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試時間:60分鐘;試卷分數(shù):90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含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
1. 遂寧大英為千年卓筒井采鹽遺址保護區(qū),卓筒井井鹽汲制技藝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卓筒井是用直立粗大的竹筒汲鹵的鹽井,這里的“鹵”為地下開采的鹵水,含有氯化鈉、水、泥沙等物質(zhì),下列制鹽過程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 鐵錐鉆井B. 竹筒取鹵C. 濾缸濾鹵D. 制鹽燒煤
2. 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圖,下列描述中相關(guān)性質(zhì)屬于化學性質(zhì)的是
A. 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鏡
B. 鈦合金耐腐蝕作表框
C. 不銹鋼硬度大作表扣
D. 橡膠彈性良好作表帶
3. 空氣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下列有關(guān)空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潔凈的空氣是混合物,二氧化碳不是空氣污染物
B. 空氣中的氧氣可以供給呼吸、作燃料、氣割、化工生產(chǎn)等
C. 分離液態(tài)空氣得到氧氣和氮氣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D. 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zhì)很不活潑,所以可以做多種用途的電光源
4. 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 加熱硫酸銅晶體
C. 傾倒澄清石灰水 D. 滴加蒸餾水
5. 某同學的實驗報告中,有以下實驗數(shù)據(jù),其中合理的是( )
A. 用燒杯量得37.0mL蒸餾水B. 用溫度計測得某溶液的溫度為51.88℃
C 用托盤天平稱得16.7g食鹽D. 用10mL量筒量取5.25mL稀硫酸
6. 下列實驗項目與所選擇的儀器搭配錯誤的是
A. 少量試劑的反應-試管B.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膠頭滴管
C. 較多量液體加熱—大的量筒D. 取用粉末狀藥品-藥匙
7. 下列四組物質(zhì)中,前者屬純凈物,后者屬混合物的是( )
A. 液態(tài)氮、冰水混合物B. 液態(tài)氧、石灰水
C. 水、高錳酸鉀D. 潔凈空氣、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后剩余的固體
8. 以下實驗操作和注意事項不正確的是
A. 裝有高錳酸鉀的試管中要放一團棉花,目的是防止反應時藥品進入導管
B. 做鐵絲在氧氧中燃燒的實驗,先把鐵絲打磨光亮盤成螺旋狀
C. 加熱氯酸鉀制氧氣的實驗結(jié)束時,一定要先將導管從水槽中移出再停止加熱
D. 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驗滿時要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才能準確驗證
9. 下列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但不屬于氧化反應的是
A. B.
C. D.
10. 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11.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檢查下圖裝置的氣密性。當緩緩向外拉動活塞時,如果裝置氣密性良好,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A. 試管內(nèi)液面上升
B. 有液體進入注射器內(nèi)
C. 左側(cè)玻璃管內(nèi)有液柱的上升
D. 左側(cè)玻璃導管口產(chǎn)生氣泡
12. 如圖所示,利用過量紅磷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guān)系的是
A. B. C. D.
13. 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guān)系的圖像是
A. AB. BC. CD. D
14. 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A. 各層火焰溫度比較
B. 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
C. 比較空氣與人體呼出的氣體中CO2的含量
D. 證明蠟燭燃燒生成CO2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非選擇題(本小題包括6小題,共48分)
15. 根據(jù)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一氧化二氮(N2O)故俗稱“笑氣”,是無色有甜味的氣體,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在室溫下穩(wěn)定,它在一定條件下能支持燃燒,因為它在高溫下能分解生成兩種氣體,分別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和一種助燃性氣體。它具有氧化性,在高溫下,N2O也可以氧化有機物。它也可以用在火箭和賽車上,增加發(fā)動機的輸出功率。它的工作原理是N2O在發(fā)動機內(nèi)與空氣一道充當助燃劑與燃料混合燃燒,N2O可放出O2和N2,其中氧氣是關(guān)鍵的助燃氣體,而氮氣又可降溫,增加燃料燃燒效率。NH4NO3在微熱條件下生成一氧化二氮和水。需要注意的是,N2O是一種溫室氣體,它的溫室作用是二氧化碳的296倍。
(1)寫出N2O物理性質(zhì)有___________(寫出兩點);N2O的用途是___________(寫出一點);N2O可能對環(huán)境的影響是___________。
(2)寫出NH4NO3在微熱條件下反應的符號表達式:_______,該反應的基本類型是______。
(3)N2O貯存時應遠離火種、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6. 化學語言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
(1)在橫線上寫出相應的元素符號:某礦泉水的標簽上印有的主要礦物質(zhì)成分及含量如下(單位:毫克/升):鈣:___________20,鉀:39,鋅:0.6,氟___________:0.03等。
(2)不同物質(zhì)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不同。根據(jù)最近所學內(nèi)容的部分反應現(xiàn)象判斷并完成對應的符號表達式。
17. 空氣是重要的自然資源。
(1)物質(zhì)的性質(zhì)決定用途,用途可以體現(xiàn)物質(zhì)的性質(zhì),據(jù)此完成下表。
(2)如表是某日我國部分地區(qū)空氣質(zhì)量日報內(nèi)容:
①當日空氣質(zhì)量狀況最好的城市是(填序號)___________
②人類需要潔凈的空氣的。目前我國城市空氣質(zhì)量日報中的污染物不包括___________。
A.可吸入顆粒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碳
③如圖為一款新型環(huán)保車,可通過360°旋轉(zhuǎn)的“大炮筒”向四周噴水,從而緩解極端惡劣天氣給人帶來的不適。這款環(huán)保車噴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遠在高空是地球衛(wèi)士,近在身邊是健康殺手?!背粞?O3)對環(huán)境的作用需辯證地認識。
①高空中臭氧層能吸收紫外線,有學者認為,制冷劑氟利昂進入高空大氣后會產(chǎn)生氯原子(Cl),引發(fā)以下反應:,。Cl加快了上述轉(zhuǎn)化過程總反應的速率,但自身的質(zhì)量和化學性質(zhì)在總反應前后沒有發(fā)生變化,其作用是___________。
②地面附近的臭氧是一種空氣污染物,臭氧屬于______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18. 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氧氣。
空氣是制取氧氣的廉價、易得的原料,工業(yè)上常用分離空氣的方法制取氧氣。
【查閱資料】
在壓強為101kPa時,氧氣的沸點是-183℃,氮氣的沸點是-196℃。
【生產(chǎn)流程】
(1)上述流程圖中的a是___________(填符號)
(2)實驗室常利用化學反應制取少量氧氣,常用裝置如下圖所示。
①寫出圖中標示的儀器名稱:I___________ II___________。
②用裝置A制取氧氣時,應先向錐形瓶中加入的固體是___________,然后通過I向錐形瓶內(nèi)添加液體至___________(選填“a”或“b”)處。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是___________。若將裝置A中的I改成注射器,其優(yōu)點是_____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一瓶體積分數(shù)為90%的氧氣,應預先向容積為400mL的集氣瓶中加___________mL水。
③實驗室利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并測量所得氧氣體積,發(fā)生反應符號表達式為___________;從上圖選擇合適的裝置并正確連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接口的序號)。
19. “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再探究:
【回顧歷史】
(1)1774年,法國化學家___________通過用金屬汞在空氣中加熱生成氧化汞等實驗,第一次明確得出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結(jié)論。
【重溫教材】
(2)用裝置一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點燃燃燒匙內(nèi)的紅磷,立即伸入集氣瓶中并塞緊瓶塞,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___________,集氣瓶內(nèi)預先放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創(chuàng)新實踐】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發(fā)熱貼欲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
資料:1 發(fā)熱貼發(fā)熱原理:鐵粉與氧氣反應生銹,放熱,其中輔助成分不與氧氣反應。
2 鐵銹為紅色固體且不能被磁鐵吸引。
(3)如圖(裝置二),用集氣瓶(有效容積為500mL)取空氣樣品,塞緊膠塞,觀察到溫度計的示數(shù)明顯增大;待冷卻到室溫,打開彈簧夾,觀察到量筒內(nèi)水面下降了90mL,由此可知該空氣樣品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___________。
(4)與裝置一相比,該實驗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為證明發(fā)熱貼與氧氣發(fā)生了反應,可在反應后進行的簡單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5)查閱資料:鎂+氧氣氧化鎂:鎂+氮氣氮化鎂,根據(jù)提供的資料回答:下列物質(zhì)可用如圖裝置完成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是___________(填編號)
①紅磷 ②白磷 ③木炭 ④硫粉 ⑤鎂條 ⑥鐵絲 ⑦水銀 ⑧蠟燭
20. 文獻顯示,嚴西平等研究人員利用圖1裝置進行實驗,探究二氧化錳用量對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的影響。(壓強傳感器用于測量瓶內(nèi)壓強變化,各數(shù)據(jù)均于同溫同壓下測得,3%過氧化氫溶液的密度約為1g/mL)
第一組實驗記錄的瓶內(nèi)壓強變化如圖2所示,第二組實驗記錄的瓶內(nèi)壓強變化如圖3所示。已知3%過氧化氫溶液中,過氧化氫占溶液總質(zhì)量的3%,請根據(jù)以上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綜合第一組實驗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其他條件不變時。MnO2的用量越大,過氧化氫完全分解耗時___________,O2產(chǎn)量___________;綜合第二組實驗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其他條件不變時,過氧化氫溶液的用量越大,O2產(chǎn)量___________,過氧化氫完全分解耗時___________。
(2)觀察圖2可知:該條件下30s內(nèi)要完全分解8ml 3%的過氧化氫溶液,至少要用___________g MnO2;根據(jù)圖3可知,該條件下0.1gMnO2至少能快速催化分解___________mL 3%的過氧化氫溶液。
(3)綜合兩組實驗可推知:這樣的實驗條件下要30s內(nèi)完成反應,“二氧化錳與過氧化氫的質(zhì)量比”最合適的取值約為___________。
2023學年第一學期初三年級化學學科10月階段性
學情摸查問卷
考試時間:60分鐘;試卷分數(shù):90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含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
1. 遂寧大英為千年卓筒井采鹽遺址保護區(qū),卓筒井井鹽汲制技藝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卓筒井是用直立粗大的竹筒汲鹵的鹽井,這里的“鹵”為地下開采的鹵水,含有氯化鈉、水、泥沙等物質(zhì),下列制鹽過程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 鐵錐鉆井B. 竹筒取鹵C. 濾缸濾鹵D. 制鹽燒煤
【答案】D
【解析】
【詳解】A、鐵錐鉆井過程中只是形狀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B、竹筒取鹵過程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C、濾缸濾鹵過程中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D、制鹽燒煤過程中,煤燃燒有新物質(zhì)二氧化碳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
故選D。
2. 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圖,下列描述中相關(guān)性質(zhì)屬于化學性質(zhì)的是
A. 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鏡
B. 鈦合金耐腐蝕作表框
C 不銹鋼硬度大作表扣
D. 橡膠彈性良好作表帶
【答案】B
【解析】
【詳解】A、玻璃透光性是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zhì),是物理性質(zhì)。
B、鈦合金耐腐蝕是說鈦合金不易與氧氣、酸、堿等反應,是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的,是化學性質(zhì)。
C、不銹鋼硬度大是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的,是物理性質(zhì)。
D、橡膠彈性良好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的,是物理性質(zhì)。
綜上所述:選擇B。
3. 空氣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下列有關(guān)空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潔凈的空氣是混合物,二氧化碳不是空氣污染物
B. 空氣中的氧氣可以供給呼吸、作燃料、氣割、化工生產(chǎn)等
C. 分離液態(tài)空氣得到氧氣和氮氣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D. 稀有氣體的化學性質(zhì)很不活潑,所以可以做多種用途的電光源
【答案】A
【解析】
【詳解】A、潔凈的空氣中含有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物質(zhì),是一種混合物,二氧化碳是空氣的組成成分,不是空氣污染物,正確;
B、氧氣具有助燃性,能夠作助燃劑,氧氣不具可燃性,不能作燃料,錯誤;
C、分離液態(tài)空氣得到氧氣和氮氣的過程是分離混合物的過程,沒有生成新物質(zhì),發(fā)生了物理反應,錯誤;
D、稀有氣體在通電的條件下能夠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所以可以做多種用途的電光源,與化學性質(zhì)很不活潑無關(guān),錯誤。
故選A。
4. 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 加熱硫酸銅晶體
C. 傾倒澄清石灰水 D. 滴加蒸餾水
【答案】A
【解析】
【詳解】A.檢查裝置氣密性,先將導氣管放在水中,再用手緊握試管,若有氣泡冒出,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該選項操作正確;
B.加熱固體時,試管應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入試管炸裂,該選項操作不正確;
C.傾倒液體時,試劑瓶緊挨試管口,標簽向手心,瓶塞倒放,該選項操作不正確;
D.膠頭滴管滴加液體時,滴管不能伸入試管中,更不能將滴管碰到試管內(nèi)壁,該選項操作不正確,
故選A。
5. 某同學的實驗報告中,有以下實驗數(shù)據(jù),其中合理的是( )
A. 用燒杯量得37.0mL蒸餾水B. 用溫度計測得某溶液的溫度為51.88℃
C. 用托盤天平稱得16.7g食鹽D. 用10mL量筒量取5.25mL稀硫酸
【答案】C
【解析】
【詳解】A、量取一定體積液體應選用量筒,不合理;
B、溫度計可精確到0.1℃,測得的溶液溫度不能為51.88℃,不合理;
C、托盤天平可精確到0.1g,稱得的食鹽質(zhì)量可為16.7g,合理;
D、量程為10mL的量筒可精確到0.1mL,量取的稀硫酸不能為5.25mL,不合理。
故選C。
6. 下列實驗項目與所選擇的儀器搭配錯誤的是
A. 少量試劑的反應-試管B.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膠頭滴管
C. 較多量液體加熱—大的量筒D. 取用粉末狀藥品-藥匙
【答案】C
【解析】
【詳解】A、試管可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不符合題意;
B、膠頭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不符合題意;
C、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不能用于加熱較多量液體,加熱較多量液體,可選擇燒杯,符合題意;
D、通常用藥匙取用粉末狀藥品,不符合題意。
故選C。
7. 下列四組物質(zhì)中,前者屬純凈物,后者屬混合物的是( )
A. 液態(tài)氮、冰水混合物B. 液態(tài)氧、石灰水
C. 水、高錳酸鉀D. 潔凈空氣、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后剩余的固體
【答案】B
【解析】
【詳解】A、由同種物質(zhì)組成的是純凈物,由不同種物質(zhì)組成的是混合物。液態(tài)氮屬于純凈物,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種物質(zhì),屬于純凈物,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B、液態(tài)氧屬于純凈物,石灰水由水、氫氧化鈣組成,屬于混合物,此選項符合題意;
C、水屬于純凈物,高錳酸鉀屬于純凈物,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D、潔凈空氣由不同種物質(zhì)組成,屬于混合物;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后剩余的固體中含有錳酸鉀、二氧化錳,屬于混合物,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睛】解答此題主要看物質(zhì)是否由同種物質(zhì)組成。
8. 以下實驗操作和注意事項不正確的是
A. 裝有高錳酸鉀的試管中要放一團棉花,目的是防止反應時藥品進入導管
B. 做鐵絲在氧氧中燃燒的實驗,先把鐵絲打磨光亮盤成螺旋狀
C. 加熱氯酸鉀制氧氣的實驗結(jié)束時,一定要先將導管從水槽中移出再停止加熱
D. 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驗滿時要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才能準確驗證
【答案】D
【解析】
【詳解】A、裝有高錳酸鉀的試管口要放一小團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顆粒進入導管,選項說法正確;
B、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先把鐵絲打磨光亮盤成螺旋狀,除去鐵絲表面的鐵銹,增大了鐵絲的受熱面積,選項說法正確;
C、加熱氯酸鉀制氧氣的實驗結(jié)束時,一定要先將導管從水槽中移出,再停止加熱,以防冷水倒吸、炸裂試管,選項說法正確;
D、用向上排空氣法來收集氧氣,驗滿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證明氧氣已滿,不能伸入集氣瓶內(nèi),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9. 下列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但不屬于氧化反應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物質(zhì)和氧氣發(fā)生的反應叫氧化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zhì)反應生成一種新物質(zhì)的反應叫化合反應。
【詳解】A、水和三氧化硫反應生成硫酸的過程沒有氧氣參與,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但不屬于氧化反應,故A正確;
B、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的過程,有氧氣參與,且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化合反應,也屬于氧化反應,故B錯誤;
C、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過程,沒有氧氣參與,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但不屬于氧化反應,故C錯誤;
D、甲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過程,有氧氣參與,但不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屬于氧化反應,但不屬于化合反應,故D錯誤;
故選A。
10. 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詳解】A、氧氣具有助燃性,檢驗氧氣: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中,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不符合題意;
B、分別加入澄清石灰水,氮氣不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現(xiàn)象不同,可以區(qū)分,不符合題意;
C、分別加入少量二氧化錳,水中加入二氧化錳,無明顯現(xiàn)象,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錳,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產(chǎn)生氣泡,現(xiàn)象不同,可以區(qū)分,不符合題意;
D、木炭粉和二氧化錳粉末均是黑色的,觀察顏色,無法區(qū)分,符合題意。
故選D。
11.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檢查下圖裝置的氣密性。當緩緩向外拉動活塞時,如果裝置氣密性良好,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A. 試管內(nèi)液面上升
B. 有液體進入注射器內(nèi)
C. 左側(cè)玻璃管內(nèi)有液柱的上升
D. 左側(cè)玻璃導管口產(chǎn)生氣泡
【答案】D
【解析】
【詳解】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檢查下圖裝置的氣密性。當緩緩向外拉動活塞時,如果裝置氣密性良好,試管內(nèi)壓強變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左側(cè)玻璃導管口產(chǎn)生氣泡,故選D。
12. 如圖所示,利用過量紅磷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guān)系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詳解】A、該實驗中紅磷過量,氧氣消耗完,紅磷還有剩余,因此最終紅磷質(zhì)量不為0,圖像描述錯誤;故不符合題意;
B、剛開始反應,集氣瓶內(nèi)氣體受熱膨脹,壓強增大,隨著反應進行氧氣被消耗,集氣瓶內(nèi)壓強減小,最終壓強不變,且壓強小于開始時的壓強,圖像描述錯誤;故不符合題意;
C、紅磷燃燒消耗氧氣,不消耗氮氣,集氣瓶內(nèi)氮氣的質(zhì)量不變,故C項正確;故符合題意;
D、該實驗開始前集氣瓶內(nèi)有一部分水,用來吸收反應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因此,反應開始時集氣瓶內(nèi)水的體積不為0,而且,在反應進行中,彈簧夾沒有打開,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變,最終反應結(jié)束,且集氣瓶冷卻到室溫時,才能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才能進入集氣瓶,圖像描述錯誤。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睛】本題考查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注意紅磷加入是過量的;集氣瓶中有水;集氣瓶中壓強的變化等條件。才能更好的去分析其圖像的變化。
13. 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guān)系的圖像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詳解】A、催化劑只改變反應速率,不影響生成物的質(zhì)量,有無催化劑,生成氧氣質(zhì)量相同,故錯誤;
B、加熱一定量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氧氣從0開始,反應結(jié)束后不變,故錯誤;
C、紅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會生成五氧化二磷,剩余氮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四,故錯誤;
D、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后立即產(chǎn)生氧氣,同時生成水,水的質(zhì)量增加,但不會從0開始,反應結(jié)束后不變,故正確。
故選:D。
14. 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A. 各層火焰溫度比較
B. 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
C. 比較空氣與人體呼出的氣體中CO2的含量
D. 證明蠟燭燃燒生成CO2
【答案】D
【解析】
【詳解】A、根據(jù)小木棒的碳化程度可以判斷火焰各部分的溫度高低,碳化程度越大,溫度越高,該選項能夠達到實驗目的,不符合題意;
B、過氧化氫溶液相同,一支試管中加入二氧化錳,一支試管中沒有加入二氧化錳,根據(jù)帶火星的木條是否復燃,可以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該選項能夠達到實驗目的,不符合題意;
C、等量的石灰水滴入等體積的兩個集氣瓶中,實驗過程中呼出氣體的集氣瓶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更明顯,說明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氣中高,該選項能夠達到實驗目的,不符合題意;
D、圖中實驗,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而冷的燒杯,燒杯內(nèi)壁出現(xiàn)水霧,證明蠟燭燃燒生成了水,檢驗二氧化碳,應使用澄清石灰水,故選項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符合題意。
故選D。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非選擇題(本小題包括6小題,共48分)
15. 根據(jù)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一氧化二氮(N2O)故俗稱“笑氣”,是無色有甜味的氣體,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在室溫下穩(wěn)定,它在一定條件下能支持燃燒,因為它在高溫下能分解生成兩種氣體,分別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和一種助燃性氣體。它具有氧化性,在高溫下,N2O也可以氧化有機物。它也可以用在火箭和賽車上,增加發(fā)動機的輸出功率。它的工作原理是N2O在發(fā)動機內(nèi)與空氣一道充當助燃劑與燃料混合燃燒,N2O可放出O2和N2,其中氧氣是關(guān)鍵的助燃氣體,而氮氣又可降溫,增加燃料燃燒效率。NH4NO3在微熱條件下生成一氧化二氮和水。需要注意的是,N2O是一種溫室氣體,它的溫室作用是二氧化碳的296倍。
(1)寫出N2O物理性質(zhì)有___________(寫出兩點);N2O的用途是___________(寫出一點);N2O可能對環(huán)境的影響是___________。
(2)寫出NH4NO3在微熱條件下反應的符號表達式:_______,該反應的基本類型是______。
(3)N2O貯存時應遠離火種、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5. ①. 無色、有甜味、氣體,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②. 可以用在火箭和賽車上,增加發(fā)動機的輸出功率(合理即可) ③. 溫室效應(合理表述即可)
16. ①. ②. 分解反應
17. N2O在高溫下能分解生成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
【解析】
【小問1詳解】
顏色、氣味、狀態(tài)、溶解性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屬于物理性質(zhì),故N2O物理性質(zhì)有:無色、有甜味、氣體,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由題干信息可知,N2O可以用在火箭和賽車上,增加發(fā)動機的輸出功率;
N2O是一種溫室氣體,它的溫室作用是二氧化碳的296倍,故會造成溫室效應;
【小問2詳解】
NH4NO3在微熱條件下反應生成一氧化二氮和水,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
該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屬于分解反應;
【小問3詳解】
N2O在高溫下能分解生成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和一種助燃性氣體,即生成氮氣和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故N2O貯存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防止發(fā)生火災。
16. 化學語言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
(1)在橫線上寫出相應的元素符號:某礦泉水的標簽上印有的主要礦物質(zhì)成分及含量如下(單位:毫克/升):鈣:___________20,鉀:39,鋅:0.6,氟___________:0.03等。
(2)不同物質(zhì)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不同。根據(jù)最近所學內(nèi)容的部分反應現(xiàn)象判斷并完成對應的符號表達式。
【答案】16. ①. Ca ②. F
17. ①. ②. ③.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兩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必須小寫,故鈣元素表示為:Ca;
由一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要大寫,故氟元素表示為:F;
【小問2詳解】
鐵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
硫是淡黃色固體,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
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
17. 空氣是重要的自然資源。
(1)物質(zhì)的性質(zhì)決定用途,用途可以體現(xiàn)物質(zhì)的性質(zhì),據(jù)此完成下表。
(2)如表是某日我國部分地區(qū)的空氣質(zhì)量日報內(nèi)容:
①當日空氣質(zhì)量狀況最好的城市是(填序號)___________
②人類需要潔凈的空氣的。目前我國城市空氣質(zhì)量日報中的污染物不包括___________。
A.可吸入顆粒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碳
③如圖為一款新型環(huán)保車,可通過360°旋轉(zhuǎn)的“大炮筒”向四周噴水,從而緩解極端惡劣天氣給人帶來的不適。這款環(huán)保車噴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遠在高空是地球衛(wèi)士,近在身邊是健康殺手?!背粞?O3)對環(huán)境的作用需辯證地認識。
①高空中臭氧層能吸收紫外線,有學者認為,制冷劑氟利昂進入高空大氣后會產(chǎn)生氯原子(Cl),引發(fā)以下反應:,。Cl加快了上述轉(zhuǎn)化過程總反應的速率,但自身的質(zhì)量和化學性質(zhì)在總反應前后沒有發(fā)生變化,其作用是___________。
②地面附近的臭氧是一種空氣污染物,臭氧屬于______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答案】(1) ①. 化學性質(zhì)不活潑,且無毒 ②. 液氮汽化時能吸收大量的熱 ③. 通電時,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 ④. 密度小、性質(zhì)穩(wěn)定
(2) ①. ④ ②. D ③. 降塵、吸收有害氣體等作用
(3) ①. 作催化劑 ②. 純凈物
【解析】
【小問1詳解】
①氮氣填充食品包裝袋利用氮氣的化學性質(zhì)不活潑,且無毒的特點。故填化學性質(zhì)不活潑,且無毒;
②液氮用于磁懸浮列車中做冷凍劑,因為液氮汽化時能吸收大量的熱。故填液氮汽化時能吸收大量的熱;
③稀有氣體作霓虹燈利用了稀有氣體通電時,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的特點。故填通電時,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
④氦氣作飛艇利用了氦氦氣密度小、性質(zhì)穩(wěn)定的特點。故填密度小、性質(zhì)穩(wěn)定;
【小問2詳解】
①污染指數(shù)月底說明空氣質(zhì)量越好。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當日空氣質(zhì)量最好的城市是④深圳,故填④;
②空氣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等,而空氣中的含有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目前不包括在我國城市空氣質(zhì)量日報中的污染物之中。
故選D。
③環(huán)保車噴水可以降塵,有些有害氣體可以溶于水,所以環(huán)保車噴水的作用是降塵、吸收有害氣體等。故填降塵、吸收有害氣體等作用;
【小問3詳解】
①由化學反應的過程可知,Cl加快了上述轉(zhuǎn)化過程總反應的速率,但自身的質(zhì)量和化學性質(zhì)在總反應前后沒有發(fā)生變化,其起到催化作用,故填作催化劑;
②臭氧中只含臭氧分子,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故填純凈物;
18. 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氧氣。
空氣是制取氧氣的廉價、易得的原料,工業(yè)上常用分離空氣的方法制取氧氣。
【查閱資料】
在壓強為101kPa時,氧氣的沸點是-183℃,氮氣的沸點是-196℃。
【生產(chǎn)流程】
(1)上述流程圖中的a是___________(填符號)
(2)實驗室常利用化學反應制取少量氧氣,常用裝置如下圖所示。
①寫出圖中標示的儀器名稱:I___________ II___________。
②用裝置A制取氧氣時,應先向錐形瓶中加入的固體是___________,然后通過I向錐形瓶內(nèi)添加液體至___________(選填“a”或“b”)處。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是___________。若將裝置A中的I改成注射器,其優(yōu)點是_____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一瓶體積分數(shù)為90%的氧氣,應預先向容積為400mL的集氣瓶中加___________mL水。
③實驗室利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并測量所得氧氣體積,發(fā)生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___________;從上圖選擇合適的裝置并正確連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接口的序號)。
【答案】(1)N2 (2) ①. 長頸漏斗 ②. 集氣瓶 ③. 二氧化錳##MnO2 ④. a ⑤. ⑥. 可以控制反應速率 ⑦. 350(按照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計算)或349.4(按照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21%計算) ⑧. ⑨. ② ⑩. ⑨ ?. ⑧ ?. ⑩
【解析】
【小問1詳解】
分離液態(tài)空氣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點的不同,將其分離,氮氣的沸點低,故氮氣先分離出來,故上述流程圖中的a是:N2;
【小問2詳解】
①由圖可知,儀器I為長頸漏斗;儀器 II為集氣瓶;
②A裝置適用于固液不加熱反應制取氣體,適用于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故應先向錐形瓶中加入的固體是二氧化錳;然后通過I向錐形瓶內(nèi)添加液體至a處,這樣可以形成液封,防止反應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下端逸出;
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
若將裝置A中的I改成注射器,該裝置可通過注射器控制液體的滴加速率,從而控制反應速率;
若按照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21%計算,解:設(shè)需要加水的體積為x,則,x≈349.4mL;
若按照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計算,解:設(shè)需要加水的體積為x,則,x=350mL;
③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
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屬于固體加熱反應,發(fā)生裝置可選B,可利用萬用瓶,用排水法測定所得氧氣的體積,氧氣的密度比水小,應從⑨端通入,水從⑧端排出,⑧端連接量筒,用量筒測量排出水的體積,排出水的體積就是制得氧氣的體積,故順序為:②→⑨→⑧→⑩。
19. “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再探究:
【回顧歷史】
(1)1774年,法國化學家___________通過用金屬汞在空氣中加熱生成氧化汞等實驗,第一次明確得出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結(jié)論。
【重溫教材】
(2)用裝置一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點燃燃燒匙內(nèi)的紅磷,立即伸入集氣瓶中并塞緊瓶塞,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___________,集氣瓶內(nèi)預先放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創(chuàng)新實踐】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發(fā)熱貼欲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
資料:1 發(fā)熱貼發(fā)熱原理:鐵粉與氧氣反應生銹,放熱,其中輔助成分不與氧氣反應。
2 鐵銹為紅色固體且不能被磁鐵吸引。
(3)如圖(裝置二),用集氣瓶(有效容積為500mL)取空氣樣品,塞緊膠塞,觀察到溫度計的示數(shù)明顯增大;待冷卻到室溫,打開彈簧夾,觀察到量筒內(nèi)水面下降了90mL,由此可知該空氣樣品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___________。
(4)與裝置一相比,該實驗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為證明發(fā)熱貼與氧氣發(fā)生了反應,可在反應后進行的簡單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5)查閱資料:鎂+氧氣氧化鎂:鎂+氮氣氮化鎂,根據(jù)提供的資料回答:下列物質(zhì)可用如圖裝置完成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是___________(填編號)
①紅磷 ②白磷 ③木炭 ④硫粉 ⑤鎂條 ⑥鐵絲 ⑦水銀 ⑧蠟燭
【答案】(1)拉瓦錫 (2) ①. ②. 加速降溫,吸收反應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氣
(3)18% (4) ①. 比較環(huán)保,且誤差小 ②. 用磁鐵吸引反應后物質(zhì) (5)①②
【解析】
【小問1詳解】
1774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通過用金屬汞在空氣中加熱生成氧化汞等實驗,第一次明確得出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結(jié)論;
【小問2詳解】
紅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
該實驗需要冷卻至室溫后,打開彈簧夾,集氣瓶內(nèi)水的作用是加速降溫,反應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散逸到空氣中,會污染空氣,五氧化二磷能與水反應,故水的作用是: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氣,故填:加速降溫,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氣;
【小問3詳解】
該實驗中,利用鐵粉與氧氣反應消耗氧氣,待完全反應后,冷卻至室溫,由于消耗了氧氣,裝置內(nèi)壓強減小,打開彈簧夾,量筒中的水進入集氣瓶,進入水的體積就是消耗氧氣的體積,故由此可知該空氣樣品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
【小問4詳解】
與裝置一相比,該實驗不會生成五氧化二磷,比較環(huán)保,且可通過量筒直接讀出消耗氧氣的體積,誤差小;
鐵粉能被磁鐵吸引,鐵銹為紅色固體且不能被磁鐵吸引,故實驗操作是:用磁鐵吸引反應后物質(zhì),不能被吸引,說明發(fā)熱貼與氧氣發(fā)生了反應;
【小問5詳解】
①紅磷只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且生成物是固體,可以用圖中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符合題意;
②白磷只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且生成物是固體,可以用圖中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符合題意;
③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氣體,化學反應前后,壓強變化不大,不能用圖中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不符合題意;
④硫粉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氣體,化學反應前后,壓強變化不大,不能用圖中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不符合題意;
⑤鎂不僅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還能與空氣中的氮氣反應,不能用圖中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不符合題意;
⑥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不能用圖中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不符合題意;
⑦水銀在空氣中不能燃燒,不能用圖中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不符合題意;
⑧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氣體,化學反應前后,壓強變化不大,不能用圖中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不符合題意。
故選①②。
20. 文獻顯示,嚴西平等研究人員利用圖1裝置進行實驗,探究二氧化錳的用量對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的影響。(壓強傳感器用于測量瓶內(nèi)壓強變化,各數(shù)據(jù)均于同溫同壓下測得,3%過氧化氫溶液的密度約為1g/mL)
第一組實驗記錄的瓶內(nèi)壓強變化如圖2所示,第二組實驗記錄的瓶內(nèi)壓強變化如圖3所示。已知3%過氧化氫溶液中,過氧化氫占溶液總質(zhì)量的3%,請根據(jù)以上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綜合第一組實驗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其他條件不變時。MnO2的用量越大,過氧化氫完全分解耗時___________,O2產(chǎn)量___________;綜合第二組實驗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其他條件不變時,過氧化氫溶液的用量越大,O2產(chǎn)量___________,過氧化氫完全分解耗時___________。
(2)觀察圖2可知:該條件下30s內(nèi)要完全分解8ml 3%的過氧化氫溶液,至少要用___________g MnO2;根據(jù)圖3可知,該條件下0.1gMnO2至少能快速催化分解___________mL 3%的過氧化氫溶液。
(3)綜合兩組實驗可推知:這樣的實驗條件下要30s內(nèi)完成反應,“二氧化錳與過氧化氫的質(zhì)量比”最合適的取值約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越少##越短 ②. 不變 ③. 越大##越多 ④. 不變
(2) ①. 0.12 ②. 10
(3)1:100
【解析】
小問1詳解】
根據(jù)圖示可知,當過氧化氫的量一定、二氧化錳的量逐漸增多時,圖像最終匯聚于同一直線,說明過氧化氫的量相同時,生成的氧氣的量相同,但是生成氧氣的速率不同,二氧化錳的量越多,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的氧氣越多,分解速率越快,所以綜合第一組實驗可以得出其它條件不變時,MnO2的用量越大,過氧化氫完全分解耗時越少,O2的產(chǎn)量不變;
根據(jù)圖示可知,當過氧化氫量逐漸增多、二氧化錳的量不變時,生成的氧氣的量也逐漸增大,但是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的氧氣的量相同,說明分解速率相同,所以綜合第二組實驗可以得出其它條件不變時,過氧化氫溶液的用量越大,O2的產(chǎn)量越大,過氧化氫完全分解耗時相同;
故填越少;不變;越大;不變;
【小問2詳解】
根據(jù)圖2可發(fā)現(xiàn),實驗條件下,30s內(nèi)催化分解8mL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為3%的雙氧水,MnO2的最小用量為0.12g;根據(jù)圖3可發(fā)現(xiàn),0.1g MnO2至少能快速催化分解10mL的過氧化氫溶液。故填0.12;10;
【小問3詳解】
根據(jù)圖2可知,要使實驗在30S內(nèi)結(jié)束,需要二氧化錳的量最小不小于0.08g;根據(jù)圖3可知,要使實驗在30S內(nèi)結(jié)束,則要求3%的過氧化氫的體積不大于8mL,則最合適的取值=,故填1:100;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檢驗氧氣
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中
B
鑒別氮氣和二氧化碳
分別加入澄清石灰水
C
鑒別水和過氧化氫溶液
分別加入少量二氧化錳
D
區(qū)分木炭粉和二氧化錳粉末
觀察顏色
A用兩份等質(zhì)量、等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分別制取氧氣
B加熱一定量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C用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D在一定量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
實驗現(xiàn)象和特征
該化學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①______
淡黃色固體燃燒,發(fā)出明亮藍紫色火焰
②______
發(fā)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③______
物質(zhì)的性質(zhì)
該性質(zhì)對應的用途
_____
氮氣防腐
液態(tài)氮氣的_______低
氮氣用于懸磁浮
稀有氣體______時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
稀有氣體做霓虹燈
氦氣的化學性質(zhì)很不活潑且_______
氦氣做飛艇
序號
城市
污染指數(shù)
首要污染物
空氣質(zhì)量級別
①
北京
103
可吸入顆粒物
Ⅲ
②
呼和浩特
500
可吸入顆粒物
V
③
大慶
72
可吸入顆粒物
Ⅱ
④
深圳
36
無
I
編號
第一組實驗
第二組實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過氧化氫溶液
8mL
8mL
8mL
8mL
8mL
2mL
4mL
6mL
8mL
10mL
二氧化錳
0.03g
0.06g
0.08g
0.12g
0.24g
0.1g
0.1g
0.1g
0.1g
0.1g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檢驗氧氣
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中
B
鑒別氮氣和二氧化碳
分別加入澄清石灰水
C
鑒別水和過氧化氫溶液
分別加入少量二氧化錳
D
區(qū)分木炭粉和二氧化錳粉末
觀察顏色
A用兩份等質(zhì)量、等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分別制取氧氣
B加熱一定量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C用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D在一定量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
實驗現(xiàn)象和特征
該化學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①______
淡黃色固體燃燒,發(fā)出明亮藍紫色火焰
②______
發(fā)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氣體
③______
物質(zhì)的性質(zhì)
該性質(zhì)對應的用途
_____
氮氣防腐
液態(tài)氮氣的_______低
氮氣用于懸磁浮
稀有氣體______時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
稀有氣體做霓虹燈
氦氣的化學性質(zhì)很不活潑且_______
氦氣做飛艇
序號
城市
污染指數(shù)
首要污染物
空氣質(zhì)量級別
①
北京
103
可吸入顆粒物
Ⅲ
②
呼和浩特
500
可吸入顆粒物
V
③
大慶
72
可吸入顆粒物
Ⅱ
④
深圳
36
無
I
編號
第一組實驗
第二組實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過氧化氫溶液
8mL
8mL
8mL
8mL
8mL
2mL
4mL
6mL
8mL
10mL
二氧化錳
0.03g
0.06g
0.08g
0.12g
0.24g
0.1g
0.1g
0.1g
0.1g
0.1g
這是一份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第十六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化學試題(含答案),共3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10, 對下列實驗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下列關(guān)于空氣的說法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九年級(上)月考化學試卷(10月份),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廣東省廣州市鐵一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下學期2月月考化學試題,共8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