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準考證號、姓名、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在“考場號”和“座位號”欄相應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場號和座位號。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條形碼粘貼處”。
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測試范圍:九上全冊+九下第1~3單元(側(cè)重九下第1~3單元)。
5. 難度系數(shù):0.75。
6.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jié)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1.(本題11分)理解默寫。
(1)《漁家傲·秋思》中表達戍邊將士濃重的鄉(xiāng)愁和戍邊難歸的句子: , 。
(2)《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借用典故,表達作者愿馳騁疆場、為國立功的句子: , ?
(3)《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具體描述軍營生活的句子: , , 。
(4)《滿江紅》中最能體現(xiàn)秋瑾不甘落后于須眉的句子: , , , 。
【答案】 (1)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2)持節(jié)云中 何日遣馮唐 (3)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4)身不得 男兒列 心卻比 男兒烈
【詳解】詩詞默寫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筆畫要準確。注意:歸無計、遣、分麾下炙、弦、塞、列、烈。
(本題10分)閱讀下面的詩,完成下面小題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2.(4分)這首詞的作者蘇軾,號 居士。
3.(6分)下面對該詞的理解品味有誤的一項是:( )
A.此詞是蘇軾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風格的作品,表現(xiàn)他決心抗擊遼、夏侵略的愛國壯志。自此,他樹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幟,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境界。
B.開篇著一“聊”一“狂”兩字,更見作者的瀟灑豪放,也隱約透露出怨憤之情;再用一個“卷”字,寫出眾多人馬像疾風一樣馳騁山岡的壯觀的出獵場面。
C.用典故是古詩詞創(chuàng)作常用藝術(shù)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達意。詞中下闋采用馮唐持節(jié)赦免魏尚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希望朝廷憫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結(jié)尾三句卒章顯志,表明作者想要馳騁沙場、為國殺敵、一展宏圖的強烈愿望和遠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顯了剛強威武的英雄氣概。
【答案】2.東坡 3.C
【分析】2.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本題考查關(guān)于蘇軾的知識。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3.本題考查對詞的理解與賞析。
C.“遣馮唐”運用典故,以魏尚自喻,委婉而含蓄地表明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免魏尚那樣來重新起用自己。表達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信任,建功立業(yè)的心情。
故選C。
(本題25分)閱讀下面古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乙】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念,余因得遍觀群書。
【丙】
凌曉樓先生曙①,嘉慶間江淮大儒也。先生以一孤童,貧而居市,十歲就塾,年馀,讀“四子書”未畢,即去鄉(xiāng),作雜傭保。然停作輒默誦所已讀書,苦不明詁解。鄰之富人,為子弟延經(jīng)義師,先生乘夜狙②其軒外,聽講論。數(shù)月,其師覺之,乃閉外戶不納。先生憤甚,求得已離句③之舊籍于市,私讀之達旦,而日中傭作如故。
(選自《郎潛紀聞》,有刪改)
【注釋】:①凌曙:字曉樓。著有《四書典故核》等。②狙:伺察。引申為覬覦。③離句:指剖章析句。
4.(4分)【甲】詩是由 (朝代)詩人 (人名)所寫。
5.(4分)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1)走送之( ) (2)而日中傭作如故( )
6.(5分)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乙】文中的畫線句。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7.(6分)請根據(jù)【乙】【丙】兩文內(nèi)容,填寫下表。
8.(6分)面對磨難,【甲】詩作者并未放棄追逐理想,而是以“ , ”(用原句)勉勵自己?!疽摇俊颈績晌闹兴五ズ土枋镫m然都因“貧”造成求學艱難,但他們都努力克服,一心向?qū)W。這三則材料共同啟示我們: (用自己的話概括)。
【答案】4. 唐代 李白 5. 跑 原來 6.因此人們經(jīng)常把書借給我。 7.(1)即使天寒地凍也一樣借書來抄
(2)勞作一空閑下來就默誦以前讀過的書
(3)通宵達旦自學,白天正常勞作 8.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面對困難,要勇敢面對,堅持不懈,努力克服。
【解析】4.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行路難》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三首七言古詩,這是其中之一。
5.本題考查文言詞義。
(1)句意:跑著送還回去。走:跑。
(2)句意:白天和原來一樣照常做工。故:原來。
6.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
重點詞:以是,因此;假,借給;余,我。
7.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概括。
第一空。宋濂“幼時即嗜學”,“嗜學”的具體表現(xiàn)為“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即使天寒地凍也一樣借書來抄。
第二、三空。凌曙“嗜學”的表現(xiàn),一是“停作輒默誦所已讀書”,勞作一空閑下來就默誦以前讀過的書;二是“私讀之達旦,而日中傭作如故”,通宵達旦地讀書自學,白天正常勞作。
8.本題考查詩文理解。
第一、二空。面對困境,李白并沒放棄理解,在短暫苦悶彷徨之后,作者在詩末發(fā)出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淖孕艆群?,意思是: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第三空。甲詩表現(xiàn)了李白在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仍能夠勇敢地航向前方。乙文和丙文寫出了宋濂和凌曙在貧困的條件下,想方設法地堅持苦讀,樂此不疲。這三篇詩文啟示我們:面對困難,要勇敢面對,堅持不懈,努力克服。
【點睛】參考譯文:
【乙】
我年幼時就愛學習。因為家中貧窮,無法得到書來看,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約定日期送還。天氣酷寒時,硯池中的水凍成了堅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讀書。抄寫完后,趕快送還人家,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我因而能夠看各種各樣的書。
【丙】
凌曙先生,字曉樓,是嘉慶年間江淮的大儒。先生幼年時喪父,居住在城市里,生活貧困,十歲進入書塾讀書,一年多,還沒讀完“四書”,就到鄉(xiāng)下去了,作雜傭以維持生計。然而他在工作間隙總是默默地背誦已經(jīng)讀過的書,苦于不明文義。鄰居家是富人,為子弟請來講經(jīng)書的老師,先生在夜晚在窗戶外覬覦,聽他們講論。幾個月后,那位老師覺察到了,于是關(guān)閉外門,不記他進來。先生非常氣憤,到市場買來已經(jīng)剖章析句的舊書,私下里讀到天明,白天和原先一樣照常做工。
(本題17分)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座次移轉(zhuǎn)
①在中國人的觀念里,餐桌是重要的社交場所,尊卑敬讓等種種人際交往原則都要在其中有所體現(xiàn),如何就座遂成為飯前必講的規(guī)矩。
②拿座次安排來講, 是家庭聚會 宴請賓客,現(xiàn)代餐桌座次禮儀大都簡化為以“里” 為上,長輩、客人往“里”請,坐在里面的座位上?!袄铩本褪恰岸Y”,這是因為“外”座常常是上菜的位置,坐在外側(cè)的人有時還要兼職店小二,跑跑腿、倒個茶、拿個毛巾之類的,這座位自然就不能算是上座了。
③而古人宴席座次安排則注重方位。在一般的房屋或郊外帳中宴飲,大多以東為尊。《史記》中,西楚霸王項羽在鴻門軍帳中宴請劉邦,“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在這里,項羽和他的叔父項伯坐的就是主位,坐西面東,是最尊貴的座位;其次是南向,坐著謀士范增;再次是北向,坐著項羽的客人劉邦,這說明在項羽眼里,劉邦的地位還不如自己的謀士。最后是西向東坐,因為張良地位最低,這個位置給了他,叫侍坐,即侍從陪客。鴻門宴上座次的安排是主客顛倒的,這反映出項羽的自尊自大,他用這種違禮的方式表示對劉邦、張良的輕辱。
④但如果在比較講究的堂內(nèi)宴請,就是以面南背北的位置為尊了。堂是古代宮室的主要組成部分,坐北朝南,前有兩根楹柱象征大門,又有東西兩階通向庭院。堂一般用于舉行典禮、接待賓客和舉行宴會。這時,座位就不是以東向為尊,而是以南向為尊了。至于剩下的東向、西向和北向座位,則沒有太嚴格的講究。
⑤清代凌廷堪根據(jù)古人記載,在其所著《禮經(jīng)釋例》中歸納:“室中以東向為尊,堂上以南向為尊。”古人宴客,根據(jù)親疏尊卑排列東西南北。這也和當時的餐飲方式有關(guān)。
⑥從漢代到唐代中期,宴席形式主要是分食制。《史記》鴻門宴里,主賓東向、北向、南向、西向坐,并不是說他們圍著方形餐桌吃飯,而是每人面前有一長方形條案,案上再以托盤等擺放食品。近些年來發(fā)掘出的漢代壁畫、畫像石和畫像磚上,經(jīng)常能看到人們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飲場面。
⑦西晉以后,隨著西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先后進入中原,床榻、胡床、椅子、凳等坐具相繼出現(xiàn),逐漸取代鋪在地上的席子,傳統(tǒng)席地而坐分食的習俗就受到?jīng)_擊。后來,又流行高桌大椅,最終使傳統(tǒng)飲食習慣轉(zhuǎn)向合食。
⑧圍坐合食,傳統(tǒng)用八仙桌,以前幾乎家家都有,在有些人家八仙桌甚至是唯一的大型家具。后來宴客又有了圓桌,這是為了滿足聚宴人多和席面大的要求。由于圓桌席位不好分出上下尊卑,每桌人數(shù)也松緊可調(diào)不固定。所以最初,用慣了方桌的人們頗不習慣,比如袁枚《園幾》一詩就說道:“讓處不知誰首席,坐時只覺可添賓?!?br>⑨不過,正是因為圓桌沒有棱角,席位不分上下尊卑,不分正位、側(cè)位,削去了人與人之間的貴賤高低,方顯出平等原則,這就有點現(xiàn)代觀念了。平等的觀念,也可以算是現(xiàn)代文明的標志。目前,國際國內(nèi)的一些談判就使用圓桌會議的方式,強調(diào)平等、對話、協(xié)商。
⑩在《水滸傳》中,梁山之上,聚義廳中也設有一張大圓桌。作者施耐庵大概也想用這張圓桌表達些什么,但最終,他還是讓這一百單八將一一排了座次,宋江最終也沒有成為亞瑟王。
(選自《食色里的傳統(tǒng)》,有刪改)
9.(4分)第②段“ ”處填入合適的關(guān)聯(lián)詞,正確的一項是( )
A.不僅……而且……B.雖然……但是……
C.無論……還是……D.不是……而是……
10.(4分)閱讀第②—⑨段,完成下列填空。
(1)現(xiàn)代,餐桌座次按以里為上的原則安排,原因是 ;
(2)漢到唐中期,古人宴客座次按 的原則定方位,原因是與當時的分食制有關(guān);
(3)宴客使用圓桌后,座次安排能體現(xiàn) 的原則,原因是 。
11.(4分)對于文中所引用的資料,下列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第③段中《史記》鴻門宴的座次安排,為了說明項羽的形象特點。
B.第⑤段引用《禮經(jīng)釋例》中的話,總結(jié)了室中、堂上的座次安排。
C.第⑧段用袁枚《園幾》一詩,說明古人很難擺脫圓桌合食的習慣。
D.第⑩段中用《水滸傳》中的大圓桌,體現(xiàn)一百單八將的地位尊卑。
12.(5分)以下文字應該放入哪兩段之間,請簡述理由。
據(jù)說,“圓桌會議”起源于一千五百年前的英國亞瑟王,他讓自己的騎士們以及羅馬主教大人圍坐圓桌,共商國事。騎士和君主間不排位次,平等溝通。每位騎士雖要為成為自由人而在戰(zhàn)場搏斗,卻有極強的尊嚴感,沒有仰人鼻息的怯懦,而是堂堂正正、不卑不亢的斗士。亞瑟王的圓桌創(chuàng)造了一個理想的公平世界。
放入第 段與第 段之間,理由是:
【答案】9.C 10. “外”座常常是上菜的位置,坐在外側(cè)的人有時還要兼職店小二 親疏尊卑 平等 圓桌沒有棱角,席位不分上下尊卑,不分正位、側(cè)位,削去了人與人之間的貴賤高低 11.B 12.⑨ ⑩,此段文字說明了“圓桌會議”的起源以及開創(chuàng)性的意義(創(chuàng)造了理想公平的世界);進一步說明第⑨段圓桌彰顯平等原則(或承接第⑨段最后一句說明國際國內(nèi)的一些談判使用“圓桌會議”這一方式),也與第⑩段“宋江最終沒有成為亞瑟王”相呼應(或也說明了第⑩段“宋江最終沒有成為亞瑟王”的原因)。
【解析】9.本題考查關(guān)聯(lián)詞的使用。
第②段“拿座次安排來講, 是家庭聚會 宴請賓客,現(xiàn)代餐桌座次禮儀大都簡化為以‘里’為上,長輩、客人往‘里’請,坐在里面的座位上?!碧帒钊霔l件關(guān)系關(guān)聯(lián)詞。
A.“不僅……而且……”通常用于表示遞進關(guān)系,即后者比前者更進一步或更強調(diào),這與句意不符 ;
B.“雖然……但是……”用于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即雖然前面有一種情況,但是后面卻有另一種情況,這與句意也不符;
C.“無論……還是……”則恰好表達了無論是哪種情況,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即座次禮儀的簡化,這與句意相符;
D.“不是……而是……”則用于表示選擇關(guān)系,即不是這種情況,而是那種情況,這同樣不符合句意;
故選C。
10.本題考查內(nèi)容概括。
(1)現(xiàn)代餐桌座次按照以里為上的原則安排,主要原因是“里”即是“禮”,體現(xiàn)了禮儀之邦的傳統(tǒng)。在座次安排中,長輩和客人被安排在里面的座位上,以顯示對他們的尊敬和重視。而外側(cè)的座位則常作為上菜的位置,坐在外側(cè)的人有時還需承擔一些服務工作,因此這個位置自然不能算作上座。
(2)漢到唐中期,古人宴客座次的安排主要遵循以東向為尊的原則來確定方位。這一原則的形成與當時的分食制緊密相關(guān)。在分食制下,每個賓客都有自己的案幾,案幾上的食物是獨立的,沒有共享的概念。因此,座位的方位成為區(qū)分尊卑貴賤的重要標準,以東向為尊則是基于當時的社會觀念和禮儀制度所確定的。
(3)宴客使用圓桌后,座次安排體現(xiàn)了平等原則。這是因為圓桌沒有棱角,席位不分上下尊卑,也不分正位、側(cè)位,這樣每個人都能平等地圍坐在一起。這種安排削去了人與人之間的貴賤高低,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文明中的平等觀念。因此,圓桌座次的安排不僅符合現(xiàn)代社會的價值觀,也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交流。
11.本題考查引資料的作用。
A.有誤,第③段中《史記》鴻門宴的座次安排,是為了說明古人宴席座次安排注重方位;
B.正確,第⑤段引用《禮經(jīng)釋例》中的話,總結(jié)了室中、堂上的座次安排;
C.有誤,第⑧段用袁枚《園幾》一詩,說明最初,用慣了方桌的人們頗不習慣圓桌;
D.有誤,第⑩段中用《水滸傳》中的大圓桌,是為了與圓桌的平等觀念作對比,說明平等觀念還未深入人心。
故選B。
12.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及其作用。
這段文字敘述了圓桌會議的起源和圓桌的象征意義,即圓桌不排位次,強調(diào)平等溝通,創(chuàng)造了一個理想的公平世界。這與第⑨段中關(guān)于圓桌沒有棱角、席位不分上下尊卑、體現(xiàn)平等原則的內(nèi)容相呼應,是對圓桌平等觀念的進一步闡釋。同時,這段文字也引出了第⑩段中《水滸傳》中梁山聚義廳大圓桌的描寫,形成對比,突出了圓桌在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觀念中的不同運用和體現(xiàn)。因此,這段文字放在第⑨段和第⑩段之間,既符合文章的邏輯順序,又能夠深化對圓桌及其象征意義的理解。
(本題21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時光竊賊
①我一直自詡擁有這個世界上最高明的技術(shù),但自從遇到他之后,我才知道我那所謂高明的技術(shù),跟他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②那是一個驕陽似火的午后,我斜倚在廣場欄桿上,裝作若無其事地在人群里搜尋目標。突然,肩膀被人拍了一下,我愕然回首,發(fā)現(xiàn)是一個比我還英俊帥氣的小伙兒,正微笑地看著我。我一驚,轉(zhuǎn)身要逃。他拽住了我的胳膊,“別怕,我跟你一樣!”我驚訝于他竟然把身份就這么干脆的暴露,要知道干我們這行的最忌諱這個。
③“我不偷任何看得見的東西。”他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
④我張大了嘴巴半天合不攏,“那,那你要什么?”
⑤“時光,我只偷時光。”他自信地說道。
⑥我搖搖頭,覺得他在跟我開玩笑。
⑦“難道你不好奇我是怎么做到的?”他的話一下子撓到了我的癢處,沒等我說話,就滔滔不絕地說起來。
⑧“就在昨晚,我偷了一個十五歲少年的時光。這個時期的孩子是最佳的獵物,我只要倏地鉆進他的體內(nèi),他就開始瘋狂地打游戲、蹦迪——做那些快速燃燒生命的事。他的時光倍速前進,一夜之間,他就成了一個頭發(fā)花白的中年人。等我從容地鉆出他的身體,往你這兒溜達的時候,我的耳邊還回響著那個少年——不,那個中年人看到鏡中的自己后發(fā)出的狼嚎一般的哭聲。”
⑨他看我有些半信半疑,接著說道:“好吧,再跟你分享一個我的勝利果實。就在上周,我四處尋找獵物時,遇到一個離家出走的女孩。女孩厭倦了父母的xū寒問暖和每天繁重的學習生活,她要去尋找詩與遠方。我當然很樂于和她一路同行。她帶我在外面游蕩了七天,就在女孩決定要回家看看時,我果斷地離開了她。你能想象得到,當她敲響斑駁的油漆大門,認出風燭殘年的老人竟然是父母,而自己早已人過中年時,她爆發(fā)出的哭聲,該是多么驚天動地。這多少會讓我有些羞愧,畢竟是我偷走了她的年華……”
⑩我已經(jīng)有些相信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了,他現(xiàn)在看上去似乎比我看他第一眼時更年輕了。
?他微微一笑,“我該走了,去人多的地方轉(zhuǎn)轉(zhuǎn),沒準兒會遇到更好的獵物。再見!”說完他轉(zhuǎn)身大踏步地走了??此^也不回地消失在東方晨曦里,我若有所失地呆立著……
?這時,一個男人和一個小男孩經(jīng)過我的身邊。我的耳邊清晰地傳來父子對話。
?“爸爸,那個老爺爺太可憐了,我們給他一點錢吧?”
?“好孩子,給你,把這枚硬幣給他吧!”
?我望望四周,沒有看到城市流浪漢。小男孩卻徑直朝我走來。我不由得毛骨悚然:身上原本筆挺的西裝竟然變成了一件骯臟得看不出本色的破爛貨,而我的胡子竟然有一尺多長……
?我沒有接住小男孩遞過來的硬幣,我原本矯健的身手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那枚硬幣“當啷”一聲掉在地上,滴溜溜打著轉(zhuǎn),它像一只陀螺快速地旋轉(zhuǎn)著,旋轉(zhuǎn)著……
(選自《2023年中國微型小說精選》)
13.(4分)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xū寒問暖( )
14.(6分)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完成表格
15.(4分)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推測時光竊賊鎖定的“獵物”往往具有 、 的特點。
A.自私任性 B.不懂珍惜 C.優(yōu)柔寡斷 D.急于求成
16.(4分)第⑧段加點詞“倏地”在文中表達效果是 ,下文與之作用相似的一個詞語是 。
17.(3分)結(jié)合文中第②段、第?段加點的時間詞,對結(jié)尾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兩個時間詞暗示“我”和時光竊賊對話時時光消失速度快。
B.“我”原本身手矯健卻接不住硬幣,是因為竊賊偷走了“我”的高明技術(shù)。
C.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了時光不斷流逝特點,表達“我”對此的無奈無助心理。
D.文末省略號意味著言已盡但意無窮,警示世人要珍惜時光。
【答案】13.噓 14.(1)他讓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做快速燃燒生命的事,浪費青春年華。(2)(有些)相信。(3)他讓“我”變成流浪漢,最終潦倒。 15. A B 16. “倏地”意思是極快地,表示時光竊賊偷走獵物速度之快且悄無聲息的特點,為這少年看到自己人到中年時的驚惶、后悔埋下伏筆。 果斷 (竟然) 17.B
【解析】13.本題考查字形。
噓寒問暖:xū hán wèn nuǎn,形容對人的生活十分關(guān)切,問冷問熱。
14.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
(1)根據(jù)文章第⑧段“我只要倏地鉆進他的體內(nèi),他就開始瘋狂地打游戲、蹦迪——做那些快速燃燒生命的事。他的時光倍速前進,一夜之間,他就成了一個頭發(fā)花白的中年人?!笨梢愿爬ǔ?,時光竊賊讓一個十五歲的少年瘋狂地打游戲、蹦迪,做那些快速消耗生命的事情,使得他一夜之間就變成了頭發(fā)花白的中年人,這是浪費青春年華的典型表現(xiàn)。因此,這一空可以填寫:他讓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做快速燃燒生命的事,浪費青春年華。
(2)根據(jù)文章第⑩段“我已經(jīng)有些相信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了,他現(xiàn)在看上去似乎比我看他第一眼時更年輕了?!笨梢愿爬ǔ?,“我”在聽到時光竊賊描述他的第二次成功經(jīng)歷后,對他的能力有了一定的信任,認為他看上去更年輕了。因此,這一空可以填寫:(有些)相信。
(3)根據(jù)文章第?段“我望望四周,沒有看到城市流浪漢。小男孩卻徑直朝我走來。我不由得毛骨悚然:身上原本筆挺的西裝竟然變成了一件骯臟得看不出本色的破爛貨,而我的胡子竟然有一尺多長……”可以概括出,時光竊賊讓“我”變成了流浪漢,穿著破爛的衣物,胡子也長得嚇人,這是“我”最終潦倒的寫照。因此,這一空可以填寫:他讓“我”變成流浪漢,最終潦倒。
15.本題考查詞語的理解和分析。
首先,在第⑧段中,時光竊賊描述了一個十五歲的少年成為他的獵物。這個少年沉迷于打游戲和蹦迪,做那些快速燃燒生命的事情。這種行為反映出少年的自私任性和不懂珍惜時光的特點。他們過于追求即時的快樂,而忽視了時間的寶貴和生命的價值。
其次,在第⑨段中,時光竊賊又描述了一個離家出走的女孩成為他的另一個獵物。這個女孩厭倦了父母的噓寒問暖和繁重的學習生活,想要去尋找所謂的詩與遠方。這種心態(tài)同樣體現(xiàn)了她的自私任性和不懂珍惜的特點。她不愿意面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責任和挑戰(zhàn),而是選擇逃避和追求不切實際的夢想。
綜上所述,從時光竊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鎖定的“獵物”往往具有自私任性和不懂珍惜的特點。他們不珍惜自己的時間和生命,容易被外界的誘惑所迷惑,從而成為時光竊賊的目標。
故選AB。
16.本題考查詞語的理解和分析。
(1)第⑧段加點詞“倏地”在文中的表達效果是“倏地”一詞表示動作迅速而無聲,它生動地描繪了時光竊賊偷走獵物時光的速度之快,以及他行動時的悄無聲息。這種描述不僅突出了時光竊賊的能力之強,也為后文中少年看到自己突然變老時的驚惶和后悔情緒埋下了伏筆。
(2)與之作用相似的一個詞語是“果斷”,這個詞同樣表達了迅速而堅決的意味,與“倏地”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竟然”一詞也可以用來形容出乎意料的迅速變化,與“倏地”在表達上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這兩個詞都能夠在不同語境下與“倏地”相互呼應,共同營造出一種迅速而突然的氛圍。
17.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
B.有誤。在文中,時光竊賊并沒有偷走“我”的高明技術(shù),而是偷走了“我”的時光,使“我”迅速衰老并失去了原本矯健的身手。因此,“我”原本身手矯健卻接不住硬幣,是因為時光竊賊偷走了“我”的時光,導致“我”變得衰老無力,而不是因為竊賊偷走了“我”的技術(shù)。
故選B。
18.(本題6分)某班級開展名著閱讀活動,請你填寫閱讀記錄。
【答案】 嚴監(jiān)生 周進懇求別人帶他參觀貢院,想起自己大半生追求功名不得,辛酸悲苦涌上心頭。 示例一:范進中舉后因驚喜過度而發(fā)瘋,這一夸張描寫,諷刺了當時讀書人熱衷科舉的社會現(xiàn)實,展現(xiàn)了科舉制度對讀書人靈魂的毒害。
示例二:范進中舉前,胡屠戶對范進隨意挖苦,態(tài)度強勢倨傲;范進中舉后,胡屠戶對范進畢恭畢敬,諂媚恭維。這一對比,將胡屠戶嫌貧愛富、庸俗勢利的典型市儈形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諷刺了人情冷漠、世態(tài)炎涼的病態(tài)社會。
示例三:《范進中舉》中,胡屠戶一巴掌治好了范進的瘋病,眾人一同回家,“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這一細節(jié)活畫出科舉制度下一人飛黃騰達之后鄉(xiāng)人親友誠惶誠恐、畢恭畢敬、逢迎唯恐不及的畫面。
【詳解】本題考查名著閱讀。
①在《儒林外史》中,這句話中的“你”指的是嚴監(jiān)生,他是小說中的一個角色。嚴監(jiān)生是一個富有但極其吝嗇的人,他對自己的財產(chǎn)極為看重,甚至在臨終前還因為擔心燈油的消耗而遲遲不肯斷氣。趙氏是他的妻子,她了解嚴監(jiān)生的性格和習慣,因此能夠準確地猜測出他的心事,并主動挑掉一莖燈草,以安撫他的情緒。
②這里的[甲]是《儒林外史》中的周進。周進是《儒林外史》中的一個重要人物,他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摧殘,揭示了科舉制度對文人心靈的腐蝕和毒害。因此,周進在文中哭個不停,不僅是因為他的個人遭遇,更是因為他對科舉制度的深深痛恨和無奈。
周進之所以哭個不停,當他看到省城貢院的景象時,觸景生情,想到自己多年來的努力和付出,以及未能獲得功名的辛酸和失望,這種情感壓抑不住,因此他號啕大哭。
③《儒林外史》通過高度的夸張、強烈的對比和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等諷刺筆法,深刻揭示了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端和丑惡現(xiàn)象。
首先,高度的夸張是《儒林外史》中常用的諷刺手法之一。作者通過夸張的手法,將人物的性格、行為、語言等特征推向極致,從而更加鮮明地表現(xiàn)出其諷刺對象的特點。例如,在范進中舉的故事中,作者通過夸張的手法,將范進中舉后的瘋癲狀態(tài)描繪得淋漓盡致,深刻地揭示了科舉制度對文人的毒害之深。
其次,強烈的對比也是《儒林外史》中常用的諷刺手法之一。作者通過對比的手法,將不同人物、不同事件、不同場景進行對比,從而更加鮮明地表現(xiàn)出其諷刺對象的特點。例如,在周進撞號板的故事中,作者通過對比周進前后的態(tài)度和行為,深刻地揭示了科舉制度對文人的摧殘之烈。
最后,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也是《儒林外史》中常用的諷刺手法之一。作者通過細膩入微的描寫,將人物的性格、行為、語言等特征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從而更加深刻地表現(xiàn)出其諷刺對象的特點。例如,在描寫胡屠戶對范進的態(tài)度變化時,作者通過對其語言、行為等細節(jié)的描寫,生動地刻畫出了胡屠戶這個角色的性格特點,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
示例一:周進撞號板哭到口里吐出鮮血的細節(jié)描寫,既表現(xiàn)了他的悲愴和絕望,又揭示了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殘酷迫害。
示例二:嚴監(jiān)生臨終前因點兩根燈草而遲遲不肯咽氣,這種夸張的描寫入木三分地刻畫出他在科舉制度下的可笑、可憐、可鄙、可惡的種種病態(tài)表現(xiàn),從而鞭撻了黑暗社會。
示例三:在范進中舉前后,他的遭遇和地位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舉前,他飽受他人的白眼和嘲諷;而中舉后,他卻成為眾人追捧的對象,甚至連之前對他不屑一顧的岳父也對他畢恭畢敬。這種強烈的對比無疑是對當時社會風氣和人性弱點的深刻諷刺。
19.(本題60分)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寫作。
假如世界是一灘無形的水,每個人都在用各自的取水方式來認識這灘水。成長,就是在一次次對未知事物的探尋中,或拓寬眼界,或增長才干,或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同時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取水”方式。
請以“我也是個取水人”為題,寫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個人相關(guān)信息;
(2)不得抄襲。
【答案】例文:
我也是個取水人
在廣袤無垠的宇宙中,我們的世界就像一灘無形的水,深邃而神秘。而我,就是這片水域中一名孜孜不倦的取水人,用我獨特的方式,去探尋、去體驗、去汲取這無形的智慧之水。
我的取水方式,起初是閱讀。書本,是我最初的取水工具。在書中,我遇見了古今中外的智者,他們的話語如同涓涓細流,滋潤著我的心田。從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我學會了待人接物的道理;從莎士比亞的戲劇中,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復雜與豐富;從陸游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我懂得了困境中的堅持。閱讀,讓我拓寬了眼界,讓我看到了世界的多彩多姿。
然而,僅有閱讀是遠遠不夠的。實踐,是我另一種取水方式。我投身于社會,親身去體驗、去感受。每一次的志愿服務,每一次的社區(qū)活動,都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也讓我更加明白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實踐,讓我增長了才干,讓我學會了如何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
在探尋的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我發(fā)現(xiàn),每一次的成長,都離不開對未知事物的探尋。無論是學習新知識,還是嘗試新技能,都需要我們敢于挑戰(zhàn)、敢于嘗試。同時,我也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取水方式都是獨特的,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和興趣,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取水方式。
現(xiàn)在的我,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初出茅廬的取水新手了。我已經(jīng)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取水方式,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成長、不斷進步。我知道,前方的路還很長,我還需要不斷地探尋、不斷地學習。但我相信,只要我保持著對知識的渴望,對未知的勇氣,我就能夠不斷地汲取智慧之水,讓自己變得更加豐富、更加深邃。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xù)作為一個取水人,不斷地探尋、不斷地學習。因為我知道,只有這樣,我才能在這片無形的水域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詳解】本題考查全命題作文。
第一,審題。本題的核心在于理解“取水人”這一比喻。從材料中“假如世界是一灘無形的水,每個人都在用各自的取水方式來認識這灘水”,可知題目中的“水”代表了生活中的各種知識、經(jīng)驗、智慧等無形資源,而“取水”則是指個體通過不同的方式去獲取這些資源?!拔摇?,表明要寫的是自己,而非他人。因此,文章的主旨應聚焦于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如何通過各種方式獲取、積累和運用這些資源,進而實現(xiàn)自我提升和成長。
第二,立意。注意圍繞“我也是個取水人”,切不可面面俱到。 寫作時,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一是探討不同的“取水”方式,如閱讀、實踐、交流等,并分析它們對個人成長的影響;二是講述自己在“取水”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尤其是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的堅持與努力;三是表達對未來“取水”之路的展望和規(guī)劃,體現(xiàn)個人的成長目標和追求??梢詮淖约旱膶W習中截取幾個有代表性的畫面或典型事件,采用幾個并列段的形式,采用以小見大的寫法,寫出真情實感。
第三,選材。本文適合寫成記敘文,那么我們可以結(jié)合身邊的人和事或自身的遭遇,圍繞“我也是個取水人”這幾個字為主題來展開??梢赃x擇自己親身經(jīng)歷或觀察到的具體事例,如通過閱讀某本書獲得了新的認識,或者在一次實踐活動中學會了某項技能等。這些事例應該能夠具體地展現(xiàn)出“取水”的過程和結(jié)果,以及個人的成長和變化。開篇可以簡要介紹自己對“取水人”這一比喻的理解;然后,通過具體的事例來展開論述,分析不同的“取水”方式和個人的成長經(jīng)歷;最后,總結(jié)全文,表達自己對未來“取水”之路的展望和期許。評卷人
得分
一、名句名篇默寫(共11分)
評卷人
得分
二、詩歌鑒賞(共10分)
評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閱讀(共25分)
共同特點
具體表現(xiàn)(用自己的話概括)
“嗜學”
宋濂:
(1)
凌曙:
(2)
白天做工,夜晚在窗外聽鄰居家老師講課
(3)
評卷人
得分
四、現(xiàn)代文閱讀(共38分)
時光竊賊的三次成功得手的經(jīng)歷。
“我”的心理
(1)
半信半疑
他讓一個花季少女四處流離追求不切實際的夢想,浪費美好時光。
(2)
(3)
恐慌
評卷人
得分
五、名著閱讀(共6分)
閱讀策略
助讀資料
閱讀記錄
關(guān)注人物
趙氏分開眾人,走上前道:“爺,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為那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說罷,忙走去挑掉一莖。
①句中的“你”是 。
關(guān)注情節(jié)
【甲】也不聽見,只管伏著號板哭個不住;一號哭過,又哭到二號、三號;滿地打滾,哭了又哭,哭的眾人心里都凄慘起來。金有馀見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來,哭了一陣,又是一陣,直哭到口里吐出鮮血來。
②【甲】“哭個不住”的原因是 。
關(guān)注手法
高度的夸張、強烈的對比、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是《儒林外史》中常用的諷刺筆法。
③任選其一,舉一例說說該作品的諷刺藝術(shù)。
評卷人
得分
六、作文(共60分)
這是一份九年級語文第三次月考卷(重慶專用,上冊全書+下冊1~3單元)2024+2025學年初中上學期第三次月考,文件包含九年級語文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重慶專用docx、九年級語文第三次月考卷考試版A4測試范圍上冊全書+下冊13單元重慶專用docx、九年級語文第三次月考卷考試版A3測試范圍上冊全書+下冊13單元重慶專用docx、九年級語文第三次月考卷參考答案重慶專用docx、九年級語文第三次月考卷答題卡重慶專用docx、九年級語文第三次月考卷答題卡重慶專用pdf等6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九年級語文第三次月考卷(蘇州專用,上冊全書+下冊1~3單元)2024+2025學年初中上學期第三次月考,文件包含九年級語文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蘇州專用docx、九年級語文第三次月考卷考試版A4測試范圍上冊+下冊13單元蘇州專用docx、九年級語文第三次月考卷考試版A3測試范圍上冊+下冊13單元蘇州專用docx、九年級語文第三次月考卷參考答案蘇州專用docx、九年級語文第三次月考卷答題卡蘇州專用docx、九年級語文第三次月考卷答題卡蘇州專用pdf等6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九年級語文第三次月考卷(福建專用,上冊全書+下冊1~3單元)2024+2025學年初中上學期第三次月考,文件包含九年級語文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福建專用docx、九年級語文第三次月考卷考試版A4測試范圍上冊下冊第13單元福建專用docx、九年級語文第三次月考卷考試版A3測試范圍上冊下冊第13單元福建專用docx、九年級語文第三次月考卷參考答案福建專用docx、九年級語文第三次月考卷答題卡福建專用docx、九年級語文第三次月考卷答題卡福建專用pdf等6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8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