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傳資料 賺現金

    《第9課 我們身邊的痕跡》(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美版美術二年級上冊

    • 26.9 KB
    • 2024-12-29 19:54
    • 71
    • 0
    • 教習網6040723
    加入資料籃
    立即下載
    《第9課 我們身邊的痕跡》(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美版美術二年級上冊第1頁
    1/9
    《第9課 我們身邊的痕跡》(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美版美術二年級上冊第2頁
    2/9
    《第9課 我們身邊的痕跡》(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美版美術二年級上冊第3頁
    3/9
    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閱讀

    人美版(2024)二年級上冊9.我們身邊的痕跡教案設計

    展開

    這是一份人美版(2024)二年級上冊9.我們身邊的痕跡教案設計,共9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延伸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我們身邊的痕跡》是人美版美術二年級上冊的第九課,同樣歸屬于 “造型?表現” 學習領域。這一課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日常生活,以 “痕跡” 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身邊各種事物留下的痕跡,探究其形成原因與特點,進而運用不同的美術表現手法將這些痕跡轉化為藝術作品,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力、獨特的表現力,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與對美術創(chuàng)作的興趣,讓美術學習扎根于生活土壤。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經過之前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繪畫基礎,但對于抽象概念 “痕跡” 的理解還需要教師引導啟發(fā)。他們好奇心旺盛,對身邊的事物充滿探索欲望,日常中已接觸到諸多如腳印、手印、水漬、劃痕等痕跡現象,只是尚未從藝術創(chuàng)作角度去思考。教師需充分利用學生這一認知特點,挖掘生活素材,引導學生打開創(chuàng)作思路,逐步提升其美術素養(yǎng)。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識別生活中常見的各類痕跡,了解痕跡形成的不同方式,如物體的按壓、摩擦、流淌等。
    學會運用繪畫(水彩畫、線描等)、拓印等方法表現痕跡,創(chuàng)作簡單且富有創(chuàng)意的美術作品。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觸摸、實踐、討論等活動,提高學生觀察生活、收集素材、分析問題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同材料、技法,探索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細節(jié),發(fā)現生活中的美,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與分享過程中,體驗美術活動帶來的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合作精神與交流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發(fā)現身邊豐富多樣的痕跡,知曉其形成原理,感受痕跡的獨特美感。
    掌握繪畫、拓印等表現痕跡的基本方法,能夠用所學創(chuàng)作一幅主題明確、形式新穎的作品。
    教學難點
    啟發(fā)學生如何依據痕跡的形態(tài)、質感等特征展開聯(lián)想,融入個人創(chuàng)意,使作品飽含情感與故事性,避免單純的模仿。
    五、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演示法、實踐法、小組合作法相結合。
    六、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含生活中各種痕跡的高清圖片、視頻資料,展現痕跡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巧妙運用案例,如畢加索的部分畫作中對痕跡的獨特詮釋等。
    豐富的創(chuàng)作材料,如畫紙、卡紙、水彩顏料、油畫棒、毛筆、排筆、調色盤、印泥、樹葉、硬幣、舊布等,用于課堂示范與學生實踐。
    展示道具,如展示板、掛鉤、夾子等,方便展示學生多樣化的作品。
    學生準備
    自帶一件表面有獨特痕跡的小物品,如帶有磨損痕跡的玩具、有銹跡的鑰匙等。
    常規(guī)繪畫工具及可用于拓印的簡單材料,如紙巾、海綿等。
    七、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入
    教師提前在教室一角布置一個神秘 “痕跡角落”,用布遮蓋,上課后引導學生前去揭開布,觀察角落中擺放的物品:一個沾有顏料的調色盤、一支掉毛的畫筆、一塊有劃痕的木板、一本被水浸濕過的舊書。
    提問:“同學們,看看這些物品,它們身上都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呀?” 引導學生發(fā)現并說出 “痕跡”。
    播放一段簡短動畫視頻,展示小動物在雪地留下腳印、雨水順著玻璃滑落留下水漬、風吹過沙地形成紋路等生活場景,再次強化學生對痕跡的直觀印象。
    引出課題《我們身邊的痕跡》。
    (二)感知探究
    生活中的痕跡大發(fā)現
    組織學生分組,每組 4 - 5 人,開展 “痕跡尋寶” 活動,讓學生在教室范圍內尋找各種痕跡,限時 2 分鐘。教師巡視,提醒學生注意安全,輕拿輕放物品。
    時間到后,每組派代表上臺,用小貼紙在黑板上標記出找到的痕跡位置,并簡單描述痕跡特征,如 “窗戶邊框上有灰塵擦過的痕跡,一道一道的,灰撲撲的”“課桌上有鉛筆劃過的細長痕跡,顏色暗暗的”。
    教師總結學生發(fā)現,利用多媒體課件補充展示更多生活中的痕跡圖片,如馬路上的車轍印、老房子墻壁上的斑駁、水果切開后的汁水印記等,拓寬學生視野,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痕跡是怎么形成的。
    痕跡形成的奧秘
    選取幾個典型痕跡,如手印、腳印、樹葉的脈絡印,通過實物演示與動畫講解相結合的方式,向學生揭示痕跡形成的原理。
    教師先在印泥上按下手印,展示在紙上,解釋是手部皮膚紋理與印泥接觸,再按壓到紙上留下印記;接著播放動畫展示人行走時鞋底與地面摩擦形成腳印,以及樹葉生長過程中內部結構擠壓在葉片表面形成脈絡痕跡。
    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還有哪些類似的通過物體接觸、運動、生長等方式產生痕跡的例子,加深理解。
    痕跡的美感與聯(lián)想
    展示一系列藝術作品,有的直接以痕跡為主體創(chuàng)作,如波洛克的滴畫,顏料自由流淌、滴濺形成獨特圖案;有的將痕跡巧妙融入畫面,增添氛圍,如一些表現古老街道的油畫中利用斑駁墻痕強化歲月滄桑感。
    引導學生欣賞作品時,閉上眼睛想象,“看到這些痕跡,你們腦海里浮現出了什么畫面?感受到怎樣的情緒?” 激發(fā)學生從藝術角度感受痕跡帶來的無限聯(lián)想與情感共鳴,為后續(xù)創(chuàng)作鋪墊。
    (三)方法指導
    繪畫表現痕跡
    教師以 “生銹的鐵門” 為主題,在畫紙上示范用線描和水彩結合的方式表現痕跡。先用鉛筆輕輕勾勒鐵門輪廓,再用粗細不同的線條描繪鐵門表面生銹的斑駁痕跡,強調線條的疏密、輕重變化來體現質感;之后用水彩顏料淡淡地涂抹鐵門底色,用干擦、暈染等技法表現鐵銹顏色的深淺過渡,讓學生觀察繪畫過程中如何用技巧捕捉痕跡特點。
    邀請一位學生上臺,嘗試用簡單線條畫一畫自帶物品上的痕跡,其他同學觀察并提出建議,教師適時指導糾正,鞏固繪畫要點。
    拓印留住痕跡
    選取一片樹葉,向學生展示如何用拓印方法記錄樹葉的脈絡痕跡。將樹葉平放在畫紙下方,上面覆蓋一層紙巾,用軟鉛筆或蠟筆在紙巾上輕輕涂抹,樹葉的紋理就清晰地顯現在紙上。教師邊操作邊講解力度控制、方向把握等技巧,提醒學生注意不要移動樹葉,保證痕跡完整。
    發(fā)放一些簡單材料,如硬幣、鑰匙等,讓學生同桌兩人一組互相練習拓印,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嘗試不同材料組合,探索多樣拓印效果。
    (四)創(chuàng)意實踐
    布置作業(yè)任務:學生根據自己帶來的有痕跡物品或課堂上新發(fā)現的痕跡靈感,選擇繪畫或拓印等方式,創(chuàng)作一幅作品。作品主題自擬,可以是 “我家的老物件”“校園一角的秘密痕跡”“神奇的自然痕跡” 等,要求畫面有故事性,痕跡表現生動,構圖合理。
    學生開始創(chuàng)作,教師穿梭各小組,針對學生在材料選擇、技法運用、創(chuàng)意構思等方面遇到的問題給予個性化指導,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突破常規(guī)思維,也可引導小組內成員互相交流借鑒,完善各自作品。
    (五)展示評價
    作品展示:利用教室四周的展示板、掛鉤、夾子,將學生作品按不同主題分類展示,打造一場 “痕跡藝術展”。
    評價環(huán)節(jié):采用多元評價方式,結合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
    學生自評:請幾位創(chuàng)作者上臺,手持小話筒,介紹自己作品名稱、靈感來源、運用的表現方法,分享創(chuàng)作過程中克服的困難與最滿意的細節(jié),增強表達能力與自信心。
    互評:臺下學生手持小貼紙,走到喜歡的作品前,將貼紙貼在作品下方,并寫下簡短評價語,如 “這幅畫用拓印的樹葉痕跡拼成了大樹,很有創(chuàng)意,顏色搭配也好看”“我喜歡這個生銹水龍頭的繪畫,線條畫得超像,感覺很真實”,培養(yǎng)學生欣賞他人、分析作品的能力。
    教師評價:教師在學生評價基礎上,從專業(yè)角度出發(fā),對作品的技法運用、創(chuàng)意構思、主題表達等方面進行綜合點評,重點表揚有獨特視角、大膽創(chuàng)新、技法熟練的作品,同時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如痕跡表現生硬、構圖松散等提出改進建議,鼓勵學生課后繼續(xù)探索完善。
    (六)課堂小結
    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jié)課精彩瞬間,梳理所學內容,包括生活中痕跡的多樣發(fā)現、形成原因、藝術表現方法、創(chuàng)作要點等。
    鼓勵學生課后繼續(xù)帶著發(fā)現美的眼睛觀察生活,收集更多有趣痕跡,嘗試用不同材料、形式將它們記錄下來,融入日常美術創(chuàng)作,讓美術成為生活的生動記錄。
    八、教學延伸
    組織 “痕跡攝影大賽”,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用相機捕捉生活中瞬間而美的痕跡,如清晨露珠在花瓣上滾動留下的痕跡、夕陽余暉灑在墻壁上的光影痕跡等,通過攝影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痕跡的感知與審美。
    開展 “親子痕跡創(chuàng)作活動”,邀請家長與孩子一起利用家中廢舊物品,如舊衣物、包裝盒等,通過剪、貼、染、印等方式創(chuàng)作大型痕跡主題裝置藝術,增進親子關系,拓展美術創(chuàng)作空間,讓美術扎根家庭生活。
    九、板書設計
    《我們身邊的痕跡》
    生活中的痕跡:
    按壓痕跡(手印、腳印等)
    摩擦痕跡(桌面劃痕、車轍等)
    流淌痕跡(水漬、顏料流淌等)
    生長痕跡(樹葉脈絡、樹皮紋理等)
    表現方法:
    繪畫:線描、水彩(線條疏密、輕重,色彩過渡)
    拓?。翰牧线x擇、技巧運用(力度、方向)
    創(chuàng)作要點:
    選主題
    抓特征
    巧構思
    十、教學反思
    在本次教學中,學生參與熱情高漲,對生活中的痕跡表現出濃厚興趣,通過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大部分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表現方法,創(chuàng)作成果豐富多樣。但教學過程中也發(fā)現部分學生在創(chuàng)意拓展上稍顯吃力,過于依賴教師示例。后續(xù)教學需進一步提供豐富素材,激發(fā)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思維,鼓勵學生更勇敢地走出舒適區(qū),挖掘自身無限潛能,提升美術綜合素養(yǎng)。

    相關教案

    人美版二年級上學期9.我們身邊的痕跡教案及反思:

    這是一份人美版二年級上學期9.我們身邊的痕跡教案及反思,共2頁。

    小學美術人美版二年級上學期9.我們身邊的痕跡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小學美術人美版二年級上學期9.我們身邊的痕跡教學設計,共2頁。

    小學美術人美版二年級上學期9.我們身邊的痕跡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小學美術人美版二年級上學期9.我們身邊的痕跡教學設計,共2頁。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小學美術人美版(2024)二年級上冊電子課本

    9. 我們身邊的痕跡

    版本: 人美版(2024)

    年級: 二年級上冊

    切換課文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