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古詩文篇目讀寫專練(全國通用)
- 2025年高考語文選擇必修下冊之《蜀道難》——2025年高考語文古詩文必備篇目讀寫專練 試卷 0 次下載
- 2025年高考語文選擇必修下冊背誦篇目之《歸去來兮辭》實詞句式默寫--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古詩文篇目讀寫專練(全國通用) 試卷 0 次下載
- 2025年高考語文選擇必修下冊背誦篇目之《種樹郭橐駝傳》實詞句式默寫--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古詩文篇目讀寫專練(全國通用) 試卷 0 次下載
- 2025年高考語文選擇必修下冊背誦篇目之《陳情表》實詞句式默寫--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古詩文篇目讀寫專練(全國通用) 試卷 0 次下載
- 2025年高考語文選擇必修下冊背誦篇目之《項脊軒志》實詞句式默寫--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古詩文篇目讀寫專練(全國通用) 試卷 0 次下載
2025年高考語文選擇必修下冊背誦篇目之《石鐘山記》實詞句式默寫--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古詩文篇目讀寫專練(全國通用)
展開
這是一份2025年高考語文選擇必修下冊背誦篇目之《石鐘山記》實詞句式默寫--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古詩文篇目讀寫專練(全國通用),文件包含2025年高考語文選擇必修下冊背誦篇目之《石鐘山記》實詞句式默寫模擬課內(nèi)外訓練教師版docx、2025年高考語文選擇必修下冊背誦篇目之《石鐘山記》實詞句式默寫模擬課內(nèi)外訓練學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文言知識點】
彭蠡:_______________
臨:_______________
鼓:_______________
搏:_______________
是說:_______________
雖:_______________
始:_______________
遺蹤:_______________
扣:_______________
聆:_______________
函胡:_______________
清越:_______________
桴:_______________
響騰:_______________
韻:_______________
徐:_____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____
尤:_______________
鏗然:_______________
獨:_______________
名:_______________
石鐘山記
蘇軾
《水經(jīng)》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贬B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
舟:_______________
行適:_______________
赴:_______________
所謂:_______________
其:_______________
焉:_______________
固:_______________
笑:_______________
絕:_______________
立:_______________
森然:_______________
驚起:_______________
云霄: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
方:_______________
心動:_______________
絕:_______________
舟人:_______________
罅:_______________
其:_______________
涵淡澎湃:_______________
當:_______________
空中:_______________
竅:_______________
向:_______________
應:_______________
作:_______________
汝:_______________
識:_______________
余:_______________
古之人不余欺也 句式:____________
目:_______________
聞:_______________
臆斷:___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___
言:_______________
終:_______________
夜:_______________
泊:_______________
莫:_______________
所以:_______________
陋者: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
考擊:_______________
以為:_______________
其實:_______________
是以:_______________
簡:_______________
陋:_______________
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1.“絕”的意義及用法
①至絕壁下: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鐘鼓不絕: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佛印絕類彌勒:___________________
④非能水也,而絕江河:___________________
⑤絕云氣,負青天:___________________
2.“焉”的意義及用法
①積土成山,風雨興焉: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盤盤焉: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___________________
⑤如樂作焉/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___________________
⑥眾好之,必察焉:___________________
⑦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___________________
⑧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___________________
3.“殆”的意義及用法
①以父母之遺體行殆:___________________
②殆有神護者: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以有涯隨無涯,殆已:___________________
4.“察”的意義及用法
①徐而察之: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___________________
③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___________________
【默寫模擬訓練】
1.【2024·湖南·三?!俊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蘇軾在《石鐘山記》中明確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錯誤的做法,表現(xiàn)出注重調(diào)查研究的求實精神。
2.【2024·黑龍江吉林·二?!刻K軾《石鐘山記》中,人們把鐘磬放在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質(zhì)疑酈道元關(guān)于石鐘山由“水石相搏”得名的說法。
3.【2024·湖南·二?!吭凇妒娚接洝分刑K軾夜乘小舟來到絕壁下,聽到了山上棲息的鶻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驚叫聲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種聲音,渲染了石鐘山陰森可怖、冷清凄厲的氛圍。
4.【2024·河北保定·二模】蘇軾《石鐘山記》中,表現(xiàn)作者寫作本文原因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4·重慶榮昌·三模】蘇軾在《石鐘山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交代了自己探訪石鐘山的時間和同游者。
6.【2024·山東日照·二模】據(jù)《石鐘山記》所述,唐代李渤在石鐘山敲擊石頭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繼續(xù)的情形。
7.【2024·河南·二模】蘇軾在《石鐘山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闡釋了自己對唯獨此山以鐘命名的疑慮,否定了唐代李渤的觀點。
8.【2024·山東濰坊·模擬預測】蘇軾《石鐘山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說明了石鐘山“窾坎鏜鞳之聲”形成的原因。
9.【2023·云南·一?!俊妒娚接洝分校K軾和長子蘇邁乘小舟月夜考察石鐘山,在其“心動欲還”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舟人大恐”。
10.【2023·廣東佛山·三模】《石鐘山記》中,李渤根據(jù)敲石頭的聲音聽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斷石鐘山命名的原因。
11.【2023·遼寧大連·期中】蘇軾在《石鐘山記》著力渲染陰森可怖的環(huán)境氣氛,烘托出親身探訪的不易,為下文批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埋下伏筆。
【文學文化常識】
一、作者介紹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_______________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正如李志敏評價:“蘇軾是全才式的藝術(shù)巨匠。”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
元豐三年(1080年),因“_______________”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宋孝宗時追謚“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_______________”;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_______________”;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_______________”,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枯木怪石圖卷》等。
二、寫作背景
蘇軾平生最講究求實,早年他針對北宋危機的形勢,上書仁宗皇帝,要求革新弊政。神宗時代,他認為熙寧新法有些激進,便站在保守派邊反對,等到哲宗親政,舊黨上臺要徹底廢除新法時,他卻又“因法以便民,民賴以安”而倒行逆施,竭力主張保留新法的合理內(nèi)容。即使遭貶,也不“隨時上下”,這種可貴的求實精神不僅貫穿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也體現(xiàn)在他的作品中——深入實地考察和因事闡發(fā)。《石鐘山記》就是在深入調(diào)査后總結(jié)的事理:“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三、題目解讀
“石鐘山”素有“中國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城區(qū),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
石鐘山海拔61.8米,相對高度約40米左右。石鐘山,實際上是兩座山,都由石灰?guī)r構(gòu)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鐘。南面一座瀕臨鄱陽湖,稱“上鐘山”;北面一座瀕臨長江,稱“下鐘山”,兩山合稱“雙鐘山”。
石鐘山在歷史上是儒家的圣地,是佛家的道場。早在唐代就有高僧在此建寺住持,宋代高僧佛印在石鐘山寶鐘寺修持多年,直至清朝,香火鼎盛。古代儒學名流陶淵明、孟浩然、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蘇軾、蘇轍、黃 庭堅、陸游、朱熹、文天祥、王守仁等曾登臨覽勝,或題詩、撰文,以記勝抒懷。
“記”,游記。本文是一篇因事說理的游記,記錄作者考察石鐘山得名的原因的過程。
四、“記”簡介
古代一種散文體裁,可敘事、寫景、狀物,抒發(fā)情懷抱負,闡述某些觀點。
游記是摹山范水、專門記游的文章,以描繪山川自然、風景名勝為內(nèi)容,寫 旅途的見聞和對大自然風光之美的感受。
在寫法上大多以記述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成分,來抒發(fā)作者感情和主張。游記有帶議論色彩的,如《岳陽樓記》《游褒禪山記》;有帶科學色彩的,如酈道元的《三峽》;有帶抒情色彩的,如《小石潭記》《醉翁亭記》。
五、課文內(nèi)容
《石鐘山記》是宋代文學家蘇軾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游石鐘山后所寫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記。文章通過記敘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探究,強調(diào)要正確判斷一件事物,必須要深入實際,認真調(diào)查。在藝術(shù)上,此文具有結(jié)構(gòu)獨特、行文曲折、修飾巧妙、語言靈活等特色。
六、成語
1.聲如洪鐘:形容說話或歌唱的聲音洪亮,如同敲擊大鐘似的。
2.目見耳聞:指親眼看見,親耳聽到。
七、文化常識
1.紀年法
(1)干支紀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干一支互相結(jié)合以紀年,六十年一輪。
(2)帝王年號紀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稱元年。漢武帝起有年號,后多用年號紀年。如開元,天寶為唐玄宗的年號。
(3)王公年次紀年法,這種紀年法多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如趙惠文王十六年,魯孝公三十年等。
(4)公元紀年法。
2.《水經(jīng)注》
《水經(jīng)》是中國第一部記述水系的專著。著者和成書年代歷來說法不一,爭議頗多。簡要記述了137條全國主要河流的水道情況。
《水經(jīng)注》則是酈道元在《水經(jīng)》基礎(chǔ)上擴充撰成,記載的河流水道1252條,達三十萬余字,共40卷。
3.洪鐘:一種青銅鑄造的大鐘一種打擊樂器,懸掛于架上,以槌叩擊發(fā)音,因其音域廣闊,音色高亢。
4.鐘磬: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5.尉:縣尉,主管一縣治安的官吏。
6.無射:《國語·周語下》記載,周景王曾命鑄造“無射”。無射,鐘名。
7.歌鐘:《左傳·襄公十一年》記載,魯襄公十一年(前562)鄭人以歌鐘和其他樂器獻給晉侯,晉侯分一半賜給晉大夫魏絳。魏莊子,魏絳謚“莊”故名。歌鐘,古樂器。
【拓展訓練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若賈生者,非漢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漢文也。
夫絳侯親握天子璽而授之文帝,灌嬰連兵數(shù)十萬,以決劉、呂之雌雄,又皆高帝之舊將,此其君臣相得之分,豈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賈生,洛陽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間,盡棄其舊而謀其新,亦已難矣。為賈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絳、灌之屬,優(yōu)游浸漬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舉天下而唯吾之所欲為,不過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談之間,而遽為人“痛哭”①哉!觀其過湘為賦以吊屈原,紆郁憤悶,趯然有遠舉之志。其后以自傷哭泣,至于夭絕。是亦不善處窮者也。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識不足也。
——節(jié)選自蘇軾《賈誼論》
材料二:
余少讀蘇軾所為《賈誼論》,謂非漢文不能用賈生,乃賈生之不能用漢文爾。吾未嘗不伏蘇氏論人之當,揆事之長,而嘆賈生之無辭以自解。其后得班史之所著《傳》而讀之,然后知蘇氏之工于揆事,急于持論,而不盡悉故實也。夫賈生之始建議改正朔,易服色,制官名,興禮樂,固非絳、灌之所喜,而實亦非絳、灌所深惡也。其所深惡者,在遣功臣列侯就國而已,故假以紛更之罪而譖之帝,帝亦因其譖而姑出誼以慰安之,且欲老其材而后用之耳,非果于棄誼也。其所上《治安策》,有可為痛哭、長太息者,蓋在召對宣室與傅梁②之后也,所謂立談之間而遽為人痛哭者,豈實錄哉?史既稱絳、灌之惡之,而絳侯之就國,以一言告訐而逮系,誼以待大臣之禮風之,而上遂幡然改。誼不絳侯之怨是修,而修國體,抑何厚也!劉向所以深惜之,而軾不之知也。
——節(jié)選自王世貞《書賈誼傳及蘇軾所著論后》
【注】①“痛哭”:賈誼《治安策》中談及當時形勢,有“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這樣的話。②傅梁:賈誼曾被封為梁王的太傅。
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夫謀之A一不見B用C則安D知終不復用E也F不知G默默以待其變H而自殘至此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使,假如,與《阿房宮賦》“使六國各愛其人”的“使”意思相同。
B.制,制定,與《項脊軒志》“其制稍異于前”的“制”意思不相同。
C.譖,說別人壞話,與《屈原列傳》“讒諂之蔽明也”的“讒”意思相同。
D.何,多么,與《孔雀東南飛》“何意致不厚”的“何”意思不相同。
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軾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出發(fā),將情濃于骨肉的開國功臣和初出茅廬的洛陽少年進行對比,從而說明漢文帝不用賈誼的客觀原因。
B.蘇軾認為賈誼如果能處理好自己和天子大臣之間的關(guān)系,就可以在全天下隨自己心愿去做事,不出十年就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志向抱負。
C.蘇軾認為,賈誼哀嘆自傷以至于早逝是因為他不擅長處理逆境以及胸襟狹小,但字里行間也對其遭際流露出惋惜之情。
D.王世貞認為漢文帝并不是真的想棄賈誼而不用,只是想暫時讓賈誼離開權(quán)力斗爭中心,以保證賈誼的安全和撫慰他,等他才華老練之后再召回重用。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知蘇氏之工于揆事,急于持論,而不盡悉故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蘇軾認為賈誼“量小”且“識不足”,對此,王世貞從哪些方面進行反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guān)試卷
這是一份2025年高考語文必修下冊詩歌背誦篇目之《游園》實詞句式默寫--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古詩文篇目讀寫專練(全國通用),文件包含2025年高考語文必修下冊詩歌背誦篇目之《游園》實詞句式默寫模擬拓展訓練教師版docx、2025年高考語文必修下冊詩歌背誦篇目之《游園》實詞句式默寫模擬拓展訓練學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5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5年高考語文必修下冊詩歌背誦篇目之《念奴嬌·過洞庭》實詞句式默寫--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古詩文篇目讀寫專練(全國通用),文件包含2025年高考語文必修下冊詩歌背誦篇目之《念奴嬌·過洞庭》實詞句式默寫模擬拓展訓練教師版docx、2025年高考語文必修下冊詩歌背誦篇目之《念奴嬌·過洞庭》實詞句式默寫模擬拓展訓練學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5年高考語文必修下冊背誦篇目之《答司馬諫議書》實詞句式默寫--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古詩文篇目讀寫專練(全國通用),文件包含2025年高考語文必修下冊背誦篇目之《答司馬諫議書》實詞句式默寫模擬課內(nèi)外訓練教師版docx、2025年高考語文必修下冊背誦篇目之《答司馬諫議書》實詞句式默寫模擬課內(nèi)外訓練學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1頁, 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