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織》《變形記》聯(lián)讀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從情節(jié)、人物、手法等角度切入,分析揣摩作家蘊含在文本中的人生思考,挖掘文章反映的人情世態(tài)和社會現(xiàn)實。 2.獲得鑒賞小說時的審美體驗,感受不同作者對不同現(xiàn)實的批判,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二、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 文峰文學社準備舉辦一場主題為“人與社會”的讀書分享會,要求同學們踴躍推薦不同類型的閱讀篇目。收到同學推薦的《促織》《變形記》兩篇文章,決定采用一篇,至于哪一篇,文學社主編猶豫不決。 主編為何猶豫?猶豫什么(指向兩篇小說的相同點) 內(nèi)容:都是“人化蟲”,變形 板書:變形 活動一:如果你是主編,你更傾向于推薦哪一篇?(指向兩篇小說的不同點) 預設(1)《變形記》的心理描寫 生談推薦理由。 師:能說說哪一處的心理描寫讓你印象深刻嗎? 生說完,師幻燈呈現(xiàn)《變形記》第5段 “假如我不考慮我父母的態(tài)度,我早就辭職了,那樣我就會走到我的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都一股腦兒倒出來,他不從高高的桌子上掉下來才怪!這也算得上是他的奇特方式,坐在桌子上居高臨下地跟職員們說話,而由于他的耳朵又背,大家必須走近他才行。眼下希望還沒完全放棄,等我攢夠了錢,還清父母欠他的債——大概還得五六年吧——我一定辦理這件事,那時就會一帆風順。不過現(xiàn)在我得起床了,要趕五點的火車呢?!? 師:這段文字你讀出了格里高爾怎樣的心理? 生:對工作的厭惡,但為了家庭生計又不得不奔波。 師:“早就”“眼下”“那時”“現(xiàn)在”,這幾個詞有什么特點? 生:都是時間詞。 師:卡夫卡刻意用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寫,用內(nèi)心獨白、回憶、聯(lián)想、幻想等手法,時而過去時而現(xiàn)在,時而現(xiàn)在時而未來,時空倒錯、邏輯混亂、思維跳躍,去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活動。 師:那《促織》一文中有這樣的心理描寫嗎? 生:沒有 師:那《促織》一文中有心理描寫嗎? 生:有 師:比方說 生:大喜、怒、悲、惴惴…… 師幻燈呈現(xiàn)如下內(nèi)容: 在《促織》這篇小說中成名捕蟲時“愕”——捕蟲后“大喜”——喪蟲后“被冰雪”“怒”——兒死后“化怒為悲”“搶呼欲絕”——兒有氣息后“喜至榻上”——蟋蟀籠虛“僵臥長愁”——忽聞門外蟲鳴時“驚起”“喜而捕之”“喜而收之”——“惴惴” 師:兩篇小說在心理描寫上有何不同? 生說。 師小結:《變形記》側重大段的真實細膩的心理剖析,《促織》簡潔、凝練、片言傳神。但都能將人物的心理描寫得細致生動形象。 預設(2)《促織》的情節(jié) 生:情節(jié)曲折離奇,起伏跌宕。 師:能具體說說嗎? 生:成名捉不到蟋蟀欲自盡,后來千方百計得到,正高興時,不料兒子弄死了蟋輝,空喜一場;悲痛欲絕之時,卻捉到一只兒子魂化成的小促織,并用它打敗“蟹殼青”,甚至大公雞…… 師:《促織》采用的比較傳統(tǒng)的小說情節(jié)設置原則,起因、發(fā)展、高潮和結局都很完整。文章每到一高峰,人們常以為就此作結,不料作者筆鋒連轉,一山未盡,一山又在眼前,讓人目不暇接,心不暇思,只得被文章牽引,這正是本文藝術魅力所在。而《變形記》淡化情節(jié)。 預設(3)《促織》的喜劇結局 師:“大團圓”的結局,但你讀來內(nèi)心愉悅嗎? 生:沒有 師:為什么? 生講理由 師:成名前期的生活可說是苦不堪言,生不如死,后來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操童子業(yè),久不售”的窮書生,并不是他學業(yè)上有了長進,也不是他變得人情練達,而是因一促織——兒子魂化而成的促織,“俾入邑庠”,這種福蔭還播及到逐級官員,逐級的賞賜乃至政績的考核,竟然都是因為獻蟲有功,而不是國計民生的政績,這不是清晰的放大了朝廷荒唐無道嗎!《促織》 結局設置是喜劇,但我們讀來卻是心酸的,笑中帶淚。 (在中國,喜劇常常是悲劇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大團圓使悲劇沖突從現(xiàn)實世界延伸到虛幻世界,正義力量的美好追求在現(xiàn)實世界中沒有實現(xiàn),只好在虛幻世界中實現(xiàn)。) 《變形記》中格里高爾被家人拋棄、侮辱、踐踏,最終凄慘地死去,這部小說的結尾處,格里高爾的死帶來的是一家人的歡笑和如釋重負,格里高爾的父母已經(jīng)開始歡喜地盤算著他妹妹的婚事,實在讓人心生寒意!在卡夫卡的《變形記》中這樣的變形不僅是悲劇性的,而且形成一種徹頭徹尾的荒誕。 預設(4)《變形記》赤裸裸的親情關系 師:格里高爾是如何對待他的家人的?家人又是如何對待他的? 在《變形記》中,格里高爾始終把家人放在第一位,無論變形與否,他一心一意地愛著自己的父母和妹妹。為了給自己的家人帶來更好的生活,他一直起早貪黑、忍氣吞聲地工作。在自身突然變形為甲蟲的情況下,他首先憂慮的不是自己身體的變化,而是上班會不會遲到的問題,因為他深知自己對家人的責任,他不能失去工作。這種心理恐慌把他對家人的愛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可見他對家人的親情是真摯與發(fā)自肺腑的。 師:而他的家人呢? 生說父親(我們看到一個冷血無情、粗暴殘忍的父親) 生說母親(變形前:P124第7段,未出房門,“多溫柔的聲音”,應該算是慈母的形象。P129第21段,母親哭著喊了起來“他興許病得很重,而我們還在折磨他”,喊女兒請醫(yī)生。變形后:從原本的溫和變得失去理智,驚慌失措,“大喊”,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難以承受,有憐子之心而無憐子之實。所以,從某種層面來說,這是一個善良的母親,但是在巨變目前,她表現(xiàn)的怯懦、冷漠,還有她的無法抗拒的恐懼。) 師:《變形記》中的妹妹葛蕾特的形象十分引人注目,格里高爾對妹妹一直有著特殊的感情,在他心目中妹妹有著非同尋常的地位。在格里高爾變形的過程中,妹妹的形象也經(jīng)歷了一次變化。 (幻燈補充妹妹對待格里高爾前后態(tài)度的變化,生齊讀) (P125第7段)“格里高爾?你不舒服?你需要點兒什么東西?” 妹妹非常細心,她知道,格里高不會當著她的面吃東西的,所以她很快就離開房間并且還將門鎖上了,以便他能察覺到,他可以隨心所欲地用餐。 上班前急急忙忙忙用腳往格里高爾的房間里隨便推進一點吃的。 “親愛的爸爸媽媽,事情不能再這樣拖下去了。對這個怪物,我沒法開口叫他哥哥……我們一定得把他弄走。我們照顧過他,對他也算是仁至義盡了,我想誰也不能責怪我們有半分不是了?!? 師:從這些細節(jié)中我們可以感知到妹妹怎樣的變化? 生:關心——疏離——厭惡——決絕地拋棄 師:格里高爾遭到父親的驅(qū)逐,妹妹的厭棄,被視為累贅。家庭成員之間本該充滿溫暖與關愛,可是格里高爾由于失去了利用價值,最終被家人無情地拋棄。在格里高爾死后,他的家人如釋重負,無任何失去親人的悲痛之感,還決定去郊游開始新的生活??梢哉f,格里高爾是“形變心未變”(他消滅自己的決心比妹妹還強烈呢),而他的家人應該是“形未變心變”。在金錢和私利面前,親情變成仇情,善良變成冷酷,這就是當時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真實的人際關系??ǚ蚩ú贿^是加了一件荒誕的外套,用變成蟲子來表現(xiàn)人性的真相,正如東野圭吾所說:“這世間唯太陽和人心不能直視”。 (淡漠的親情、扭曲的人性)親情變形,人性變形 師:《促織》中的親情如何? 在《促織》中,蒲松齡沒有花太多筆墨對成名的妻子和兒子進行描寫,但是并不妨礙其親情之愛的表現(xiàn)。小說中,成名的生活跌宕起伏,為了促織他遭遇了許多不幸,身心俱疲,但是全家人的感情卻緊緊地連在一起,隨著事件的發(fā)展,同喜同憂。在成名遇到困難心情低落時,其妻不離不棄,幫他出謀劃策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成子在跳井之后靈魂幻化成促織為的是解決家庭的危機。 可見《促織》中人物之間的親情是濃厚且真切的,與《變形記》中的親情截然不同。 預設(5)主旨:《變形記》更具有社會性 卡夫卡“生活的傳送帶不知要把人帶到何處,人與其說是生物,不如說是物”,他從總體上面不是從個別情況來觀察和分析這個顛倒社會的種種怪相。 沒有具體的時間、地點,包容相當寬泛的時空。 (可根據(jù)幻燈內(nèi)容了解時代背景) 其它: 《促織》是文言短篇小說,帶有很強的傳奇色彩;而 《變形記》是現(xiàn)代表現(xiàn)主義小說的代表作,雖為短篇,而篇幅頗長,構思上更加大膽,創(chuàng)新顯著,近乎荒誕的風格。 卡夫卡的敘述語調(diào)平靜得近乎冷漠。人變成甲蟲,本來是一個凄慘而又令人觸目驚心的故事,但以不動聲色的平靜筆調(diào)寫出,給人一種似乎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感覺,這不禁更加令人警醒:當可怕變得平庸時,平庸就成為了更加可怕的事實。由此激發(fā)讀者去思索人的生存現(xiàn)狀,并努力探尋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狀。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從人物、情節(jié)、主旨等多個角度進行了陳述,充分表明自己的觀點。(能夠通過嚴謹、理性的邏輯自圓其說,并能收獲一些東西,閱讀的樂趣不就在于此嗎?) 《促織》與《變形記》雖然是不同時代背景、不同國度、不同文化下的作品,但都是通過“變形”來表現(xiàn)的人的異化的主題與思想,讓我們受到深深的震撼,同時也迫使我們深入思考和理解現(xiàn)代人的生存困境,進而思考如何避免和陷入這種困境。 (廣義上的理解)在環(huán)境的壓力下,人失去自我,失去價值、尊嚴、地位乃至軀體,成為非人。 (馬克思對“異化"的定義)物對人的統(tǒng)治,死的勞動對活的勞動的統(tǒng)治,產(chǎn)品對生產(chǎn)者的統(tǒng)治。 活動二:如果你是這一期分享會的現(xiàn)場讀者,面對這一類文章(變形),你會想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哪些人?如果把文章推薦給他們,你首先會推給誰?為什么?(社會意義) 1.推薦給不理性的消費者 人們生產(chǎn)出一系列的產(chǎn)品,這些產(chǎn)品本來就是為人類服務的,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需求,但是反過來又奴役著人類。隨著社會生產(chǎn)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的不斷更新,身邊物質(zhì)利益的誘惑也愈來愈多。一部分人們將金錢、奢侈品視為自己的人生價值,將商品看作是體現(xiàn)自己地位和財富的標志。有報告顯示,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年齡大約在20歲到40歲之間。在中國甚至有現(xiàn)在無力購買奢侈品的人,將來打算購買。金錢至上的觀念已經(jīng)滲透進人們的消費觀念,部分人過度強調(diào)物質(zhì)消費而陷入了物質(zhì)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泥潭中難以自拔,使得自身的物質(zhì)需求和精神需求不平衡。 2.推薦給壓榨員工的老板(996、007、715工作制) 勞動者最初的生產(chǎn)是為了滿足基本的需求,但是目前很多企業(yè)都存在延長加班來提高企業(yè)的生產(chǎn)效率的問題,工人無法保證自己的休息時間,他們在工作中感到疲憊,工作和生活壓力較大。 2015年“南方網(wǎng)”盤點中國的金融行業(yè)是十大死亡率最高的職業(yè)之一,許多人羨慕在金融企業(yè)工作的人們,期盼在投行工作掙得上百萬元的收入,出入五星級酒店,卻不知“高薪”往往和“高壓”、“焦慮”成正比。 3.推薦給迷失自我的人 格里高爾的困境,是局限于自己身份困境,努力盡職的員工,肩負家庭使命的兒子,想幫妹妹圓音樂夢的哥哥,他努力勝任這幾個角色,卻唯獨少了自己。一個人的內(nèi)心和思想,雖然于外形,地位,財富,毫不相干。但只有在自身獲得滿足感后,才能應對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沖擊和擠壓。也就是說不論何時,都不能完全失去自我。 4.推薦給沉迷于手機等高科技的人(“宅”在虛擬的精神世界) 手機成了我們最親密的朋友;線上我們無話不說,線下我們相對無言……因為百度等的存在我們無所不知,卻也無所知,習慣了凡事上網(wǎng)尋找答案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分析能力、記憶力下降了;因為美團等的存在我們可以足不出戶想吃啥就吃啥,可缺乏了鍛煉,我們上樓也喘了……懶惰如余,何需深思。缺乏了持久的努力與深入的思考,在思想的道路上前行便成為了難題。 …… 小結語: 同學們推介的對象如此多樣化,可見這類作品社會意義很大。 (我們很多人都可能處于一種“變形”的狀態(tài)之中,甚至還不自知。在現(xiàn)代社會,每個人或多或少可能都是變形的病人,我們閱讀這樣的小說,就是要看透這樣荒誕的現(xiàn)實,然后在心中生發(fā)出一種力量,保有人的精神與尊嚴,在看清現(xiàn)實的荒誕之后仍充滿熱情地去生活。) 活動三:請你以文學社社長的身份為你推薦的文章寫一句或一段推薦語。 展示學生的推薦語,齊讀。 三、結束語:(齊讀) 小說是公器。閱讀小說和研究小說從來就不是為了印證作者,相反,好作品的價值在激勵想象,在激勵認知。僅僅從這個意義上說,杰出的文本是大于作家的。讀者的閱讀超越了作家,是讀者的福,更是作者的福。只有少數(shù)的讀者和更加少數(shù)的作者可以享受到這樣的福。 ——畢飛宇 師:希望我們都能享受到這樣的福!

英語朗讀寶
相關資料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電子課本

本課綜合與測試

版本: 人教統(tǒng)編版

年級: 必修 下冊

切換課文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