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文言實詞
一詞多義
例如 “之”,在 “知之為知之”(《論語》)中是代詞,代指知識;在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學(xué)弈》)中是助詞,可譯為 “的”;在 “一人雖聽之”(《學(xué)弈》)中又是代詞,代指弈秋的教導(dǎo)。
再如 “其”,“為是其智弗若與”(《學(xué)弈》)中的 “其” 是代詞,指代 “那個人”;“及其日中如探湯”(《兩小兒辯日》)中的 “其” 是 “那、那個” 的意思。
古今異義
像 “走”,在文言文中常是 “跑” 的意思,如 “走馬觀花”(古代);而在現(xiàn)代文中主要是 “行走” 的意思。
“湯” 在古代是 “熱水” 的意思,如 “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兩小兒辯日》);現(xiàn)在一般指 “食物煮后的汁水”。
通假字
如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中的最后一個 “知” 通 “智”,是 “智慧” 的意思。
(二)文言虛詞
常見虛詞及用法
“之”“乎”“者”“也”“其”“于” 等是常見的文言虛詞。
“乎” 可表疑問語氣,如 “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相當(dāng)于 “呢”;也可用于句中,舒緩語氣。
“者” 常和 “也” 連用,構(gòu)成 “…… 者,…… 也” 的句式,用于判斷句,如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學(xué)弈》)。
(三)文言文翻譯
基本方法
留:保留人名、地名、官名、年號等專有名詞。如 “孔子?xùn)|游”,“孔子” 直接保留。
補:補充省略的成分。如 “一兒以日初出遠,(一兒)而日中時近也”(《兩小兒辯日》),要把省略的主語補充出來。
刪:刪除沒有實際意義的虛詞。如 “夫戰(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此處僅為示例,非五年級上冊內(nèi)容)中的 “夫”,可刪除。
換:將文言詞換成現(xiàn)代詞語。如 “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矛與盾》),“吾” 換成 “我”,“莫” 換成 “沒有”。
調(diào):調(diào)整語序。如賓語前置句 “何陋之有”(《陋室銘》,此處僅為示例,非五年級上冊內(nèi)容),翻譯時要調(diào)整為 “有何陋”。
(四)文言文理解
把握文章主旨
如《古人談讀書》主要是談讀書的方法和態(tài)度,通過孔子、朱熹等人的言論,讓讀者明白讀書要誠實、用心等道理。
《少年中國說(節(jié)選)》主旨是表達作者對少年中國的贊美和對中國少年的期望,希望中國少年能夠奮發(fā)圖強,讓國家繁榮富強。
分析人物形象
在涉及人物的文言文中,要通過人物的言行來分析其性格特點。例如在《司馬光》一文中,通過司馬光砸缸救人的行為,可以看出他聰明機智、沉著冷靜。
??碱}型及答題技巧
(一)字詞解釋題
題型描述
直接解釋文言文中加點字詞的意思。如 “為是其智弗若與?” 解釋 “弗若” 的意思。
答題技巧
結(jié)合平時積累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知識,回憶該字詞在學(xué)過的文言文中的常見意思,同時根據(jù)上下文來確定準確的解釋。
(二)句子翻譯題
題型描述
要求翻譯文中的重點句子。如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答題技巧
按照翻譯的基本方法(留、補、刪、換、調(diào)),逐詞逐句進行翻譯,注意句子通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xí)慣。
(三)文意理解題
題型描述
包括對文章主旨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事件因果關(guān)系的把握等。如 “《學(xué)弈》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答題技巧
通讀全文,抓住關(guān)鍵語句,聯(lián)系文章背景和作者意圖來理解文意。對于人物形象分析,要從人物的語言、行為等方面入手。
(四)拓展延伸題
題型描述
結(jié)合文言文內(nèi)容,聯(lián)系實際生活或其他知識進行拓展。如 “在《古人談讀書》中提到的讀書方法對我們現(xiàn)在的學(xué)習(xí)有什么啟示?”
答題技巧
以文言文內(nèi)容為基礎(chǔ),思考其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應(yīng)用或與其他知識的關(guān)聯(lián),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觀點要明確,論述要有理有據(jù)。
真題重現(xiàn)
一.文言文閱讀(共12小題)
1.(2023秋?金華期末)閱讀文言語段,完成問題。
書黃筌①畫雀(節(jié)選)
黃筌畫飛鳥,頸足皆展?;颌谠唬骸帮w鳥縮頸則展足,縮足則展頸,無兩展者?!彬炛湃虎邸D酥^物不審④者,雖畫師且不能,況其大者⑤乎?君子是以務(wù)⑥學(xué)而好問也。
[注釋]①黃筌:五代后蜀畫家。②或:有人。③信然:確實如此。④審:精審細密。⑥大者:指更大的事。⑥務(wù):致力。
請借助注釋讀懂本文并完成以下練習(xí):
(1)讀一讀,選一選。(填序號)
①下面三組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②下列句子中,朗讀停頓不恰當(dāng)?shù)囊痪涫? 。
A.飛鳥/縮頸則展足
B.②雖畫師/且不能
C.況其大/者乎
(2)這篇文言文也與藝術(shù)有關(guān),請摘錄文中能體現(xiàn)藝術(shù)之美的句子,并說說你從中受到的啟發(fā)。
摘錄:
我的啟發(fā):
2.(2023秋?渭濱區(qū)期末)思辨性文本閱讀(二),完成練習(xí)。
慎行論(節(jié)選)《呂氏春秋?論》
原文:行不可不孰(shú)。不孰,如赴深谿(xī),雖悔無及。君子計行慮義,小人計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則可與言理矣。
注釋:①孰,深,透。這里引申為深思熟慮,全面思謀。②谿,同“溪”,指山谷里的小河溝。③計,謀劃。④行,行動。⑤則,那么。
(1)解釋加點字的意思,寫在橫線上。
君子計行慮義 小人計行其利
(2)“行不可不孰?!庇矛F(xiàn)代漢語改為肯定句:
(3)“有知不利之利者,則可與言理矣?!睂懗鼍渥拥囊馑肌?br>
(4)多項選擇:原文使用的論證方法有
A.直接論證
B.比喻論證
C.對比論證
D.假設(shè)論證
(5)對比閱讀,注意加點的字,試著解釋句子的意思。
①行不可不孰。
②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③是可忍,孰不可忍
3.(2023秋?金東區(qū)期末)文言文閱讀。
曾國藩談讀書
??蓋士人①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②。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③;有識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注釋】①士人:泛指知識階層②恒:恒心③下流:下等,劣等
(1)下列句子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
B.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
C.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
D.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
(2)在《古人談讀書》中朱熹提到讀書有“三到”: 、 、 。曾國藩對于讀書也有獨到的見解,請你根據(jù)文言文的內(nèi)容,完成信息圖。
(3)“井蛙之窺天”讓你想到的成語是 。以此猜測“河伯觀?!币矐?yīng)該指的是 的人。
(4)曾國藩作為讀書大師,向我們介紹了讀書的“三有”,結(jié)合自己的學(xué)習(xí)經(jīng)歷,你認為讀書還應(yīng)該注意哪些方面呢?寫下自己的看法吧!
蓋學(xué)生讀書,第一要 ,第二要 ,第三要 。
4.(2023秋?黃巖區(qū)期末)閱讀小古文,完成練習(xí)。
望梅止渴
①魏武①行役,失汲道②,三軍皆漏。操尋思少頃,乃令曰:“前有大棒林,饒③子,甘酸可以解漏?!笔孔渎勚诮猿鏊?,乘此得及前源。世人曰:魏武多智,非妄論也!
注釋:①魏武:曹操。 ②汲道:取得水的道路。 ③饒:多。
(1)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帶點字的意思。
①三軍皆渴
②操尋思少頃
(2)把這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文。
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
(3)曹操的行為可以用 來形容。(填序號)
A.詭計多端
B.饑不擇食
C.急中生智
D.言不由衷
(4)“望梅止渴”后來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它的近義詞是 。
5.(2023秋?堯都區(qū)期末)
讀書
??飛禽走獸,饑知食,渴能飲,又能營①巢穴為休息之所。其異者,能為人言。惟②不知讀書,故③終不如人。人不讀書,則④于禽獸何異?
[注釋:①營:建造。②惟:只。③故;所以。④則:那么。]
(1)下列句子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人不/讀書,則/于禽獸/何異?
B.人不讀書,則于/禽獸/何異?
C.人不/讀書,則于/禽獸/何異?
D.人不讀書,則/于禽獸/何異?
(2)下列對“飛禽走獸,饑知食,渴能飲,又能營巢穴為休息之所。”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飛禽走獸,餓了知道去吃,渴了就會去喝,還能自己建造巢穴給自己休息。
B.飛禽走獸,餓了知道去吃,渴了就會去喝,還能自己經(jīng)營巢穴給自己休息。
C.飛禽走獸,餓了知道去吃,渴了就會去喝,還能自己建造巢穴作為自己休息的場所。
D.飛禽走獸,餓了知道去吃,渴了就會去喝,還能自己經(jīng)營巢穴作為自己休息的場所。
(3)飛禽走獸不如人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6.(2023秋?曹縣期末)閱讀。
熟讀精思(節(jié)選)
??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潔凈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①看字,子②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③,只是要多誦遍數(shù),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
[注釋]①詳緩:仔細從容。 ②子:通“仔”,仔細。下同。 ③牽強暗記:勉強硬記。
(1)下面的“曉”與“自曉其義也”中的“曉”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破曉
B.曉得
C.報曉
D.揭曉
(2)“讀書千遍,其義自見?!睂@句話解釋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讀書很多遍,想不理解其中隱藏的道理都難。
B.讀書一千多遍,就能明白它蘊含的深刻道理。
C.讀書的遍數(shù)多了,它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D.讀書的遍數(shù)多了,就可以懂得非常多的道理。
(3)朱熹說過:“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 、 、 ”,而這篇短文中,告訴我們讀書要努力做到 。(至少兩點)
7.(2023秋?榮成市期末)小古文閱讀《翠鳥移巢》。
翠鳥先①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愛之,恐墜③,稍下作巢。子長羽毛,復(fù)④益愛之,又更下巢⑤,而人 遂⑥得⑦而取⑧之矣。
【注】①先:起。②患:禍患。③墜:落,掉下。④復(fù):又,再。⑤又更下巢:又把巢做到更低的地方。⑥遂:于是,就。⑦得:得以。⑧?。耗玫健?br>(1)給文中兩個加點字選擇正確的意思分別是 。
A.用來
B.認為
C.助詞,相當(dāng)于“的”
D.代詞,指小翠鳥
(2)翠鳥把在高高地方做的窩移到稍微低一些的地方,是因為 ,可結(jié)果是 ,翠鳥的故事告訴我們 。
8.(2023秋?荊州區(qū)期末)閱讀短文,完成練習(xí)。
讀書須有疑
宋?朱熹
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jié)節(jié)有疑。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xué)。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
(1)本文提到的讀書方法是 。
A.速度法
B.質(zhì)疑法
C.提問法
D.動筆法
(2)作者怎樣一步步梳理出“讀書須有疑”的?完成下面導(dǎo)圖。
未知有疑→ → → →都無所疑
(3)怎樣讀書才算長進?試著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9.(2023秋?蚌埠期末)古文閱讀
曹沖稱象
[西晉]陳壽《三國志》
??曹沖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quán)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①,咸莫能出其理②。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③可知矣?!碧鎼?,即施行焉。
①群下:手下群臣。②咸莫能出其理: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③校:同“較”,比較。
(1)聯(lián)系上下文,為下面幾個同音字選擇正確的解釋,在橫線里填上序號。
智
致
置
至
(2)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三國志》就是《三國演義》,是西晉陳壽所著。
2)“則??芍印敝械摹靶!蓖拜^”,是“比較”的意思。
(3)曹沖是個怎樣的孩子?寫一寫你的理由。
10.(2023秋?大同期末)圍繞古詩文名篇閱讀主題,班級開展了“學(xué)貴有疑?且學(xué)且思”學(xué)習(xí)活動。請你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任務(wù)。
??蓋士人①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②。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③;有識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國藩
??【注釋】①士人:泛指知識階層。②恒:恒心。③下流:下等、劣等。
(1)讀好短文。下列句子停頓正確的一項
A.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
B.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
C.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
D.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
(2)積累字詞。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意思。
①不敢以一得自足
②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
(3)疏通文意。結(jié)合注釋說說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
(4)讀懂短文。曾國藩說讀書要做到三點,他是這樣說,平時也是這樣做的。根據(jù)方框的提示用原文來回答。
(5)學(xué)以致用。文中的哪些讀書觀點對你有啟發(fā)?請你聯(lián)系自己的讀書體會,寫一寫。
11.(2023秋?泗陽縣期末)讀古文,完成練習(xí)。
宋濂嗜學(xué)
余幼時即嗜①學(xué)。家貧,無從②致③書以觀,每假借④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⑤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⑥。錄畢,走⑦送之,不敢稍逾約⑧。以是⑨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注釋】①嗜:喜愛。②無從:沒有辦法。③致:得到。④假借:借。⑤計日:計算日子。⑥弗之?。翰恍傅。@里指不放松抄寫。⑦走:跑。⑧逾約:超過約定的期限。⑨以是:因此。
(1)劃分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劃兩處)
余幼時即嗜學(xué)。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3)沒有錢買書讀,文中“我”的解決方法是 、 。可見,“我”是一個 的人。
12.(2023秋?許昌期末)閱讀小古文,完成任務(wù)。
歐陽修苦讀
??歐陽公四歲而孤①,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dí)②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使學(xué)為詩。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lǘ)里③士人④家借而讀之,或因⑤而抄錄。抄錄未畢,而已能誦其書。以至?xí)円雇鼘嬍?,惟讀書是務(wù)。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注釋:①孤:小時候失去父親。②荻:多年生草本植物,與蘆葦相似。③閭里:鄉(xiāng)里、鄰里。 ④士人:此指讀書人。⑤因:趁機。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抄錄未畢
惟讀書是務(wù)
(2)選出下列加點字解釋有錯誤的一項
(3)歐陽修“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歐陽修聰明過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閭里士人家慷慨借書
D.歐陽修刻苦攻讀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文言文閱讀(共12小題)
1.(1)①A;②C;
(2)黃筌畫飛鳥,頸足皆展。藝術(shù)創(chuàng)作需要細致觀察,我們做任何事都應(yīng)嚴謹認真、實事求是,要多學(xué)習(xí)多請教,避免因觀察不仔細而犯錯。
(1)①本題考查對文言文中字詞含義的理解。A.一致,“驗之信然”的“然”表示“這樣”,是說經(jīng)過驗證是這樣的情況;“處士笑而然之”的“然”也是“這樣”的意思,表示處士認可牧童所說的話,這兩個“然”意思相同。B.不一致,“乃知觀物不審者”的“乃”是“于是、就”的意思,“今乃掉尾而斗”的“乃”是“卻”的意思,二者不同。C.不一致,“君子是以務(wù)學(xué)而好問也”的“好”是“喜歡”的意思,“好書畫”的“好”也是“喜歡”的意思,但這里問的是與藝術(shù)有關(guān)的內(nèi)容。故選:A。
②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的朗讀停頓。AB.正確;C.有誤,“況其大者乎”,正確的停頓應(yīng)該是“況/其大者乎”,這里“況”表示“何況”,引出后面的內(nèi)容,原句停頓錯誤。故選:C。
(2)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感悟。文中“黃筌畫飛鳥,頸足皆展”這句話體現(xiàn)了藝術(shù)之美,從藝術(shù)創(chuàng)作角度來看,黃筌所畫飛鳥有其獨特的姿態(tài)。從這篇文章整體來看,后面提到有人指出飛鳥正常不會頸足皆展,經(jīng)過驗證確實如此,由此啟發(fā)我們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像黃筌這樣即使是有名的畫師也會有觀察不細致的問題。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事包括藝術(shù)創(chuàng)作時,都需要仔細觀察,要明白即使是看似簡單的事物,如果觀察不仔細也可能出錯,同時要保持好學(xué)多問的態(tài)度,避免因主觀臆斷而產(chǎn)生失誤,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藝術(shù)創(chuàng)作或完成其他事情。
故答案為:
(1)①A;②C;
(2)黃筌畫飛鳥,頸足皆展。藝術(shù)創(chuàng)作需要細致觀察,我們做任何事都應(yīng)嚴謹認真、實事求是,要多學(xué)習(xí)多請教,避免因觀察不仔細而犯錯。
2.(1)道義;私利。
(2)行必孰。
(3)如果有懂得不謀求私利這種做法所帶來的好處的人,就可以和他講道理了。
(4)B、C。
(5)①行動不能不深思熟慮?!笆搿钡囊馑际牵荷钏际鞈]。
②人不是圣賢,誰能不犯錯誤呢?“孰”的意思是:誰。
③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孰”的意思是:什么。
(1)本題考查對文言文中字詞含義的理解。在“君子計行慮義”中,根據(jù)上下文及傳統(tǒng)文化中對君子的定義,君子行事遵循道德準則,這里的“義”結(jié)合文意可知是道義、正義的意思,從“君子計行慮義,小人計行其利”的對比中可看出與小人所追求的“利”相對,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標準。在“小人計行其利”里,與君子的“義”相對比,可知“利”是私利、利益的意思,因為文中強調(diào)小人行事只考慮對自己有好處的方面,從“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則可與言理矣”也能看出這里的“利”是一種狹隘的個人利益追求。
(2)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句式的轉(zhuǎn)換能力?!靶胁豢刹皇搿笔请p重否定句,雙重否定表示肯定,這里“不可不”表肯定強調(diào),改為肯定句就是把“不可不”去掉,得到“行必孰”,這是根據(jù)文言文句式轉(zhuǎn)換的基本規(guī)則,保持原意不變,只改變句子的形式。
(3)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句子的翻譯能力?!坝兄焕?,則可與言理矣”,從字詞來看,“有……者”表示“有……的人”,“知”是知道、懂得,“不利之利”需要結(jié)合文意理解,這里指不謀求私利這種做法帶來的好處,“則”是就,“可”是可以,“與”后面省略了賓語“之”,意為和他,“言理”是講道理。綜合起來就是如果有懂得不謀求私利這種做法所帶來的好處的人,就可以和他講道理了,是根據(jù)文言文翻譯的方法,逐字理解并結(jié)合上下文連貫起來。
(4)本題考查對論證方法的辨析能力。文中使用了比喻論證,如“不孰,如赴深谿,雖悔無及”,把不深思熟慮行事比作奔赴深谷,形象地說明了不深思熟慮的后果,這是典型的比喻論證;還使用了對比論證,“君子計行慮義,小人計行其利”將君子和小人行事的出發(fā)點和考慮因素進行對比,突出二者的差異,所以答案是 B、C。是根據(jù)對不同論證方法特點的掌握和對原文內(nèi)容的分析得出的。
(5)本題考查對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理解。①“行不可不孰”中的“孰”結(jié)合上下文可知是深思熟慮的意思,從“不孰,如赴深谿,雖悔無及”能看出強調(diào)行動要經(jīng)過思考,不然會有嚴重后果。②“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中的“孰”是“誰”的意思,這是常見用法,表示反問,意為任何人都可能犯錯。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中的“孰”是“什么”的意思,這里表示一種遞進的反問,強調(diào)對某種情況的不可容忍程度,是根據(jù)對不同語句中字詞含義的積累和對文言文語境的理解來分析的。
故答案為:
(1)道義;私利。
(2)行必孰。
(3)如果有懂得不謀求私利這種做法所帶來的好處的人,就可以和他講道理了。
(4)B、C。
(5)①行動不能不深思熟慮?!笆搿钡囊馑际牵荷钏际鞈]。
②人不是圣賢,誰能不犯錯誤呢?“孰”的意思是:誰。
③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還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孰”的意思是:什么。
3.(1)B;
(2)心到 眼到 口到 不甘為下流 無不成之事;
(3)坐井觀天 眼界狹小、見識有限;
(4)制訂閱讀計劃 抓住主要內(nèi)容 保證閱讀質(zhì)量。
(1)考查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根據(jù)句子的意思斷句即可。
“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的意思是:有志向,那么絕對不甘心處于底層。根據(jù)句意可知,停頓正確的是: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
故選:B。
(2)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概括。
朱熹提到讀書有“三到”是:心到、眼到、口到。根據(jù)“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分析概括:《曾國藩談讀書》有獨到的見解是:有志、有識、有恒,不甘為下流、知學(xué)問無盡、無不成之事。
(3)考查重點詞語的理解。
結(jié)合文言文內(nèi)容,由“有識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可知,“井蛙之窺天”說的是一個人有點兒心得就自滿自足,形容人眼界狹小,如同井底之蛙,而與井底之蛙這個故事有關(guān)的成語是“坐井觀天”?!昂硬^?!痹醋砸粋€寓言故事——河伯原本很自大,認為自己是世間最偉大的存在。當(dāng)看到大海時,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渺小,從而意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人不應(yīng)盲目自大。綜上可知,“井蛙之窺天”“河伯之觀?!敝傅亩际且粋€人眼界狹小、見識有限。
(4)考查開放探究。結(jié)合自己的讀書學(xué)習(xí)經(jīng)歷完成。
我認為讀書還應(yīng)該注意第一要制訂閱讀計劃、第二要抓住主要內(nèi)容、第三要保證閱讀質(zhì)量。
故答案為:
(1)B;
(2)心到 眼到 口到 不甘為下流 無不成之事;
(3)坐井觀天 眼界狹小、見識有限;
(4)制訂閱讀計劃 抓住主要內(nèi)容 保證閱讀質(zhì)量。
4.(1)①都;②一會兒;
(2)前面有一片很大的梅林,結(jié)了很多梅子,那些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來解渴。
(3)C;
(4)畫餅充饑。
(1)本題考查字詞解釋。①三軍皆渴 的皆:在這個句子中,“皆”表示全部、所有的意思。所以“三軍皆渴”意思是整個軍隊都感到口渴。②操尋思少頃 的少頃:在這里,“少頃”指的是很短的一段時間,即一會兒。所以“操尋思少頃”意思是曹操思考了一會兒。
(2)本題考查句子翻譯。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梢苑g為:前面有一片很大的梅林,結(jié)了很多梅子,那些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來解渴。
(3)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在面對全軍口渴的緊急情況時,曹操迅速想出了一個辦法,通過提到前面有梅林來激發(fā)士兵們的口水分泌,從而暫時緩解他們的口渴。這體現(xiàn)了他在緊急情況下的聰明才智,因此用“急中生智”來形容最為恰當(dāng)。
(4)本題考查近義詞,“望梅止渴”原本是曹操用來激勵士兵的故事,后來引申為用空想或假象來安慰自己。而“畫餅充饑”也有類似的意思,指的是通過想象來滿足實際的需求,兩者都表達了用虛幻的東西來填補實際的空缺。因此,“畫餅充饑”是“望梅止渴”的近義詞。
故答案為:
(1)①都;②一會兒;
(2)前面有一片很大的梅林,結(jié)了很多梅子,那些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來解渴。
(3)C;
(4)畫餅充饑。
5.(1)D;
(2)C;
(3)惟不知讀書,故終不如人。
(1)考查文言斷句。人不讀書,則于禽獸何異:人如果不讀書,那么和禽類獸類有什么分別?根據(jù)句意進行停頓,即:人不讀書,則/于禽獸/何異?故選D。
(2)考查句子翻譯。知:知道。食:吃。營:建造。為:作為。故“飛禽走獸,饑知食,渴能飲,又能營巢穴為休息之所”譯為:飛禽走獸,餓了知道去吃,渴了就會去喝,還能自己建造巢穴作為自己休息的場所。故選C。
(3)考查內(nèi)容理解。由“惟不知讀書,故終不如人”可知,飛禽走獸不如人的原因是是不知讀書。
故答案為:
(1)D;
(2)C;
(3)惟不知讀書,故終不如人。
6.(1)B;
(2)A;
(3)心到 眼到 口到 須整頓幾案、須要讀得字字響亮。
(1)自曉其義也:不依靠別人解釋說明,自然就會明白它的道理了。故“曉”明白。
A.破曉:天剛亮。故“曉”指黎明或清晨。
B.曉得:知道、明白、了解。故“曉”明白。
C.報曉:用聲音使人知道天亮了。故“曉”指天剛亮的時候。
D.揭曉:泛指把事情的結(jié)果公開出來。故“曉”使人知道清楚。故選B。
(2)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就是看書時,多看幾遍,仔細琢磨,就能理解書中的含義.而且能夠靈活的運用書中所說的方式方法。故選A。
(3)朱熹說過:“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而這篇短文中,告訴我們讀書要努力做到須整頓幾案、須要讀得字字響亮。
故答案為:
(1)B;
(2)A;
(3)心到 眼到 口到 須整頓幾案、須要讀得字字響亮。
7.(1)A、D;
(2)擔(dān)心小翠鳥從樹上掉下來 小翠鳥被人捉住 過分嬌慣孩子,反而會害了孩子。
(1)考查字詞解釋。翠鳥先高作巢以避患:翠鳥先把巢筑得高高的用來避免災(zāi)禍。以:用來。故選A。而人遂得而取之矣:于是人們就把翠鳥的孩子捉住了。之:代詞,代指翠鳥的孩子。故選D。
(2)考查內(nèi)容理解、情感主旨。由“及生子,愛之,恐墜,稍下作巢”可知,翠鳥把在高高地方做的窩移到稍微低一些的地方,是因為擔(dān)心小翠鳥從樹上掉下來。由“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可知,結(jié)果是小翠鳥被人捉住。這篇古文通過講述翠鳥生寶寶后,擔(dān)心寶寶從巢里摔下來,將巢做得越來越低。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做父母一定不要溺愛、嬌慣子女,否則是害了他們。即過分嬌慣孩子,反而會害了孩子。
故答案為:
(1)A、D;
(2)擔(dān)心小翠鳥從樹上掉下來 小翠鳥被人捉住 過分嬌慣孩子,反而會害了孩子。
8.(1)B;
(2)漸漸有疑 節(jié)節(jié)有疑 疑漸漸釋;
(3)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
(1)考查了短文內(nèi)容的理解。從短文題目“讀書須有疑”可知,本文提到的讀書方法是質(zhì)疑法,故選B。
(2)考查了內(nèi)容理解和按原文內(nèi)容填空。從“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jié)節(jié)有疑。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xué)”可知,朱熹認為學(xué)習(xí)的過程是:始讀,未知有疑——其次,漸漸有疑——中則節(jié)節(jié)有疑——疑漸漸釋——都無所疑,方始是學(xué)。據(jù)此填空即可。
(3)考查了短文內(nèi)容的理解。從“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可知答案。
故答案為:
(1)B;
(2)漸漸有疑 節(jié)節(jié)有疑 疑漸漸釋;
(3)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
9.(1)③;
④;
①;
②;
(2)1)×;
2)√;
(3)曹沖是一個愛動腦筋,善于觀察的孩子。曹沖利用石頭和船解決了稱象的難題,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1)考查字詞解釋。智意所及:他的知識和判斷能力所達到的水平。智:智力。故選③。
時孫權(quán)曾致巨象:當(dāng)時孫權(quán)送來了一頭大象。致:送。故選④。
置象大船之上:把象放到大船上。置:安放。故選①。
而刻其水痕所至: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至:達到。故選②。
(2)1)考查文學(xué)常識?!度龂尽肥怯晌鲿x史學(xué)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曹魏、蜀漢、東吳的紀傳體斷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fēng)云,以描寫戰(zhàn)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jù)混戰(zhàn)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tǒng)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原題說法錯誤。
2)考查字詞解釋。則校可知矣:那么比較下就能知道了。校:同“較”,比較。原題說法正確。
(3)考查內(nèi)容理解。短文講的是曹操的兒子曹沖小時候動腦筋想出了稱大象的辦法的故事。由此可以看出,曹沖是一個愛動腦筋,善于觀察的孩子。
故答案為:
(1)③;
④;
①;
②;
(2)1)×;
2)√;
(3)曹沖是一個愛動腦筋,善于觀察的孩子。曹沖利用石頭和船解決了稱象的難題,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10.(1)D;
(2)滿足 絕對、一定;
(3)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恒心;
(4)有恒 有志;
(5)文中講的讀書要有見識對我很有啟發(fā)。不能因為自己有一點心得體會就知足,就驕傲自滿,不知道天高地厚。像井底之蛙那樣見識短淺。有見識,就是要有自己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能不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事物的本質(zhì)。
(1)本題考查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句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也應(yīng)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仔細分析各個選項,得出答案即可。
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有恒心則必然沒有干不成的事情。故應(yīng)為: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
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志氣則絕對不會甘心居于下等。應(yīng)為: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
故選D。
(2)本題考查字詞解釋。
①“不敢以一得自足”的意思是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滿足。足:滿足。
②“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的意思是有恒心則必然沒有干不成的事情。斷:必然、一定。
(3)本題考查句子翻譯?!吧w”用于句首,表示要發(fā)表議論。“士人”指泛指知識階層?!爸尽敝浮爸鞠颉薄!白R”指“見識”?!昂恪敝负阈摹9省吧w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的意思是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恒心。
(4)本題考查內(nèi)容的理解。短文中曾國藩講了三個讀書的要點。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恒心。結(jié)合給出的關(guān)鍵信息“堅持每日臨帖百字,抄書百字,看書少須滿二十頁”可知,學(xué)習(xí)要堅持,他做到了有恒。根據(jù)給出的關(guān)鍵信息“學(xué)貴初有決定不移之志”可知,學(xué)習(xí)要有堅定不移的志向,他做到了有志。
(5)本題考查內(nèi)容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根據(jù)短文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寫寫自己的讀書體會即可,答案不唯一。如:文中說的讀書要有恒心,對我很有啟發(fā)。我之前讀書都堅持不了太久,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所以沒什么大的進步。以后我一定要堅持下去,每天讀書半小時,我相信一定會有收獲的。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要告誡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放松懈怠,即使一百里路走完了九十里,眼看就要成功了,也只是相當(dāng)于走了一半,更應(yīng)該小心謹慎、持之以恒,直到最終取得成功。
故答案為:
(1)D;
(2)滿足 絕對、一定;
(3)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恒心;
(4)有恒 有志;
(5)文中講的讀書要有見識對我很有啟發(fā)。不能因為自己有一點心得體會就知足,就驕傲自滿,不知道天高地厚。像井底之蛙那樣見識短淺。有見識,就是要有自己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能不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事物的本質(zhì)。
11.(1)余/幼時/即嗜學(xué)。
(2)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書借給我,于是我能夠遍觀群書。
(3)假借于藏書之家 手自筆錄 刻苦學(xué)習(xí),誠實守信。
(1)考查文言斷句。余幼時即嗜學(xué):我年幼時就非常愛好讀書。結(jié)合釋義進行停頓,即:余/幼時/即嗜學(xué)。
(2)考查句子翻譯。以是:因此。因得:于是能。假余:借給自己。故句子“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譯為: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書借給我,于是我能夠遍觀群書。
(3)考查內(nèi)容理解。由“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可知,家里貧窮,無法得到書來看,常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計算著日期按時送還。文中的“我”解決方法是: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通過讀短文可知,文中的“我”是一個熱愛學(xué)習(xí)的人,他為了能夠?qū)W習(xí),努力為自己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他能按照約定時間按時還書,也是一個誠實守信,遵守約定的人。
故答案為:
(1)余/幼時/即嗜學(xué)。
(2)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書借給我,于是我能夠遍觀群書。
(3)假借于藏書之家 手自筆錄 刻苦學(xué)習(xí),誠實守信。
12.(1)完成 只;
(2)C;
(3)D。
(1)考查字詞解釋。
“抄錄未畢”的意思是:還沒有抄完。畢:完成。
“惟讀書是務(wù)”的意思是:只是致力讀書。惟:只。
(2)考查字詞解釋。
A、B、D正確;
C.有誤,“使學(xué)為詩”的意思是:讓他學(xué)習(xí)寫詩。為:寫。
故選:C。
(3)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歐陽修“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歐陽修刻苦攻讀。
故選:D。
故答案為:
(1)完成 只;
(2)C;
(3)D。A.驗之信然
處士笑而然之
B.乃知觀物不審者
今乃掉尾而斗
C.君子是以務(wù)學(xué)而好問也
好書畫
①安放
②達到
③智力
④送給
曾國藩雖極忙,也堅持每日臨帖百字,抄書百字,看書少須滿二十頁。
→
他做到了
曾國藩曾說“學(xué)貴初有決定不移之志。”
→
他做到了
A.以荻畫地
以:用
B.教以書字
書:寫
C.使學(xué)為詩
為:作為
D.及其稍長
及:等到
這是一份專題04 字義和查字典-2024-2025學(xué)年五年級語文上學(xué)期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統(tǒng)編版),共2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查字典知識點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03 看拼音寫漢字-2024-2025學(xué)年五年級語文上學(xué)期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統(tǒng)編版),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讀拼音,寫字詞,我會讀拼音,寫詞語,閱讀倡議,根據(jù)語境,看拼音寫詞語,看拼音,寫詞語,根據(jù)拼音和語境,寫出正確的詞語,閱讀下列語段,完成字詞練習(xí),讀語段看拼音寫詞語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專題02 字形-2024-2025學(xué)年五年級語文上學(xué)期期末備考真題分類匯編(統(tǒng)編版),共1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字形知識點總結(jié)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