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 榨取果汁B. 燃放煙花C. 粉碎廢紙D. 切割玻璃
【答案】B
【解析】解:A、榨取果汁只是將其汁液提取出來,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
B、燃放煙花是物質與氧氣發(fā)生化學反應,屬于化學變化,故B正確;
C、粉碎廢紙只是形狀發(fā)生了變化,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
D、切割玻璃只是將玻璃割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D錯.
故選B.
本題考查學生對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確定.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要依據在變化過程中有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生成其他物質的是化學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是物理變化.
搞清楚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解答本類習題的關鍵.判斷的標準是看在變化中有沒有生成其他物質.一般地,物理變化有物質的固、液、氣三態(tài)變化和物質形狀的變化.
2.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物質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的
B. 化學變化的過程常會伴隨能量變化
C. 物質本身并無優(yōu)與劣之分,但應用方法和目的卻存在好與壞的差別
D. 化學科學和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必然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
【答案】D
【解析】解:A、物質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的,故選項說法正確。
B、化學變化的過程常會伴隨能量變化,有的化學變化放熱,有的吸熱,故選項說法正確。
C、物質本身并無優(yōu)與劣之分,但應用方法和目的卻存在好與壞的差別,如二氧化碳,可用于滅火等,排放過多會導致溫室效應等,故選項說法正確。
D、可以利用化學科學和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綜合利用自然資源和改善環(huán)境,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A、根據構成物質的粒子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化學物質具有兩面性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化學的用途進行分析判斷。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構成物質的粒子、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化學的用途等即可正確解答本題。
3.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化學已成為一門中心科學,下列各項不屬于化學學科研究范疇的是( )
A. 物質的性質和變化B. 物質的組成和結構
C. 物體的運動和作用力D. 物質的制取和用途
【答案】C
【解析】解:A、化學研究物質的性質,研究目的是為了應用,物質的性質和用途是化學研究領域,故本選項錯誤。
B、物質的組成和結構符合化學定義中涉及的內容,故本選項錯誤。
C、物質的運動狀態(tài)是物理研究的范疇,故本選項正確。
D、物質的制取涉及變化的規(guī)律和性質,研究的目的是應用,故本選項錯誤。
故選:C。
根據化學的定義和研究內容判斷,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研究目的是為了應用,故用途也是研究范疇,它不但研究自然界中已存在的物質,還要根據需要研究和創(chuàng)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質.
了解化學研究的領域或內容,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符合新課程標準三維目標的要求.
4.小江同學將雞蛋殼放入食醋中,發(fā)現有氣泡產生,他認為可能是產生了二氧化碳氣體,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來檢驗。就“可能是產生了二氧化碳”而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 實驗B. 假設或猜想C. 觀察D. 得出結論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題難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學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學問題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科學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有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或設計方案)→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拓展與遷移,據此結合題意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小江同學認為“可能是產生了二氧化碳”,這個環(huán)節(jié)屬于科學探究中的假設或猜想。
故選B。
5.下列化學儀器需墊加石棉網才能用酒精燈加熱的是( )
A. 燃燒匙B. 燒杯C. 試管D. 量筒
【答案】B
【解析】解:化學實驗中,有的儀器是可以直接加熱的,如:試管、蒸發(fā)皿、坩堝和燃燒匙等;
有的儀器是不可以直接加熱的,加熱時必須墊上石棉網,如:燒杯、燒瓶、錐形瓶等;
有的儀器是不能加熱的,如量筒.
故選B.
根據實驗室加熱不同儀器的不同加熱方法分析.
要掌握常見儀器特點和用途,了解能直接加熱的儀器有哪些?不能加熱的儀器有哪些?必須墊石棉網才能加熱的儀器有哪些.
6.在取用液體藥品時,如果沒有說明量,則取用的最小量是( )
A. 0.5mLB. 1?2mLC. 3?4mLD. 5?6mL
【答案】B
【解析】解:為了節(jié)約藥品,取用液體藥品時,如果沒有說明用量,應取最小量,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液體一般取1mL~2mL.
故選B.
根據液體藥品取用的節(jié)約原則,即取最小量的原則回答.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中藥品的取用是最基本的實驗操作,是培養(yǎng)學生技能的基本要求,也是考查熱點之一.
7.下列實驗操作符合操作規(guī)范的是( )
A. 為了便于觀察,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試管口應對著自己
B. 為了證明一瓶藥品是蔗糖還是食鹽,可品嘗一下其味道
C. 為了節(jié)約藥品,實驗結束剩余藥品應倒回原試劑瓶
D. 滴瓶上的專用滴管,取用試劑后不要洗滌,立即回位
【答案】D
【解析】解:A、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試管口不能對著自己,以防止試管中的液體噴出傷人,故選項說法錯誤。
B、證明一瓶藥品是蔗糖還是食鹽,不能采用品嘗味道的方法,故選項說法錯誤。
C、實驗結束剩余藥品不能倒回原試劑瓶,以免污染試劑,應放入指定的容器內,故選項說法錯誤。
D、滴瓶上的專用滴管,取用試劑后不要洗滌,立即回位,否則試劑瓶中的溶液將被稀釋,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A、根據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實驗室中不能嘗任何藥品的味道,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實驗室剩余藥品的處理原則(三不一要),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判斷。
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8.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200mL,這主要是由于( )
A. 分子變小B. 分子不斷地運動C. 分子之間有間隔D. 分子分解成原子
【答案】C
【解析】解: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總體積小于200mL,是因為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會互相占據分子之間的間隔。
故選:C。
根據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9.某同學加熱2~3毫升食鹽水,實驗操作的正確順序是( )
①點燃酒精燈
②加熱
③用試管夾夾好試管
④往試管中加入2~3毫升食鹽水
⑤將試劑瓶蓋好,放回原處.
A. ①④③②⑤B. ①③④②⑤C. ④⑤③①②D. ④③⑤①②
【答案】C
【解析】解:該實驗首先要取食鹽水,取完食鹽水要把原來的試劑瓶復原,再用試管夾從試管底部向上夾到試管的中上部,點燃酒精燈,先進行預熱再集中藥品部位加熱;即正確順序為:④⑤③①②;
故選:C.
根據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的方法進行分析.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常見儀器的名稱、用途、使用注意事項及常見化學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等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10.下列能量的轉化過程中,主要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A. 電熱器取暖B. 蠟燭照明C. 水力發(fā)電D. 太陽能供熱
【答案】B
【解析】解:A、電熱器取暖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B、蠟燭燃燒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正確;
C、水力發(fā)電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D、太陽能供熱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故選B.
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解答本題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如果有新物質生成就屬于化學變化.
11.下列儀器中不能作為反應容器的是( )
A. 試管B. 燒杯C. 量筒D. 燃燒匙
【答案】C
【解析】解:A、試管是較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B、燒杯是較大量試劑的反應容器,也可用于配制溶液,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C、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體的體積,不能用作反應器,故選項符合題意。
D、燃燒匙用于盛放可燃性固體物質作燃燒試驗,特別是物質在氣體中的燃燒反應,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根據常見的化學儀器的名稱、用途等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常見化學儀器的名稱、用途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2.下列試劑中:①氧化銅粉末;②石灰石塊;③鋅粒;④試劑瓶中的鹽酸.其中可以用鑷子夾取的是( )
A. ①②③B. ②③C. ④D. 都可以
【答案】B
【解析】解:①氧化銅粉末要用藥匙或紙槽取用,所以錯誤。
②石灰石塊是密度大的塊狀藥品,要用鑷子取用,所以正確。
③鋅粒是密度大的金屬顆粒,要用鑷子夾取,所以正確。
④鹽酸是液體藥品,應直接傾倒或用滴管吸取,所以錯誤。
故選:B。
根據藥品的狀態(tài)選擇取用的儀器,液體藥品直接傾倒或用滴管吸取,粉末狀的藥品用藥匙或紙槽取,密度大的塊狀藥品或金屬顆粒用鑷子夾?。?br>本題主要考查藥品取用的方法,掌握不同狀態(tài)的藥品取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項是解題的關鍵.
13.“桂花十里飄香”,這是因為( )
A. 分子質量很小B. 分子在不斷運動C. 分子間有間隔D. 分子體積很小
【答案】B
【解析】解:“桂花十里飄香”,這是因為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
故選:B。
根據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环肿又g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14.對滴管的使用方法敘述錯誤的是( )
A. 滴瓶上的專用滴管,取用試劑后不要洗滌,立即回位
B. 非專用滴管可連續(xù)在不同試劑瓶中吸液
C. 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面上
D. 用滴管向試管中滴加試劑時,滴管要懸空,不得與試管壁接觸
【答案】B
【解析】解:A、根據如果滴瓶上配有滴管,則這個滴管是滴瓶專用,取用試劑后不要洗滌,立即回位,故使用方法正確;
B、非專用滴管用完之后,立即用水洗凈。嚴禁未清洗就吸取另一試劑,故使用方法錯誤;
C、滴管吸液后,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應插入干凈的瓶中或試管內。故使用方法正確;
D、滴管加液時,不能伸入試管,更不能接觸試管,應垂直懸空于試管口上方,故使用方法正確。
故選:B。
A、根據如果滴瓶上配有滴管,則這個滴管是滴瓶專用,取用試劑后立即回位,不能吸取其他液體和進行沖洗,進行分析;
B、根據膠頭滴管用完之后,立即用水洗凈.嚴禁未清洗就吸取另一試劑.滴瓶上的滴管無需清洗,進行分析;
C、根據膠頭滴管用完之后,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應插入干凈的燒杯內,進行分析;
D、根據膠頭滴管加液時,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觸容器.應垂直懸空于容器上方0.5 cm處,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實驗室滴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的掌握及其應用.
15.古詩詞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下列詩句中涉及物理變化的是( )
A.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B.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C.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D. 爆竹一聲除舊歲,春風送暖入屠蘇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題難度不大,了解詩詞的含義是正確解題的前提;解答時還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若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若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解答】
A、鐵杵磨成針的過程中只是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B、蠟炬成灰的過程中發(fā)生了蠟燭的燃燒,有新物質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C、野火燃燒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可燃物的燃燒,有新物質二氧化碳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D、燃放爆竹的過程中有新物質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故選:A。
16.下列化學儀器對應的名稱正確的是( )
A. 藥匙B. 鐵夾
C. 坩堝D. 滴瓶
【答案】D
【解析】解:A.該儀器是燃燒匙,名稱錯誤,不合題意;
B.該儀器是試管夾,名稱錯誤,不合題意;
C.該儀器是蒸發(fā)皿,名稱錯誤,不合題意;
D.該儀器是滴瓶,名稱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D。
根據已有的儀器的名稱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題考查的是常見的儀器的名稱,注意專有名詞不能寫錯別字。
17.判斷鎂帶燃燒是化學變化的主要依據是( )
A. 發(fā)出耀眼的白光B. 放出大量的熱
C. 銀白色鎂帶變成白色粉末狀固體氧化鎂D. 改變了顏色
【答案】C
【解析】解:A.發(fā)出耀眼的白光,這只是鎂帶燃燒過程中的一種現象,很多物理變化或者化學變化都可能有發(fā)光的現象,比如燈泡發(fā)光是物理變化,所以不能僅僅依據發(fā)出耀眼的白光就判斷是化學變化,故A錯誤;
B.放出大量的熱,許多變化都會放出熱量,像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會放出大量的熱,但這是物理變化,所以放出大量的熱不能作為判斷鎂帶燃燒是化學變化的主要依據,故B錯誤;
C.銀白色鎂帶變成白色粉末狀固體氧化鎂,有新物質氧化鎂生成,這符合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所以可以作為判斷鎂帶燃燒是化學變化的主要依據,故C正確;
D.改變了顏色,顏色改變不一定是化學變化,例如將藍色硫酸銅晶體研磨成粉末,顏色變淺,但這是物理變化,所以改變顏色不能作為判斷鎂帶燃燒是化學變化的主要依據,故D錯誤;
故選:C。
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在判斷一個變化是否為化學變化時,主要依據就是看是否有新物質生成,例如,水的三態(tài)變化(固態(tài)冰、液態(tài)水、氣態(tài)水蒸氣之間的轉化),雖然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但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而鐵生銹,鐵變成了鐵銹,鐵銹是一種新物質,所以鐵生銹是化學變化。
本題難度簡單,通過鎂帶燃燒的例子,強調了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而不是簡單的外觀變化或能量釋放,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思維,即透過現象看本質,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同時,本題也提醒學生在判斷化學變化時,要關注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變化,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現象上。
18.具備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是學習化學和進行探究活動的基礎。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 合作滴加液體
B. 檢查裝置氣密性
C. 加速溶解
D. 手按短柄加熱液體
【答案】B
【解析】解:A、滴加藥品時,膠頭滴管不能伸入試管內,故A錯;
B、檢查裝置氣密性必須形成密封體系進行,方法正確,故B正確。
C、不能在量筒內溶解物質,要在燒杯中溶解,故C錯;
D、手握長柄加熱,故D錯。
故選:B。
A、根據膠頭滴管的使用方法考慮;
B、根據裝置氣密性檢查方法考慮;
C、根據溶解需要在燒杯中進行考慮;
D、根據試管夾的使用考慮。,
解答本題關鍵是熟悉實驗基本操作。
19.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將深顏色的衣服和淺顏色的衣服泡在一塊洗,可能會使淺色衣服染上深顏色,其主要原因是( )
A. 分子本身發(fā)生了改變B. 分子在不斷運動
C. 分子間有一定間隔D. 染料發(fā)生了化學變化
【答案】B
【解析】解:將深顏色的衣服和淺顏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可能會使淺色衣服染上深顏色,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深色染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的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淺色衣服染上深顏色。
故選:B。
根據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20.實驗結束后,如下圖儀器放置的方法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常用儀器的用途及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掌握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解答】
A.膠頭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免腐蝕膠帽、沾污膠頭滴管,故錯誤;
B.托盤天平用完后,應用鑷子把砝碼放回砝碼盒中,且游碼歸零,故錯誤;
C.取用固體藥品時,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取用完畢后,要把試劑瓶蓋好并標簽向外,放回原處,故錯誤;
D.試管使用完后,要及時清洗并倒扣到試管架上,故正確。
故選D。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32分。
21.用圖示中的“關鍵詞”填空:
晶瑩的水滴是由大量 ______ 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的 ______ 和 ______ 是按一定的角度排列的。氫氣是由大量 ______ 聚集而成的,氫分子是由 ______ 自相結合構成的。氧氣是由大量 ______ 聚集而成的。由此可知,不同種類的原子可以相互結合構成分子,同種原子也可以自相結合構成分子。
【答案】水分子 氫原子 氧原子 氫分子 氫原子 氧分子
【解析】解:世界萬物都是由極其微小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等)構成的。例如,水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H2O)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的氫原子(H)和氧原子(O)是按一定的角度排列而成。氫氣由大量的氫分子(H2)聚集成的,氫分子是由氫原子(H)自相結合而成的。氧氣是由大量的氧分子(O2)聚集而成的。
故答案為:水分子;氫原子;氧原子;氫分子;氫原子;氧分子。
根據物質的微觀構成解答,分子構成物質,原子構成分子,水、氫氣、氧氣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本題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學會利用分子與原子的性質分析和解決問題,了解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征。
22.請寫出下列不正確實驗操作造成的不良后果:
(1)傾倒液體藥品時,試劑瓶標簽沒有向著手心 ______ 。
(2)用同一支膠頭滴管不經任何處理吸取不同的藥液 ______ 。
(3)加熱盛固體的試管時,試管口高于試管底 ______ 。
【答案】腐蝕標簽 污染試劑 冷凝水倒流炸裂試管
【解析】解:(1)傾倒液體藥品時,試劑瓶標簽沒有向著手心,會使殘留在瓶口的液體藥品流下來腐蝕標簽。
(2)滴管取用試劑后需要清洗,再吸取其他試劑,用同一支膠頭滴管不經任何處理吸取不同的藥液,會污染試劑。
(3)加熱盛固體的試管時,試管口高于試管底,會導致冷凝水倒流炸裂試管。
故答案為:
(1)腐蝕標簽;
(2)污染試劑;
(3)冷凝水倒流炸裂試管。
(1)根據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試劑的方法,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膠頭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項,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給試管中的固體加熱的方法,進行分析解答。
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化學儀器的用途、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項等是正確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23.根據所學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固體藥品通常保存在 ______ 里(填儀器名稱)。
(2)同學們在家中一定幫家長做過家務。當你用洗潔精等通過乳化作用把瓷碗、玻璃杯刷洗后,瓷碗、玻璃杯等餐具洗滌干凈的標志是: ______ 。
【答案】廣口瓶 餐具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解析】解:(1)固體藥品通常保存在廣口瓶里,以方便取用。
(2)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時,表明儀器已洗干凈,則瓷碗、玻璃杯等餐具洗滌干凈的標志是:餐具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故答案為:
(1)廣口瓶;
(2)餐具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根據固體藥品的保存所需的儀器,進行分析解答。
(2)仿照玻璃儀器洗干凈的標志,進行分析解答。
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化學儀器的用途、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項等是正確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24.完成下列實驗報告中部分內容。
(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是: ______ 。
(2)鎂條燃燒過程中伴隨著能量變化,化學能轉變成了光能和 ______ 能。寫出該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______ 。
【答案】發(fā)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白色固體 熱 鎂+氧氣→點燃氧化鎂
【解析】解:(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白色固體;
(2)鎂條燃燒過程中伴隨著能量變化,化學能轉變成了光能和熱能;鎂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氧化鎂,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鎂+氧氣→點燃氧化鎂。
故答案為:(1)發(fā)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白色固體;
(2)熱;鎂+氧氣→點燃氧化鎂。
(1)根據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來分析;
(2)根據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以及化學反應的原理來分析。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物質燃燒的實驗現象以及化學反應的原理是解題的關鍵。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8分。
25.請用如圖所示化學儀器的序號或名稱填空。
(1)儀器e的名稱 ______ 。
(2)用于收集和貯存少量氣體的是 ______ (名稱)。
(3)取用少量粉末狀固體時用 ______ (名稱)。
(4)在實驗室加熱約50mL液體,可以使用的儀器是 ______ (序號)。
【答案】試管 集氣瓶 藥匙 abcdfk
【解析】解:(1)由圖可知,儀器e的名稱是試管。
(2)用于收集和貯存少量氣體的是集氣瓶。
(3)取用少量粉末狀固體時用藥匙。
(4)在實驗室加熱約50mL液體,屬于加熱較大量液體藥品,量筒和膠頭滴管用于量取待加熱液體體積,量筒量程的選擇,應遵循“大而近”的原則,應使用100mL的量筒;燒杯用于盛放液體,需用墊上陶土網進行加熱,酒精燈用于加熱提供熱量,鐵架臺用于固定加熱裝置,故可以使用的儀器是abcdfk。
故答案為:
(1)試管;
(2)集氣瓶;
(3)藥匙;
(4)abcdfk。
根據化學儀器的名稱、用途,進行分析解答。
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化學儀器的名稱、用途等是正確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
四、實驗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0分。
26.實驗室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加熱固體粉末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回答下列問題。
(1)往試管中裝入固體粉末時,可先使試管傾斜,用 ______ 把藥品小心地送至試管底部。
(2)組裝該裝置時,下列儀器用品的組裝順序是(填序號) ______ 。
①試管
②鐵架臺
③酒精燈
④木塊
(3)小虎在給試管里的物質加熱時,試管破裂,其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答案】紙槽或藥匙 ②④③① 試管外壁有水,未擦干就直接加熱造成的;沒有給試管均勻預熱就直接加熱;用酒精燈內焰加熱,燈芯接觸試管等
【解析】解:(1)往試管中裝入固體粉末時,可先使試管傾斜,用紙槽或藥匙把藥品小心地送至試管底部,故答案為:紙槽或藥匙;
(2)組裝裝置的一般順序是:自下而上,從左到右,因此先放好鐵架臺,再加木塊,再放酒精燈,最后夾試管。故答案為:②④③①;
(3)在給試管里的物質加熱時,試管破裂,其可能的原因是試管外壁有水,未擦干就直接加熱造成的;沒有給試管均勻預熱就直接加熱;用酒精燈內焰加熱,燈芯接觸試管等。故答案為:試管外壁有水,未擦干就直接加熱造成的;沒有給試管均勻預熱就直接加熱;用酒精燈內焰加熱,燈芯接觸試管等。
(1)根據往試管中裝入固體粉末時,可先使試管傾斜,用紙槽或藥匙把藥品小心地送至試管底部解答;
(2)根據組裝裝置的一般順序是:自下而上,從左到右,因此先放好鐵架臺,再加木塊,再放酒精燈,最后夾試管進行解答;
(3)根據給固體加熱的注意事項進行解答。
本題考查的是粉末狀藥品的取用方法、氣體的制取裝置和收集裝置以及儀器的連接方法,記住組裝裝置的一般順序是:自下而上,從左到右。本考點是中考的重要考點之一,主要出現在選擇題和實驗題中。
27.化學興趣小組的三位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
(1)點燃蠟燭時,可以看到蠟燭先熔化,后燃燒,前者是 ______ 變化,后者是 ______ 變化。
(2)芳芳點燃蠟燭;若用冷而干燥的燒杯倒扣在火焰上,可觀察到燒杯壁上有 ______ ;若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倒扣在火焰上,可觀察到 ______ ;若用一根玻璃管插到焰心,則在玻璃管的另一端會看到 ______ 。
(3)芳芳點燃蠟燭,觀察到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圖)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______ (填“a”、“b”或“c”)處最先碳化。結論:蠟燭火焰的 ______ 溫度最高。
(4)婷婷在探究蠟燭燃燒的過程中,發(fā)現罩在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被熏黑,你認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適的是 ______ 。
A.反復實驗,并觀察是否有相同現象
B.查找資料,了解石蠟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體是什么
C.認為與本次實驗目的無關,不予理睬
D.詢問老師或同學,討論生成黑色物質的原因
(5)熄滅蠟燭時,貝貝立即在離燈芯約0.5cm處點火,蠟燭又會燃燒,則說明蠟燭燃燒時是 ______ 在燃燒。
【答案】物理 化學 水霧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白煙 a 外焰 C 氣態(tài)石蠟
【解析】解:(1)點燃蠟燭時,可以看到蠟燭先熔化,是石蠟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蠟燭燃燒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2)用冷而干燥的燒杯倒扣在火焰上,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滴,可觀察到燒杯壁上有水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若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倒扣在火焰上,可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若用一根玻璃管插到焰心,則在玻璃管的另一端會看到白煙。
(3)點燃蠟燭,觀察到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處最先碳化,說明蠟燭的外焰溫度最高。
(4)A、反復實驗,并觀察是否有相同現象,這樣做可以排除偶然的、特殊的現象,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是合適的做法。
B、查找資料,探究生成的黑色固體是什么,這樣做符合科學探究的要求,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依據,是合適的做法。
C、認為與本次實驗無關,不予理睬,這不符合科學探究精神的要求,也會使實驗結論不完整、不準確,是不合適的做法。
D、詢問同學,討論生成黑色物質的原因,這樣做符合科學探究的要求,體現了合作探究精神,值得肯定,是合適的做法。
(5)熄滅蠟燭時,立即在離燈芯約0.5cm處點火,蠟燭又會燃燒,則說明蠟燭燃燒時是氣態(tài)石蠟在燃燒。
故答案為:
(1)物理;化學;
(2)水霧;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白煙;
(3)a;外焰;
(4)C;
(5)氣態(tài)石蠟。
(1)根據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qū)別是有無新物質生成,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干冷的燒杯能檢驗水蒸氣的存在,內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能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溫度越高,木條炭化的越快,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被熏黑,發(fā)現了問題,就應該探究形成原因,進行分析解答。
(5)根據熄滅蠟燭時,貝貝立即在離燈芯約0.5cm處點火,進行分析解答。
本題難度不大,了解石蠟燃燒的現象、常見氣體的檢驗方法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這是一份山東省東營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月考 化學試卷(10月份)(含解析),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實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第六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五四學制)上學期10月月考 化學試題(含解析),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與簡答,實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流程題,簡答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