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科
音樂
年級冊別
七年級下冊
共1課時
教材
人教版
授課類型
欣賞與實踐課
第1課時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音樂教材以豐富多樣的音樂形式和內(nèi)容,為學生打開了音樂世界的新大門?!案惺苈曇舻拿總€瞬間”這一課題,聚焦于聲音的多樣性和獨特性,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聆聽和感受聲音。教材中可能包含了各種風格的音樂作品,如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民族音樂等,通過這些作品讓學生體會聲音在音高、音色、節(jié)奏、和聲等方面的變化。同時,教材還可能結合一些生活中的聲音實例,讓學生明白聲音不僅僅局限于音樂,還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一課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加敏銳地捕捉聲音中的情感和信息,為后續(xù)的音樂學習和欣賞奠定基礎。此外,教材的編排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各種活動和練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體驗中來,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fā)展的階段,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欲。在音樂方面,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聆聽經(jīng)驗,但對于聲音的感知和理解還比較膚淺。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喜歡流行音樂,對節(jié)奏明快、旋律動聽的歌曲比較感興趣,但對于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等其他類型的音樂可能接觸較少,缺乏欣賞的耐心和方法。他們在音樂表達上可能比較羞澀,不太愿意主動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能。同時,七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較短,需要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學生之間的音樂素養(yǎng)和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到這些差異,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課時教學目標
1. 學生能夠準確辨別不同聲音的音高、音色、節(jié)奏等基本特征。
2. 了解聲音在音樂中的表現(xiàn)形式和作用,掌握簡單的音樂術語。
3. 學會用簡單的樂器模仿生活中的聲音和音樂片段。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 讓學生深入理解聲音的基本特征,如音高、音色、節(jié)奏等,并能在音樂作品中準確識別。
2. 引導學生感受不同風格音樂作品中聲音的獨特魅力,提高他們的音樂欣賞水平。
教學難點
1. 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音樂概念,如和聲、復調(diào)等,并能在實際聆聽中感受其效果。
2. 引導學生突破傳統(tǒng)思維,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進行獨特的音樂創(chuàng)作和表演。
教學方法與準備
教學方法
1. 講授法: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向?qū)W生講解聲音的基本概念、音樂知識和欣賞方法。
2. 欣賞法:引導學生聆聽各種音樂作品和生活中的聲音,讓他們直觀地感受聲音的魅力。
3. 討論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聆聽感受和想法,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4. 實踐法:安排學生進行樂器演奏、聲音模仿、音樂創(chuàng)作等實踐活動,提高他們的音樂技能和創(chuàng)造力。
5. 演示法:教師通過示范演奏、演唱等方式,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音樂技巧和表現(xiàn)方法。
教具準備
1. 多媒體設備,用于播放音樂作品、視頻資料等。
2. 小型樂器,如木魚、沙錘、口琴等,供學生進行實踐操作。
3. 教學課件,包含聲音特征的圖片、文字說明和音樂實例。
4. 道具,如動物頭飾、生活場景道具等,用于聲音模仿和表演活動。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環(huán)節(jié)一:
聲音的奇妙之旅導入
1. 提前在教室的不同角落隱藏一些能發(fā)出聲音的物品,如鈴鐺、口哨、風鈴等。上課伊始,教師神秘地說:“同學們,今天老師帶大家開啟一場聲音的奇妙之旅。在我們的教室里就隱藏著許多有趣的聲音,讓我們一起去尋找吧?!比缓笞寣W生自由在教室里走動,尋找發(fā)出聲音的物品。
2. 當學生找到物品后,邀請他們分別描述所找到聲音的特點,如是清脆的、低沉的、響亮的還是輕柔的等。教師在學生描述后進行適當?shù)难a充和引導,強化學生對聲音特征的初步認識。
3. 教師播放一段包含多種生活聲音的音頻,如鳥鳴聲、汽車喇叭聲、海浪聲等,讓學生閉上眼睛聆聽,并想象這些聲音所描繪的場景。播放結束后,邀請學生分享自己腦海中浮現(xiàn)的畫面。
4. 教師總結學生的分享,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感受聲音的每個瞬間,強調(diào)聲音在我們生活和音樂中的重要性。
1. 學生積極在教室里尋找發(fā)出聲音的物品,充滿好奇和興奮。
2. 學生認真描述所找到聲音的特點,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交流。
3. 學生閉上眼睛聆聽音頻,沉浸在聲音所營造的氛圍中,積極想象并分享自己腦海中的畫面。
評價任務
觀察學生在尋找聲音過程中的參與度和積極性,評價學生對聲音特點描述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以及學生在分享想象畫面時的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設計意圖
通過有趣的尋找聲音活動和生動的音頻聆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初步感受聲音的多樣性和奇妙之處,為后續(xù)的學習做好鋪墊。
環(huán)節(jié)二:
聲音特征探索與音樂欣賞
活動一:聲音特征講解與體驗
1.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圖片、動畫和簡單的實驗,詳細講解聲音的音高、音色、節(jié)奏等基本特征。例如,用鋼琴演示不同音高的音符,讓學生感受音高的變化;播放不同樂器演奏同一旋律的音頻,讓學生辨別音色的差異;通過拍手、跺腳等方式,引導學生感受節(jié)奏的快慢和強弱。
2. 組織學生進行聲音特征模仿活動。教師給出一些聲音的描述,如“像小鳥一樣清脆的高音”“像大象一樣低沉的低音”等,讓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或身邊的物品模仿出來。
3. 開展小組競賽活動,教師展示一些聲音的實例,讓小組內(nèi)成員快速判斷其音高、音色和節(jié)奏特點,看哪個小組回答得又快又準確。
活動二:音樂作品欣賞與分析
1. 教師選擇一首經(jīng)典的音樂作品,如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先完整播放一遍,讓學生整體感受音樂的情緒和氛圍。
2. 再次播放音樂,引導學生邊聽邊分析音樂中聲音的特征,如音高的起伏、音色的變化、節(jié)奏的特點等。教師可以適時暫停音樂,提問學生聽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分享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全班匯報。
活動三:不同風格音樂對比欣賞
1. 教師播放不同風格的音樂片段,如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民族音樂等,讓學生對比聆聽,感受不同風格音樂中聲音的獨特表現(xiàn)。
2. 引導學生從音高、音色、節(jié)奏、和聲等方面分析不同風格音樂的差異,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差異。
1. 學生認真觀看課件,積極參與教師的演示實驗,仔細感受聲音的音高、音色和節(jié)奏變化。
2. 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用聲音或物品模仿教師描述的聲音特征,與同學相互交流和評價。
3.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積極參與競賽活動,快速思考并回答問題。
4. 學生安靜聆聽音樂作品,用心感受音樂的情緒和氛圍。
5.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仔細分析音樂中聲音的特征,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
6. 學生分組討論,分享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推選代表進行全班匯報。
7. 學生對比聆聽不同風格的音樂片段,認真分析它們之間的差異,并嘗試用語言表達出來。
評價任務
觀察學生在聲音特征體驗活動中的參與度和表現(xiàn),評價學生對聲音特征的理解和模仿能力;檢查學生在音樂欣賞分析活動中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程度和表達能力;評估學生在不同風格音樂對比欣賞中對音樂差異的分析能力和語言描述能力。
設計意圖
通過系統(tǒng)的講解、有趣的體驗活動和深入的音樂欣賞分析,讓學生全面了解聲音的基本特征,提高他們的音樂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時,通過對比欣賞不同風格的音樂,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
環(huán)節(jié)三:
聲音創(chuàng)作與表演展示
1. 教師布置聲音創(chuàng)作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生活場景,如菜市場、森林、運動會現(xiàn)場等,利用身邊的小型樂器和道具,創(chuàng)作一段表現(xiàn)該場景的聲音作品。教師提供一些創(chuàng)作提示,如可以用不同的樂器模仿場景中的各種聲音,注意聲音的節(jié)奏和組合等。
2. 學生分組進行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各小組,給予指導和建議,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
3. 各小組完成創(chuàng)作后,進行表演展示。在展示過程中,其他小組的學生認真聆聽,并記錄下自己喜歡的聲音和創(chuàng)意。
4. 表演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互評和自評。先讓各小組代表介紹自己小組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亮點,然后其他小組的學生進行評價,最后每個小組進行自我評價,總結優(yōu)點和不足。
5. 教師對各小組的表現(xiàn)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學生的創(chuàng)意和努力,同時提出一些改進的建議和方向。
1. 學生分組討論,選擇生活場景,確定創(chuàng)作思路。
2. 學生積極利用樂器和道具進行聲音創(chuàng)作,相互協(xié)作,共同完成作品。
3. 各小組依次進行表演展示,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作成果。
4. 學生認真聆聽其他小組的表演,記錄喜歡的聲音和創(chuàng)意,積極參與互評和自評活動。
5. 學生聽取教師的評價和建議,思考如何改進自己的作品。
評價任務
評價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創(chuàng)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估各小組表演展示的效果,包括聲音的表現(xiàn)力、創(chuàng)意和整體協(xié)調(diào)性;考察學生在互評和自評活動中的參與度和評價的客觀性。
設計意圖
通過聲音創(chuàng)作和表演展示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的聲音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踐中,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同時,通過互評和自評活動,提高學生的音樂評價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作業(yè)設計
1. 回家后,錄制一段生活中的聲音,如廚房做飯的聲音、街道上的嘈雜聲等,并分析其中聲音的音高、音色和節(jié)奏特點。
2. 選擇一首自己喜歡的音樂作品,寫一篇簡短的音樂欣賞感受,重點描述音樂中聲音給你帶來的印象和體驗。
3. 復習本節(jié)課所學的聲音特征和音樂術語,準備下節(jié)課的小測驗。
板書設計
感受聲音的每個瞬間
一、聲音的基本特征
1. 音高
2. 音色
3. 節(jié)奏
二、音樂欣賞
1. 作品分析
2. 風格對比
三、聲音創(chuàng)作
1. 生活場景選擇
2. 樂器與道具運用
這是一份初中音樂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學習項目二 感受音樂的每個層次教案,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音樂要素,欣賞方法,音樂創(chuàng)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學習項目三 感受音樂的鋪墊與高潮教學設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概念,判斷方法,創(chuàng)作要點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音樂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學習項目三 感受音樂的鋪墊與高潮一等獎表格教案,共3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