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答題前,考生務(wù)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答題卡上。
2. 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yīng)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
3. 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若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 考試結(jié)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4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7?小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4分,第8~10小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每小題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1. “析萬物之理,判天地之美”,了解物理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領(lǐng)略建立物理概念、規(guī)律的思想方法,學會像科學家那樣觀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識本身更重要,以下關(guān)于物理學史與物理研究的思想方法正確的是( )
A. 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使用了控制變量法
B. 用質(zhì)點來替代實際運動物體采用了理想模型法
C. 伽利略猜想自由落體的位移與時間成正比,并進行了實驗驗證
D. 在推導圖像面積表示位移時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答案】B
【解析】
【詳解】A.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使用了等效替代法,故A錯誤;
B.用質(zhì)點來代替實際運動物體采用了理想模型法,故B正確;
C.伽利略用數(shù)學和邏輯推理得出了自由落體的速度與下落時間成正比,通過實驗間接驗證這個結(jié)論,故C錯誤;
D.在推導圖像面積表示位移時用到了微元法,故D錯誤。
故選B。
2. 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在北京發(fā)布,若該款汽車在平直道路上行駛時,從某時刻開始一段時間內(nèi)其位置與時間的關(guān)系是,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初始時刻汽車在坐標原點B. 汽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C. 第2s末的速度大小為D. 汽車前2s的位移大小為24m
【答案】A
【解析】
【詳解】A. 根據(jù)位置與時間的關(guān)系可得時,汽車的位置坐標為
故A正確;
B. 由位移-時間公式
則有
解得
故B錯誤;
CD.根據(jù)位置與時間的關(guān)系可得時,汽車的位置坐標為
即汽車前2s的位移大小為
同理,可知時,汽車的位置坐標為
汽車的2s末的速度大小為前4秒內(nèi)平均速度大小,即
故CD錯誤。
故選A。
3. 如圖所示,一梯子斜靠在光滑的豎直墻壁上,下端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某工人站立于梯子上。梯子始終不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梯子對地面的摩擦力方向指向豎直墻壁
B. 墻壁對梯子的支持力是由于梯子的形變產(chǎn)生的
C. 人和梯子組成系統(tǒng)受三個力作用
D. 梯子對工人作用力豎直向上
【答案】D
【解析】
【詳解】A. 梯子對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垂直于豎直墻壁向外,故A錯誤;
B. 墻壁對梯子的支持力是由于墻壁的形變產(chǎn)生的,故B錯誤;
C. 人和梯子組成的系統(tǒng)受重力,墻壁的支持力,地面的支持力,地面的摩擦力,共四個力作用,故C錯誤;
D. 對工人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梯子對工人的作用力豎直向上,D正確。
故選D。
4. “極限滑草”日益受到青少年的追捧。某同學在滑草斜面上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從開始運動時計時,第4s內(nèi)的位移是21m,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第5s內(nèi)的位移為27mB. 前4s內(nèi)的位移為48m
C. 物體的加速度為D. 物體在前2s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
【答案】D
【解析】
【詳解】C.第4s內(nèi)的位移是21m,可知物體在3.5s時的速度大小為
則物體的加速度為
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AB.物體在前4s內(nèi)的位移為
物體在前5s內(nèi)的位移為
則物體第5s內(nèi)的位移為
故AB正確,不符合題意;
D. 物體在前2s內(nèi)的位移為
則物體在前2s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
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5. 某工廠對出廠前的玩具車進行性能測試,玩具車做直線運動的位移x和時間二次方的關(guān)系圖像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質(zhì)點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B. 質(zhì)點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
C. 質(zhì)點在4s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為D. 任意相鄰1s內(nèi)質(zhì)點的位移差都為3m
【答案】D
【解析】
【詳解】AB.由公式
結(jié)合圖像可判斷質(zhì)點運動的初速度為零,圖像的斜率
所以有
即質(zhì)點做初速度為0,加速度為的勻加速直線運動,A錯誤,B錯誤;
C.根據(jù)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速度,可得
C錯誤;
D.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質(zhì)點在相鄰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差
可得任意相鄰1s內(nèi),該質(zhì)點的位移差都為3m,D正確。
故選D。
6. 物體A和B疊放在一起置于水平地面上,現(xiàn)用大小為和的水平恒力分別作用于A、B兩物體,如圖甲、乙所示。已知在水平恒力作用下,A、B兩物體都保持相對靜止,一起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則下列結(jié)論中正確的是( )
A. 乙圖中B物體受到4個力的作用
B. 甲、乙兩圖中A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C. 甲圖中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而乙圖中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為0
D. 水平拉力小于
【答案】C
【解析】
【詳解】ABC.甲圖以A為研究對象,A做勻速直線運動,在水平方向受向右的拉力和B對它的向左的靜摩擦力作用,根據(jù)平衡條件,有
對物體B,受到A向右的摩擦力和地面對B的向左的摩擦力;乙圖中AB同時向前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AB之間沒有相對運動的趨勢,A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對物體B,水平方向受向右的拉力以及地面給B向左的摩擦力;B的受力分析如圖所示
所以乙圖中B物體受到五個力的作用,故AB錯誤,C正確;
D.對AB整體研究,甲圖和乙圖中拉力均等于地面對B的滑動摩擦力,即
故D錯誤。
故選C
7. 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質(zhì)點通過O、A、B三點的過程中,其位移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圖像如圖所示,圖像是拋物線的一部分,以過O點時的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則質(zhì)點( )
A. 質(zhì)點運動的軌跡是曲線
B. 通過A點時的速度為
C. 質(zhì)點的加速度為
D. 從A點運動到B點,速度的變化量為
【答案】D
【解析】
【詳解】A. 圖像只能描述直線運動,即質(zhì)點運動的軌跡是直線,故A錯誤;
B. 從O點運動到B點過程的平均速度為
而A點是OB的中點,而不是OB中間時刻,即
故B錯誤;
CD. 設(shè)加速度大小為a;從O點運動到A點過程,有
從O點運動到B點過程,有
聯(lián)立解得
,
從A點運動到B點,速度的變化量為
故D正確,C錯誤。
故選D。
8. 公園里的猴子活潑好動,尤其喜歡掛在樹上表演各種節(jié)目,深得游客喜愛。公園里的一只猴子吊掛在樹上,如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樹枝受到的拉力與猴子受到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B. 猴子擺弄姿勢只是為了吸引顧客觀看,不會影響它重心的位置
C. 靜止時,猴子受到的重力和樹枝對它的作用力是一對平衡力
D. 猴子抓住的樹枝,不管樹枝屬于水平狀態(tài)還是傾斜狀態(tài),猴子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答案】AC
【解析】
【詳解】A.猴子對樹枝的拉力與樹枝對猴子的拉力是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故A正確;
B.物體的重心與其質(zhì)量分布及形狀有關(guān),猴子擺弄姿勢時重心位置會改變,故B錯誤;
C.猴子處于靜止狀態(tài),受力平衡,即猴子受到的重力與樹枝對它的作用力是一對平衡力,故C正確;
D.樹枝水平時,猴子不受摩擦力作用,故D錯誤;
故選AC。
9. 甲、乙兩車在同一水平公路上的不同車道上運動,乙車在前,甲車在后,某時刻兩車相距,由該時刻為計時起點,兩車運動的過程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當時兩車相遇B. 當時兩車再次相遇
C. 當時甲車在前,乙車在后D. 兩車有三次相遇
【答案】CD
【解析】
【詳解】AC.圖線與坐標軸圍城的面積即物體運動的位移,則甲、乙兩圖線圍城的面積即二者的位移差:
0~4s:甲比乙多走的位移
有
則時甲在前乙在后,之前二者相遇,A錯誤,C正確;
B.4~8s:乙比甲多走的位移
有
則時乙在前甲在后,此前二者再次相遇,B錯誤;
D.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此后甲乙還會再一次相遇,D正確。
故選CD。
10. 如圖所示,一光滑的輕滑輪用細繩OO′懸掛于O點;另一細繩跨過滑輪,其一端懸掛物塊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塊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個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保持F的方向不變,且物塊b始終靜止,當F的大小增大時( )
A. 細繩OO′的張力一定不變
B. 連接a和b的細繩的張力可能增大
C. 物塊b受到桌面的支持力一定減小
D. 物塊b與桌面間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答案】AC
【解析】
【詳解】AB.由于整個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滑輪兩側(cè)連接a和b的繩子的夾角不變;物塊a只受重力以及繩子的拉力,由于物體a平衡,則連接a和b的繩子張力T保持不變,細繩OO′的張力也一定不變,故A正確,B錯誤;
C.b處于靜止即平衡狀態(tài),對b受力分析,如圖
力T與力F與x軸所成夾角均保持不變,由平衡條件可得
由此可得
由于T的大小不變,可見當F的大小增大時,物塊b受到桌面的支持力一定減小,故C正確;
D.如果原來物塊b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則物塊b與受到桌面間的摩擦力
由于T的大小不變,當F大小增大時,由b靜止可得摩擦力的大小減小,故D錯誤。
故選AC。
二、非選擇題:共5小題,共54分。第11題6分,第12題10分,第13題10分,第14題12分,第15題16分。其中第13~15題解答時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若只有最后答案而無演算過程的不給分;有數(shù)值計算時,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
11. 某同學做“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的實驗,他用圖釘把白紙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點,另一端系兩個細繩套,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拉住兩個細繩套,互成角度施加拉力,使橡皮條伸長,讓結(jié)點到達紙面上某位置,記為O,然后撤去兩個力,再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把結(jié)點拉到位置O,如圖甲所示。
(1)某次實驗中,一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位置如圖乙所示,讀數(shù)為______N。
(2)關(guān)于該實驗的操作,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
A. 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外殼可以與紙面接觸
B. 把結(jié)點拉到O點位置時,兩個彈簧測力計之間夾角應(yīng)取,以便算出合力大小
C. 改變拉力,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使O點在同一位置
D. 在不超過橡皮筋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要適當大些
(3)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在白紙上所作圖如圖丙所示,丙圖中、、F、四個力,其中力______(填上述字母)不是由彈簧測力計直接測得的。
(4)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______。(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5)實驗作出力的平行四邊形如圖丙所示,在F與兩力中,方向一定沿方向的是______。(填“F”或“”)。
【答案】(1)3.00
(2)AD (3)F
(4)等效替代法 (5)
【解析】
【小問1詳解】
[1]圖中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1N,由圖可知讀數(shù)為3.00N;
【小問2詳解】
[1]A.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外殼可以與紙面接觸,故A正確;
B.把結(jié)點拉到O點位置時,兩個彈簧測力計之間夾角適當就好,不需要取,故B錯誤;
C.改變拉力,進行多次實驗,不同次實驗時,不需要在同一位置,故C錯誤;
D.實驗中,在不超出彈簧秤的量程和橡皮條形變限度的條件下,使拉力適當大些,不必使兩只彈簧秤的示數(shù)相同,故D正確。
故選D。
【小問3詳解】
[1]丙圖中、、F、四個力,只有F是根據(jù)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由和合成而來,并非由彈簧測力計直接測得的;
【小問4詳解】
[1]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實驗利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小問5詳解】
[1]由圖丙可知,F(xiàn)是通過作出力的平行四邊形得到的合力理論值,由于存在誤差,不一定沿AO方向,是一個彈簧測力計拉橡皮條得到的合力實驗值,根據(jù)二力平衡可知,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12. 某探究小組為了研究小車在桌面上的直線運動,用自制“滴水計時器”計量時間。實驗前,將該計時器固定在小車旁,如圖(a)所示。實驗時,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輕推一下小車。在小車運動過程中,滴水計時器等時間間隔地滴下小水滴,圖(b)記錄了桌面上連續(xù)6個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計時器每30s內(nèi)共滴下60個小水滴。(以滴水計時器內(nèi)盛滿水時為準)。
(1)由圖(b)可知,小車在桌面上是______(填“從右向左”或“從左向右”)運動。
(2)相鄰水滴之間的時間間隔______s。
(3)該小組同學根據(jù)圖(b)的數(shù)據(jù)判斷出小車做勻變速運動。小車運動到圖(b)中B點位置時的速度大小為______,加速度a大小為______。(結(jié)果均保留三位小數(shù))
(4)若從第一滴水離開滴水計時器開始計時,30秒末,誤將61滴記錄當成60滴,會造成求得的加速度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從右向左
(2)0.5 (3) ①. 0.033 ②. 0.020
(4)偏小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于小車在水平桌面上運動時必然受到阻力作用,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相鄰水滴(時間間隔相同)的位置間的距離逐漸減小,所以由題圖(b)可知,小車在桌面上是從右向左運動的;
【小問2詳解】
滴水計時器每30s內(nèi)共滴下60個小水滴,其滴水的時間間隔為
【小問3詳解】
[1]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可得小車運動到題圖(b)中B點位置時的速度大小為
[2]根據(jù)逐差法,共有6組數(shù)據(jù),則加速度的大小為
【小問4詳解】
若從第一滴水離開滴水計時器開始計時,30秒末,誤將61滴記錄當成60滴,導致周期偏大,算出來的加速度比實際加速度小。
13. 高空拋物現(xiàn)象曾被稱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它曾與“亂扔垃圾”齊名,排名第二。高空拋物,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而且會帶來很大的社會危害。如果把高空拋物簡化為自由落體運動時,物體在45m的高度下落。求:()。
(1)物體從開始下落到落地瞬間所用的時間;
(2)物體在前2s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
(3)物體落地后經(jīng)后以的速度反彈,該過程可視為勻變速直線運動,求該過程的加速度。
【答案】(1)3s (2)10m/s
(3),方向豎直向上
【解析】
【小問1詳解】
根據(jù)自由落體運動公式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
【小問2詳解】
物體在第2s末的速度為
可得
物體前2s的平均速度為
解得
【小問3詳解】
規(guī)定向下為正方向,根據(jù)速度-時間公式,落地時的速度為
解得
該過程的加速度為
解得
故該過程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方向豎直向上。
14. 如圖所示,A物體重力為60N,B物體重力為35N,力F豎直向下,A與水平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其余摩擦不計,假設(shè)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求:
(1)當時由靜止釋放B物體,A物體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當時由靜止釋放B物體,A物體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1)24N,水平向左
(2)35N,水平向左
【解析】
【小問1詳解】
時,A所受的最大靜摩擦力
解得
此時
故A將運動,A所受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大小為
方向水平向左。
【小問2詳解】
時,A所受的最大靜摩擦力
豎直方向有
解得
此時
故A保持靜止,A所受的摩擦力為靜摩擦力,大小為
方向水平向左。
15. 同學們平時利用食堂餐桌(圖甲)玩起了推杯子游戲。其過程簡化如下(圖乙):將杯子(可視為質(zhì)點)從桌子端邊緣的O點用手推出,在杯子到達虛線前撤去推力。杯子沿直線運動,最后停在桌面上。杯子停止運動時不超過桌子端邊緣且離端邊緣最近者獲勝。已知推杯子時杯子在桌面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撤去推力后杯子在桌面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F(xiàn)小明和小剛兩同學參加游戲比賽,由于兩同學推力不同而使杯子運動的加速度不同,小明推杯子運動的加速度大小,小剛推杯子運動的加速度大小,兩人撤去推力后杯子的加速度大小均為。已知桌面長,虛線距離桌面端。
(1)小明比賽推杯子時杯子剛好運動到虛線位置時,撤去推力,求杯子在剛好到達虛線時的速度大小、杯子停止運動時離端的距離;
(2)按(1)中小明取得的成績,小剛比賽要想獲勝,則加速推杯子的位移應(yīng)滿足什么條件;
(3)假設(shè)因桌面沿各處粗糙程度不同而導致杯子減速運動的加速度不相同,沿方向運動時各處加速度大小如圖像,某次比賽杯子從以的速度離手,試經(jīng)過計算判斷杯子是否會滑離邊緣?
【答案】(1),
(2)
(3)會滑離CD
【解析】
【小問1詳解】
設(shè)小明撤去推力時,杯子速度為,則
解得
設(shè)撤去推力后杯子滑行的距離為,則
杯子離CD端距離
解得
【小問2詳解】
若小剛的杯子剛好停在與小明相同的位置,則有
解得
設(shè)杯子加速位移,則有
若小剛的杯子剛好停在CD端,則有
解得
設(shè)杯子加速的位移為,則有
則小剛要獲勝推杯子的位移需要滿足
可得
【小問3詳解】
解法一:假設(shè)滑到CD處的速度為,則
由圖像圍成的面積大小,即
解得
故杯子會滑離CD。
解法二:設(shè)杯子減速到0時位移為,則
由圖得
即
會滑離桌面。
解法三:假設(shè)杯子以勻減速運動到停下,所需最小位移,有
即會滑離桌面。
這是一份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貴百河-武鳴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物理試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廣西“貴百河武鳴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物理試題Word版含解析docx、廣西“貴百河武鳴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物理試題Word版無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廣西“貴百河—武鳴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期中)物理試題,共4頁。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廣西“貴百河~武鳴高中”高一(上)12月月考(期中)物理試卷(含答案),共18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