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Ti-48 Fe-56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5題,每題1分,共25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1. 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 冰雪融化B. 酒精揮發(fā)C. 鎂條燃燒D. 礦石粉碎
【答案】C
【解析】
【詳解】A、冰雪融化過程中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B、酒精揮發(fā)過程中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只是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C、鎂條燃燒過程中有新物質氧化鎂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
D、礦石粉碎過程中只是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 如表列出了某食品的營養(yǎng)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A. 蛋白質B. 脂肪C. 碳水化合物D. 鈉
【答案】A
【解析】
【詳解】根據某食品的營養(yǎng)成分表可知,蛋白質含量=;脂肪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180mg=0.18g,鈉含量=。通過計算可知,蛋白質含量最高。
綜上所述:選擇A。
3. 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A. 大理石B. 氯化鉀C. 汽水D. 蔗糖溶液
【答案】B
【解析】
【詳解】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還含有其他雜質,屬于混合物,不符合題意;
B、氯化鉀只由氯化鉀一種物質組成,屬于純凈物,符合題意;
C、汽水中含有水、二氧化碳、糖等多種物質,屬于混合物,不符合題意;
D、蔗糖溶液中含有蔗糖和水,屬于混合物,不符合題意。
故選B。
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wèi)戰(zhàn),持續(xù)優(yōu)化生態(tài)環(huán)境。
4. 垃圾分類對保護土壤具有重要意義、下列屬于廚余垃圾的是
A. 空易拉罐B. 空礦泉水瓶C. 土豆皮D. 廢舊報紙
【答案】C
【解析】
【詳解】空易拉罐、空礦泉水瓶、廢舊報紙可回收再利用,屬于可回收垃圾;土豆皮屬于廚余垃圾。
故選C。
5. 為系統(tǒng)治理水資源、水環(huán)境、水生態(tài),提倡的做法是
A. 任意排放生活污水B. 防治海洋垃圾污染
C. 農業(yè)上過量使用農藥D. 景觀用水大量使用自來水
【答案】B
【解析】
【詳解】A、任意排放生活污水,會造成水污染,錯誤;
B、防治海洋垃圾污染,有利于系統(tǒng)治理水資源、水環(huán)境、水生態(tài),正確;
C、農業(yè)上過量使用農藥,會造成土壤、水源污染,錯誤;
D、景觀用水大量使用自來水,會浪費淡水資源,錯誤。
故選B。
6. 為防治大氣污染,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A. 加強揚塵管控B. 使用清潔能源
C. 直接排放工業(yè)廢氣D. 加強大氣質量監(jiān)測
【答案】C
【解析】
【詳解】A、加強揚塵管控,可以減少空氣污染,保護環(huán)境,不符合題意;
B、使用清潔能源,可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保護環(huán)境,不符合題意;
C、直接排放工業(yè)廢氣,會污染空氣,符合題意;
D、加強大氣質量監(jiān)測,可以減少空氣污染,保護環(huán)境,不符合題意。
故選C。
7.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中,蒸發(fā)濾液不需要用到的儀器是
A. 蒸發(fā)皿B. 酒精燈C. 玻璃棒D. 量筒
【答案】D
【解析】
【詳解】蒸發(fā)所需儀器為:鐵架臺、酒精燈、蒸發(fā)皿、玻璃棒,無需量筒。
故選D。
8. 下列標志表示“禁止煙火”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詳解】A、該標志是腐蝕品標志,不符合題意;
B、該標志是禁止煙火標志,符合題意;
C、該標志是爆炸品標志,不符合題意;
D、該標志是禁止放易燃物標志,不符合題意。
故選B。
9. 下列物質混合后產生白色沉淀的是
A. 溶液和溶液B. 溶液和
C. NaOH溶液和稀硫酸D. 溶液和稀鹽酸
【答案】A
【解析】
【詳解】A、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產生白色沉淀,符合題意;
B、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產生氣泡,不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無明顯現象,不符合題意;
D、碳酸氫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產生氣泡,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024年6月,嫦娥六號完成世界首次月背采樣,五星紅旗在月背成功展開。
10. 嫦娥六號探測器鉆桿主體采用鋁基碳化硅材料。鋁、碳、硅是三種不同的元素,決定元素種類的是
A. 質子數B. 中子數C. 核外電子數D. 相對原子質量
【答案】A
【解析】
【詳解】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鋁、碳、硅是三種不同的元素,決定元素種類的是質子數。
故選A。
11. 制作嫦娥六號月背展示國旗的原材料是玄武巖。玄武巖的組成元素有硅、鋁、鐵、鈣等,其中屬于非金屬元素的是
A. 硅B. 鋁C. 鐵D. 鈣
【答案】A
【解析】
【詳解】A、硅是“石”字旁,屬于非金屬元素,故A符合題意;
B、鋁是“金”字旁,屬于金屬元素,故B不符合題意;
C、鐵是“金”字旁,屬于金屬元素,故C不符合題意;
D、鈣是“金”字旁,屬于金屬元素,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2. 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 傾倒液體B. 加熱液體
C. 讀取液體體積D. 稀釋濃硫酸
【答案】D
【解析】
【詳解】A、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瓶口緊挨試管口,圖示操作瓶塞要沒有倒放,瓶口沒有緊挨試管口,錯誤;
B、加熱液體時,用酒精燈外焰加熱,且液體體積不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試管夾應該夾在試管的中上部,錯誤;
C、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錯誤;
D、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密度大于水,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的擴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濃硫酸中,正確。
故選D。
13. 下列關于物質用途描述不正確的是
A. 用于食品防腐B. NaCl用作調味品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 用作保護氣
【答案】A
【解析】
【詳解】A、氧氣具有氧化性,會加速食品的腐敗變質,不能用于食品防腐,符合題意;
B、氯化鈉有咸味,可用作調味品,不符合題意;
C、干冰升華吸熱,能使周圍溫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不符合題意;
D、氮氣化學性質穩(wěn)定,可填充于食品包裝中用于防腐,不符合題意。
故選A。
二十四節(jié)氣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14. 春分“豎蛋”。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其化學式為
A. B. CaOC. D.
【答案】C
【解析】
【詳解】碳酸鈣由鈣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構成,鈣離子顯+2價,碳酸根離子顯-2價,化學式為:CaCO3。
故選C。
15. 清明放風箏。下列與風箏制作、放飛相關的部件中,用到金屬材料的是
A. 竹質骨架B. 紙質風箏面C. 棉質捆扎線D. 不銹鋼手握輪
【答案】D
【解析】
【詳解】A、竹質骨架屬于天然材料,錯誤;
B、紙質風箏面屬于天然材料,錯誤;
C、棉質捆扎線屬于天然材料,錯誤;
D、不銹鋼手握輪是由不銹鋼制成,不銹鋼屬于金屬材料,正確;
故選D。
16. 秋分吃桂花糕。桂花中含甜菜堿(),下列關于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由三種元素組成B. 氫、氮元素質量比為11:14
C. 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D. 碳、氧原子個數比為2:5
【答案】B
【解析】
【詳解】A、由化學式可知,甜菜堿由C、H、N、O四種元素組成,不符合題意;
B、由化學式可知,甜菜堿中氫、氮元素的質量比為:11:14,符合題意;
C、甜菜堿中C、H、N、O元素的質量比為:,故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不符合題意;
D、由化學式可知,甜菜堿分子中碳、氧原子個數比為:5:2,不符合題意。
故選B。
為實現“雙碳”目標,我國積極推動能源綠色低碳安全高效轉型。
17. 下列燃料在中充分燃燒時,不會產生的是
A. B. COC. D.
【答案】D
【解析】
【詳解】A、甲烷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題意;
B、一氧化碳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題意;
C、乙醇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題意;
D、氫氣燃燒生成水,符合題意。
故選D。
18. 為實現高效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科研人員開展納米復合光催化材料的研究。鈮(N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數是41,下列關于Nb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質子數是41B. 核電荷數是41C. 原子質量是41D. 核外電子數是41
【答案】C
【解析】
【詳解】A、原子序數=質子數,鈮(Nb)的原子序數是41,則質子數是41,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原子序數=核電荷數,鈮(Nb)的原子序數是41,則核電荷數是41,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原子質量約等于質子數加中子數,根據鈮(Nb)的原子序數是41,不能確定原子質量是 41,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D、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數,鈮(Nb)的原子序數是41,則核外電子數是41,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9. 與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和CO,該制氫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
圖中丁的微觀圖示為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詳解】與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和CO,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H? + CO?2H? + 2CO。根據方程式和微觀示意圖可知,丁中含有2個一氧化碳分子,1個一氧化碳由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圖中丁的微觀圖示為。
故選D。
20. 甲烷水蒸氣重整制氫的反應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反應涉及兩種氧化物B. 反應前后氫原子個數不變
C. 生成的CO、的分子個數比為1:1D. 參加反應的、的質量比為8:9
【答案】C
【解析】
【詳解】A、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應中有甲烷(CH4)和水(H2O),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生成,其中水和一氧化碳屬于氧化物,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氫原子個數不變,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生成的 CO 和 H2的分子個數比為 1:3,而不是 1:1,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D、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 CH4、H2O 的質量比=(12+1×4):(1×2+16)=16:18=8:9,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硼酸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應用。20℃時,進行如下實驗。完成下面小題。
資料:20℃時,硼酸的溶解度為5.0g;40℃時,硼酸的溶解度為8.7g。
21. ①~④所得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1:50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22. ③所得溶液的質量為
A. 104gB. 105gC. 106gD. 108g
23. 下列關于①~④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①所得溶液為不飽和溶液B. 若②升溫至40℃,溶質質量變大
C. 若向③中加水,溶液質量變大D. 若④升溫至40℃,得到不飽和溶液
【答案】21. A 22. B 23. B
【解析】
【21題詳解】
A、20℃時,硼酸的溶解度為5.0g,則該溫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2g硼酸,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2g:100g=1:50,符合題意;
B、②中水的質量為100g,加入硼酸的總質量為:2g+2g=4g,20℃時,硼酸的溶解度為5.0g,則該溫度下,4g硼酸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4g:100g=1:25,不符合題意;
C、③中水的質量為100g,加入硼酸的總質量為:2g+2g+2g=6g,20℃時,硼酸的溶解度為5.0g,則該溫度下,6g硼酸只能溶解5g,所得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5g:100g=1:20,不符合題意;
D、④中水的質量為100g,加入硼酸的總質量為:2g+2g+2g+2g=8g,20℃時,硼酸的溶解度為5.0g,則該溫度下,8g硼酸只能溶解5g,所得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5g:100g=1:20,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2題詳解】
③中水的質量為100g,加入硼酸的總質量為:2g+2g+2g=6g,20℃時,硼酸的溶解度為5.0g,則該溫度下,6g硼酸只能溶解5g,所得溶液的質量為:100g+5g=105g。
故選B;
【23題詳解】
A、由以上分析可知,①中水的質量為100g,加入硼酸的質量為2g,而20℃時,硼酸的溶解度為5.0g,即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5g硼酸,則①所得溶液為不飽和溶液,不符合題意;
B、由以上分析可知,②中4g硼酸完全溶解,若②升溫至40℃,升溫后,硼酸的溶解度增加,溶質質量不變,符合題意;
C、由以上分析可知,③中6g硼酸只能溶解5g,則若向③中加水,硼酸能繼續(xù)溶解,溶液質量變大,不符合題意;
D、④中水的質量為100g,加入硼酸的總質量為8g,若④升溫至40℃,40℃時,硼酸的溶解度為8.7g,即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8.7g硼酸,則該溫度下,8g硼酸能完全溶解,得到不飽和溶液,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4. 下列關于Fe在O2中燃燒的反應敘述不正確的是
A. 放出熱量B. 生成黑色固體
C. 反應前后固體質量相等D. 參加反應的Fe與生成物中鐵元素質量相等
【答案】C
【解析】
【詳解】A、鐵在氧氣中燃燒放出大量的熱,故敘述正確;
B、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故敘述正確;
C、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后生成四氧化三鐵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鐵絲和氧氣的質量之和,故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加,故敘述錯誤;
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的質量不變,所以參加反應的Fe與生成物中鐵元素質量相等,故敘述正確。
故選C。
25. 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測定出空氣中約占(按體積計算)。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②中瓶內空氣的體積約為200mLB. 可加熱鐵絲引燃銅匙中的白磷
C. 白磷的作用是消耗②中瓶內的D. 最終注射器活塞移至約40mL刻度線處
【答案】D
【解析】
【詳解】A、根據題意打開膠塞,取出200mL水,②中瓶內空氣的體積約為200mL,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鐵具有良好的導熱性,可加熱鐵絲引燃銅匙中的白磷,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白磷燃燒是與空氣中氧氣反應,能消耗瓶內的氧氣,使容器內壓強減小,打開彈簧夾,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動,移動的體積為消耗的氧氣,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瓶內空氣體積約為 200mL,消耗的氧氣約為 40mL,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動40mL,最終注射器活塞會移至約 100mL-40mL=60mL 刻度線處,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14題,共45分。
【生活現象解釋】
26. “九門走九車”說的是老北京內城九座城門的昔日景象。
(1)西直門走水車。水的組成元素是______。
(2)阜成門走煤車。除煤外,化石燃料還有天然氣和______。
【答案】(1)氫、氧元素
(2)石油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水的組成實驗可知,水由氫、氧元素組成;
【小問2詳解】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氣,它們短期內均不能再生,均屬于不可再生能源。
27. 大豆既能通過根系吸收肥料氮,又能利用根瘤菌固定空氣中的氮。
(1)下列物質中,屬于氮肥的是______(填序號)。
A. B. C.
(2)空氣中含氮元素的物質主要是______。
【答案】(1)B (2)氮氣##N2
【解析】
【小問1詳解】
A、K2CO3中只含有氮、磷、鉀中的鉀元素,屬于鉀肥,不符合題意;
B、CO(NH2)2中只含有氮、磷、鉀中的氮元素,屬于氮肥,符合題意;
C、Ca(H2PO4)2中只含有氮、磷、鉀中的磷元素,屬于磷肥,不符合題意。
故選B。
【小問2詳解】
空氣中含氮元素的物質主要是氮氣。
28. 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
(1)撈餃子對應的分離固液混合物的實驗操作是______。
(2)發(fā)酵粉(含)可用于制作面包。的俗稱是______。
(3)鹽酸可用于除鐵銹(主要成分為),原理為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答案】(1)過濾 (2)小蘇打
(3)Fe2O3+6HCl=2FeCl3+3H2O
【解析】
【小問1詳解】
撈餃子實現了固液分離,故對應的實驗操作是:過濾;
【小問2詳解】
NaHCO3俗稱小蘇打;
【小問3詳解】
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6HCl=2FeCl3+3H2O。
【科普閱讀理解】
29. 閱讀下面科普短文。
生活中有時需要用到高濃度,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氣瓶、氧氣袋和制氧機…
氧氣瓶和氧氣袋中的一般用深冷法制得,該方法利用物質的沸點差異,從空氣中分離出。
制氧機有膜分離、變壓吸附等制氧方式。膜分離制氧用到的膜材料有陶瓷、聚苯胺等,其中混合導電陶瓷分離膜的工作原理示意如圖甲。變壓吸附制氧常用的吸附劑是沸石分子篩??蒲腥藛T在一定條件下分別將、通過某種沸石分子篩,測定其對、的吸附情況、結果如圖乙(縱坐標數值越大,代表吸附量越大)。
吸氧對于缺氧人群有一定作用,但健康人短期內高流量吸氧會對機體造成不良影響,因此不能盲目吸氧。
(原文作者劉應書、汪波等,有刪改)
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供氧方式主要有______(寫出一種即可)。
(2)深冷法制氧利用了物質的______(填“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差異。
(3)圖甲中,表示氧分子變成氧原子的是______(填“Ⅰ”“Ⅱ”或“Ⅲ”)。
(4)由圖乙可知,25℃時吸附壓越大越有利于分離和,證據是______。
(5)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填“對”或“錯”)。
①氧氣瓶中的一般用深冷法制得。______
②健康人不能盲目吸氧。______
【答案】(1)氧氣瓶、氧氣袋和制氧機
(2)物理性質 (3)Ⅱ
(4)25℃時,吸附壓越大,氮氣的吸附量越大,而氧氣的吸附量變化不大
(5) ①. 對 ②. 對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題干信息可知,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氣瓶、氧氣袋和制氧機;
【小問2詳解】
深冷法利用物質的沸點差異,從空氣中分離出O2, 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質;
【小問3詳解】
由圖甲可知,Ⅱ中氧分子分解為氧原子;
【小問4詳解】
由圖乙可知,25℃時,吸附壓越大,氮氣的吸附量越大,而氧氣的吸附量變化不大,故25℃時吸附壓越大越有利于分離N2和O2 。
【小問5詳解】
①由題干信息可知,氧氣瓶和氧氣袋中的O2一般用深冷法制得,故填:對;
②吸氧對于缺氧人群有一定作用,但健康人短期內高流量吸氧會對機體造成不良影響,因此不能盲目吸氧,故填:對。
【生產實際分析】
30. 電石渣[主要成分為]是電石法生產乙炔的副產物,可資源化利用。
(1)處理工業(yè)廢水。用電石渣可處理______(填“酸性”或“堿性”)廢水。
(2)制備工業(yè)產品。用電石渣生產CaO的主要反應為,該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______。
【答案】(1)酸性 (2)分解反應
【解析】
【小問1詳解】
電石渣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鈣顯堿性,能與酸性物質反應,可用于處理酸性廢水;
【小問2詳解】
該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
31. 硫化鈉()廣泛應用于染料、造紙等工業(yè)、以為原料制備的部分流程如圖所示。
已知:為副產物,直接排放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
(1)配平化學方程式:
(2)中S的化合價為______。
(3)圖中標示出的物質中,屬于單質的是______。
(4)設備2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答案】(1) (2)-2
(3)氫氣##H2 (4)吸收H2S,防止污染環(huán)境
【解析】
【小問1詳解】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物中含2個Na、1個S、4個O,故硫化鈉的化學計量數為1,水的化學計量數為4,生成物中含8個H,則氫氣的化學計量數為4,則配平后為:;
【小問2詳解】
硫化鈉中鈉元素顯+1價,設硫元素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可得:,x=-2;
【小問3詳解】
圖中標示出的物質中,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硫酸鈉是由Na、S、O三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硫化鈉是由Na、S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硫化氫是由H、S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氫氧化鈉是由Na、O、H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故填:氫氣;
【小問4詳解】
H2S為副產物,直接排放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氫氧化鈉能與硫化氫反應生成硫化鈉和水,故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目的是:吸收H2S,防止污染環(huán)境。
【基本實驗及其原理分析】
32. 補齊儀器與名稱的連線。從A或B中任選一題作答,若均作答,按A計分。
【答案】A、B、
【解析】
【詳解】A、由圖可知,為燒杯, 為漏斗,故圖為: ;
B、由圖可知, 為集氣瓶;為膠頭滴管,故圖為: 。
33. 選用如圖裝置進行的制取實驗。
(1)用制取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發(fā)生裝置是______(填序號)。
(2)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_。
(3)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已收集滿,現象是______。
【答案】(1) ①. 2KMnO4K2MnO4+MnO2+O2↑ ②. A
(2)氧氣密度大于空氣
(3)將帶火星的木條放于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氧氣集滿
【解析】
【小問1詳解】
高錳酸鉀加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該反應的反應物是固體,反應條件是加熱,屬于固體加熱型,發(fā)生裝置是A;
【小問2詳解】
氧氣密度大于空氣,可用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小問3詳解】
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檢驗其收集滿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于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氧氣集滿。
34. 用如圖所示裝置和干燥紫色石蕊紙花進行實驗,驗證的性質。
(1)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由該實驗還可以得出分子具有的性質是______。
(2)為驗證能與水反應,需進行的操作及現象是______。
【答案】(1) ①. ②. 分子在不斷運動
(2)先將干燥紫色石蕊紙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不變色,將紙花取出噴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變紅
【解析】
【小問1詳解】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發(fā)生反應為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實驗中,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沒有直接接觸,一段時間后,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當二氧化碳分子運動到澄清石灰水處時,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小問2詳解】
驗證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可先將干燥紫色石蕊紙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不變色,說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色,將紙花取出噴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變紅,說明二氧化碳和水發(fā)生了反應,故填:先將干燥紫色石蕊紙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不變色,將紙花取出噴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紙花變紅。
35. 用如圖所示實驗驗證金屬的性質。
(1)實驗1,觀察到燈泡發(fā)光,說明鐵具有的性質是______。
(2)實驗2中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3)實驗3能證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的強,現象是______。
【答案】(1)具有導電性
(2)Fe + H2SO4 = FeSO4 + H2↑
(3)鐵片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色逐漸變?yōu)闇\綠色
【解析】
【小問1詳解】
實驗 1,觀察到燈泡發(fā)光,說明鐵具有導電性;
【小問2詳解】
在金屬活動順序中,鐵排在氫之前,能置換出酸中氫,銅排在氫之后,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實驗 2 中發(fā)生的反應是鐵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化學方程式為:Fe + H2SO4 = FeSO4 + H2↑;
【小問3詳解】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換出來; 實驗 3 中,將鐵絲放入硫酸銅溶液中,若能證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的強,現象是鐵片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色逐漸變?yōu)闇\綠色。
36. 用如圖所示實驗驗證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
(1)若a、b均為白磷,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
(2)若a、b均為紅磷,判斷該實驗能否證明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接觸,并說明理由:______。
【答案】(1)a處白磷不燃燒,b處白磷燃燒
(2)不能,因為溫度未達到紅磷的著火點,a、b處的紅磷均不燃燒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圖可知,a、b處白磷溫度均達到著火點,但a處白磷未與氧氣接觸,故a處白磷不燃燒,b處白磷燃燒,故填:a處白磷不燃燒,b處白磷燃燒;
【小問2詳解】
由題中信息可知,紅磷的著火點是240℃,若a、b均為紅磷,溫度未達到紅磷的著火點,a、b處的紅磷均不燃燒,不滿足單一變量原則,故無法證明可燃物燃燒需要與O2接觸,故填:不能,因為溫度未達到紅磷的著火點,a、b處的紅磷均不燃燒。
37. 完成實驗報告。
(1)實驗1中,現象是______。
(2)實驗2中,試劑a為______。
(3)補全實驗3的目的:配制______NaCl溶液。
【答案】(1)蠟燭熄滅 (2)酚酞試液
(3)6%
【解析】
【小問1詳解】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氣,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實驗 1 中,現象是蠟燭熄滅;
【小問2詳解】
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鹽酸顯酸性,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實驗 2 中,試劑 a 可以為酚酞試液;
【小問3詳解】
實驗 3 中3gNaCl溶于47mL(47g)水,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因此:實驗 3 的目的:配制6%的 NaCl 溶液。
【科學探究】
38. 同學們把盛有自上而下依次呈現多種顏色溶液的試管稱為“彩虹管”。小組同學看到某個“彩虹管”的制作過程(如圖)后,對影響“彩虹管”效果的因素進行探究。
已知:“彩虹管”呈現出的顏色越多、保持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進行實驗】
實驗1:用蒸餾水浸泡黑枸杞得到浸取液,分別滴入pH不同的無色溶液中,記錄現象。
實驗2:向試管中加入6mL一定質量分數的鹽酸、滴入5滴黑枸杞浸取液、振蕩,再逐滴滴入約3mL一定質量分數的NaOH溶液,之后記錄溶液顏色。
【解釋與結論】
(1)向pH=7的無色溶液中滴加黑枸杞浸取液,溶液顏色變?yōu)開_____。
(2)鹽酸與Na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3)實驗2中,①②③的目的是______。
(4)實驗2中,“彩虹管”效果最佳的是③,理由是______。
【進一步探究】
查閱資料發(fā)現,在NaOH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可使“彩虹管”效果更好。小組同學設計實驗3進行驗證,并與實驗2中③對照。
實驗3:向100mL質量分數為15%的NaOH溶液中加入固體,攪拌后得到溶液a,進行如下實驗并記錄。
【解釋與結論】
(5)補全實驗3的操作:______。
(6)實驗3中觀察到氣泡,推測有氣體生成,該氣體是______。
(7)由實驗2、3可知:制作“彩虹管”過程中,影響其效果的因素一定有______。
【答案】(1)紫色 (2)HCl+NaOH═NaCl+H2O
(3)驗證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的質量關系對 “彩虹管”效果的影響
(4)呈現出的顏色越多、保持時間越長
(5)向試管中加入6mL一定質量分數的鹽酸、滴入5滴黑枸杞浸取液、振蕩
(6)二氧化碳 (7)溶液pH的變化情況等(合理即可)
【解析】
【小問1詳解】
pH=7的無色溶液顯中性,滴加黑枸杞浸取液后,溶液顏色變?yōu)樽仙?br>【小問2詳解】
鹽酸與NaOH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Cl+NaOH═NaCl+H2O;
【小問3詳解】
對比實驗2中的①②③可知,是將3mL5%、10%、15%的NaOH溶液分別滴入6mL5%的鹽酸和5滴黑枸杞浸取液混合溶液中,通過現象可得,實驗①②③的目的是:驗證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的質量關系對 “彩虹管”效果的影響;
【小問4詳解】
對比實驗2中的①②③的現象可知,③中呈現出的顏色越多、保持時間越長,所以效果最好;
【小問5詳解】
根據對比實驗的要求可得,實驗3的操作為:向試管中加入6mL一定質量分數的鹽酸、滴入5滴黑枸杞浸取液、振蕩,再逐滴滴入約3mL溶液a;
【小問6詳解】
鹽酸會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氣體和水,所以該氣體是二氧化碳;
【小問7詳解】
由實驗2、3的現象可知:制作“彩虹管”過程中,影響其效果的因素一定有:溶液pH的變化情況等。
【實際應用定量計算】
39. 氫化鈦()作為儲氫材料備受關注。用鈦粉(Ti)生產的反應為。若制得,計算參加反應的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及結果)。
【答案】設:參加反應的的質量為x。
x=4kg;
答:參加反應的的質量為4kg。
【解析】
【詳解】見答案。項目
每100g
蛋白質
脂肪
碳水化合物
鈉
35.0g
5.6g
4.5g
180mg
A
B
實驗
1
2
3
目的
驗證不支持燃燒
鑒別NaOH溶液和鹽酸
配制______NaCl溶液
操作
現象
______
①變紅,②不變色
固體全部溶解
pH
≤3
4~5
6~8
9~11
12
≥13
溶液顏色
紅色
粉色
紫色
藍色
綠色
黃色
實驗
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NaOH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溶液顏色
①
5
5
紅色
②
5
10
自上而下依次為紅色、藍色、黃色,靜置約6分鐘只剩紅色、黃色
③
5
15
自上而下依次為紅色、藍色、黃色,靜置約20分鐘仍無明顯變化
④
10
5
自上而下為無色、紅色
⑤
10
10
紅色
⑥
10
15
自上而下依次為紅色、藍色、黃色,靜置約6分鐘只剩紅色、黃色
操作
現象
______,再逐滴滴入約3mL溶液a
立即出現氣泡;滴加完成后溶液顏色自上而下依次為紅色、粉色、紫色、藍色、綠色、黃色,靜置約1小時仍無明顯變化
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4年遼寧省中考化學真題(解析版),共13頁。
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4年廣東省中考化學真題(解析版),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蛋殼的主要成分是CaCO3, 關于蛋雕制作說法正確的是, 钷可為航天器提供動力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4年山西省中考化學真題(解析版),共13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