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1.下列動物行為與“蜻蜓點水”相同的是( )
A.老鷹抓小雞B.蝙蝠捉蚊子
C.海豚戲水D.鯽魚產卵
2.下列有關鯽魚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體內具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脊椎動物
B.體表覆蓋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體溫恒定
C.身體呈梭形,減少運動時的阻力,適于水中生活
D.側線具有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壓的作用
3.小林同學仔細觀察山地野猴和動物園的猴子,發(fā)現了猴子一系列有趣的行為。這些行為屬于動物先天性行為的是( )
A.野猴搶游客的背包找食物B.動物園的猴子向人“行禮”
C.野猴爬到樹頂上摘桃子D.動物園的小猴子向游客索要桃子
4.在人體運動過程中起動力作用的是( )
A.骨骼B.骨骼肌C.關節(jié)D.骨髓
5.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是( )
①體表有外骨骼
②兩對翅和三對足
③身體分頭、胸、腹
④身體和附肢都分節(jié)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①④
6.下列種子和果實靠隨風飄散方式進行傳播的植物為( )
A.蒼耳B.豌豆C.椰子D.蒲公英
7.魚類大家族內最近發(fā)生了一系列失竊事件,于是鯊魚、帶魚、魷魚、比目魚等一起來開會,討論誰是混進家族的“內奸”,你認為是( )
A.鯊魚B.帶魚C.魷魚D.比目魚
8.動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費者,通過呼吸作用將攝取的部分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等物質并釋放能量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體現了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什么作用( )
A.維持生態(tài)平衡
B.幫助植物傳粉
C.幫助植物傳播種子
D.能夠促進生態(tài)系統中的物質循環(huán)
9.不同的動物具有不同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以適應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下列動物與其結構、功能、特點匹配正確的說法有幾個( )
①水螅——身體呈輻射對稱、有刺細胞
②渦蟲——身體呈兩側對稱,有口有肛門
③蛔蟲——寄生、體表有角質層、消化結構發(fā)達
④蚯蚓——節(jié)肢動物,腹面有剛毛輔助運動
⑤河蚌——有外套膜,靠鰓呼吸
⑥蝗蟲——胸部有足和翅,需要依靠氣門進行呼吸
A.1 個B.2 個C.3 個D.4 個
10.下列不屬于陸生動物的特征的是( )
A.一般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B.用濕潤的體壁呼吸或者用鰓呼吸
C.絕大多數用氣管或肺呼吸D.一般具有發(fā)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
11.下列蛔蟲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蛔蟲病是通過呼吸傳播的B.體表有角質層
C.生殖器官發(fā)達D.消化管結構簡單
12.下列有關動物特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鯉魚用鰓呼吸
B.蚯蚓用腹足運動
C.鳥前肢變?yōu)橐?br>D.蝗蟲身體分為頭部、胸部和腹部
13.下列關于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及獲取食物的方式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腔腸動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細胞幫助捕獲獵物
B.扁形動物都過著寄生生活,靠獲取寄主體內的養(yǎng)料生存
C.軟體動物都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獲取水里的食物顆粒
D.節(jié)肢動物都生活在陸地上,利用口器獲取食物
14.下列關于渦蟲、水螅相關敘述中有誤的是:
A.水螅是低等的多細胞動物
B.水螅的身體中央有消化腔,有口有肛門
C.渦蟲身體扁平,消化道有口無肛門
D.與渦蟲屬于同一類動物且以寄生為主的,還有華支睪吸蟲等
15.下列生物與其特征不符合的是( )
A.節(jié)肢動物—外骨骼B.河蚌—外套膜
C.青蛙—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D.蚯蚓—身體有甲
16.某同學研究鯽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征,并作了記錄。下列記錄中錯誤的是( )
A.鱗片上有黏液,起著保護作用
B.依靠胸鰭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
C.鰓絲密布毛細血管,利于進行氣體交換
D.體型呈流線型,有利于減小游泳阻力
17.環(huán)節(jié)動物和節(jié)肢動物的共同特征是( )
A.身體分節(jié)B.體表有外骨骼C.身體呈圓筒狀D.運動器官相同
18.下列有關動物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血吸蟲的宿主有釘螺和人
B.節(jié)肢動物的附肢分節(jié),身體不分節(jié)
C.蚯蚓靠剛毛輔助運動
D.河蚌的外套膜受異物刺激后會分泌珍珠質
19.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線形動物和環(huán)節(jié)動物都有肛門
B.水螅的內胚層和外胚層都有刺細胞,但外胚層刺細胞最多
C.蛔蟲的消化器官簡單,生殖器官發(fā)達
D.華支睪吸蟲、絳蟲、鉤蟲、血吸蟲、蛔蟲、繞蟲都是寄生蟲
20.下列動物類群中,有口無肛門的是( )
A.腔腸動物B.環(huán)節(jié)動物C.節(jié)肢動物D.軟體動物
21.下列動物類群與其對應特征,不正確的是( )
A.軟體動物——靠鰓呼吸
B.節(jié)肢動物——身體和附肢都分節(jié)
C.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
D.環(huán)節(jié)動物——運動器官是足
22.以下生物概念之間的關系符合如圖所示的是( )
A.Ⅰ無脊椎動物,Ⅱ腔腸動物,Ⅱ線形動物,Ⅳ渦蟲
B.Ⅰ脊椎動物,Ⅱ魚類,Ⅲ哺乳類,Ⅳ鯨魚
C.Ⅰ種子植物,Ⅱ裸子植物,Ⅲ被子植物,Ⅳ銀杏
D.Ⅰ無脊椎動物,Ⅱ環(huán)節(jié)動物,Ⅲ節(jié)肢動物,Ⅳ蚯蚓
23.在無脊椎動物中,昆蟲分布范圍最廣泛,活動范圍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A.一般有兩對翅,能飛行
B.頭部長有觸角等多種感覺器官
C.具有3對足,尤其是跳躍足
D.體表有多個氣門,用于呼吸
24.家鴿和烏龜是生活中常見的動物,下列關于它們共同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用鰓呼吸B.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C.體溫恒定D.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
25.以下都是我縣常見植物,其中不屬于裸子植物的是( )
A.松樹B.柏樹C.銀杏D.桃樹
二、探究題
26.某校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用如圖的裝置進行探究活動。裝置中隔板與無色透明鐘罩之間、隔板中央小孔與玉米植株之間都用凡士林密封,鐘罩內放一只盛有某種液體的小燒杯。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小燒杯中的液體是氫氧化鈉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要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應該設置的對照實驗是___________。
(2)若小燒杯中的液體是澄清的石灰水,要探究玉米的呼吸作用是否會產生二氧化碳,應將裝置置于________環(huán)境中,目的是______。
(3)實驗過程中要向培養(yǎng)液中通入空氣,原因是________。
(4)將此實驗裝置放在光下一段時間后,發(fā)現透明鐘罩內壁上出現許多小水滴,推測小水滴來自_______。
三、讀圖填空題
27.農藥殘留量超標等食品安全問題關乎民生。為減少害蟲對農作物的危害,農民在農作物上噴灑農藥。一段時間后,分別檢測不同生物體內農藥的積累量,發(fā)現雀鷹體內農藥積累量明顯高于喜鵲和田鼠。為嘗試解釋上述現象,某同學繪制了農田生態(tài)系統的部分食物網如下圖。據圖回答問題:
(1)生態(tài)系統的組成成分中,除圖中所示成分外,還應包括分解者和___________部分。
(2)圖中較長的一條食物鏈是:玉米→蝗蟲→___________→雀鷹。
(3)雀鷹體內農藥積累量明顯高于喜鵲和田鼠,原因是___________。
(4)這些農藥還可以隨著雨水進入水體,再進入魚蝦體內,通過___________不斷積累,最終威脅人類自身。
(5)在南極的企鵝等動物體內也有可能檢測到該農藥,理由是___________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
28.肘動作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人的運動系統是由___________和肌肉組成的。
(2)一塊骨骼肌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其中①是肌腱;②是___________。
(3)人做屈肘動作時,骨骼肌接受了神經系統傳來的刺激而收縮,進而牽動骨繞___________活動,產生屈肘動作。
(4)當你做伸肘動作時,肱二頭肌處于___________狀態(tài),肱三頭肌處于___________狀態(tài)。
29.大鯢和揚子鱷都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大鯢屬于___________ (填動物類群)動物,其幼體生活在水中,用___________呼吸。
(2)揚子鱷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既可以保護身體,也可以___________,以適應干燥的陸地環(huán)境: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護。
(3)對比圖中大鯢和揚子鱷肺的結構可以看出,大鯢的肺結構簡單,而揚子鱷的肺結構復雜,肺內分隔成許多蜂窩狀的小室,因此揚子鱷適應陸生環(huán)境的能力更___________(填“強”或“弱”)。
30.如圖是某生態(tài)系統中的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請分析回答。
(1)圖中的①過程代表___________(呼吸、光合)作用。
(2)干草堆放很久了,會逐漸被分解,但如果被牛羊吃了,便會很快被分解,可見,動物能___________生態(tài)系統的物質循環(huán)。從圖中分析,離開了動物,生態(tài)系統的物質循環(huán)___________(能、不能)進行。
(3)過去為了保護人畜安全,牧民曾大規(guī)模獵殺狼,隨后野兔、草原鼠數量短時間內會___________,與牛、羊爭草,加速草場退化。事實說明動物在維持___________中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2.答案:B
解析:A.魚類體內具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屬于脊椎動物,故A正確。
B.鯽魚屬于魚類,體表覆蓋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體溫不恒定,故B錯誤。
C.鯽魚身體呈梭形,減少運動時的阻力,適于水中生活,故C正確。
D.鯽魚的感覺器官是側線,側線具有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壓的作用,故D正確。
故選B。
3.答案:C
解析:猴子爬樹摘桃子屬于取食(覓食)行為,是生來就會的,是先天性行為。
4.答案:B
解析:骨骼肌收縮產生動力,牽動骨繞著關節(jié)活動,從而使軀體產生運動。
5.答案:D
解析:
6.答案:D
解析:A.蒼耳一身長滿了刺,當動物或人從它身邊經過,不小心就被粘附在動物皮毛上或人的衣服上,A錯誤。B.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是第一種是靠自身彈射,當豌豆成熟被陽光照射后,豆莢就會自己裂開,然后將種子彈射出去;第二種是靠鳥類等動物來傳播,由于豌豆種子不容易被消化,因此鳥類等將其食入后,種子便可以隨糞便一起被排出,B錯誤。C.靠水來傳播,椰子成熟以后,椰果落到海里便隨海水漂到遠方,漂到哪里環(huán)境土壤適宜就是在哪安家,C錯誤。D.種子和果實依靠風力傳播的特點是很輕,具有冠毛或者有翅翼,當蒲公英成熟了時候,風一吹,一個個就乘著降落傘飛向遠方,正確。故選D。
7.答案:C
解析:鯊魚、帶魚、比目魚都用鰓呼吸、用鰭游泳,屬于魚類;魷魚的身體柔軟,有外套膜、貝殼退化,屬于軟體動物,因此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8.答案:D
解析:動物作為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通過消化和吸收,將攝取的有機物變成自身能夠利用的物質。這些物質在動物體內經過分解,釋放能量,同時也產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質。這些物質可以被生產者利用,而動物排出的糞便或遺體經過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無機鹽等物質。
可見,動物通過呼吸作用將體內的一部分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體現了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促進生態(tài)系統的物質循環(huán)。
故選:D。
9.答案:B
解析:①水螅屬于刺胞動物,刺胞動物是最低等的多細胞動物,身體輻射對稱、有口無肛門,有刺細胞,①正確。
②渦蟲屬于扁形動物,身體背腹扁平、左右對稱(兩側對稱),有口無肛門,②錯誤。
③蛔蟲屬于線蟲動物,寄生、體表有角質層、消化器官簡單,無專門的運動器官,③錯誤。
④蚯蚓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靠濕潤的體壁呼吸,靠剛毛輔助運動,④錯誤。
⑤河蚌屬于軟體動物,有外套膜、靠鰓呼吸,⑤正確。
⑥蝗蟲屬于節(jié)肢動物中的昆蟲,有外骨骼、靠氣管進行氣體交換,胸腹部的氣門是氣體進出身體的門戶。可見,蝗蟲是依靠氣管呼吸,⑥錯誤。
由此可見,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A
解析:A.蛔蟲病是一種消化道傳染病,不是通過呼吸傳播的。注意個人衛(wèi)生,養(yǎng)成良好個人衛(wèi)生習慣,防止糞便污染環(huán)境是切斷蛔蟲傳播途徑的重要措施,A錯誤。
B.蛔蟲的體表有一層不透水的角質層,對身體起保護作用,可以抵抗人體小腸內消化液的侵蝕作用,B正確。
CD.與寄生生活相適應,蛔蟲營養(yǎng)物質主要是寄生動物體內的消化的食物,所以蛔蟲的消化道簡單;蛔蟲的生殖器官也非常發(fā)達,每條雌蟲每日排卵約24萬個,目的就是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機會,CD正確。
故選A。
12.答案:B
解析:A、鯽魚屬于魚類,生活在水中,體表大多有鱗片,用鰓呼吸,用鰭游泳,A正確; B、蚯蚓身體有很多體節(jié)構成,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運動,身體分節(jié)可以增強運動的靈活性,是典型的環(huán)節(jié)動物,B錯誤; C、鳥類多數營飛行生活,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有氣囊,輔助肺完成雙重呼吸等,C正確; D、蝗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D正確。
故選:B。
13.答案:A
解析:A、刺細胞是腔腸動物捕食和防御的利器,所以腔腸動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細胞幫助捕獲獵物,A正確。
B、有的寄生蟲,如日本血吸蟲幼蟲寄生在釘螺上,幼蟲從釘螺體內逸出,寄生在人體內,并發(fā)育為成蟲,但蟲卵在水中孵化成幼蟲,因此,并非所有的寄生蟲終生生活在寄主體表或體內,B錯誤。
C、大多數的軟體動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獲取水里的食物顆粒;但有些軟體動物生活在陸地上,如蝸牛,C錯誤。
D、節(jié)肢動物有的生活在陸地上,如蝗蟲;有的生活在水中,如水蚤;其中昆蟲利用口器獲取食物,而不是所有的節(jié)肢動物都利用口器獲取食物,D錯誤。
故選:A。
14.答案:B
解析:A、水螅屬于腔腸動物,是低等的多細胞動物,正確。
B、水螅的身體中央有消化腔,有口無肛門,錯誤。
C、渦蟲屬于扁形動物,身體扁平,消化道有口無肛門,正確。
D、與渦蟲屬于同一類動物且以寄生為主的還有華支睪吸蟲、血吸蟲等,正確。
故選:B。
15.答案:D
解析:A、節(jié)肢動物,身體和附肢分節(jié),體表有外骨骼,正確; B、河蚌身體柔軟,表面有外套膜,屬于軟體動物,正確; C、青蛙屬于兩棲動物,成體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正確; D、蚯蚓的身體由許多基本相似的環(huán)狀體節(jié)構成,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體表裸露,沒有甲,錯誤。
故選:D。
16.答案:B
解析:A、鯽魚體表具鱗片,鱗片表面有一層黏液,起保護作用,且游泳時減小水的阻力,A正確。
B、鯽魚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運動器官是鰭,是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完成的, B錯誤。
C、鯽魚類用鰓呼吸,鰓是由鰓絲鰓弓和鰓耙組成的,主要的結構是鰓絲,鰓絲呈鮮紅色,因為內有大量的毛細血管。當水由口流進,經過鰓絲時,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滲入鰓絲中的毛細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細血管,排到水中,隨水從鰓蓋后緣的鰓孔排出體外,這樣魚的鰓絲中的毛細血管中的血液轉化為鮮紅色的動脈血,C正確。
D、鯽魚的身體呈流線型,體表有粘滑的感覺,可減少游泳時水中的阻力,D正確。
故選:B。
17.答案:A
解析:節(jié)肢動物的特征:身體有許多體節(jié)構成,并且分部;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jié),如蝗蟲等。
環(huán)節(jié)動物的特征:身體有許多體節(jié)構成,用剛毛輔助運動,如蚯蚓等。
故二者的共同點為:身體分節(jié)??梢夾正確。
故選:A。
18.答案:B
解析:A.血吸蟲屬于扁形動物,釘螺是血吸蟲幼蟲的中間寄主;當人接觸含有血吸蟲尾蚴的水時就可能感染血吸蟲病,成蟲在人體內交配、產卵。因此,血吸蟲的宿主有釘螺和人,A正確。
B.節(jié)肢動物的體表有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jié), B錯誤。
C.蚯蚓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由許多體節(jié)構成,體壁有較發(fā)達的肌肉,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C正確。
D.河蚌柔軟的身體表面包裹著猶如外套一般的肉質膜,叫外套膜,受異物刺激后能夠分泌珍珠質,貝殼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質形成的,D正確。
故選:B。
19.答案:B
解析:
20.答案:A
解析:根據分析可知:腔腸動物生活在水中,結構簡單,有口無肛門。而環(huán)節(jié)動物、節(jié)肢動物、軟體動物均有口有肛門。
故選:A。
21.答案:D
解析:A、軟體動物的身體柔軟,有外套膜,貝殼退化,用鰓呼吸,A正確;B、節(jié)肢動物的身體由體節(jié)構成,有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jié),B正確;C、腔腸動物的身體呈輻射對稱,有口無肛門,C正確;D、環(huán)節(jié)動物的身體由許多環(huán)狀體節(jié)構成,剛毛輔助運動,無專門的運動器官,D錯誤。
故選:D。
22.答案:B
解析:A.渦蟲屬于扁形動物,故A項錯誤;B.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和哺乳類等鯨魚屬于哺乳類,故B項正確;C.銀杏屬于裸子植物,故C項錯誤;D.蚯蚓屬于環(huán)節(jié)動物,故D項錯誤。
23.答案:A
解析:AC.昆蟲背部無脊柱,為無脊椎動物,一般有兩對翅、三對足,能爬行、跳躍或飛行,運動能力比較強。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有翅膀會飛可以擴大昆蟲的活動和分布范圍,有利于昆蟲尋找食物、求得配偶、逃避敵害等。因此昆蟲分布范圍十分廣泛,活動范圍大,其主要原因是具有翅、能飛行,A符合題意,C不符合題意。
B.昆蟲的頭部是感覺中心,長有觸角等多種感覺器官,有利于昆蟲適應復雜多變的陸地環(huán)境,B不符合題意。
D.昆蟲的呼氣器官是氣管,氣門是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這是適于陸地生活的特點,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4.答案:B
解析:A、烏龜屬于爬行動物,用肺呼吸;家鴿屬于鳥類,用肺呼吸,A錯誤。
B、烏龜和家鴿的卵有堅硬的卵殼,利于繁衍,B正確。
C、烏龜屬于爬行動物,體溫不恒定;家鴿屬于鳥類,體溫恒定,C錯誤。
D、家鴿身體被覆羽毛,無角質的鱗片或甲,D錯誤。
故選:B。
25.答案:D
解析:ABC、松樹、柏樹、銀杏能產生種子,用種子繁殖后代,但種子裸露,無果皮包被著,不能形成果實,因此都屬于裸子植物。
D、桃樹的種子外有果皮包被著,能形成果實,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因此屬于被子植物。
故選:D。
26.答案:(1)取相同的實驗裝置,將小燒杯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換成清水
(2)黑暗;為了防止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3)為了保證根的正常呼吸
(4)玉米植株的蒸騰作用
27.答案:(1)非生物
(2)喜鵲
(3)農藥中某些有毒物質在生物體內難以分解、無法排出,這樣就積累在生物體內;雀鷹的營養(yǎng)級別比喜鵲和田鼠高,雀鷹一生會吃掉許多喜鵲和田鼠,這些喜鵲和田鼠體內的有毒物質都積累在雀鷹體內,結果導致雀鷹體內有毒物質積累量比喜鵲和田鼠的多
(4)食物鏈
(5)生物圈
解析:(1)生態(tài)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圖示為食物網,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所以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還應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圖中食物鏈包括:玉米→喜鵲→雀鷹,玉米→蝗蟲→喜鵲→雀鷹,玉米→田鼠→雀鷹,共三條,較長的一條食物鏈是:玉米→蝗蟲→喜鵲→雀鷹。
(3)在生態(tài)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消費者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雀鷹的營養(yǎng)級的最高,所以雀鷹體內農藥積累量明顯高于喜鵲和田鼠。
(4)在生態(tài)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最終威脅人類自身。
(5)在南極的企鵝等動物體內也有可能檢測到該農藥,因為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
28.答案:(1)骨骼
(2)肌腹
(3)肘關節(jié)
(4)舒張;收縮
29.答案:(1)兩棲;鰓
(2)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fā)
卵殼
(3)強
解析:(1)大鯢屬于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陸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
(2)揚子鱷屬于爬行動物,皮膚表面覆蓋有角質的細鱗,卵具有堅硬的卵殼,這些結構都有助于減少體內水分的散失,因而其更適應陸地環(huán)境。
(3)據圖可以看出,大鯢的肺不發(fā)達,結構簡單,因此皮膚裸露,并保持濕潤,起到輔助呼吸的作用。
而揚子鱷的肺結構復雜,肺泡數目多,肺內分隔成許多蜂窩狀的小室,氣體交換的效率高,能夠供給充足的氧氣。因此揚子鱷適應陸生環(huán)境的能力更強。
30.答案:(1)呼吸
(2)促進;能
(3)增加;生態(tài)平衡

相關試卷

四川省瀘縣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生物試卷(含答案):

這是一份四川省瀘縣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生物試卷(含答案),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讀圖填空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四川省瀘縣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生物試卷(含答案):

這是一份四川省瀘縣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考試生物試卷(含答案),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實驗題,讀圖填空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四川省瀘縣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含答案):

這是一份四川省瀘縣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含答案),共9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含答案)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第二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含答案)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五中學區(qū)聯合考試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生物試題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五中學區(qū)聯合考試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生物試題

四川省瀘縣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含答案)

四川省瀘縣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含答案)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含答案)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含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