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_Tc31929" 0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PAGEREF _Tc31929 \h 2
03、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l "_Tc2707" PAGEREF _Tc2707 \h 2
\l "_Tc30549" 考點一 板塊模型 PAGEREF _Tc30549 \h 2
\l "_Tc28498" 知識點1.模型特點 PAGEREF _Tc28498 \h 3
\l "_Tc2303" 知識點2.模型構建 PAGEREF _Tc2303 \h 3
\l "_Tc16829" 知識點3.解題關鍵 PAGEREF _Tc16829 \h 3
\l "_Tc9759" 考向1 水平面上的無外力作用的板塊問題 PAGEREF _Tc9759 \h 4
\l "_Tc11610" 考向2 水平面上的有外力作用的板塊問題 PAGEREF _Tc11610 \h 8
\l "_Tc6646" 考向3 斜面上的板塊模型 PAGEREF _Tc6646 \h 11
\l "_Tc12012" 考點二 傳送帶模型 PAGEREF _Tc12012 \h 13
\l "_Tc31387" 知識點1 水平傳送帶的常見情形及運動分析 PAGEREF _Tc31387 \h 13
\l "_Tc26377" 知識點2 傾斜傳送帶問題的常見情形及運動分析 PAGEREF _Tc26377 \h 14
\l "_Tc17987" 考向1 水平傳送帶 PAGEREF _Tc17987 \h 15
\l "_Tc21680" 考向2.傾斜傳送帶模型 PAGEREF _Tc21680 \h 17
\l "_Tc2339" 04、真題練習,命題洞見 PAGEREF _Tc2339 \h 19
考點一 板塊模型
知識點1.模型特點
滑塊(視為質點)置于木板上,滑塊和木板均相對地面運動,且滑塊和木板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發(fā)生相對滑動。
知識點2.模型構建
(1)隔離法的應用:對滑塊和木板分別進行受力分析和運動過程分析。
(2)對滑塊和木板分別列動力學方程和運動學方程。
(3)明確滑塊和木板間的位移關系
如圖所示,滑塊由木板一端運動到另一端的過程中,滑塊和木板同向運動時,位移之差Δx=x1-x2=L(板長);滑塊和木板反向運動時,位移之和Δx=x2+x1=L。
知識點3.解題關鍵
(1)摩擦力的分析判斷:由滑塊與木板的相對運動來判斷“板塊”間的摩擦力方向。
(2)挖掘“v物=v板”臨界條件的拓展含義
摩擦力突變的臨界條件:當v物=v板時,“板塊”間的摩擦力可能由滑動摩擦力轉變?yōu)殪o摩擦力或者兩者間不再有摩擦力(水平面上共同勻速運動)。
①滑塊恰好不滑離木板的條件:滑塊運動到木板的一端時,v物=v板;
②木板最短的條件:當v物=v板時滑塊恰好滑到木板的一端。
考向1 水平面上的無外力作用的板塊問題
1.(2024·甘肅一模)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靜置一質量為m的長木板B,木板上表面各處粗糙程度相同,一質量也為m的小物塊A(可視為質點)從左端以速度v沖上木板。當時,小物塊A歷時恰好運動到木板右端與木板共速,則( )
A.若,A、B相對運動時間為
B.若,A、B相對靜止時,A恰好停在木板B的中點
C.若,A經(jīng)歷到達木板右端
D.若,A從木板B右端離開時,木板速度等于v
2.如圖甲所示,長的木板靜止在某水平面上,時刻,可視為質點的小物塊以水平向右的某初速度從的左端向右滑上木板。、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其中、分別是內、的圖像,是內、共同的圖像。已知、的質量均是,取,則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系統(tǒng)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動量不守恒
B.在內,摩擦力對的沖量是
C.、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D.相對靜止的位置在木板的右端
3.如圖所示,長度分別為,的木板A、B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A、B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物塊C(可視為質點)以初速度從A的左端滑上A,且C在A上滑行時,A不動,C滑上B時B開始運動,C與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已知A、B、C的質量相同,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C在B上滑行時,求:
(1)B、C的加速度大小;
(2)C在B上滑動的時間。
考向2 水平面上的有外力作用的板塊問題
4.(2024·吉林·三模)某物流公司研發(fā)團隊,為了更好地提高包裹的分收效率,特對包裹和運輸裝置進行詳細的探究,其情景可以簡化為如圖甲所示,質量M = 2kg、長度L = 2m的長木板靜止在足夠長的水平面(可視為光滑)上,左端固定一豎直薄擋板,右端靜置一質量m = 1kg的包裹(可視為質點)?,F(xiàn)機器人對長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作用力F,F(xiàn)隨時間t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乙所示,6s后將力F撤去。已知包裹與擋板發(fā)生彈性碰撞且碰撞時間極短,包裹與長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μ = 0.1,重力加速度取g = 10m/s2。從施加作用力F開始計時,求:
(1)時,長木板的速度大??;
(2)與擋板碰撞后瞬間,包裹的速度大?。ńY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5.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著長,質量為的薄木板,一個質量為的小物體放在木板的最右端,m和M之間的動摩擦因,開始均靜止,現(xiàn)對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g取。求:
(1)為使小物體不從木板上掉下,F(xiàn)不能超過多少;
(2)如果拉力,小物體需多長時間就脫離木板。
6.(2024·福建福州·一模)如圖甲所示,一質量的木板A靜置在足夠大的光滑水平面上,時刻在木板上作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力F在0~2s內隨時間均勻變大,之后保持不變,如圖乙所示。在時將質量的滑塊B輕放在木板A右端,最終滑塊B恰好沒有從木板A左端掉落。已知滑塊B與木板A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重力加速度大小,求:
(1)0~2s內力F的沖量大小I及2s時刻木板A的速度大??;
(2)木板A的長度L。
考向3 斜面上的板塊模型
7.將一質量為的足夠長薄木板A置于足夠長的固定斜面上,質量為的滑塊B(可視為質點)置于A上表面的最下端,如圖(a)所示,斜面傾角?,F(xiàn)從時刻開始,將A和B同時由靜止釋放,同時對A施加沿斜面向下的恒力,運動過程中A、B發(fā)生相對滑動。圖(b)為滑塊B開始運動一小段時間內的圖像,其中v表示B的速率,x表示B相對斜面下滑的位移。已知A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求:
(1)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以及圖(b)中時A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一段時間后撤去力F,從時刻開始直到B從A的下端滑出,A、B間因摩擦總共產(chǎn)生的熱量,求力F作用在A上的時間。
【題后反思】
處理“板塊”模型中動力學問題的流程
2.關注“一個轉折”和“兩個關聯(lián)”
一個轉折
滑塊與木板達到相同速度或者滑塊從木板上滑下是受力和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轉折點
兩個關聯(lián)
指轉折前、后受力情況之間的關聯(lián)和滑塊、木板位移與板長之間的關聯(lián)。一般情況下,由于摩擦力或其他力的轉變,轉折前、后滑塊和木板的加速度都會發(fā)生變化,因此以轉折點為界,對轉折前、后進行受力分析是建立模型的關鍵
考點二 傳送帶模型
知識點1 水平傳送帶的常見情形及運動分析
知識點2 傾斜傳送帶問題的常見情形及運動分析
考向1 水平傳送帶
1.傳送帶在生產(chǎn)生活中廣泛應用。如圖所示,一水平傳送帶長L=10 m,以v=5 m/s的速度運行。水平傳送帶的右端與一光滑斜面平滑連接,斜面傾角θ=30°。一物塊由靜止輕放到傳送帶左端,物塊在傳送帶上先做勻加速運動,后做勻速直線運動,然后沖上光滑斜面。已知物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5,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求:
(1)物塊從傳送帶左端第一次到達傳送帶右端所用時間;
(2)物塊沿斜面上滑的最大位移的大??;
(3)從物塊輕放到傳送帶左端開始計時,通過計算說明t=10 s時物塊所處的位置。
2.(多選)快遞分揀站利用傳送帶可以大幅提高分揀效率,其過程可以簡化為如圖所示的裝置,水平傳送帶長為L,以一定的速度v2=8 m/s順時針勻速運動,工作人員以一定的初速度v1將快遞箱推放到傳送帶左端。若快遞箱被從左端由靜止釋放,到達右端過程中加速時間和勻速時間相等,快遞箱可視為質點,快遞箱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4,g取10 m/s2,則( )
A.傳送帶長L為24 m
B.若v1=0,全程快遞箱在傳送帶上留下的痕跡長為4 m
C.若v1=eq \f(1,2)v2,則全程快遞箱的路程與傳送帶的路程之比為12∶13
D.若v1=0,將傳送帶速度增大為原來的2倍,則快遞箱先勻加速運動再勻速運動
3.(2024·貴州黔西高三聯(lián)考)如圖,水平傳送帶勻速順時針轉動,速度大小v1=2 m/s,A、B兩輪間的距離為4 m,在右端一物塊以v2=3 m/s的速度滑上傳送帶,物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取g=10 m/s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塊能滑過B輪
B.物塊經(jīng)t=2 s速度減為零
C.物塊返回到A輪時的速度大小仍是3 m/s
D.物塊在傳送帶上滑動時加速度的大小是 2 m/s2
【題后反思】
解題思維趨向
(1)水平傳送帶又分為兩種情況:物體的初速度與傳送帶速度同向(含物體初速度為0)或反向。
(2)在勻速運動的水平傳送帶上,只要物體和傳送帶不共速,物體就會在滑動摩擦力的作用下,朝著和傳送帶共速的方向變速,直到共速,滑動摩擦力消失,與傳送帶一起勻速運動,或由于傳送帶不是足夠長,在勻加速或勻減速過程中始終沒達到共速。
(3)計算物體與傳送帶間的相對路程要分兩種情況:
①若二者同向,則Δs=|s傳-s物|;
②若二者反向,則Δs=|s傳|+|s物|。
考向2.傾斜傳送帶模型
1.機場地勤工作人員利用傳送帶從飛機上卸行李。如圖所示,以恒定速率v1=0.6 m/s運行的傳送帶與水平面間的夾角α=37°,轉軸間距L=3.95 m。工作人員沿傳送方向以速度v2=1.6 m/s從傳送帶頂端推下一件小包裹(可視為質點)。小包裹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8。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s 37°=0.8。求:
(1)小包裹相對傳送帶滑動時加速度的大小a;
(2)小包裹通過傳送帶所需的時間t。
2.如圖所示,傳送帶與地面夾角θ=37°,A、B間的距離L=10.25 m,傳送帶以v0=10 m/s的速率逆時針轉動。在傳送帶上端A處無初速度地放一個質量為m=0.5 kg的黑色煤塊,它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5,煤塊在傳送帶上經(jīng)過會留下黑色痕跡。已知sin 37°=0.6,g=10 m/s2,求:
(1)煤塊從A到B的時間;
(2)煤塊從A到B的過程中傳送帶上形成痕跡的長度。
3.(多選)如圖所示,足夠長的傳送帶與水平面的夾角θ=30°,傳送帶以恒定速度v0=3 m/s逆時針勻速轉動,小木塊以初速度v=6 m/s從傳送帶底端滑上傳送帶,小木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eq \f(\r(3),6),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木塊剛滑上傳送帶時的加速度大小為7.5 m/s2
B.小木塊在傳送帶上向上滑行的最遠距離為2.4 m
C.小木塊在傳送帶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一直為2.5 m/s2
D.小木塊回到傳送帶底端時的速度大小為3 m/s
【題后反思】
物體沿傾角為θ的傳送帶運動時,可以分為兩類:物體由底端向上運動,或者由頂端向下運動。解決傾斜傳送帶問題時要特別注意mgsin θ與μmgcs θ的大小和方向的關系,進一步判斷物體所受合力與速度方向的關系,確定物體運動情況。
1.(2024·安徽·高考真題)傾角為的傳送帶以恒定速率順時針轉動。時在傳送帶底端無初速輕放一小物塊,如圖所示。時刻物塊運動到傳送帶中間某位置,速度達到。不計空氣阻力,則物塊從傳送帶底端運動到頂端的過程中,加速度a、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圖線可能正確的是( )
A.B.
C.D.
2.(多選)(2024·遼寧·高考真題)一足夠長木板置于水平地面上,二者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時,木板在水平恒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向右運動。某時刻,一小物塊以與木板等大、反向的速度從右端滑上木板。已知到的時間內,木板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其中g為重力加速度大小。時刻,小物塊與木板的速度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物塊在時刻滑上木板B.小物塊和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為2μ
C.小物塊與木板的質量比為3︰4D.之后小物塊和木板一起做勻速運動
3.(2024·全國·高考真題)如圖,一長度的均勻薄板初始時靜止在一光滑平臺上,薄板的右端與平臺的邊緣O對齊。薄板上的一小物塊從薄板的左端以某一初速度向右滑動,當薄板運動的距離時,物塊從薄板右端水平飛出;當物塊落到地面時,薄板中心恰好運動到O點。已知物塊與薄板的質量相等。它們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重力加速度大小。求
(1)物塊初速度大小及其在薄板上運動的時間;
(2)平臺距地面的高度。
4.(多選)(2023·全國·高考真題)如圖,一質量為M、長為l的木板靜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另一質量為m的小物塊(可視為質點)從木板上的左端以速度v0開始運動。已知物塊與木板間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當物塊從木板右端離開時( )
A.木板的動能一定等于flB.木板的動能一定小于fl
C.物塊的動能一定大于D.物塊的動能一定小于
5.(多選)(2021·全國·高考真題)水平地面上有一質量為的長木板,木板的左端上有一質量為的物塊,如圖(a)所示。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在物塊上,F(xiàn)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b)所示,其中、分別為、時刻F的大小。木板的加速度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c)所示。已知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假設最大靜摩擦力均與相應的滑動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 )
A.B.
C.D.在時間段物塊與木板加速度相等
6.(2023·海南·高考真題)如圖所示,有一固定的光滑圓弧軌道,半徑,一質量為的小滑塊B從軌道頂端滑下,在其沖上長木板C左端時,給木板一個與小滑塊相同的初速度,已知,B、C間動摩擦因數(shù),C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C右端有一個擋板,C長為。
求:
(1)滑到的底端時對的壓力是多大?
(2)若未與右端擋板碰撞,當與地面保持相對靜止時,間因摩擦產(chǎn)生的熱量是多少?
(3)在時,B與C右端擋板發(fā)生碰撞,且碰后粘在一起,求從滑上到最終停止所用的時間。
7.(2021·遼寧·高考真題)機場地勤工作人員利用傳送帶從飛機上卸行李。如圖所示,以恒定速率v1=0.6m/s運行的傳送帶與水平面間的夾角,轉軸間距L=3.95m。工作人員沿傳送方向以速度v2=1.6m/s從傳送帶頂端推下一件小包裹(可視為質點)。小包裹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8。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s37°=0.8.求:
(1)小包裹相對傳送帶滑動時加速度的大小a;
(2)小包裹通過傳送帶所需的時間t。
8.(2020·全國·高考真題)如圖,相距L=11.5m的兩平臺位于同一水平面內,二者之間用傳送帶相接。傳送帶向右勻速運動,其速度的大小v可以由驅動系統(tǒng)根據(jù)需要設定。質量m=10 kg的載物箱(可視為質點),以初速度v0=5.0 m/s自左側平臺滑上傳送帶。載物箱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0.10,重力加速度取g =10m/s2。
(1)若v=4.0 m/s,求載物箱通過傳送帶所需的時間;
(2)求載物箱到達右側平臺時所能達到的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
(3)若v=6.0m/s,載物箱滑上傳送帶后,傳送帶速度突然變?yōu)榱恪G筝d物箱從左側平臺向右側平臺運動的過程中,傳送帶對它的沖量。
考情分析
2024·安徽·高考物理試題
2024·遼寧·高考物理試題
2024·全國·高考物理試題
2023·全國·高考物理試題
2023·海南·高考物理試題
復習目標
目標1.會分析物體在傳送帶上的受力情況及運動情況。
目標2.會計算相對位移及劃痕的長度。
目標3.注意物體與傳送帶之間摩擦力的突變。
目標4.理解什么是“滑塊—木板”模型。
目標5.會用動力學的觀點處理“滑塊—木板”模型問題。
情景
滑塊的運動情況
傳送帶不足夠長
傳送帶足夠長
一直加速
先加速后勻速
v0<v時,一直加速
v0<v時,先加速再勻速
v0>v時,一直減速
v0>v時,先減速再勻速
一直減速到右端
先減速到速度為0,后被傳送帶傳回左端。若v0<v返回到左端時速度為v0,若v0>v返回到左端時速度為v
情景
滑塊的運動情況
傳送帶不足夠長
傳送帶足夠長
一直加速(一定滿足關系μ>tan θ)
先加速后勻速(一定滿足關系μ>tan θ)
一直加速(加速度為gsin θ+μgcs θ)
若μ≥tan θ,先加速后勻速
若μv,運動到原位置時速度大小為v
這是一份第11講 牛頓運動定律的綜合應用(二)(練習)(原卷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共13頁。
這是一份第11講 牛頓運動定律的綜合應用(二)(講義)(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共29頁。
這是一份第11講 牛頓運動定律的綜合應用(二)(練習)(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共41頁。
注冊成功