列車停在哪里好上車、如何做到無感起車、變坡點如何保證列車最大限度平穩(wěn)……鄧景盛不斷和自己較勁”以及后文“使他掌握了‘啟動零感知’‘區(qū)間零沖動’以及‘??苛阏`差’的高超技藝”,可知是他的火車駕駛技藝高超,來源于他的對任何問題都認真對待,即嚴謹、不斷較勁的態(tài)度,故填“這種嚴謹?shù)膽B(tài)度”。
【21題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句式仿寫的能力。
此處要求“以‘慢’為開頭”仿寫“快是高鐵飛馳的呼嘯,是速度與激情的比拼,是對人類極限的不斷超越”一句。
先分析原句的構成:內(nèi)容上,這句話先描述了“快”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高鐵飛馳的呼嘯),然后闡述其意義(速度與激情的比拼),最后上升到對人類的影響(對人類極限的不斷超越)。句式上,句式為“……是……,是……,是……”,“是”之后均為偏正結構。
根據(jù)文中“是進城務工人員方便實慧的‘通勤車’,是沿線村民趕集的‘順風車’。年觀將近,這趟車又稱為‘探親車’‘返鄉(xiāng)車’”“不僅是沿線群眾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還是拉動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紐帶”“沒有風馳電掣的速度,卻如雨露般滋潤著一個又一個小村莊,帶給沿線老百姓無數(shù)歡樂與感動”可以概括出慢火車的特點,速度慢,方便群眾,帶動發(fā)展,帶去歡樂與感動。
故可先描述了“慢”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為“慢是火車走停的‘哐當’”;然后闡述其意義為“是溫度與歡樂的交融”,最后上升到對人類的影響為“是對社會底線的牢固堅守”。
【22題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擬寫頒獎詞的能力。
首先注意頒獎詞的具體要求“句式整齊,語言流暢,富有文采,不超過80個字”。
然后結合文章內(nèi)容進行概括。原文寫“列車停在哪里好上車、如何做到無感起車、變坡點如何保證列車最大限度平穩(wěn)……鄧景盛不斷和自己較勁”,突出鄧景盛對駕駛技術的追求,通過不斷和自己較勁,練就了高超技藝,因此可寫成“他精益求精,多少回和自己較勁,練就高超本領”。
原文寫“鄧景盛坐在駕駛座上,雙手緊緊握住操縱桿,全神貫注地注視著前方線路,沒有半點馬虎”以及“用精湛的列車駕駛技術,服務著沿線的人民群眾”,體現(xiàn)他工作態(tài)度嚴謹,多年來始終如一,服務沿線百姓,因此可寫成“他態(tài)度嚴謹,多少年沒有半點馬虎,服務沿線百姓”:。
原文寫“他曾多次放棄駕駛動車和高鐵的機會,一心撲在開好‘慢火車’上”,可以看出他對自己崗位的忠誠,放棄更好機會,堅守在“慢火車”駕駛崗位上,因此可寫成“他忠于職守,多少次放棄更好機會,一心撲在開好‘慢火車’上”。
最后整合為“他精益求精,多少回和自己較勁,練就高超本領;他態(tài)度嚴謹,多少年沒有半點馬虎,服務沿線百姓;他忠于職守,多少次放棄更好機會,一心撲在開好‘慢火車’上”。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做一件事,有經(jīng)驗的人會不假思索地告訴你,應該這樣做;但沒有經(jīng)驗的人會反復摸索、很認真地去想應該怎么做,然后找到一個符合當前實際情況的解決辦法。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這則材料呈現(xiàn)了有經(jīng)驗者和無經(jīng)驗者面對事情時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有經(jīng)驗者能夠迅速給出解決方案,這源于他們在過往實踐中積累的知識和技能,這些經(jīng)驗是時間與實踐的沉淀,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它反映出人類對過往認知的傳承,就像古老的技藝傳承,憑借經(jīng)驗,匠人們能夠高效地制作出精美的器物,保障社會生產(chǎn)生活的穩(wěn)定運行。但經(jīng)驗也存在局限性,它是基于過去特定環(huán)境和條件形成的。隨著時代的快速變遷,舊有的經(jīng)驗可能無法適應新的情境,當面臨全新的科技變革、社會問題時,若一味依賴經(jīng)驗,就如同刻舟求劍,會導致決策失誤,錯失發(fā)展機遇。無經(jīng)驗者的探索精神同樣值得深入剖析。他們沒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能夠以全新的視角去審視問題。這種思維的開放性,使他們更易突破常規(guī),發(fā)現(xiàn)被經(jīng)驗遮蔽的新路徑。在科學研究領域,許多重大突破都是由那些初涉該領域、不受傳統(tǒng)理論束縛的年輕人做出的。然而,無經(jīng)驗者的摸索過程充滿不確定性,由于缺乏前人的指引,他們可能會在錯誤的方向上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甚至遭遇多次失敗。經(jīng)驗和探索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轉(zhuǎn)化的。經(jīng)驗為探索提供基礎,讓探索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出發(fā),減少盲目性;探索則不斷更新和豐富經(jīng)驗,推動人類認知的邊界拓展。在時代的大背景下,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全球化進程不斷加速,新問題如人工智能倫理、全球氣候變化應對等不斷涌現(xiàn)。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單純依賴經(jīng)驗,也不能盲目探索,而是要在兩者之間尋求動態(tài)平衡,既要傳承經(jīng)驗中的精華,又要激發(fā)探索的活力,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需求。
寫作時,文章開篇可通過具體事例引出材料中兩種處理事情的方式,引發(fā)讀者對經(jīng)驗與探索的思考。接著深入分析有經(jīng)驗者和無經(jīng)驗者做事方式的利弊。對于有經(jīng)驗者,闡述其在常規(guī)事務中憑借經(jīng)驗高效解決問題的表現(xiàn),以及在新挑戰(zhàn)面前思維固化的局限;對于無經(jīng)驗者,論述他們在摸索過程中展現(xiàn)出的對實際情況的深度洞察和創(chuàng)新思維,同時也指出其因缺乏經(jīng)驗可能面臨的挫折與困難。然后進一步探討如何正確看待經(jīng)驗與探索,強調(diào)既要尊重經(jīng)驗,從中汲取智慧,又要鼓勵探索創(chuàng)新,突破經(jīng)驗的束縛??梢越Y合時代背景,列舉在科技、文化等領域,那些既有經(jīng)驗積淀又勇于突破創(chuàng)新從而取得成功的案例。還可以聯(lián)系個人成長,說明在學習和生活中如何平衡經(jīng)驗與探索,以促進自身發(fā)展。結尾總結全文,再次強調(diào)經(jīng)驗與探索相輔相成的關系,呼吁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合理運用經(jīng)驗,積極探索未知,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未來。
立意:
1.掙脫經(jīng)驗束縛,開啟探索征程。
2.經(jīng)驗奠基,探索領航。
3.莫讓經(jīng)驗蒙蔽探索的雙眼。

相關試卷

山東省泰安市2025屆高三一模[高考模擬]語文試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山東省泰安市2025屆高三一模[高考模擬]語文試卷(解析版),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廣東省三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一模[高考模擬]語文試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廣東省三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一模[高考模擬]語文試卷(解析版),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詩歌鑒賞,默寫,語言表達,作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山東省菏澤市2025年高三一??荚囌Z文試卷(含答案):

這是一份山東省菏澤市2025年高三一模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02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山東省菏澤市2025年高三一??荚?語文試題及答案

山東省菏澤市2025年高三一??荚?語文試題及答案

2023屆山東省菏澤市高三一模語文

2023屆山東省菏澤市高三一模語文

2023屆山東省菏澤市高三一模語文試題  Word版含解析

2023屆山東省菏澤市高三一模語文試題 Word版含解析

2023屆山東省菏澤市高三一模語文試題  Word版含解析

2023屆山東省菏澤市高三一模語文試題 Word版含解析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