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碱}
(2023下·江蘇南通·八年級校聯(lián)考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桃花源記》(節(jié)選)
陶淵明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
【乙】
桃源行(節(jié)選)
王維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云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云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丙】
再游桃花源
袁中道
明日過桃源縣,之綠蘿山下諸峰累累,極為嗖削①。至白馬雪濤處,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②坐。泊水溪,與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樹,夾道如錦幄③,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屢陟彌④高,石為泉嚙,皆若靈壁。
【注】①嗖削:直立陡峭;②踞:蹲坐;③錦幄:錦繡織成的篷帳;④彌:更加。
1.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
與諸人步入桃花源
2.寫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阡陌交通( )
(2)桃可千余樹( )
(3)溯源而上( )
(4)屢陟彌高( )
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2)泊水溪,與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
4.王維的詩歌“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從語言風格上說說【乙】詩中所描寫的桃源景象與【甲】文中陶淵明所描繪的有何不同。
5.陶淵明和袁中道都寫了令人向往的桃花源,但借此表達的情感是不一樣的,請結(jié)合【甲】【丙】兩文談?wù)勀愕睦斫狻?br>(2023下·江蘇無錫·八年級校聯(lián)考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乙】
順宗即位,王叔文、韋執(zhí)誼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與監(jiān)察呂溫密引禁③中,與之圖事。轉(zhuǎn)尚書禮部員外郎。叔文欲大用之,會居位不久,叔文敗,與同輩七人俱貶。宗元為邵州刺史,在道,再貶為永州司馬。
既罹竄逐④,涉履蠻瘴⑤,崎嶇堙厄⑥,蘊⑦騷人之郁悼,寫情敘事,動必以文。為騷文十數(shù)篇,覽之者為之凄惻。
(節(jié)選自《舊唐書?柳宗元傳》)
注:①用事:執(zhí)掌政權(quán)。②奇待:器重禮遇。③禁:宮禁,帝王的住處。④罹竄逐:遭遇放逐。⑤涉履蠻瘴:經(jīng)歷蠻地瘴癘之苦。⑥堙厄:指道路艱難。⑦蘊:積聚。
6.下列加點字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
A.日光下澈(清澈)B.其岸勢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一樣)
C.尤奇待宗元(格外,特別)D.為騷文十數(shù)篇(寫)
7.下列句子中的“以”與“動必以文”中的“以”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全石以為底B.以其境過清
C.卷石底以出D.能以徑寸之木
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2)宗元為邵州刺史,在道,再貶為永州司馬。
9.結(jié)合甲乙兩文內(nèi)容,概括甲文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2023下·江蘇蘇州·八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柳宗元
官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zhuǎn)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乙】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
【丙】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蓋河?xùn)|人。后登進士第,為監(jiān)察御史。順宗即位,王叔文、韋執(zhí)誼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與監(jiān)察呂溫密引禁中③,與之圖事。轉(zhuǎn)尚書吏部外郎。叔文奇其才,欲大用之。會居位不久叔文敗與同輩七人俱眨。宗元為邵州刺史,在道,再貶永州司馬。既罹竄逐④,涉履蠻瘴⑤,崎嶇堙厄⑥,蘊⑦騷人之郁悼,寫情敘事,動必以文。為騷文十數(shù)篇,覽之者為之凄惻。元和十年,例移柳州太守。柳州土俗,以男女質(zhì)⑧錢,過期則沒入錢主,宗元革其鄉(xiāng)法。其已沒者,仍出私錢贖之,歸其父母。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時年四十七。
——《舊唐書·柳宗元傳》,有刪改
【注釋】①用事:執(zhí)掌政權(quán)。②奇待:器重禮遇。③禁中:帝王住處。④罹竄逐:遭遇放逐。⑤涉履蠻瘴:經(jīng)歷蠻地瘴癘之苦。⑥埋厄:道路限難。⑦蘊:積聚。⑧質(zhì):抵押。
10.下列加點字字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其先蓋河?xùn)|人 其已沒者
B.為騷文十數(shù)篇 覽之者為之凄側(cè)
C.以其境過清 以男女質(zhì)錢
D.潭中魚可百許頭 高可二黍許
11.請用“/”給【丙】文中畫線句斷句。(限斷兩處)
會 居 位 不 久 叔 文 敗 與 同 輩 七 人 俱 貶
1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叔文奇其才,欲大用之。
13.【甲】詩說柳宗元在柳州時因“宦情羈思共凄凄”,但從【丙】文來看,他也是勵精圖治的。
如面對柳州土俗,他以“ ”(用原文中短語)來除弊制、愛子民的。
14.【乙】文畫線句寫景很有特點,請作一賞析。
15.讀【甲】詩,有人說“榕葉滿庭鶯亂啼”中“亂”字有情味,請闡述你的理解。
16.結(jié)合語段【丙】的內(nèi)容,分條概括【乙】文中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2022下·江蘇常州·八年級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xué)??计谥校╅喿x古文選段,回答小題。
【甲】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各微側(cè),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shù)也。
舟尾橫臥一樣。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節(jié)選自《核舟記》)
【乙】
南京濮仲謙,古貌古心,粥粥①若無能者,然其技藝之巧,奪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數(shù)刀,價以兩計,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盤根錯節(jié),以不事刀斧為奇,則是經(jīng)其手路刮磨之而遂得重價真不可解也。仲謙名噪甚,得其一款,物輒騰貴。三山街②潤澤③于仲謙之手者數(shù)十人焉,而仲謙赤貧自如也。于友人座間見有佳竹、佳犀④,輒自為之。意偶不屬,雖勢劫⑤之、利啖之,終不可得。
(節(jié)選自《陶庵夢憶》)
【注釋】①粥粥:柔弱無能的樣子。②三山街:地名。③潤澤:獲利。④屋:犀牛。引申為犀牛角或皮制作的器物。⑤劫:脅迫。
17.解釋下列加點字。
(1)絕類彌勒( )
(2)詘右臂支船( )
(3)珠可歷歷數(shù)也( )
(4)價以兩計( )
(5)雖勢劫之( )
18.閱讀【甲】【乙】兩文,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而仲謙赤貧自如也
B.珠可歷歷數(shù)地 終不可得
C.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輒自為之
D.左臂掛念珠倚之 然其技藝之巧
1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2)仲謙名噪甚,得其一款,物輒騰貴。
20.【乙】中濮仲謙“竹寸耳,勾勒數(shù)刀,價以兩計”,卻又為何“赤貧”?請根據(jù)文中相關(guān)情節(jié)加以分析。
模擬預(yù)測題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
南陽劉子驥,好游山水。嘗采藥至衡山,深入忘反。見有一澗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閉一開,水深廣,不得渡。欲還失道,遇伐薪人問徑,僅得還家。或說囷中皆仙方靈藥及諸雜物。子驥欲更尋索,不復(fù)知處。
長沙醴陵縣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見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跡,異之,乃相謂曰:可試入水中,看何由爾。”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數(shù)十步,便開明朗然,不異世間。
(選自陶淵明《搜神后記》)
[注]①囷(qūn):這里指似四形谷倉的巨石。②斫:砍伐。
2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
①復(fù)行數(shù)十步( )
②不足為外人道也 ( )
③嘗采藥至衡 ( )
④深入忘反( )
2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2)深山中有人跡,異之。
23.【乙】文中的“不異世間”與【甲】文中的“ ”相仿。
24.【甲】文寫劉子驥“欣然規(guī)往”“未果”,【乙】文寫劉子驥“欲更尋索,不復(fù)知處”。甲乙兩文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桃花源記》(節(jié)選)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br>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乙】
《和桃源詩序》
蘇軾
世傳桃源事,多過其實。考淵明所記,止言先世避秦亂來此,則漁人所見,似是其子孫,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殺雞作食,豈有仙而殺者乎?……舊說南陽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飲其水皆壽①,或至百二三十歲。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孫者。道極險遠,生不識鹽醢②,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龍蛇,飲其水,故壽。近歲道稍通,漸能致五味,而壽益衰,桃源蓋此比也歟③。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則已化為爭奪之場久矣。常意天地間若此者甚眾,不獨桃源。
【注釋】①壽;長壽。②醯(xī):醋。③也歟:語氣助詞,相當于“矣”。
25.(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咸來問訊( )
②便扶向路( )
③或至百二三十歲( )
④而壽益衰( )
(2)下列選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而溪中多枸杞 而壽益衰
B.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
C.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 似是其子孫
D.處處志之 則已化為爭奪之場久矣
26.用“/”給下面兩個句子劃出朗讀停頓,各停一處。
(1)村 中 聞 有 此 人
(2)則 漁 人 所 見
27.翻譯下面兩個句子。
(1)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2)常意天地間若此者甚眾,不獨桃源。
28.蘇軾認為“世傳桃源事,多過其實”。請你結(jié)合甲、乙兩文,說說桃花源之事不實在何處?
閱讀【甲】【乙】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節(jié)選自《小石潭記》)
【乙】
自西山道口徑①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②。其上為睥睨③、“梁欐④”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大激越,良久乃已。環(huán)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⑤”,盛奇而堅,其疏敷⑥偃仰。類智者所施設(shè)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蛟唬骸耙晕糠蛸t而辱于此者?!被蛟唬骸捌錃庵`,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br>是二者,余未信之。
(節(jié)選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記》)
【注釋】①徑;直往。②垠;邊;界限。③眸睨,女墻,城墻上如齒狀的銹墻。④欐:棟梁。⑤箭:箭竹,竹子的一種。⑥數(shù):密,與“疏”相對。
29.解釋加點詞語。
(1)水尤清冽( )
(2)皆若空游無所依( )
(3)俶爾遠逝( )
(4)逾黃茅嶺而下( )
(5)窺之正黑( )
30.翻譯下列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2)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
31.下列對選文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兩則選文寫的地方都有遭遇無人賞識的境況,同時都是由于所處的偏僻荒涼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
B.兩則選文都寫到了水:甲文寫水中魚兒嬉戲的畫面,乙文寫了神奇的洞穴有響亮的水聲。
C.兩則選文都融情于敘事寫景中,都抒發(fā)了作者邂逅自然美景的愉悅之情。
D.畫線句寫景各有千秋。甲文動靜結(jié)合,游魚與潭水相映成趣。乙文運用白描的手法,語言精練,妙趣橫生。
32.本文是《永州八記》之一,和《小石潭記》是姊妹篇。比較閱讀兩篇文章,結(jié)合具體語句看看作者寫景抒情的“情”是否相同。
閱讀【甲】【乙】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李陵既壯,選為建章監(jiān),監(jiān)諸騎。善射,愛士卒。天子以為李氏世將,而使將八百騎。嘗深入匈奴二千余里。還,拜為騎都尉,將丹陽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張掖以屯衛(wèi)胡。
天漢二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于天山,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專走貳師也。單于以兵八萬圍擊陵軍。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余人。且引且戰(zhàn),連斗八日,還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陵曰:“無面目報陛下?!彼旖敌倥?。其兵盡沒,余亡散得歸漢者四百余人。
單于既得陵,素聞其家聲,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漢聞,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后,李氏名敗,而隴西之士居門下者皆用為恥焉。
(節(jié)選自《史記·李將軍列傳》)
【乙】
陵字少卿,少為侍中建章監(jiān)。善騎射,愛人,謙讓下士,甚得名譽。武帝以為有廣之風,使將八百騎,深入匈奴二千余里。還,拜為騎都尉,將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
天漢二年,貳師將三萬騎出酒泉,擊右賢王于天山。召陵,欲使為貳師將輜重。陵于是將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至浚稽山,與單于相直,騎可三萬圍陵軍。陵引士出營外為陳。虜見漢軍少,直前就營。陵搏戰(zhàn)攻之,千弩俱發(fā),應(yīng)弦而倒。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shù)千人。單于大驚,召左右地兵八萬余騎攻陵。陵且戰(zhàn)且引,南行數(shù)日,抵山谷中。是時,陵軍益急,匈奴騎多,戰(zhàn)一日數(shù)十合,復(fù)傷殺虜二千余人。虜不利,欲去。會陵軍候管敢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軍無后救,射矢且盡。單于得敢大喜,使騎并攻漢軍。陵居谷中,虜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遂遮道急攻陵。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軍人分散,脫至塞者四百余人。
后聞陵降,上怒甚,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誅。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為愧。單于壯陵,以女妻之,貴用事。
(節(jié)選自《漢書·李廣蘇建傳》)
【丙】
①說起中國的史書,《史記》《漢書》,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有兩個原因。一則這兩部書是最早的有系統(tǒng)的歷史,再早雖然還有《尚書》《魯春秋》《國語》《春秋左氏傳》《戰(zhàn)國策》等,但《尚書》《國語》《戰(zhàn)國策》,都是記言的史,不是記事的史?!妒酚洝穭?chuàng)了“紀傳體”,敘事自黃帝以來到著者當世,就是漢武帝的時候,首尾三千多年。《漢書》采用了《史記》的體制,卻以漢事為斷,從高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后來的史書全用《漢書》的體制,斷代成書;二十四史里,《史記》《漢書》以外的二十二史都如此。這稱為“正史”。《史記》《漢書》,可以說都是“正史”的源頭。二則,這兩部書都成了文學(xué)的古典,兩書有許多相同處,雖然也有許多相異處。大概東漢、魏、晉到唐,喜歡《漢書》的多,唐以后喜歡《史記》的多,而明、清兩代尤然。
②《史》《漢》可以說是各自成家?!妒酚洝贰拔闹倍潞恕?,《漢書》“文贍而事詳①”。【A】感慨多,微情妙旨,時在文字蹊徑之外;《漢書》卻一覽之余,情詞俱盡。但是就史論史,班固也許比較客觀些,比較合體些??傊?,《史》《漢》二書,文質(zhì)和繁省雖然各不相同,而所采者博,所擇者精,卻是一樣;組織的弘大,描寫的曲達,也同工異曲。二書并稱良史,決不是偶然的。
(節(jié)選自《經(jīng)典常談》(有刪改))
【注】:①詳贍,指充盈飽滿,也可以指詳細充實。
33.下列句子中的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族陵母妻子(滅族)B.隴西之士居門下者皆用為恥焉(因為)
C.陵引士出營外為陳(陳列)D.具言陵軍無后救(詳細)
34.下列選項與“單于以兵八萬圍擊陵軍”中的“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卷石底以出B.以其境過清
C.以徑寸之木D.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為愧
35.翻譯下列句子。
(1)單于既得陵,素聞其家聲,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
(2)拜為騎都尉,將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
36.請結(jié)合甲、乙兩文,分析造成李陵兵敗被俘的原因有哪些?
37.請結(jié)合丙文,簡要概括《史記》《漢書》無人不知的原因。
38.丙文第②自然段中的【A】處應(yīng)該填入的人物是 ,“李陵事件”對他的人生經(jīng)歷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請簡要說明。
39.請結(jié)合甲、乙選文中的內(nèi)容,說說你對丙文中第②自然段劃線句的理解。
小景收集了經(jīng)典的古詩文,邀請你完成下列題目。
〔甲〕
夏初雨后尋愚溪①
唐·柳宗元
悠悠雨初霽②,獨繞清溪曲。引杖試荒泉,解帶圍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幸此息營營③,嘯歌靜炎燠④。
【注釋】:①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居于愚溪畔十年。②霽:指雨后或雪后轉(zhuǎn)晴。③營營:謀求。④炎燠(yù):指天氣極熱。
〔乙〕
愚溪①詩序(節(jié)選)
唐·柳宗元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于瀟水?;蛟唬喝绞蠂L居也,故姓是溪曰冉溪?;蛟唬嚎梢匀疽?,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余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定,士之居者猶斷斷然②,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夫水,智者樂也;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云雨,無以利世;而適類于余,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
寧武子邦無道則愚,智而為愚者也;顏子終日不違如愚,睿而為愚者也。皆不得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違于理悖于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
溪雖莫利于世,而善鑒萬類;清瑩秀徹,鏘鳴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樂而不能去也。余雖不合于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tài),而無所避之。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超鴻蒙③混希夷④,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詩》,紀于溪石上。
(選自《柳宗元集》,有改動)
40.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故謂之染溪
(2)今余家是溪
(3)日光下澈
(4)漁人甚異之
41.用“/”給下面句子 斷句。(限斷三處)
今余遭有道而違于理悖于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
42.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2)余雖不合于俗,亦頗以文墨自慰。
43.有人評價柳宗元筆下的山水多為自我投射。請賞析〔甲〕詩首聯(lián)“曲”字的妙處。
44.同學(xué)們針對“柳宗元是否在自然中達到了內(nèi)心的平和”展開了辯論。請你結(jié)合〔甲〕詩、〔乙〕文和《小石潭記》相關(guān)內(nèi)容,幫助他們論證觀點。
正方:我方認為柳宗元在自然中達到了內(nèi)心的平和。因為〔甲〕詩中“① ”兩句體現(xiàn)出他在自然中平息躁郁之氣,表達了② 的態(tài)度(或心情)。
反方:我方認為柳宗元沒有在自然中達到內(nèi)心的平和。因為柳宗元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處死,他自己也不斷受到統(tǒng)治集團的誹謗和攻擊。〔乙〕文和《小石潭記》的相關(guān)內(nèi)容都表達了柳宗元③ 的情感。因此他看似超脫,實則是以“愚”自嘲,表達內(nèi)心的不滿。
閱讀下面文言文和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甲】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蓋河?xùn)|人。少精敏絕倫為文章卓偉精致一時輩行推仰。后登進士第,為監(jiān)察御史。善王叔文、韋執(zhí)誼,二人者奇其才,欲大用之。會居位不久,叔文敗,與同輩七人俱貶。宗元為邵州刺史,在道,再貶永州司馬。既竄斥①,地又荒癘②,因自放山澤間,其堙厄感郁③,一寓諸文。為騷文十數(shù)篇,覽之者為之凄惻。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時年四十七。觀察使裝行立為營護其喪及妻子還于京師,時人義之。
(有刪改)
[注釋]①竄斥:貶逐。②荒癘:指南蠻瘴癘之地。③堙厄感郁:遭遇困境,感傷抑郁。
【乙】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柳宗元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zhuǎn)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45.下列加點字與“心樂之”的“樂”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二人者奇其才B.凄神寒骨
C.皆若空游無所依D.一寓諸文
46.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柳宗元仕途不順,心情抑郁,經(jīng)常在詩文中寄托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正如甲文中所說的“其堙厄感郁,一寓諸文”。
B.柳宗元因王叔文政治變革失敗,直接被貶至永州,《小石潭記》正是他在永州時所寫的“永州八記”之一。
C.從甲文中可知柳宗元屢遭貶謫,雖寄情山水與詩文,仍郁郁而終,客死他鄉(xiāng),終年四十七歲。
D.乙詩首句的“共凄凄”三字,真實地表現(xiàn)了作者長年游宦在外、遠離故土與親人、旅途漂泊艱辛的悲怨心情。
47.請用“/”給文中畫線句斷句。(限斷兩處)
少 精 敏 絕 倫 為 文 章 卓 偉 精 致 一 時 輩 行 推 仰。
4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為騷文十數(shù)篇,覽之者為之凄惻。
49.后人評價【乙】詩第四句“榕葉滿庭鶯亂啼”,一個“亂”字一語雙關(guān),“物之境”與“我之情”融合無間,請作賞析。
50.結(jié)合【甲】文中柳宗元的身世經(jīng)歷,再聯(lián)系課文《小石潭記》,分析【乙】詩中作者會有“春半如秋”之感的原因。

相關(guān)試卷

(江蘇專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xí)專題11 說明文閱讀題(2份,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江蘇專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xí)專題11 說明文閱讀題(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蘇專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xí)專題11說明文閱讀題原卷版doc、江蘇專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xí)專題11說明文閱讀題解析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5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江蘇專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xí)專題09 小說閱讀(必考題型全梳理)50題(2份,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江蘇專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xí)專題09 小說閱讀(必考題型全梳理)50題(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蘇專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xí)專題09小說閱讀必考題型全梳理50題原卷版doc、江蘇專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xí)專題09小說閱讀必考題型全梳理50題解析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77頁, 歡迎下載使用。

(江蘇專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xí)專題08 課外文言文閱讀(拓展遷移)50題(2份,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江蘇專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xí)專題08 課外文言文閱讀(拓展遷移)50題(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蘇專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xí)專題08課外文言文閱讀拓展遷移50題原卷版doc、江蘇專用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xí)專題08課外文言文閱讀拓展遷移50題解析版doc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48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浙江專用)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xí)專題06  文言文對比閱讀(課內(nèi)外結(jié)合)59題(2份,原卷版+解析版)

(浙江專用)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xí)專題06 文言文對比閱讀(課內(nèi)外結(jié)合)59題(2份,原卷版+解析版)

(天津?qū)S?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xí)專題07  記敘文閱讀(必考題型梳理)50題(2份,原卷版+解析版)

(天津?qū)S?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xí)專題07 記敘文閱讀(必考題型梳理)50題(2份,原卷版+解析版)

(天津?qū)S?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xí)專題06 文言文閱讀(課內(nèi)+課外)50題(2份,原卷版+解析版)

(天津?qū)S?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題練習(xí)專題06 文言文閱讀(課內(nèi)+課外)50題(2份,原卷版+解析版)

專題12 課內(nèi)外文言文對比閱讀(原卷版+解析版)-2022-2023學(xué)年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項復(fù)習(xí)(全國通用)

專題12 課內(nèi)外文言文對比閱讀(原卷版+解析版)-2022-2023學(xué)年八年級下冊期中專項復(fù)習(xí)(全國通用)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xí)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xí)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xí)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