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項素養(yǎng)綜合全練(五) 課標必做實驗 類型一 一定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 1.某同學欲配制120 g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的氯化鈉溶液,請回答下列問題: (1)需稱取氯化鈉的質(zhì)量為 g。? (2)圖示操作中,正確的操作順序為 (填序號)。? (3)①若其他操作均正確,量取水的體積時仰視讀數(shù),則所配制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 (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②若稱量氯化鈉固體時托盤天平指針向右偏轉(zhuǎn),則應 直到天平平衡。? (4)欲配制60 g質(zhì)量分數(shù)為5%的氯化鈉溶液,需要10%的氯化鈉溶液的質(zhì)量為 。? 類型二 常見酸、堿的化學性質(zhì) 2.(2022吉林長春南湖實驗中學期末)為探究堿的相關(guān)性質(zhì),設(shè)計實驗如下: (1)實驗一能夠觀察到的明顯現(xiàn)象是溶液由無色變?yōu)椤 ∩?能使酚酞試液變色的離子是 (填離子符號);? (2)實驗二為用軟礦泉水瓶所做的對比實驗,軟礦泉水瓶 (填“a”或“b”)變癟更明顯,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該實驗驗證了可溶性堿能夠與 (填“金屬氧化物”或“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3)實驗三體現(xiàn)了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的反應原理,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實驗四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5)實驗五中,向過量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幾滴硫酸銅溶液,現(xiàn)象是 。? 3.(2021湖南長沙中考)為加深對酸的主要性質(zhì)的認識,通過實驗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在學完酸的化學性質(zhì)后,老師組織同學們完成了以下實驗活動。 【實驗內(nèi)容與分析】 實驗一:按下圖所示完成實驗。 實驗二:往生銹的鐵釘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 實驗三:往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 實驗四:往5.3克Na2CO3粉末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 (1)實驗一中,觀察到石蕊試液變 色。? (2)實驗二中,觀察到溶液由無色變成黃色,一段時間后有氣泡產(chǎn)生,請解釋出現(xiàn)這兩個現(xiàn)象的原因: 。 (3)實驗三中,觀察到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由此現(xiàn)象分析,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成分的可能組合有(不考慮酚酞) (用化學式表示)。? 【應用與拓展】 (4)結(jié)合以上實驗內(nèi)容,請設(shè)計實驗方案除去銅粉中混有的氧化銅,得到純凈的銅: 。? (5)小明在征得老師的同意后,繼續(xù)進行了下圖所示實驗。 由上述實驗可以得出氫氧化鈣的哪些性質(zhì): (寫一條)。? 類型三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zhì)的去除 4.(2023山東肥城期中)如圖是教材中的常見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實驗都用到的一種儀器是 ,它在實驗①中的用途是 。? (2)實驗②③④是“粗鹽中難溶性雜質(zhì)的去除”操作步驟,它們的正確順序是 (填序號)。下列情況可能導致精鹽產(chǎn)率偏低的是 (填字母)。? A.操作②中漏斗內(nèi)液面超過濾紙邊緣 B.操作③中有液體飛濺 C.操作④中粗鹽沒有充分溶解 D.所得精鹽中含有少量水分 類型四 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 5.(2022山東淄博五中期末)如圖為某學習小組探究金屬化學性質(zhì)時所做的四個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描述A中的實驗現(xiàn)象: 。? (2)寫出D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要驗證Cu、Fe、Ag的活動性強弱,至少要做的實驗是 (填字母)。? 6.(2022貴州銅仁中考節(jié)選)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離不開金屬材料,金屬的發(fā)現(xiàn)和使用推動了人類社會發(fā)展。 某興趣小組為探究Fe、Cu、R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展開了一系列探究。 【提出問題】如何判斷Fe、Cu、R的金屬活動性順序? 【猜想與假設(shè)】 猜想一:Fe>Cu>R 猜想二:Fe>R>Cu 猜想三: ? 【進行實驗】 【拓展與應用】為了回收利用金屬,同學們將反應后的物質(zhì)倒入同一容器中,向其中加入過量的鋁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則濾渣中的金屬單質(zhì)為 。? 答案全解全析 1.(1)12 (2)②④⑤③① (3)①偏小?、诶^續(xù)添加氯化鈉 (4)30 g 解析 (1)需要氯化鈉的質(zhì)量為120 g×10%=12 g。(2)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驟為計算、稱量(量取)、溶解、裝瓶,故正確的操作順序為②④⑤③①。(3)①若量取水的體積時仰視讀數(shù),量取的水偏多,則所配制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會偏小。②若稱量氯化鈉固體時托盤天平指針向右偏轉(zhuǎn),說明氯化鈉的質(zhì)量偏少,應該繼續(xù)添加氯化鈉直到天平平衡。(4)溶液稀釋前后溶質(zhì)的質(zhì)量不變,則需要10%的氯化鈉溶液質(zhì)量為60 g×5%10%=30 g。 2.(1)紅 OH- (2)a 2NaOH+CO2 Na2CO3+H2O 非金屬氧化物 (3)Al(OH)3+3HCl AlCl3+3H2O (4)Na2CO3+Ca(OH)2 CaCO3↓+2NaOH (5)有藍色沉淀生成 解析 (1)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OH-,能使酚酞試液變紅。(2)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因此a瓶變癟更明顯,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2NaOH Na2CO3+H2O。(3)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的反應原理為Al(OH)3+3HCl AlCl3+3H2O。(4)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OH)2 CaCO3↓+2NaOH。(5)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銅藍色沉淀。 3.(1)紅 (2)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此時溶液變?yōu)辄S色,氧化鐵反應完后,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看到產(chǎn)生氣泡 (3)NaCl或NaCl和HCl (4)往混合固體中加入足量稀鹽酸,然后過濾、洗滌、干燥(合理即可) (5)氫氧化鈣溶液顯堿性(合理即可) 解析 (1)鹽酸為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2)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往生銹的鐵釘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表面的氧化鐵先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然后內(nèi)部的鐵再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3)往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觀察到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說明氫氧化鈉全部反應,反應后的溶液可能呈中性或者酸性,因此溶液中的溶質(zhì)可能只有氯化鈉,也可能是氯化鈉和氯化氫共同存在。(4)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銅排在氫之后,因此銅不能與稀鹽酸或稀硫酸發(fā)生反應,而氧化銅可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因此可以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鹽酸或稀硫酸充分反應,然后過濾、洗滌和干燥,得到純銅。(5)常溫下,2 mL水(質(zhì)量為2 g)不能完全溶解0.02 g氫氧化鈣,說明常溫下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小于1 g,氫氧化鈣微溶于水;加入酚酞試液變紅,說明氫氧化鈣溶液顯堿性;加入鹽酸后紅色消失,說明氫氧化鈣可與鹽酸反應。 4.(1)玻璃棒 攪拌散熱 (2)④②③ BC 解析 (1)據(jù)圖示可知,圖中實驗中都用到了玻璃棒;在稀釋濃硫酸時,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散熱。(2)除去粗鹽中難溶性雜質(zhì)的操作步驟是溶解、過濾、蒸發(fā),故順序是④②③。A項,過濾時漏斗內(nèi)液面超過濾紙邊緣,會造成泥沙等進入精鹽中,而使精鹽的產(chǎn)率偏高;B項,蒸發(fā)時有液體飛濺,會導致得到的精鹽的質(zhì)量偏小,而使精鹽的產(chǎn)率偏低;C項,溶解時粗鹽未充分溶解,會導致得到的精鹽的質(zhì)量偏小,而使精鹽的產(chǎn)率偏低;D項,所得精鹽中含有少量水分,會造成稱得的精鹽的質(zhì)量偏大,而使精鹽的產(chǎn)率偏高。 5.(1)銅絲表面附著一層銀白色固體,無色溶液逐漸變?yōu)樗{色 (2)Zn+2HCl ZnCl2+H2↑ (3)AB 解析 (3)A實驗中銅與硝酸銀反應,說明銅的活動性比銀強;B實驗中鐵和硫酸銅反應,說明鐵的活動性比銅強,通過這兩個實驗就可驗證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Fe>Cu>Ag。 6.【猜想與假設(shè)】R>Fe>Cu 【進行實驗】將打磨過的R分別放入盛有硫酸亞鐵溶液和硫酸銅溶液的試管中 在硫酸亞鐵溶液內(nèi)R無明顯變化,在硫酸銅溶液內(nèi)R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 【拓展與應用】Al、Fe、R、Cu 解析 【進行實驗】根據(jù)實驗結(jié)論可知,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Fe>R>Cu,故可將R分別放入盛有硫酸亞鐵溶液(或其他可溶性亞鐵鹽溶液)和硫酸銅溶液(或其他可溶性銅鹽溶液)的試管中,實驗現(xiàn)象為R在硫酸亞鐵溶液中無明顯變化,在硫酸銅溶液中析出紅色固體。 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jié)論 ? ? ? ? ? ?猜想二正確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