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找準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2.掌握鑒賞詩歌意象和意境的方法。
考向一 分析意象含義(內涵)及作用
意象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即熔鑄了詩人主觀思想感情的客觀事物,是作者內在的思想情感與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tǒng)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分析理解意象的含義和作用是詩歌鑒賞中一種重要的考查形式,這類題型命題方式單一,要求指出詩中某種意象的含義(內涵),然后簡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或考查其中一項)。詩人對意象的選取與描繪,正是其主觀情感的流露,“月”“雁”“笛”“落花”等傳統(tǒng)意象更是因沉淀了特定的文化內涵而顯得意蘊豐富。簡單地說:(1)意象=物象+情思;(2)意境=意象+氛圍。
1.分析意象含義的方法及步驟(1)研讀詩歌,確定意象,分析表層屬性。通讀詩歌,確定合乎題干要求的意象,注意采用名詞或名詞化答法;揣摩并把握意象的特點。要抓住描述該意象的關鍵性詞語,把握其外在特征,特別是其時令色彩和冷暖色調。(2)聯想舊知,把握意象含義,探求深層含義。理解意象的含義,需要聯想平時積累的意象含義,再抓住關鍵性詞語,找到“物”與“志”“情”的契合點,把握特定語境中的深層含義,挖掘其內在的品質特征;理解意象特定的意義和內涵。有些意象有其特定的意義和內涵,必須結合詩人的具體處境和特定心境具體分析。
2.分析意象作用的步驟和角度(1)描述意象,并指出意象的特點。(2)分析作用點出效果。①渲染氣氛、奠定基調等營造意境方面的作用;②塑造環(huán)境或背景的作用;③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襯托人物節(jié)操或性格的作用,多在詠物詩中;④結構上的線索作用。
[教考銜接] 1.《天凈沙·秋思》這首小令中,暗含題中“秋”字的最直接的意象有哪些?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第一問:枯藤 老樹 西風。第二問:游子(天涯淪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
解析 回答第一問比較簡單,“枯藤、老樹、西風”等表現秋天的景物毫不費力就可找出。回答第二問,要從全詩出發(fā),才能準確把握詩人的思想感情。
[邊練邊悟] 1.(2022·北京卷)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后面題目。病 柏①杜 甫有柏生崇岡,童童狀車蓋。偃蹇龍虎姿,主當風云會。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豈知千年根,中路顏色壞②。出非不得地③,蟠據亦高大。歲寒忽無憑,日夜柯葉改。丹鳳領九雛,哀鳴翔其外。鴟鸮志意滿④,養(yǎng)子穿穴內??蛷暮梧l(xiāng)來,佇立久吁怪。靜求元精理⑤,浩蕩難倚賴。【注】 ①此詩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時居成都草堂。②中路:中途。③出:生長。④鴟鸮:貓頭鷹。⑤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
詠物詩注重通過意象表達主題,這首詩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別說明這些意象有何意蘊。
解析 這首詩主要運用了病柏、丹鳳、鴟鸮三種意象?!安“亍保骸坝邪厣鐚?,童童狀車蓋。偃蹙龍虎姿,主當風云會。”這幾句寫柏之盛時,詩人用四句即生動地刻畫出柏樹的不凡。柏樹的形象象征著強盛時的唐王朝?!柏M知千年根,中路顏色壞”來了個“突轉”,誰又能料到這植根深厚而悠遠的古柏,卻半道變了“顏色”呢?于“王朝”而言就是衰落了?!皻q寒忽無憑,日夜柯葉改”形容衰時之柏枝枯葉燥,了無生機。柏從繁盛到干枯象征唐朝從強盛到衰落。
“丹鳳”:“丹鳳領九雛,哀鳴翔其外?!币驗榇髽鋵⒖?,“將九雛”的鳳凰無枝可憩,只能上下盤旋,哀哀其鳴。丹鳳哀鳴,象征了正直之人被擯斥在外?!傍|鸮”:“鴟鸮志意滿,養(yǎng)子穿穴內?!睂τ趷壶B鴟鸮而言,則正中下懷,它們志得意滿地率領眾子孫穿穴打洞,立身其中。鴟鸮意滿,象征了奸佞小人盤踞于朝中。這首詠物詩采用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有著強烈的象征色彩:它把國家比作一棵原本枝繁葉茂、現已病入膏肓的柏樹,把能臣志士比作“哀翔其外”的鳳凰,又把宵小之輩比作穿穴而居的惡鳥鴟鸮。
答案 ①這首詩主要運用了病柏、丹鳳、鴟鸮三種意象。②病柏由盛而衰的變化,象征了唐朝從強盛到衰落的滄桑巨變;丹鳳哀鳴,象征了正直之人被擯斥在外;鴟鸮意滿,象征了奸佞小人盤踞于朝中。詩人借助這些意象表達了對國運時局的憂慮。
考向二 鑒賞意境特點及作用
意境指文藝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其特點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單個景物形象,也有由多個景物形象組合成的意境。命題者常??疾閷拔镄蜗筇攸c的整體把握,或者對某種意境的描述能力。要注意的是,詩中的景物作為意象,已融入作者的情感;詩中多個意象的組合,已營造出某種意境。因而,對詩中景物形象的賞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態(tài)等外部特征上,還應揭示出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即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高考對古代詩歌畫面和意境的考查有六個角度:(1)概括畫面內容;(2)賞析畫面特色;(3)體會畫面氛圍;(4)體悟情景關系;(5)概括詩歌意境;(6)分析意境意義等。一般考查的方式是主觀題。
1.感受意境氛圍解題步驟:(1)整體描繪畫面,采用“一幅+修飾語(包括時間、地點、景物特點等)+畫面”的格式,用自己的語言再現詩歌畫面。(2)分析氛圍特點,重點分析詩中意象、表達技巧,并運用恰當的術語概括,準確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3)分析思想感情,不僅說出借助圖景表達的情感,還要答出情感產生的原因。
2.體悟情景關系情和景有以下幾種關系:①以樂景抒樂情;②以哀景抒哀情;③以樂景抒哀情;④以哀景抒樂情。從景與情之間的距離(即二者的密切度)來分析,有如下表現形式: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梢哉f,“寓情于景”這種關系,情與景之間是零距離,真正說得上是情景交融。體悟情與景的關系,實質上是在感受意境的基礎上,理解作者寫景的目的,這是意境分析的延伸。
解題步驟:(1)審題。一般從“畫面”“情感”兩方面提要求。(2)描繪畫面的特點。①意境的特點大都可以用一兩個雙音節(jié)詞或四字短語來概括。②營造意境的方式:a.觸景生情。情隨境生:詩人遇到某種物境時,突有所悟,借著物境的描寫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出來,多是先寫景后抒情。b.融情入境:詩人本來就帶著強烈的主觀情感,當接觸外界物境時,就會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c.其他方面:景物描寫(季節(jié)、時令、地域等),場面描寫(農事、戰(zhàn)爭、狩獵、離別等),色彩描寫(明暗、冷暖、濃淡等)。(3)體悟思想情感(寄情、寓理、顯志)。
3.分析寫景作用寫景的作用與詩歌所要表達的主旨密不可分,這一點是分析寫景作用的根本。但面對具體的詩歌、特定的要求,一定要指出其作用的獨特性,不可面面俱到或牽強附會。(1)分析題干,把握題干的關鍵詞,明確答題的方向。(2)指出詩中景物描寫的具體作用。①交代事件發(fā)生的時令、地點;②渲染氣氛,營造氛圍;③烘托人物的形象或心理;
④在結構中的作用:a.開篇,引出下文,為下文鋪墊,奠定情感基調,渲染氣氛,起興(先言他物,領起下文)。b.中間,承上啟下,過渡、照應、對比、反襯等。c.結尾,照應開頭,使結構更加完整,以景結情,含蓄蘊藉,回味無窮。(3)結合詩句分析這一作用的價值和意義。
[教考銜接]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使至塞上王 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北驹姷谌摗按竽聼熤?,長河落日圓”中寫了哪些景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 第一步:營造了蒼茫(或“空曠”“曠遠”“遼闊”“廣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特點)第二步: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只有長河落日,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畫面)第三步:表現了詩人孤寂的情感。(情感)
[邊練邊悟]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早秋夜作韋 莊翠簟初清暑半銷,撇簾松韻送輕飆。莎庭露永琴書潤,山郭月明砧杵遙。傍砌綠苔鳴蟋蟀,繞檐紅樹織蟏蛸①。不須更作悲秋賦②,王粲③辭家鬢已凋。【注】 ①蟏蛸:蜘蛛的一種,腳很長,俗稱“蟢子”。②悲秋賦:語本《楚辭·九辯》中的“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泛指抒發(fā)悲秋之情的詩文。③王粲:“建安七子”之一,依附曹操,一生感嘆自己懷才不遇。
頸聯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有什么效果?請簡要分析。
答案 頸聯描繪了一幅色彩鮮明、靜中有動的清幽秋夜圖。綠苔蒼蒼,紅樹繞檐,艷麗的色彩,襯托出庭院的冷清。蟋蟀夜鳴,蜘蛛織網,以動襯靜,突出夜的清幽。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鑒賞詩歌意境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需要審清題干要求,列舉出詩詞中出現的意象,描繪詩詞中展現的畫面,概括景物營造的氛圍特點,再分析效果?!鞍鼍G苔鳴蟋蟀,繞檐紅樹織蟏蛸”,大意是臺階旁的綠苔中傳來陣陣蟋蟀聲,屋檐邊的紅樹上掛著晶亮的蜘蛛網?!傍Q蟋蟀”“織蟏蛸”從聽覺和視覺的角度著眼描寫早秋,寫了蟋蟀鳴叫和蜘蛛織網的早秋之景,描繪了一幅色彩對比鮮明、靜中有動的清幽秋夜圖?!熬G苔”“紅樹”襯托出庭院的冷清;“鳴蟋蟀”“織蟏蛸”以動襯靜,突出夜的清幽。
測 評 練 案(滿分:45分)
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9分)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其二)李商隱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盤迸淚傷心數,錦瑟驚弦破夢頻。萬里重陰非舊圃,一年生意屬流塵。前溪舞罷君回顧,并覺今朝粉態(tài)新?!咀ⅰ?回中:在今陜西隴縣西北。此詩作于唐文宗開成三年(838),這年因有人作祟,詩人應博學宏詞科不第,從京都回到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幕府中?!扒跋本洌呵跋悄铣塘曇魳返牡胤?,江南聲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態(tài)描摹花之飄零。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首聯中,詩人將石榴花拿來作比:請不要嘲笑石榴花開趕不上春天,牡丹雖然在春季怒放,卻“先期零落”,更使人愁。B.頷聯中,詩人細致地描繪了牡丹殘敗的景象:先寫暴雨擊花,再寫牡丹的凋謝使人不忍直視?!皞摹薄捌茐簟奔仁菍懟?,也是作者自嘆。C.頸聯中,詩人描寫環(huán)境與花敗后的情景:萬里長空,陰云密布,氣候惡劣,已非當年舊圃之環(huán)境;花落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機,早付與污泥流塵。D.尾聯中,“并覺今朝粉態(tài)新”,他日牡丹落盡時,回想今朝雨中粉態(tài),更覺其清麗動人。此聯暗示將來之厄運更甚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
解析 B項“詩人細致地描繪了牡丹殘敗的景象”錯?!坝癖P迸淚傷心數,錦瑟驚弦破夢頻”,是說:牡丹花那如玉盤一樣的花冠上雨珠飛濺,讓我屢屢傷心;無情風雨像急奏的錦瑟,繁弦促柱,頻頻驚破美夢。詩人并沒有直接細致地描繪牡丹敗落的場景,而是通過自己的感受來寫雨打牡丹。
★2.與李商隱的《錦瑟》相比,本詩意象“錦瑟”的作用和蘊含情感有何不同?請結合詩歌,分別簡析。(6分)
解析 題目要求就“錦瑟”這一物象對兩首詩進行對比分析,答不同之處。有兩問,一是作用的不同,一是情感的不同。作用不同的思考方向:“錦瑟”在詩歌中所處的地位,這一意象在詩歌構思過程中,所起到的表達效果(含藝術效果和情感效果)?!跺\瑟》以“錦瑟”為題,開篇由錦瑟入筆,以之起興,引出對年華逝去的感嘆,并引出后面人生的種種感嘆。從全詩來看,詩人的情感是由錦瑟引發(fā)的,錦瑟是核心意象?!痘刂心档橛晁鶖《?其二)》,詩歌的主要意象是“牡丹”,錦瑟是作者發(fā)揮奇特想象之物,無情風雨像急奏的錦瑟,繁弦促柱,頻頻驚破美夢,以此來渲染風雨摧殘嬌花的氣氛。情感不同的思考方向:《錦瑟》中“錦瑟”是靜態(tài)的,取其“一弦一柱”,表
達的是“思華年”,情感表達很直接——蘊含著作者美好年華逝去的傷感?!痘刂心档橛晁鶖《?其二)》中的“錦瑟”是動態(tài)的,無情的狂風驟雨,如錦瑟頻頻驚弦,摧殘盛開的牡丹。表達的情感則需從“破夢”中感悟,結合詩人科舉不第的創(chuàng)作背景,自然想到詩人借牡丹的遭遇來寫自己,錦瑟蘊含著作者對牡丹的憐惜,深層是對自己科舉不順的哀嘆。答案 作用:《錦瑟》中,錦瑟是核心意象,作者以此來寄托情懷;而此詩中的錦瑟并非核心意象,作者只是把風雨之聲喻為錦瑟奏出的急促音符,以此來渲染風雨摧殘嬌花的氣氛。情感:《錦瑟》中,錦瑟蘊含著作者美好年華逝去的傷感;而此詩中,錦瑟蘊含著作者對牡丹的憐惜、對自己科舉不順的哀嘆。
二、閱讀下面的這首古詩,完成3~4題。深灣夜宿王 勃津涂①臨巨壑,村宇架危岑②。堰③絕灘聲隱,風交樹影深。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調砧④。此時故鄉(xiāng)遠,寧知游子心。【注】 ①津涂:道路。②岑:小而高的山。③堰:攔河蓄水的土壩。④砧:搗衣石。
3.下列對詩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一個“隱”字,寫灘聲時隱時現地傳來,可想象出詩人凝神遠聽的神態(tài)。B.一個“深”字,寫出江邊的樹木隨風起伏,樹影晃動時的情景。C.第一聯是寫近景,第二聯是寫遠景,遠近交替寫深灣的地理環(huán)境和自然風景。D.前三聯,寫出詩人眼中的異鄉(xiāng)景色風情,第四聯抒發(fā)游子鄉(xiāng)思,情景相生。解析 本題C項“第一聯是寫近景,第二聯是寫遠景”錯,應是第一句與第四句寫近景,第二句與第三句寫遠景。
★4.詩的第三聯描寫了怎樣的圖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6分)
解析 第一問要求描述畫面,抓住“江童”“山女”這兩個人物形象的動作進行描述即可;第二問要求分析詩人的思想感情,作答時要緊扣前面的畫面描述展開。仔細閱讀第三聯,“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調砧”,本聯寫了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天已入暮,江上的船工還在辛勤地劃船;夜已深了,山中的婦女還在捶打衣裳。這是一幅讓人深思的圖畫。字里行間充滿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苦難的同情。答案 第三聯描寫了天色已晚,江上的兒童還在辛勤地劃船,山中的婦女還在捶洗衣裳。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辛苦勞作的深厚同情。
三、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5~6題。和白侍郎送令狐相公鎮(zhèn)太原①劉禹錫十萬天兵貂錦衣,晉城風日斗②生輝。行臺③仆射深恩重,從事中郎舊路歸。疊鼓蹙成汾水浪,閃旗驚斷塞鴻飛。邊庭自此無烽火,擁節(jié)還來坐紫微④?!咀ⅰ?①本詩作于大和六年(832)。白侍郎,即白居易;令狐相公,即令狐楚,時任檢校右仆射,兼太原尹等職。②斗:通“陡”。③行臺:指出征時在駐地設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務機構。④紫微:指中書省。
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首句使用“衣錦還鄉(xiāng)”的典故,借“貂錦衣”寫出十萬將士重歸太原時的意氣風發(fā)。B.“晉城風日斗生輝”看似俗套之語,用于此處卻可以恰當地表達對友人的贊頌之意。C.從第二聯可以看出,令狐楚以前曾任“從事中郎”,此次履新“仆射”是一次升遷。D.本詩雖標題有“和白侍郎”之語,但詩句卻不涉白居易,而圍繞為令狐楚壯行抒寫。解析 A項,“寫出十萬將士重歸太原時的意氣風發(fā)”錯誤,表現的是軍隊奔赴邊境時的意氣風發(fā)。
★6.本詩第三聯與“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李賀《雁門太守行》)都寫到了“鼓”和“旗”,但描寫的場景和表達的情感卻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俦驹妼憽隘B鼓”激起水浪,“門旗”驚斷塞鴻之飛,表現軍隊奔赴邊境的宏大場景,表達了詩人對令狐楚治軍之能的贊美。②李詩寫紅旗半卷,鼓聲不起,表現軍隊偃旗潛行、不畏艱難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邊境將士視死如歸精神的贊美。
四、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7~8題。(9分)蘇武廟溫庭筠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一句中“魂銷”二字筆墨精煉,生動描繪出蘇武當時內心與外在的情態(tài),深刻地顯示出其思國若渴的愛國精神。B.第二句由人到廟,由古及今,描繪眼前蘇武廟景物?!肮澎舾邩洹?,寫出蘇武廟蒼古肅穆,渲染出濃郁的歷史氣氛。C.頸聯寫蘇武“回日”所見所感,從相隔迢遙的空間的角度上寫蘇武出使和歸國前后的人事變換,包含了深沉之感。D.晚唐國勢衰頹,民族矛盾尖銳。溫庭筠通過塑造蘇武形象,歌頌民族氣節(jié),展現心向故國之情,這也是時代的需要。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C.“空間”錯,頸聯中“回日”“去時”“丁年”,是時間相隔之長,不是空間。
★8.本詩頷聯為讀者展現了怎樣的畫面?請簡要概括并分析其情感。(6分)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評價詩歌形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頷聯“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意思是,羈留北海音書斷絕,頭頂胡天明月;荒隴牧羊回來,茫茫草原已升暮煙。頷聯二句描繪的是兩幅畫,是從廣闊的空間角度來寫蘇武留胡時內心與外在的動態(tài)、環(huán)境。是用逆挽法來追憶蘇武生前的苦節(jié)壯舉,懷念蘇武崇高的愛國精神。上一幅是望雁思歸圖。這句主要寫蘇武思國的心境,這幅圖畫,形象地表現了蘇武在音訊隔絕的漫長歲月中對故國的深長思念和欲歸不得的深刻痛苦,不僅敘出了蘇武被流放北海時與故國音訊斷絕的史實,而且表現出蘇武只要一息尚存就念念不忘故國,每天希望鴻雁傳書于故國、直盼到月上中天的愛國忠心。下一幅是荒塞歸牧圖。主要寫他胡地牧羊時環(huán)境的艱辛、荒涼,表現出貧賤不能移其愛國之志的胸懷。這幅圖畫,形象地展示了蘇武牧羊絕塞的單調、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環(huán)境、經歷、心情相互交融,渾然一體。
答案 頷聯描繪了兩幅畫面。一是望雁思歸圖。在寂靜的夜晚,天空中高懸著一輪帶有異域情調的明月。望著大雁從遙遠的北方飛來,又向南方飛去,一直到它的身影逐漸消失在南天的云彩中。這幅圖畫,形象地表現了蘇武在音訊隔絕的漫長歲月中對故國的深長思念和欲歸不得的深刻痛苦,表現其思國之情。二是荒塞歸牧圖。在昏暗的傍晚,放眼遠望,只見籠罩在一片荒煙中的連天塞草,和丘隴上歸來的羊群。這幅圖畫,形象地展示了蘇武牧羊絕塞的單調、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表現出貧賤不能移其愛國之志的品格。
五、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9~10題。(9分)涼州①館②中與諸判官③夜集岑 參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咀ⅰ?①涼州,也作“梁州”,治所在今天甘肅武威,唐河西節(jié)度府設于此地。岑參作此詩時在此地作客。②館:客舍。③判官:唐代節(jié)度使、觀察使下的屬官。
9.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詩歌前六句主要寫宴會宏大、繁華的環(huán)境背景,同時帶著濃郁的邊地情調。“風蕭蕭兮夜漫漫”,用“兮”字和疊詞“蕭蕭”“漫漫”,使節(jié)奏舒緩了下來。B.詩歌七、八句運用頂針的手法,連用兩個“故人”,形成了銜接流暢的音效,突顯朋友多、情誼深。C.詩歌九、十兩句流露出作者面對時光流逝,不愿與朋友相互看著在貧賤中漸漸老去的傷感。D.詩歌最后兩句從人物神態(tài)著筆,不僅表現了詩人豪邁之氣,也透露出盛唐的時代脈搏。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C項,“不想與朋友相互看著在貧賤中漸漸老去的傷感”不確切,“花門樓”在這里即指涼州館舍的樓房。九、十兩句接“故人別來三五春”,意思是說:時光迅速,又到了秋天草黃的季節(jié)了。歲月催人,哪能互相看著在貧賤中老下去呢?言下之意是要趕快建立功業(yè)。應是想要趕快建功立業(yè)、積極奮發(fā)的人生態(tài)度。
★10.這首詩的前六句在意象的選擇上與范仲淹《漁家傲·秋思》中的“長煙落日孤城閉”“羌館悠悠霜滿地”相似,但在意境上卻有不同,請賞析二者的不同之處。(6分)
解析 岑詩前兩句寫了“月光”這一意象,三四句寫月光下的涼州城,蕩漾著一片琵琶聲。詩的前四句寫出了涼州城的歌舞繁華、和平安定,同時帶著濃郁的邊地情調;五六兩句通過“風”“夜”兩個意象,寫出了西北地區(qū)夜晚給人的感受。這六句通過寫環(huán)境背景,透露出的是作者的豪邁氣概,是和平安定的盛唐氣象。范詩中的“長煙”“落日”“孤城”是作者看到的意象,這些意象隱隱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邊疆蕭瑟悲涼,長期放棄警戒,武備松弛,戰(zhàn)事頻繁?!扒脊苡朴扑獫M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xù),通過悠揚的羌笛聲抒發(fā)作者思家憂國的情懷。
答案 (1)岑詩寫的是在月光籠照下處處可聞琵琶聲的涼州城,突出其宏大繁華、和平安定的特點,透露出的是作者的豪邁氣概,是和平安定的盛唐氣象。(2)范詞寫的是日落到深夜的邊城,籠罩著蒼茫凄涼的氣氛,在悠揚的羌笛聲中透露的是作者思家憂國的情愫,是蕭瑟悲涼、戰(zhàn)事頻繁的情勢。
這是一份新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件26 鑒賞詩歌的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45),共4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復習目標,鏈接高考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26:鑒賞詩歌的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 學案(含答案)+ 課件,文件包含2025屆高中語文一輪復習課件26鑒賞詩歌的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共45張pptpptx、2025屆高中語文一輪復習學案26鑒賞詩歌的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含答案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45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 鑒賞詩歌意象與意境 課件,共2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活動二分析意境特點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