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長卿的詩多寫個人窮愁不遇,為大歷詩風主要代表,與錢起并稱“錢劉”。善寫五律,以“五言長城”自負。
賈誼,西漢政論家、文學家,力主改革弊政,卻遭讒被貶,郁郁不得志。
詠史懷古詩:一般以古代歷史事件或古代人物為題材,或借古諷今,或寄寓個人懷才不遇的感傷,或表達昔盛今衰的興替之感。詩人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
二、創(chuàng)作背景
劉長卿“剛而犯上,兩遭遷謫”。本詩應當作于詩人第二次被貶到長沙的時候,那時正是秋冬之交,詩人只身來到長沙賈誼的故居。相似的遭遇,使詩人感慨萬千,寫下這首詩。
三、詩句解析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賈誼被貶至長沙于此地居留了三年,可悲的遭遇令千萬代人傷情。
首聯(lián)詩眼“悲”,奠定全詩凄愴憂憤的感情基調(diào),不僅切合賈誼的一生,也暗寓詩人自己遭貶謫的悲苦命運。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我踏著秋草獨自尋覓你離開后留下的足跡,寒林空寂,只能看到夕陽緩緩傾斜。
借景抒情,寫詩人步入賈誼故宅所見之景,以“秋草”“人去”“寒林”“日斜”,渲染出蕭條冷落的氛圍,烘托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及對賈誼的追思。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漢文帝劉恒這樣的有道明君尚且對你恩疏情薄,湘水沒有情感,又怎能理解你憑吊屈原時的傷懷?
頸聯(lián)詩人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和賈誼、屈原兩位先哲聯(lián)系在一起,深化了詠嘆的主題。一個“猶”字,號稱“有道”的漢文帝,對賈誼尚且這樣薄恩,那么,昏庸無能的唐代宗,對劉長卿更談不上恩遇;劉長卿的一貶再貶,沉淪坎坷,也就是必然了。以“漢文有道”反襯賈誼被貶的凄涼,以“湘水無情”烘托賈誼的癡心,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劇命運。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暮色更濃了,荒涼冷落的深山里落葉紛紛,真可憐你,當時究竟是為什么被貶到這荒涼的地方。
尾聯(lián)在無疑處有意設問,自憐之意,溢于言表?!熬奔戎复Z誼,也指代劉長卿自己;“憐君”,不僅是同情賈誼,更是憐己?!昂问碌教煅摹?,可見二人原本不應該放逐到天涯,詩人在此對強加在他們身上的不合理現(xiàn)實進行強烈控訴,充滿了對賈誼與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憤。
“寂寂江山搖落處”象征李唐王朝的衰敗局勢,與頷聯(lián)的“寒林空見日斜時”映襯照應,加重了詩篇的時代氣息和感情色彩。
這首詩借古諷今,詩人經(jīng)過長沙賈誼宅時所見景象和悲涼心情,抒發(fā)了對賈誼的憑吊、悲慨、哀憐、惋惜之情,暗含著作者對漢文帝的強烈不滿,也借憐賈以自憐,表現(xiàn)自己無罪被貶的悲憤和痛苦與詩人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情懷。
四.試題(共8小題)
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
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敘述詩人在長沙謫居三年,而今一切已風逝云散,只留下萬古不變的悲哀。
B.頷聯(lián)即景生情,由斜陽衰草、寒林空寂而生惆悵傷感之情,為下文感慨作鋪墊。
C.頸聯(lián)以“漢文有道”反襯賈誼被貶的凄涼處境,以“湘水無情”烘托賈誼的癡心。
D.全詩綜合運用敘述、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溯古思今,深化了懷古詠嘆的主題。
(2)“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表達詩人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
2.古詩文閱讀。
重送①裴郎中②貶吉州
[唐代]劉長卿
猿啼客散暮江③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同作逐臣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注釋]①重送:此前詩人已寫過一首同題的五言律詩,是為“重送”。②裴郎中:詩人的朋友,二人同時被貶官。③暮江:日落時的江邊。④逐臣:被貶官而同時離開京城的人。指作者與裴郎中同時被貶。
(1)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當中處于逆境的遷客,聽聞“猿啼”,難免不生悲凄之情,而“客散暮江頭”,也不只是對景物的描寫。
B.第二句寫友人遠去,自己卻還留在江頭,而此刻的流水是多么的無情,不顧人的悲傷,自顧自地流淌著。
C.第三句為間接抒情,在“遠”前綴一“更”字,裴郎中被貶已經(jīng)不幸,而作者被貶謫的地方更遠,著重寫出了友人的不幸。
D.全詩緊緊扣住江邊送別的特定情景,寫景與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情摯意深,別有韻味。
(2)這首詩第一句中“ “點明送別時間,“ ”點明送別地點,最后一句“青山萬里一孤舟”以景結情,萬里強調(diào)遠,孤舟強調(diào)孤獨,既寫出裴郎中旅途的 ,又表達詩人對友人 的深情。
3.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問題。
尋南溪常道士
劉長卿
一路經(jīng)行處,莓苔見屐痕。
白云依靜渚①,春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注釋】①渚:水中的小洲。
(1)下面對詩歌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A.“尋”字為詩眼,全詩圍繞著“尋”字,逐漸展開。全詩敘事、寫景、抒情渾然一體,結構嚴密緊湊,層層扣緊主題,風格自然清新。
B.首聯(lián)的“莓苔”寫出常道士所居之地的清幽僻靜,那人跡罕至的清幽山徑,正是常道士出入往來之地,這里青苔鋪路,沒有人間喧囂。我們由所居之境可以想見常道士的超然出塵。
C.詩歌的頸聯(lián)寫詩人尋常道士不遇后,信步山行,忽然遇雨,雨后的青松顯得更加蒼翠可愛,不期然竟然到了溪水的源頭。表現(xiàn)了詩人閑適愉悅的心情。
D.尾聯(lián)寫溪水邊的野花燦爛開放,在這深山之中無人欣賞。詩人不由得黯然神傷,覺得自己就如這野花,滿腹才華卻無人欣賞,只有與花“相對亦忘言”。
(2)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一下“白云依靜渚,春草閉閑門”所表現(xiàn)的畫面。
4.閱讀《長沙過賈誼宅》,按要求回答問題。
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1)下列對《長沙過賈誼宅》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頷聯(lián)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渲染了長沙賈誼故宅的蕭條、冷落、寂寥的氛圍,烘托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
B.本詩借古傷今,借賈誼被逐長沙之事,表現(xiàn)自己無罪被貶的悲憤和痛苦,對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進行了強烈的控訴。
C.本詩表達了對賈誼的憑吊、悲慨、哀憐、惋惜之情,同時作者借憐賈以自憐,表現(xiàn)自己無罪被貶的悲憤和痛苦。
D.一個“過”字,直貫篇末,奠定了全詩凄愴憂憤的基調(diào),不僅切合賈誼的一生,也暗寓了劉長卿自己遷謫的悲苦命運。詩人還要去“獨尋”,一種景仰向慕、寂寞興嘆的心情油然而生。
(2)下列對作品的賞析錯誤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賈誼被貶長沙3年,有志不伸,心境悲涼,奠定了全詩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調(diào)。
B.頷聯(lián)寫詩人步入賈誼故宅所見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圍,為下文抒發(fā)感慨做了鋪墊。
C.頸聯(lián)寫賈誼當年在湘水憑吊屈原,如今,詩人又來到長沙憑吊賈誼,此乃萬古同悲。
D.尾聯(lián)感嘆唐王朝風雨飄搖時卻貶謫無罪的“我”,以直抒胸臆的手法發(fā)出了憤怒的質(zhì)問。
(3)頷聯(lián)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請簡要分析。
(4)這首詩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概括。
5.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乙]
餞別王十一①南游
劉長卿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②。
【注釋】①王十一:名不詳,排行十一。②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1)請發(fā)揮想象,描繪[乙]詩頸聯(lián)所呈現(xiàn)的畫面。
(2)王勃的“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與劉長卿的“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你更欣賞誰送別時的狀態(tài)?請闡述理由。
6.閱讀下面古詩詞,完成問題。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劉長卿
一路經(jīng)行處,莓苔①見履痕②。白云依靜渚③,春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注】①莓苔:青苔。②履痕:又作屐痕,木屐的印跡,這里指足跡。③渚:水中的小洲。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滿路莓苔清幽山徑上的履痕屐齒,給詩人帶來“幽人不遠,晤面在即”的希望。
B.詩中“依”字運用擬人手法,寫出白云悠悠,也似有情,依傍著靜靜的沙洲,富有情趣。
C.詩中“隨”字寫出了山道峰回路轉(zhuǎn),人在隨山轉(zhuǎn)折尋找水源的情形,表達了詩人尋友的急切心情。
D.尾聯(lián)詩人看見了“溪花”,卻浮起“禪意”,從幽溪深澗的陶冶中得到超悟。
(2)《唐詩三百首》評價本詩:語語是“尋”。請結合具體詩句進行分析。
7.閱讀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甲】賈生
唐?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
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
不問蒼生問鬼神。
【乙】長沙過賈誼宅
唐?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1)兩詩均交代賈誼不幸的遭遇,【甲】詩從“ ”一詞可以看出,【乙】詩從“ ”一詞可以看出。(用文中原詞填空)。
(2)兩詩都借古諷今,【甲】詩表達 之情,【乙】詩表達 之情。
(3)下列選項中,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才調(diào)”兼包才能、風調(diào),與“更無倫”的贊嘆配合,側(cè)面烘托出賈誼少年才俊、意氣風發(fā)、華采照人的精神風貌。
B.“虛前席”把漢文帝當時那種虛心垂詢、凝神傾聽,“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狀描繪得惟妙惟肖,表現(xiàn)出他為國家求賢若渴的狀態(tài)。
C.“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蕭條冷落的景色,暗含了作者景仰羨慕先賢卻又寂寞興嘆的心情。
D.“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兩句刻畫了作者獨立風中的形象,仿佛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濃了,江山更趨寂靜。
8.閱讀回答問題。
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①。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謝將軍:東晉謝尚,鎮(zhèn)守牛渚時,適聞袁宏在船中誦《詠史》詩,遂大加贊賞,袁宏從此名聲大振,后官至東陽太守。
(1)這兩首詩的頷聯(lián)都有“空”字,請?zhí)骄吭谠娭械牟煌x及情感,并完成下表。
(2)請再列舉一首你學過的懷古詩或詞,并探究“懷古詩”的共同點。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
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首聯(lián)敘述詩人在長沙謫居三年,而今一切已風逝云散,只留下萬古不變的悲哀。
B.頷聯(lián)即景生情,由斜陽衰草、寒林空寂而生惆悵傷感之情,為下文感慨作鋪墊。
C.頸聯(lián)以“漢文有道”反襯賈誼被貶的凄涼處境,以“湘水無情”烘托賈誼的癡心。
D.全詩綜合運用敘述、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溯古思今,深化了懷古詠嘆的主題。
(2)“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表達詩人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
【答案】(1)A
(2)“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表達詩人對賈誼不幸遭遇的悲嘆,對詩人自己被貶的悲憤,以及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
【分析】《長沙過賈誼宅》是唐代詩人劉長卿創(chuàng)作的一首懷古詩.此詩通過對漢代文學家賈誼不幸遭遇的憑吊和痛惜,抒發(fā)了詩人自己被貶的悲憤與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情緒.全詩意境悲涼,真摯感人,堪稱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解答】(1)本題考查詩歌理解。
A.有誤,“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的意思是賈誼被貶長沙,居此雖只三年,千秋萬代,給楚客留下傷悲。因此“首聯(lián)敘述詩人在長沙謫居三年”錯誤,是“賈誼在長沙謫居三年”。
BCD.正確。
故選:A。
(2)本題考查詩句理解?!凹偶沤綋u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是該詩的尾聯(lián),意思是沉寂的江山,草木搖落的地方,可憐你,為何來到這海角天涯?可知作者這里表面在為賈誼而悲傷,實則對自己被貶的遭遇也是無比傷感。因此,品讀尾聯(lián)情感,需要結合前幾聯(lián)及詩人的寫作背景。根據(jù)“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意思是賈誼被貶長沙,居此雖只三年;千秋萬代,給楚客留下傷悲,因此可知抒發(fā)了對賈誼不幸遭遇的悲嘆。根據(jù)本詩寫作背景,是作者赴潘州貶所,路過長沙時所作,故此抒發(fā)了詩人自己被貶的悲憤。根據(jù)“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意思是漢文帝雖是明主,卻皇恩太薄,湘水無情,憑吊屈原豈有人知?含蓄地抒發(fā)了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
答案:
(1)A
(2)“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表達詩人對賈誼不幸遭遇的悲嘆,對詩人自己被貶的悲憤,以及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
譯文:
長沙過賈誼宅
你被貶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載,萬古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踏著秋草獨自尋覓你的足跡,只有黯淡的斜陽映照著寒林。為何明君卻獨對你恩疏情薄,湘水無情怎知我對你的深情?江山已經(jīng)冷落草木已經(jīng)凋零,可憐你究竟何故被貶此地呢!
2.古詩文閱讀。
重送①裴郎中②貶吉州
[唐代]劉長卿
猿啼客散暮江③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同作逐臣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注釋]①重送:此前詩人已寫過一首同題的五言律詩,是為“重送”。②裴郎中:詩人的朋友,二人同時被貶官。③暮江:日落時的江邊。④逐臣:被貶官而同時離開京城的人。指作者與裴郎中同時被貶。
(1)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首句當中處于逆境的遷客,聽聞“猿啼”,難免不生悲凄之情,而“客散暮江頭”,也不只是對景物的描寫。
B.第二句寫友人遠去,自己卻還留在江頭,而此刻的流水是多么的無情,不顧人的悲傷,自顧自地流淌著。
C.第三句為間接抒情,在“遠”前綴一“更”字,裴郎中被貶已經(jīng)不幸,而作者被貶謫的地方更遠,著重寫出了友人的不幸。
D.全詩緊緊扣住江邊送別的特定情景,寫景與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情摯意深,別有韻味。
(2)這首詩第一句中“ 暮 “點明送別時間,“ 江頭 ”點明送別地點,最后一句“青山萬里一孤舟”以景結情,萬里強調(diào)遠,孤舟強調(diào)孤獨,既寫出裴郎中旅途的 孤寂 ,又表達詩人對友人 關切與不舍 的深情。
【答案】(1)C
(2)暮 江頭 孤寂 關切與不舍。
【分析】此詩通過描述詩人與裴郎中同時被貶吉州,在兩人分開途中所見的景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又抒發(fā)了詩人對世俗的感嘆。全詩寫景抒情,清新自然。
【解答】(1)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和作用的把握。
ABD.正確;
C.有誤,第三句為直陳其事。
故選:C。
(2)本題考查詩歌表達的感情。“猿啼客散暮江頭”描寫氛圍?!霸程洹睂懧曇?,“客散”寫情狀,“暮”字點明時間,“江頭”交代地點。七個字,沒有一筆架空,將送別的環(huán)境,點染得“黯然銷魂”。猿啼常與悲凄之情相關。末句“青山萬里一孤舟”與第二句的“水自流”相照應,而“青山萬里”又緊承上句“更遠”而來,既寫盡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遠去的只有萬里青山,又表達了詩人戀戀不舍的深情。
答案:
(1)C
(2)暮 江頭 孤寂 關切與不舍。
譯文:
黃昏時分,猿聲凄切,江邊送客早已四散。無情的流水只管載著離人不停遠去,心中更加悲凄。
同被貶逐漂泊,只是君行更遠。一路遠去,只有那萬里青山與你相伴。
3.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問題。
尋南溪常道士
劉長卿
一路經(jīng)行處,莓苔見屐痕。
白云依靜渚①,春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注釋】①渚:水中的小洲。
(1)下面對詩歌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D
A.“尋”字為詩眼,全詩圍繞著“尋”字,逐漸展開。全詩敘事、寫景、抒情渾然一體,結構嚴密緊湊,層層扣緊主題,風格自然清新。
B.首聯(lián)的“莓苔”寫出常道士所居之地的清幽僻靜,那人跡罕至的清幽山徑,正是常道士出入往來之地,這里青苔鋪路,沒有人間喧囂。我們由所居之境可以想見常道士的超然出塵。
C.詩歌的頸聯(lián)寫詩人尋常道士不遇后,信步山行,忽然遇雨,雨后的青松顯得更加蒼翠可愛,不期然竟然到了溪水的源頭。表現(xiàn)了詩人閑適愉悅的心情。
D.尾聯(lián)寫溪水邊的野花燦爛開放,在這深山之中無人欣賞。詩人不由得黯然神傷,覺得自己就如這野花,滿腹才華卻無人欣賞,只有與花“相對亦忘言”。
(2)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一下“白云依靜渚,春草閉閑門”所表現(xiàn)的畫面。
【答案】(1)D
(2)遠望道觀,白云絮絮,繚繞著靜靜的小洲。走近才發(fā)現(xiàn),常道士不在觀中,道觀的門關著,門前碧草萋萋,幾乎把門都遮掩住了。
【分析】《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作品。此詩寫尋隱者不遇,卻得到別的情趣,領悟到“禪意”之妙處,通過寫道士所居環(huán)境的靜穆清幽,襯托了道士的超塵雅潔。全詩之意在于情與景,情景交融,結構嚴密緊湊,層層扣緊主題,風格自然清新。
【解答】(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
ABC.正確。
D.有誤,詩人尋隱者不遇,乘興而來,興盡而返,表達了其愜意自得之感?!霸娙瞬挥傻明鋈簧駛?,覺得自己就如這野花,滿腹才華卻無人欣賞,只有與花‘相對亦忘言’”理解錯誤。
故選:D。
(2)本題考查對詩歌畫面的描述能力。要注意通讀全詞,利用跳躍式搜尋方法,抓住“白云”“春草”等景物,這些都是作者精心選取的意象。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充實畫面內(nèi)容。
答案:
(1)D
(2)遠望道觀,白云絮絮,繚繞著靜靜的小洲。走近才發(fā)現(xiàn),常道士不在觀中,道觀的門關著,門前碧草萋萋,幾乎把門都遮掩住了。
【參考譯文】
一路上經(jīng)過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云依偎安靜沙洲,春草環(huán)繞道院閑門。
新雨過后松色青翠,循著山路來到水源。
看到溪花心神澄靜,凝神相對默默無言。
4.閱讀《長沙過賈誼宅》,按要求回答問題。
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1)下列對《長沙過賈誼宅》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D
A.頷聯(lián)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渲染了長沙賈誼故宅的蕭條、冷落、寂寥的氛圍,烘托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
B.本詩借古傷今,借賈誼被逐長沙之事,表現(xiàn)自己無罪被貶的悲憤和痛苦,對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進行了強烈的控訴。
C.本詩表達了對賈誼的憑吊、悲慨、哀憐、惋惜之情,同時作者借憐賈以自憐,表現(xiàn)自己無罪被貶的悲憤和痛苦。
D.一個“過”字,直貫篇末,奠定了全詩凄愴憂憤的基調(diào),不僅切合賈誼的一生,也暗寓了劉長卿自己遷謫的悲苦命運。詩人還要去“獨尋”,一種景仰向慕、寂寞興嘆的心情油然而生。
(2)下列對作品的賞析錯誤的一項是 D
A.首聯(lián)寫賈誼被貶長沙3年,有志不伸,心境悲涼,奠定了全詩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調(diào)。
B.頷聯(lián)寫詩人步入賈誼故宅所見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圍,為下文抒發(fā)感慨做了鋪墊。
C.頸聯(lián)寫賈誼當年在湘水憑吊屈原,如今,詩人又來到長沙憑吊賈誼,此乃萬古同悲。
D.尾聯(lián)感嘆唐王朝風雨飄搖時卻貶謫無罪的“我”,以直抒胸臆的手法發(fā)出了憤怒的質(zhì)問。
(3)頷聯(lián)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請簡要分析。
(4)這首詩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概括。
【答案】(1)D
(2)D
(3)頷聯(lián)通過對“秋草”“寒林”和“人去”“日斜”等景象的描寫,以及作者的“獨尋”“空見”,渲染出一種蕭條、凄愴的氛圍。
(4)流露了詩人對賈誼的同情,對漢文帝的指責,對自身際遇的慨嘆,對當今統(tǒng)治者的不滿。
【分析】《長沙過賈誼宅》是唐代詩人劉長卿創(chuàng)作的一首懷古詩。此詩通過對漢代文學家賈誼不幸遭遇的憑吊和痛惜,抒發(fā)了詩人自己被貶的悲憤與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情緒。全詩意境悲涼,真摯感人,堪稱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解答】(1)本題考查理解詩歌。
ABC.正確。
D.有誤,“一種景仰向慕、寂寞興嘆的心情”理解有誤,應該是“詩人自己被貶的悲憤與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情緒”。
故選:D。
(2)本題考查理解詩歌。
ABC.正確。
D.有誤,結尾兩句運用了設問的手法,對無罪遭貶的遭遇發(fā)出憤怒質(zhì)問。
故選:D。
(3)本題考查賞析詩句?!扒锊莳殞と巳ズ螅挚找娙招睍r”意思是踏著秋草獨自尋覓你的足跡,只有黯淡的斜陽映照著寒林。秋草、寒林和斜陽,渲染出一種孤寂凄清的氛圍。斯人已去,留給后人的只有嗟嘆。這一聯(lián)即景生情,惆悵傷感,真切而又空靈。
(4)本題考查理解詩歌主題?!堕L沙過賈誼宅》首聯(lián)寫賈誼三所謫官,落得“萬古”留悲。明寫賈誼,暗寓自身遷謫。后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通過景色更加抒發(fā)悲哀的喟嘆,通過對漢代文學家賈誼不幸遭遇的憑吊和痛惜,抒發(fā)了詩人自己被貶的悲憤與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情緒。所以說,表達了詩人悲哀、憤懣的情感。
答案:
(1)D
(2)D
(3)頷聯(lián)通過對“秋草”“寒林”和“人去”“日斜”等景象的描寫,以及作者的“獨尋”“空見”,渲染出一種蕭條、凄愴的氛圍。
(4)流露了詩人對賈誼的同情,對漢文帝的指責,對自身際遇的慨嘆,對當今統(tǒng)治者的不滿。
譯文:
你被貶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載,萬古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踏著秋草獨自尋覓你的足跡,只有黯淡的斜陽映照著寒林。為何明君卻獨對你恩疏情薄,湘水無情怎知我對你的深情?江山已經(jīng)冷落草木已經(jīng)凋零,可憐你究竟何故被貶此地呢!
5.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乙]
餞別王十一①南游
劉長卿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②。
【注釋】①王十一:名不詳,排行十一。②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1)請發(fā)揮想象,描繪[乙]詩頸聯(lián)所呈現(xiàn)的畫面。
(2)王勃的“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與劉長卿的“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你更欣賞誰送別時的狀態(tài)?請闡述理由。
【答案】答案示例一:
我欣賞王勃送別時的狀態(tài)。這句詩,詩人一反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tài),體現(xiàn)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劉長卿的那句詩過于纏綿了。
答案示例二:
我欣賞劉長卿送別時的狀態(tài)。這句詩,詩人遠望著煙水空茫的江面,頻頻揮手,表達自己依依惜別之情。詩人以“望”“揮手”“淚沾巾”這一系列動作,濃墨渲染了自己送別友人時的心情,表達了離別時的不舍與惆悵。王勃的詩太樂觀了,有些不符合大眾離別時常有的心情。
【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在慰勉友人勿在離別之時悲哀。首聯(lián)描畫出送別地與友人出發(fā)地的形勢和風貌,隱含送別的意,嚴整對仗;頷聯(lián)為寬慰之辭,點明離別的必然性,以散調(diào)相承,以實轉(zhuǎn)虛,文情跌宕;頸聯(lián)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尾聯(lián)點出“送”的主題,而且繼續(xù)勸勉、叮嚀朋友,也是己情懷的吐露。
《餞別王十一南游》抒發(fā)自己對友人的真摯情意,描寫了揮手遠望直到陷入思念,愁腸百結,寫得動人心弦。全詩沒有“別離”二字,只寫離別后的美景,然而濃濃的離情別緒已完全融入景中,曲折婉轉(zhuǎn),首尾呼應,手法新穎,別具匠心,離思深情,悠然不盡。詩人借助眼前景物,通過遙望和凝思,來表達離愁別緒。手法新穎,不落俗套。
【解答】(1)本題考查描繪詩歌畫面。作答時可結合詩句意思發(fā)揮想象來進行描繪?!伴L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的意思是:江水浩浩一葉孤帆遠遠消失,落日下你將欣賞著五湖之美。
畫面如:一葉風帆沿江南去,漸漸遠行,抵達五湖畔后休止。行舟消逝在長江盡頭,肉眼是看不到了,但我想此刻朋友正在觀賞著夕陽照射下太湖的明媚春色吧。
(2)本題考查理解賞析詩句和對比閱讀。作答時結合詩句內(nèi)容和情感來分析即可。
我欣賞王勃送別時的狀態(tài)?!盁o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的意思是: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樣悲傷得淚濕衣巾。這里詩人表明真摯的友情不會因距離的遠近而有所改變,慰勉即將分手的友人,這里不同于劉長卿送別是的傷感憂愁,更多的是表達了作者真摯的友情和曠達的胸襟。
我欣賞劉長卿送別時的狀態(tài)?!巴裏熕煟瑩]手淚沾巾”的意思是:望著你的小船駛向茫茫云水,頻頻揮手惜別淚水沾濕佩巾。這里寫的是與友人離別時的情景,朋友乘坐的船兒沿長江向遠處去了,詩人在斜陽里佇立,作者借助眼前景物,通過遙望和凝思,來表達傷別之情,表現(xiàn)出離別時的不舍與惆悵。這里寫的離別情感真摯、纏綿、悱惻,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而王勃的詩體現(xiàn)出的豁達樂觀不符合大眾離別時常有的心情。
答案:
(1)煙波浩渺的江水上一葉孤帆正在漸漸遠行消失在視線中,在落日余暉下你將欣賞五湖美好的春色。
(2)答案示例一:
我欣賞王勃送別時的狀態(tài)。這句詩,詩人一反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tài),體現(xiàn)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劉長卿的那句詩過于纏綿了。
答案示例二:
我欣賞劉長卿送別時的狀態(tài)。這句詩,詩人遠望著煙水空茫的江面,頻頻揮手,表達自己依依惜別之情。詩人以“望”“揮手”“淚沾巾”這一系列動作,濃墨渲染了自己送別友人時的心情,表達了離別時的不舍與惆悵。王勃的詩太樂觀了,有些不符合大眾離別時常有的心情。
譯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三秦之地護衛(wèi)著巍巍長安,透過那風云煙霧遙望著蜀川。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因為我們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內(nèi)有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如近在比鄰。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戀愛中的青年男女那樣悲傷得淚濕衣巾。
《餞別王十一南游》
望著你的小船駛向茫茫云水,頻頻揮手惜別淚水沾濕佩巾。你像一只飛鳥不知歸宿何處,留下這一片青山空對著行人。江水浩浩一葉孤帆遠遠消失,落日下你將欣賞著五湖之美。誰能見我佇立汀洲上懷念你,望著白蘋心中充滿無限愁情。
6.閱讀下面古詩詞,完成問題。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劉長卿
一路經(jīng)行處,莓苔①見履痕②。白云依靜渚③,春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注】①莓苔:青苔。②履痕:又作屐痕,木屐的印跡,這里指足跡。③渚:水中的小洲。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首聯(lián)寫滿路莓苔清幽山徑上的履痕屐齒,給詩人帶來“幽人不遠,晤面在即”的希望。
B.詩中“依”字運用擬人手法,寫出白云悠悠,也似有情,依傍著靜靜的沙洲,富有情趣。
C.詩中“隨”字寫出了山道峰回路轉(zhuǎn),人在隨山轉(zhuǎn)折尋找水源的情形,表達了詩人尋友的急切心情。
D.尾聯(lián)詩人看見了“溪花”,卻浮起“禪意”,從幽溪深澗的陶冶中得到超悟。
(2)《唐詩三百首》評價本詩:語語是“尋”。請結合具體詩句進行分析。
【答案】(1)C
(2)示例:“一路經(jīng)行處,莓苔見屐痕”,突出了一個“尋”字。頷聯(lián)寫由順其路而始入其居境,“春草閉閑門”意味著尋人不遇。后四句繼寫一路景觀,“隨山到水源”就是隨山尋水源,而尋水源也就是尋道士,也緊扣一個“尋”字。
【分析】《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作品。此詩寫尋隱者不遇,卻得到別的情趣,領悟到“禪意”之妙處,通過寫道士所居環(huán)境的靜穆清幽,襯托了道士的超塵雅潔。全詩之意在于情與景,情景交融,結構嚴密緊湊,層層扣緊主題,風格自然清新。
【解答】(1)本題考查對詩歌的理解。
ABD.正確。
C.有誤,詩歌描繪雨后清新宜人的山野景色,表達了詩人春日里訪友不遇,非但沒有產(chǎn)生失望惆悵,反而獲得精神愜意和心理的滿足的悠然自得的心情。
故選:C。
(2)本題考查對詩歌的理解?!短圃娙偈住吩u價本詩:語語是“尋”。結合“一路經(jīng)行處,莓苔見屐痕”句意“一路上經(jīng)過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可知此句突出了一個“尋”字。頷聯(lián)“白云依靜渚,春草閉閑門”句意“白云依偎安靜沙洲,春草環(huán)繞道院閑門”,寫由順其路而始入其居境,“春草閉閑門”意味著尋人不遇。后四句“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意思是“新雨過后松色青翠,循著山路來到水源。看到溪花心神澄靜,凝神相對默默無言”,繼寫一路景觀,“隨山到水源”就是隨山尋水源,而尋水源也就是尋道士,也緊扣一個“尋”字。
答案:
(1)C
(2)示例:“一路經(jīng)行處,莓苔見屐痕”,突出了一個“尋”字。頷聯(lián)寫由順其路而始入其居境,“春草閉閑門”意味著尋人不遇。后四句繼寫一路景觀,“隨山到水源”就是隨山尋水源,而尋水源也就是尋道士,也緊扣一個“尋”字。
譯文:
一路上經(jīng)過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云依偎安靜沙洲,春草環(huán)繞道院閑門。
新雨過后松色青翠,循著山路來到水源。
看到溪花心神澄靜,凝神相對默默無言。
7.閱讀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甲】賈生
唐?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
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
不問蒼生問鬼神。
【乙】長沙過賈誼宅
唐?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1)兩詩均交代賈誼不幸的遭遇,【甲】詩從“ 逐臣 ”一詞可以看出,【乙】詩從“ 謫宦 ”一詞可以看出。(用文中原詞填空)。
(2)兩詩都借古諷今,【甲】詩表達 作者懷才不遇和對統(tǒng)治者不體恤民生疾苦的不滿 之情,【乙】詩表達 被貶的悲憤與對個人現(xiàn)實境遇的不滿 之情。
(3)下列選項中,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才調(diào)”兼包才能、風調(diào),與“更無倫”的贊嘆配合,側(cè)面烘托出賈誼少年才俊、意氣風發(fā)、華采照人的精神風貌。
B.“虛前席”把漢文帝當時那種虛心垂詢、凝神傾聽,“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狀描繪得惟妙惟肖,表現(xiàn)出他為國家求賢若渴的狀態(tài)。
C.“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蕭條冷落的景色,暗含了作者景仰羨慕先賢卻又寂寞興嘆的心情。
D.“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兩句刻畫了作者獨立風中的形象,仿佛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濃了,江山更趨寂靜。
【答案】(1)逐臣 謫宦(恩猶薄)
(2)作者懷才不遇和對統(tǒng)治者不體恤民生疾苦的不滿 被貶的悲憤與對個人現(xiàn)實境遇的不滿
(3)B
【分析】《賈生》是一首托古諷時詩,意在借賈誼的遭遇,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詩歌選取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情節(jié),寫文帝不能識賢、任賢;“不問蒼生問鬼神”卻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賢,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詩寓慨于諷,諷刺效果頗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對賈誼懷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備受排擠、壯志難酬的感傷。
《長沙過賈誼宅》是唐代詩人劉長卿創(chuàng)作的一首懷古詩。此詩通過對漢代文學家賈誼不幸遭遇的憑吊和痛惜,抒發(fā)了詩人自己被貶的悲憤與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情緒。全詩意境悲涼,真摯感人,堪稱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解答】(1)本題考查詩歌的內(nèi)容理解。
甲詩“宣室求賢訪逐臣”,句意為漢文帝在宣室求問被貶謫的賢臣。根據(jù)“逐臣”可知,賈誼曾被貶謫。乙詩“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句意為賈誼被貶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萬代令人傷情?!皾h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句意為漢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無意憑吊有誰知情?根據(jù)“謫宦”“恩猶薄”可知,賈誼不受君王重用且被貶謫的遭遇。
(2)本題考查詩歌的感情主旨。
《賈生》選取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情節(jié),寫文帝不能識賢、任賢;結句則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于政事,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全詩借古諷今,寓慨于諷,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對賈誼懷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備受排擠、壯志難酬的感傷。作者以李生附體“賈生”,借古諷今,表達了對晚唐統(tǒng)治者佞佛信道,以求長生、不恤國事的諷刺和自身懷才不遇的感慨。《長沙過賈誼宅》從詩中所描寫的深秋景象來看,此詩當作于詩人第二次遷謫來到長沙的時候,那時正是秋冬之交,與詩中節(jié)令相符。在一個深秋的傍晚,詩人只身來到長沙賈誼的故居。賈誼,是漢文帝時著名的政論家,因被權貴中傷,出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后雖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類似的遭遇,使劉長卿傷今懷古,感慨萬千?!凹偶沤綋u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一句,“君”既指代賈誼,也指代劉長卿自己,表達了詩人被貶的悲憤與對個人現(xiàn)實境遇的不滿。兩詩都是詠史懷古詩,借古諷今,表達了對賈誼的同情。不同之處在于,甲詩表達了對晚唐統(tǒng)治者佞佛信道,以求長生、不恤國事的諷刺和自身懷才不遇的感慨;乙詩表達了詩人被貶的悲憤與對個人現(xiàn)實境遇的不滿。
(3)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
ACD.正確。
B.有誤,“表現(xiàn)出他為國家求賢若渴的狀態(tài)”表述錯誤。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表面上求賢、敬賢,實際上不能識賢、任賢,揭示出在深受恩遇的表象下隱藏著不遇的實質(zhì)。
故選:B。
答案:
(1)逐臣 謫宦(恩猶?。?br>(2)作者懷才不遇和對統(tǒng)治者不體恤民生疾苦的不滿 被貶的悲憤與對個人現(xiàn)實境遇的不滿
(3)B
譯文:
賈生
漢文帝求賢在未央宮前殿召見被貶的臣子,賈誼才氣縱橫無與倫比。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賈誼聽講,不問百姓生機只問起鬼神之事。
長沙過賈誼宅
你被貶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載,萬古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踏著秋草獨自尋覓你的足跡,只有黯淡的斜陽映照著寒林。為何明君卻獨對你恩疏情薄,湘水無情怎知我對你的深情?江山已經(jīng)冷落草木已經(jīng)凋零,可憐你究竟何故被貶此地呢!
8.閱讀回答問題。
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①。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謝將軍:東晉謝尚,鎮(zhèn)守牛渚時,適聞袁宏在船中誦《詠史》詩,遂大加贊賞,袁宏從此名聲大振,后官至東陽太守。
(1)這兩首詩的頷聯(lián)都有“空”字,請?zhí)骄吭谠娭械牟煌x及情感,并完成下表。
(2)請再列舉一首你學過的懷古詩或詞,并探究“懷古詩”的共同點。
【答案】(1)①徒然,白白地②自負才華無人賞識的傷感、失落③對賈誼不幸遭遇的痛惜
(2)例:《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山坡羊潼關懷古》;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游覽古跡、憶人敘事來達到感慨興衰、托古諷今,抒發(fā)懷抱的目的。
【分析】《夜泊牛渚懷古》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作。此詩敘寫詩人望月懷古,抒發(fā)不遇知音之傷感。首聯(lián)開門見山點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頷聯(lián)由望月過渡到懷古;頸聯(lián)是由懷古回到現(xiàn)實,發(fā)出感慨,抒發(fā)不遇知音的深沉感喟;末聯(lián)宕開寫景,想象明朝掛帆遠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涼寂寞。
《長沙過賈誼宅》是唐代詩人劉長卿創(chuàng)作的一首懷古詩。此詩通過對漢代文學家賈誼不幸遭遇的憑吊和痛惜,抒發(fā)了詩人自己被貶的悲憤與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情緒。
【解答】(1)本題考查詩句的意境和表達的感情?!兑共磁d緫压拧奉h聯(lián)中“空”字寫出了詩人登舟望月所見到的空闊渺遠的景色,同時還引發(fā)詩人的感慨,自己空有滿腹才華,卻無謝將軍那樣的伯樂來賞識,抒發(fā)了懷才不遇的深沉感嘆?!堕L沙過賈誼宅》頷聯(lián)意思是踏著秋草獨自尋覓你的足跡,只有黯淡的斜陽映照著寒林。通過對漢代文學家賈誼不幸遭遇的憑吊和痛惜,抒發(fā)了詩人自己被貶的悲憤與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情緒。
(2)本題考查延伸閱讀能力。懷古(含詠史)詩詞是詩人在閱讀史書或游覽古跡時,有感于歷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發(fā)出對時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鳴,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諷今之作。懷古(含詠史)詩詞是詩人在閱讀史書或游覽古跡時,有感于歷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發(fā)出對時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鳴,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諷今之作。
例:《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山坡羊潼關懷古》;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游覽古跡、憶人敘事來達到感慨興衰、托古諷今,抒發(fā)懷抱的目的。
答案:
(1)①徒然,白白地②自負才華無人賞識的傷感、失落③對賈誼不幸遭遇的痛惜
(2)例:《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山坡羊潼關懷古》;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游覽古跡、憶人敘事來達到感慨興衰、托古諷今,抒發(fā)懷抱的目的。
譯文:
夜泊牛渚懷古
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蔚藍的天空中沒有一絲游云。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地懷想起東晉謝尚將軍。我也能夠吟哦袁宏的詠史詩,可惜沒有那識賢的將軍傾聽。明早我將掛起船帆離開牛渚,這里只有滿天楓葉飄落紛紛。
長沙過賈誼宅
你被貶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載,萬古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踏著秋草獨自尋覓你的足跡,只有黯淡的斜陽映照著寒林。為何明君卻獨對你恩疏情薄,湘水無情怎知我對你的深情?江山已經(jīng)冷落草木已經(jīng)凋零,可憐你究竟何故被貶此地呢!詩句
含義
情感
空憶謝將軍
①
②
寒林空見日斜時
只有
③
詩句
含義
情感
空憶謝將軍
① 徒然,白白地
② 自負才華無人賞識的傷感、失落
寒林空見日斜時
只有
③ 對賈誼不幸遭遇的痛惜
這是一份2025年中考語文備考之重點古詩文梳理:《月夜憶舍弟》(試題+解析),共19頁。
這是一份2025年中考語文備考之重點古詩文梳理:《咸陽城東樓》(試題+解析),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作者簡介,創(chuàng)作背景,詩句解析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5年中考語文備考之重點古詩文梳理:《無題》(試題+解析),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作者簡介,創(chuàng)作背景,詩句解析,無題詩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