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簡介
文天祥 (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學家。能詩文,詩詞多寫其寧死不屈的決心。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考取狀元(進士第一名)。歷任湖南提刑、知贛州。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后兵敗被俘至元大都,終以不屈被害。與陸秀夫、張世杰并稱為“宋末三杰”。著有《文山集》《文山樂府》。
二、創(chuàng)作背景
宋末帝趙昺祥興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一個據點崖山被元軍攻陷,宋朝滅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庾嶺,經南安軍(治所在今江西大庚)時寫下此詩。
三、詩詞賞析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
在這梅花嶺上的南北路口,凄風苦雨把我的征衣濕透。
此句點明了行程中的地點和環(huán)境,“風雨濕征衣”奠定了此詩“悲苦”的感情基調。
出嶺同誰出?歸鄉(xiāng)如此歸!
越過梅嶺誰與我同路,(如今)卻以囚徒的身份回到家鄉(xiāng)。
上句是說行程的孤單,而用問話的語氣寫出,顯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說這次北行經過故鄉(xiāng),卻是被捕歸來,表達了壯志未酬,無顏見家鄉(xiāng)父老,不如戰(zhàn)死沙場的沉痛心情。而兩“出”字和兩“歸”字的重復對照,聲情激蕩,突出行程的孤單和行動的不自由,抒寫了主人公的悲苦心情。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山河將會永遠存在,城郭只是一時的不同(指落入到敵人手里。
此句采用了對比手法,寫出山河依舊,而城郭非昔,表達了詩人內心因城郭易主的悲憤之情。
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絕食而死在家鄉(xiāng)是我真切的愿望,夢里學伯夷、叔齊在首陽山頭采薇而食。
本句用典,運用了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采薇首陽山,最終餓死的典故,表明自己誓不投降的態(tài)度和以死明志、堅守愛國節(jié)操的決心,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情情感和民族正氣。
此詩通過描繪被押解途中易主的城郭,抒發(fā)了詩人的悲苦之情,以及運用“伯夷、叔齊采薇而食”的典故表達了詞人絕不降元的決心和深沉的愛國之志。
四、試題(共9小題)
1.《南安軍》
(1)文天祥《南安軍》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決心的詩句是: , 。
(2)文天祥《南安軍》中運用對比手法,突出詩人對恢復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對侵略者的蔑視的詩句是: , 。
2.古詩詞鑒賞。
南安軍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出嶺同誰出?歸鄉(xiāng)如此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1)詩歌頸聯(lián)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2)詩歌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閱讀文天祥的兩首詩,完成問題。
【甲】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南安軍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
出嶺同誰出?歸鄉(xiāng)如此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首聯(lián)“辛苦”“寥落”兩詞道出詩人歷盡艱辛的人生際遇。
B.甲詩頷聯(lián)對仗工整,形象地展現(xiàn)當時風狂雨驟的惡劣天氣狀況。
C.乙詩頷聯(lián)“出嶺同誰出”一句寫出詩人被俘后押送行程的孤單。
D.乙詩頸聯(lián)寫山河依舊存在、城郭面目全非,二者形成鮮明對比。
(2)兩首詩的尾聯(lián)采用的抒情方式和表達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處?請簡要概括。
4.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
【甲】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乙】
南安軍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
出嶺同誰出?歸鄉(xiāng)如此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1)下面對這兩首詩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開篇寫詩人所見,寄情于景,為全詩營造了一種荒涼凄慘的氣氛。
B.甲詩頸聯(lián)采用了借代手法,“烽火”指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代指戰(zhàn)爭。
C.乙詩首聯(lián)簡要敘寫行程中的地點和景色,從中可看出詩人沉重的心情。
D.乙詩頷聯(lián)兩“出”和兩“歸”重復對照,表達了詩人渴望回到家鄉(xiāng)的情感。
(2)兩首詩都寫到了戰(zhàn)爭,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5.閱讀下面文天祥的兩首詩,回答問題。
【甲】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南安軍①
梅花南北②路,風雨濕征衣。出嶺同誰出?歸鄉(xiāng)如此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③。
【注釋】①南安軍:地名,今江西大余。這首詩是文天祥被俘后北行途經南安軍大庾嶺時所作。②南北:相傳大庾嶺是南北氣候的分界嶺。③采薇:指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采薇首陽山,最終餓死的典故。
(1)下面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的頷聯(lián)借用自然景物將國家和個人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國家命運的生死存亡和個人遭際的艱難坎坷。
B.【甲】詩的頸聯(lián)采用擬人、對偶的修辭,既說明詩人所歷之地,又寫出形勢險惡和自身境況??啵惆l(fā)了詩人憂慮不安情感。
C.【乙】詩頷聯(lián)上句寫詩人被俘后押送行程的孤單,而用問話的語氣寫出,顯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說這次的北行,雖然途經故鄉(xiāng),但身系拘囚,無顏見家鄉(xiāng)父老,還不如戰(zhàn)死沙場。
D.【乙】詩的頸聯(lián)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祖國山河依舊與城郭已面目全非進行對比,突出了詩人的亡國之痛。
(2)請簡要賞析【乙】詩“風雨濕征衣”一句中的“濕”字。
(3)聯(lián)系【甲】詩,說說【乙】詩尾聯(lián)“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6.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列題目。
賣漁灣①
[宋]文天祥
風起千灣浪,潮生萬頃沙②。
春紅堆蟹子,晚白結鹽花。
故國何時訊,扁舟到處家。
狼山青兩點,極目是天涯。
[注釋]①賣漁灣:為今南通石港,德佑二年,文天祥南渡前滯留南通西門外,后從石港出海處。②萬頃沙:賣漁灣的廣闊灘涂。
(1)關于這首詩的頷聯(lián),有人在某論壇上,還查到了另一個版本一一“春紅花蟹子,晚白潔鹽花”,你更傾向哪個版本,為什么?
(2)詩歌的頸聯(lián)所表達的情感與下列哪一句詩更相似,請說說你的理由。
[甲]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乙]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文天祥《南安軍》)
7.閱讀詩歌,結合典故,完成小題。
野望
[唐]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南安軍
[南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
出嶺同誰出?歸鄉(xiāng)如此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典故】
采薇《史記?伯夷列傳》載: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齊,反對周武王伐紂,曾扣馬而諫。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們“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蕨而食,……遂餓死于首陽山。
注釋:扣(叩)馬而諫,竭力進行勸諫。
(選自《漢語典故大辭典》)
(1)假如唐朝也有微信朋友圈,王績發(fā)布了一條圖文信息。你結合畫線詩句,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將下面橫線處的內容補充完整。
(2)下面是某同學的探究成果,請你補全。
為表達不同情感,“采薇”這一典故可能有三種使用角度。
①伯夷、叔齊扣馬而諫;
②伯夷、叔齊隱于首陽山,采薇蕨而食;
③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
《野望》側重從 (填序號) 角度用典,表達的情感是 。
《南安軍》側重從 (填序號) 角度用典,表達的情感是 。
8.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金陵驛二首(其一)①
[宋]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注】①此詩是文天祥抗元兵敗被俘后,由廣州被押往元都燕京途經金陵時所作。
(1)本詩多處用典,①“ ”一句化用了劉禹錫《烏衣巷》中“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②“ ”一句寫魂魄化作啼歸的杜鵑回歸故里,表達了詩人③ 的英雄氣概。
(2)詩歌的首聯(lián)所表達的情感與下列哪則材料最相似?請說說你的理由。
【材料1】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材料2】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文天祥《南安軍》)
9.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習強國”的文學文化內容,小明想推薦(南安軍)《挽文山丞相》,讓廣大黨員重溫愛國精神,請你完成各題。
[甲]
南安軍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
出嶺同誰出?歸鄉(xiāng)如此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乙]
挽文山丞相
(元)虞集
徒把金戈挽落暉①,南冠無奈北風②吹。
子房本為韓仇出,諸葛寧知漢祚③移。
云暗④鼎湖⑤龍去遠,月明華表鶴歸遲。
不須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灑淚時。
[注釋]①金戈(gē)挽落暉:原指“魯陽公與韓構難,戰(zhàn)酣,日暮,援戈而擒之,日為之反三舍。(《淮南子覽冥訓》)”后用于比喻人力勝天。這句反用其意,意謂落日難挽。②北風:比喻北方金、元勢力。③祚(zuò):皇位。④云暗:比喻蒙古族勢力的猖獗和宋室的傾覆。⑤鼎湖:傳說中黃帝乘龍升天之處,借指帝王之死。
(1)[甲]詩中化用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和丁令威的“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鄲猶是人民非”的兩句詩是: , 。
(2)運用典故是兩首詩的特色,請簡要分析甲、乙兩首詩最后一聯(lián)運用典故表達的情感。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1.《南安軍》
(1)文天祥《南安軍》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決心的詩句是: 餓死真吾志 , 夢中行采薇 。
(2)文天祥《南安軍》中運用對比手法,突出詩人對恢復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對侵略者的蔑視的詩句是: 山河千古在 , 城郭一時非 。
【答案】見解答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句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xiàn)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
【解答】答案:
(1)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注意“薇”的書寫)
(2)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2.古詩詞鑒賞。
南安軍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出嶺同誰出?歸鄉(xiāng)如此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1)詩歌頸聯(lián)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2)詩歌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1)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將祖國山河依舊與城郭已面目全非進行對比,突出了詩人的亡國之痛。(意思相近即可)
(2)表達了詩人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愛國的節(jié)操,誓死報國的決心。(意思相近即可)
【分析】這首詩前兩聯(lián)敘述了行程中的地點和景色,以及作者的感慨,抒寫了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頸聯(lián)以祖國山河萬世永存與城郭一時淪陷進行對比,突出詩人對恢復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對元人的蔑視。尾聯(lián)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決心餓死殉國,完成“首丘”之義的心愿。
【解答】(1)本題考查對詩句的賞析。詩歌頸聯(lián)“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的意思是:祖國的河山千年萬世永存,城郭只是暫時落入敵手。詩句將“山河依舊”與“城郭已面目全非”進行對比,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突出了詩人因國淪喪的沉痛心情。
(2)本題考查對詩歌主旨的理解。詩句“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的意思是:絕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夢中也學伯夷叔齊,吃野菜充饑等死。詩句運用了“采薇”這一典故,是說要像伯夷、叔齊一樣在首陽山采野菜為生。表達了詩人至死不渝愛國情懷和誓死報國的決心。據此理解作答。
答案:
(1)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將祖國山河依舊與城郭已面目全非進行對比,突出了詩人的亡國之痛。(意思相近即可)
(2)表達了詩人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愛國的節(jié)操,誓死報國的決心。(意思相近即可)
譯文:
由南往北走過大庾嶺口,一路風雨打濕衣裳。想到去南嶺時有哪些同伴,回到家鄉(xiāng)卻身為俘囚。
祖國的河山千年萬世永存,城郭只是暫時落入敵手。絕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夢中也學伯夷叔齊,吃野菜充饑等死。
3.閱讀文天祥的兩首詩,完成問題。
【甲】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南安軍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
出嶺同誰出?歸鄉(xiāng)如此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甲詩首聯(lián)“辛苦”“寥落”兩詞道出詩人歷盡艱辛的人生際遇。
B.甲詩頷聯(lián)對仗工整,形象地展現(xiàn)當時風狂雨驟的惡劣天氣狀況。
C.乙詩頷聯(lián)“出嶺同誰出”一句寫出詩人被俘后押送行程的孤單。
D.乙詩頸聯(lián)寫山河依舊存在、城郭面目全非,二者形成鮮明對比。
(2)兩首詩的尾聯(lián)采用的抒情方式和表達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處?請簡要概括。
【答案】(1)B
(2)直抒胸臆,兩詩都表現(xiàn)了文天祥舍生取義、誓死報國的堅定信念和忠貞不屈的昂揚斗志。
【分析】《過零丁洋》是南宋詩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前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末二句是作者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全詩表現(xiàn)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jié),以及舍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崇高表現(xiàn)。
《南安軍》前兩聯(lián)敘述了行程中的地點和景色,以及作者的感慨,抒寫了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頸聯(lián)以祖國山河萬世永存與城郭一時淪陷進行對比,突出詩人對恢復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對元人的蔑視。尾聯(lián)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決心餓死殉國,完成“首丘”之義的心愿。
【解答】(1)本題考查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
ACD.正確;
B.有誤,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國家局勢如同“風飄絮”,個人命運如同“雨打萍”,都已經到了難以挽回的地步。不是“展現(xiàn)當時風狂雨驟的惡劣天氣狀況”。
故選:B
(2)本題考查詩句表達的感情?!炯住吭姟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意思是:自古以來,人世間誰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顆赤膽忠心,永遠照耀在史冊上。此句慷慨陳詞,直抒胸中正氣,表現(xiàn)出作者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堅定信念和昂揚斗志?!疽摇吭娭小梆I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意思是,詩人寧愿絕食餓死在家鄉(xiāng),也不與元兵合作。商朝亡國后,宗室伯夷、叔齊二人不食周粟,逃進首陽山,采野菜充饑,終于餓死在山上。詩人常常夢見自己像伯夷、叔齊一樣在首陽山采野菜為生,這句詩就是借伯夷、叔齊的典故,表達了詩人決不投降,哲死報國,寧死不屈的愛國精神。這與甲詩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達的感情一致,都表達了詩人以死明志的決心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答案:
(1)B
(2)直抒胸臆,兩詩都表現(xiàn)了文天祥舍生取義、誓死報國的堅定信念和忠貞不屈的昂揚斗志。
譯文:
過零丁洋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千辛萬苦,如今戰(zhàn)火消歇已經過四年的艱苦歲月。
國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風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嘆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虜自此孤苦無依。
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南安軍
由南往北走過大庾嶺口,一路風雨打濕衣裳。
想到去南嶺時有哪些同伴,回到家鄉(xiāng)卻身為俘囚。
祖國的河山千年萬世永存,城郭只是暫時落入敵手。
絕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夢中也學伯夷叔齊,吃野菜充饑等死。
4.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
【甲】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乙】
南安軍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
出嶺同誰出?歸鄉(xiāng)如此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1)下面對這兩首詩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A.甲詩開篇寫詩人所見,寄情于景,為全詩營造了一種荒涼凄慘的氣氛。
B.甲詩頸聯(lián)采用了借代手法,“烽火”指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代指戰(zhàn)爭。
C.乙詩首聯(lián)簡要敘寫行程中的地點和景色,從中可看出詩人沉重的心情。
D.乙詩頷聯(lián)兩“出”和兩“歸”重復對照,表達了詩人渴望回到家鄉(xiāng)的情感。
(2)兩首詩都寫到了戰(zhàn)爭,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D
(2)示例:《春望》(甲詩)表達了詩人思親、悲己之情,《南安軍》(乙詩)體現(xiàn)了詩人以死明志(以身許國)的決心。
【分析】《春望》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后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這首詩格律嚴整,頷聯(lián)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lián)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lián)思家之憂,尾聯(lián)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fā)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表現(xiàn)了詩人愛國之情。
《南安軍》這首詩化用杜甫詩句,抒寫自己的胸懷,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國感情,顯示出民族正氣。這首詩逐層遞進,聲情激蕩,不假雕飾,而自見功力。作者對杜甫的詩用力甚深,其風格亦頗相近,即于質樸之中見深厚之性情,可以說是用血和淚寫成的作品。
【解答】(1)本題考查對這兩首詩理解分析。
ABC.正確;
D.有誤,乙詩頷聯(lián)上句是說行程的孤單,問句顯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說這次的北行,本來可以回到故鄉(xiāng)廬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雖經故鄉(xiāng)而猶如不歸。這兩句抒寫了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兩“出”字和兩“歸”字的重復對照,使得聲情激蕩,表達了強烈的愛國感情與城郭淪陷的痛苦之情。
故選:D。
(2)本題考查理解詩歌的情感。《春望》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后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頷聯(lián)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lián)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lián)思家之憂,尾聯(lián)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fā)白而稀疏,表現(xiàn)了詩人愛國之情?!赌习曹姟非皟陕?lián)敘述了行程中的地點和景色,抒寫了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頸聯(lián)以祖國山河萬世永存與城郭一時淪陷進行對比,突出詩人對恢復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對元人的蔑視。尾聯(lián)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決心餓死殉國,完成“首丘”之義的心愿。整首詩表達他對民族危亡的深沉的憂患,以及他視死如歸,堅貞不屈,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jié)。
答案:
(1)D
(2)示例:《春望》(甲詩)表達了詩人思親、悲己之情,《南安軍》(乙詩)體現(xiàn)了詩人以死明志(以身許國)的決心。
譯文:
【甲】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里草木茂密。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連綿的戰(zhàn)火已經延續(xù)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fā)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乙】梅花嶺上的南北路口,凄風苦雨把征衣濕透。越過梅嶺誰與我同路,回到家鄉(xiāng)卻身為俘囚。山河將存在萬古千秋,城郭卻哲時落入敵手。餓死家鄉(xiāng)是我的愿望,夢里采蔽在首陽山頭。
5.閱讀下面文天祥的兩首詩,回答問題。
【甲】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南安軍①
梅花南北②路,風雨濕征衣。出嶺同誰出?歸鄉(xiāng)如此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③。
【注釋】①南安軍:地名,今江西大余。這首詩是文天祥被俘后北行途經南安軍大庾嶺時所作。②南北:相傳大庾嶺是南北氣候的分界嶺。③采薇:指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采薇首陽山,最終餓死的典故。
(1)下面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甲】詩的頷聯(lián)借用自然景物將國家和個人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出國家命運的生死存亡和個人遭際的艱難坎坷。
B.【甲】詩的頸聯(lián)采用擬人、對偶的修辭,既說明詩人所歷之地,又寫出形勢險惡和自身境況???,抒發(fā)了詩人憂慮不安情感。
C.【乙】詩頷聯(lián)上句寫詩人被俘后押送行程的孤單,而用問話的語氣寫出,顯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說這次的北行,雖然途經故鄉(xiāng),但身系拘囚,無顏見家鄉(xiāng)父老,還不如戰(zhàn)死沙場。
D.【乙】詩的頸聯(lián)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祖國山河依舊與城郭已面目全非進行對比,突出了詩人的亡國之痛。
(2)請簡要賞析【乙】詩“風雨濕征衣”一句中的“濕”字。
(3)聯(lián)系【甲】詩,說說【乙】詩尾聯(lián)“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案】(1)B
(2)詩人征衣被風雨淋濕,表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凄苦,烘托出詩人兵敗被俘后內心的凄苦、沉痛。
(3)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愛國的節(jié)操;誓死報國的決心。
【分析】《過零丁洋》這首詩飽含沉痛悲涼,既嘆國運又嘆自身,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致,但在最后一句卻由悲而壯、由郁而揚,迸發(fā)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慷慨激昂、擲地有聲,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語調顯示了詩人的民族氣節(jié)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南安軍》是南宋詩人文天祥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前兩聯(lián)敘述了行程中的地點和景色,以及作者的感慨,抒寫了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頸聯(lián)以祖國山河萬世永存與城郭一時淪陷進行對比,突出詩人對恢復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對元人的蔑視。尾聯(lián)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決心餓死殉國,完成“首丘”之義的心愿。
【解答】(1)本題考查對詩詞的理解。
ACD.正確;
B.有誤,“惶恐灘”“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來,對仗工整,出語自然,而形象生動,流露出一腔悲憤和滿腔血淚,運用的是對仗和雙關,故選項中“擬人”的修辭手法錯誤。
故選:B。
(2)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表達技巧?!帮L雨濕征衣”,梅嶺的梅花在風雨中搖曳,濡濕了押著兵敗后就擒、往大都受審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時,一陣冰涼襲上了他的心頭。
(3)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乙詩最后兩句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決心餓死殉國。他出之以言,繼之山行,于是開始絕食,意欲死在家鄉(xiāng)。而在絕食第五天時,即已行過廬陵沒有能死在家鄉(xiāng),又過了三天,在監(jiān)護人的強迫下,只好開始進食。詩中用伯夷、叔齊指責周武王代商為“以暴易暴”,因而隱居首陽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餓死的故事(見《史記伯夷列傳》),表示了決不投降的決心?!梆I死真吾志”,說得斬釘截鐵,大義凜然,而且有實際行動,不是徒托空言,感人肺腑。
答案:
(1)B
(2)詩人征衣被風雨淋濕,表現(xiàn)了環(huán)境的凄苦,烘托出詩人兵敗被俘后內心的凄苦、沉痛。
(3)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愛國的節(jié)操;誓死報國的決心。
譯文:
過零丁洋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zhàn)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南安軍
譯文
由南往北走過大庾嶺口,一路風雨打濕衣裳。想到去南嶺時有哪些同伴,回到家鄉(xiāng)卻身為俘囚。
祖國的河山千年萬世永存,城郭只是暫時落入敵手。絕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夢中也學伯夷叔齊,吃野菜充饑等死。
6.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列題目。
賣漁灣①
[宋]文天祥
風起千灣浪,潮生萬頃沙②。
春紅堆蟹子,晚白結鹽花。
故國何時訊,扁舟到處家。
狼山青兩點,極目是天涯。
[注釋]①賣漁灣:為今南通石港,德佑二年,文天祥南渡前滯留南通西門外,后從石港出海處。②萬頃沙:賣漁灣的廣闊灘涂。
(1)關于這首詩的頷聯(lián),有人在某論壇上,還查到了另一個版本一一“春紅花蟹子,晚白潔鹽花”,你更傾向哪個版本,為什么?
(2)詩歌的頸聯(lián)所表達的情感與下列哪一句詩更相似,請說說你的理由。
[甲]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乙]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文天祥《南安軍》)
【答案】答案:
(1)更傾向于原版。“堆”和“結”都是動詞,“堆”寫出了蟹子之多之密,“結”寫出了海浪的動態(tài)美,奔涌而來好像結出了鹽花一般。而“花”和“潔”只有顏色而無動態(tài)美。
(2)頸聯(lián)所表達的情感與甲句更為相似,頸聯(lián)“故國何時訊,扁舟到處家”寫詩人脫險后看到故國山河淪陷,自己到處漂游。表達了詩人對山河破碎的悲痛以及孤獨無依、漂泊不定的情感。與甲句“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情感相似。
【分析】《賣魚灣》是宋代文人文天祥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賣魚灣是文天祥在元營脫險后在通州揚帆渡海的地方,詩人回首眺望中原,這時,他看到狼山的幾點青色,在波濤混茫之中時隱時現(xiàn),這仿佛神州陸沉時最后的遺留,激發(fā)著他的忠肝義膽,給他前行的勇氣和希望。
【解答】(1)本題考查詩歌關鍵字詞賞析。詩句中的“堆”和“結”都是動詞,而“花”和“潔”為名詞和形容詞。我們可以從詞性表達效果分析。“堆”和“結”為動詞,寫出動態(tài)美,寫出蟹子之多,海浪之美。而“花”和“潔”沒有這樣的效果。
(2)本題考查詩句情感分析。首先我們要弄明白頸聯(lián)是哪一句,根據律詩詩句順序,應分別是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所以經歷應該是第三句“故國何時訊,扁舟到處家”。故國有兩個意思,一是故鄉(xiāng),二是國家,這里是雙關兼指。國家已經淪亡,故鄉(xiāng)與家園也已不可問訊了。只剩下孑然孤身,在無涯無際的大海中泛泛不知所往。然而細味其意,又似要在絕望中要生出希望來,在迷途中找到出路來。甲句“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表達的正是國破山河的悲痛,流離失所的無奈。所以兩句表達情感相似。
答案:
(1)更傾向于原版?!岸选焙汀敖Y”都是動詞,“堆”寫出了蟹子之多之密,“結”寫出了海浪的動態(tài)美,奔涌而來好像結出了鹽花一般。而“花”和“潔”只有顏色而無動態(tài)美。
(2)頸聯(lián)所表達的情感與甲句更為相似,頸聯(lián)“故國何時訊,扁舟到處家”寫詩人脫險后看到故國山河淪陷,自己到處漂游。表達了詩人對山河破碎的悲痛以及孤獨無依、漂泊不定的情感。與甲句“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情感相似。
7.閱讀詩歌,結合典故,完成小題。
野望
[唐]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南安軍
[南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
出嶺同誰出?歸鄉(xiāng)如此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典故】
采薇《史記?伯夷列傳》載: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齊,反對周武王伐紂,曾扣馬而諫。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們“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蕨而食,……遂餓死于首陽山。
注釋:扣(叩)馬而諫,竭力進行勸諫。
(選自《漢語典故大辭典》)
(1)假如唐朝也有微信朋友圈,王績發(fā)布了一條圖文信息。你結合畫線詩句,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將下面橫線處的內容補充完整。
(2)下面是某同學的探究成果,請你補全。
為表達不同情感,“采薇”這一典故可能有三種使用角度。
①伯夷、叔齊扣馬而諫;
②伯夷、叔齊隱于首陽山,采薇蕨而食;
③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
《野望》側重從 ② (填序號) 角度用典,表達的情感是 對隱居不仕的向往 。
《南安軍》側重從 ③ (填序號) 角度用典,表達的情感是 以死明志的愛國之情 。
【答案】(1)放牧的人唱著山歌,歡快地趕著牛兒返回家中,獵人騎著駿馬,大聲吆喝著,帶著獵物滿意而歸,多么令人陶醉的畫面啊
(2)②《野望》借用“采薇”典故表達了詩人對隱居不仕的向往。③《南安軍》借伯夷,叔齊采薇的典故,表達了詩人以死明志的愛國之情。
【分析】《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全詩于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郁的心情?!赌习曹姟愤@首詩前兩聯(lián)敘述了行程中的地點和景色,以及作者的感慨,抒寫了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頸聯(lián)以祖國山河萬世永存與城郭一時淪陷進行對比,突出詩人對恢復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對元人的蔑視。尾聯(lián)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決心餓死殉國,完成“首丘”之義的心愿,體現(xiàn)強烈的愛國情懷。
【解答】(1)本題考查詩句畫面的描述。頸聯(lián)“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句意: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諸多獵物回歸家園。注意抓住“牧人”“犢”“獵馬”“禽”的特點描述。比如:放牧的人趕著牛返回,獵人騎著馬帶著獵獲的禽鳥歸來。
(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和感情的理解與掌握?!安赊薄敝v述的是伯夷叔齊的典故,伯夷叔齊是商代小國孤竹國的公子,他們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恥于對周朝稱臣,堅決不吃周朝的糧食,在首陽山上采摘薇菜充饑,最后餓死在首陽山。后人因此以“采薇”為憤世隱居、堅守氣節(jié)的典故?!兑巴吩娮饔谠娙宿o官隱居東皋的時候,寫的是山野秋景,在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郁的心情,抒發(fā)了惆悵、孤寂的情懷。首聯(lián),景中含情,景中有人,表現(xiàn)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頷聯(lián)、頸聯(lián)寫薄暮中所見景物,進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悶的心緒,襯托詩人的郁悶孤單的心境。然而,王績還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說自己在現(xiàn)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詩人借“采薇”的典故,抒發(fā)自己隱逸山林之志。《南安軍》詩作于公元1279年,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在五月四日出大庚嶺,經南安軍時寫下此詩。前兩聯(lián)敘述了行程中的地點和景色,以及作者的感慨,抒寫了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頸聯(lián)以祖國山河萬世永存與城郭一時淪陷進行對比,突出詩人對恢復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對元人的蔑視。尾聯(lián)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決心餓死殉國,完成“首丘”之義的心愿。詩人常常夢見自己像伯夷、叔齊一樣在首陽山采野菜為生。最后兩句詩借“采薇”的典故表達自己誓不投降的守義決心。
答案:
(1)放牧的人唱著山歌,歡快地趕著牛兒返回家中,獵人騎著駿馬,大聲吆喝著,帶著獵物滿意而歸,多么令人陶醉的畫面啊
(2)②《野望》借用“采薇”典故表達了詩人對隱居不仕的向往。③《南安軍》借伯夷,叔齊采薇的典故,表達了詩人以死明志的愛國之情。
譯文:
野望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馬帶著鳥獸馳過我的身旁。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南安軍
梅花嶺上的南北路口,凄風苦雨把征衣濕透。越過梅嶺誰與我同路,回到家鄉(xiāng)卻身為俘囚。山河將存在萬古千秋,城郭卻哲時落入敵手。餓死家鄉(xiāng)是我的愿望,夢里采薇在首陽山頭。
8.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金陵驛二首(其一)①
[宋]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注】①此詩是文天祥抗元兵敗被俘后,由廣州被押往元都燕京途經金陵時所作。
(1)本詩多處用典,①“ 舊家燕子傍誰飛 ”一句化用了劉禹錫《烏衣巷》中“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②“ 化作啼鵑帶血歸 ”一句寫魂魄化作啼歸的杜鵑回歸故里,表達了詩人③ 視死如歸 的英雄氣概。
(2)詩歌的首聯(lián)所表達的情感與下列哪則材料最相似?請說說你的理由。
【材料1】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材料2】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文天祥《南安軍》)
【答案】(1)①舊家燕子傍誰飛 ②化作啼鵑帶血歸 ③視死如歸
(2)與材料1最相似。理由: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國家的破敗與個人的不幸聯(lián)系起來,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山河支離破碎、國家動蕩不安的嘆惋以及對自身處境漂浮不定的感傷。
【分析】【金陵驛二首(其一)】本詩寫于1279年的深秋,此時,南宋政權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亦被軍元軍攻破四年之多。詩人戰(zhàn)敗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經過金陵,撫今思昨,觸景生情,留下了這首沉郁蒼涼寄托亡國之恨的著名詩篇。
【解答】(1)本題考查詩歌鑒賞。詩人以“舊家燕子”化用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表達了家國滄桑之感。自己同秋天的蘆花一樣隨風。飄零,一片浩劫之后,舊家燕子將飛往何處呢?最后兩句,化用了《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哀江南”的語義和望帝死后化杜鵑的神話,表示現(xiàn)在我雖被迫離開故鄉(xiāng),絕無生還的希望,但即使死了,我也要化成啼血的杜鵑,飛回江南。表達了詩人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堅定不渝的民族氣節(jié)。
(2)本題考查體會詩歌情感?!安莺想x宮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寫一片慘淡的夕陽斜照著長滿衰草的離宮,而自己也像那天邊漂浮的孤云,不知歸宿、在哪里。引發(fā)出詩人對國家動蕩以及個人處境悲涼的無限悲恨,無限悵惘?!吧胶悠扑轱L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寫破碎的山河猶如風中飄絮,動蕩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國家的災難、個人的坎坷濃縮在這兩個比喻句中,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破碎和自己一生像浮萍漂浮不定的感傷?!耙浪勒嫖嶂?,夢中行采薇”寫“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寫詩人寧愿絕食餓死在家鄉(xiāng),也不與元兵合作。詩人抒寫了自己的胸懷,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國感情,顯示出民族正氣。
答案:
(1)①舊家燕子傍誰飛 ②化作啼鵑帶血歸 ③視死如歸
(2)與材料1最相似。理由: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國家的破敗與個人的不幸聯(lián)系起來,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山河支離破碎、國家動蕩不安的嘆惋以及對自身處境漂浮不定的感傷。
譯文:
夕陽下那被野草覆蓋的行宮,自己的歸宿在哪里?。孔鎳拇蠛煤由胶驮瓉頉]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異族統(tǒng)治的臣民。滿地的蘆葦花和我一樣老去,人民流離失所,國亡無歸?,F(xiàn)在要離開這個熟悉的老地方了,從此以后南歸無望,等我死后讓魂魄歸來吧!
9.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習強國”的文學文化內容,小明想推薦(南安軍)《挽文山丞相》,讓廣大黨員重溫愛國精神,請你完成各題。
[甲]
南安軍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
出嶺同誰出?歸鄉(xiāng)如此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乙]
挽文山丞相
(元)虞集
徒把金戈挽落暉①,南冠無奈北風②吹。
子房本為韓仇出,諸葛寧知漢祚③移。
云暗④鼎湖⑤龍去遠,月明華表鶴歸遲。
不須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灑淚時。
[注釋]①金戈(gē)挽落暉:原指“魯陽公與韓構難,戰(zhàn)酣,日暮,援戈而擒之,日為之反三舍。(《淮南子覽冥訓》)”后用于比喻人力勝天。這句反用其意,意謂落日難挽。②北風:比喻北方金、元勢力。③祚(zuò):皇位。④云暗:比喻蒙古族勢力的猖獗和宋室的傾覆。⑤鼎湖:傳說中黃帝乘龍升天之處,借指帝王之死。
(1)[甲]詩中化用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和丁令威的“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鄲猶是人民非”的兩句詩是: 山河千古在 , 城郭一時非 。
(2)運用典故是兩首詩的特色,請簡要分析甲、乙兩首詩最后一聯(lián)運用典故表達的情感。
【答案】(1)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2)甲詩運用“伯夷、叔齊一樣在首陽山采野菜為生”的典故,表明寧愿絕食餓死在家鄉(xiāng)也不與元兵合作(以身殉國)的決心,抒發(fā)詩人的愛國之情,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
乙詩運用《世說新語》中的“新亭對泣”的典故,表明每下愈況的時勢,表達詩人感慨文天祥壯志未酬、天下盡歸異族所帶來的痛苦現(xiàn)實。
【分析】《南安軍》是南宋詩人文天祥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前兩聯(lián)敘述了行程中的地點和景色,以及作者的感慨,抒寫了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頸聯(lián)以祖國山河萬世永存與城郭一時淪陷進行對比,突出詩人對恢復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對元人的蔑視。尾聯(lián)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決心餓死殉國,完成“首丘”之義的心愿。
《挽文山丞相》是元代詩人虞集為哀悼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人在前兩聯(lián)用張良為韓復仇、諸葛亮匡扶蜀漢等典故,贊頌文天祥力圖恢復宋室,欲挽狂瀾于既倒的英雄氣概;頸聯(lián)表現(xiàn)了詩人對宋朝的留戀和對英雄的思念;尾聯(lián)用東晉時過江諸人新亭對哭事,直抒詩人心中悲痛。全詩句句用典,而意脈一貫,酣暢深厚,郁勃沉雄。
【解答】(1)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吧胶忧Ч旁?,城郭一時非”此兩句承首聯(lián)抒寫悲憤。上句化用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名句。而說“山河千古在”,意思是說,宋朝的山河是永遠存在的,不會被元朝永遠占領,言外之意是宋朝還會復興,山河有重光之日。下句是化用丁令威化鶴歌中“城郭猶是人民非”句意,是說“城郭之非”只是暫時的,也就是說,宋朝人民還要繼續(xù)反抗,繼續(xù)斗爭,廣大的城池不會被元朝永遠占據。這兩句對仗整飾,蘊蓄著極深厚的愛國感情和自信心。
(2)本題考查典故的運用。甲詩“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意思是絕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夢中也學伯夷叔齊,吃野菜充饑等死。詩中用伯夷、叔齊指責周武王代商為“以暴易暴”,因而隱居首陽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餓死的故事,表示了蓄不投降的決心?!梆I死真吾志”,說得斬釘截鐵,大義凜然,而且有實際行動,不是徒托空言,感人肺腑。乙詩“不須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灑淚時”意思是請不要再上新亭極目遠眺,如今天下都要韓異族統(tǒng)治,不如東晉尚有半壁江山。昔日古人雖國土淪喪但尚可對江而泣,可現(xiàn)在連一草一木都沉淪在異族的蹂躪踐踏之中,大不如前了。詩人以東晉“新亭對泣”之事,感慨文天祥壯志未酬、天下盡歸異族所帶來的痛苦現(xiàn)實。
答案:
(1)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2)甲詩運用“伯夷、叔齊一樣在首陽山采野菜為生”的典故,表明寧愿絕食餓死在家鄉(xiāng)也不與元兵合作(以身殉國)的決心,抒發(fā)詩人的愛國之情,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
乙詩運用《世說新語》中的“新亭對泣”的典故,表明每下愈況的時勢,表達詩人感慨文天祥壯志未酬、天下盡歸異族所帶來的痛苦現(xiàn)實。
譯文:
南安軍
由南往北走過大庾嶺口,一路風雨打濕衣裳。想到去南嶺時有哪些同伴,回到家鄉(xiāng)卻身為俘囚。祖國的河山千年萬世永存,城郭只是暫時落入敵手。絕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夢中也學伯夷叔齊,吃野菜充饑等死。
挽文山丞相
您想同魯陽公一樣揮動金戈挽回落日,卻是徒勞。韓俘入獄,眼見蒙古如北風勁吹日益橫驕。張良本是為韓國復興而出,最終沒能達到目的。諸葛亮力圖恢復漢室江山,而蜀最終為魏所滅,他豈能料到。鼎湖云天黯淡,皇上早已丞龍遠逝,遲遲不見您的魂魄歸來。請不要再上新亭極目遠眺,如今天下都要韓異族統(tǒng)治,不如東晉尚有半壁江山。
薄暮時分,我獨自一人登上東皋極目遠望,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一望無際的樹林都染上了蒜秋時分憔悴枯黃的顏色,連綿起伏的群山在夕陽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蕭瑟的暮光。我看到 。

薄暮時分,我獨自一人登上東皋極目遠望,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一望無際的樹林都染上了蒜秋時分憔悴枯黃的顏色,連綿起伏的群山在夕陽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蕭瑟的暮光。我看到 放牧的人唱著山歌,歡快地趕著牛兒返回家中,獵人騎著駿馬,大聲吆喝著,帶著獵物滿意而歸,多么令人陶醉的畫面啊 。

相關試卷

2025年中考語文備考之重點古詩文梳理:《別云間》(試題+解析):

這是一份2025年中考語文備考之重點古詩文梳理:《別云間》(試題+解析),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作者簡介,創(chuàng)作背景,詩詞賞析,試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5年中考語文備考之重點古詩文梳理:《過零丁洋》(試題+解析):

這是一份2025年中考語文備考之重點古詩文梳理:《過零丁洋》(試題+解析),共2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作者簡介,創(chuàng)作背景,詩詞賞析,試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5年中考語文備考之重點古詩文梳理:《漁家傲?秋思》(試題+解析):

這是一份2025年中考語文備考之重點古詩文梳理:《漁家傲?秋思》(試題+解析),共2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作者簡介,創(chuàng)作背景,重點字詞,詩詞賞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5年中考語文備考之重點古詩文梳理:《月夜憶舍弟》(試題+解析)

2025年中考語文備考之重點古詩文梳理:《月夜憶舍弟》(試題+解析)

2025年中考語文備考之重點古詩文梳理:《無題》(試題+解析)

2025年中考語文備考之重點古詩文梳理:《無題》(試題+解析)

2025年中考語文備考之重點古詩文梳理:《商山早行》(試題+解析)

2025年中考語文備考之重點古詩文梳理:《商山早行》(試題+解析)

2025年中考語文備考之重點古詩文梳理:《行香子(樹繞村莊)》(試題+解析)

2025年中考語文備考之重點古詩文梳理:《行香子(樹繞村莊)》(試題+解析)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中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