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使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C—12,O—16,S—32,F(xiàn)e—56,Cu—64
可能用到的氣體摩爾體積:Vm=22.4L·ml-1(標況下);Vm=24.5L·ml-1(25℃,101kPa)
一、選擇題(每空3分,共60分)
1. 化學與生活、科研密切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鉻酸作氧化劑可以使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產(chǎn)生美麗的顏色
B. 人體內的含鐵化合物主要分為功能性鐵和儲存鐵
C. 牙膏中的添加的氟化鈉屬于鹽
D. 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關鍵部件——耐壓球殼是鐵合金制造
2. 下列關于膠體敘述不正確的是
A. 丁達爾效應的本質是光的折射
B. 光線透過NaCl溶液和Fe(OH)3膠體時,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不同
C. 加入明礬可以使水中懸浮的固體顆粒物沉降,達到凈水目的
D. 膠體區(qū)別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質特征是其分散質粒子的直徑為10-9~10-7 m
3. 下列關于物質的性質及其用途的說法正確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A. Na2CO3能與鹽酸反應,常用于治療胃酸過多
B. 很多金屬元素灼燒時有焰色,常在煙花中添加鋰、鈉、鉀等元素使煙花有五彩繽紛的效果
C. 鈉的還原性比大多數(shù)金屬強,常用金屬鈉與金屬的鹽溶液反應制備金屬單質
D. 次氯酸的酸性很強,所以常做棉、麻和紙張的漂白劑
4. 常溫下,下列各組離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透明溶液:Na+、Cu2+、Cl-、SOB. 強酸性溶液:K+、NO、Cl-、ClO-
C FeCl2溶液:Ca2+、NO、H+、Mg2+D. 強堿性溶液:Na+、Al3+、Cl-、NO
5.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新制氯水可以用棕色的細口瓶保存
B. 氯氣和鐵反應劇烈,所以不能用鋼瓶儲存液氯
C. 碘單質易升華,所以儲存在密閉容器中,并確保密封良好
D. 液溴易揮發(fā),同時在水中溶解度小,保存時加一層蒸餾水液封
6. 下列除去雜質(括號中的物質為雜質)的方法正確的是
A. FeCl3溶液(CuCl2):加入足量的鐵粉,過濾
B. FeCl2溶液(FeCl3):通入適量Cl2
C. Fe2O3固體(Al2O3):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過濾、洗滌、干燥
D. Cl2(HCl):通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洗氣后干燥
7. 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物質的量均為0.1ml的與中,所含的陰陽離子總數(shù)均為
B. 標準狀況下,2.24L乙醇()分子中,所含的原子總數(shù)為
C. 0.1ml氯氣與足量氫氣完全反應后,轉移電子數(shù)為
D. 加熱條件下,含4ml HCl的濃鹽酸與足量的二氧化錳充分反應后,所得氯氣的分子總數(shù)為
8.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22g CO2的物質的量為0.5 ml
B. 25℃ 101kPa下,0.5ml N2的體積為12.25L
C. 0.1 ml·L-1 CaCl2溶液中Cl-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2 ml·L-1
D. 5.6g Fe與足量Cl2反應失去電子數(shù)目約為
9. V L 0.5 ml·L-1的鹽酸,欲使其濃度增大1倍,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A. 通入標準狀況下的HCl氣體11.2V L
B. 加入V L 1.5ml·L-1的鹽酸混合均勻
C. 將溶液加熱濃縮至0.5V L
D. 加入10ml·L-1的鹽酸0.1V L,再稀釋至1.5V L
10. 常溫時在剛性容器內部有一個可滑動的活塞將容器分成左右兩室。左室充入1 ml N2,右室充入H2和O2的混合氣體,活塞恰好停留在容器左側四分之一處(如圖),然后點燃H2和O2的混合氣體,反應完畢后恢復至原來的溫度,活塞恰好停在容器的中間,忽略水的體積,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反應前,右室充入H2與O2共3 ml
B. 反應完畢后,恢復至原來溫度,左室的壓強變?yōu)樵瓉淼囊话?br>C. 反應完畢后,右室剩余氣體中含有1 ml原子
D. 反應前,H2與O2的體積比是4∶5或7∶2
11. 8g Fe2O3(Mr=160g·ml-1)和CuO(Mr=80g·ml-1)組成的混合物全部溶于300mL物質的量濃度為0.5 ml·L-1的硫酸中,反應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200 mL NaOH溶液,恰好使Fe3+、Cu2+完全沉淀,則氫氧化鈉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A. 1 ml·L-1B. 1.5 ml·L-1C. 2.0 ml·L-1D. 2.5 ml·L-1
12. 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分別放在甲、乙兩燒杯中,各加等質量的鋁,生成氫氣的體積比為3∶4,則甲、乙兩燒杯中的反應情況可能分別是
A. 甲、乙中都是鋁過量B. 甲中鋁過量,乙中堿過量
C. 甲中酸過量,乙中鋁過量D. 甲中酸過量,乙中堿過量
13. 下列有關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A. “氫燃燒”反應涉及三種核素互為同位素
B. 質子數(shù)為18、中子數(shù)為22的氬原子:
C. S2-核外電子排布結構示意圖:
D. MgCl2的形成過程:
14. 以下有關原子結構、元素周期表(律)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元素周期表有18列、16族
B. 第ⅦA族元素從上到下,單質的熔點逐漸降低
C. 所有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都等于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
D. 堿金屬單質從Li到Cs,熔點依次升高
15.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內在的聯(lián)系,制出現(xiàn)代意義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的科學家是
A. AB. BC. CD. D
16. 某元素原子的核外有3個電子層,最外層有4個電子,則該原子核內的質子數(shù)為
A. 16B. 15C. 14D. 13
17. X、Y、Z均為短周期元素,它們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已知X、Y、Z三種元素的質子數(shù)之和為40,則X、Y、Z分別是
A. N、S、Cl
B. B、Si、P
C. C、P、S
D. Be、Al、Si
18. 16O、17O、18O是氧元素的三種核素,H、D、T是氫元素的三種核素,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16O、17O、18O互為同素異形體
B. H218O 與T216O的相對分子質量相同
C. 氫的同位素與氧的同位素相結合為水,可得16種水分子
D. 相同質量的16O2與18O2所含中子數(shù)之比為9:10
19. 下列堿金屬性質不符合圖示關系的是
A. 熔點B. 還原性C. 原子半徑D. 與水反應的劇烈程度
20. 一種麻醉劑的分子結構式如圖所示。其中X的原子核只有1個質子;元素Y、Z、W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且均位于X的下一周期;元素E的原子比W原子多8個電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XEZ4是共價化合物
B. 原子半徑E>W>Y
C. 非金屬性:W>Y>Z
D. 該化合物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層都滿足8電子穩(wěn)定結構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21. 實驗室有化學純的濃硫酸,其試劑瓶標簽上部分內容如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濃硫酸試劑瓶上應標有以下哪一個化學品安全使用標識_______(填字母)。
A. B. C.
(2)配制溶液時,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主要步驟:①量取②計算③溶解④定容⑤轉移⑥洗滌⑦裝瓶⑧冷卻,其正確的操作順序為___________。
(3)現(xiàn)在要配制480 mL 0.50 ml·L-1的稀硫酸,需量筒量取該濃硫酸________mL。該實驗用到的儀器有燒杯,玻璃棒,量筒,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常見容量瓶規(guī)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和1000mL)。量筒應選擇以下哪個規(guī)格:________(填字母)。
A.10 mL B.20 mL C.50 mL
(4)要從所配制的溶液中取出50 mL盛裝于試劑瓶中,并貼上標簽,則標簽的內容是_________。
(5)下列操作會使所配溶液濃度偏低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用量筒量取濃硫酸時,因光線不足將試管上舉靠近頂燈讀數(shù)
B.轉移溶液后,因粗心而忘記洗滌燒杯和玻璃棒
C.某同學為了減少濃硫酸的損失,將量筒洗滌,并將洗滌液一并轉移至容量瓶中
D.容量瓶洗凈后和同學聊天而忘記烘干,有殘留的蒸餾水
E.定容時,因手抖而滴出容量瓶外
F.定容后振蕩搖勻,發(fā)現(xiàn)液面低于刻度線,在同桌的建議下,再加水至刻度線
22. 甲同學擬通過實驗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其設計的實驗方案如下,請你幫他填寫完整,并作出評價。實驗室提供的試劑:NaBr溶液、NaI溶液、新制的氯水
(1)①寫出下列實驗報告中的實驗現(xiàn)象和離子方程式。
實驗現(xiàn)象: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離子方程式: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
②甲同學設計的實驗方案的合理性是________(填字母)。
A.完全不合理 B.部分合理 C.非常合理
③上一題中若選C,則此項不用再作答,若選B或C,則完成該實驗還缺少的試劑是___________。
(2)甲同學改進實驗,設計了如下的裝置再次進行探究。
①試管內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②鹵族元素非金屬性隨元素核電荷數(shù)的增加而減弱的原因是:同族元素從上到下,__________,_________。
23. 有6種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一種同位素可以用來制造氫彈,其它元素的原子半徑及主要化合價如下表。
根據(jù)以上信息回答以下問題:
(1)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
(2)E離子的離子結構示意圖為__________。
(3)B2F2的電子式是:__________(B、F用元素符號表示),含有的化學鍵類型是________(填“離子鍵”“極性共價鍵”或“非極性共價鍵”)。
(4)下列各項比較正確的是_________(填序號)。
①簡單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DE
24. 鋁元素含量居金屬首位,主要存在于鋁土礦(主要成分為Al2O3,剩下部分為FeO、Fe2O3、SiO2)中。鋁和鐵的單質及合金在生產(chǎn)、生活、科研等領域應用廣泛。(已知:SiO2不溶于強酸,但能溶于強堿)
請回答以下問題:
(1)加入試劑A酸浸鋁土礦發(fā)生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2)加入雙氧水發(fā)生的離子反應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操作1名稱是_________,加熱分解沉淀B用到的主要儀器是__________。
(4)將濾液B中鋁元素以沉淀的形式析出為沉淀B,通入的氣體A最好的選擇是_______(填字母)。
A.氨氣 B.氯化氫 C.二氧化碳
通入過量氣體A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5)取一定量濾液B,向其中滴加鹽酸,產(chǎn)生固體的質量m隨鹽酸的體積變化如圖所示,則濾液B中試劑B與另一主要溶質的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_____。
(6)得到綠礬(FeSO4·7H2O)的操作2為蒸發(fā)濃縮、__________,過濾、洗滌、干燥。
(7)取m g綠礬粗品加水完全溶解,該粗品溶液恰好可以與V mL c ml·L-1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則該粗品中硫酸亞鐵晶體(FeSO4·7H2O)的純度計算式為___________(列出式子,無需化簡)。(已知硫酸亞鐵晶體的摩爾質量為278g·ml-1)
(8)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3.44g加入100 mL 1 ml·L-1的鹽酸中恰好完全溶解,并收集到22.4mL(標準狀況下)的氣體。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無明顯變化。若將1.72g該混合粉末用足量CO在高溫條件下充分反應,殘留固體的質量為_________(填字母)。
A. 5.6gB. 2.8gC. 1.4gD. 無法計算
銀川一中2024/2025學年度(上)高一期末考試
化 學 試 卷
可能使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C—12,O—16,S—32,F(xiàn)e—56,Cu—64
可能用到的氣體摩爾體積:Vm=22.4L·ml-1(標況下);Vm=24.5L·ml-1(25℃,101kPa)
一、選擇題(每空3分,共60分)
1. 化學與生活、科研密切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鉻酸作氧化劑可以使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產(chǎn)生美麗的顏色
B. 人體內的含鐵化合物主要分為功能性鐵和儲存鐵
C. 牙膏中的添加的氟化鈉屬于鹽
D. 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關鍵部件——耐壓球殼是鐵合金制造
【答案】D
【解析】
【詳解】A.鉻酸具有強氧化性,可以使鋁合金表面鋁氧化為氧化鋁薄膜,鉻元素附著在薄膜上產(chǎn)生美麗的顏色,故A正確;
B.人體內的含鐵化合物主要分為功能性鐵和儲存鐵,功能性鐵參與氧的運輸,其余的鐵與一些酶結合,分布于身體各器官,故B正確;
C.根據(jù)鹽的定義,電離出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屬于鹽,所以氟化鈉屬于鹽,故C正確;
D.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的關鍵部件——耐壓球殼是鈦合金,鐵合金容易生銹,故D錯誤;
答案選D。
2. 下列關于膠體敘述不正確的是
A. 丁達爾效應的本質是光的折射
B. 光線透過NaCl溶液和Fe(OH)3膠體時,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不同
C. 加入明礬可以使水中懸浮的固體顆粒物沉降,達到凈水目的
D. 膠體區(qū)別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質特征是其分散質粒子的直徑為10-9~10-7 m
【答案】A
【解析】
【詳解】A.丁達爾效應產(chǎn)生的本質原因是膠體粒子對光的散射,A錯誤;
B.用紅色激光筆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膠體時,F(xiàn)e(OH)3膠體中會產(chǎn)生光亮的通路,產(chǎn)生丁達爾現(xiàn)象,NaCl溶液無此現(xiàn)象,B正確;
C.明礬溶于水后電離出的鋁離子可以水解生成氫氧化鋁膠體,Al(OH)3膠體具有較大的表面積,能夠使水中懸浮的固體顆粒沉降,達到凈水目的,C正確;
D.膠體區(qū)別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質特征是分散質的粒子直徑大小,膠體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0-9~10-7 m之間,D正確;
故選A。
3. 下列關于物質的性質及其用途的說法正確且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A. Na2CO3能與鹽酸反應,常用于治療胃酸過多
B. 很多金屬元素灼燒時有焰色,常在煙花中添加鋰、鈉、鉀等元素使煙花有五彩繽紛的效果
C. 鈉的還原性比大多數(shù)金屬強,常用金屬鈉與金屬的鹽溶液反應制備金屬單質
D. 次氯酸的酸性很強,所以常做棉、麻和紙張的漂白劑
【答案】B
【解析】
【詳解】A.碳酸鈉堿性較強,不能用于治療胃酸過多,通常用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A不符合題意;
B.焰色反應,也稱作焰色試驗,是某些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在無色火焰中灼燒時使火焰呈現(xiàn)特殊顏色的反應;很多金屬元素具有焰色,常在煙花中添加鋰、鈉、鉀等元素使煙花有五彩繽紛的效果,B符合題意;
C.鈉較活潑,鈉放入金屬的鹽溶液中,先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再考慮氫氧化鈉與鹽能否反應,C不符合題意;
D.次氯酸的酸性很弱,但它具有強氧化性,能將有色物質氧化為無色物質,所以常用作棉、麻和紙張的漂白劑是因為其氧化性,而不是酸性,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4. 常溫下,下列各組離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透明溶液:Na+、Cu2+、Cl-、SOB. 強酸性溶液:K+、NO、Cl-、ClO-
C. FeCl2溶液:Ca2+、NO、H+、Mg2+D. 強堿性溶液:Na+、Al3+、Cl-、NO
【答案】A
【解析】
【詳解】A.透明溶液中:Na+、Cu2+、Cl-、SO之間互不反應,可以大量共存,故A符合題意;
B.酸性溶液中,Cl-、ClO-和H+反應生成氯氣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題意;
C.H+存在下,NO可以氧化Fe2+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題意;
D.強堿性溶液中,Al3+和OH-可以反應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5.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新制氯水可以用棕色的細口瓶保存
B. 氯氣和鐵反應劇烈,所以不能用鋼瓶儲存液氯
C. 碘單質易升華,所以儲存在密閉容器中,并確保密封良好
D. 液溴易揮發(fā),同時在水中溶解度小,保存時加一層蒸餾水液封
【答案】B
【解析】
【詳解】A. 新制氯水見光時其中的次氯酸會發(fā)生分解,需要保存在棕色細口瓶中,A正確;
B.氯氣在點燃或加熱時才能與鐵發(fā)生反應,常溫下不會反應,液氯可以儲存在鋼瓶中,B錯誤;
C.碘易升華,保存時應密封,C正確;
D.液溴易揮發(fā),溴在水中溶解度小,故應水封保存,D正確;
答案選B。
6. 下列除去雜質(括號中的物質為雜質)的方法正確的是
A. FeCl3溶液(CuCl2):加入足量的鐵粉,過濾
B. FeCl2溶液(FeCl3):通入適量Cl2
C. Fe2O3固體(Al2O3):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過濾、洗滌、干燥
D. Cl2(HCl):通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洗氣后干燥
【答案】C
【解析】
【詳解】A.溶液():加入足量的Fe粉,氯化鐵和鐵粉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氯化銅與鐵粉反應生成銅和氯化亞鐵,無法除雜,故A錯誤;
B.溶液():通入適量,氯化亞鐵被氧化為氯化鐵,需要的物質被反應了,故B錯誤;
C.固體():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氧化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四羥基合鋁酸鈉溶液,過濾得到氧化鐵,故C正確;
D.氣體(HCl):通過飽和溶液洗氣后干燥,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 引入新的雜質,故D錯誤;
故選C。
7. 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物質的量均為0.1ml的與中,所含的陰陽離子總數(shù)均為
B. 標準狀況下,2.24L乙醇()分子中,所含的原子總數(shù)為
C. 0.1ml氯氣與足量氫氣完全反應后,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
D. 加熱條件下,含4ml HCl的濃鹽酸與足量的二氧化錳充分反應后,所得氯氣的分子總數(shù)為
【答案】A
【解析】
【詳解】A.與中陰陽離子個數(shù)之比為1:2,所以物質的量均為0.1ml的與中,所含的陰陽離子總數(shù)均為,A正確;
B.標準狀況下乙醇是液體,2.24L乙醇()的物質的量不是0.1ml,所含的原子總數(shù)不是,B錯誤;
C.0.1ml氯氣與足量氫氣完全反應生成氯化氫,轉移電子數(shù)為,C錯誤;
D.加熱條件下,含4ml HCl的濃鹽酸與足量的二氧化錳充分反應,由于隨著反應的進行濃鹽酸逐漸變?yōu)橄←}酸,稀鹽酸不能被氧化,因此所得氯氣的分子總數(shù)小于,D錯誤;
答案選A。
8.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22g CO2的物質的量為0.5 ml
B. 25℃ 101kPa下,0.5ml N2的體積為12.25L
C. 0.1 ml·L-1 CaCl2溶液中Cl-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2 ml·L-1
D. 5.6g Fe與足量Cl2反應失去的電子數(shù)目約為
【答案】D
【解析】
【詳解】A.22 g CO2的物質的量為22g÷44g/ml=0.5 ml,A正確;
B.25℃ 101kPa下氣體摩爾體積是24.5L/ml,0.5 ml N2的體積是為12.25 L,B正確;
C.0.1 ml/L CaCl2溶液中Cl?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2 ml/L,C正確;
D.5.6 g Fe的物質的量是0.1ml,與足量Cl2反應時得到氯化鐵,失去的電子數(shù)目為0.3×6.02×1023,D錯誤;
答案選D。
9. V L 0.5 ml·L-1的鹽酸,欲使其濃度增大1倍,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A. 通入標準狀況下的HCl氣體11.2V L
B. 加入V L 1.5ml·L-1的鹽酸混合均勻
C. 將溶液加熱濃縮至0.5V L
D. 加入10ml·L-1的鹽酸0.1V L,再稀釋至1.5V L
【答案】D
【解析】
【詳解】A.標準狀況下11.2V L的HCl氣體的物質的量是0.5Vml,向溶液中通入0.5 V mlHCl,該溶液體積會增大,所以溶液濃度應該小于1ml/L,故A 不合理;
B.兩種鹽酸混合后,溶液的體積不能直接加和,所以混合后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不是原來的2倍,故B不合理;
C.將溶液加熱濃縮到0.5VL時,由于HCl的揮發(fā),不能使其濃度增大1倍,故C不合理;
D.VL濃度為0.5 ml·L-1的鹽酸中HCl的物質的量是0.5V ml, 10 ml·L-1的鹽酸0.1V L中HCl物質的量是V ml,兩者混合后再稀釋至1.5VL時c= = 1 ml·L-1,故D合理;
故答案:D。
10. 常溫時在剛性容器內部有一個可滑動的活塞將容器分成左右兩室。左室充入1 ml N2,右室充入H2和O2的混合氣體,活塞恰好停留在容器左側四分之一處(如圖),然后點燃H2和O2的混合氣體,反應完畢后恢復至原來的溫度,活塞恰好停在容器的中間,忽略水的體積,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反應前,右室充入H2與O2共3 ml
B. 反應完畢后,恢復至原來溫度,左室的壓強變?yōu)樵瓉淼囊话?br>C. 反應完畢后,右室剩余氣體中含有1 ml原子
D. 反應前,H2與O2的體積比是4∶5或7∶2
【答案】C
【解析】
【分析】常溫下,可滑動的活塞將容器分成左右兩室,左右兩室壓強相等,溫度、壓強相等時,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反應后恢復至原來的溫度,活塞恰好停在中間,說明反應后氮氣和右室剩余氣體的物質的量相等。
【詳解】A.溫度、壓強相等時,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左室充入1mlN2,則右室充入H2與O2的混合氣體為3ml,A正確;
B.反應完畢后,恢復至原來溫度,左室的體積變?yōu)樵瓉淼亩?,壓強變?yōu)樵瓉淼囊话耄珺正確;
C.反應后恢復至原來的溫度,活塞恰好停在中間,說明反應后氮氣和右室剩余氣體的物質的量相等,右室剩余1ml氫氣或氧氣,兩者均為雙原子分子,右室剩余氣體中含有2 ml原子,C錯誤;
D.所以剩余氣體的物質的量為1ml,;假設氫氣完全反應,根據(jù)方程式知,氫氣物質的量為×2=ml,則氧氣物質的量為3ml-ml=ml,相同條件下,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所以氫氣和氧氣體積之比=ml∶ml=4∶5;假設氧氣完全反應,根據(jù)方程式知,氧氣的物質的量為=ml,則氫氣的物質的量為:3ml-ml=ml,相同條件下,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物質的量之比,所以氫氣和氧氣的體積之比=ml∶ml=7∶2;反應前H2與O2的體積比為4∶5或7∶2,D正確;
故選C。
11. 8g Fe2O3(Mr=160g·ml-1)和CuO(Mr=80g·ml-1)組成的混合物全部溶于300mL物質的量濃度為0.5 ml·L-1的硫酸中,反應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200 mL NaOH溶液,恰好使Fe3+、Cu2+完全沉淀,則氫氧化鈉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A. 1 ml·L-1B. 1.5 ml·L-1C. 2.0 ml·L-1D. 2.5 ml·L-1
【答案】B
【解析】
【詳解】Fe2O3和CuO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硫酸鐵,硫酸可能有剩余,向反應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00mLNaOH溶液,恰好Fe3+、Cu2+完全沉淀,此時溶液中溶質為Na2SO4,根據(jù)硫酸根離子守恒有n(Na2SO4)=n(H2SO4)=0.3L×0.5ml/L=0.15ml,根據(jù)鈉離子守恒有n(NaOH)=2n(Na2SO4)= 0.3ml,則該 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0.3ml÷0.2L=1.5ml/L,答案選B。
12. 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分別放在甲、乙兩燒杯中,各加等質量的鋁,生成氫氣的體積比為3∶4,則甲、乙兩燒杯中的反應情況可能分別是
A. 甲、乙中都是鋁過量B. 甲中鋁過量,乙中堿過量
C 甲中酸過量,乙中鋁過量D. 甲中酸過量,乙中堿過量
【答案】B
【解析】
【詳解】,,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分別與足量Al反應生成氫氣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3,等物質的量的鋁分別與足量的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氣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而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分別放在甲、乙兩燒杯中,各加等質量的鋁,生成氫氣的體積比為3∶4,,則說明甲燒杯鹽酸反應完,Al過量,而乙燒杯是鋁反應完,而氫氧化鈉溶液有剩,故B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答案為B。
13. 下列有關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A. “氫燃燒”反應涉及的三種核素互為同位素
B. 質子數(shù)為18、中子數(shù)為22的氬原子:
C. S2-核外電子排布結構示意圖:
D. MgCl2的形成過程:
【答案】C
【解析】
【詳解】A.質子數(shù)相同中子數(shù)不同的核素之間互稱為同位素,氦元素與氫元素的質子數(shù)不同,不是同種元素,則、與不可能互為同位素,故A錯誤;
B.質子數(shù)為18、中子數(shù)為22的氬原子的質量數(shù)為40,原子符合為,故B錯誤;
C.硫離子的核電荷數(shù)為16,核外有3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離子的結構示意圖為,故C正確;
D.Mg原子失去2個電子變?yōu)镸g2+,2個Cl原子獲得2個電子變?yōu)镃l?。Mg2+和2個Cl?通過離子鍵結合形成離子化合物MgCl2,故形成離子鍵的過程可表示為:,故D錯誤;
故選C。
14. 以下有關原子結構、元素周期表(律)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元素周期表有18列、16族
B. 第ⅦA族元素從上到下,單質的熔點逐漸降低
C. 所有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都等于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
D. 堿金屬單質從Li到Cs,熔點依次升高
【答案】A
【解析】
【詳解】A.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對應18個族的位置),但實際劃分為16個族,其中包括7個主族(IA至VIIA)、7個副族(IIIB至IIB)、1個Ⅷ族(占3列)和1個0族,總計16族,A正確;
B.第ⅦA族元素從上到下,形成的單質相對分子質量增大,分子間作用力增強,單質的熔點從上到下逐漸升高,B錯誤;
C.F元素沒有正價,C錯誤;
D.堿金屬(Li到Cs)的熔點隨原子半徑增大、金屬鍵減弱而逐漸降低,D錯誤;
故選A。
15.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內在聯(lián)系,制出現(xiàn)代意義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的科學家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詳解】A.侯德榜發(fā)明了侯氏制堿法,A錯誤;
B.舍勒是瑞典化學家,氧氣的發(fā)現(xiàn)人之一,B錯誤;
C.居里夫婦發(fā)現(xiàn)了放射線物質鐳,C錯誤;
D.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總結了元素間的內在聯(lián)系,制出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D正確;
故選D。
16. 某元素原子的核外有3個電子層,最外層有4個電子,則該原子核內的質子數(shù)為
A. 16B. 15C. 14D. 13
【答案】C
【解析】
【詳解】3個電子層,最外層有4個電子,故核外電子數(shù)為2+8+4=14,原子的核內質子數(shù)等于核外電子數(shù),故質子數(shù)為14;
故選C。
17. X、Y、Z均為短周期元素,它們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已知X、Y、Z三種元素的質子數(shù)之和為40,則X、Y、Z分別是
A. N、S、Cl
B. B、Si、P
C. C、P、S
D. Be、Al、Si
【答案】A
【解析】
【詳解】X、Y、Z 均為短周期元素,根據(jù)圖示可知,X位于第二周期,Y、Z位于第三周期;X、Y、Z三種元素的質子數(shù)之和為40,設X元素質子數(shù)為a,則根據(jù)周期表位置關系可知,Y元素質子數(shù)為a+9,Z 元素質子數(shù)為a+10,則a+a+9+a+10=40,解得:a=7,則X、Y、Z 分別為 N、S、Cl,故選A。
【點睛】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結構是解題的關鍵。解得本題要注意第2周期和第3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的關系。
18. 16O、17O、18O是氧元素的三種核素,H、D、T是氫元素的三種核素,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16O、17O、18O互為同素異形體
B. H218O 與T216O的相對分子質量相同
C. 氫的同位素與氧的同位素相結合為水,可得16種水分子
D. 相同質量的16O2與18O2所含中子數(shù)之比為9:10
【答案】D
【解析】
【詳解】A.16O、17O、18O三種原子核電荷數(shù)相同,質量數(shù)不同,互為同位素,同素異形體是針對單質來說的,A錯誤;
B.H218O 的分子量為1×2+18=20,T216O的分子量為3×2+16=22,分子量不同,B錯誤;
C.(R代表H、D、T)若為R2O型水分子,共有9種;若為HDO型,有3種,DTO型,有3種,HTO型有3種,共計有18種,C錯誤;
D.1ml 16O2分子中含有中子數(shù)為8×2=16 ml,ag16O2含有中子數(shù)為a/32×16=0.5a ml,1ml 18O2分子中含有中子數(shù)為10×2=20 ml,ag18O2含有中子數(shù)為a/36×20=5/9a ml,所以相同質量的16O2與18O2所含中子數(shù)之比為9:10,D正確;
故選D。
19. 下列堿金屬性質不符合圖示關系的是
A. 熔點B. 還原性C. 原子半徑D. 與水反應的劇烈程度
【答案】A
【解析】
【詳解】A.堿金屬熔點隨原子核電荷數(shù)的增大而降低,故A錯誤;
B.隨著堿金屬原子核電荷數(shù)的增大,其電子層數(shù)增多,失去電子的能力增強,還原性增強,故B正確;
C.隨著堿金屬原子核電荷數(shù)的增大,其電子層數(shù)增多,原子半徑增大,故C正確;
D.隨著堿金屬原子核電荷數(shù)的增大,其電子層數(shù)增多,原子半徑增大,失去電子的能力增強,單質還原性增強,單質與水反應的劇烈程度增強,故D正確;
答案選A
20. 一種麻醉劑的分子結構式如圖所示。其中X的原子核只有1個質子;元素Y、Z、W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且均位于X的下一周期;元素E的原子比W原子多8個電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XEZ4是共價化合物
B. 原子半徑E>W>Y
C. 非金屬性:W>Y>Z
D. 該化合物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層都滿足8電子穩(wěn)定結構
【答案】A
【解析】
【分析】X的原子核只有1個質子,X為H元素;元素Y、Z、W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且均位于X的下一周期,均為第二周期元素,化合物中Y形成4個共價鍵、Z形成2個共價鍵、W形成1個共價鍵,則Y為C元素、Z為O元素、W為F元素;元素E的原子比W原子多8個電子,E為Cl元素,由上述分析可知X為H元素、Y為C元素、Z為O元素、W為F元素、E為Cl元素,以此來解答。
【詳解】A.HClO4是共價化合物,故A正確;
B.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向右原子半徑減小,同主族從上到下原子半徑增大,則原子半徑:E>Y>W(wǎng),故B錯誤;
C.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向右非金屬性增強,同主族從上到下非金屬性減弱,且O、Cl形成的化合物中O為負價,則非金屬性:W>Z>Y,故C錯誤;
D.該化合物中H滿足2電子穩(wěn)定結構,C、O、F、Cl的原子的最外層電子層都滿足8電子穩(wěn)定結構,故D錯誤;
故選:A。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21. 實驗室有化學純的濃硫酸,其試劑瓶標簽上部分內容如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濃硫酸試劑瓶上應標有以下哪一個化學品安全使用標識_______(填字母)。
A. B. C.
(2)配制溶液時,一般可分為以下幾個主要步驟:①量?、谟嬎恽廴芙猗芏ㄈ茛蒉D移⑥洗滌⑦裝瓶⑧冷卻,其正確的操作順序為___________。
(3)現(xiàn)在要配制480 mL 0.50 ml·L-1的稀硫酸,需量筒量取該濃硫酸________mL。該實驗用到的儀器有燒杯,玻璃棒,量筒,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常見容量瓶規(guī)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和1000mL)。量筒應選擇以下哪個規(guī)格:________(填字母)。
A.10 mL B.20 mL C.50 mL
(4)要從所配制的溶液中取出50 mL盛裝于試劑瓶中,并貼上標簽,則標簽的內容是_________。
(5)下列操作會使所配溶液濃度偏低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用量筒量取濃硫酸時,因光線不足將試管上舉靠近頂燈讀數(shù)
B.轉移溶液后,因粗心而忘記洗滌燒杯和玻璃棒
C.某同學為了減少濃硫酸的損失,將量筒洗滌,并將洗滌液一并轉移至容量瓶中
D.容量瓶洗凈后和同學聊天而忘記烘干,有殘留的蒸餾水
E.定容時,因手抖而滴出容量瓶外
F.定容后振蕩搖勻,發(fā)現(xiàn)液面低于刻度線,在同桌的建議下,再加水至刻度線
【答案】(1)C (2)②①③⑧⑤⑥④⑦
(3) ①. 13.6 ②. 膠頭滴管 ③. 500mL容量瓶 ④. B
(4)0.5 ml/L 硫酸溶液
(5)BF
【解析】
【分析】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所需的步驟有計算、稱量、溶解(冷卻)、轉移、洗滌、定容、搖勻、裝瓶貼簽;
【小問1詳解】
濃硫酸為強腐蝕性物質,故選C;
【小問2詳解】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所需的步驟有②計算①量?、廴芙猗嗬鋮s⑤轉移⑥洗滌④定容⑦裝瓶;
【小問3詳解】
要配制480 mL 0.50 ml·L-1的稀硫酸,需使用500mL容量瓶,且定容需要使用膠頭滴管,由可知,濃硫酸中硫酸的物質的量為=18.4ml/L,設需要濃硫酸的體積為V mL,由稀釋定律可知,稀釋前后溶質的物質的量不變,則有V×10-3L×18.4ml/L=0.5 L×0.5ml/L,解得V≈13.6mL,按照量取的最近原則可知,應選用20mL量筒,故選B;
【小問4詳解】
貼標簽,標簽上應標有物質的量濃度和某溶液,取出50mL溶液,該溶液物質的量濃度仍為0.50ml/L,標簽應有0.5 ml/L 硫酸溶液;
【小問5詳解】
A.用量筒量取濃硫酸時,因光線不足將試管上舉靠近頂燈讀數(shù),則為仰視刻度線,所量取濃硫酸的體積增大,使容量瓶中溶質的物質的量增多,即所配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偏高,故A不符合題意;
B.轉移溶液時,未洗滌燒杯和玻璃棒,使容量瓶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減少,所配溶液的濃度偏低,故B符合題意;
C.某同學為了減少濃硫酸的損失,將量筒洗滌,并將洗滌液一并轉移至容量瓶中,導致溶質質量增大,濃度偏高,故C不符合題意;
D.容量瓶中有無蒸餾水,對實驗結果無影響,故D不符合題意;
E.定容時,因手抖而滴出容量瓶外,抖出的為水,不影響溶液的濃度,E不符合題意;
F.定容搖勻后,發(fā)現(xiàn)液面低于刻度線,再加水至刻度線,對溶液稀釋,所配溶液的濃度偏低,故F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F。
22. 甲同學擬通過實驗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其設計的實驗方案如下,請你幫他填寫完整,并作出評價。實驗室提供的試劑:NaBr溶液、NaI溶液、新制的氯水
(1)①寫出下列實驗報告中的實驗現(xiàn)象和離子方程式。
實驗現(xiàn)象: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離子方程式: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
②甲同學設計的實驗方案的合理性是________(填字母)。
A.完全不合理 B.部分合理 C.非常合理
③上一題中若選C,則此項不用再作答,若選B或C,則完成該實驗還缺少的試劑是___________。
(2)甲同學改進實驗,設計了如下的裝置再次進行探究。
①試管內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②鹵族元素非金屬性隨元素核電荷數(shù)的增加而減弱的原因是:同族元素從上到下,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無色溶液變橙黃色 ②. 無色溶液變黃褐色 ③. Cl2 + 2Br- = 2Cl- + Br2 ④. Cl2 + 2I- = 2Cl- + I2 ⑤. B ⑥. 溴水
(2) ①. Br2 + 2I- = I2 + 2Br- ②. 原子半徑增大 ③. 得電子能力減弱
【解析】
【小問1詳解】
①甲試管中加入氯水,溶液中溴離子被氯氣氧化成溴單質,溶液由無色變?yōu)槌壬?,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Br-+Cl2=Br2+2Cl-;
乙試管中加入氯水,溶液中的碘離子被氯氣氧化成碘單質,溶液由無色變?yōu)辄S褐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I-+Cl2=I2+2Cl-;
②由于乙試管使用的是氯水,無法證明溴單質的氧化性大于碘單質的氧化性,甲同學設計的實驗方案部分合理,所以試管乙應該使用溴水。
【小問2詳解】
①儀器A為分液漏斗;少量Cl2通入NaBr溶液中置換出Br2,對應離子方程式為:2Br-+Cl2=2Cl-+Br2;充分反應后,分液漏斗中生成Br2,Br2進入試管中與KI反應生成I2,可觀察到溶液由無色變?yōu)楹?或棕黃)色;
②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電子層數(shù)逐漸增加,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吸引力減弱,故元素非金屬性減弱,故此處填: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
23. 有6種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一種同位素可以用來制造氫彈,其它元素的原子半徑及主要化合價如下表。
根據(jù)以上信息回答以下問題:
(1)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
(2)E離子的離子結構示意圖為__________。
(3)B2F2的電子式是:__________(B、F用元素符號表示),含有的化學鍵類型是________(填“離子鍵”“極性共價鍵”或“非極性共價鍵”)。
(4)下列各項比較正確的是_________(填序號)。
①簡單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DE
【答案】(1)第3周期,第VI A族
(2) (3) ①. ②. 離子鍵、非極性共價鍵
(4)①③④⑤
【解析】
【分析】A元素的一種同位素可以用來制造氫彈,A是H元素,B主要化合價為+1價,且半徑最大,則B為Na元素,C半徑比Na小,主要化合價為+3價,C為Al元素,D的主要化合價為-2和+6,且為短周期的元素,則D為S元素,E的主要化合價為-1和+7,且為短周期的元素,則E為Cl元素,F(xiàn)半徑較小,主要化合價只有-2價,則F為O元素,以此解題。
【小問1詳解】
D為S元素,是16號元素,則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第VI A族;
【小問2詳解】
E為Cl元素,為17號元素,得到1個電子形成氯離子,則其離子結構示意圖為:;
【小問3詳解】
B為Na元素,F(xiàn)為O元素,則B2F2為Na2O2,是離子化合物,由鈉離子和過氧根離子構成,其電子式為:;鈉離子和過氧根離子之間是離子鍵,過氧根中兩個氧之間是非極性共價鍵,則其中含有化學鍵類型是離子鍵、非極性共價鍵;
【小問4詳解】
B為Na元素,C為Al元素,D為S元素,E為Cl元素,F(xiàn)為O元素;
①非金屬性氧大于硫,非金屬性越強,其簡單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越強,則簡單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DE,正確;
正確的是:①③④⑤。
24. 鋁元素含量居金屬首位,主要存在于鋁土礦(主要成分為Al2O3,剩下部分為FeO、Fe2O3、SiO2)中。鋁和鐵的單質及合金在生產(chǎn)、生活、科研等領域應用廣泛。(已知:SiO2不溶于強酸,但能溶于強堿)
請回答以下問題:
(1)加入試劑A酸浸鋁土礦發(fā)生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2)加入雙氧水發(fā)生的離子反應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操作1名稱是_________,加熱分解沉淀B用到的主要儀器是__________。
(4)將濾液B中的鋁元素以沉淀的形式析出為沉淀B,通入的氣體A最好的選擇是_______(填字母)。
A.氨氣 B.氯化氫 C.二氧化碳
通入過量氣體A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5)取一定量濾液B,向其中滴加鹽酸,產(chǎn)生固體的質量m隨鹽酸的體積變化如圖所示,則濾液B中試劑B與另一主要溶質的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_____。
(6)得到綠礬(FeSO4·7H2O)的操作2為蒸發(fā)濃縮、__________,過濾、洗滌、干燥。
(7)取m g綠礬粗品加水完全溶解,該粗品溶液恰好可以與V mL c ml·L-1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則該粗品中硫酸亞鐵晶體(FeSO4·7H2O)的純度計算式為___________(列出式子,無需化簡)。(已知硫酸亞鐵晶體的摩爾質量為278g·ml-1)
(8)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3.44g加入100 mL 1 ml·L-1的鹽酸中恰好完全溶解,并收集到22.4mL(標準狀況下)的氣體。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無明顯變化。若將1.72g該混合粉末用足量CO在高溫條件下充分反應,殘留固體的質量為_________(填字母)。
A. 5.6gB. 2.8gC. 1.4gD. 無法計算
【答案】(1)Al2O3 + 6H+ = 2Al3+ + 3H2O
(2)2Fe2+ + H2O2 + 2H+ = 2Fe3+ + 3H2O
(3) ①. 過濾 ②. 坩堝
(4) ①. C ②. CO2 + [Al(OH)4]- = Al(OH)3↓ + HCO
(5)1:2 (6)冷卻結晶
(7) (8)C
【解析】
【分析】加入試劑A酸浸鋁土礦,鋁土礦中Al2O3、FeO、Fe2O3會和酸反應,生成鋁離子、二價鐵和三價鐵離子,SiO2不和酸反應為濾渣,過濾后向濾液中加入過氧化氫將二價鐵離子氧化為三價鐵離子,通入試劑B即氫氧化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四羥基合鋁酸鈉,濾渣即氫氧化鐵沉淀加入硫酸溶解,加入鐵單質還原為硫酸亞鐵,通過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得到綠礬(FeSO4·7H2O),濾液為四羥基合鋁酸鈉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氣體得氫氧化鋁沉淀,在坩堝中加熱分解得氧化鋁,電解熔融得鋁單質,據(jù)此解答。
【小問1詳解】
加入試劑A酸浸鋁土礦,鋁土礦中氯元素含量最多,所以發(fā)生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Al2O3 + 6H+ = 2Al3+ + 3H2O;
【小問2詳解】
加入雙氧水,氧化二價鐵離子,所以發(fā)生的離子反應方程式是2Fe2+ + H2O2 + 2H+ = 2Fe3+ + 3H2O;
【小問3詳解】
據(jù)分析可知,操作1名稱是過濾,加熱分解沉淀B用到的主要儀器是坩堝;
【小問4詳解】
將濾液B中的鋁元素以沉淀的形式析出為沉淀氫氧化鋁,通入的氣體A最好的選擇是二氧化碳,通入過量氣體二氧化碳的離子方程式是CO2 + [Al(OH)4]- = Al(OH)3↓ + HCO;
【小問5詳解】
取一定量濾液B,向其中滴加鹽酸,產(chǎn)生氫氧化鋁固體的質量m隨鹽酸的體積變化如圖所示,可知生成的氫氧化鋁消耗3V鹽酸,即含有1V Na[Al(OH)4],即0.5V之前為氫氧化鈉,所以濾液B中試劑氫氧化鈉與另一主要溶質Na[Al(OH)4]的物質的量之比為0.5:1=1:2;
【小問6詳解】
得到綠礬(FeSO4·7H2O)的操作2為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
【小問7詳解】
取m g綠礬粗品加水完全溶解,該粗品溶液恰好可以與V mL c ml·L-1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得離子反應方程式為,則該粗品中硫酸亞鐵晶體的物質的量為5V ×10-3L×c ml·L-1,質量為5V ×10-3L×c ml·L-1×278 g·ml-1,純度為;
【小問8詳解】
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3.44g加入100 mL 1 ml·L-1的鹽酸中恰好完全溶解,并收集到22.4mL(標準狀況下)的氣體,即0.001ml,向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無明顯變化,說明不存在三價鐵離子,根據(jù)電荷守恒可得Fe2+為0.10L×1 ml·L-1÷2=0.05ml,若將1.72g該混合粉末用足量CO在高溫條件下充分反應,得鐵元素為0.025ml,殘留固體的質量為0.025ml×56g·ml-1=1.4。
A.侯德榜
B.舍勒
C.居里夫人
D.門捷列夫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及離子方程式
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
離子方程式:
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
結論:鹵素單質的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Cl2>Br2>I2
元素代號
B
C
D
E
F
原子半徑/nm
0.186
0.143
0.102
0.099
0.074
主要化合價
+1
+3
+6、-2
+7、-1
-2
A.侯德榜
B.舍勒
C.居里夫人
D.門捷列夫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及離子方程式
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
離子方程式:
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
結論:鹵素單質的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Cl2>Br2>I2
元素代號
B
C
D
E
F
原子半徑/nm
0.186
0.143
0.102
0.099
0.074
主要化合價
+1
+3
+6、-2
+7、-1
-2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寧夏銀川興慶區(qū)銀川市第一中學高一(上)期中化學試卷[原題+解析],共18頁。
這是一份2024年寧夏銀川興慶區(qū)銀川市第一中學高三三模理科化學試卷,共10頁。
這是一份寧夏銀川市唐徠中學2024屆高三下學期一模理科綜合化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寧夏銀川市唐徠中學2024屆高三下學期一模理科綜合化學試題原卷版docx、寧夏銀川市唐徠中學2024屆高三下學期一模理科綜合化學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6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