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的指定位置??荚嚱Y(jié)束后,將答題卡交回。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
3.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共4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7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4分;第8~10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6分,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1. 關于物體的慣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體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時沒有慣性
B. 羽毛球可以快速被抽打,是因為羽毛球的慣性小的緣故
C. 物體的速度越大越難停下來,說明物體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D. 物體從地球移到月球慣性減小
【答案】B
【解析】A.物體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時,物體存在質(zhì)量,存在慣性,故A錯誤;
B.羽毛球可以快速被抽打,是因為羽毛球的質(zhì)量小,慣性小的緣故,故B正確;
C.物體的慣性只由質(zhì)量決定,與物體的速度無關,故C錯誤;
D.物體從地球移到月球,質(zhì)量不變,慣性不變,故D錯誤。
故選B。
2. 一輛汽車在教練場上沿平直道路行駛,取行駛中某時刻為計時起點,該時刻所處位置為位移起點,以前進方向為正方向,下列關于其圖像說法正確的是( )
A. 在時間內(nèi)汽車減速前進
B. 時刻,汽車的速度最大
C. 在時間內(nèi)汽車的速度不斷減小
D. 在時間內(nèi)汽車可能做勻變速運動
【答案】A
【解析】AB.根據(jù)圖像的切線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在時間內(nèi)汽車減速前進,時刻,汽車的速度為0,故A正確,B錯誤;
CD.根據(jù)圖像的切線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在時間內(nèi)汽車的速度先增大后減小,汽車不可能做勻變速運動,故CD錯誤。
故選A。
3. 在寒冷的冬季,呼倫貝爾地區(qū)銀裝素裹,雪橇就成了簡易的運輸工具。水平雪地上,用平行地面5N的拉力可使質(zhì)量為10kg的空雪橇做勻速直線運動。若該雪橇載重40kg的貨物滑行,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
A. 5NB. 15NC. 20ND. 25N
【答案】C
【解析】用平行地面5N的拉力可使質(zhì)量為10kg的空雪橇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有
若該雪橇載重40kg的貨物滑行,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
聯(lián)立可得
故選C。
4. 將甲、乙兩根輕質(zhì)彈簧上端掛在鐵架臺上,甲下端掛一個鉤碼,乙下端掛三個相同的鉤碼,靜止時甲、乙的伸長量之比為2:3(彈簧均未超過彈性限度),則甲、乙的勁度系數(shù)之比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據(jù)題意可得
,
又
聯(lián)立可得甲、乙的勁度系數(shù)之比為
故選D
5. 如圖甲是某次夏季郊游時,我們用兩根等長輕繩將木板懸掛在木樁上,制成懸點等高的秋千。使用中由于泥土松動,兩根木樁都稍微向內(nèi)傾斜相同的角度(如圖乙所示)。木板靜止時,每根輕繩拉力的大小為,兩拉力合力的大小為。則向內(nèi)傾斜后較傾斜前( )
A. 不變,變大B. 不變,變小
C. 變小,不變D. 變大,變大
【答案】C
【解析】設每根輕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以秋千為對象,根據(jù)平衡條件可得
可得
由于泥土松動,兩根木樁都稍微向內(nèi)傾斜后,變小,在變大,變?。桓鶕?jù)平衡條件可知,兩拉力合力與秋千的重力等大反向,即不變。
故選C。
6. 如圖所示,滑塊(可視為質(zhì)點)以0.9m/s初速度沿平行于水平桌面邊緣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經(jīng)過2s從桌面的右側(cè)飛出,則水平桌面的長度L可能是( )
A. 2mB. 1.8mC. 1.0mD. 0.8m
【答案】C
【解析】設滑塊從桌面右側(cè)飛出時的速度大小為,根據(jù)運動學公式可得
由于
則有
故選C。
7. 如圖所示,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塊P通過水平輕繩跨過輕質(zhì)光滑定滑輪連接物塊Q。P、Q的質(zhì)量分別為1.0kg、0.4kg,P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F(xiàn)將一個水平向右的推力F作用在P上,輕繩的張力變?yōu)樵瓉淼囊话?。取重力加速度大小。則推力F的大小為( )
A. 4.0NB. 8.0NC. 9.0ND. 11.0N
【答案】B
【解析】物塊P與桌面間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
則一開始P、Q處于靜止狀態(tài),輕繩的張力大小為
現(xiàn)將一個水平向右的推力F作用在P上,輕繩的張力變?yōu)樵瓉淼囊话耄訯為對象,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其中,解得加速度大小為
以P為對象,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推力F的大小為
故選B。
8. 物塊由靜止開始沿斜面向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4s末到達斜面底端,然后在水平地面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在斜面與地面連接處物塊速率不變),10s末停止運動。則物塊在加速和減速階段( )
A. 平均速度大小相同B. 平均速度大小不相同
C. 加速度大小相同D. 路程之比為
【答案】AD
【解析】AB.設物塊到達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為,則加速階段和減速階段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均為
故A正確,B錯誤;
C.加速階段和減速階段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
,
可知物塊在加速和減速階段的加速度大小不相等,故C錯誤;
D.物塊在加速和減速階段路程之比為
故D正確。
故選AD。
9. 如圖甲所示,自動炒菜機的電動鏟子既可推動炒菜也可翻動炒菜。自動炒菜機的炒菜原理可簡化為如圖乙所示的模型,內(nèi)壁光滑的半球形容器開口向上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可視為質(zhì)點的小球放在容器的底部,豎直光滑擋板與其接觸,擋板的上端剛好與圓心O重合。翻動炒菜時,擋板繞O點緩慢轉(zhuǎn)動,使小球到達P點。該過程( )
A. 擋板對小球的彈力增大B. 內(nèi)壁對小球的彈力減小
C. 擋板對小球的彈力先增大后減小D. 內(nèi)壁對小球的彈力先減小后增大
【答案】AB
【解析】設擋板對小球的彈力為,內(nèi)壁對小球的彈力為,擋板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以小球為對象,根據(jù)平衡條件可得
,
擋板繞O點緩慢轉(zhuǎn)動,使小球到達P點,從逐漸增大到,則擋板對小球彈力增大,內(nèi)壁對小球的彈力減小。
故選AB。
10. 一小物塊向左沖上水平向右運動的木板,二者速度大小分別為、,此后木板的速度ν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木板足夠長。物塊、木板的質(zhì)量分別為m、3m,木板與地面間動摩擦因數(shù)為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塊、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為2μ
B. 物塊的加速度方向始終不變
C.
D. 整個過程中物塊與木板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ACD
【解析】AD.根據(jù)圖像可知木板的速度方向沒有發(fā)生改變,在時刻,木板的受力發(fā)生突變,可知此時物塊與木板達到共速,則在內(nèi)物塊先向左做勻減速到速度減為0后反向向右勻加速運動到與木板共速,該段時間內(nèi),木板、物塊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
,
則有
分別對木板、物塊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
聯(lián)立解得物塊、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為
共速后,物塊與木板保持相對靜止,一起向右做勻減速運動到停下,所以整個過程中物塊與木板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AD正確;
B.物塊與木板共速前,物塊的加速度方向向右,共速后,物塊的加速度方向向左。故B錯誤;
C.在內(nèi),以木板為對象,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加速度大小為
根據(jù)題圖可得
在內(nèi),以木板、物塊為整體,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加速度大小為
根據(jù)題圖可得
聯(lián)立可得
故C正確。
故選ACD。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
11. 某實驗小組做“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實驗,部分裝置如圖甲所示。
(1)實驗中,其中一只彈簧測力計的指針如圖乙所示,則其讀數(shù)為_______N;
(2)用表示兩個互成角度的彈簧測力計拉橡皮筋時的力,F(xiàn)表示平行四邊形作出的與的合力,表示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拉橡皮筋時的力,則下列選項中符合實驗事實的是_______;
A. B.
C. D.
(3)另一次實驗時,小組同學保持兩分力大小不變,任意改變這兩個分力的夾角,記錄兩個分力間的夾角θ,以及對應的合力F,作出F與θ的關系圖像如圖丙所示,則由圖可得,這兩個分力的合力最大值為_______N。
【答案】(1)2.30 (2)C (3)14
【解析】
【小問1解析】
圖中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1N,由圖乙可知其讀數(shù)為2.30N。
【小問2解析】
由于F是通過平行四邊形定則得到的合力理論值,則F必定沿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由于存在一定的誤差,則F不一定沿橡皮條拉伸的方向;是用一只彈簧測力計拉橡皮筋時得到的合力實驗值,根據(jù)二力平衡可知必定沿橡皮條拉伸的方向。
故選C
【小問3解析】
設兩個分力大小分別為、,且;根據(jù)圖丙當和分別有
,
解得
,
則這兩個分力的合力的最大值為
12. 某同學做“探究小車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
A. 實驗主要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B. 補償阻力時需將槽碼用細繩跨過滑輪連接在小車上
C. 為減小系統(tǒng)誤差,應使槽碼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質(zhì)量
D. 實驗時,應使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先釋放小車,再接通電源
(2)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如圖所示
①圖中1、2、3……為選取的計數(shù)點,已知相鄰計數(shù)點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源頻率為50Hz,則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_______s;
②由圖中數(shù)據(jù)可知,紙帶的_______(填“左”或“右”)端連接小車,小車運動加速度的大小為_______(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答案】(1)AC (2) ①. 0.1 ②. 左 0.80
【解析】
【小問1解析】
A.探究小車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系,先控制小車受力保持不變,主要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故A正確;
B.補償阻力時,應將槽碼撤去,利用小車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補償阻力,故B錯誤;
C.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
可得
為了使小車受到的細線拉力近似等于槽碼的重力,應使槽碼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質(zhì)量,故C正確;
D.為了充分利用紙帶,實驗時,應使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故D錯誤。
故選AC。
【小問2解析】
①已知相鄰計數(shù)點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則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
②小車做加速運動,由圖中數(shù)據(jù)可知,紙帶的左端連接小車;
根據(jù)逐差法可得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13. 高空墜物現(xiàn)象被稱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近年來,高空墜物致人傷亡的案例不斷見諸報端。某次正在高樓安裝空調(diào)外機的工人距地高處不慎掉落一個扳手(可視為質(zhì)點)??諝庾枇Σ挥?,取重力加速度大小。求:
(1)扳手從脫落到落地的時間t和落地前瞬間的速度v的大??;
(2)扳手落地前1s下落的高度h。
【答案】(1), (2)
【解析】
【小問1解析】
扳手脫落后做自由落體運動,根據(jù)
可得扳手從脫落到落地的時間為
落地前瞬間的速度大小為
【小問2解析】
扳手前3s下落的高度為
則扳手落地前1s下落的高度為
14. 如圖所示,甲、乙兩個燈籠受到穩(wěn)定的水平風力作用。懸于O點的輕繩與豎直方向夾角,甲、乙所受風力相同。甲的質(zhì)量,連接O點的輕繩所受拉力大小,重力加速度為g,,。求:
(1)乙的質(zhì)量和乙受到的水平風力的大??;
(2)乙受到輕繩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1),
(2),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
【解析】
【小問1解析】
以甲、乙為整體,根據(jù)受力平衡可得
,
解得
,
【小問2解析】
設輕繩的拉力的方向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以乙為對象,根據(jù)平衡條件可得
,
解得
,
可知的拉力的方向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
15. 如圖所示,一足夠長的傳送帶與水平方向夾角,以的恒定速率逆時針轉(zhuǎn)動。一小煤塊以初速度從A端沖上傳送帶,煤塊與傳送帶間動摩擦因數(shù)。取重力加速度大小,,。求:
(1)煤塊上升的最大距離;
(2)煤塊在傳送帶上運動的總時間;
(3)煤塊在傳送帶上留下的劃痕長度。
【答案】(1) (2) (3)
【解析】
【小問1解析】
一開始煤塊的速度大于傳送帶的速度,煤塊受到沿傳送帶向下的滑動摩擦力,以煤塊為對象,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加速度大小為
設經(jīng)過時間,煤塊速度與傳送帶速度相等,則有
該過程煤塊向上運動的位移大小為
由于,可知共速后,煤塊向上繼續(xù)做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
煤塊繼續(xù)向上做勻減速到最高點所用時間為
煤塊繼續(xù)向上做勻減速到最高點通過的位移大小為
則煤塊上升的最大距離為
【小問2解析】
煤塊上升到最高點后,反向以加速度向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則有
解得
則煤塊在傳送帶上運動的總時間為
【小問3解析】
煤塊與傳送帶共速前,煤塊相對于傳送帶向上運動的距離為
煤塊與傳送帶共速后,運動到最高點過程,煤塊相對于傳送帶向下運動的距離為
煤塊從最高點下滑到最低點過程,煤塊相對于傳送帶向下運動的距離為
由于
可知煤塊在傳送帶上留下的劃痕長度為
這是一份內(nèi)蒙古包頭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期末考試(圖片版)物理試卷,共8頁。
這是一份湖北省孝感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末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福建省南平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期末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 關于下列四幅圖表述正確的是, 11月新疆阿克蘇蘋果迎來豐收,5s內(nèi)通過的高度為3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