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C \ "1-3" \h \u \l "_Tc5554" PAGEREF _Tc5554 \h 2
\l "_Tc16824" 考點01 光的直線傳播及應(yīng)用 PAGEREF _Tc16824 \h 2
\l "_Tc17701" 考點02 小孔成像 PAGEREF _Tc17701 \h 4
\l "_Tc32717" 考點03 光的反射及應(yīng)用 PAGEREF _Tc32717 \h 6
\l "_Tc11959" 考點04 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 PAGEREF _Tc11959 \h 9
\l "_Tc15432" 考點05 平面鏡成像及應(yīng)用 PAGEREF _Tc15432 \h 12
\l "_Tc24541" 考點06 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作圖 PAGEREF _Tc24541 \h 15
\l "_Tc32436" 考點07 探究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 PAGEREF _Tc32436 \h 17
\l "_Tc31262" 考點08 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應(yīng)用(三種光現(xiàn)象辨析) PAGEREF _Tc31262 \h 21
\l "_Tc25090" 考點09 光的折射作圖 PAGEREF _Tc25090 \h 26
\l "_Tc13859" 考點10 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 PAGEREF _Tc13859 \h 28
\l "_Tc1990" 考點11 光的色散及應(yīng)用 PAGEREF _Tc1990 \h 30
\l "_Tc5241" 考點12 物體的顏色、紅外線與紫外線 PAGEREF _Tc5241 \h 31
\l "_Tc26239" PAGEREF _Tc26239 \h 32
\l "_Tc20796" PAGEREF _Tc20796 \h 38
考點01 光的直線傳播及應(yīng)用
1.下列物體屬于光源的是( )。
A.放映電影時的銀幕B.人的眼睛
C.激光筆D.反射陽光的平面鏡
【答案】C。
【解析】A.放映電影時的銀幕本身不能發(fā)光,可以反射光,所以其不是光源,故A不符合題意;
B.人的眼睛不能發(fā)光,不是光源,故B不符合題意;
C.激光筆本身能夠發(fā)光,是光源,故C符合題意;
D.反射陽光的平面鏡不能發(fā)光,不是光源,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炎炎夏日,在濃密的樹蔭下,透過樹葉間的狹小空隙,在地面上形成一些圓形的光斑,這些圓形光斑是( )。
A.樹葉反射的光斑 B.圓形樹縫的光斑
C.太陽的實像 D.太陽的虛像
【答案】C。
【解析】炎炎夏日,在濃密的樹蔭下,透過樹葉間的狹小空隙,在地面上形成一些圓形的光斑,這種現(xiàn)象屬于小孔成像現(xiàn)象,光斑是由小孔成像所成的太陽的實像。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3.如圖所示是在東京奧運會上,為我國摘得首金的楊倩在10米氣步槍比賽時的情景,她在射擊瞄準時利用了光的______。子彈在槍膛內(nèi)運動的過程中做的是______(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她帶上耳塞的目的是防止噪聲進入______。
【答案】直線傳播;變速;耳朵(人耳)。
【解析】[1]在東京奧運會上,為我國摘得首金的楊倩在10米氣步槍比賽時的情景,她在射擊瞄準時目標、缺口、準星是三點一線,利用了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
[2]子彈在槍膛內(nèi)運動的過程中速度變大,做的是變速直線運動。
[3]她帶上耳塞的目的是防止噪聲進入耳朵,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4. (2023·武漢)一塊儀容鏡如圖甲所示,放在某學(xué)校走廊的AB處,儀容鏡靠墻而立,鏡面與墻壁平行,在另一面墻壁上的O處懸掛一電鈴,如圖乙所示。為了總能看到電鈴?fù)ㄟ^儀容鏡所成的像O′,小強同學(xué)沿著走廊的ae直線走動,若將人和電鈴各自看作一個點,則小強同學(xué)所在的區(qū)間是( )。
A. Ab B. bc C. cd D. de
【答案】B。
【解析】電鈴?fù)ㄟ^平面鏡所成的像在O′,根據(jù)光沿直線傳播,小強同學(xué)在的區(qū)間bc可看到電鈴?fù)ㄟ^儀容鏡所成的像。
故選B。
5.日晷(guǐ)是古代的一種“時鐘”,利用太陽光下指針的影子指示不同的時刻(如圖)。請根據(jù)指針的影子AB,畫出此時太陽光的傳播方向(太陽光視為平行光)。
【解析】由于在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太陽光傳播的方向如圖所示:
6.正午時,小華在地面上鋪一張白紙,將刻有邊長為1cm的等邊三角形小孔的紙板正對著太陽,保持紙板與白紙的距離為30cm,觀察白紙上的光斑:
(1)接著小華用另一張卡片覆蓋在三角形孔上移動,大約遮住孔的一半時,觀察光斑變化情況,與沒有遮擋時相比較白紙上光斑大小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光斑亮度 (選填“增強”、“不變”或“減弱”);
(2)沒有遮擋時,漸漸增大紙板與白紙的距離到2m左右時,此時光斑形狀是 形,然后再用卡片遮擋,減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紙上光斑大小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光斑亮度 (選填“增強”、“不變”或“減弱”);
(3)晴天太陽透過樹葉縫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圓形光斑與上述原理相同,其圓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 。
【答案】變??;不變;等邊三角形;不變;減弱;樹葉縫隙到地面距離不等。
【解析】(1)[1][2]太陽光是平行光源,開始時孔較大,白紙離孔的距離為30cm,太陽光通過三角形的孔形成的是和孔形狀一致的等邊三角形光斑,不改變孔到白紙之間的距離,當遮住孔的一半時,平行的太陽光通過孔形成與孔形狀相同的光斑,因此光斑變?。挥捎趩挝幻娣e上太陽光的照射強度相同,透過小孔形成的光斑亮度不變。
(2)[3][4][5]當沒有遮擋時,此時孔較大,漸漸增大紙板與白紙的距離到2m左右時,太陽光平行的穿過邊長為1cm的等邊三角形的孔,白紙上的光斑為等邊三角形;繼續(xù)移動覆蓋的卡片,減小孔的大小,達到小孔成像的條件時,白紙上光斑將變成圓形,此時成太陽的像,小孔成像的大小由物距和像距決定,此時物距和像距都不變,因此所成像的圓斑大小不變;小孔變小,通過的光量減少,則光斑亮度減弱。
(3)[6]晴天太陽透過樹葉縫隙形成的圓形光斑與上述原理相同,其圓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樹葉縫隙離地面的距離不等造成的。
考點02 小孔成像
1.2000多年前,《墨經(jīng)》中就記載了如圖所示的小孔成像實驗,小孔成像是下列哪種光現(xiàn)象形成的( )。
A.光的直線傳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答案】A。
【解析】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倒立的實像,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關(guān)于小孔成像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B.小孔成的像是正立的實像;
C.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虛像;
D.小孔成的像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
【答案】A。
【解析】A.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故A正確;
BCD.小孔所成的像是光線的實際會聚成的,是倒立的實像,故BCD錯誤;
故選A。
3.如圖所示,若用蠟燭作為光源,在木板上鉆一個小孔,發(fā)現(xiàn)光線透過小孔在墻壁上形成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經(jīng)過調(diào)節(jié),像的大小可以等于物的大??;
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圓形的;
C.保持蠟燭和墻位置不變,將木板向靠近墻的方向移動,蠟燭在墻上的像會變大;
D.蠟燭在墻上形成的像是虛像
【答案】A。
【解析】A.當像距等于物距時,成像大小等于物體大小,故A正確;
B.小孔成像實驗中,像的形狀與小孔無關(guān),小孔可以是任意形狀,故B錯誤;
C.保持蠟燭與墻位置不變,將木板靠近墻的方向移動,物距變大,像距變小,會導(dǎo)致成像變小,故C錯誤;
D.蠟燭的光通過小孔所成的像是光實際會聚成的,可以被光屏(墻)所承接,因此是實像,故D錯誤。
故選A。
4.如圖所示為“小孔成像”的示意圖:該現(xiàn)象可以用 ______來解釋;小孔位置固定,將蠟燭和光屏位置對調(diào),光屏上的像比原來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答案】光的直線傳播;變小。
【解析】[1]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線傳播造成的。
[2]由圖可見蠟燭距離小孔較近,在光屏上成的像比實際燭焰大;將蠟燭和光屏位置對調(diào)后,燭焰距離小孔比原來遠了,所以成的像也就變小了。
5.如圖所示,眼睛看到蠟燭AB通過小孔在屏上成______(選填“正立”或“倒立”)的像,像的形成原因是:______。
【答案】倒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解析】[1][2]蠟燭發(fā)出的光通過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實像,這就是小孔成像。它的成像原理是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A點發(fā)出的光會成像在光屏的下部,B點發(fā)出的光會成像在光屏的上部,從而形成倒立的像。
6.小明用易拉罐制成一個簡易針孔照相機。如圖甲所示,小明從實驗室借來用發(fā)光二極管制成的“F”字樣光源,將“F”字樣光源、簡易針孔照相機按圖乙所示位置放好,小明觀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是圖丙中的 (填序號),這個像是 (選填“實像”或“虛像”)。這種針孔照相機的是利用 (選填“光沿直線傳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來成像的。
【答案】②;實像;光沿直線傳播。
【解析】[1][2]使用針孔照相機時,“F”字樣光源發(fā)出的光通過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實像,塑料膜上所成的像是圖丙中的②。
[3]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
考點03 光的反射及應(yīng)用
1.一束陽光與鏡面成75°角照射到平面鏡上,此時入射角為( )。
A.75°B.25°C.35°D.15°
【答案】D。
【解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75°,則入射角為90°﹣75°=15°
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選D。
2.熱愛科學(xué)的小明在房間中安裝了一塊太陽能電池板給家里供電。當太陽在電池板后方時,利用一塊平面鏡將太陽光反射到電池板上、若某時刻太陽光與平面鏡的夾角為60°(如圖所示),一束陽光經(jīng)鏡面反射后照射到電池板上P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射角的大小為60°;
B.若鏡面豎直上移,則反射角將變大;
C.若鏡面水平左移,該束光線照到P點上方;
D.若鏡面水平右移,該束光線依然照射P點
【答案】C。
【解析】A.太陽光與平面鏡的夾角為60°,則入射角為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則反射角為30°,故A錯誤;
B.若鏡面豎直上移,入射角的大小不變,則反射角大小不變,故B錯誤;
CD.若鏡面水平左移,入射角不變,如圖所示:
該束光線照到P點上方;同理,若鏡面水平右移,該束光線依然照射P下方,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
3.若要使圖中的反射光線射中墻上的目標,在激光筆不動的情況下,可將平面鏡( )。
A.豎直向上移動 B.豎直向下移動 C.水平向左移動 D.水平向右移動
【答案】A。
【解析】A.將平面鏡豎直向上移動一段距離,則入射光線方向不變,入射點向右移動,則反射光線也向右移動,光斑會向上移動,反射光線能射中墻上的目標,故A符合題意;
B.將平面鏡豎直向下移動一段距離,則入射光線方向不變,入射點向左邊移動,則反射光線也向左移動,光斑會向下移動,反射光線不能射中墻上的目標,故B不符合題意;
C.將平面鏡水平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入射光線不變,則反射光線也不會改變,所以反射光線不能射中墻上的目標,故C不符合題意;
D.將平面鏡水平向右移動一段距離,入射光線不變,則反射光線也不會改變,所以反射光線不能射中墻上的目標,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4.如圖所示,是平行光照射到不同物體表面時發(fā)生反射的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均為鏡面反射;
B.甲、乙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乙為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甲圖反射光路具有可逆性,乙圖反射光路不可逆
【答案】B。
【解析】ABC.甲圖中,平行光線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線還是平行射出,這種反射是鏡面反射;乙圖中,平行光線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這種反射是漫反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AC錯誤,B正確;
D.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因此,甲乙反射光路均可逆,故D錯誤。
故選B。
5.下列現(xiàn)象中會造成光污染的是( )。
A.汽車車窗玻璃上貼防曬膜 B.用塑料薄膜建造溫室大棚
C.晚上學(xué)習(xí)時用護眼臺燈 D.城市建筑大面積安裝玻璃幕墻
【答案】D。
【解析】A.汽車車窗玻璃上貼太陽膜主要是防止太陽對人體的曬傷,不會造成光污染,故A不符合題意;
B.利用塑料的透光功能,建大棚時能夠使大棚的溫度升高,不會造成光污染,故B不符合題意;
C.晚上的光線較暗,故用護眼臺燈可以起到對眼睛的保護作用,不會造成光污染,故C不符合題意;
D.當光照射在玻璃幕墻時,會發(fā)生鏡面反射,造成光污染,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6.在皮鞋擦過鞋油之后,還要用鞋刷或軟布反復(fù)擦幾下,越擦越亮,這是由于( )。
A.反復(fù)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漫反射效果;
B.反復(fù)擦可使鞋油填平皮革表面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鏡面反射效果;
C.鞋油反光性能比皮革好,反復(fù)擦可增加皮鞋反光性能,從而增加漫反射效果;
D.鞋油的顏色比皮革鮮艷,反復(fù)擦可增加皮鞋吸收陽光的能力,所以越擦越亮
【答案】B。
【解析】因為皮鞋的表面不光滑有灰塵,光射向鞋面后發(fā)生漫反射,這樣皮鞋就失去了光澤;涂上鞋油后,鞋油的微小顆粒能填充到鞋的毛孔中,用布仔細擦拭,使鞋油涂抹的更均勻,鞋面就變得十分光滑。光射向鞋面后會發(fā)生鏡面反射,皮鞋看起來就更光亮更好看了。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7.如圖所示,一束光與液面的夾角為40°,則反射角的大小是 ;光束通過液面反射后在光屏形成一亮點S1,當光點由S1移到S2時,表示液面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此時反射角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50°;下降;不變。
【解析】[1]由圖可知,入射光線與液面之間的夾角為40°,則入射角為90°﹣40°=5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為50°。
[2]由于入射光線是固定的,且光在水面上發(fā)生的是鏡面反射,當水面發(fā)生變化時,則反射光線的方向與原來的反射光線是平行的,如下圖所示
由圖可知,當反射到光屏上的光點由S1移到S2時,表明液面從AB下降到CD。
[3]由于反射光線的方向與原來的反射光線是平行的,所以入射角不會變化,反射角也不會變化。
考點04 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
1. (2023·自貢)小王同學(xué)在家里將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可沿ON折疊的硬白紙板ENF豎直的立在平面鏡上,以此來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通過測量他發(fā)現(xiàn)此時入射光線與平面鏡成50°夾角,如圖所示,則( )。
A. 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40°;
B. 入射角增大10°,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增大20°;
C. 將紙板NOF向后折疊,則反射光線會消失;
D. 光在紙板上發(fā)生了鏡面反射
【答案】B。
【解析】A.入射光線與平面鏡成50°夾角,則入射角為90°-50°=40°
根據(jù)光的反射規(guī)律可知,反射角為40°,則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90°-40°=50°
故A不符合題意;
B.入射角增大10°,則反射角也增大10°,那么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增大20°,故B符合題意;
C.因為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將紙板NOF向后折疊,在紙板NOF上將看不到反射光線,但反射光線不會消失,故C不符合題意;
D.為了能在各個方向都能觀察到光線,紙板表面比較粗糙,光在紙板上發(fā)生了漫反射,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 (2023·貴州)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中,器材有:激光筆、可折轉(zhuǎn)光屏、平面鏡和噴霧器。
(1)將平面鏡置于水平桌面,如圖甲所示。激光筆的光束射向平面鏡上O點,在平面鏡上方噴水霧,從前向后觀察,可在鏡面上方看到__________條光束。
(2)將折轉(zhuǎn)光屏垂直于平面鏡放置,讓入射光沿左半屏射到O點,如圖乙所示。要呈現(xiàn)反射光,需將右半屏向__________(選填“前”或“后”)折轉(zhuǎn)。
(3)保持入射點不變,多次改變?nèi)肷浞较?,在光屏上記錄每次實驗的光路aa′、bb′和cc′,如圖丙所示。為了研究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位置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左、右半屏相對應(yīng)的光線關(guān)于轉(zhuǎn)軸對稱,可將此對稱軸視為__________。同時根據(jù)光屏上的倍息可得結(jié)論,反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__________。
【答案】①2;②前;③. 法線;④相等。
【解析】(1)[1]如圖甲所示,激光筆的光束射向平面鏡上O點,在平面鏡上方噴水霧,這樣能顯示出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傳播路徑。
(2)[2]如圖乙,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了一個角度,由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則需將右半屏向前折轉(zhuǎn)。
(3)[3]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關(guān)于法線對稱,如圖丙所示,發(fā)現(xiàn)左、右半屏相對應(yīng)的光線關(guān)于轉(zhuǎn)軸對稱,可將此對稱軸視為法線所在位置。
[4]根據(jù)光屏上的信息可得結(jié)論,反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相等。
3.小明利用圖中所示的裝置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
(1)為了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關(guān)系,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是 ;
(2)如圖甲所示,入射光線逐漸沿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改變?nèi)肷浣牵l(fā)現(xiàn)反射光線沿 (選填“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zhuǎn),且反射角總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3)由圖乙所示,小明將硬紙板B沿PQ剪開并將上半部分向后折,實驗時,紙板B的上部分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這說明:反射現(xiàn)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 。
【答案】量角器;逆時針;等于;不能;在同一平面內(nèi)。
【解析】(1)[1]由于是為了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guān)系,所以這里需要用到量角器測量兩個角的度數(shù)。
(2)[2][3]如圖甲所示,入射光線逐漸沿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入射角逐漸減小,反射角也逐漸減小,故可以發(fā)現(xiàn)反射光線沿逆時針旋轉(zhuǎn),且反射角總等于入射角。
(3)[4][5]由圖乙可知將硬紙板B沿PQ剪開并將上半部分向后折以后,實驗時紙板B的上部分看不到反射光線,由這一現(xiàn)象可以看出:反射現(xiàn)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位于同一平面內(nèi)。
4.為了探究光反射時的規(guī)律,同學(xué)們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
(1)為了完成實驗,需要的測量工具是量角器;
(2)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紙板ENF豎直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直線ON垂直于鏡面;
(3)如圖所示,使一束光貼著紙板射向O點,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沿另一方向射出,圖中r是 (選填“入射”或“反射”)角;
(4)當入射角增大時,反射光線 (選填“靠近”或“遠離”)平面鏡;
(5)如表是實驗中記錄的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 。
【答案】反射;靠近;見解析。
【解析】(1)[1]入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叫反射角,由圖可知∠r是反射光線和法線的夾角,它是反射角。
(2)[2]當入射角增大時,反射角也增大,反射光線遠離法線,就靠近平面鏡。
(3)[3]由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在反射現(xiàn)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在“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中,平面鏡M水平放置,白色紙板豎直立在平面鏡上,紙板由E、F兩部分組成,可繞豎直接縫ON翻折。
(1)如圖,將一束光貼著紙板E沿AO射到鏡面上O點,紙板F上會顯示出反射光束OB。接著將紙板F繞ON向后翻折,則紙板F上 (能/不能)顯示出反射光束,由此得到結(jié)論: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ON ;
(2)小明在測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時只記錄了一組數(shù)據(jù)(如表),根據(jù)這組數(shù)據(jù),他 (能/不能)得出關(guān)于光反射時反射角與入射角關(guān)系的結(jié)論,理由是 。
【答案】不能;在同一平面內(nèi);不能;一次實驗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解析】(1)[1][2]在實驗過程中,若將紙板向后翻折,讓光線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由于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構(gòu)成的平面與平面鏡垂直,故不能看到反射光線;由此得到的結(jié)論是: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ON在同一平面內(nèi)。
(2)[3][4]一次實驗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為了得到反射角與入射角大小關(guān)系的普遍規(guī)律,應(yīng)當改變?nèi)肷浣沁M行多次實驗。故根據(jù)這組數(shù)據(jù),小明不能得出關(guān)于光反射時反射角與入射角關(guān)系的結(jié)論。
考點05 平面鏡成像及應(yīng)用
1. (2023·山西)一只白鶴靜立在平靜的水中,在岸邊可以看到白鶴的兩個“影”——影子和倒影,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白鶴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B. 白鶴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 白鶴飛離水面時,它的倒影會變小;
D. 白鶴在水中的倒影是實像
【答案】A。
【解析】A.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故A正確;
BD.白鶴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故BD錯誤;
C.白鶴在水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像和物體大小相等,白鶴的大小不變,像的大小不變,即它的倒影不變,故C錯誤。
故選A。
2. (2023·湘潭)如圖所示,白鷺平行于水面飛行,距水面2m。水中的“白鷺”是____________(選填“實”或“虛”)像,它距空中的白鷺____________ m。
【答案】①虛;②4.
【解析】[1]水中看到的“白鷺”是白鷺的倒影,類似于平面鏡成像,由光反射形成的虛像。
[2]根據(jù)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物距和像距相等,此時水中形成的像距水面2m,則像與空中白鷺的距離為。
3.小明同學(xué)坐在平靜的湖邊,看到“云在水中漂,魚在云上游”。天上的白云與映在湖里的白云,距水面的距離 (選填“相同”或“不同”);看到水中的白云在向東移動,則天上的白云在向 (選填“東”或“西”)移動:看到的水中魚和水中云,是魚和云所成的像,關(guān)于這兩個像,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選填字母)。
A.都是實像
B.都是虛像
C.魚是實像,云是虛像
【答案】相同;東;B。
【解析】小亮看到白云在水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故天上的白云與映在湖里的白云距水面的距離相同;
由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物與像關(guān)于鏡面對稱,當水中的白云在向東移動時,則天上的白云在向東移動;
看到的水中魚,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水中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所以這兩個像都是虛像,故選B。
故答案為:相同;東;B。
4.(2023·江西)學(xué)校在教學(xué)樓大廳設(shè)有儀容鏡,便于師生自覺規(guī)范儀容儀表。某同學(xué)在儀容鏡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_(選填“實像”或“虛像”),與他在小平面鏡中所成的像相比,像的大小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①虛像;②不變。
【解析】[1[[2]平面鏡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虛像,某同學(xué)在儀容鏡中所成的像屬于平面鏡成像,成的像是虛像,與他在小平面鏡中所成的像相比,人的大小不變,像的大小不變。
5. (2023·連云港)一束光與水平面成30°角斜射到平靜的水面上,則反射角為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則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夾角為______°。遠遠望云,一只小鳥在平靜的水面上飛翔,若它距水面6m,它的像距水面的距離是_______m,當它向水面俯沖的過程中,像的大小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答案】①60;②140;③6;④不變。
【解析】[1]若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30°,則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即入射角是
90°-30°=60°
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
[2]當入射角增大10°,因此反射角也增大10°,即反射角為變?yōu)?0°+10°=70°
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夾角是70°+70°=140°
[3]由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已知小鳥距水面6m,小鳥的像到水面的距離也是6m。
[4]由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所以不管小鳥向下俯沖還是向上飛,像和小鳥等大,所以若小鳥向下俯沖的過程中,該“倒影”的大小不變。
6.檢查視力時,要求視力表與人的眼睛距離為5m,房間兩面平行墻的距離為3m,兩面墻上分別掛有平面鏡和視力表,則被檢查者應(yīng)坐在鏡子前 m處,這時視力表的像到鏡面的距離 視力表到鏡面的距離(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2;等于。
【解析】[1]由題意可知,視力表與人的眼睛距離為5m,根據(jù)平面鏡的成像特點,即視力表的像距離人的眼睛的距離是5m,房間兩面平行墻的距離為3m,即視力表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是3m,所以,被檢查者應(yīng)坐在鏡子前5m-3m=2m
[2]根據(jù)平面鏡的成像特點,物距和相距是相等的,所以,視力表的像到鏡面的距離等于視力表到鏡面的距離。
考點06 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作圖
1.如圖所示,M是蘋果上的一點,N是人眼的位置,請畫出M點在平面鏡中的像M及某點發(fā)出的一條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經(jīng)過N點的光路圖。
【解析】作出M關(guān)于平面鏡的對稱點M′,即為M的像點;連接NM′交平面鏡于點O,O點就是入射點,ON即為反射光線,連接MO即為入射光線,如下圖所示:
2.畫出圖中入射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的大小。
【解析】先過入射點垂直平面鏡作出法線,再根據(jù)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的另一側(cè)畫出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60°,所以入射角為
反射角也為30°。如圖所示:
3.如圖所示,要將一束太陽光AO反射到室內(nèi)的B點,請正確地畫出平面鏡,并標出反射角γ。(保留作圖痕跡)
【解析】先作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角平分線,即為法線,再過反射點垂直法線作出平面鏡,反射角為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如圖所示:
4.如圖,S為光源,畫出①光線a的反射光線;②S在平面鏡中的像。
【解析】過鏡面作出點S的對稱點S',即為S在平面鏡中的像,連接S和入射點O并延長,S'O即為反射光線,如圖所示
5.如圖, A為暗室中的點光源, B為不透光薄板, B與上方水平放置的平面鏡左邊緣對齊,請畫出B薄板右側(cè)水平地面被光照亮的區(qū)域左右邊界的光路圖(只考慮直接經(jīng)平面鏡到達地面光線)。
【解析】先作出點光源A關(guān)于平面鏡的像點 ; 連接A與平面鏡的左端,交平面鏡于點 C的入射光線,作出入射光線AC和反射光線CE;連接A與擋光板的最上邊緣,交平面鏡于點D的入射光線,作出入射光線AD和反射光線DF;則水平地面被光照亮的區(qū)域為EF,如圖所示:
6. (2023·濱州)請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在圖乙中作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保留作圖痕跡。
【解析】分別作出A、B兩點關(guān)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B′,連接A′、B′即為物體AB的像,如圖所示:
考點07 探究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
1.如圖所示,小明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水平桌面上,并在桌面上墊一張白紙,再將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放在白紙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為了使實驗效果更加明顯,應(yīng)將蠟燭B也點燃;
B. 玻璃板可以與紙面不垂直;
C. 選擇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方便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
D. 用一塊不透明的木板擋在玻璃板和像之間,像會被遮擋
【答案】C。
【解析】A、實驗中若將另一側(cè)的蠟燭點燃,結(jié)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玻璃板前后對比不明顯,后面蠟燭A的像不容易觀察,效果不明顯,故A錯誤;
B、為了使蠟燭與前面蠟燭的像完全重合,玻璃板要與紙面垂直,故B錯誤;
C、選擇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方便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故C正確;
D、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形成的,不是實際光線照到像點,所以鏡子背面放什么物體都不會影響成像;所以如果用一塊不透明的木板擋在像的前面,是不會影響成像的,故D錯誤。
故選:C。
2. (2023·吉林)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裝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______;
(2)實驗中應(yīng)將玻璃板與水平桌面_______;
(3)選用兩支外形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目的是得到像和物的_______的關(guān)系。
【答案】①位置;②垂直;③大小。
【解析】(1)[1]玻璃板可以進行光的反射,也可以透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2]平面鏡中像與物體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為了方便找像,實驗中應(yīng)將玻璃板與水平桌面垂直。
(3)[3]選用兩支外形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一根用于成像,一根用于與像作比較,目的是得到像和物的大小的關(guān)系。
3. (2023·南通)如圖所示,小明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他將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移動棋子B,直至與A的像重合。
(1)選擇與A完全相同的棋子B,是為了比較像和物的___________關(guān)系。在方格紙上進行實驗,是為了便于比較___________;
(2)改變自己的位置,觀察棋子A的像。當他遠離玻璃板時,像的大小將___________。當他向右移動時,像的位置相對于玻璃板將___________(選填“向左”、“向右”或“不變”);
(3)移走棋子B,將一張白紙豎直放在該位置,直接觀察白紙,白紙上__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看到棋子A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是___________像。
【答案】①大小;②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關(guān)系;③不變;④不變;⑤不能;⑥虛。
【解析】(1)[1]在實驗中,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利用等效替代法,選擇與A完全相同的棋子B,是為了比較像和物的大小關(guān)系。
[2]實驗中方格紙便于確定物和像的位置,其目的是為了比較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的大小關(guān)系。
(2)[3]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物到平面鏡的距離,所以當他遠離平面鏡觀察棋子A時,棋子A的大小不變,故棋子A的像的大小不變。
[4]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當他向右移動時,棋子A的位置不變,故棋子A的像的位置不變。
(3)[5][6]移走棋子B,將一張白紙豎直放在該位置,直接觀察白紙,白紙上不能看到棋子A的像,原因是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像是虛像,虛像不能呈現(xiàn)在光屏(白紙)上。
4.為完成“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小芳選擇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 ;
(2)當把蠟燭放在A點時,在B位置觀察到了它的像。若在B和玻璃板之間放上一個與玻璃板等大的黑色不透明紙板,從玻璃板前方 (選填“仍能”或“不能”)觀察到蠟燭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3)移去蠟燭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蠟燭A的像 (選填“實像”或“虛像”);
(4)如圖所示,僅將玻璃板由圖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時,蠟燭A的成像情況是 (選題字母代號);
A.蠟燭成像仍在B處
B.蠟燭成像在B處右側(cè)
C.蠟燭無法通過玻璃板成像
(5)若將玻璃板繞底邊向蠟燭A一側(cè)傾斜,如圖所示,則此時蠟燭A的像大小變化情況是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蠟燭A的像應(yīng)是 (選填“A1”“A2”或“A3”)。
【答案】便于確定像的位置;仍能;反射;虛像;A;不變;A2。
【解析】(1)[1]玻璃板有透光性,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既能成像,故目的是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2][3]因為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所以在像和玻璃板之間放一個不透明的紙板不會影響玻璃板的成像,從玻璃板前方仍能觀察到蠟燭的像。
(3)[4]移去蠟燭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塊光屏,所成的像不能成在光屏上,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4)[5]因為像與物關(guān)于鏡面對稱,如圖所示,平面鏡所在的對稱面的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故A符合題意,BC不符合題意。
故選A。
(5)[6][7]根據(jù)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平面鏡成的像與物大小相等,像與物關(guān)于鏡面對稱,如圖所示,蠟燭A的像應(yīng)是A2。
5.如圖所示是小麗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裝置。
(1)小麗選取兩支等大的蠟燭,為了便于比較 關(guān)系,將玻璃板前面的蠟燭點燃,在玻璃板后面將未點燃的蠟燭放到看到像的位置,發(fā)現(xiàn)它們完全重合,即后面蠟燭的位置就是點燃蠟燭的像的位置,這種方法叫 法;
(2)小麗把點燃的蠟燭放到距離玻璃板8cm位置時,測量出后面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也是8cm,由此得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 ,小麗測量結(jié)束后,立馬得出結(jié)論,這樣做的不足之處是: ;
(3)將蠟燭靠近玻璃板時,蠟燭所成的像將 (選填“變小”“變大”或“不變”);
(4)將物理課本放在像的位置上,發(fā)現(xiàn)課本上沒有承接到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 像。
【答案】像與物的大小;等效替代;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實驗中只做了一次實驗便得出結(jié)論,不具普遍性;不變;虛。
【解析】(1)[1][2]實驗時要另外拿一支相同的未點燃的蠟燭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在鏡前看上去與鏡前的蠟燭在鏡中成的像完全重合,故選取兩支等大的蠟燭,為了便于比較大小關(guān)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2)[3][4]由數(shù)據(jù)知,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實驗中只做了一次實驗便得出結(jié)論,不具普遍性,應(yīng)改變蠟燭A的位置,多做幾次實驗進行分析。
(3)[5]當把蠟燭靠近玻璃板時,由于像的大小與物體大小相同,蠟燭A 的大小不變,所以蠟燭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將不變。
(4)[6]取走蠟燭B,在其所在的位置放置物理課本,課本上不能接收到A的像,說明蠟燭A經(jīng)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考點08 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應(yīng)用(三種光現(xiàn)象辨析)
1.如圖所示,是光在空氣和水兩種介質(zhì)中傳播情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F是界面B.AD的右邊是水
C.入射角等于60°D.折射角等于30°
【答案】B。
【解析】A.由圖可知∠GOF=90°-60°=30°
已知∠EOF=30°,可知∠GOF=∠EOF=3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關(guān)于法線對稱,所以BF為法線,AD為界面,故A錯誤;
BCD.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cè),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cè),所以GO為入射光線,OE為反射光線,OC為折射光線,入射角∠GOF=30°,折射角∠BOC=90°-30°=60°
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則AD的左側(cè)是空氣,右側(cè)是水,故B正確,CD錯誤。
故選B。
2.人站在岸上看到水底的“鵝卵石”的光路圖正確的( )。
A.B.
C.D.
【答案】A。
【解析】BD.鵝卵石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氣時,在水面處發(fā)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向水面偏折,人逆著折射光線看去,看到“鵝卵石”的位置升高了。圖中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光的傳播方向錯誤,故BD錯誤;
C.圖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錯誤;
A.該圖中,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氣中,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正確。
故選A。
3.如圖所示,一束光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如果將入射光線適當順時針偏轉(zhuǎn)一個角度,杯底光斑會適當左移;
C.如果光線垂直水面入射,折射角為90°;
D.如果往杯中再繼續(xù)加水,入射光線保持不變,杯底的光斑會向左移動
【答案】B。
【解析】A.根據(jù)光的折射規(guī)律可知,光由空氣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錯誤;
B.如果將入射光線適當順時針偏轉(zhuǎn)一個角度,此時的入射角增大,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杯底光斑會適當左移,故B正確;
C.光線垂直水面入射,光的傳播方向不變,此時的折射角為0°,故C錯誤;
D、當杯子內(nèi)逐漸加水時,光的折射程度不變,但是水面上升,入射點會向右移動,所以光斑將向右移動,故D錯誤。
故選B。
4. (2023·丹東)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光的折射現(xiàn)象的是( )。
A. 日晷上的影子 B. “彎折”的筷子
C. 屏上的皮影 D. 水中的倒影
【答案】B。
【解析】AC.日晷上的影子、屏上的皮影,都是由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C不符合題意;
B.斜插在水中的筷子,筷子在水面處看起來變折了,這是由于筷子反射的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傳播方向發(fā)生了偏折,遠離法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是向上彎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符合題意;
D.水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5. (2023·煙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些古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下列詩句中的情境能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釋的是( )。
A. 起舞弄清影B. 潭清疑水淺C. 風吹草低見牛羊D. 樓臺倒影入池塘
【答案】B。
【解析】A.起舞弄清影中的影子是由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
B.潭清疑水淺,人從岸上看潭底,感覺潭中的水比較淺。實際上我們看見潭底是光從水里折射到空氣中,人看到的像是由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形成的虛像,故B符合題意;
C.風吹草低見牛羊,意思是風把草吹低了就能看到草下面的牛羊,這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題意;
D.樓臺倒影入池塘中的倒影是平面鏡成的像,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6. (2023·廣安)光與影的世界是生活也是藝術(shù),攝影作品將之展現(xiàn)得奇妙而瑰麗。下圖中可以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的是( )。
A. 奇妙的“倒影”B. 地面上的影子
C. 瑰麗的彩虹D. 露珠下被放大的葉脈
【答案】B。
【解析】A.倒影是平面鏡成像,本質(zhì)上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故A不符合題意;
B.地面上的影子是光在直線傳播的過程中被障礙物阻擋后在地面形成的陰影,故B符合題意;
C.彩虹是太陽光照射到雨滴或水氣上發(fā)生色散所形成的,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故C不符合題意;
D.露珠下的葉脈被放大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橢圓的露珠相對于是一個放大鏡,所以能形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7.如圖所示的光現(xiàn)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故宮角樓在水中倒影 B.草坪上的人影
C.人透過水球成像 D.日食現(xiàn)象
【答案】C。
【解析】A.故宮角樓在水中形成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錯誤;
B.草坪上的人影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錯誤;
C.人透過水球成像,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正確;
D.日食現(xiàn)象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錯誤。
故選:C。
8.下列現(xiàn)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泰州大橋在水中的“倒影” B.日食;
C.雨后天空出現(xiàn)的彩虹 D.池水變“淺”
【答案】A。
【解析】A、泰州大橋在水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確;
B、當月球轉(zhuǎn)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并且三者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線,地球處在月球的影子里,這就形成了日食,日食的形成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故B錯誤;
C、雨過天晴時,常在天空出現(xiàn)彩虹,這是太陽光通過懸浮在空氣中細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經(jīng)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種彩色光,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色散現(xiàn)象,所以說雨后的天空出現(xiàn)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C錯誤;
D、池底反射的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發(fā)生折射,折射光線遠離法線,當人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時,看到的是池底變淺的虛像,故D錯誤。
故選:A。
9.筷子在水中“折斷”,其原理與下列光現(xiàn)象形成的原理相同的是( )。
A.河水看起來變淺 B.水中荷花的“倒影”;
C.陽光下密林地上的圓形光斑 D.紫外線使熒光物質(zhì)發(fā)光
【答案】A。
【解析】筷子在水中“折斷”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A、河水看起來變淺,是由于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發(fā)生折射形成的,故A正確;
B、水中荷花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錯誤;
C、陽光下密林地上的圓形光斑屬于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C錯誤;
D、紫外線使熒光物質(zhì)發(fā)光,這是紫外線的化學(xué)效應(yīng),故D錯誤。
故選:A。
10.我國古詩文中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芭e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中的“影”是光的______ 形成的,“樓臺倒影入池塘”中的“倒影”是光的______ 形成的,“霧雨當空飛彩虹”中的“彩虹”是光的______ 形成的。(均選填“反射”、“折射”或“直線傳播”)
【答案】直線傳播;反射;折射。
【解析】“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中的“影”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樓臺倒影入池塘”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霧雨當空飛彩虹”中的“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答案為:直線傳播;反射;折射。
11.如圖所示,在不透明的杯底部畫一個黑點A,向杯中倒入適量水,眼睛位于P點看到A點的像A'點。A'點是由光發(fā)生 形成的 (選填“虛”或“實”)像。用激光筆對準像A'點照射,光 (選填“能”或“不能”)照到杯底A點。
【答案】折射;虛;能。
【解析】[1][2]由A點反射的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在水面發(fā)生折射,由于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將遠離法線,人在P點觀察,看到的是變高了的虛像A′,因此像A′是由于光發(fā)生折射形成的虛像。
[3]根據(jù)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在P點用激光筆對準像A′照射,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發(fā)生折射,光能照到杯底A點。
考點09 光的折射作圖
1. (2023·大連)如圖所示,一束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請畫出折射光線。
【解析】圖中已畫出法線,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據(jù)此在法線左側(cè)的玻璃中畫出折射光線,如圖所示:
2. (2023·廣安)如圖所示,一束光從水里斜射入空氣中,請在圖中畫出反射光線和大致的折射光線。
【解析】光由水中斜射向空氣中,在界面發(fā)生反射,由光的反射特點,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線;由于從水中斜射向空氣中,由光的折射特點可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線,如下圖所示:
3. (2023·德陽)光從玻璃斜射入到空氣中,在玻璃與空氣的交界面上發(fā)生折射和反射,反射光線OC如圖所示,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AO和折射光線OB的大致方向。
【解析】光從玻璃斜射入到空氣中,在玻璃與空氣的交界面上發(fā)生折射和反射,過O點作分界面MN的垂線即法線,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cè),畫出入射光線AO;由光的折射規(guī)律可知,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cè),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折射光線應(yīng)遠離法線,據(jù)此畫出折射光線OB,如圖所示:
4. (2023·云南)如圖所示,一束光線AO從空氣斜射入水中,請畫出大致的折射光線。
【解析】光由空氣斜射進入水中時,折射光線向靠近法線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圖所示:
5. (2023·新疆)請在圖中畫出光線AO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的折射光線。
【解析】首先過入射點O畫出法線,然后根據(jù)光的折射規(guī)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畫出折射光線,如圖所示
考點10 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
1. (2023·赤峰)探究光折射時折射角與入射角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使一束光從甲介質(zhì)斜射入乙介質(zhì),測量并記錄入射角和折射角大?。桓淖児馐湎騉點的角度,進行多次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1)光從甲介質(zhì)斜射入乙介質(zhì)發(fā)生折射時,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__;
(2)做完第4次實驗后,同學(xué)們又使一束光從乙介質(zhì)中以73.8°的入射角射入甲介質(zhì),測得折射角恰好為40°,這說明在折射現(xiàn)象中,________。
【答案】①大于;②增大;③光路是可逆的。
【解析】(1)[1][2]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當光從甲介質(zhì)斜射入乙介質(zhì)發(fā)生折射時,折射角大于對應(yīng)的入射角,且隨著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也跟著增大。
(2)[3]當光從甲介質(zhì)斜射入乙介質(zhì)折射角為40°時,折射角為73.8°;當一束光從乙介質(zhì)中以73.8°的入射角射入甲介質(zhì),測得折射角恰好為40°,這說明在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小明用如圖所示裝置將一細光束從水中斜射到空氣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規(guī)律”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表。
(1)當入射角為0°時,折射角大小為0°,說明當光從水中垂直射入空氣中時,傳播方向 ;
(2)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 (填“增大”或“減小”),且折射角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3)當入射角為48.6°,折射角大小為90°,若再增大入射角,則折射光線消失,只發(fā)生反射,這種現(xiàn)象稱為全反射,所以當入射角為50°時會發(fā)生 現(xiàn)象;
(4)若光線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入射角為58.7°,則折射角大小為 ,這是因為在光的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都具有 性。增大入射角,觀察折射角的變化,我們發(fā)現(xiàn) (選填“會”或“不會”)發(fā)生全反射現(xiàn)象。
【答案】不改變;增大;大于;全反射;40°;可逆;不會。
【解析】(1)[1]由表格中數(shù)據(jù)得,當入射角為0°時,折射角大小為0°,說明當光從水中垂直射入空氣中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2)[2][3]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折射角隨入射角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4]當入射角為50°大于48.6°,會發(fā)生全反射現(xiàn)象。
(4)[5][6]由表格中數(shù)據(jù)得,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入射角為40°時,折射角為58.7°,根據(jù)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若光線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入射角為58.7°,則折射角大小為40°。
[7]此過程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增大入射角,觀察折射角的變化,我們發(fā)現(xiàn)不會發(fā)生全反射現(xiàn)象。
3.小光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點”的實驗時,如圖是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的光路。通過實驗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
(1)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出結(jié)論:
①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將同時發(fā)生 和 現(xiàn)象;
②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關(guān)系是: ,且折射角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到水面時,折射角等于 ;
(2)拓展應(yīng)用:
小光去游泳,觀察到深水區(qū)并不深,原因是他看到的池底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選填“實像”或“虛像”)。
【答案】光的折射;光的反射;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小于;0°;虛。
【解析】(1)①[1][2]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一部分光反射回到空氣中,發(fā)生反射,還有一部分光進入水中,發(fā)生折射,即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同時發(fā)生反射現(xiàn)象和折射現(xiàn)象。
②[3][4]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光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當入射角不斷增大時,折射角也隨之增大,并且每一次折射角都小于入射角。故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關(guān)系是: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到水面時,入射角為0°,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折射角也為0°。
(2)[6]池底反射的光線由水中斜射到空氣中時,在水面上發(fā)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進入人眼,人眼會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去,就會覺得池底變淺了,人看到的實際上是折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形成的虛像。
考點11 光的色散及應(yīng)用
1. (2023·蘭州)有古文獻記載:“取大鏡高懸,置水盆于其下,則見四鄰矣”。下列實例涉及的光學(xué)知識與文中所述原理相同的是( )。
A. 三棱鏡分解太陽光B. 樹蔭下的圓形光斑
C. 潛望鏡觀察外部環(huán)境D. 凹透鏡矯正近視眼
【答案】C。
【解析】“取大鏡高懸,置水盆于其下,則見四鄰矣”,這是利用平面鏡成像特點,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
A.三棱鏡分解白光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屬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題意;
B.樹蔭下的圓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現(xiàn)象,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題意;
C.潛望鏡觀察外部環(huán)境,潛望鏡是兩塊平面鏡,利用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故C符合題意;
D.凹透鏡矯正近視眼,屬于光的折射現(xiàn)象,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 (2023·達州)光的世界精彩紛呈,絢麗多彩,下列有關(guān)光學(xué)知識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 光在同種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B. 光的三原色是紅、黃、藍
C. 張志和在《玄貞子》中記載“背日噴乎水,成虹霓之水”是光的色散
D. 蓮花湖濕地公園岸邊的美景在湖水中的倒影是實像
【答案】C。
【解析】A. 根據(jù)光的知識可知:光在同種均勻的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故A錯誤;
B. 根據(jù)光的知識可知: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故B錯誤;
C. 根據(jù)文段描述可知:“虹霓”指的就是光的色散,故C正確;
D. 根據(jù)光的知識可知:蓮花湖濕地公園岸邊的美景在湖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成的像是虛像,故D錯誤。
故選C。
3. (2023·黃岡、孝感)2023年5月13日,我省多個地區(qū)的人們看到太陽的周圍出現(xiàn)一個彩色的光圈,如圖。這是一種罕見的天象-日暈,它是光透過高空云層中的冰晶___________形成的,這種現(xiàn)象說明太陽光___________(選填“是”或“不是”)單色光。
【答案】①折射;②不是。
【解析】[1][2]太陽光穿過云層時在小冰晶上發(fā)生折射形成圍繞太陽呈彩色光環(huán)的光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表明,太陽光不是單色光,是由七種顏色的光組成。
4. (2023·本溪、遼陽、葫蘆島)如圖是小童用手機拍攝的瀑布下的彩虹。彩虹是光的________現(xiàn)象。手機屏幕上呈現(xiàn)出由紅、綠、________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多彩畫面。走在瀑布旁感到?jīng)鏊脑蚴牵浩俨紴R起的水花在空氣中汽化,吸收大量的熱,且水的________(填水的特性)又很大,瀑布吸收熱量后溫度升高較小。
【答案】①色散;②藍;③比熱容。
【解析】[1]彩虹是太陽光分解為七色光的過程,屬于光的色散現(xiàn)象。
[2]紅、綠、藍是光的三原色。手機屏幕上呈現(xiàn)出由紅、綠、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多彩畫面。
[3]走在瀑布旁感到?jīng)鏊且驗槠俨紴R起的水花在空氣中汽化,吸收大量的熱,且水的比熱容又很大,瀑布吸收熱量后溫度升高較小。
考點12 物體的顏色、紅外線與紫外線
1. (2023·宿遷)下列關(guān)于光現(xiàn)象的描述,錯誤的是( )。
A. 我們的國旗——五星紅旗是紅色的,因為國旗反射了紅光;
B. 《玄貞子》中記載“背日噴乎水,成虹霓之狀”,因為太陽光是單色光;
C. 驗鈔機利用紫外線來顯示鈔票上隱藏的標記,因為紫外線能使熒光物質(zhì)發(fā)光;
D. 坐在教室兩側(cè)的同學(xué)會看到“黑板反光”現(xiàn)象,因為光在黑板上發(fā)生了鏡面反射
【答案】B。
【解析】A.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其反射的光來決定,所以五星紅旗是紅色的,因為國旗反射了紅光,故A正確,A不符合題意;
B.根據(jù)牛頓光的色散現(xiàn)象可知,光是由七種單色混合而成,不是單色光,故B錯誤,B符合題意;
C.根據(jù)紫外線的應(yīng)用可知,紫外線可以使熒光物質(zhì)發(fā)光,所以在驗鈔機上應(yīng)用,故C正確,C不符合題意;
D.因為鏡面反射只有在特定的角度才能觀察到物體,其他位置無法觀察到物體,所以“黑板反光”現(xiàn)象是因為發(fā)生了鏡面反射,故D正確,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 (2023·廣州)各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長如圖所示,植物中葉綠素a會吸收波長在430m~662nm之間的光。真空中,波長650nm的光( )。
A. 是紫光;
B. 不是電磁波;
C. 波長比藍光的長;
D. 比波長500nm的光傳播速度大
【答案】C。
【解析】A.由圖可知波長650nm的光是紅光,故A不符合題意;
B.紅光也屬于電磁波,故B不符合題意;
C.該光的波長是650nm,藍光的波長是430-450nm,故該光的波長比藍光的波長長,故C符合題意;
D.該光和波長為500nm的光都是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一樣,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 (2023·龍東)電視機的遙控器是利用__________來實現(xiàn)遙控的,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方向看到同一個物體是因為光在物體表面發(fā)生了__________反射。
【答案】①紅外線;②漫。
【解析】[1]看電視時,人們可以通過遙控器發(fā)出的紅外線來實現(xiàn)遙控的。
[2]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方向看到同一個物體是因為光在物體表面發(fā)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的緣故。
1. (2023·深圳)如圖,是一張大廈的照片,關(guān)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照相機的鏡頭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B. 照相機程倒立放大的虛像
C. 水中的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D. 在太陽下的大樓是光源
【答案】C。
【解析】A.照相機的鏡頭是凸透鏡,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故A錯誤;
B.使用照相機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B錯誤;
C.水中的像是平面鏡成像現(xiàn)象,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故C正確;
D.光源能自己發(fā)光,大樓反射太陽光,大樓自己不會發(fā)光,所以大樓不是光源,故D錯誤。
故選C。
2. (2023·廣東)如題圖所示,在陽光照射下,廣東省南澳島北回歸線標志塔在地面上形成影子,影子形成的原因是( )。
A. 光沿直線傳播B. 光的反射C. 光的折射D. 光的色散
【答案】A。
【解析】陽光下廣東省南澳島北回歸線標志塔的影子形成的原因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的,故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
故選A。
3. (2023·大連)下列光現(xiàn)象中,屬于平面鏡成像的是( )。
A. 水中倒影B. 立竿見影C. 海市蜃樓D. 鏡花水月
【答案】AD。
【解析】A.水中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題意;
B.立竿見影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故B不符合題意;
C.海市蜃樓是光在不均勻的大氣中傳播形成的,屬于光的折射現(xiàn)象,故C不符合題意;
D.鏡花水月是指花在鏡子中成像,月亮在水中成像,都屬于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題意。
故選AD。
4.(2023·隨州)細心觀察的小明發(fā)現(xiàn)身邊處處有物理。下列他觀察到的現(xiàn)象或事例可以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的是( )。
A. 課堂上老師用投影儀將同學(xué)們的憂秀作品展示投影;
B. 太陽高照時校園長廊下斑駁的樹影;
C. 午后陽光通過課桌上透明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帶;
D. 晚自習(xí)時教室窗戶玻璃里出現(xiàn)的另一個“自己”
【答案】B。
【解析】A.課堂上老師用投影儀將同學(xué)們的憂秀作品展示投影,利用的是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的規(guī)律,凸透鏡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故A不符合題意;
B.太陽高照時校園長廊下斑駁的樹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故B符合題意;
C.午后陽光通過課桌上透明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帶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光的色散屬于光的折射現(xiàn)象,故C不符合題意;
D.晚自習(xí)時教室窗戶玻璃里出現(xiàn)的另一個“自己”,利用的是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5.(2023·揚州)下列光現(xiàn)象與物理知識對應(yīng)正確的是( )。
A. 水中的倒影——光的直線傳播;
B. 潭清疑水“淺”——光的反射;
C. 樹蔭下的光斑——光的反射;
D. 海市蜃樓——光的折射
【答案】D。
【解析】A.水中倒影是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故A錯誤;
B.潭清疑水“淺”,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質(zhì)中,光線發(fā)生了偏折,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錯誤;
C.樹蔭下的光斑是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C錯誤;
D.海市蜃樓是由于光線發(fā)生偏折形成的,是光的折射,故D正確。
故選D。
6.(2023·吉林)下列現(xiàn)象中可以利用光的直線傳播知識解釋的是( )。
A. 平面鏡成像 B. 海市蜃樓
C. 池水變淺 D. 小孔成像
【答案】D。
【解析】A.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故A不符合題意;
B.海市蜃樓是地球上物體反射的光經(jīng)密度不均勻的大氣折射而形成的虛像,故B不符合題意;
C.池水變淺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看到的是池底的虛像,故C不符合題意;
D.小孔成像,屬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7. (2023·德陽)下列選項中與物理知識對應(yīng)關(guān)系正確的是( )。
A. 水中的倒影——光的折射 B. 近視眼鏡——凹透鏡成像
C. 幻燈機成像——平面鏡成像 D. 小孔成像——光的反射
【答案】B。
【解析】A.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現(xiàn)象,屬于光的反射,故A錯誤;
B.近視眼鏡用發(fā)散的凹透鏡矯正,是凹透鏡成像,故B正確;
C.幻燈機成像利用的是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C錯誤;
D.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故D錯誤。
故選B。
8.(2023·河北)圖所示的光現(xiàn)象中,與“潭清疑水淺”中“水淺”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水中倒影 B. 手影形成
C. 筷子“彎折” D. 激光準直
【答案】C。
【解析】 “潭清疑水淺”指人看到水底形成的像,像的位置比物體的實際位置要淺,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
A.平面的水面相當于平面鏡,水中倒影為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題意;
B.光在均勻空氣中沿直線傳播,手擋住了光的傳播而在光不能到達的區(qū)域形成手的影子,故B不符合題意;
C.筷子“彎折”,看到水中的“筷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故C符合題意;
D.激光準直說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9. (2023·武威)小林到蘭州游玩,下列他看到的光現(xiàn)象描述及分析正確的是( )。
A. 高大挺拔的黃河樓與水中倒影交相呼應(yīng),倒影的形成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
B. 晚上的奧體中心玫瑰體育場變幻出不同顏色,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
C. 白天看到白塔山標志性建筑——白塔,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
D. 看到倒垂在清澈黃河水中柳樹樹枝被“折斷”,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
【答案】C。
【解析】A.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錯誤;
B.晚上的奧體中心玫瑰體育場變幻出不同顏色,是因為燈里有稀有氣體,不是光的色散,故B錯誤;
C.白天看到白塔山標志性建筑——白塔,是由于白塔反射的光進入人的眼睛,從而使得人看到白塔,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故C正確;
D.看到倒垂在清澈黃河水中柳樹樹枝被“折斷”,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故D錯誤。
故選C。
10.(2023·蘇州)“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蜻蜓立于荷葉尖上,距水面0.2m,它在水中的像是______(選填“實像”、“虛像”),像距水面______m。
【答案】①虛像;②0.2。
【解析】 [1]平面鏡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是虛像。
[2]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蜻蜓距水面0.2m,所以蜻蜓的像距水面0.2m。
11. (2023·永州)如圖所示,已畫出了入射光線和法線,標出了入射角i,請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使用作圖工具規(guī)范畫出它的反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r。
【解析】根據(jù)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畫出反射光線,注意反射角r是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如圖所示:
12.(2023·眉山)同學(xué)們利用圖甲所示的器材(紙板F可繞翻折)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圖乙中,用激光筆沿方向入射,當入射光線與平面鏡夾角為時,入射角大小為___________;再將紙板F繞向后折,紙板F上_______(選填“有”或“沒有”)反射光線,這一步驟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__________;
(2)圖乙中,若讓另一束光線沿方向射向平面鏡,反射光線沿方向射出,這一現(xiàn)象說明_________;
(3)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這一普遍規(guī)律,接下來的操作是改變______,多次實驗;
(4)圖丙中,保持入射光線不變,將平面鏡繞入射點旋轉(zhuǎn),使入射角增大,則反射光線偏轉(zhuǎn)的角度為__________。
【答案】①30°;②沒有;③在同一平面內(nèi);④光路可逆;⑤入射角;⑥10°。
【解析】(1)[1]圖乙中,用激光筆沿方向入射,當入射光線與平面鏡夾角為時,入射角大小為;
[2]再將紙板F繞向后折,紙板F與入射光線不在同一平面上,不能顯示反射光線,即此時紙板F上沒有反射光線。
[3]改變紙板F的位置,是為了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2)[4]光線從AO入射,從OB射出,圖乙中,若讓另一束光線沿方向射向平面鏡,反射光線沿方向射出,這一現(xiàn)象說明光路可逆。
(3)[5]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這一普遍規(guī)律,接下來的操作是改變?nèi)肷涔饩€的入射角度,即改變?nèi)肷渖浣?,多次實驗,得出實驗結(jié)論。
(4)[6]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10°,偏轉(zhuǎn)的角度為10°。
13. (2023·益陽)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請將下列實驗步驟合理排序,合理的實驗步驟順序為A______F(填序號);
A.在桌面上鋪一張大紙,紙上豎立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沿著玻璃板在紙上畫一條直線,代表平面鏡的位置。
B.用直線把蠟燭和它的像在紙上的位置連起來,并用刻度尺分別測量它們到玻璃板的距離。
C.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蠟燭的像完全重合。
D.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E.在紙上記下蠟燭和它的像的位置。
F.根據(jù)上述實驗分析得出平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guān)于平面鏡對稱。
(2)為了使實驗結(jié)論更具科學(xué)性,應(yīng)補充的實驗步驟是_________;
(3)在上述實驗中,如果在玻璃板背面粘貼一張不透光的白紙,將玻璃板背面完全遮擋住,還能看到蠟燭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嗎?答:______看到。(選填“能”或“不能”)
【答案】①DCEB;②移動點燃的蠟燭,重做實驗;③能。
【解析】(1)[1]實驗中要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需要先把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再拿與點燃蠟燭一樣的未點燃的蠟燭,在玻璃板的另一側(cè)與之重合,當物像恰好重合后,在紙板上記錄蠟燭與所成像的位置,且連接蠟燭與像,用刻度尺測量距離的長度,即可得出平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所以實驗的正確順序為:ADCEBF。
(2)[2]探究型的實驗,為了得到普遍規(guī)律,需要進行多次實驗,所以移動點燃的蠟燭,重做實驗。
(3)[3]因為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虛像,所以將玻璃板背面完全遮擋住,在點燃蠟燭這側(cè)仍然能看到蠟燭的像。
1. (2023·寧夏)如圖所示的光現(xiàn)象中,能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的是( )。
A. 筷子折了 B. 海市蜃樓
C. 皮影戲 D. 水中倒影
【答案】C。
【解析】A.放入水中的筷子“折”了,是由于光從水中射向空氣時發(fā)生折射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形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
B.海市蜃樓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題意;
C.屏上的皮影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C符合題意;
D.水中倒影是平面鏡成像現(xiàn)象,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 (2023·徐州)如圖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應(yīng)將茶色玻璃板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一個棋子A,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將另一個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使它與______重合,記下兩個棋子的位置,兩個位置之間的連線與玻璃板____。
【答案】①豎直;②棋子A的像;③垂直。
【解析】 [1]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玻璃板應(yīng)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前面蠟燭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這樣前面蠟燭的像與后面的蠟燭就無法重合了。
[2]一邊移動棋子B,一邊用眼睛透過玻璃板觀察B,直到B與A的像完全重合,A、B兩個棋子完全相同,在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時,棋子B的作用是替代棋子A,與棋子A的像比較大小。
[3]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是垂直的。
3. (2023·營口)請畫出人眼從A處看平面鏡中燭焰上S點的像的完整光路圖。
【解析】先通過平面鏡作出發(fā)光點S的對稱點S′即為S的像;連接S′A交平面鏡于點O,連接SO即為入射光線,OA為反射光線,如圖所示:
4.如圖為一點光源S通過透鏡AB的光路圖,請你判斷該點光源成的像 (選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
【答案】不能。
【解析】反向延長兩條折射光線,得到像點S′,即S的像,S′是由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成的為虛像,虛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
故答案為:不能。
5. (2023·濟南)如圖所示,半圓形滑軌垂直固定在水平底座上,紅色激光筆可以保持半徑方向沿半圓形滑軌自由滑動;水平底座上裝有一可在水平面內(nèi)自由轉(zhuǎn)動的L形支架,綠色激光筆B安裝在支架的水平橫梁上并可以沿橫梁移動,在半圓形滑軌的圓心處放置一塊小平面鏡。
小梅和小麗在用該裝置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中
(1)打開紅色激光筆A的開關(guān),讓其發(fā)出的紅色激光入射到小平面鏡上的O點,小梅觀察發(fā)現(xiàn)此時這條紅色入射光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有_________條反射光。
(2)小梅沿半圓形滑軌移動紅色激光筆A,發(fā)現(xiàn)紅色入射光向中間位置靠近時紅色反射光也向中間位置靠近,反之亦然。她猜想:紅色反射光與紅色入射光之間是不是有一條對稱軸呢?
為了驗證她的猜想,她打開綠色激光筆B并調(diào)節(jié)其位置,讓其發(fā)出的綠色激光從O點正上方入射到O點,此時沒有觀察到綠色反射光。重新打開紅色激光筆A并不斷改變紅色入射光的方向,發(fā)現(xiàn)這條綠色激光真的好像是紅色反射光與紅色入射光之間的對稱軸!
同組的小麗從周圍不同方向觀察紅色入射光、紅色反射光和綠色激光,竟然發(fā)現(xiàn)從某個方向看去它們是重合的。這說明紅色反射光、紅色入射光和綠色激光_________。
(3)這條綠色激光的位置是否真的是紅色反射光與紅色入射光之間的對稱軸呢?在沒有量角器的情況下,小麗又打開一支藍色激光筆,讓藍色激光逆著紅色反射光的方向入射到O點,如果_________,就說明這條綠色激光的位置的確是紅色反射光與紅色入射光之間的對稱軸。
(4)盡管激光筆發(fā)出的激光很亮,但觀察效果還是不理想。請寫出能夠更清楚地看到本實驗中入射光和反射光的一種做法:_________。
【答案】①1;②在同一平面內(nèi);③. 藍色反射光與紅色入射光重合;④用噴霧器在實驗裝置附近形成霧氣(或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
【解析】(1)[1]只有1條入射光線入射到平面鏡根據(jù)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線也只有1條。
(2)[2]根據(jù)題干描述,從周圍不同方向觀察紅色入射光、紅色反射光和綠色激光,從某個方向看去它們是重合的,能重合說明這三條光線是在同一平面內(nèi)。
(3)[3]讓藍色激光逆著紅色反射光的方向入射到O點,說明藍色激光的入射角等于紅色激光反射角,如果藍色反射光與紅色入射光重合,則說明藍色激光的反射角等于紅色激光入射角,從而得到紅色激光的反射角大小等于紅色激光的入射角,就說明這條綠色激光的位置的確是紅色反射光與紅色入射光之間的對稱軸。因此填藍色反射光與紅色入射光重合。
(4)[4]為了更清楚地觀察入射光和反射光,可以在實驗裝置附近使用噴霧器形成霧氣,或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這樣可以使光線散射,使得入射光和反射光更加明顯。
次數(shù)
1
2
3
4
5
6
∠i
20°
30°
40°
50°
60°
70°
∠r
20°
30°
40°
50°
60°
70°
實驗序號
入射角
反射角
①
50°
50°
實驗次數(shù)
1
2
3
4
入射角
10°
20°
30°
40°
折射角
15.1°
30.7°
48.6°
73.8°
入射角/°
0
10
20
30
40
48.6
50
折射角/°
0
13.4
27.0
41.7
58.7
90
入射角
反射角
折射角
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寒假提升檢測卷專題02 光現(xiàn)象(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寒假提升檢測卷專題02光現(xiàn)象解析版docx、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寒假提升檢測卷專題02光現(xiàn)象學(xué)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2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寒假提升練習(xí)專題20 電與磁(11題型)(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寒假提升練習(xí)專題20電與磁11題型解析版docx、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寒假提升練習(xí)專題20電與磁11題型學(xué)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7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寒假提升練習(xí)專題10 壓強(8題型)(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寒假提升練習(xí)專題10壓強8題型解析版docx、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寒假提升練習(xí)專題10壓強8題型學(xué)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76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