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關(guān)于慣性,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物體只有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才有慣性
B. 羽毛球可以快速拍打,是因為羽毛球的慣性小的緣故
C. 同一汽車,速度越快,越難剎車,說明物體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D. 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16,則一個物體從地球移到月球慣性減小為16
2.如圖所示,“50TFSI”為某品牌汽車的一款車輛的尾部標識,其中“50”稱為G值。G值的大小為車輛從靜止加速到100km/h(百公里加速)的平均加速度的10倍。由此推算,該車百公里加速的時間約為( )
A. 2sB. 5.6sC. 20sD. 56s
3.如圖所示,用水平外力F將木塊壓在豎直墻面上保持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木塊對墻的壓力與外力F是一對平衡力
B. 當(dāng)外力F增大時,墻對木塊的靜摩擦力也增大
C. 木塊的重力與墻對木塊的靜摩擦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D. 木塊對墻的壓力與墻對木塊的支持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4.表面光滑的四分之一圓柱體緊靠墻角放置,其橫截面如圖所示。細繩一端固定在豎直墻面上P點,另一端與質(zhì)量為m的小球連接,小球在圓柱體上保持靜止。已知圓柱體的半徑為R,懸點P與圓柱體圓心O的距離為2.5R,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圓柱體對小球的支持力大小為( )
A. 25mg
B. 35mg
C. mg
D. 52mg
5.質(zhì)量為m=1kg的物塊在豎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物塊運動的v-t圖像如圖所示。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0~2s內(nèi),拉力F的大小為12NB. 4s時,物塊開始下降
C. 4~6s內(nèi),物體處于超重狀態(tài)D. 物體上升的最大高度為24m
6.如圖所示,物體P、Q用一根不可伸長的輕細繩相連,再用一根輕彈簧將P和天花板相連,已知mQ=2mP,重力加速度為g。剪斷繩子的瞬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彈簧的彈力變小
B. 彈簧的彈力變大
C. 物體P的加速度大小為2g,方向豎直向上
D. 物體Q的加速度大小為g,方向豎直向上
7.如圖所示,在小車車廂的頂部用輕質(zhì)細線懸掛的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當(dāng)小車沿水平面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時,發(fā)現(xiàn)懸掛小球的細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37°,在車廂底板上放著一個質(zhì)量為M的木塊,小球及木塊均和車廂保持相對靜止。已知木塊與車廂底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8,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s37°=0.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細線的拉力大小為53mg
B. 木塊的加速度大小為43g
C. 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45Mg,方向水平向右
D. 車廂受到木塊的摩擦力大小為34Mg,方向水平向左
二、多選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18分。
8.一碗水置于火車車廂內(nèi)的水平桌面上,某時刻水面形狀如圖所示。關(guān)于火車此時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向右減速B. 向右加速C. 向左減速D. 向左加速
9.如圖甲所示,輕桿BC水平插入豎直墻內(nèi),輕繩AD跨過水平輕桿BC右端的輕滑輪懸掛一個質(zhì)量為2kg的物體。如圖乙所示,水平輕桿HG一端用鉸鏈固定在豎直墻上,另一端G通過輕繩EG拉住,且G端用輕繩GF懸掛一個質(zhì)量也為2kg的物體。已知AC、EG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均為30°,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計一切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繩AC的拉力大小為20 3N
B. 繩EG的拉力大小為40N
C. 滑輪對繩子的彈力大小為20N
D. 將H端的鉸鏈去掉,桿HG隨意插入墻內(nèi),繩EG的拉力大小一定不變
10.如圖甲所示,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長木板P,小滑塊Q(可看作質(zhì)點)放置于長木板上的最右端?,F(xiàn)將一個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在長木板的右端,讓長木板從靜止開始運動,一段時間后撤去力F的作用,滑塊和長木板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已知長木板和小滑塊的質(zhì)量均為m=1kg,小滑塊Q始終沒有從長木板P上滑下,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長木板P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是0.3B. 拉力F的大小為1.75N
C. 5s后,長木板的加速度大小為3m/s2D. 長木板P的長度至少是3.5m
三、實驗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6分。
11.某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xué)在研究彈簧彈力的時候,測得彈力的大小F和彈簧長度L的關(guān)系如圖1所示,則:
(1)通過圖象得到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______N/m
(2)為了用彈簧測定兩木塊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兩同學(xué)分別設(shè)計了如圖2所示的甲、乙兩種方案。
①為了用某一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表示A和B之間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你認為方案______更合理。
②甲方案中,若A和B的重力分別為10.0N和20.0N.當(dāng)A被拉動時,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為4.0N,b的示數(shù)為10.0N,則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______。
12.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的實驗中,采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
(1)本實驗主要應(yīng)用的方法是______。
A.極限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
D.理想實驗法
(2)在保持小車受力相同,探究加速度與質(zhì)量關(guān)系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
A.平衡摩擦力時,應(yīng)將裝有砝碼的小桶用細繩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
B.每次改變小車的質(zhì)量后,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實驗時,先放開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
D.為得出加速度a與質(zhì)量m的關(guān)系而作出a-1m圖像
(3)某次實驗中打出一條紙帶,經(jīng)測量得出各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乙所示。已知打點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為0.02s,且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有4個點未畫出,可知打B點時的速度大小為vB= ______m/s,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a= ______m/s2(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4)保持小車質(zhì)量不變,改變懸掛重物的質(zhì)量,多次重復(fù)實驗,測得多組加速度a及重物的重力F,作出a-F圖像如圖丙所示,發(fā)現(xiàn)圖線不過原點,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四、計算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8分。
13.一輕質(zhì)彈簧的原長l0=10cm,用它豎直提一個質(zhì)量為m=2kg的物體,當(dāng)物體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時,彈簧長度為l1=12cm;將物體置于水平桌面上,用該彈簧沿水平方向拉該物體,當(dāng)物體在水平桌面上勻速運動時彈簧長度為l2=11cm。物體與水平桌面間的最大靜摩擦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
(2)物體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3)用該彈簧沿水平方向拉靜止在桌面上的該物體,當(dāng)彈簧長度為l3=13cm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14.如圖所示,一足夠長且豎直固定的長直圓管內(nèi)有一靜止的薄圓盤,圓盤與管的上端口距離為h=0.8m。一小球從管的上端口由靜止下落,并撞在圓盤中心,碰撞后小球做豎直上拋運動,圓盤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在圓盤的速度減為零的瞬間,小球恰好第2次與圓盤發(fā)生碰撞。已知每次碰撞后瞬間圓盤和小球的速率均為碰撞前瞬間小球速率的一半,小球與圓盤發(fā)生碰撞的時間極短(可忽略),小球在圓管內(nèi)運動時與管壁不接觸,圓盤始終水平,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小球從釋放到第1次與圓盤碰撞的時間;
(2)小球第2次與圓盤碰撞時,圓盤下降的高度;
(3)圓盤在圓管內(nèi)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
15.如圖甲所示,一傾角為θ=37°足夠長的粗糙斜面體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為m=1kg的物塊由斜面體的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體向上運動,同時在物塊上施加一沿斜面向下的恒力F,此時刻計為t=0時刻,1s末將恒力F撤走,物塊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乙所示。物塊可視為質(zhì)點,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s37°=0.8,求:
(1)撤去恒力時,物塊到斜面底端的距離;
(2)恒力F的大小及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3)物塊回到斜面底端時的速度大小。
答案和解析
1.B
【解析】AB.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性質(zhì),質(zhì)量是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羽毛球可以快速拍打,是因為羽毛球的質(zhì)量小,慣性小的緣故。故A錯誤,B正確;
CD.質(zhì)量是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與速度大小無關(guān),與重力大小無關(guān),故CD錯誤;
故選:B。
2.B
【解析】根據(jù)題意可知,該車的百公里加速的加速度大小為a=G10=5010m/s2=5m/s2
又因為v=100km/h=27.8m/s
由v=at
解得t=5.6s,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3.D
【解析】AC.對木塊進行受力分析,受重力,推力F,墻對木塊的支持力,以及墻對木塊的摩擦力,其中重力和摩擦力為平衡力,推力和支持力為平衡力,故AC錯誤;
B.木塊豎直方向受力平衡,木塊的重力大小等于靜摩擦力大小,當(dāng)外力F增大時,墻對木塊的靜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故靜摩擦力不變,故B錯誤;
D.木塊對墻的壓力與墻對木塊的支持力等大反向共線,作用在兩個物體上,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故D正確。
故選:D。
4.A
【解析】對小球受力分析,如圖所示
利用力的合成法則,可知拉力和支持力的合力與重力等大反向,
由圖示可知,支持力與合力構(gòu)成的三角形與小球與墻面PO構(gòu)成的幾何三角形為相似三角形,
根據(jù)相似三角形原理
FNmg=R2.5R
整理解得
FN=25mg
故BCD錯誤,A正確。
故選:A。
5.A
【解析】A.0~2s內(nèi),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由物塊運動的v-t圖像可知,加速度大小為
a1=ΔvΔt,解得a1=2m/s2
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F-mg=ma1
解得
F=12N
故A正確;
B.由物塊運動的v-t圖像可知,物塊的速度始終為正值,即物塊一直向上運動,故B錯誤;
C.由物塊運動的v-t圖像可知,4~6s內(nèi),物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方向向下,故物塊處于失重狀態(tài),故C錯誤;
D.根據(jù)v-t圖像面積表示位移,可知物塊上升的最大高度為
h=(6+2)2×4m=16m
故D錯誤。
故選:A。
6.C
【解析】AB、彈簧的彈力不能突變,故剪斷繩子的瞬間,彈簧彈力不變,故AB錯誤;
C、設(shè)mQ=2mp=2m,對整體分析,由平衡條件可得:F=2mg+mg,解得彈簧的彈力為:F=3mg
剪斷細繩的瞬間,對P受力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mg=ma,解得:a=F-mgm=3mg-mgm=2g,方向豎直向上,故C正確;
D、對Q受力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2mg=2ma',解得:a'=g,方向豎直向下,故D錯誤。
故選:C。7.D
【解析】AB、對小球受力分析如下圖所示:
由平行四邊形定則可得繩子拉力大小為:T=mgcsθ=mgcs37°=mg45=54mg
水平方向由牛頓第二定律有:mgtanθ=ma
可得小球的加速度大小為:a=34g,方向水平向右,木塊的加速度與小球的加速度相同,即木塊的加速度大小為34g,故AB錯誤;
CD、木塊豎直方向重力和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受向右的靜摩擦力f,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Ma
可得f=34Mg,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車廂受到木塊的摩擦力大小為34Mg,方向水平向左,故C錯誤,D正確。
故選:D。
8.AD
【解析】圖中水面向左傾斜,則碗對水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大致斜向左上方,另外,水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所以水受到的重力與碗對水的作用力的合力的方向向左。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知水的加速度的方向向左,所以水可能向左做加速運動,也可能向右做減速運動,即火車可能向左做加速運動,也可能向右做減速運動,故AD正確,BC錯誤。
故選:AD。
9.BC
【解析】AC、取C點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如圖甲所示,
根據(jù)幾何關(guān)系有
FAC=FCD=mg=20N
且二者夾角為120°,故可得輕桿BC對C端的彈力大小為
FBC=FAC=20N
滑輪對繩子的彈力大小為20N,故A錯誤、C正確;
B、取G點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如圖乙所示,豎直方向有
FEGsin30°=mg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繩EG對G端的拉力大小
FEG=mgsin30°=2×1012N=40N
故B正確;
D、將H端的鉸鏈去掉,桿HG插入墻內(nèi),桿HG固定,桿的彈力方向不一定沿著桿,則繩EG的拉力大小可能發(fā)生改變,故D錯誤。
故選:BC。
10.BD
【解析】A、由圖乙可知,在4s時撤去力F,此時長木板P的速度為:v1=3m/s
5s時兩者速度均為:v2=2m/s
0~5s內(nèi),根據(jù)題圖可求滑塊Q的加速度大小為:a1=ΔvΔt=2-05-0m/s2=0.4m/s2
由牛頓第二定律有:μ1mg=ma1
聯(lián)立解得:μ1=0.04
4~5s內(nèi),長木板P的加速度大小為:a1'=ΔvΔt=3-21m/s2=1m/s2
由牛頓第二定律有:μ1mg+μ2(m+m)g=ma1'
聯(lián)立并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μ2=0.03,故A錯誤;
B、0~4s內(nèi),長木板P的加速度大小為:a2=ΔvΔt=3-04-0m/s2=0.75m/s2
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μ1mg-μ2(m+m)g=ma2
解得:F=1.75N,故B正確;
C、因μ1>μ2,5s后小滑塊和長木板相對靜止,整體受力分析
由牛頓第二定律有:μ2(m+m)g=(m+m)a3
解得:a3=0.3m/s2,故C錯誤;
D、0~5s內(nèi),小滑塊的位移大小為:x1=12×5×2m=5m
長木板的位移大小為:x2=12×3×4m+12×(3+2)×1m=8.5m
故長木板P的長度至少為:Δx=x2-x1=8.5m-5m=3.5m,故D正確。
故選:BD。
11.300 甲 0.2
【解析】(1)由圖讀出,彈簧的彈力F=0時,彈簧的長度為L0=10cm,即彈簧的原長為10cm,由圖讀出彈力為F0=60N,彈簧的長度為L0=5cm,彈簧壓縮的長度x0=L-L0=40-20=20cm=0.2m;
由胡克定律得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Fx0=600.2=300N/m;
(2)①甲乙兩種方案,在拉著物體A運動的過程中,拉A的彈簧測力計必須要求其做勻速直線運動,比較困難,讀數(shù)不是很準,彈簧測力計a是不動的,指針穩(wěn)定,便于讀數(shù),故甲方案更合理;
②由于彈簧測力計a示數(shù)為4.0N,所以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fFN=420=0.2;
故答案為:(1)300; (2)①甲; ②0.2;
12.C BD 0.560 2.01 見解析
【解析】(1)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先控制其中一個物理量不變,探究加速度與另一個物理量的關(guān)系,可知,本實驗主要應(yīng)用的方法是控制變量法,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2)A.平衡摩擦力時,不掛裝有砝碼的小桶,將長木板有打點計時器的一端適當(dāng)墊高,輕推小車,使紙帶上打出的點跡均勻分布,故A錯誤;
B.平衡摩擦力時,根據(jù)mgsinθ=μmgcsθ
解得μ=tanθ
可知,平衡摩擦力過程與小車的質(zhì)量無關(guān),即每一次改變小車質(zhì)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B正確;
C.為了充分利用紙帶,避免紙帶上出現(xiàn)大量的空白段落,實驗時,先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再放開小車,故C 錯誤;
D.小車的加速度a與質(zhì)量m成反比例關(guān)系,為了直觀得到該規(guī)律,應(yīng)作出a-1m圖像,故D正確。
故選:BD。
(3)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T=5×0.02s=0.1s
勻變速直線運動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則打B點時的速度大小為
vB=xAC2T=(4.61+6.59)×10-22×0.1m/s=0.560m/s
根據(jù)逐差法,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a=xCE-xAC(2T)2=(8.61+10.61-4.61-6.59)×10-2(2×0.1)2m/s2≈2.01m/s2
(4)丙圖中拉力為零時,加速度不為零,其原因可能為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傾斜角度過大,平衡摩擦力過度。
13.【解析】(1)豎直提著物體時,根據(jù)胡克定律,物體的平衡狀態(tài)可得
mg=k(l1-l0)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k=1000N/m
(2)水平勻速拉動物塊時,對物塊受力分析可得
k(l2-l0)=μmg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μ=0.5
(3)當(dāng)彈簧長度為l3=13cm時,物體靜止,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f=k(l3-l0)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f=30N。
答:(1)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1000N/m;
(2)物體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5;
(3)當(dāng)彈簧長度為l3=13cm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30N。
14.【解析】(1)小球與圓盤碰撞前做自由落體運動,則有h=12gt12,解得:t1= 2hg= 2×0.810s=0.4s;
(2)以向下為正方向,則小球第1次與圓盤碰撞前瞬間的速度為:v=gt1=10×0.4m/s=4m/s
小球第1次與圓盤碰撞后瞬間,小球的速度為:v1=-12v=-12×4m/s=-2m/s
圓盤的速度為:v盤=12v=12×4m/s=2m/s
設(shè)經(jīng)時間t,小球第2次與圓盤碰撞,此時圓盤下降的高度為H
對小球,有H=-v1t+12gt2
對圓盤,有H=v盤2t
聯(lián)立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H=0.6m;
(3)圓盤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則有v盤2=2aH,解得:a=v盤22H=222×0.6m/s2=103m/s2。
答:(1)小球從釋放到第1次與圓盤碰撞的時間為0.4s;
(2)小球第2次與圓盤碰撞時,圓盤下降的高度為0.6m;
(3)圓盤在圓管內(nèi)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103m/s2。
15.【解析】(1)由圖乙可得,v-t圖像與橫軸的面積為物塊的位移,即物塊到斜面底端的距離x=(12×6×0.5-12×2×0.5)m=1m
(2)由圖乙可得,t=0.5s時,物塊速度為零,即物塊在t=0.5s時,到達斜面最高點,向上運動時,物塊加速度的大小a1=ΔvΔt=6m/s0.5s=12m/s2,在上滑階段,結(jié)合物塊的受力,牛頓第二定律的表達式F+mgsinθ+μmgcsθ=ma1,0.5s后,物塊向下運動,結(jié)合圖乙,物塊向下運動的加速度的大小a2=ΔvΔt=2m/s0.5s=4m/s2,在下滑階段,結(jié)合物塊的受力,牛頓第二定律的表達式F+mgsinθ-μmgcsθ=ma2,解得F=2N,μ=0.5
(3)撤走恒力F后,由牛頓第二定律有mgsinθ-μmgcsθ=ma3,則物塊向下運動的加速度a3=2m/s2,此時物塊速度大小為v1=2m/s,距離斜面底端x=1m,由勻變速直線運動推論有v2-v12=2ax,解得物塊回到斜面底端時的速度大小v=2 2m/s
答:(1)撤去恒力時,物塊到斜面底端的距離為1m;
(2)恒力F的大小為2N,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5;
(3)物塊回到斜面底端時的速度大小為2 2m/s。
這是一份遼寧省錦州市2024~2025學(xué)年高一(上)期中物理試卷(含解析),共10頁。
這是一份遼寧省錦州市某校2024~2025學(xué)年高一(上)期中質(zhì)量檢測物理試卷(含答案),共9頁。
這是一份遼寧省錦州市某校2024-2025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中質(zhì)量檢測物理試卷,文件包含遼寧省錦州市某校2024-2025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中質(zhì)量檢測物理試卷docx、高一物理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8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