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試卷共6頁,共100分??荚嚂r間為70分鐘。
2.答卷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考試科目涂寫在答題卡上??荚嚱Y(jié)束后,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3.選擇題選出答案后,都必須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編號(ABCD)涂黑,如需改動,必須先用橡皮擦干凈,再改涂其它答案。
4.請將非選擇題的答案按要求答在答題卡上的指定區(qū)域內(nèi),否則一律無效。
一、選擇題(下列每個小題的四個選線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請將正確答案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編號(ABCD)涂黑,每小題2分,共50分)
1. 紫薇,俗稱“癢癢樹”,只要用手輕輕撓一下它的樹干,樹葉就會微微“顫抖”。這種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 )
A. 生物能進行呼吸
B. 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C. 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D. 生物能排出體內(nèi)產(chǎn)生的廢物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nèi)產(chǎn)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詳解】A.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shù)生物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如鯨需要時常浮出水面進行換氣,A不符合題意。
B.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時能夠作出的規(guī)律性反應叫應激性。應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夠使生物“趨利避害”,增強生物適應周圍環(huán)境的能力。結(jié)合分析可知,只要用手輕輕撓一下“癢癢樹”的樹干,樹葉就會微微顫抖,這種現(xiàn)象說明: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B符合題意。
C.生物能生長和繁殖,生長是指生物體由小長大,繁殖是指產(chǎn)生新個體,C不符合題意。
D.生物能夠?qū)Ⅲw內(nèi)產(chǎn)生的廢物,比如人通過排汗和排尿等將廢物排出體外,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 下列探究活動與其采用的主要探究方法不匹配的是( )
A. 比較葫蘆蘚和腎蕨的高度——測量法
B. 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結(jié)構——觀察法
C.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調(diào)查法
D. 利用望遠鏡等工具對鳥類的形態(tài)進行研究——觀察法
【答案】B
【分析】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diào)查法和資料分析法等。實驗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fā)現(xiàn)或驗證科學結(jié)論。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tǒng)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fā)現(xiàn)和驗證科學結(jié)論。調(diào)查法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為了達到設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計劃全面或比較全面地收集研究對象的某一方面情況的各種材料,并作出分析、綜合,得到某一結(jié)論的研究方法,就是調(diào)查法。
【詳解】A.比較腎蕨和葫蘆蘚的高度,其探究方法為測量法,A正確。
B.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其探究方法為實驗法,B錯誤。
C.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探究方法為調(diào)查法,C正確。
D.利用望遠鏡等工具對鳥類的形態(tài)進行研究,屬于觀察法,D正確。
故選B。
3.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是通過侵犯呼吸道上皮組織,并主要在呼吸系統(tǒng)形成炎癥。隨著人體免疫功能增強,由鄰近組織的同類細胞增殖補充受損的細胞。新形成的細胞和受損細胞的遺傳物質(zhì)相同,存在于( )
A. 細胞質(zhì)中B. 細胞膜中
C. 線粒體中D. 細胞核中
【答案】D
【分析】如下圖所示動物細胞的結(jié)構:
【詳解】A.細胞質(zhì):細胞質(zhì)不是凝固靜止的,而是緩緩地運動著的,這樣便促進了細胞內(nèi)物質(zhì)的轉(zhuǎn)運,也加強了細胞器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細胞質(zhì)運動是一種消耗能量的生命現(xiàn)象,細胞的生命活動越旺盛,細胞質(zhì)流動越快,A不符合題意。
B.細胞膜:細胞壁的內(nèi)側(cè)緊貼著一層極薄的膜,叫做細胞膜,它除了起著保護細胞內(nèi)部的作用以外,還具有控制物質(zhì)進出細胞的作用:既不讓有用物質(zhì)任意地滲出細胞,也不讓有害物質(zhì)輕易地進入細胞,B不符合題意。
C.線粒體是呼吸作用的場所,C不符合題意。
D.細胞核:細胞質(zhì)里含有一個近似球形的細胞核,通常位于細胞的中央,細胞核中有一種物質(zhì),易被洋紅、蘇木精等堿性染料染成深色,叫做染色體,生物體用于傳種接代的物質(zhì)即遺傳物質(zhì),就在染色體上,D符合題意。
故選D。
4.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就“不同水質(zhì)對蛙卵孵化的影響”進行了探究,其實驗記錄如表:該實驗設計的不妥之處是( )
A. 沒有對照實驗B. 水量過多
C. 水溫不一致D. 水中沒有水草
【答案】C
【分析】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 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為確保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結(jié)果的合理性,對影響實驗的其他相關因素應設置均處于相同且理想狀態(tài),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和干擾。
【詳解】對照試驗的單一變量原則是控制其它條件不變,而只改變其中一個條件,觀察該變量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 一組對照實驗中只能有一個變量,其它條件應相同,這樣便于排除其他條件干擾實驗。該實驗的變量是水質(zhì),因此除了水質(zhì)外,其他的條件都應相同且適宜,本實驗中水溫應相同,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5. 臨床上常給危重病人吸氧和點滴葡萄糖,這些氧和葡萄糖進入細胞后,在細胞質(zhì)的哪一個結(jié)構中分解并釋放能量,供生命活動的需要( )
A. 葉綠體B. 線粒體C. 液泡D. 細胞核
【答案】B
【分析】線粒體:呼吸作用的場所,把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被稱為動力車間,是動植物細胞都有的一種能量轉(zhuǎn)換器,是細胞的發(fā)動機。
【詳解】A.葉綠體:光合作用的場所,把光能轉(zhuǎn)化為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是綠色植物細胞特有的一種能量轉(zhuǎn)換器,A錯誤。
B.人體吸入的氧氣和吸收的葡萄糖,通過循環(huán)系統(tǒng),最終運輸?shù)浇M織細胞中的線粒體,在其內(nèi)葡萄糖被分解,釋放能量,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B正確。
C.液泡:內(nèi)含細胞液,細胞液中溶解有多種物質(zhì),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質(zhì)、色素以及糖類、無機鹽、蛋白質(zhì)等營養(yǎng)物質(zhì)。液泡具有一定的濃度,能產(chǎn)生一定的滲透壓,可以調(diào)節(jié)植物細胞內(nèi)部的環(huán)境,C錯誤。
D.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zhì),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是遺傳信息庫。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fā)育和遺傳,D錯誤。
故選B。
6. 如圖是動植物細胞結(jié)構示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植物細胞比動物細胞多一種能量轉(zhuǎn)換器結(jié)構③
B. 沸水煮菠菜時,水變綠是因為沸水破壞了結(jié)構①
C. 多莉羊長得像供核母羊的原因:結(jié)構④含有細胞的遺傳信息
D. 將大蒜搗成蒜泥時,滿屋的蒜味來自結(jié)構⑤
【答案】B
【分析】圖中:①細胞壁、②細胞膜、③葉綠體、④細胞核、⑤液泡、⑥細胞質(zhì)、⑦線粒體。
【詳解】A.細胞中的能量轉(zhuǎn)換器有線粒體和葉綠體。線粒體是廣泛存在于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中的細胞器,是細胞呼吸產(chǎn)生能量的主要場所,被稱為能量轉(zhuǎn)換器和細胞內(nèi)能量供應的“動力工廠”,是細胞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葉綠體是植物細胞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利用無機物合成有機物,把光能轉(zhuǎn)化為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是綠色植物細胞特有的一種能量轉(zhuǎn)換器??梢姡参锛毎葎游锛毎嘁环N能量轉(zhuǎn)換器結(jié)構③葉綠體,A正確。
B.細胞膜能讓有用的物質(zhì)進入細胞,有害的物質(zhì)擋在外面,同時把細胞產(chǎn)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沸水溫度高,煮菠菜時,水變綠是因為沸水破壞了結(jié)構②細胞膜,而①是細胞壁,B錯誤。
C.克隆又稱“體細胞的無性繁殖”。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過程中,由甲羊提供細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細胞,丙羊是代孕母羊,多莉的相貌與甲羊相似,說明遺傳信息儲存在細胞核中??梢?,多莉羊長得像供核母羊的原因:結(jié)構④細胞核含有細胞的遺傳信息,C正確。
D.植物細胞的液泡內(nèi)含細胞液,細胞液中溶解有多種物質(zhì),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質(zhì)、色素以及糖類、無機鹽、蛋白質(zhì)等營養(yǎng)物質(zhì)??梢?,將大蒜搗成蒜泥時,滿屋的蒜味來自結(jié)構⑤液泡,D正確。
故選B。
7. 火龍果是常見的水果,一個果實內(nèi)含有多枚種子。以下四個選項中與火龍果種子屬于同一結(jié)構層次的是( )
A. 火龍果花B. 火龍果果肉
C. 火龍果紫色果皮D. 火龍果植株
【答案】A
【分析】植物體的結(jié)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瘕埞N子屬于生殖器官。
【詳解】A.火龍果花屬于生殖器官,A符合題意。
B.火龍果果肉屬于營養(yǎng)組織,B不符合題意。
C.火龍果紫色果皮屬于保護組織,C不符合題意。
D.火龍果植株屬于植物體,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8. 正確地蓋蓋玻片是成功制作臨時裝片的關鍵。如圖所示制作臨時裝片時最不容易出現(xiàn)氣泡的是( )(箭頭代表蓋蓋玻片的方向)
A. B.
C. D.
【答案】A
【分析】正確地蓋蓋玻片是成功制作臨時裝片的關鍵,操作不當會產(chǎn)生氣泡,影響觀察效果。
【詳解】蓋蓋玻片時,用鑷子夾起蓋玻片的一邊,使它的另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下,這樣可以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xiàn)氣泡而影響觀察,由圖可知符合操作要求的只有A,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9. 同學們利用天竺葵進行實驗,驗證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chǎn)物。以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步驟①的時間長短,對實驗結(jié)果沒有影響
B. 步驟②中遮光與見光部分形成對照
C. 步驟③中小燒杯內(nèi)裝有清水
D. 經(jīng)過④⑤后遮光部分變藍
【答案】B
【分析】《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實驗要點: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變藍色,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
【詳解】A.為了排除葉片內(nèi)原有淀粉對實驗現(xiàn)象的影響,實驗前要將實驗裝置放在①暗處一晝夜,目的是將葉片內(nèi)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對實驗的干擾,保證實驗結(jié)果所檢測到的淀粉是實驗過程中形成的。時間太短,淀粉無法全部消耗,影響實驗結(jié)果,A錯誤。
B.②步驟用黑紙從上下兩面遮住,遮光與見光部分形成對照,實驗中的變量是光,B正確。
C.酒精能溶解葉綠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揮發(fā)的物質(zhì),直接加熱容易引起燃燒發(fā)生危險。使用水對酒精進行加熱,起到控溫作用,以免酒精燃燒發(fā)生危險。因此小燒杯中是酒精,C錯誤。
D.④⑤步驟用碘液染色,葉片見光部分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變藍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沒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變藍色,D錯誤。
故選B。
10. 下列各項生理活動中,受氣孔開閉影響的有( )
①蒸騰作用 ②光合作用 ③呼吸作用 ④水分的吸收和運輸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D. ①④
【答案】C
【分析】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氣孔在植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等氣體代謝中,成為空氣和水蒸氣的通路。
【詳解】氣孔是由一對保衛(wèi)細胞圍成的空腔,保衛(wèi)細胞控制氣孔的張開和閉合。保衛(wèi)細胞的內(nèi)壁較薄而外壁較厚,當其吸水時,細胞膨脹,細胞厚度增加,兩細胞分離,氣孔張開。當氣孔張開時,光合、呼吸、蒸騰作用都得以順利進行,蒸騰作用順利進行又促進水分的吸收和無機鹽的運輸。而保衛(wèi)細胞失水時,細胞收縮,細胞厚度減小,兩細胞合并,氣孔閉合。當氣孔閉合時空氣無法進出,光合作用得不到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也無法獲得氧氣都無法順利進行;同樣水蒸氣無法通過氣孔散失;蒸騰作用進行不暢也致使水分的吸收和運輸以及無機鹽的運輸受阻。所以,受氣孔開閉影響的有:①蒸騰作用、②光合作用、③呼吸作用、④水分的吸收和運輸。
故選C。
11. 在第一次練習使用顯微鏡時,小明非常好奇。他將自己的名字制成如圖所示的臨時裝片,并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若他的操作都是正確的,則他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顯微鏡成的是倒立的像,即上下、左右都相反。
【詳解】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他將自己的名字制成如圖所示的臨時裝片,并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若他的操作都是正確的,則他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 。
故選D。
12. 下列詩詞描述的植物類群中,其生殖特點與其他植物不同的是( )
A.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B.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C. 白首歸來種萬松,待看千尺舞霜風
D. 放箸朝來頗不貧,野盤春蕨正宜人
【答案】D
【分析】植物根據(jù)生殖方式的不同,分為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種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利用種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包括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利用孢子繁殖后代。
【詳解】A.梅利用種子繁殖,屬于被子植物,A不符合題意。
B.荷屬于被子植物,利用種子繁殖,B不符合題意。
C.松利用種子繁殖,屬于裸子植物,C不符合題意。
D.蕨類屬于孢子植物,利用孢子繁殖后代,D符合題意。
故選D。
13. 地球是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家園。關注生物圈,關注棲息地就是關注人類自己,下列對生物圈、棲息地的理解,錯誤的是( )
A. 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下層、整個水圈和巖石圈的上層
B. 棲息地是生物圈內(nèi)生物生存、居住的場所
C. 各種棲息地基本特征相同,生物種類也一致
D. 棲息地的破壞或喪失是威脅生物生存的關鍵因素
【答案】C
【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無機環(huán)境的總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棲息地是生物出現(xiàn)在環(huán)境中的空間范圍與環(huán)境條件的總和。棲息地的破壞或喪失是威脅生物生存的關鍵因素。
【詳解】A.生物圈包括海平面以上約10千米至海平面以下10千米處,包括大氣圈的下層、整個水圈和巖石圈的上層,A正確。
B.棲息地具備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有一定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陽光、空氣、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棲息地是生物圈內(nèi)生物生存、居住的場所,B正確。
C.不同的土壤類型、溫度、濕度等環(huán)境因素,決定了各種棲息地有不同的特征,在不同的棲息地,生活著不同的生物類群,C錯誤。
D.威脅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棲息地被破壞、偷獵、外來物種入侵、環(huán)境污染等,隨著對自然資源需求的不斷增大,亂砍濫伐,過度放牧,不合理的圍湖造田,沼澤開墾,過度利用土地和水資源,都導致了生物棲息地的破壞甚至消失,因此棲息地的破壞或喪失是威脅生物生存的關鍵因素,D正確。
故選C。
14. 下列關于一株大豆和一條鯽魚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都由一個細胞--受精卵發(fā)育而來
B. 其細胞都具有的基本結(jié)構是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
C. 其細胞內(nèi)都具有的能量轉(zhuǎn)換器是線粒體
D. 大豆比鯽魚多了系統(tǒng)這個結(jié)構層次
【答案】D
【分析】一株大豆屬于被子植物,通常稱為綠色開花植物,常見的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組成。一條鯽魚屬于動物,動物與人體結(jié)構層次在某些方面與植物體相似,生長發(fā)育也是從受精卵開始的。受精卵經(jīng)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的。但是動物體與人體還需要由器官組成系統(tǒng),再由系統(tǒng)構成動物體和人體的。大豆是植物,鯽魚是動物。
【詳解】A.受精卵經(jīng)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動物還有系統(tǒng)。故一株大豆和一條鯽魚都由一個細胞--受精卵發(fā)育而來,A正確。
B. 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線粒體、液泡,植物綠色部分的細胞還有葉綠體。 動物細胞具有: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zhì)和線粒體。 故不管大豆或鯽魚,其細胞都具有的基本結(jié)構是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B正確。
C.線粒體是呼吸作用的場所,把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被稱為動力車間,是動植物細胞都有的一種能量轉(zhuǎn)換器,是細胞的發(fā)動機,C正確。
D.大豆的結(jié)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生物體;鯽魚的結(jié)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生物體,大豆比鯽魚少了系統(tǒng)這個結(jié)構層次,D錯誤。
故選D。
15. 學習了綠色植物的主要類群后,有位同學進行了如下梳理總結(jié),其中正確的是( )
A. 海帶是藻類植物,依靠它的根固著在淺海巖石上
B. 墻蘚的莖、葉內(nèi)有較為發(fā)達的輸導組織,只能生活在陰濕的陸地上
C. 腎蕨有假根、莖、葉的分化,適應陸地生活能力較強
D. 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是植物界中結(jié)構和功能最完整的類型
【答案】D
【分析】(1)藻類植物的細胞內(nèi)含葉綠體,無根莖葉的分化。
(2)苔蘚植物無根,起固著作用的是假根,有莖、葉的分化,無輸導組織,如葫蘆蘚。
(3)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體內(nèi)有輸導組織,一般長的高大,如腎蕨。
(4)被子植物又叫綠色開花植物,用種子繁殖后代,種子有果皮包被,關鍵是掌握各種植物的特征。
【詳解】A.海帶是藻類植物,無根莖葉的分化,依靠它的假根固著在淺海巖石上,A錯誤。
B.墻蘚屬于苔蘚植物,有莖、葉的分化,無輸導組織,只能生活在陰濕的陸地上,B錯誤。
C.腎蕨屬于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C錯誤。
D.被子植物在繁殖的過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護,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更強,適于生活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是植物界中最具高等的一個類群,其種類最多,分布最廣,D正確。
故選D
16. 如圖為植物分類圖解。圖中的①~④分別可代表( )
A. 腎蕨、紫菜、油松、玉米
B. 葫蘆蘚、水稻、蘇鐵、水稻
C. 滿江紅、海帶、玉米、銀杏
D. 小球藻、葫蘆蘚、油松、小麥
【答案】A
【分析】(1)植物根據(jù)生殖細胞的不同可分為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來繁殖后代,包括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用種子來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2)藻類植物,結(jié)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苔蘚植物,有莖和葉的分化,但沒有真正的根;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體內(nèi)有輸導組織,一般長的高大;裸子植物,無花,種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實,只有根、莖、葉、種子四種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
【詳解】看圖可知,①內(nèi)有莖葉,無種子,可能是苔蘚植物,如葫蘆蘚、地錢等,或者蕨類植物,如腎蕨、滿江紅;②內(nèi)無根莖葉,無種子,應該是藻類植物,如衣藻、海帶、、紫菜、水綿等;③無果皮,有種子,應該是裸子植物,如水杉、蘇鐵、銀杏、油松等;④有果皮,有種子,應該是被子植物,如玉米、小麥、水稻、菜豆等,故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
故選A。
17. 烏洋芋(馬鈴薯)植株示意圖。它生長在海拔2600~2800米之間,皮薄、質(zhì)嫩、淀粉含量高、營養(yǎng)豐富、口感好、耐貯存。食用部分是塊莖,其中富含淀粉。以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由圖可判斷烏洋芋屬于裸子植物
B. 花和塊莖屬于烏洋芋的生殖器官
C. 烏洋芋中的淀粉是葉片制造的有機物
D. 烏洋芋中的淀粉是根從土壤中吸收積累
【答案】C
【分析】綠色開花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種器官。
【詳解】A.由圖可判斷烏洋芋具有花,屬于被子植物,A錯誤。
B.花與果實與種子的形成有關,屬于生殖器官,塊莖中儲存營養(yǎng)物質(zhì),屬于烏洋芋的營養(yǎng)器官,B錯誤。
CD.烏洋芋(馬鈴薯)的食用部分是塊莖,其中富含淀粉。烏洋芋的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被運輸?shù)角o貯存起來,就形成了它的塊莖,根最主要的功能是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的無機鹽,C正確,D錯誤。
故選C。
18. “旱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是對生活在高原地區(qū)的人們的生活寫照,新疆吐魯番地區(qū),白天溫度較高,夜晚溫度較低。這里生產(chǎn)的葡萄等水果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好原因( )
A. 白天陽光充足,蒸騰作用旺盛
B. 晝夜溫差較大,白天呼吸作用旺盛
C. 晚上溫度較低,光合作用強
D. 白天光合作用強,夜晚呼吸作用弱
【答案】D
【分析】(1)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濃度和溫度,其中植物在25℃至30℃的時候最為適宜。
(2)溫度是影響植物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溫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
【詳解】由于溫度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有影響,我國新疆地區(qū)晝夜溫差大,白天植物既能進行光合作用又能進行呼吸作用,溫度高所以光合作用要強于呼吸作用,夜晚只能進行呼吸作用,但由于溫度低呼吸作用比較弱,所以新疆吐魯番地區(qū)生產(chǎn)的葡萄等水果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好,特別甜,因此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選D。
19. 種植玉米的過程中,當玉米苗長到一定程度時,要進行間苗,而且要保持一定的間距和行距。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可以少上肥料,降低成本
B. 更好的接受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C. 玉米植株高大,太密不容易勞作
D. 便于內(nèi)部空氣流通,使玉米更好地呼吸
【答案】B
【分析】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光合作用的強弱與光照時間和二氧化碳的濃度有關。增加光照時間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能夠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
【詳解】光合作用的強弱與光照時間和二氧化碳的濃度有關,播種玉米時要合理密植,更好的接受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因此,種植玉米的過程中,當玉米苗長到一定程度時,要進行間苗,而且要保持定的間距和行距。
故選B。
20. 關于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
B. 制造的有機物養(yǎng)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C. 維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D. 消耗氧氣,排放二氧化碳,加劇溫室效應
【答案】D
【分析】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穩(wěn)定大氣中碳—氧平衡;③能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
【詳解】A.綠色植物進行蒸騰作用,散失水分,提高大氣的濕度,增加降水,調(diào)節(jié)氣候,促進水循環(huán),A正確。
B.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養(yǎng)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B正確。
C.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能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平衡,C正確。
D.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引起的,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能緩解溫室效應,D錯誤。
故選D。
21. 下列生產(chǎn)生活的措施中,利用了促進植物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A. 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低溫貯藏
B. 向糧倉內(nèi)充入適量的二氧化碳
C. 將小麥種子曬干后再入庫
D. 莊稼被淹后及時排澇
【答案】D
【分析】細胞內(nèi)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這一生理活動是所有活細胞都要進行的,具體部位是在所有的活細胞的線粒體內(nèi)進行。
【詳解】A.低溫能夠抑制呼吸作用,把水果、蔬菜放進冰箱可以抑制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有利于保鮮,故A不符合題意。
B.氧氣不足和二氧化碳濃度高都會抑制呼吸作用,儲藏糧食的倉庫中充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后,抑制了糧食呼吸作用,減少了有機物的消耗,從而延長了糧食的儲藏時間,故B不符合題意。
C.將小麥種子曬干后再入庫,小麥種子內(nèi)的水分減少,抑制了種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長了種子的儲存時間。因此小麥種子曬干入庫,是抑制種子的呼吸作用,故C不符合題意。
D.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而莊稼被淹后,土壤中的氧氣過少,根毛無法呼吸;及時排澇,是為了促進根的呼吸,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22. 某生物小組通過繪制概念圖理解綠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的關系(如圖)。小組內(nèi)同學針對概念圖發(fā)表了不同的看法,其中分析錯誤的為( )
A. 甲同學認為過程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
B. 乙同學認為①是水,②是氧氣
C. 丙同學認為Ⅱ過程主要是在活細胞的葉綠體中進行
D. 丁同學認為④條件應該是光照
【答案】C
【分析】(1)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內(nèi),把二氧化碳和水轉(zhuǎn)化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2)呼吸作用是細胞內(nèi)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詳解】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所以,過程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A正確。
B.結(jié)合分析和題圖可知,①是水,②是氧氣,③是線粒體,④是光,⑤是產(chǎn)物,B正確。
C.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呼吸作用的場所是線粒體。所以,Ⅱ呼吸作用過程主要是在活細胞的線粒體中進行,C錯誤。
D.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可進行。所以,④條件應該是光照,D正確。
故選C。
23. 同學們在課堂上利用萌發(fā)和煮熟的種子(初始溫度相同)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實驗過程及結(jié)果如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煮熟的種子無法進行呼吸作用
B. 甲組溫度計示數(shù)高于乙組
C. 甲組蠟燭迅速熄滅,乙組蠟燭繼續(xù)燃燒
D. 實驗可證明萌發(fā)的種子呼吸作用產(chǎn)生二氧化碳
【答案】D
【分析】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線粒體中進行的。甲組萌發(fā)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乙組不進行。
【詳解】A.煮熟的種子,不能進行生命活動,無法進行呼吸作用,A正確。
B.呼吸作用能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故甲組溫度計示數(shù)高于乙組,B正確。
C.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產(chǎn)生了二氧化碳,而蠟燭的燃燒需要氧氣,故甲組蠟燭迅速熄滅。而乙組煮熟的種子未消耗氧氣,故蠟燭繼續(xù)燃燒,C正確。
D.通過兩組對照實驗可證明萌發(fā)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消了耗氧氣,D錯誤。
故選D。
24. 小明為了探究綠色植物和種子的生命活動,設計了以下實驗裝置,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裝置甲塑料袋內(nèi)壁上的水珠一定來自植物的蒸騰作用
B. 裝置乙中的氣體可使快熄滅的細木條復燃
C. 裝置丙中產(chǎn)生的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D. 裝置丁中植物的葉片經(jīng)暗處理、光下照射、脫色、染色后,不變藍
【答案】A
【分析】甲是探究植物蒸騰作用的裝置,乙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能否釋放氧氣的的裝置,丙是探究植物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的裝置,丁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裝置。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zhuǎn)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詳解】A.裝置甲的塑料把花盆也包裹了,所以袋內(nèi)壁上的水珠來自植物的蒸騰作用和土壤中水分的蒸發(fā),A錯誤。
B.裝置乙試管內(nèi)收集的氣體是金魚藻進行了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可使快熄滅的細木條復燃,B正確。
C.裝置丙中萌發(fā)的種子進行了呼吸作用,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會變渾濁,C正確。
D.裝置丁中的氫氧化鈉吸收了裝置中的二氧化碳,植物因缺少二氧化碳所以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裝置丁中植物的葉片不變藍,D正確。
故選A。
25. 下列有關生物實驗活動的操作步驟與其相應的目的,不正確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分析】顯微鏡的結(jié)構和功能:顯微鏡的結(jié)構由光學部分、支持部分及調(diào)節(jié)部分三部分組成。①光學部分由鏡頭和反光鏡組成。鏡頭分為目鏡和物鏡兩種,目鏡無螺紋,目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物鏡有螺紋,物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等于目鏡和物鏡兩者的乘積。反光鏡,一面是平面鏡,外界光線較強時使用,一面是凹面鏡,外界光線較弱時時使用。②支持部分包括鏡筒、鏡臂、載物臺、鏡柱及鏡座等。壓片夾起固定玻片標本的作用。③調(diào)節(jié)部分由轉(zhuǎn)換器、遮光器和準焦螺旋。轉(zhuǎn)換器是安裝物鏡、轉(zhuǎn)換物鏡的結(jié)構;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可調(diào)節(jié)進入鏡筒光線的強弱;準焦螺旋包括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兩者都是調(diào)節(jié)鏡筒升降,區(qū)別是:粗準焦螺旋調(diào)節(jié)鏡筒升降的幅度大,而細準焦螺旋調(diào)節(jié)鏡筒升降的幅度小,故細準焦螺旋調(diào)可用于調(diào)整物象更清晰。
【詳解】A.物鏡固定在轉(zhuǎn)換器上,因此轉(zhuǎn)動轉(zhuǎn)換器一換用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物鏡,A正確。
B.將葉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熱的原因是酒精易燃、易揮發(fā),使用水對酒精進行加熱,起到控溫作用,以免酒精燃燒發(fā)生危險,目的是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至葉片變成黃白色.葉綠素為綠色,脫色后便于觀察,B正確。
C.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用涼開水漱的目的是清除口腔雜物,C正確。
D.在制作洋蔥細胞的臨時裝片時,洋蔥細胞液的濃度要小于生理鹽水的濃度,如果滴生理鹽水,就會因濃度過大而失水,造成細胞皺縮,所以不能滴生理鹽水,也不能滴加1.0%的碘液,更不能不加水,為維持細胞正常形態(tài),在制作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載玻片的中央滴加清水,D錯誤。
故選D。
二、簡答題(每空1分,共50分)
26. 下面是某同學在實驗課上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的某些片段,請你仔細回憶自己做該實驗的情景,并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對光時應先轉(zhuǎn)動圖甲顯微鏡的[②],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然后轉(zhuǎn)動遮光器,使圖乙的遮光器中的_____(填字母標號)光圈對準通光孔。
(2)在圖甲所示的操作下,觀察的標本被放大了_____倍。
(3)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按照實驗步驟需要用到的液體依次是圖丙中的__________(填序號)。
(4)下圖是制作該臨時裝片的幾個重要步驟,正確的順序為:_____(填字母)。

(5)圖丁中A~D為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幾個視野,要使視野由A變?yōu)锽應將裝片向__方向移動。要使視野從C(模糊物像)變?yōu)镈(清晰物像),應調(diào)節(jié)顯微鏡的[ ]________。
(6)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洋蔥表皮細胞,更接近下列圖像中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答案】(1)b (2)80
(3)21 (4)ECBDA
(5)① 右下 ②. ⑦細準焦螺旋 (6)C
【分析】顯微鏡結(jié)構名稱依次是:①目鏡、②轉(zhuǎn)換器、③物鏡、④遮光器、⑤反光鏡、⑥粗準焦螺旋、⑦細準焦螺旋。圖乙中a是小光圈,b是大光圈。
【詳解】(1)顯微鏡的使用過程中,對光時需轉(zhuǎn)動圖甲中的②轉(zhuǎn)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因?qū)鈺r要使用大光圈,故轉(zhuǎn)動遮光器,使圖乙的遮光器中的b光圈對準通光孔。
(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等于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所以在圖甲所示的操作下,觀察的標本被放大了5×16=80倍。
(3)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順序是:擦→滴→撕→展→蓋→染;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為保持細胞正常形態(tài),在載玻片的中央滴2清水水;染色用1碘液,便于觀察。故按照實驗步驟需要用到的液體依次是圖丁中的2、1。
(4)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單的總結(jié)為:擦、滴、撕、展、蓋、染?!安痢保酶蓛舻募啿及演d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nèi)表面撕取一塊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開;“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以免產(chǎn)生氣泡;“染”,在蓋玻片的一側(cè)滴加碘液,另一側(cè)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讀圖可知:E滴、C撕、B展、D蓋、A染、吸。故正確的順序為ECBDA。
(5)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細胞物像在視野A的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動裝片,物像會向左上方移動到視野的中央,變成視野B。結(jié)合上述分析可知,要使視野由C(模糊物像)變?yōu)镈(清晰物像),應調(diào)節(jié)顯微鏡的⑦細準焦螺旋。
(6)A.是血液制成的血涂片,里面有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屬于動物細胞圖片,A不符合題意。
B.蠶豆下表皮細胞,因為此視野中有兩種細胞:一種是呈半月的保衛(wèi)細胞,它們兩兩相對,中間有氣孔;另一種是呈形狀不規(guī)則且相互嵌合的表皮細胞,B不符合題意。
C.洋蔥表皮中的細胞排列緊密,有起支持作用的細胞壁,屬于植物細胞,C符合題意。
D.D圖中有細胞膜、細胞質(zhì)和細胞核,沒有細胞壁和液泡,是動物細胞,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7. 下面甲圖是洋蔥的實物圖;乙圖是用洋蔥內(nèi)表皮做臨時裝片的一個步驟;丙圖是洋蔥根尖的結(jié)構及生理過程示意圖(其中a、b、c表示區(qū)域,箭頭表示生理過程),丁圖是植物葉片結(jié)構模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圖甲中被“一層一層一層地剝開“的結(jié)構稱為洋蔥的____ ,該結(jié)構屬于結(jié)構層次中的______。
(2)圖乙操作過程是對實驗材料進行_____,完成此項操作后細胞的____顏色變的最深。
(3)圖丙中箭頭表示細胞的____過程,通過該過程細胞的形態(tài)、結(jié)構發(fā)生了變化,形成不同的組織。
(4)丁圖中[⑥]是______,是水分散失和氣體進出葉片的門戶,二氧化碳從氣孔進入葉片后,作為 _______參與葉肉細胞的光合作用。
【答案】(1)①. 葉##鱗片葉 ②. 器官
(2)①. 染色 ②. 細胞核
(3)分化 (4)①. 氣孔 ②. 原料
【分析】(1)圖丙中:a成熟區(qū)、b伸長區(qū)、c分生區(qū)。
(2)圖丁中:①上表皮、②柵欄組織、③葉肉、④下表皮、⑤海綿組織、⑥氣孔、⑦保衛(wèi)細胞、⑧葉脈。
(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場所是葉綠體,條件是光,產(chǎn)物是有機物和氧。
【詳解】(1)綠色開花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紫色洋蔥的葉片分兩種,一種是綠色的管狀葉,這種葉片可用于提取和分離葉綠體中的色素; 另一種是鱗片葉,其內(nèi)外表皮都由一層細胞構成,適于顯微鏡觀察??梢姡瑘D甲中被“一層一層一層地剝開“的結(jié)構稱為洋蔥的葉(或鱗片葉),該結(jié)構屬于結(jié)構層次中的器官。
(2)圖乙的操作過程是對實驗材料進行染色,便于觀察,臨時裝片制作完成后,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因細胞核中含有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zhì)是染色體,所以細胞核顏色變的最深。
(3)生物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jié)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差異性的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分化,細胞分化的結(jié)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組織??梢?,圖丙中箭頭表示細胞的細胞分化過程,通過該過程細胞的形態(tài)、結(jié)構發(fā)生了變化,形成不同的組織。
(4)丁圖是葉片的結(jié)構圖,葉片包括:葉肉、葉脈、表皮三部分。⑥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水分散失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結(jié)合分析可知,二氧化碳從氣孔進入葉片后,作為光合作用的原料,參與葉肉細胞的光合作用。
28. 同學們定期到“海水稻實踐基地”實地觀察并記錄海水稻的生長狀況。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根、莖、葉中的有機物是通過圖Ⅰ中的[ ] ______制造的,進行該生理過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 。
(2)海水稻在夏季生長特別旺盛,原因是夏季白天日照時間長,圖I中的生理活動_____ (填字母)強度大,此生理過程中物質(zhì)與能量的轉(zhuǎn)化情況是__________;海水稻葉片通過生理活動[ ]______,不但能防止葉片在烈日下被曬傷,同時還參與_____。
(3)一粒稻谷(如圖II)[1]包括果皮和種皮兩層,由此可推知,水稻屬于_______植物。
(4)碾去皮的海水稻米是紅色的,因此又被稱作“紅米”,“紅米”并不咸,是因為海水稻細胞的_______能夠控制鹽分的進出。
【答案】(1)①. B光合作用 ②. 葉
(2)①. B ②. 無機物轉(zhuǎn)化為有機物,太陽能轉(zhuǎn)化為化學能 ③. C蒸騰作用 ④. 水循環(huán)
(3)被子 (4)細胞膜
【分析】圖I中A是呼吸作用,B是光合作用,C是蒸騰作用。圖II中①是果皮,②是胚乳,③是胚。
【詳解】(1)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zhuǎn)變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葉片中的葉肉含有大量的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主要場所。因此根、莖、葉中的有機物是圖Ⅰ中的B光合作用制造的,該生理過程發(fā)生的主要器官是葉片。
(2)B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zhuǎn)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日照時間越長,B光合作用越強,產(chǎn)量越高。物質(zhì)與能量的轉(zhuǎn)化情況是無機物轉(zhuǎn)化為有機物,光能轉(zhuǎn)化成化學能。
C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汽狀態(tài)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但這不是一種浪費,因為:①蒸騰作用是根吸水的動力,促使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還促進了水和無機鹽的向上運輸;②蒸騰作用還能降低植物體表面的溫度,避免葉片被灼燒;③蒸騰作用還能增加大氣濕度,增加降水,參與水循環(huán),降低大氣溫度,調(diào)節(jié)氣候。
(3)由圖示Ⅱ可知水稻具有果皮和種皮,靠種子生殖后代,種子外還具有果皮包被,因此屬于被子植物。
(4)細胞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zhì)進出的作用(選擇性透過性)。細胞膜將細胞內(nèi)部與外界環(huán)境分開,使細胞擁有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內(nèi)部環(huán)境;細胞膜能讓有用的物質(zhì)進入細胞,有害的物質(zhì)擋在外面,同時把細胞產(chǎn)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所以碾去皮的海水稻米是紅色的,因此又被稱作“紅米”,“紅米”并不咸,是因為海水稻細胞的細胞膜能夠控制鹽分的進出。
29. 圖甲為洋蔥根尖分生組織細胞圖,圖乙為一株綠色植物,據(jù)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甲是洋蔥根尖分生組織的細胞,其中的部分細胞正在進行分裂,請用圖中的序號和箭頭表示出細胞分裂的過程:_______→4。若1中染色體的數(shù)量為n,則2、3中的染色體數(shù)量為______。
(2)圖乙中的植物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基礎是細胞的______。圖中標注的四種器官a、b、c、d中,_____(填字母)與其它三種不屬于同類器官,它的主要功能與植物的生殖有關。
(3)“藕斷絲連”中的“絲”是藕的______組織,一般情況下植物葉片的______(上/下)表皮氣孔分布較多,請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1→3→2 ②. 2n
(2) ①. 分裂、分化 ②. a
(3) ①. 輸導 ②. 下 ③. 有利于降低蒸騰作用
【分析】圖乙中:a是花、b是葉、c是莖、d是根。
【詳解】(1)植物細胞分裂時,細胞核先由一個分成兩個,隨后,細胞質(zhì)分成兩份,在原來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于是,一個細胞就分裂成了兩個細胞。因此,圖中細胞分裂的過程為:1→3→2→4。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經(jīng)過復制而倍增,然后平均分配到兩個相同的新細胞中。2、3為細胞分裂的后期,染色體會加倍,因此若1中染色體的數(shù)量為n,則2、3中的染色體數(shù)量為2n。
(2)細胞的分裂與分化是生物體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基礎,細胞分裂使細胞數(shù)目增多,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綠色開花植物是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構成的,其中根、莖葉和植物體的營養(yǎng)有關,屬于營養(yǎng)器官;花、果實和種子與繁殖后代有關,屬于生殖器官。圖中,a屬于生殖器官;b、c、d屬于營養(yǎng)器官。
(3)植物的組織主要有保護組織、營養(yǎng)組織、輸導組織、分生組織,其中輸導組織具有運輸營養(yǎng)物質(zhì)的作用,藕絲是藕的導管壁增厚部連續(xù)成螺旋形的導管,因此“藕斷絲連的絲”從生物學角度屬于蓮的輸導組織。
由于上表皮直接接受陽光的照射溫度比下表皮相對較高,葉片中的水分比較容易從上表皮的氣孔散失。氣孔作為蒸騰作用水分出入的門戶,如果水分蒸發(fā)過多,尤其是炎熱的夏季,會讓植物萎蔫甚至死亡。所以葉片的氣孔大多分布在下表皮,該特點有利于降低蒸騰作用。
30. 優(yōu)美的北海公園是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今年暑假張明經(jīng)常到公園游玩,以下是他的所見所聞,分析回答相關問題:
(1)張明在公園的湖邊洗手時,發(fā)現(xiàn)水中有一些綠色的絲狀植物A,小明認為A屬于藻類植物,其判斷依據(jù)是_____;植物A早晨沉在水底、中午浮上水面,且周圍有很多氣泡,氣泡是A產(chǎn)生的_______氣體。
(2)張明在樹下的潮濕處發(fā)現(xiàn)了許多矮小的植物B,他想探究B植株矮小的原因,設計并實施了如下實驗:
實驗操作:甲組將整株B浸沒在滴加紅墨水的水中,乙組只將“根”浸入滴加紅墨水的水中,2小時候后觀察;
實驗現(xiàn)象:甲組植株全株變紅,乙組植株只有“根部”變紅。得出結(jié)論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將B放置在顯微鏡下觀察,應該將視野______(調(diào)暗/調(diào)亮),小明發(fā)現(xiàn):植物B的葉片僅有一層細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可從葉片的背腹兩面侵入細胞,故可做監(jiān)測______的指示植物。
(4)小明認為:C、D類植物的植株比B類植物高大的多,主要是因為______;D類比C類植物結(jié)構更復雜,表現(xiàn)在______。
【答案】(1)①. 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②. 氧氣
(2)植物B沒有輸導組織
(3)①. 調(diào)亮 ②. 空氣污染程度
(4)①. C、D類植物具有發(fā)達的輸導組織 ②. D類植物的種子外有果皮包被
【分析】觀圖可知:A是藻類植物,B是苔蘚植物,C是裸子植物,D是被子植物。
【詳解】(1)藻類植物絕大多數(shù)生活在水中,結(jié)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小明在公園的湖邊洗手時,發(fā)現(xiàn)水中有一些綠色的絲狀植物A,小明認為A屬于藻類植物,其判斷依據(jù)是無根、莖、葉的分化;A藻類植物細胞中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所以植物A早晨沉在水底、中午浮上水面,且周圍有很多氣泡,氣泡是A產(chǎn)生的氧氣氣體。
(2)B是苔蘚植物,苔蘚植物無根,有莖、葉的分化,但體內(nèi)無輸導組織,根據(jù)甲組植株全株變紅,乙組植株只有“根部”變紅,得出結(jié)論:該植株無輸導組織。
(3)想看清透明物質(zhì)時候,應該把視野調(diào)暗;想看清非透明物質(zhì)時,應該調(diào)亮視野,使更多光線進入;小明將B放置在顯微鏡下觀察,植物B是不透明,所以應該將視野調(diào)亮。B是苔蘚植物,苔蘚植物的葉只有一層細胞構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容易從背腹兩面侵入而威脅苔蘚植物的生活,因此我們常把苔蘚植物作為檢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4)B是苔蘚植物,C是裸子植物,D是被子植物,B苔蘚植物沒有真正的根,因此無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雖然有了莖和葉,但莖、葉內(nèi)無輸導組織,不能為植株輸送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供其利用,所以苔蘚植物比較矮小,C裸子植物和D被子植物體內(nèi)都有發(fā)達的輸導組織,能為植株輸送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供植物生長利用,C、D類植物的植株比B類植物高大的多,主要是因為C、D類植物具有輸導組織;C裸子植物有種子,適于在干旱的陸地上生活,無花,種子外面無果皮包被著,裸露,不能形成果實。D被子植物的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被子植物在繁殖的過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護,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更強,適于生活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其次有些果實的表面有翅或毛,適于隨風傳播;有些果實顏色鮮艷,有香甜的漿液或果肉,能誘使動物來吃,利于播種。因此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個類群,其種類最多,分布最廣。因此D被子植物比C裸子植物結(jié)構更復雜,表現(xiàn)在D類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31. 紅薯學名番薯,其地下塊根(圖一)富含蛋白質(zhì)、淀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zhì),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評為最健康食品。圖二表示紅薯葉片,共中A、B、C、D分別代表不同的物質(zhì),箭頭表示物質(zhì)進出葉片的方向,請據(jù)圖回答:
(1)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因為葉肉細胞中含有較多能量轉(zhuǎn)換器________(填細胞結(jié)構名稱),圖一中紅薯貯存的有機物來源于圖二葉片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______(填字母)。
(2)在有光的條件下,葉片進行呼吸作用的同時也在進行光合作用。當葉片進行呼吸作用時,則B表示的物質(zhì)是______;當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時,則B表示的物質(zhì)是______。(選填“二氧化碳”或“氧氣”)
(3)紅薯在生長過程中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______,地球上所有生物都要呼吸,消耗大氣中的氧氣,產(chǎn)生二氧化碳,然氧氣比例并沒有減少,是因為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維持了______平衡。
(4)種植農(nóng)作物時,保證作物的葉片都能充分地接受光照,又不互相遮擋,應做到____________。
【答案】(1)①. 葉綠體 ②. C
(2)①. 二氧化碳 ②. 氧氣
(3)①. 蒸騰作用 ②. 碳-氧
(4)合理密植
【分析】(1)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zhuǎn)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
(2)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詳解】(1)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因為葉肉細胞中含有較多能量轉(zhuǎn)換器葉綠體,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有機物通過篩管自上而下運輸,所以圖一紅薯中貯存的有機物來源于圖二葉片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C。
(2)在有光的條件下,葉片進行呼吸作用的同時也在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呼吸作用吸收氧氣,產(chǎn)生二氧化碳,所以當葉片進行呼吸作用時,則B表示的物質(zhì)是二氧化碳;當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時,則B表示的物質(zhì)是氧氣。
(3)地球上所有生物都要呼吸,消耗大氣中的氧氣,產(chǎn)生二氧化碳,但是氧氣比例并沒有減少,是因為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維持了碳-氧平衡。
(4)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因此既要充分利用單位面積上的光照,使陽光盡量少的照到空地上,又要避免植株葉片互不遮光,這樣,種植農(nóng)作物就要求不能過稀,也不能過密,應該合理密植。
32. 某校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為探究植物的生理活動,進行了一系列探究實驗,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探究一:興趣小組同學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長勢相似的兩片葉子,設計了如圖一所示的實驗裝置。
(1)此實驗在光下進行一段時間后,用手擠壓塑料袋,將裝置A和裝置B中的氣體通入燒杯,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是裝置______中的氣體;取下裝置A中的葉片和裝置B中的葉片,脫色后滴加碘液,發(fā)現(xiàn)葉片變成藍色的是裝置中的葉片______(填“A”或“B”)
探究二:興趣小組的同學將裝置B連通二氧化碳濃度測定儀,在室外測定一天中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并繪制了如圖二所示的曲線。
(2)圖二中6~18點曲線變化的原因是此時植物光合作用強度____(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強度,此時段植物葉片進行的生理活動有______種。
(3)從圖二可以推理出,一天中______點左右林間氧氣濃度最高,這是適宜到林間鍛煉的時間之一。
探究三: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探究實驗,圖三是探究實驗的部分過程。
(4)請將圖三中的實驗步驟正確排序:______(填序號)。
(5)步驟③滴加碘液后,見光部分變成了藍色,被黑紙片遮蓋的部分不變藍,由此得出結(jié)論:①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②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答案】(1)①. A ②. B
(2)①. 大于 ②. 3##三
(3)18 (4)②①④③
(5)光
【分析】(1)光合作用在有光的條件下,消耗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呼吸作用在無光的條件和有光的條件下都能進行,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需要明確:在有光的條件下,光合作用的強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強度,呼吸作用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不能釋放出來。
(2)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正確的操作步驟是:把盆栽的天竺葵或其他綠色植物放于暗處一晝夜;用不透光紙從上下兩面遮蓋葉片的一部分把實驗材料放在光下照射2~3小時;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葉片,除去不透光紙;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用清水漂洗葉片后滴加碘酒;洗去碘液,觀察實驗現(xiàn)象。
【詳解】(1)在光下植物的綠葉除了進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還進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強度。在黑暗環(huán)境下,葉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能進行呼吸作用;產(chǎn)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裝置A會內(nèi)的澄清的石灰水會變渾濁,而裝置B不會變渾濁。A葉片在黑暗環(huán)境下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只能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故脫色后滴加碘液,不變藍;B葉片是在透明的塑料袋包裹住的,能夠接受光照,進行光合作用,產(chǎn)生淀粉,脫色后滴加碘液,變藍。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圖二中,6到18點,有陽光,所以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裝置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下降,故此時段,光合作用的強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強度。呼吸作用在無光和有光的條件下都可以進行,而光合作用只有在有光的條件下才能進行,蒸騰作用在無光和有光的條件下都可以進行,所以,在白天6點到18點這個時間段內(nèi),葉片可以進行的生理活動有3種。
(3)從圖二可以推理出,6-18點,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此段時間不斷釋放氧氣,因此18時林間氧氣濃度最高,這是適宜到林間鍛煉的時間之一。
(4)圖三表示“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步驟是:暗處理、選葉遮光、光照3-4小時、酒精脫色、漂洗、滴加碘液、觀察現(xiàn)象,因此正確順序是:②暗處理,①光照3-4小時,④酒精脫色,③觀察現(xiàn)象。
(5)光照幾個小時后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至葉片變成黃白色。葉綠素為綠色,脫色后便于觀察,如不脫色,不易觀察到淀粉遇碘變藍的現(xiàn)象,因此圖三中步驟④表示將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根據(jù)題意見光部分變藍,遮光部分不變藍,說明變量是光,因此得出結(jié)論:①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②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項目
組別
水質(zhì)
水量
水溫
蛙卵數(shù)
孵出蝌蚪數(shù)
A組
河水
500毫升
20℃
30個
28只
B組
蒸餾水
500毫升
10℃
30個
9只
實驗活動
操作步驟
操作目的
A
練習使用顯微鏡
轉(zhuǎn)動轉(zhuǎn)換器
調(diào)換不同倍數(shù)的物鏡
B
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
把葉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熱
使葉片脫色
C
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
用清水漱口
清除口腔中食物碎屑
D
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潔凈的載玻片上滴加生理鹽水
防止裝片產(chǎn)生氣泡

相關試卷

2023-2024學年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三校聯(lián)考七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2023-2024學年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三校聯(lián)考七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共2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含答案):

這是一份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含答案),共12頁。

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含答案):

這是一份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含答案),共14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生物試題(解析版)

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生物試題(解析版)

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

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

2022-2023學年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七年級(下)期末生物試卷(含解析)

2022-2023學年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七年級(下)期末生物試卷(含解析)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