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無脊椎動物是一個大家族,下列無脊椎動物所屬類群和主要特征的關聯(lián)正確的是( )
A.水?!荒c動物——身體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B.蛔蟲——線形動物——身體細長如線,有口有肛門
C.蚯蚓——軟體動物——身體由許多相似環(huán)狀體節(jié)構成
D.蝗蟲——節(jié)肢動物——依靠氣門進行氣體交換
2.如圖是青霉和蘑菇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都是多細胞真菌,都由菌絲構成
B.孢子分別著生在結構①和a中
C.結構③和d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D.細胞內都沒有葉綠體,營養(yǎng)方式是自養(yǎng)
3.如圖是六種常見的植物,請據(jù)圖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圖中①②具有而⑤不具有的器官是花和果實
B.將圖中所述的六種植物按照結構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排列:④→⑥→③→⑤→①→②
C.①有兩片子葉,其儲存營養(yǎng)的結構是子葉,②有一片子葉,其儲存營養(yǎng)的結構是胚乳
D.⑥的葉只有一層細胞,它只能生活在陰濕環(huán)境中是因為它的根吸水力不強
4.“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一種重要的生命觀念。下列結構與功能不相符的是( )
A.蜥蜴體表覆蓋有角質鱗片,利于防止體內水分散失
B.人的肺泡壁由一層細胞構成,利于氣體交換
C.家鴿體內的氣囊,增大了氣體交換面積
D.月季葉的表皮上分布著氣孔,利于氣體進出
5.“感動中國人物”——“油菜花父子”沈克泉和沈昌健利用野生油菜與本地油菜雜交培育出了高產油菜品種,造福當?shù)匕傩?。這種培育方法利用了( )
A.物種的多樣性B.基因的多樣性
C.環(huán)境的多樣性D.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
6.(2023秋?新野縣期末)進入秋冬季后,流感頻發(fā),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下列關于流感病毒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流感病毒的細胞內有遺傳物質
B.可以借助光學顯微鏡觀察流感病毒
C.流感病毒屬于動物病毒
D.流感病毒可以在生物體外繁殖
7.生物興趣小姐對某種植物進行長期觀察,并記錄其結構特征如下表,據(jù)此分析,該植物最可能屬于( )
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蕨類植物D.苔蘚植物
8.如圖是某興趣小組繪制部分食肉動物的分類系統(tǒng)圖解。根據(jù)圖解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同目的動物比同屬的相似度更高
B.狼與豹的親緣關系比狼與狐的近
C.種是分類等級中最大的分類單位
D.狗與狼的共同點比狗與狐的更多
9.小明同學在做觀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實驗后做出了如下敘述,其中錯誤的是( )
A.觀察酵母菌和霉菌菌絲都必須用顯微鏡
B.它們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液泡等
C.酵母菌細胞上長出的大小不同的突起是酵母菌在進行出芽生殖
D.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霉菌是多細胞真菌
10.為了適應空中飛行生活,家鴿在其內部構造上出現(xiàn)了一些變化,你認為下列不屬于家鴿適應飛行生活的特點是( )
A.食量大,消化能力強B.直腸很短,不存糞便
C.無膀胱,不存尿液D.體溫不恒定
11.下列關于胎生、哺乳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哺乳為胚胎發(fā)育提供優(yōu)越的營養(yǎng)條件
B.胎生提高了哺乳動物的產仔率
C.所有哺乳動物都是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
D.胎生、哺乳提高了哺乳動物后代的成活率
12.圖中字母表示的是鳥類適應飛行的部分結構和特征,下列不正確的是( )
A.流線型,可以減少空氣的阻力
B.翼,鳥類的飛行器官
C.肺和氣囊,鳥類的呼吸器官
D.體溫高而恒定
13.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在可可西里建立藏羚羊自然保護區(qū)屬于就地保護
B.外來物種入侵可能使當?shù)氐纳锒鄻有悦媾R嚴重威脅
C.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有效措施是遷地保護
D.生物多樣性為育種提供了寶貴的遺傳資源
14.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是2012年9月發(fā)現(xiàn)的一種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該病目前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難等急性重癥呼吸道感染癥狀,部分病例會出現(xiàn)腎功能衰竭,小部分病例僅表現(xiàn)為輕微呼吸道癥狀或無癥狀。該病毒屬于( )
A.植物病毒B.動物病毒C.細菌病毒D.噬菌體
15.到海邊散步時,常常發(fā)現(xiàn)許多小動物。下列動物中身體呈輻射對稱的是( )
①海蜇 ②螃蟹 ③海葵 ④文蛤 ⑤扇貝 ⑥珊瑚蟲 ⑦水母
A.①③⑤⑥⑦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⑥⑦D.②④⑥⑦
16.王麗同學根據(jù)某一分類標準已對7種動物中的6種進行了簡單的分類(見下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其分類標準是胎生還是卵生
B.其分類標準是脊柱的有無
C.其分類標準是體溫是否恒定
D.應該將鯽魚劃分到類別2中
17.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的完成,我國丹江口市的很多陸地被水覆蓋,為了保護這一地區(qū)的珍稀物種,最好的保護措施是( )
A.法制教育和管理B.就地保護
C.自然流放D.易地保護
18.關于觀察鯽魚的實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背部白色、腹面黑色屬于保護色
B.游泳動力來自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
C.①背鰭可以控制運動的方向
D.用鰓呼吸、皮膚輔助呼吸適于水中生活
19.下面是根據(jù)生物的相似點和不同點進行分類的圖示,其中A類是以胎生哺乳為依據(jù)進行的分類,則B、C類的分類依據(jù)依次是( )
①用肺呼吸 ②體溫恒定 ③卵生 ④心臟四腔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0.美國白蛾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能危害300多種植物;據(jù)了解一只雌蛾一年繁殖后可達3000萬只.安徽省自2012年發(fā)現(xiàn)第一只至今發(fā)生面積已達50萬畝以上.下列關于這一現(xiàn)象說法正確的是( )
A.有利于增加本地生物多樣性
B.外來物種應該給予保護
C.對本地生物的生存沒有影響
D.會破壞本地的生態(tài)平衡
21.下面是最早發(fā)現(xiàn)抗生素﹣﹣青霉素的科學家弗萊明所進行的探索過程。觀察及對問題的認識:細菌培養(yǎng)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圍沒有細菌生長。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進行實驗:把青霉菌放在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然后觀察使用這種培養(yǎng)液對細菌生長的影響。實驗結果:這種培養(yǎng)液阻止了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弗萊明在持續(xù)的研究中分離出了這一物質,分析出它的特征并將它命名為青霉素。作為這一實驗的下列假設中,最為恰當?shù)氖牵? )
A.青霉素能產生有利于人類的物質
B.青霉素污染了細菌生長的培養(yǎng)基
C.青霉素可能吞噬了細菌
D.青霉菌可能產生了不利于細菌繁殖的物質
22.關于微生物與人類之間的關系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微生物能使食物腐爛、使人患病,因此我們要消滅所有的微生物
B.許多真菌可以食用,釀酒、造醋等釀造業(yè)離不開酵母菌和曲霉
C.黃曲霉是一種病毒,能產生黃曲霉素這種致癌物質
D.金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是某些放線菌產生的,對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可以無限制的使用
23.哺乳動物和鳥類的體溫不會隨著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某同學嘗試分析它們體溫恒定的原因,下面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都有發(fā)達的消化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產熱的能力大
B.具有毛、羽毛、鱗片,可以減少熱量散失
C.心臟四腔,循環(huán)系統(tǒng)運輸氧氣的能力強
D.運動時產生的熱量增加,可以通過汗腺或者氣囊加快散熱
24.小秦購買了內部長滿白色絲狀物的蘑菇菌包(圖1),體驗蘑菇種植,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長出了肥碩的蘑菇(圖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白色絲狀物是蘑菇的營養(yǎng)菌絲
B.培養(yǎng)過程中要始終保持蘑菇包溫暖、濕潤
C.蘑菇的食用部分是它的子實體
D.蘑菇細胞中有葉綠體,能自己制造有機物
25.每年5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為“為所有生命構建共同的未來”。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生物多樣性包括生物物種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
B.生物自然衰老和死亡是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
C.基因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攜帶的各種遺傳信息的多樣性
D.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護區(qū)、遷地保護及加強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二、綜合題:本題包括5題,共50分。
26.我們周圍的微生物種類極其豐富,人類的衣食住行往往離不開它們,但也有部分微生物會對人類造成危害。如圖為部分微生物的結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侵染細胞種類分類,流感病毒屬于 ??乖瓩z測是檢測人體是否帶有流感病毒的[①] ,來判斷是否感染流感病毒。
(2)圖B為幽門螺桿菌,進入胃后可以依靠其[ ] (填結構名稱)在胃內自由運動,危害胃的結構及生理。由圖C產生的青霉素可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滅菌效果可達到80%左右。據(jù)此請你推測青霉素能否殺滅人體腸道內的蛔蟲,并說明理由 。
(3)要想清晰觀察圖C中b的結構特點,必須借助的觀察儀器是 ,該生物借助b蔓延到營養(yǎng)物質內部吸收有機物,進行 生活。
(4)B與D兩種微生物結構上的主要區(qū)別是 。冬天家庭發(fā)面時會把發(fā)面盆置于盛有溫水的容器中,有時還會蓋上棉被,其中的道理是 。
(5)垃圾處理場常采取分類后填埋的方法處理垃圾。經過一段時間,垃圾會被降解而逐步消失。你認為的“降解”含義是 ,這說明微生物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 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7.如圖圖一是常見的植物、動物圖片,如圖二為一些微生物的模式圖,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jù)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劃分為不同的等級。 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某興趣小組將上述動物劃分為兩類,其中蝗蟲、蚯蚓為一類,家兔、鯽魚、青蛙、海龜為一類,你認為這樣劃分的分類標準是 。
(2)古代詩句中含有豐富的生物學知識,詩句“暮色蒼??磩潘桑瑏y云飛渡仍從容”中所描述的植物與圖一中向日葵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向日葵種子外有 包被。圖一中與向日葵屬于同一類群的植物是 。
(3)氣體進出蝗蟲身體的門戶是 ,鯽魚的呼吸器官是 。
(4)圖中能夠真正擺脫對水的依賴而適應陸地生活的脊椎動物有 。
(5)進入冬季,大葉性肺炎患者明顯增多,大葉性肺炎是肺炎鏈球菌感染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癥。肺炎鏈球菌與圖二中C、D相比較,細菌的細胞結構沒有 。
(6)洗手能減少手上的細菌數(shù)量嗎?為了探究這個問題,生物興趣小組的兩位同學設計了驗證實驗(如圖三),你認為 同學的設計合理,理由是 。
28.圖一中A~H為各類生物;圖二為蝙蝠依靠回聲定位捕食夜蛾行為,當二者距離較近時夜蛾作不規(guī)則飛行,距離較遠時夜蛾直線飛行,以便盡快逃離,這種逃生行為生來就有。請你結合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回答問題:
(1)小明依據(jù) 將圖一中的生物分為ACDEFG/B兩大類;B類生物得以延續(xù)的方式是 ;,將圖中的動物依據(jù)結構特點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進行排序 (用字母和箭頭表示),E與D類相比較,E類生物結構上的區(qū)別是 。
(2)F的生殖和幼體發(fā)育離不開水,幼體用 呼吸。經調查,此類動物數(shù)量逐漸減少,從生活環(huán)境分析數(shù)量減少可能的原因是 。
(3)從獲得途徑看,圖二中的夜蛾通過感受器接受聲音脈沖的刺激產生的逃生行為屬于 ,與圖一中 (填字母)生物同綱不同目,它們是生物圈中種類和數(shù)量最多、分布最廣的一類動物,請寫出3條此類動物適應陸地生活的結構特點: 。
(4)大多數(shù)A類動物能夠在空中飛行,通過雙重呼吸為飛行提供充足的氧氣,請你寫出雙重呼吸的具體過程 。而[H]蝙蝠前肢變?yōu)橐硎忠部梢钥罩酗w行,這說明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是 。
(5)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都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為食,從而獲取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動物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其他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它們能夠維持生物的 ;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將動植物尸體、糞便中的有機物分成 ,最終有機物經過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分解歸還到大自然中,再被植物所利用。這充分體現(xiàn)了生物具有 。
29.魚缸造景是一門新興的藝術。金魚藻、莫斯藻、輪藻、山椒藻等水草都是常用的造景植物。如圖為這四種植物的分類圖,據(jù)圖分析回答相關問題:
(1)圖中的四種植物名字中均帶有“藻”。根據(jù)學過的生物學知識判斷,真正屬于藻類植物的是 (填字母),判斷的理由是 。
(2)詩句“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中的植物“苔”與圖中 (填字母)所屬類群相同,它對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可作為 的指示植物。
(3)山椒藻學名叫槐葉萍,是一種漂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它的兩片葉舒展于水面上,莖細長,在沉水葉的基部著生孢子果,它屬于孢子植物中的 植物。
(4)D金魚藻的花很小,是單性花。雌花具有一枚雌蕊,雌蕊中含有長卵形的子房,故而它屬于種子植物中的 植物。
30.目前我國生活垃圾中廚余垃圾和塑料垃圾占比最大,急需對垃圾進行“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廚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淀粉乳酸菌分解為乳酸,乳酸可用于生產可生物降解的塑料。某研究團隊從發(fā)酵的廚余垃圾中分離到6株不同類型的淀粉乳酸菌,為進一步探究這六株不同的乳酸菌對廚余垃圾發(fā)酵的影響,研究者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取100g粉碎后的廚余垃圾加入150mL水,配制成水溶液,裝入玻璃瓶中備用。
②另取7個相同的大小適宜的玻璃瓶,按“0~6”號編號,并向每個瓶中依次加入等量的廚余垃圾水溶液。
③向1~6號瓶中分別加入等量的含不同類型菌株的乳酸菌液,0號瓶中加入等量的無菌水,蓋緊瓶塞,并用保鮮膜密封。然后將全部裝置放在38℃的環(huán)境中發(fā)酵。
④24h后測定每瓶溶液中的淀粉含量和乳酸含量。
請分析回答:
(1)淀粉乳酸菌屬于 (選填“單”或“多”)細胞生物,身體微小,必須借助于 才能觀察到。與植物細胞相比,乳酸菌細胞中無成形的 ,遺傳物質位于細胞特定的區(qū)域內。
(2)上述實驗中,設置“0”號瓶的作用是 。實驗中保證每個玻璃瓶的大小一樣,每個瓶中加入的垃圾水溶液、菌株液、無菌水的量都一樣,這樣做的目的是 。
(3)實驗中須將每個玻璃瓶蓋緊瓶塞并密封,其原因在于:乳酸菌需在沒有 的條件下,才能分解糖類產生 。
(4)如果研究者在24h后測得每瓶溶液中的淀粉含量和乳酸含量如圖所示,則表明菌株 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強,菌株 分解淀粉的能力最弱。
(5)該研究團隊想要繼續(xù)探究某菌株對廚余垃圾的發(fā)酵作用是否受外界溫度條件的影響,并設計了試驗方案,此實驗中變量是 。結構
根
莖
葉
花
果實
種子
特征
有
有
有
無
無
有
待區(qū)分的生物
大雁、野兔、蝗蟲、青蛙、蚯蚓、蜘蛛、鯽魚
類別1
青蛙、大雁、野兔
類別2
蝗蟲、蚯蚓、蜘蛛
這是一份中考生物第二輪復習專題練習專題05 人體生理與健康(測試)(原卷版),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生物第二輪復習專題練習專題04 植物的生活(測試)(原卷版),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生物第二輪復習專題練習專題03 生物與環(huán)境(講練)(原卷版),共16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