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 妖嬈rá 陰晦huì 風騷sā 恪盡職守kè
B. 睿智ruì 田圃pǔ 發(fā)窘jiǒnɡ 襁褓 qiáng
C. 隕落yǔn 絲縷lǚ 解剖pōu 廓然無累kuò
D. 佇立zhù 靜謐mì 免冠徒跣xiǎn 強聒不舍guō
2. 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 悵恨久之(失望) 秦王色撓(屈服)
B. 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同“倡”倡導) 去國懷鄉(xiāng)(國都)
C. 以數(shù)諫故(屢次) 長跪而謝之(感謝)
D. 謂為信然(說) 宜枉駕顧之(拜訪)
3. 下列加下劃線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 請廣于君(增廣、擴充)
非士之怒也(這里指有膽識有才能的人)
B. 豈直五百里哉(只,僅僅)
弗敢易(交換)
C. 且秦滅韓亡魏(同“無”,沒有)
秦王色撓(屈服)
D. 而君逆寡人者(違抗)
唐雎不辱使命(辱沒)
4.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 故不錯意也B. 倉鷹擊于殿上C. 秦王不說D. 豈直五百里哉
5. 對下列各句的句式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A. 非若是也。(判斷句)B.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斷句)
C. 受地于先王。(倒裝句)D. 倉鷹擊于殿上。(被動句)
6. 下列各句中“之”的意義或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A. 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B. 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
C.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D. 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
7. 下列各項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 “寡人”是對古代帝王的敬稱。
B. 《戰(zhàn)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jù)戰(zhàn)國史學整理編輯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 “豈直五百里哉”中的“哉”是現(xiàn)代漢語“呢”的意思。
D. 文中唐雎列舉了四個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發(fā)怒。
8. 下面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大王增加恩惠,用大面積的土地來交換小面積的土地,真是太好了。)
B. 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雖然用方圓一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哪里只是方圓五百里呢?)
C.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秦王面露膽怯之色,直身跪著,向唐雎道謝。)
D. 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也不過是摘下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
二、默寫
9. 根據(jù)提示默寫句子。
(1)秦王形容“天子之怒”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布衣之怒”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雎列舉“士之怒”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雎表明自己愿意與專諸、聶政、要離一樣不畏強暴、敢于獻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用課文原句填空。
(1)《唐雎不辱使命》中,表現(xiàn)出秦王盛氣凌人,又分明設置了一個騙局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輕視“布衣之怒”,認為不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語言表達
11. 敬辭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語,在人們?nèi)粘=浑H和書信往來中往往要運用到。
(1)[文化傳承·文化積累]“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為動作涉及對方。如:拜讀,指閱讀對方的文章;拜辭,指跟對方告辭;拜訪,指訪問對方;_________,指佩服對方;拜賀,指祝賀對方;拜識,指結(jié)識對方;拜托,指托對方辦事情;_________,指探望對方。
(2)[文化傳承·文化積累]“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對待對方。如:恭賀,恭敬地祝賀;恭候,恭敬地等候;_________,恭敬地邀請;_________,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賀對方的喜事。
文言文閱讀
12.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甲】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玻鞘恐?。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稹?br>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br>(《唐雎不辱使命》)
【乙】
鄭同北見趙王。趙王曰:“子南方之傳士也,何以教之?”鄭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問?雖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對乎?臣少之時,親嘗教以兵?!壁w王曰:“寡人不好兵?!编嵧驌崾盅鎏於χ唬骸氨烫煜轮癣傧惨?,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嘗以兵說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荚唬骸踔心苋缭S由②乎?許由無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傳;欲宗廟之安乎?’王曰:‘然?!裼腥顺秩f金之財,時宿于野,內(nèi)無孟賁③之威,外無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裼袕娯澲畤?,臨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則不可,說以義則不聽。王非戰(zhàn)國守圉之具,其將何以當之?王若無兵,鄰國得志矣?!壁w王曰:“寡人請奉教。”
(《戰(zhàn)國策?趙策三》,有刪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許由:堯舜時代的賢人。 ③孟賁(bēn):戰(zhàn)國時期衛(wèi)國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
①長跪而謝之______ ②寡人諭矣______ ③親嘗教以兵______ ④許由無天下之累 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______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______
②王非戰(zhàn)國守圉之具,其將何以當之?______
(4)請分別概括唐雎和鄭同的性格特點。______
(5)同為勸諫君王,唐雎和鄭同勸諫方式有何不同?______。
13. [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瘢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稹?br>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節(jié)選自《唐雎不辱使命》)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字的讀音正確的一項是()
A.時時而間進(jiān) B.期年之后(qī)
C.休 祲降于天(jìn) D.秦王色 撓(rá)
(2)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詞語的意思。
①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 ②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
③秦王 怫然怒( ) ④長跪而 謝之()
(3)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4) 鄒忌與唐雎都是戰(zhàn)國時期的能言善辯之士,但在上述兩個故事中,兩人的語言藝術卻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請結(jié)合故事內(nèi)容作簡要分析。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正確;
B.“襁褓”應讀作“qiǎng b?!?;
C.正確;
D.正確。
故選:B。
本題考查字音,需要結(jié)合所學和詞義加以判斷。
做好本題需要平時積累重點詞語的音形義。
2.【答案】C
【解析】A.前句句意:因失望而嘆息了許久。后句句意:秦王變了臉色。解釋正確。
B.前句句意:號召天下百姓反秦。后句句意: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解釋正確。
C.前句句意:扶蘇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后句句意: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謝:道歉。解釋不正確。
D.前句句意:說是確實這樣。后句句意:將軍你應該屈尊親自去拜訪他。解釋正確。
故選:C。
本題考查理解對文言實詞含義的辨析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即可。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語境作出判斷。
文言詞語“謝”的用法:
1.道歉。如:長跪而謝之
2.辭別。如:乃謝客就車
3.拒絕。如:阿母謝媒人
4.告訴、告誡。如:多謝后世人
5.凋落。如:花之既謝
3.【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詞語的含義的能力。C項,“亡”指滅亡。
4.【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辨析通假字的能力。A項,“錯”同“措”。B項,“倉”同“蒼”。C項,“說”同“悅”。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式的把握能力。首先要讀懂原句的意思,然后結(jié)合常見標志性詞語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D項“倉鷹擊于殿上”為倒裝句。故D錯誤。
ABC正確。
故選D。
6.【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句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D項,“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其他三項中的“之”都是結(jié)構助詞“的”。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學常識和文化常識的積累能力。文化常識包括:稱謂、歷法、節(jié)氣、官職、地理、科舉、宗法、禮俗、古代音律等。對于此類知識要善于總結(jié)并熟記于心。同時用心讀名家名篇,對其作品中的作者、人物、主題、主要情節(jié)要了解掌握。
【解答】
A項,“寡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故A錯誤。
B項,“三十二”應為“三十三”。故B錯誤。
C正確。
D項,“四個”應為“三個”。故D錯誤。
故選C。
8.【答案】D
【解析】A.“加惠”應譯為“施予恩惠”。B.“雖”應該譯為“即使”。C.“謝”應譯為“道歉”。
9.【答案】(1)伏尸百萬 流血千里 亦免冠徒跣 以頭搶地爾
(2)專諸之刺王僚也 彗星襲月 聶政之刺韓傀也 白虹貫日 要離之刺慶忌也 倉鷹擊于殿上
(3)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
【解析】略
10.【答案】(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其許寡人
(2)免冠徒跣 以頭搶地爾
【解析】略
11.【答案】(1)拜服 拜望
?(2)恭請 恭迎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得體的能力。得體的重點是分清文學類語體色彩、實用類語體色彩和口語類語體色彩,前兩種屬于書面語,并且還要正確運用日常交際中的謙辭、敬辭。得體類題考查包括用詞得體、分寸得當、身份相符、場合相配、角色轉(zhuǎn)換、語體轉(zhuǎn)換等。佩服對方用“拜服”;探望對方用“拜訪”。恭敬地邀請用“恭請”;?恭敬地迎接用“恭迎”。
12.【答案】道歉;明白,懂得;兵法;牽累;C;而安陵國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大王您如果沒有爭戰(zhàn)之國所具有的防御裝備,又將用什么去抵御他們呢?;唐雎:有勇有謀、不畏強暴、敢于獻身、正氣凜然
鄭同:有謀有略、善于辭令、機智聰慧,謙虛文雅;唐雎:針鋒相對,直言相諫.
鄭同:迂回曲折,委婉勸諫.
【解析】(1)這四字的意思在現(xiàn)代漢語中已發(fā)生變化,要能區(qū)分古今意思,包括詞義的擴大、詞義的縮小、詞義的轉(zhuǎn)移等.詞義可根據(jù)知識的積累結(jié)合原句進行推斷.“謝”是古今異義詞,古義為道歉;“諭”可譯為“明白,懂得”;“兵”根據(jù)句子可知為“兵法”;“累”可譯為“牽累”.
(2)A.結(jié)構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義.B.曾經(jīng);C.表示動作、行為的所從,意義相當于“從”或“自”、“由”/在;D.假如,如果;故選C.
(3)翻譯時重點實詞意思以及起關鍵作用的虛詞一定要譯出,要注意文言文的省略現(xiàn)象和指代現(xiàn)象,注意“徒以”譯為“只是因為”、“圉”通假字“御”譯為“防御”;所以翻譯為:①而安陵國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诖笸跄绻麤]有爭戰(zhàn)之國所具有的防御裝備,又將用什么去抵御他們呢?
(4)在通讀文章,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完成,在秦王提到天子之怒時,唐雎不畏強暴,與其針鋒相對,以至最后挺劍而起,可以看出唐雎:有勇有謀、不畏強暴、敢于獻身、正氣凜然;從文中鄭同與趙王的對話最后使趙王說出“寡人請奉教.”的話中可以看出鄭同謙虛文雅、有謀有略、善于辭令、機智聰慧,謙虛文雅.
(5)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可得出,唐雎:針鋒相對,直言相諫.從“臣亦嘗以兵說魏昭王”中,鄭同為勸說趙王,用昭王之事來勸說,看出鄭同是迂回曲折,委婉勸諫.
答案:
(1)①道歉 ②明白,懂得 ③兵法 ④牽累
(2)C
(3)①而安陵國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
②大王您如果沒有爭戰(zhàn)之國所具有的防御裝備,又將用什么去抵御他們呢?
(4)唐雎:有勇有謀、不畏強暴、敢于獻身、正氣凜然
鄭同:有謀有略、善于辭令、機智聰慧,謙虛文雅
(5)唐雎:針鋒相對,直言相諫.
鄭同:迂回曲折,委婉勸諫.
譯文:
甲文: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你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fā)怒,將會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唐雎說:“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平民發(fā)怒嗎?”秦王說:“平民發(fā)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突然撲到宮殿上.他們?nèi)齻€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怒氣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兇吉的征兆.(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這個勇士倘若發(fā)怒,死的只有兩人,血流也不過五步遠,但天下百姓都要穿孝服,今天就是這樣.”說完(唐雎)拔出劍站起來.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么要弄到這種地步呢!我明白了:那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乙文:
鄭同北上拜見趙王.趙王說:“您是南方的博學之士,來這里有何見教?”鄭同回答說:“我是南方一個鄙陋無知的人,有什么值得您向我請教.當然盡管如此,大王您已經(jīng)把問題擺在了我面前,我又怎么敢不回答呢?我年輕的時候,父親曾教給我兵法.”趙王說:“我不喜歡兵法.”鄭同聽了這話拍手仰天大笑,他說:“兵法本來就是天下最狡詐的人喜歡的東西,我原來就猜想大王您不喜歡它.我早先也曾用兵法游說過魏昭王,昭王也說:‘我不喜歡.’我就說:‘大王的行為能比得上許由嗎?許由并沒有被世俗的名利牽累,所以不接受堯的禪讓.可是現(xiàn)在大王已經(jīng)接受了先王遺留下的江山,您想要保持祖先的靈魂平安無事,國家的領土不被侵占,社稷之神得到祭祀嗎?’魏昭王說:‘那是當然的.’我又說,現(xiàn)在如果有人帶著隨侯之珠,持丘出產(chǎn)的美玉,揣著萬金之財,一個人獨自在野外露宿,本身沒有孟賁那樣的威武、荊慶那樣的果斷,身邊也沒有強弓利箭來防御,那么不超過一個晚上,就會被人害死的.現(xiàn)在有強大貪婪的國家進逼大王的邊境,向大王索取疆土,曉之以理、動之以義,它們都不會聽從,在這種情況下,大王您如果沒有爭戰(zhàn)之國所具有的防御裝備,又將用什么去抵御它們呢?大王您如果不講求用兵的策略,那么鄰國的野心就會得逞了.”趙王說:“寡人請求你多加指教.”
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要注意對文言文詞語和句式的積累,在閱讀中培養(yǎng)語感,要學習一些詞語解釋和語句翻譯的方法和技巧,注意翻譯“信達雅”的原則.內(nèi)容理解方面可與現(xiàn)代文閱讀方法與技巧相聯(lián)系,真正的讀懂文意后,再來完成問題.
13.【答案】【小題1】C
【小題2】①偏愛;②當面指責;③盛怒的樣子;④認錯,道歉。
【小題3】(1)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諫,王宮門前庭院里人多得像集市一樣。
???????(2)百姓發(fā)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撞罷了。
【小題4】①鄒忌以自己與徐公比美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設喻,以小見大,以家事喻國事,來暗示齊王要納諫除弊,語言顯得委婉、含蓄、娓娓動聽,使齊王欣然接受了他的勸諫。②面對秦王的武力恐嚇(威脅),唐雎不畏強暴,針鋒相對,寸步不讓,并反唇相譏,還用“布衣之怒”來對抗秦王的“天子之怒”(還列舉歷史上“勇士”以死相拼的事例來警告秦王),最后迫使秦王道歉。
【解析】
1.【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字音的辨析拼讀能力。此類題型需要學生在平時讀課文時,養(yǎng)成熟練地語感,注意讀音,并注意在具體語境中的讀音。另外,學生要結(jié)合平時文言文中所學詞語來辨析字音,要結(jié)合文章中具體的語境,來掌握文言文中字詞的讀音。
【解答】
A.時時而間進。“間” 應讀:jiàn。
B.期年之后?!捌凇?應讀:jī。
C.正確。
D.秦王色撓。 “撓” 應讀:ná
故選C。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詞語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文中詞語的意思,要聯(lián)系原句來理解,不可孤立地分析,還要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比如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同時,平時要做好詞語的積累。注意“私”是“偏愛”的意思,“謝”是“認錯,道歉”的意思。都是古今異義詞。
3.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本題翻譯時要注意“令”“免冠徒跣”“搶”的意思。
4.本題考查學生解讀文言文內(nèi)容和人物語言藝術的把握的能力。文言文閱讀與現(xiàn)代文閱讀的相通之處在于都要讀懂文章,準確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在讀懂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理解。做此類題,一要通曉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受其啟發(fā),深入思考,加以概括。?分析人物語言藝術呈現(xiàn)出的特點要放在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中,了解人物在各個情節(jié)中的語言表現(xiàn),同時注意作者的介紹和評價。本題答案示例:①鄒忌以自己與徐公比美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設喻,以小見大,以家事喻國事,來暗示齊王要納諫除弊,語言顯得委婉、含蓄、娓娓動聽,使齊王欣然接受了他的勸諫。②面對秦王的武力恐嚇(威脅),唐雎不畏強暴,針鋒相對,寸步不讓,并反唇相譏,還用“布衣之怒”來對抗秦王的“天子之怒”(還列舉歷史上“勇士”以死相拼的事例來警告秦王),最后迫使秦王道歉。
A.夫?qū)VT之刺王僚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傳
B.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臣亦嘗以兵說魏昭王
C.休祲降于天
時宿于野
D.若士必怒
王若無兵

相關試卷

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唐雎不辱使命課時練習:

這是一份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唐雎不辱使命課時練習,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知識檢測站,美文百草園,綜合性學習,作文聊天室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部編版(2024)九年級下冊唐雎不辱使命習題: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2024)九年級下冊唐雎不辱使命習題,共2頁。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九年級下冊唐雎不辱使命習題: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九年級下冊唐雎不辱使命習題,共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解釋下邊各組介詞的意義,翻譯下列句子,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閱讀分析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初中唐雎不辱使命優(yōu)秀同步測試題

初中唐雎不辱使命優(yōu)秀同步測試題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唐雎不辱使命綜合訓練題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唐雎不辱使命綜合訓練題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10* 唐雎不辱使命課時練習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10* 唐雎不辱使命課時練習

語文九年級下冊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練習題

語文九年級下冊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練習題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九年級下冊電子課本

10* 唐雎不辱使命

版本: 人教部編版(2024)

年級: 九年級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