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答題前,在答題卷指定區(qū)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并填涂相應數(shù)字。
3.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
5.若無特殊說明或暗示,本試卷中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選擇題部分
一、選擇題Ⅰ(本題共13小題,每小題3分,共39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 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舉行,下列運動項目中,在考查運動員比賽成績時,運動員可視為質點的是( )
A. 跳水B. 單杠
C. 體操D. 馬拉松
【答案】D
【解析】
【詳解】ABC.考查運動員跳水、單杠和體操成績時,不能忽略運動員的大小、形狀,不能看成質點,故ABC錯誤;
D.考查運動員馬拉松比賽成績時,可以忽略運動員的大小、形狀,看成質點,故D正確。
故選D。
2. 在某校秋季運動會入場儀式中,1班同學保持隊形不變通過主席臺前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以方隊中某同學為參考系,方隊中其它同學是運動的
B. 以方隊中某同學為參考系,主席臺是靜止的
C. 站立在主席臺旁觀看的老師,看到方隊迎面而來,是選擇自己為參考系的緣故
D. 以上說法均錯誤,參考系必須是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
【答案】C
【解析】
【詳解】AB.由于同學保持隊形不變通過主席臺前方,學生之間保持相對靜止,以方隊中某同學為參考系,方隊中其它同學是靜止的,主席臺是運動的,A錯誤,B錯誤;
C.以站立在主席臺旁觀看的老師為參考系,方隊是迎面而來的,C正確;
D.參考系可以是靜止的也可以是運動的,D錯誤。
故選C。
3. 圖為“玉兔二號”巡視器在月球上從O處行走到OA段是直線,AB段是曲線,從O到B用時1分鐘26秒,則巡視器( )
A. 從A到B的位移大小等于AB軌跡的長度
B. 在OA段運動時一定有加速度
C. OA段與AB段的平均速度不可能相同
D. 1分鐘26秒指的是時刻
【答案】C
【解析】
【詳解】A.由于AB段是曲線,因此巡視器從A到B的位移大小小于AB軌跡的長度,A錯誤;
B.在OA段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沒有加速度,B錯誤;
C.OA段是直線與AB段是曲線,位移不同,所以OA段與AB段的平均速度不可能相同,C正確;
D.1分鐘26秒指的是時間間隔,D錯誤。
故選C。
4. 2023年9月29日,亞運會競技體操女子平衡木決賽在黃龍體育中心體育館舉行,中國選手唐茜靖獲得亞軍。如圖為比賽時衡木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瞬間,關于此瞬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平衡木受到的壓力就是唐茜靖的重力
B. 平衡木沒有發(fā)生形變,唐茜靖的腳底發(fā)生了形變
C. 人受到彈力是由于平衡木發(fā)生了形變
D. 唐茜靖一定受到水平方向的靜摩擦力
【答案】C
【解析】
【詳解】A.平衡木受到的壓力并非唐茜靖的重力,壓力和重力是不同性質的力,故A錯誤;
BC.平衡木也發(fā)生了形變,從而給唐茜靖施加支持力作用,故B錯誤,C正確;
D.唐茜靖靜止時,受力平衡,水平方向不受靜摩擦力,故D錯誤;
故選C。
5. 下列甲、乙、丙、丁所示各圖中,所有接觸面都是光滑的,且物體均保持靜止。則Q球受兩個彈力的有( )
A. 一個B. 兩個C. 三個D. 四個
【答案】A
【解析】
【詳解】圖甲、乙中P、Q盡管接觸,P與Q之間沒有相互擠壓,沒有發(fā)生彈性形變,不存在彈力,假如存在彈力,Q球將發(fā)生滾動,所以Q球只受支持力;丁圖中只有豎直線對Q球有拉力作用,丙圖中繩子和斜面對小球Q都有彈力作用。
故選A。
6. 足球運動員在罰點球時,球獲得30m/s的速度飛出,腳與球作用時間為0.1s。球又在空中飛行0.3s后,以25m/s的速度撞擊守門員,球被守門員用雙手擋出后以10m/s的速度沿原路彈回,雙手與球接觸時間為0.2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球被守門員擋出過程中,球的平均加速度大小為100m/s2
B. 與球被守門員擋出過程相比,罰點球過程中速度變化得更快
C. 與罰點球過程相比,球被守門員擋出過程中速度變化量更大,所以加速度更大
D. 罰點球過程速度增大,是因為此過程加速度在增大
【答案】B
【解析】
【詳解】A.球被守門員擋出過程中,球的平均加速度大小為
故A錯誤;
B.罰點球過程的平均加速度為
速度變化的快慢即為加速度,則與球被守門員擋出過程相比,罰點球過程中速度變化得更快,故B正確;
C.兩個過程的速度變化量的關系為
則與罰點球過程相比,球被守門員擋出過程中速度變化量更大,但加速度較小,故C錯誤;
D.罰點球過程速度增大,是因為此過程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相同,故D錯誤。
故選B。
7. 關于物理課本中的四幅圖片,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圖甲是一個物體運動的圖像,由圖像可知該物體不可能沿曲線運動
B. 圖乙展示了有機玻璃的形變,運用了微元法
C. 圖丙展示了三個形狀規(guī)則的均勻物體的重心,由此可知重心一定在物體上
D. 圖丁中質量均勻的鋼管,一端支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另一端被豎直繩懸掛著。地面對鋼管的彈力可能沿垂直于鋼管斜向左上方的方向
【答案】A
【解析】
【詳解】A.圖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圖可知斜率越來越“緩”,加速度越來越小,物體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直線運動,說明合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不可能做曲線運動,故A正確;
B.如圖乙有機玻璃在壓力作用下的微小形變采用了放大法,故B錯誤;
C.質量分布均勻、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其重心在幾何中心上,如圖丙所示如果是均勻的空心球的話,重心在球的中心一點,但并不在球體上。并不是說重心就只能落在實體的物質上,也可以是在空心的地方。故C錯誤;
D.地面對鋼管的彈力方向垂直于地面豎直向上,與鋼管不垂直,故D錯誤。
故選B。
8. 某物體做直線運動的圖像如圖所示,關于物體在前8s內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體在第6s末改變運動方向
B. 0~4s內的速度大于4~6s內的速度
C. 4~6s內和6~8s內的位移相同
D. 0~8s內物體離出發(fā)點的最大距離是8m
【答案】C
【解析】
【詳解】A.由圖可知,第4s末物體速度的方向由正向變?yōu)樨撓?,運動方向發(fā)生了變化;物體在第6s末前后物體都是向負方向運動,故A錯誤;
B.根據x-t圖像斜率等于物體的速度可知,0~4s內的速度為
4~6s內速度為
所以0~4s內的速度小于4~6s內的速度,故B錯誤;
C.4~6s內的位移
6~8s內的位移
所以4~6s內和6~8s內的位移相同,故C正確;
D.0~8s內物體離出發(fā)點的最大距離是4m,分別是4s末和8s末,故D錯誤。
故選C。
9. 如圖所示,一彈射游戲裝置由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彈射器和個門組成,兩相鄰門間的距離均為1m?,F(xiàn)滑塊(可視為質點)從O點彈出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全程不與門相碰且恰好停在門5的正下方。已知滑塊在門4和5之間滑行的時間為1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滑塊的加速度大小為1m/s2
B. 滑塊由門1滑至門5所用的時間為2s
C. 滑塊經過門1時的速度大小為2m/s
D. 滑塊經過門3時的速度小于2m/s
【答案】B
【解析】
【詳解】AB.滑塊做末速度為零的勻減速直線運動,根據逆向思維可知,滑塊從門4到門5有
滑塊從門1滑至門5有
其中L=1m,t=1s,代入數(shù)據解得滑塊由門1滑至門5所用的時間
t15=2s
加速度大小為
a=2m/s2
故A錯誤,B正確;
C.滑塊經過門1時的速度大小為
v=at15=2×2m/s=4m/s
故C錯誤;
D.滑塊在門1和門5之間滑行的平均速度為
m/s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由于滑塊在門4和5之間滑行的時間為1s,則在門1和4之間滑行的時間為也是1s,則滑塊經過門4時的速度為2m/s,由于滑塊做減速運動,則滑塊經過門3時的速度大于2m/s,故D錯誤。
故選B。
10. 自行車的機械碟剎可以讓車輛擁有更好的制動性,在同樣的剎車過程中,碟剎因更高的穩(wěn)定度和靈活性,致使剎車距離更短,提供更大的安全性。碟剎由碟剎器與碟剎片兩者間的摩擦力實現(xiàn)制動。在一次緩慢剎車的過程中,下列有關機械碟剎說法正確的是( )
A. 碟剎器與自行車相對靜止,碟剎器受到的是靜摩擦力
B. 自行車騎行速度越大,碟剎器與碟剎片之間的摩擦力也越大
C. 碟剎器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與其相對碟剎片的運動方向相反
D. 碟剎器與碟剎片之間的摩擦力,與碟剎器夾住碟剎片的力的大小無關
【答案】C
【解析】
【詳解】A.碟剎器與碟剎片相對運動,碟剎器受到的是滑動摩擦力,故A錯誤;
B.碟剎器與碟剎片之間的摩擦力與二者之間的摩擦因數(shù)和正壓力大小有關,與自行車騎行速度無關,故B錯誤;
C.根據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可知,碟剎器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與其相對碟剎片的運動方向相反,故C正確;
D.根據
易知碟剎器夾住碟剎片的力越大,碟剎器與碟剎片之間的摩擦力越大,故D錯誤。
故選C。
11. 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塊A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掛的砝碼和托盤的總質量為0.6kg,輕質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為2N,滑輪摩擦不計。若輕輕取走盤中的部分砝碼,使總質量減少到0.3kg,將會出現(xiàn)的情況是( )
A. 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可能變小
B. A不會在彈簧拉力作用下向左運動
C. 木塊A受到摩擦力方向向右
D. 若輕輕取走盤中的部分砝碼,使總質量減少到0.1kg,則木塊A一定向左運動
【答案】B
【解析】
【詳解】ABC.初態(tài)時,對A受力分析可知摩擦力
說明最大靜摩擦力Fmax≥4N,當將總質量減小到0.3kg時,拉力變?yōu)?N,物體仍靜止,合力仍為零,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變,故摩擦力為
,方向向左
故AC錯誤,B正確;
D.若輕輕取走盤中的部分砝碼,使總質量減少到0.1kg,此時拉力為1N,木塊A受彈簧彈力2N,則靜摩擦力為
,方向向右
木塊不會運動,故D錯誤;
故選B。
12. 如圖所示“禮讓行人”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某汽車正以54km/h的速度行駛在城市道路上,在車頭距離“禮讓行人”停車線36m時,駕駛員發(fā)現(xiàn)前方有行人通過人行橫道,0.4s后剎車使汽車勻減速滑行,為了使汽車車頭不越過停車線停止讓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汽車剎車后滑行的最大距離為36m
B. 汽車減速的最小加速度為3.75m/s2
C. 汽車用于減速滑行的最長時間為5s
D. 從駕駛員發(fā)現(xiàn)行人到汽車停止的過程汽車平均速度為7.5m/s
【答案】B
【解析】
【詳解】A.已知汽車剎車前速度為
在內做勻速運動的位移為
則汽車剎車滑行的最大距離為
故A錯誤;
B.汽車剎車的最小加速度為
代入數(shù)據解得
故B正確;
C.汽車用于減速滑行的最長時間為
故C錯誤;
D.汽車從發(fā)現(xiàn)前方有行人通過人行橫道到停下來過程的平均速度滿足
故D錯誤。
故選B。
13. 如圖a所示的“冰爬犁”是北方兒童在冬天的一種游戲用具:“上坐一人,雙手握鐵篙,向后下方用力點冰,則冰床前進如飛。”在空曠的水平冰面上,有一小孩從靜止開始,連續(xù)三次“點冰”后,爬犁沿直線繼續(xù)滑行最后停下。其圖像如圖b所示,圖中OA∥BC∥DE,AB∥CD∥EF。關于爬犁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爬犁加速時的加速度大小為1m/s2
B. 爬犁從O到A過程中的位移大小為0.32m
C. 爬犁運動過程中的最大速度為2.4m/s
D. 爬犁從開始加速到最終停下,共經歷20.4s
【答案】D
【解析】
【詳解】A.由圖象可知爬犁加速時的加速度大小為
A錯誤;
B.面積表示位移大小,因此從O到A過程中的位移大小為
B錯誤;
C.由題圖可知E點對應爬犁運動的最大速度,從O到E的三次加速過程速度的變化量都是1m/s,兩次減速過程速度的變化量都是-0.2m/s,所以最大速度為
C錯誤;
D.EF階段減速時間
爬犁從開始加速到最終停下,共經歷
15.6s+4.8s=20.4s
D選項正確。
故選D。
二、選擇題Ⅱ(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4分,共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0分)
14. 一運動員做了一個罕見的一字馬動作而爆紅網絡。如圖所示,她在走廊里用雙腿撐墻,使自己靜止于兩墻之間(全身離地有一定高度)。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若換一雙鞋底更粗糙的運動鞋,則運動員受到的墻壁對她的摩擦力變大
B. 若運動員對墻壁的壓力增大,則運動員受到的墻壁對她的摩擦力增大
C. 運動員左腳和右腳對墻壁的彈力大小可能不同,方向一定相反
D. 若運動員質量為50kg,左腳對墻壁的彈力大小為625N,則她與墻壁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至少為0.4
【答案】ABC
【解析】
【詳解】AB.墻壁對她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她的重力大小,由于運動員的重力不變,若換一雙鞋底更粗糙的運動鞋,增大墻壁的壓力,人受到的墻壁對她的摩擦力仍然等于重力不變,故A錯誤,B錯誤,符合題意;
C.運動員受力如圖所示:
墻壁對腳的彈力垂直于墻壁,運動員處于平衡狀態(tài),水平方向合力為0,因此運動員左腳和右腳對墻壁的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錯誤,符合題意;
D.運動員靜止,則最大靜摩擦力滿足
得
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ABC。
15. 一物體在某段時間內運動時的位置—時間()圖像和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其中圖像中的時刻對應拋物線的最高點,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圖像中
B. 圖像中
C. 圖像中
D. 物體3s時離坐標原點的距離為5m
【答案】AD
【解析】
【詳解】AB.由x-t圖像可知,時刻的速度為零,結合v-t圖像可知,,且時間內和時間內物體通過的位移大小相等,可推知,故A正確,B錯誤;
C.由v-t圖像可知,在0~2s內物體通過的位移大小
所以
故C錯誤;
D.若從時開始,物體在t1~3s時間內通過的位移大小
其中
,
解得
故物體3s時離坐標原點的距離
故D正確。
故選AD。
非選擇題部分
三、填空題(本題共2小題,每題8分,共16分)
16. 在做“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實驗中。
(1)如圖中的器材被稱為電火花計時器的是___________(選填“A”或“B”)
A. B.
(2)電火花計時器使用電源是圖中的_________(選填“A”、“B”、“C”、“D”)。
A. B. C. D.
(3)下列操作中正確的有__________(多選);
A.小車釋放前應遠離打點計時器
B.細線必須與長木板平行
C.應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
D.跨過滑輪所吊重物越重越好,可以減小阻力的影響
(4)某同學在實驗中打出的一條紙帶如圖所示,為在紙帶上所選的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1s。
①打點計時器打下C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②由紙帶所示數(shù)據可算出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答案】 ①B ②. D ③. BC##CB ④. 0.30 ⑤. 0.40
【解析】
【詳解】(1)[1]圖A是電磁打點計時器,圖B是電火花計時器,故選B。
(2)[2]電火花計時器工作電源為交流220V,故選D。
(3)[3]A.在釋放小車前,小車應盡量靠近打點計時器,以便能在紙帶上打出更多的點,有利于實驗數(shù)據的處理和誤差的減小,故A錯誤;
B.由實驗步驟的注意事項可知細線和紙帶都必須與長木板平行,故B正確;
C.實驗中為了在紙帶上打出更多的點,提高紙帶的利用效率,具體操作中要求先接通電源,啟動打點計時器,待打點穩(wěn)定后,再釋放小車,故C正確;
D.為了減小實驗誤差,實驗中要求所吊的重物質量應遠小于小車的質量,如果所吊重物越重小車運動速度越快,不利于實驗研究,故D錯誤。
故選BC。
(4)[4]打C點時小車的速度等于BD段的平均速度,則有
[5]根據可得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17. 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彈簧彈力F和彈簧長度L的關系,把彈簧上端固定在鐵架臺的橫桿上,記錄彈簧自由下垂時下端所到達的刻度位置。然后,在彈簧下端懸掛不同質量的鉤碼,記錄每一次懸掛鉤碼的質量和彈簧下端的刻度位置,實驗中彈簧始終未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通過分析數(shù)據得出實驗結論。(本實驗中g取9.8m/s2)
(1)下列操作規(guī)范的是________(多選);
A.懸吊鉤碼時,應在鉤碼靜止后再讀數(shù)
B.實驗前,應該先把彈簧水平放置測量其原長
C.隨意增減鉤碼,記下增減鉤碼后指針所指的標尺刻度和對應的鉤碼總重
D.逐一增掛鉤碼,記下每增加一只鉤碼后指針所指的標尺刻度和對應的鉤碼總重
(2)某次彈簧上的指針在刻度尺上對應的位置如圖丙所示,該處的讀數(shù)為________ cm;
(3)當彈簧下端所掛鉤碼為20g時,彈簧彈力大小為________ N(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4)以彈簧彈力F為縱軸、彈簧長度L為橫軸建立直角坐標系,依據實驗數(shù)據作出F—L圖像,如圖乙所示。由圖像可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____N/m(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5)小李查閱相關資料得知當?shù)刂亓铀俣鹊闹禐?.78m/s2,若考慮此因素的影響,該實驗測得的勁度系數(shù)測量值與彈簧勁度系數(shù)的真實值相比____。(選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答案】 ①. AD##DA ②. 18.00 ③. 0.196 ④. 25 ⑤. 偏大
【解析】
【詳解】(1)[1]A.用懸掛鉤碼的方法給彈簧施加拉力,要保證彈簧穩(wěn)定后,即處于靜止狀態(tài)再讀數(shù),故A正確;
B.為了消除彈簧自重的影響,實驗前,應該先把彈簧豎直放置測量其原長,故B錯誤;
CD.為了更好地找出彈力與形變量之間的規(guī)律,應逐一增掛鉤碼,記下每增加一只鉤碼后指針所指的標尺刻度和對應的鉤碼總重,故D正確,C錯誤。
故選AD。
(2)[2]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由圖丙可知,讀數(shù)為。
(3)[3]根據平衡條件可得
(4)[4]根據胡克定律可得
可知圖像橫軸的截距等于彈簧自由下垂時的長度,則有
圖像的斜率等于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則有
(5)[5]由胡克定律
解得,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因為當?shù)氐闹亓铀俣葦?shù)值為,但計算時重力加速度數(shù)值取為,所以實驗測得的勁度系數(shù)結果大于真實值。
四、計算題(本題共4小題,共37分)
18. 無人機航拍已成為校園大型戶外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如圖所示,在一次航拍過程中,無人機懸停在一定高度處進行航拍。由于操控不當,無人機失去動力徑直下落,經后著地。不計空氣阻力,無人機可視為質點,求:
(1)下落后1s末無人機的速度大?。?br>(2)無人機懸停拍攝時距離地面的高度;
(3)無人機落地前最后2s內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1);(2);(3)
【解析】
【詳解】(1)無人機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g,設1s末物資的速度大小為v1,則
(2)設直升飛機距離地面的高度為h,則
(3)物資在前3s的位移大小為
則物資落地前最后2s內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19. 如圖所示,A、B兩個物體的質量分別為,,A、B通過勁度系數(shù)為500N/m的輕彈簧連接在一起。輕繩繞過定滑輪,一端與A物體相連,另一端施加力F。開始時,力F為零,木塊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F(xiàn)緩慢增大力F,直到物體B剛要離開水平地面時(此時物體A沒有與滑輪相碰)。不計繩子、彈簧的重力和一切摩擦。求:
(1)開始時彈簧的壓縮量;
(2)物體B剛要離開地面時,力F的大??;
(3)從開始到物體B剛要離開地面,物體A上升的高度
【答案】(1);(2);(3)
【解析】
【詳解】(1)開始時,對A受力分析,有
解得
=0.02m
(2)B剛要離開地面時,對B受力分析,有
對A受力分析,有
解得
F=30N
(3)B剛好離開平地面時
解得
=0.04m
物體A上升的高度為
20. 如圖所示,A、B兩個質量均為的物體疊放在水平面上,B的上下表面均水平,A物體與一拉力傳感器相連接,連接拉力傳感器和物體A的細繩保持水平。小華利用此裝置進行實驗探究:拉動物體B在水平地面上向右運動,物體A保持靜止,此時固定在豎直墻上的力傳感器的示數(shù)恒為4N。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A與B之間和B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求:
(1)B對A的摩擦力方向;
(2)A與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3)B與地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大小。
【答案】(1)水平向右;(2)0.2;(3)
【解析】
【詳解】(1)當B向右運動時,A相對B向左運動,因此B對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2)對A受力分析可知
此時A、B間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
又
F=fAB
解得
μ=0.2
(3)對A受力分析可知
NA=mg
對B受力分析可知
NB=mg+NA=2mg
由題意可知B與地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
21. ETC是高速公路上不停車電子收費系統(tǒng)的簡稱。圖示為ETC和人工收費通道的簡化模型。ETC通道由減速區(qū)、勻速區(qū)和加速區(qū)構成;人工收費通道由減速區(qū)和加速區(qū)構成,其減速區(qū)長度。某汽車以某一初速度(未知)駛向收費站。要過收費站時,若汽車走人工收費通道,需要在減速區(qū)入口處開始勻減速,并在收費站中心線處停下,經時間20s繳費后,再勻加速至并保持不變繼續(xù)行駛;若汽車走ETC通道,需要在中心線前方20m處勻減速至,勻速行駛到達中心線后,再勻加速至并保持不變繼續(xù)行駛。汽車剎車時的最大加速度,汽車勻加速運動時的加速度大小為。兩種通道均為平直道路,汽車能按要求通過相應車道,不計車輛長度。
(1)求該車能按要求通過ETC通道減速區(qū)的最大初速度;
(2)汽車以第(1)問的最大初速度行駛,若走ETC車道,求汽車從開始減速到勻加速至過程所用的時間;
(3)汽車以第(1)問的最大初速度行駛,求與走人工通道相比,走ETC通道可以節(jié)約的時間。(結果可用分數(shù)表示)
【答案】(1);(2);(3)
【解析】
【詳解】(1)由題意可知
v=36km/h=10m/s
由速度位移公式得
代入數(shù)據解得
v0=30m/s
(2)汽車通過ETC車道減速區(qū)時間
通過勻速區(qū)需要的時間
再加速至v0所需要的時間
汽車從開始減速到勻加速至過程所用的時間為
(3)設該車做勻減速運動通過人工通道減速區(qū)的加速度大小為,
由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位移公式得
代入數(shù)據解得
汽車通過人工通道減速區(qū)時間
再加速至v0所需要的時間
汽車由0加速至10m/s過程中的位移
汽車以v0勻速運動x時所用的時間
節(jié)約的時間
這是一份甘肅勢泉市四校2023_2024學年高一物理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題范圍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甘肅省武威市2023_2024學年高一物理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內容, 某同學從一塔頂上每隔0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2023_2024學年高二物理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